一、载波机、中继器及复接分接器(论文文献综述)
许建军[1](2012)在《数字化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线载波(Power Line Carrier)通信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它是以电力线为信道,具有投资小、设备简单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通信的发展,传统的模拟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需要。但大量的数字器件的不断涌现,同时语音压缩、数字复接、V.34协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线通信系统满足了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通信要求。首先文中论述了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应用情况,然后本文设计了电力线载波机中应用的基于FPGA的音频数字化硬件平台,使得模拟电力载波机变成数字化的电力载波机;同时作者在对语音压缩、数字复接、V.34协议等关键技术做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实现的基于FPGA的音频数字化电力线载波机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路数字复接器的实现方案,并对方案中的语音接口模块、语音压缩模块、远动Modem模块、V.34Modem模块进行了硬件实现和调试,进而设计了一种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
刘喜武[2](2011)在《数字化SSB电力线载波系统实现及多路复接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现状,分析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SSB电力线载波调制解调系统的技术方案,并且完成了本系统所要求的关键算法在DSP上的实现。本文重点论述了与本系统相关的技术,其中主要包括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便于在DSP上实现的调制解调算法(Weaver法和IWA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本文对语音信号的压扩功能和限幅功能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利用DDS原理产生载频信号的方法,讲述了对高频接收信号的自动增益控制,并且概括了在此系统中应用最多的FIR滤波器的使用方法。最后,在第四章中给出了本系统的测试指标和各项性能测试结果,经过测试,证明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其功能已基本达到用户的要求。本文的最后一章简要的介绍了多路复接器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几种调试方案以供参考。
张永晓[3](2010)在《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设计及其FPGA实现》文中提出电力线载波通信作为电力系统特有而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是电力系统经济调度和稳定可靠运行的保证。随着电力系统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其他通信技术的竞争,传统的模拟设备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高性能DSP、FPGA以及高速ADC、DAC器件的应用,使数字化电力线载波机已基本替代了传统的模拟设备;而语音压缩、时分复用、多维编码及多电平调制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更使通信系统在不增加带宽的限制下,可实现多路语音和远动数据传输,大大提高了频带利用率。本文结合已实现的基于DSP的数字电力线载波机,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多路复接器的实现方案,进而提出一种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在多路复接器中,除了利用FPGA进行数字复接,还采用高性能声码器AMBE-2000TM进行语音压缩,和利用基于Si2434的V.34 Modem进行基带调制解调,最终可实现六路语音或远动传输,传输速率达33.6kbit/s。同时,还具有模拟远动调制解调器,保证了与传统型载波机的兼容性。本文围绕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模型及其通信原理,重点讨论了多路复接器的设计方案和实现原理,模拟远动调制解调器及数字SSB载波机中的FPGA设计与实现。
赵青云[4](2007)在《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配电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因此,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课题以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针对小区中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前端数据采集、通信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1.前端数据采集将智能传感器技术、信号调理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前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之中,提高了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的抗干扰性和准确性,能使控制中心对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各个信息点的数据进行准确的监测。2.通信网络针对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通信的要求,在分析比较不同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配电线载波通信、有线通信和无线电通信)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网络的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的无线通信模式。3.控制管理中心在分析了计算机测控系统基础上,设计了该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借助于GPRS技术构建了远程、分布式、无线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测控网络,实现了正确、实时、安全性高的信息传输。4.控管一体化的实现基于以上研究基础,实现智能小区变电所、配电控制设备、馈线、自动抄表和负荷控管一体化集成管理模式,提高了智能小区的配电自动化水平。最后,针对某小区提出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
二、载波机、中继器及复接分接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载波机、中继器及复接分接器(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化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 |
1.3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原理 |
1.3.1 电力线载波通信原理 |
1.3.2 电力线载波机的数字化思想 |
1.3.3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多路复接技术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电力线载波机中基于 FPGA 的音频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
2.1 电力线载波机中基于 FPGA 的音频数字化平台的总体方案 |
2.1.1 信号叠加模块 |
2.1.2 信号分离模块 |
2.1.3 控制模块 |
2.2 电力线载波机中基于 FPGA 的音频数字化平台的硬件设计及实现 |
2.2.1 处理器 FPGA |
2.2.2 音频单端和差动运算放大器模块 |
2.2.3 模数、数模转换模块 |
2.2.4 音频差分放大器驱动模块 |
2.2.5 时钟模块 |
2.2.6 隔离模块 |
2.2.7 IIC 总线模块 |
2.2.8 电源模块 |
2.3 基于 FPGA 的音频数字化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PCB 的设计 |
第三章 基于 FPGA 的音频数字化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测试 |
3.1 指标要求 |
3.2 测试环境及测试方案 |
3.3 测试结果 |
第四章 多路复接器的设计方案及硬件平台 |
4.1 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
4.1.1 数字时分复接技术原理 |
4.1.2 语音压缩编解码技术 |
4.1.3 基于 V.34 协议的 Modem 技术 |
4.2 多路复接器的设计方案 |
4.3 多路复接器的硬件平台中模块的实现 |
4.3.1 语音接口模块 |
4.3.1.1 语音 FXO 接口模块 |
4.3.1.2 语音 FXS 接口模块 |
4.3.2 语音压缩模块 |
4.3.3 复接模块的设计 |
4.3.4 V.34Modem 模块的设计 |
4.3.5 远动低速 Modem 模块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工作 |
(2)数字化SSB电力线载波系统实现及多路复接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特点 |
1.2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与现状 |
1.3 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通信原理 |
1.4 数字化电力线载波机方案 |
1.5 数字复接分接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 |
2.1 调制解调模块的硬件框架 |
2.2 DSP 芯片介绍 |
2.3 TMS320C6416T 的片内外设 |
2.4 其他辅助芯片 |
2.4.1 低频编解码模块的设计 |
2.4.2 高频ADC 和DAC 模块 |
第三章 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中算法及原理 |
3.1 SSB 调制解调算法 |
3.1.1 单边带调制解调概述 |
3.1.2 Weaver 调制 |
3.1.3 IWA 解调算法 |
3.2 载频信号产生原理 |
3.2.1 直接频率合成(DDS)技术的基本原理 |
3.2.2 具体算法的实现 |
3.3 传输信令的相关算法 |
3.3.1 信令功能介绍 |
3.3.2 频移键控(FSK)的调制解调原理 |
3.4 语音信号相关处理技术 |
3.4.1 数字FIR 滤波器算法 |
3.4.2 压扩器和限幅器 |
第四章 数字单边带电力线载波机软件及测试 |
4.1 系统软件概述 |
4.1.1 系统总体框架 |
4.1.2 系统软件程序的流程 |
4.2 本系统的中断机制 |
4.2.1 中断类型和中断信号 |
4.2.2 中断服务表(IST) |
4.3 二级BootLoader 启动 |
4.3.1 启动方法的设计与实现及编写二级bootloader 代码 |
4.3.2 转换目标文件的格式与如何将程序烧写进Flash |
4.4 位结构体和联合体 |
4.5 自动增益控制AGC 的软件实现 |
4.6 系统性能指标测试 |
4.6.1 测试标准 |
4.6.2 测试条件 |
4.6.3 测试结果 |
第五章 多路复接器系统总体方案 |
5.1 多路复接器系统概述 |
5.2 复接器的关键技术 |
5.2.1 数字复接与同步 |
5.2.2 V.34 协议 |
5.2.3 语音压缩技术 |
5.3 复接系统总体方案 |
5.3.1 系统总体框图 |
5.3.2 各模块的功能 |
5.4 复接系统的具体实现 |
5.4.1 V.34 协议的工作过程 |
5.4.2 复接系统所应用的芯片 |
5.5 几种调试方案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工作 |
(3)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设计及其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概述 |
1.2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与现状 |
1.3 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通信原理 |
1.3.1 传统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
1.3.2 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
2.1 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结构 |
2.2 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
2.2.1 多路复接器硬件平台设计 |
2.2.2 线路调制解调器硬件平台设计 |
2.3 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2.3.1 语音压缩编解码技术 |
2.3.2 数字时分复接技术 |
2.3.3 V.34 建议的Modem 技术 |
第三章 多路复接器实现原理 |
3.1 语音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3.1.1 接口电路原理 |
3.1.2 基于PBL38710/1 的SLIC 设计 |
3.1.3 基于CPC5622A 的DAA 设计 |
3.1.4 基于TLV320AIC10 的CODEC 设计 |
3.1.5 基于AMBE-2000TM 声码器芯片的语音压缩模块 |
3.2 多路复接器中的FPGA 设计 |
3.2.1 控制单元设计 |
3.2.2 数字复接及分接单元设计 |
3.3 基于Si2434 与Si3018 的V.34 Modem 设计 |
3.3.1 Si2434 内部结构及其功能 |
3.3.2 Si2434 的使用 |
3.3.3 线路侧接口电路 |
3.3.4 V.34 Modem 硬件实现原理 |
第四章 模拟远动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与实现 |
4.1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 |
4.1.1 2FSK 调制原理 |
4.1.2 2FSK 解调原理 |
4.2 模拟远动调制解调器系统设计 |
4.3 2FSK 调制解调器的FPGA 设计与实现 |
4.3.1 DDS 原理 |
4.3.2 2FSK 调制器的FPGA 设计与实现 |
4.3.3 2FSK 解调器的FPGA 设计与实现 |
4.3.4 2FSK 调制解调器的电路模型及仿真结果 |
4.4 TLV320AIC10 接口的FPGA 设计与实现 |
第五章 线路调制解调器中的FPGA 设计与实现 |
5.1 控制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
5.2 高频侧数据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工作 |
(4)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水平 |
1.2.1 国外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现状 |
1.2.2 国内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现状 |
1.3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小区中的地位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技术 |
2.1 数据采集技术介绍 |
2.2 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特点 |
2.3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采集 |
2.3.1 现代传感技术的应用 |
2.3.2 信息处理技术 |
2.3.3 系统的状态检测与信息融合 |
2.4 小结 |
3 智能小区配电数据的无线通信技术 |
3.1 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要求 |
3.1.1 通信可靠性 |
3.1.2 通信费用要求 |
3.1.3 通信速率的要求 |
3.1.4 双向通信能力 |
3.1.5 通信不受停电的影响 |
3.1.6 通信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的方便性 |
3.2 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方式 |
3.2.1 通信方式综述 |
3.2.2 几种常用的通信方式 |
3.2.3 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通信 |
3.2.4 基于GPRS技术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信息传输方案设计 |
3.3 小结 |
4 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控制中心 |
4.1 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功能 |
4.1.1 系统结构 |
4.1.2 系统功能 |
4.2 控制中心接收远程数据的硬件组成及功能 |
4.2.1 硬件组成 |
4.2.2 功能介绍 |
4.3 控制中心接收远程GPRS终端数据 |
4.3.1 Winsock控件简介 |
4.3.2 Winsock控件对数据的处理方式 |
4.4 小结 |
5 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控管一体化 |
5.1 配电自动化系统控管一体化的要求 |
5.2 变电所控管一体化的实现 |
5.2.1 变电所控管一体化的结构设计 |
5.2.2 基本功能 |
5.3 配电控制设备的控管一体化 |
5.3.1 控制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
5.3.2 实现配电控制设备智能化 |
5.4 配电线路控管一体化 |
5.4.1 实现配电线路自动化的必要性 |
5.4.2 基于 FTU的馈线自动化技术 |
5.5 基于GPRS网络的自动抄表系统 |
5.6 配电自动化系统负荷控制与管理 |
5.6.1 负荷控制系统的意义 |
5.6.2 基于GPRS技术的负荷控制系统 |
5.7 小结 |
6 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6.1 小区概况 |
6.2 系统设计原则 |
6.3 系统总体结构 |
6.4 系统设计模型 |
6.5 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
7 论文总结 |
7.1 总结 |
7.2 发展方向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I 图表索引 |
附录II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载波机、中继器及复接分接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化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D]. 许建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4)
- [2]数字化SSB电力线载波系统实现及多路复接器设计[D]. 刘喜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3]多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设计及其FPGA实现[D]. 张永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2)
- [4]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研究[D]. 赵青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