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提供担保及从境外借债的法律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赵方华[1](2019)在《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实现人民币可兑换一直是中国金融业改革重要议题。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资本项目可兑换开始提上日程。2017年,第五次金融工作会和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当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然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讨论和研究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围绕跨境资本流动,本文做了以下工作:一、本文以世界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资本项目开放为背景,以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为主线,阐述了资本项目开放中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的战略性和必要性。以资本项目开放相关理论为指导,综合概括了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现状,找出了产生风险的成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得到了中国当前存在一定的汇率高估风险、汇率市场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跨境资本流入会存在宏观经济过热、国际收支不平衡、信贷和债务风险,跨境资本流出会增加资本外逃风险;2005年汇改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震荡不断加剧,短暂的异常资本流动会加大金融市场不稳定性等结论。二、为了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本文构建了中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筛选出跨境资本流动预警指标体系并合成预警综合指数,对流入、流出风险做初步趋势预测,进而使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模型。结果表明:预警指数能够较好预测风险点,监测风险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预警模型对低中高风险均能准确、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三、跨境资本流动是全球范围内的运动形式。为此,本文对比分析国外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资本项目开放中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供相关启示和参考。结果表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重点是注重审慎管理和金融体系发展;加强预期管理、数据统计;强化风险预警并在必要时适时采用资本管制。四、为了在实践中形成一套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本文设计了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机制。从“宏观审慎+微观监管”双支柱框架出发,建立以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和逆周期调节为基础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及打击违法保证市场公平为基础的微观监管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从外部环境和开放顺序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措施。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归纳和综合了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形成、传导及防化机制,从而为实现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两个政策目标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支撑。二是从汇率、宏观经济稳定性、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金融危机的角度规范了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生成机理和传导路径,从而为理解和防化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供了清晰思路。三是提出了一个以“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为基础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机制,并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了一套风险预警体系,预警指数能够较好预测风险点,预警模型对低中高风险均能准确、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这对于推进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郑峻[2](2008)在《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建议》文中认为随着经济自由化的发展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开放资本项目已成为国际金融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成为世界硬通货是中国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潮流,更大范围地在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然要求。中国在1996年11月正式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8条款规定,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下一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将是一个不可逆转趋势,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将加速中国这一趋势的发展。本文从当代发达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发展历程入手,回顾了当代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从经常项目开放过渡到资本项目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特点,比照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主要体现为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开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各项资本项目交易。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外汇管理及其深化改革,对于实现在有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同时,逐步放宽对有关资本项目交易的限制,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基本可兑换,会对中国的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新的政策的推出也是指日可待。
陈炳才,陈玥,童展鹏,熊维,高继安[3](2006)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外汇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发展观对改革、开放和发展及外汇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外汇管理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是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宏观战略、资本项目、经常项目、汇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诸多政策建议。
龚锋[4](2004)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稳健经营本来是银行业传统的经营理念,但是人们对于稳健经营的含义的理解,却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不正确、不完整的。错误的或有偏差的经营理念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误导作用,损害整个行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本文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含义进行了新的阐释,并指出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唯一选择在于正确地理解和实施稳健经营。而本文的重点在于论述银行业稳健经营对于日益融入全球化之中的中国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中国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实现和平崛起的重大战略意义,同时还对中国银行业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宏微观两个层面系统地提出了增强银行业的稳健性以促进中国强国战略的顺利、成功实施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内容除了导论部分外,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论述了金融全球化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势,指出了金融全球化可能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带来的冲击,这些冲击主要是指金融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银行业面临不利的外部经营环境、使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虚拟化甚至泡沫化程度提高、加剧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等,并提出在金融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只能通过正确地理解和实施稳健经营才能既求得生存又获得发展。第二章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含义进行了新的阐释,指出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应该是稳与健的内在统一,包含着积极进取的意味,应该兼顾安全与效率,注重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求得发展,而且还强调了其动态性。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思进取、不求发展、效率低下的银行是不可能安全和稳定的。分析了制度和体制、经济主体的心理与行为、银行的公共关系等内外部因素对银行业稳健性的影响。最后,在借鉴国际主流的评估方法与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并结合本文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银行业稳健性的含义的阐释,提出了对银行业稳健性进行衡量的规范分析方法和指标分析方法。第三章从对相关理论的论述和分析中,寻找导致银行业不稳健的根源,以求促进银行业稳健经营的良策。这些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的金融内在脆弱性理论、信息非均衡理论、银行行为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行业生命周期理论等,
张文俊[5](2004)在《对外提供担保及从境外借债的法律要求》文中研究表明 对外提供担保及从境外借款,在现行中国外汇管制的背景及相关框架下,有一些法律问题是需要引起注意的,笔将在本文中做出简略的讨论。 近期,笔者参与一起境外融资与担保的法律事务,金额涉及5亿多人民币,借款人为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家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出借人为美国康
宗翮[6](2002)在《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的前前后后》文中认为
赵建平[7](2001)在《整顿规范外汇市场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赵建平访谈》文中研究指明
程仲泗[8](1997)在《转变职能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外汇管理工作新局面》文中指出转变职能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外汇管理工作新局面程仲泗1996年,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和外汇管理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年。在形势变化快,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我省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努力开拓,积极进取,大力推进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不断完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切实强化...
二、对外提供担保及从境外借债的法律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外提供担保及从境外借债的法律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现有文献述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五节 创新点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开放经济相关理论 |
一、IS-LM-BP均衡理论 |
二、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 |
三、开放经济体的“三元悖论” |
四、开放市场下的经济增长理论 |
第二节 资本流动相关理论 |
一、金本位制下的资本流动理论 |
二、固定汇率制下的资本流动理论 |
三、浮动汇率制下的资本流动理论 |
四、资本流动管制理论 |
第三节 金融危机理论 |
一、金融危机理论基础 |
二、跨境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 |
三、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危机 |
四、跨境资本流动与债务危机 |
第三章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现状分析 |
一、资本项目开放水平测度 |
二、资本项目开放条件成熟度分析 |
第二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及潜在风险分析 |
一、跨境资本流动现状 |
二、跨境资本流动特征及潜在风险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传导路径及影响分析 |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冲击 |
一、跨境资本流动对汇率冲击的机理 |
二、跨境资本流动下的汇率高估风险 |
第三节 跨境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 |
一、资本流入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稳定性风险 |
二、资本流出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稳定性风险 |
第四节 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影响 |
一、金融脆弱性的发生机理 |
二、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实证检验 |
第五节 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基于亚洲金融危机视角 |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始末 |
二、跨境资本的异常流动是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首要因素 |
三、储备变化、外债流动促成了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识别及预警指数构建思路 |
一、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点识别 |
二、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目标 |
三、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指数构建思路 |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监测预警指数构建 |
一、初选监测指标 |
二、提炼先行指标 |
三、计算预警指数 |
四、预警能力检验 |
第三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
一、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介绍及设定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三、预警模型应用前景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国外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借鉴与启示 |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的成功经验 |
一、发达经济体防范经验 |
二、新兴经济体防范经验 |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失败教训 |
一、墨西哥短期资本弥补赤字的失败教训 |
二、俄罗斯跨境资本自由流动的失败教训 |
第三节 国外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对中国的启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机制设计 |
第一节 机制设计理论 |
第二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 |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和模式 |
二、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机制 |
三、跨境资本流动逆周期调节 |
第三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 |
一、微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和模式 |
二、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设计思路 |
三、微观审慎监管框架指标体系设计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一章 资本项目管制与开放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资本项目管制与开放 |
第二节 资本项目管制的起源 |
第三节 资本项目管制的动机 |
第四节 资本项目管制效率下降的经济学分析 |
第五节 资本项目开放的必然性 |
第二章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 |
第一节 转轨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和背景分析 |
一、波兰的资本项目开放 |
二、俄罗斯的资本项目开放 |
三、转轨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特点 |
第二节 东南亚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和背景分析 |
一、泰国的资本项目开放 |
二、马来西亚的资本项目开放 |
三、东南亚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特点 |
第三节 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和背景分析 |
一、印度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和背景分析 |
二、韩国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和背景分析 |
三、其它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特点 |
第三章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 |
第一节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历史回顾 |
第二节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和特点 |
一、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 |
二、中国当前资本项目开放的特点 |
三、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现状评估 |
第四章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路径 |
第一节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应具备的条件 |
一、强大的经济实力 |
二、合理的产业结构 |
三、谨慎的财政政策 |
四、健全的金融体系 |
五、恰当的利率水平和汇率制度选择 |
六、适当的外汇储备 |
第二节 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促进国际收支动态平衡 |
一、调整国际收支平衡战略,允许国际收支今后5~10年适当逆差 |
二、利率、汇率手段并用,合力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
三、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国际信誉 |
四、加强流入管理和控制 |
五、趋利避害,及时调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战略和政策 |
六、继续放松对资本流出的管制 |
七、开辟投资渠道,扩大外汇储备使用范围 |
八、调整资本管制方式,降低监管成本,提高资本管制的有效性 |
九、继续推进汇率制度调整 |
第三节 资本项目开放的相关配套措施 |
一、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
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
三、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
四、健全和完善资本项目开放相关的法律体系 |
五、要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国际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
六、加强国际合作和建立国际协调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外汇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长期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
(一)提升国际收支平衡政策地位,设立国际收支平衡战略委员会 |
1. 把促进和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
2. 设立国际收支平衡战略委员会 |
(二)调整国际收支平衡战略,允许国际收支今后5-10年适当逆差 |
1. 确立国际收支长期基本平衡战略 |
2. 加强部门制度和政策协调,用经济手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
(三)利率、汇率手段并用,合力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
(四)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国际信誉 |
二、加强流入管理和控制,推动资本账户管制放松 |
(一)改变长期以来鼓励资本流入的政策,适度抑制资金流入 |
1. 控制股票价格和不动产价格,保持稳定。 |
2. 严格控制短期外债的规模,控制短期外债的结汇。 |
3. 取消外资银行外债税收政策优惠。 |
4. 限制或停止境外上市外汇资金的结汇。 |
5. 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 |
(二)趋利避害,及时调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战略和政策 |
1. 清理或调整优惠政策。 |
2. 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和区域指导。 |
3. 协调区域发展。 |
(三)继续放松对资本流出的管制 |
(四)开辟投资渠道,扩大外汇储备使用范围 |
1. 开辟境内外汇投资渠道。 |
2. 扩大外汇储备在境内的使用途径。 |
(五)调整资本管制方式,降低监管成本,提高资本管制的有效性 |
三、积极推动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贸易收支平衡管理 |
(一)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长期贸易基本平衡 |
1. 转变观念,增加对出口的金融支持和社会服务 |
2.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出口压价竞争问题 |
3. 切实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
4. 降低关税,适当鼓励进口,扭转贸易顺差压力 |
(二)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
1. 政府重视,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2. 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远洋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贸易。 |
3. 有选择地、渐进地开放我国国内服务市场。 |
4. 发挥资源优势和部门优势,增加服务贸易出口。 |
5. 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加快国内服务业的发展。 |
(三)改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继续推动贸易便利化 |
1. 对经常项目资金进、出的便利程度采取差别政策。 |
2. 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资源、能源消耗,技术、品牌等情况,在外汇管理上给予不同待遇。 |
3. 继续完善个人外汇管理政策。 |
4. 加强对外资企业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和分析。 |
四、继续推进汇率制度调整 |
(4)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本文的分析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本文的内容安排 |
五、本文的理论贡献 |
第一章 稳健经营: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全球化时代的唯一选择 |
第一节 金融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 |
一、金融全球化 |
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带来的冲击 |
第三节 稳健经营: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全球化时代的唯一选择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含义、影响因素与衡量 |
第一节 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含义 |
第二节 稳健经营:银行业的生命线 |
一、银行业经营的高负债性 |
二、风险管理:银行业经营的核心 |
三、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非对称性 |
四、银行业:风险集中地 |
五、银行业经营过程中客户的高流动性 |
第三节 影响银行业稳健性的因素 |
一、制度与体制因素 |
二、经营环境因素 |
三、银行客户的心理与行为 |
四、银行的风险偏好与市场定位 |
五、银行的公共关系管理 |
第四节 银行业稳健经营的衡量 |
一、国际主流的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
二、衡量银行业稳健性的规范分析 |
三、衡量银行业稳健性的指标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相关的理论:寻找银行业不稳健的根源 |
第一节 金融“内在脆弱性”理论 |
一、凯恩斯的金融内在不稳定理论 |
二、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 |
三、克格瑞的“安全边界说” |
四、索罗斯的“循环周期理论” |
第二节 信息非均衡理论 |
一、不对称信息理论 |
二、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三节 银行行为理论 |
一、贷款客户关系理论 |
二、勉强贷款理论 |
三、银行间的贷款竞争理论 |
第四节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五节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银行业稳健经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必要条件与引擎 |
第一节 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强国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
第二节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约束条件 |
一、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 |
二、持续的实物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
三、创新 |
第三节 金融危机:入世后实现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最重要隐患 |
一、金融市场环境:实现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最具不确定性的约束条件 |
二、金融危机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巨大破坏性 |
三、入世后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增大了 |
四、银行体系在金融危机中的关键作用 |
五、现代银行业的风险生成机理 |
第四节 银行业稳健经营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约束条件 |
一、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 |
二、资本条件 |
三、技术进步和创新 |
第五节 稳健经营的银行业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
一、促进作用 |
二、拉动作用 |
第六节 银行业的稳健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正相关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银行业稳健经营:决定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的净收益的关键因素 |
第一节 中国强国战略的成功实施取决于从融入全球化中获得的净收益 |
第二节 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收益及可能为此付出的成本或代价 |
一、中国从融入全球化中可能获得的收益 |
二、中国为融入全球化而可能付出的成本或代价 |
第三节 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的净收益的重要因素 |
第四节 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
一、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含义 |
二、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指标 |
三、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
第五节 国际竞争力:全球化背景下银行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
第六节 银行业稳健经营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辨证统一性 |
第七节 准确理解和实施稳健经营:增强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银行业的稳健性评估与分析 |
第一节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健性评估与分析 |
第二节 10 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稳健性评估与分析 |
第三节 中国银行业整体经营状况的稳健性评估与分析 |
第四节 中国银行业缺乏稳健性的主要体现及潜在危害 |
一、主要体现 |
二、潜在危害 |
第五节 中国银行业缺乏稳健性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增强中国银行业稳健性的对策建议:宏观层面 |
第一节 中国银行业实现稳健经营所需的外部环境 |
一、宏观经济环境 |
二、宏观经济政策 |
三、社会信用环境 |
四、法律环境 |
第二节 中国银行业实现稳健经营所需的制度条件 |
一、存款保险制度 |
二、金融混业经营制度 |
三、市场退出与禁入制度 |
四、问题银行处置制度 |
五、审慎的银行业市场准入管制制度 |
第三节 审慎开放资本项目:吸取东南亚国家的经验教训 |
一、资本项目开放对银行业稳健性的影响 |
二、审慎开放资本项目 |
第四节 严密防范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 |
第五节 增强监管部门的监控能力 |
一、确立监管部门的独立性 |
二、以稳健经营指标作为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的首要监测指标 |
三、建立和完善中国银行业监管框架 |
四、构建适应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趋势要求的现代化银行监管体制 |
第六节 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约束机制 |
第七节 调整银行业改革的着力点:稳定与效率并重 |
一、稳定和效率:一个都不能少 |
二、效率和竞争:当代国际银行业的立法理念 |
三、经营效率:入世后中国银行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
四、寻找稳定与效率的平衡点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增强中国银行业稳健性的对策建议:微观层面 |
第一节 改善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 |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含义、内容 |
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
三、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四、改善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思路 |
五、长期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关键 |
第二节 建立、健全资本金补充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 |
第三节 调整业务构成:改善资产质量和利润目标 |
一、银行业的业务构成及国际银行业业务构成发展趋势 |
二、中国银行业的业务构成:现状、成因及其后果 |
三、调整业务构成的方向 |
第四节 RAROC 技术: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的结合 |
一、RAROC 技术的内涵 |
二、RAROC 技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 |
三、RAROC 技术的运用 |
第五节 CRM:提升核心竞争力 |
一、CRM 的含义与银行 CRM 系统的构成 |
二、CRM 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
三、CRM 在中国银行业的运用 |
四、增强中国银行业CRM 能力的思路 |
第六节 ERM:有效率地管理和防范风险 |
一、ERM 的含义 |
二、实施ERM 的要旨 |
第七节 R&D:增强发展与防范风险的能力 |
第八节 IT的运用:防范道德风险与提高经营效率 |
第九节 适应金融全球化潮流,审慎施行跨国经营战略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的前前后后(论文提纲范文)
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中央政府出重拳 |
税务、会计、银行、外汇:经济管理部门相继行动 |
政府视角:首先要规范政府行为 |
专家视角:经济秩序规范需下五剂猛药 |
整治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 |
四、对外提供担保及从境外借债的法律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研究[D]. 赵方华. 新疆大学, 2019(06)
- [2]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建议[D]. 郑峻. 厦门大学, 2008(09)
- [3]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外汇管理[J]. 陈炳才,陈玥,童展鹏,熊维,高继安. 武汉金融, 2006(04)
- [4]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研究[D]. 龚锋.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4(11)
- [5]对外提供担保及从境外借债的法律要求[J]. 张文俊. 科技创业, 2004(01)
- [6]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的前前后后[J]. 宗翮. 中国税务, 2002(01)
- [7]整顿规范外汇市场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赵建平访谈[J]. 赵建平. 中国外汇管理, 2001(07)
- [8]转变职能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外汇管理工作新局面[J]. 程仲泗. 山东金融, 19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