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龙竹栽培技术

锦屏龙竹栽培技术

一、金平龙竹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倩[1](2021)在《西双版纳傣族竹器研究》文中提出西双版纳傣族竹器是当地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之一。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器具,竹器以其取材的便利性、实用的功能性流传至今,随着城镇化的建设进程,竹器从兴盛开始走向衰落,如何适应于当代生活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不仅是竹器,也是传统手工艺共同面对的问题。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竹器为对象,拟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设计学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竹器的产品分类、工艺流程、艺术特征、生产现状、使用主体、风俗文化、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研究竹器背后的设计语言并挖掘其内在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从而探讨傣族竹器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可能性。优越的自然资源为器具的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从现有的功能来看竹器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傣族竹器工艺具有就地取材的造物特点,技艺主体通过前人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一定的造物规律,并且在功能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感受。因此傣族竹器造物中表达出强烈的文化内涵,造物背后是傣族群体对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文化的表征,以此形成适用于当地文化的地方知识,这也是手工技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竹器的保护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保护,更是物质背后精神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竹器现实境遇进行思考,竹器本身在生产方面的局限性也显现出来,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上才能构建起良好的发展系统。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认识:傣族竹器手工艺当代适应性的实现,首先要向前发展,学习手工艺良好发展案例,寻找出路不能停滞。其次是要保留其内在元素,发扬背后的文化价值,最后是要适应于当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断创新,才能可持续性的传承下去。

孙茂盛,杨宇明,杨汉奇,孙鹏[2](2018)在《云南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云南是世界上木本竹子资源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文章从竹类资源分布、竹种多样性及竹林类型3个方面对云南省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进行了研究。根据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和复杂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将云南竹类资源划分为滇中暖性中小型混合竹类区,滇东、滇东南热性大型丛生竹区,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类区,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类区等6个区;分别论述了各分区地理位置、竹类植物区系特征等。此外,文章初步总结了云南省竹亚科植物资源,截至2017年底共记载竹种41属389种。依据竹类植物分布区气候特点,将云南省竹林分为热性竹林、暖性竹林、寒温性竹林3个植被亚型以及41个竹林类型。

朱益萍[3](2016)在《竹粉填充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工艺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脲醛树脂胶黏剂制造胶合板的调胶过程中,除添加固化剂外,还需调入一定量的填充剂,可以减少胶黏剂的用量、降低用胶成本,同时能够改善胶黏剂的某些性能。生产实践中,最常采用面粉作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填充剂,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粮食,另一方面使得胶合板生产成本较高。由此,国内外的学者们开展了许多关于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填充剂的研究,包括各种农林废弃物、矿物质,甚至纳米材料作填充剂,以达到扩大木材胶黏剂填充剂品种资源、减少粮食在非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降低甲醛释放量或提高脲醛树胶脂胶黏剂性能的目的。但目前均未广泛推广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仍广泛使用面粉,或用滑石粉等替代部分的面粉。本文为探讨竹粉替代面粉作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填充剂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竹粉的基本特性、填充后对胶液性能的影响、竹粉热处理改性方法、竹粉填充工艺的优化以及竹粉填充对胶液性能的影响机理。论文首先分析了竹粉的化学成分、微粒形态,以及竹粉填充对脲醛树脂胶黏剂固化时间、黏度等的影响;然后尝试通过热处理方法对竹粉进行改性,以改善竹粉填充后的胶液性能,运用响应面法分析了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竹粉含水率及其相互作用对脲醛树脂胶黏剂固化后甲醛释放量的影响;再选用经最佳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竹粉,填充脲醛树脂胶黏剂,并压制胶合板,以胶合强度、甲醛释放量为指标,优化竹粉添加量、竹粉粒度等填充工艺参数;并对比以竹粉、面粉混合作脲醛树脂胶黏剂填充剂,对胶合板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的影响;最后借助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竹粉填充对胶黏剂胶合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在电镜下观察,竹粉粒度达到200目以上时,部分细胞壁被破坏,内含物暴露;随着竹粉粒径的减小,竹粉中C-H、 C-O、苯环基本单元结构等活性基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增强。(2)竹粉作为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填充剂,UF胶液的粘度随着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竹粉添加量为15%和竹粉粒度为220-240目时UF胶液的粘度均达到最大,且高于添加15%面粉的粘度;当竹粉粒度为220-240目时,胶液的固化时间最长,竹粉粒度为160-180目到200-220目间,竹粉粒度的变化对UF胶液固化时间的影响不显着;竹粉或面粉填充可以显着降低UF胶液固化后的甲醛释放量,当竹粉添加量为15%和竹粉粒度为200-220目时,UF胶液固化后的甲醛释放量均降到最低。(3)以竹粉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40℃和2h,热处理时竹粉的含水率为25%这三个因素水平的中心点;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优的热处理工艺方案是:热处理温度为160℃,热处理时间为2h,热处理时竹粉的含水率应为26.42%。(4)竹粉热处理后,UF胶液的粘度随着竹粉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竹粉粒度为220-240目时,UF胶液的粘度达到最大;竹粉添加量由5%增大到20%,UF胶液固化时间变化不明显,添加量为25%时,其固化时间达到最大。竹粉热处理对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不大,但有助于降低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响应面优化可得,竹粉经热处理后作为填充剂的工艺方案是:竹粉添加量为18%,竹粉粒度为220-240目。(5)UF胶液中调入竹粉,胶合板的胶合强度略高于调入面粉时的胶合强度;当6%的竹粉和12%的面粉混合、12%的竹粉和6%的面粉混合之后调入于UF胶液中,胶合板具有较高的胶合强度;混合填充剂的调入对胶合板的降醛效果明显,当12%面粉和6%竹粉混合填充时,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降到最低。(6)160目以上竹粉与脲醛树脂胶黏剂混合的均匀性较好,且粒度越小越容易混合。(7)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吸收光谱等的分析表明,竹粉填充脲醛树脂胶黏剂时,木质素的基本结构单元参与了反应,竹粉与脲醛树脂胶黏剂中的游离甲醛之间存在反应,吸收了部分甲醛,有利于甲醛含量的降低,同时能够提高脲醛树脂胶黏剂的胶合性能。

罗建梅[4](2015)在《甜龙竹反季节发笋栽培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为调整景东县的产业结构,提高甜龙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东彝族自治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4年10月开始对2001年新造竹林进行了甜龙竹反季节发笋栽培试验,根据甜龙竹笋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人为控制水肥、温度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发笋日期提前了34个月,即每年2月底至3月初开始发笋。

陈良[5](2013)在《红河州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认为花卉业是世界各国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的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近10多年来,世界花卉业以年平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花卉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大国。红河州的花卉产业仅处于花卉产业建设的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红河州花卉产业发展的研究,正确认识红河州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红河州花卉产业的竞争力,使花卉产业蓬勃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市场供求形势和发展趋势;对红河州花卉产业展开了重点调查和统计分析,阐述了红河州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发展机遇、问题、优势。针对红河州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花卉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和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认为红河州发展花卉产业应该认真科学进行产业开发重点与区域布局、合理的项目安排、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产业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科学的花卉生产体系和发展模式及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健全花卉市场营销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重视扶持花卉业用材市场建设,推动红河州花卉产业沿着优质、高效、可持续的生产道路不断前进。

王洁[6](2012)在《牡竹属部分种间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采用AFLP扩增片段长度(;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与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标记技术对32种牡竹属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结合经典学分类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对其进行亲缘关系鉴定,牡竹属种间遗传关系进行梳理,同时为牡竹属工业用竹优良种源的选择提供参考意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16条RAPD引物对牡竹属32个样品进行检测,共扩增出206条重复高清晰的条带,其中183条为多态,PPB为88.8%,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2.78条带。8对AFLP引物共检测出33025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为4128.13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49.1%。RAPD与AFLP两种分子标记均能成功对牡竹属植物进行多态性检测,表明两种分子标记均适合用于牡竹属种间遗传多样性研究。(2) RAPD与AFLP联合分析表明32个牡竹属种源间距离在0.2048-0.8235之间,幅度较宽,平均为0.5567。根据UPGMA聚类图牡竹属32个种的群体相似系数为S=0.2048。分为两大群体,黔竹、江竹聚为一类,其余聚为一类,其遗传距离D=0.2152,两个群体距离较近。在0.4873处分为3个群体,第一类包含MZ、花竿黄竹、流苏黄竹、小叶龙竹4个种;第二类包含种23种,其中椅子竹、山甜竹先聚合在一起,在与福贡龙竹以及其余种聚合为一类;第三类包含龙竹、歪脚龙竹、美穗龙竹3种。(3)将联合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比较检测,吻合率达到90%。结果表明MZ可能为黄竹、小叶龙竹之间一新种,并支持小叶龙竹、MZ、流苏黄竹、花竿黄竹归为一类,从牡竹组中独立出来。黔竹、江竹与其余种区别较大,应属于箣竹属单竹亚属,该结论与《中国植物志》记载吻合。支持勃氏甜龙竹从麻竹属归于牡竹组,并与清甜竹近缘。支持发表者观点船竹与梁山慈近缘,山甜竹与椅子竹近缘。毛竹、毛大竹实则为一类竹类与梁山慈近缘。

吴志民[7](2012)在《毛竹林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采用定位观察、资料调研和抽样调查等综合研究方式,对闽、浙、湘等毛竹主产区各类毛竹林生物多样性状况与经营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样地调查,查阅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政策和标准规程,并经过2年多的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分别从技术和政策两方面提出了我国毛竹林植物多样性保护对略和建议:一、从技术层面看:1、发展毛竹混交林是一种较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长期生产力的营林技术措施。毛竹-阔叶树混交具有较好的土壤自肥能力,对林分的生长有积极促进作用;高度集约经营的毛竹纯林虽然短期具有较高生产力,但因其林下植被发育差,土壤自肥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需要不断补充大量养分才能维持林分生产力。建议在低产林改造过程中,保留适当比例的阔叶树;而对地力衰退的毛竹纯林,则建议适当保留一些地带性建群种的幼树(300株/hm2),促进毛竹纯林向混交林演替,提高毛竹林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立地长期生产力。2、毛竹林林下植物数量与林分的经营强度呈负相关。由于人为干扰,经营水平越高,毛竹林下植物数量和丰富度就越低,其多样性指数也呈相似规律,但地区间差异比较明显。建议高度集约经营仅用于笋用毛竹林中,而对材用毛竹林则适当降低经营强度,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3、在抚育方面,垦覆严重抑制林下植被的发育,降低植物多样性,破坏动物及其它生物的栖息环境,且易引起水土流失,建议仅用于缓坡笋用毛竹林中;劈山对毛竹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影响小于垦覆,建议应用于材用毛竹林经营。4、在毛竹林施用化学除草剂后5年内林下植被受影响严重,但随后毛竹林下植被可自然更替并恢复至原有水平。因此,建议谨慎使用化学除草剂,而且间隔时间要长。5、林下植被表现是毛竹林地养分状况的指示器。林下植被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当林下植被生物量达到每公顷4吨时,毛竹林地土壤养分会得到改良,毛竹林地力得到有效维持。二、从政策方面看:1、我国虽已制定了一些保护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但对竹林和竹子的定位不恰当,也没有适合竹子特点的专项法规。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及时修订完善有关法律及实施细则,给予竹子资源一个合适的定位,以提高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严肃性。2、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实行信息公开,并确保必需的人才、资金和行业政策。3、要积极推进毛竹林的多功能分类经营与管理。一是对毛竹公益林,在有利于发挥其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允许对成熟竹林进行更新采伐。二是对现有毛竹商品林,仍未放开年度采伐限制的省份,应理顺机制,逐步允许经营者根据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原则自主调配采伐额度,并报地方林业部门备案。在发挥其商品林主导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竹林的其他功能,鼓励乡土竹种造林和将人工纯竹林改造为多树种混交林分,形成镶嵌式多样性自然景观。三是根据各地条件和需求,加快速生商品林建设,努力提高毛竹商品林的单位产量和市场占有率,以达到损失少量毛竹商品林的生物多样性来换取更广大面积毛竹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4、考虑到现有对竹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不足以激励地方和竹农放弃纯林集约经营的做法,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现行政策,逐步提高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和单位补偿标准,鼓励竹农和其他经营者以可持续的方式经营和管理竹林。5、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科研及管理机构间的协调,避免低水平重复立项,促进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及时制订和修订竹类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标准或规程。6、加强竹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一是进一步丰富宣教内容和形式,提高宣教成效;二是既要加强对普通公众的宣传教育,更要加强对各级政府部门的宣传教育;三是加强宣教人员的培养,提高宣教人员的业务素质。

张晔[8](2012)在《黄金间碧竹等18种观赏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光合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观赏竹指的是禾本科竹亚科所有植物,全世界共有竹种70多属,1000多种。世界竹子地理分布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三个大区,其中亚太竹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分布区,以中国为首。中国有竹种37属,占世界竹属的50%以上,竹种(含变种)500余种,约占世界竹种的42%。竹子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南到海南,北到辽宁,东到台湾,西到西藏,都有竹子的生长环境。本文以园林中常用的黄金间碧竹等18个观赏竹种作为研究对象,以观赏竹的生理生态机理为研究目标,分别从不同观赏竹的改善空气质量能力及其光合特性方面来研究,探讨18个观赏竹在不同季节产生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和探讨18个观赏竹的光合特性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旨在为植物配置提供选材依据,为观赏竹子的全面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参考,结果如下:1、18个观赏竹的日变化曲线在在春季、夏季和秋季三季表现为双峰型、单峰型、U型和W型四种类型,在春季主要表现为双峰型和单峰型;在夏季,仅黄杆乌哺竹和毛竹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表现为双峰型,其他竹种表现为单峰型、U型和W型;在秋季,单峰型所占比例最大,双峰型、U型和W型三种曲线所占比例相当。2、三个季节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出现最大值时段为10、12和16时左右频率最高,其值分别为61%、60%和60%;出现最小值时段频率较高的为14、16和18左右,其值分别为65%、54%和53%。显示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具有时段性,不同竹种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在不同的季节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时段不同。3、18个观赏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最大值在三季不同,春季出现最大值较高的为大泰竹、刺黑竹、佛肚竹和黄金间碧竹,夏季为佛肚竹、大泰竹、高节竹和孝顺竹,秋季为黄金间碧竹、佛肚竹、孝顺竹、大泰竹和高节竹,紫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在春季、夏季和秋季都属于最低的水平。4、对不同季节竹种日平均负离子浓度比较,除个别竹种外,夏季和秋季的负离子浓度大多数竹种显着高于春季。春季日均负离子浓度最高的为刺黑竹,其次为黄金间碧竹和佛肚竹,值分别为462、451和435个/cm3;夏季最高为高节竹,其次为佛肚竹和人面竹,值分别为615、597和510个/cm3;秋季孝顺竹的日均空气负离子浓度最大,为636个/cm3,其次为黄金间碧竹、大泰竹、佛肚竹和高节竹,值分别为623、556、489和510个/cm3;夏季和秋季日均空气负离子浓度最小为金镶玉竹,值分别为126和253个/cm3。5、通过相关性分析,18个观赏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与温度、湿度和光照的相关性没有普遍性,仅个别竹种在某个季节与三个环境因子中的一个呈正相关或负相关,而在另一个季节结果又不一样。大泰竹在夏季与温度、湿度分别为负相关和正相关,而在秋季则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在春季,金丝慈竹与光照强度和金明竹与温度、光照呈显着正相关,唐竹在夏季与湿度呈显着负相关;青丝黄竹在秋季与光照强度呈极显着正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外界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反映了其与竹种本身因素有关。6、使用DPS对18个观赏竹在春季、夏季和秋季三季日均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不同,将18个竹种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佛肚竹、孝顺竹、黄金间碧竹、刺黑竹、高节竹和大泰竹,为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的一类;第二类为青丝黄竹、金丝慈竹、金明竹、毛竹、人面竹、绿皮黄筋竹、黄杆乌哺竹、花吊丝竹和唐竹,在所测试的竹种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整体上处于中间水平;第三类空气负离子浓度最低,为黄杆京竹、金镶玉竹和紫竹。7、竹种的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方程为A=a(1-c0e-b PAR/a)。通过计算得出18个观赏竹的光补偿点(LCP)在17.9337.82μmol m-2 s-1之间,光饱和点(LSP)在663.101453.03μmol m-2 s-1之间。可看出18个竹种总体来说LCP较低,说明竹种对弱光适应强,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光饱和点变化幅度较大,反映一部分竹种喜荫,一部分喜阳。8、18个观赏竹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在0.01690.0329之间,青丝黄竹、黑刺竹、毛竹和黄金间碧竹的表观量子效率均小于0.02μmol mol-1;青丝黄竹AQY最小,绿皮黄筋竹AQY最大,其次为高节竹和金丝慈竹。反映了在测试的18个竹种中青丝黄竹在弱光下的光能利用率最低,绿皮黄筋竹最强,高节竹和金丝慈竹次之。9、使用DPS对18个观赏竹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进行聚类分析,将18个观赏竹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青丝黄竹、花吊丝竹、黄杆乌哺竹、紫竹和黄金间碧竹,第二类为高节竹、唐竹、毛竹、黑刺竹、金镶玉竹、人面竹、佛肚竹和绿皮黄筋竹,第三类为金明竹、金丝慈竹、大泰竹、黄杆京竹和孝顺竹。第一类竹种表现出最高的光补偿点,最低的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对光的适应性较窄,弱光下光能利用率较低,是光合适用范围最窄的种类,一般适宜种于林缘和林下;第二类竹种表现出较高的光补偿点,较低的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对光的适应性较宽,弱光下光能利用率较高,是光合适用范围较宽的种类,一般适宜种于上层为郁闭度不高的乔木层下和适当遮阴的环境;第三类竹种表现出最低的光补偿点,最高的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对光的适应性很强,弱光下光能利用率最高,是光合适用范围最宽的种类,一般适宜种于林缘、林下以及阳光直射下的环境中。

张娟,赵燕,杨益琴[9](2011)在《4种竹子化学成分与纤维形态》文中研究指明对硬头黄(Bambusa rigida)、巨竹(Gigantochloa levis(Bles)Merr)、马甲竹(Bambusa tulda Roxb)和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的化学成分和纤维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竹子的综纤维素含量相对较高,木素和聚戊糖含量与阔叶材相当,抽出物含量较高。从纤维形态看,马甲竹和巨竹的纤维长度及长宽比最大,硬头黄在1.03.0mm范围内的纤维含量最高。通过两种方法解离纤维原料,L&W纤维测定仪的测定结果表明:硝酸-氯酸钾法适合于硬头黄原料的细胞解离,冰醋酸-过氧化氢法用于巨竹、马甲竹、梁山慈竹的细胞解离更好。

董荣莹[10](2010)在《紫竹杆化学成分和表皮色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因其竹竿色泽能永久保存、竹材工艺性能优良而广泛用于制作竹制品。本论文对三种变异类型的紫竹分别截取1年、3年和5年竹龄的竹杆分梢部、中部和基部3处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探求紫竹材加工利用及化学利用的合理采伐类型;通过改变不同提取条件来来确定紫竹杆表皮色素的最佳提取方案;对色素的理化性质以及结构进行初步研究,为探求紫竹杆色泽稳定性的机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为其利用提供新途径。研究结果如下:(1)对紫竹杆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其综纤维素平均含量为75.24%;多戊糖为15.02%;木质素为和22.75%;苯醇抽出物为3.22%;1%NaOH抽出物为27.11%;热水抽出物为5.61%。(2)对不同紫竹杆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一年紫紫竹杆综纤维素含量最高而抽出物含量最少;二年紫紫竹杆木质素含量和抽出物含量最高。随着竹龄增大紫竹杆综纤维素含量减少但木质素含量增大,多戊糖和抽出物含量差异较大;不同部位间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3)对不同紫竹杆化学成分含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变异类型间多戊糖含量差异极显着;不同竹龄间多戊糖和热水抽出物含量差异极显着;不同部位间木质素、多戊糖、苯醇抽出物、1%NaOH抽出物和热水抽出物含量差异极显着。(4)对紫竹杆表皮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表明紫竹杆表皮色素难溶于蒸馏水和非极性的溶剂,主要溶于极性溶剂和碱溶液;随着pH值增大色素的提取率明显增加,碱性溶剂浸提效果明显好于酸性溶剂,随着温度增高提取率明显增加;随着溶剂浓度增大提取率出现先升后降趋势。(5)对紫竹杆表皮色素的理化性质研究表明紫竹杆表皮甲醇提取液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表明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20nm、280nm、535nm、660nm附近有最大吸收,色素纯化液的理化性质检识推断出色素化学结构含有双键和酚羟基的存在。可判断色素为多酚类化合物。(6)对紫竹杆表皮色素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紫竹杆表皮色素有较好的耐光照性和耐还原能力。(7)从紫竹材的工艺制作考虑不同栽培类型间一年紫紫竹材成紫时间最短、综纤维含量同年份相比最高;二年紫紫竹材木质素含量最高,竹材的机械强度和抗微生物侵蚀的能力相对较好。不同树龄间低龄紫竹材综纤维素含量高,大龄紫竹材木质素含量最高,砍伐时应考虑对细菌侵蚀的抗性以及竹林生长的持续性。

二、金平龙竹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平龙竹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西双版纳傣族竹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
        2.国外研究
    (四)研究主要内容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一、西双版纳傣族竹器概述
    (一)傣族竹器形成的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2.人文社会因素
    (二)西双版纳傣族竹器的分类
        1.实用为主的生产生活类
        2.精神需求的宗教信仰类
        3.补充收入的商业经济类
    (三)小结
二、傣族竹器的工艺之美分析
    (一)材美工巧:傣族竹器的技术构成
        1.竹材料及其分布
        2.竹器工具构成
        3.竹器工艺流程
    (二)以饰为美:傣族竹器的形式构成
        1.多元形态的造型之美
        2.变化统一的装饰之美
    (三)小结
三、傣族竹器的造物文化表达
    (一)傣族竹器承载的造物思维
        1.取材自然的生态观
        2.造器宜人的适用性
    (二)傣族竹器反映的集体意识
        1.造物活动与群体行为
        2.文化认同与精神维系
        3.生命历程与文化记忆
    (三)傣族竹器表达的地方知识
        1.手工艺人的群体智慧
        2.手工艺人的身份标记
        3.竹器功用的历久弥新
        4.地域环境与文化表达
    (四)小结
四、西双版纳傣族竹器的发展现状与保护路径
    (一)傣族竹器发展的现状
        1.走向式微的竹器技艺
        2.受到冲击的竹器市场
    (二)傣族竹器变迁的动因
        1.竹器制作观念的变迁
        2.群体生活方式的改变
    (三)傣族竹器的发展路径
        1.适应时代发展的未来走向
        2.关于竹器发展之路的思考
    (四)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与竹器相关学位论文检索
附录二:云南傣族对比导图
附录三:田野考察记录
附录四:曼贺勐村寨调研报告
附录五:民间竹器品类整理记录
附录六: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2)云南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省竹林资源区划
    1.1 滇中暖性中小型混合竹类区
    1.2 滇东、滇东南热性大型丛生竹区
    1.3 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类区
    1.4 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
    1.5 滇西、滇西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
    1.6 滇西、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类及大江流域的热性竹种区
2 竹种资源与分布
    2.1 云南省竹亚科植物属及其分布
    2.2 云南省竹类植物竹种
3 竹林类型与分布
4 小结

(3)竹粉填充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工艺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胶黏剂填充剂的研究现状
        1.2.1 有机填充剂的研究
        1.2.2 矿物质填充剂的研究
        1.2.3 纳米材料填充剂的研究
    1.3 竹材加工剩余物原料
        1.3.1 竹材加工剩余物资源利用现状
        1.3.2 竹材基本化学成分分析
    1.4 竹材的热处理改性研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目标和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7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竹粉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竹粉的筛分结果分析
        2.3.2 竹粉的堆积密度
        2.3.3 竹材加工剩余物主要化学成分
        2.3.4 竹粉微观结构分析
        2.3.5 竹粉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竹粉作UF填充剂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2.4 甲醛释放量的检测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竹粉填充后UF胶液的粘度
        3.3.2 竹粉填充后UF胶液的固化时间
        3.3.3 填充竹粉对UF固化后甲醛释放量的影响
        3.3.4 竹粉热处理对甲醛释放量的影响
        3.3.5 响应面法优化竹粉热处理工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竹粉在脲醛树脂胶黏剂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热处理竹粉填充后UF胶液的粘度
        4.3.2 热处理竹粉填充后UF胶液的固化时间
        4.3.3 竹粉热处理对胶合板性能的影响
        4.3.4 响应面优化热处理竹粉的添加工艺
        4.3.5 混合填充剂比例对胶合板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竹粉作脲醛胶填充剂的反应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粒度竹粉在UF胶液中固化后的形态
        5.3.2 FESEM分析
        5.3.3 FTIR分析
        5.3.4 XPS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甜龙竹反季节发笋栽培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试验地概况
3 试验地甜龙竹的造林方式
    3.1 种苗的选择
    3.2 种植时间和种植方法
4 反季节发笋的试验方法
    4.1 松土、除草、调整竹林结构
    4.2 扒土、晒兜
    4.3 施肥、培土
    4.4 覆盖
    4.5 灌水保湿、适时排水
        4.5.1 灌溉方法
        4.5.2 排水方法
    4.6 合理采笋、科学留养母竹
    4.7 病虫害防治
5 结论分析

(5)红河州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依据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花卉产业概况
    2.1 国外花卉产业概况
        2.1.1 发达国家科技领先,发展中国家生产规模扩大
        2.1.2 花卉贸易日趋自由化,市场份额争夺更趋激烈
        2.1.3 世界花卉生产和经营企业由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发展
        2.1.4 花卉品种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及品种多样性发展
    2.2 国内花卉产业概况
    2.3 云南省花卉产业概况
    2.4 市场供求形势和发展趋势分析
        2.4.1 国际国内花卉市场供求形势分析
        2.4.2 国际国内未来花卉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红河州花卉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发展机遇、优势、问题
    3.1 红河州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
    3.2 发展机遇
        3.2.1 全球花卉产业分化重组的历史机遇
        3.2.2 承接滇中花卉产业布局延伸的机遇
        3.2.3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机遇
        3.2.4 红河州公路铁路航空航运推进桥头堡交通建设带来的机遇
    3.3 优势
        3.3.1 地处开放前沿的区位优势
        3.3.2 资源环境条件优越
        3.3.3 红河州花卉种植与原种农作物收入增长优势对比
    3.4 红河州花卉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红河州花卉产业的发展策略
    4.1 发展战略
        4.1.1 发展原则
        4.1.2 发展目标
    4.2 产业开发重点与区域布局
        4.2.1 产业开发重点
        4.2.2 区域划分与产业布局
    4.3 建设重点与项目安排
        4.3.1 改善花卉种植区生产条件
        4.3.2 营销市场及信息网络建设
        4.3.3 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4.3.4 花卉初、精加工产业配套建设
        4.3.5 、花卉配套物资供应体系建设
        4.3.6 花卉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
        4.3.7 管理、技术、信息人才培养
第五章 加快红河州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产业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5.2 建立科学的花卉生产体系
        5.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花卉业
        5.2.2 优化产品结构,加强花卉基地建设
        5.2.3 大力发展花卉龙头企业
        5.2.4 大力发展花卉加工企业,延长花卉产业链
    5.3 科学确定花卉产业化发展模式
    5.4 建立花卉产业科技支撑体系
        5.4.1 加强花卉科学研究,夯实花卉产业发展基础
        5.4.2 现阶段应重点研究推广花卉设施栽培及其配套实用技术
        5.4.3 重视花卉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5 建立健全花卉市场营销体系
        5.5.1 培育市场,培养潜在消费群体
        5.5.2 建设与红河州花卉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花卉流通商业网络
        5.5.3 培育壮大花卉营销主体
    5.6 建立健全花卉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5.6.1 发挥协会作用,建立健全机构
        5.6.2 建立健全花卉信息服务体系
        5.6.3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服务职能
    5.7 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
    5.8 重视扶持花卉业用材市场建设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牡竹属部分种间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牡竹属研究概述
        1.1.1 牡竹属植物应用价值
        1.1.2 牡竹属栽培分布
        1.1.3 牡竹属分类研究
        1.1.4 牡竹属植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2 遗传多样性概述
        1.2.1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1.2.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1.3 分子标记在竹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3.1 探索期(1997年-2000年)
        1.3.2 发展期(2001年-2007年)
        1.3.3 转型期(2008年至今)
        1.3.4 分子标记在竹类植物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1.4 选择RAPD与AFLP两种分子标记的主要原因
2 研究意义、目标与内容
    2.1 本研究意义
    2.2 研究目标、内容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供试材料地概况
        3.1.2 供试材料
        3.1.3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3.1.4 主要试剂配制
    3.2 方法
        3.2.1 DNA的提取与纯化
        3.2.2 引物设计与筛选
        3.2.3 RAPD实验设计
        3.2.4 AFLP实验设计
        3.2.5 试验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DNA提取
    4.2 RAPD-PCR扩增结果
        4.2.1 RAPD反应体系优化结果
        4.2.2 引物筛选
        4.2.3 PCR扩增结果
    4.3 AFLP标记实验结果
        4.3.1 AFLP酶切链接及预扩增体系
        4.3.2 AFLP-PCR检测结果
    4.4 AFLP与RAPD联合遗传多样性分析
    4.5 RAPD与AFLP联合分析与传统分类结果对比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AFLP与RAPD联合数据分析的稳定性
        5.2.2 MZ与牡竹属亲缘关系探讨
        5.2.3 黔竹及其它存疑种亲缘归属探讨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毛竹林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土地经营方式及其格局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1.2 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1.1.3 毛竹林林下植被的研究现状
        1.1.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现状研究
    1.2 研究的背景与立项的依据
        1.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国竹林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2.1 竹类植物遗传多样性
        2.1.1 丛生竹遗传多样性研究
        2.1.2 散生竹遗传多样性研究
        2.1.3 混生竹遗传多样性研究
    2.2 竹类植物物种多样性
    2.3 竹类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2.3.1 散生竹生态系统多样性
        2.3.2 混生竹生态系统多样性
        2.3.3 丛生竹生态系统多样性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营林技术措施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资料调研
        3.1.2 试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产区的毛竹林生物多样性
        3.2.2 劈山、垦覆等林地抚育措施对毛竹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毛竹林植物多样性对毛竹林可持续生产力的影响
    4.1 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可持续生产力
        4.1.1 毛竹—杉木混交林分的生长情况
        4.1.2 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4.1.3 毛竹-杉木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
        4.1.4 小结
    4.2 毛竹-阔叶树混交林的可持续生产力
        4.2.1 毛竹天然竹阔混交林竹材产量的分析
        4.2.2 毛竹天然竹-阔混交林自肥能力的分析
        4.2.3 毛竹天然竹-阔混交林土壤肥力的分析
        4.2.4 小结
    4.3 毛竹林下植被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4.3.1 毛竹林下植被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4.3.2 毛竹林下植被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4.3.3 小结
    4.4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毛竹林植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分析
    5.1 中国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现状及对竹林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5.1.1 国家法规
        5.1.2 行政性法规与部门规章
        5.1.3 地方性法规
        5.1.4 其他一些相关规定
    5.2 中国竹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分析
        5.2.1 关于竹林或竹子的定位
        5.2.2 关于森林(竹林)所有权制度
        5.2.3 关于保护管理体制
        5.2.4 关于分级保护制度
        5.2.5 关于保护管理投入
        5.2.6 关于保护管理形式
        5.2.7 关于自然保护区中竹林的采伐问题
        5.2.8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5.2.9 关于社区政策与公众参与
        5.2.10 关于科技支撑
        5.2.11 关于产业政策
    5.3 结论与讨论
        5.3.1 积极方面
        5.3.2 不足方面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毛竹林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对策
        6.1.2 毛竹林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建议
    6.2 讨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黄金间碧竹等18种观赏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空气负离子浓度研究
        1.1.1 空气负离子的资源
        1.1.2 空气负离子的研究概述
        1.1.3 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因子
        1.1.4 空气负离子在园林绿化上的研究概述
    1.2 植物的光合特性研究
        1.2.1 植物光合作用研究概况
        1.2.2 植物光合作用研究发展
        1.2.3 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2.4 光合特性在园林植物上的研究进展
        1.2.5 光合特性在竹类植物上的研究进展
    1.3 观赏竹的研究概述
        1.3.1 观赏竹的概念及生物学特性
        1.3.2 观赏竹的种质资源概述
        1.3.3 观赏竹的研究进展
        1.3.4 观赏竹在园林中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研究
        2.1.1 研究地概况和实验材料
        2.1.2 观测内容与方法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1.4 数据处理
    2.2 观赏竹的光合特性研究
        2.2.1 研究地概况
        2.2.2 实验材料采集和叶片的选取
        2.2.3 观测内容与方法
        2.2.4 主要实验仪器
        2.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观赏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研究
        3.1.1 不同季节竹种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进程
        3.1.2 不同季节竹种日平均负离子浓度比较
        3.1.3 空气负离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1.4 基于三季空气负离子浓度的聚类分析
    3.2 观赏竹的光合特性研究
        3.2.1 18 种观赏竹的光响应曲线分析
        3.2.2 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3.2.3 不同观赏竹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及表观量子效率其分析
        3.2.4 光合水分利用效率(PWUE)
        3.2.5 光合特征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6 不同竹种叶片叶绿素含量
        3.2.7 不同观赏竹光合特性聚类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18 个观赏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研究
        4.1.2 18 个观赏竹的光合特性研究
    4.2 讨论
        4.2.1 实验样品的采集
        4.2.2 竹种的空气负离子浓度
        4.2.3 竹种的光合特性
        4.2.4 竹种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光合特性
参考文献
致谢

(10)紫竹杆化学成分和表皮色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竹杆的化学研究
        1.1.1 竹杆的化学组成分析
        1.1.2 竹杆间化学成分的研究
        1.1.3 竹杆化学成分与育林条件
        1.1.4 竹杆化学成分与竹材性能
        1.1.5 竹叶化学成分研究
        1.1.6 竹材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1.6.1 国内竹材发展状况
        1.1.6.2 国外竹材发展状况
        1.1.6.3 竹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2 色素的研究
        1.2.1 色素的成色机理
        1.2.2 天然色素的分类
        1.2.2.1 按来源分类
        1.2.2.2 按溶解性来分类
        1.2.2.3 按化学结构分类
        1.2.3 天然色素的特点
        1.2.4 天然色素的提取
        1.2.4.1 溶剂萃取法
        1.2.4.2 微波萃取法
        1.2.4.3 超声波提取法
        1.2.4.4 超临界萃取法
        1.2.5 天然色素的测定
        1.2.5.1 紫外-可见光谱法
        1.2.5.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5.3 柱色谱-薄层层析法
        1.2.6 天然色素的发展趋势
        1.2.6.1 国外使用天然色素的情况
        1.2.6.2 国内使用天然色素的情况
        1.2.6.3 天然色素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发展天然色素产业的优势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课题研究目标
    1.5 课题创新之处
2 紫竹杆化学成分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样品
        2.1.1.2 仪器
        2.1.1.3 试剂
        2.1.2 方法
        2.1.2.1 综纤维素的测定(GB/T 2677.10-1995)
        2.1.2.2 多戊糖的测定(GB/T 2677.9-94)
        2.1.2.3 木质素的测定(GB/T 2677.8-94)
        2.2.2.4 苯醇抽出物的测定(GB/T 2677.6-94)
        2.1.2.5 1%NaOH 抽出物的测定(GB/T 2677.5-93)
        2.1.2.6 热水抽出物的测定(GB/T 2677.4-93)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紫竹杆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2.2.1.1 紫竹杆的综纤维素含量
        2.2.1.2 紫竹杆的多戊糖含量
        2.2.1.3 紫竹杆的木质素含量
        2.2.1.4 紫竹杆的抽出物含量
        2.2.2 不同变异类型的成分比较分析
        2.2.2.1 不同变异类型的综纤维素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2.2.2.2 不同变异类型的多戊糖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2.2.2.3 不同变异类型的木质素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2.2.2.4 不同变异类型的抽出物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2.2.3 不同竹龄的成分比较分析
        2.2.3.1 不同竹龄的综纤维素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2.2.3.2 不同竹龄的多戊糖素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2.2.3.3 不同竹龄的木质素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2.2.3.4 不同竹龄的抽出物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2.2.4 不同部位的成分比较分析
        2.2.4.1 不同部位的综纤维素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2.2.4.2 不同部位的多戊糖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2.2.4.3 紫竹杆的木质素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2.2.4.4 紫竹杆的抽出物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2.2.5 紫竹杆不同变异类型、不同竹龄和不同部位间的方差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2.3.1 不同类型紫竹杆化学成分含量
        2.3.2 紫竹杆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2.3.3 不同变异类型紫竹杆化学成分的差异程度
        2.3.4 紫竹杆的合理采伐类型
3 紫竹杆色素的初步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来源
        3.1.2 仪器和试剂
        3.1.2.1 仪器
        3.1.2.2 试剂
        3.1.3 试验方法
        3.1.3.1 色素的提取纯化方法
        3.1.3.2 色素的定性实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3.2.1.1 不同溶剂提取的选择
        3.2.1.2 不同酸碱液提取的选择
        3.2.1.3 浸提温度的选择
        3.2.1.4 浸提浓度的选择
        3.2.2 紫竹杆色素成分的初步研究
        3.2.2.1 色素的理化性质检识
        3.2.2.2 UV-可见光光谱测定
        3.2.3 紫竹杆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3.2.3.1 色素的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
        3.2.3.2 色素对光的稳定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紫竹竹青色素的最佳提取方案
        3.3.2 紫竹竹青色素的理化研究结果
        3.3.3 紫竹竹青色素的稳定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金平龙竹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双版纳傣族竹器研究[D]. 赵倩. 云南艺术学院, 2021(02)
  • [2]云南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研究[J]. 孙茂盛,杨宇明,杨汉奇,孙鹏. 世界竹藤通讯, 2018(01)
  • [3]竹粉填充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工艺与性能研究[D]. 朱益萍. 福建农林大学, 2016(12)
  • [4]甜龙竹反季节发笋栽培试验研究[J]. 罗建梅. 绿色科技, 2015(03)
  • [5]红河州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D]. 陈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6]牡竹属部分种间遗传多样性研究[D]. 王洁.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6)
  • [7]毛竹林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策略研究[D]. 吴志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11)
  • [8]黄金间碧竹等18种观赏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光合特性研究[D]. 张晔. 福建农林大学, 2012(01)
  • [9]4种竹子化学成分与纤维形态[J]. 张娟,赵燕,杨益琴. 纸和造纸, 2011(10)
  • [10]紫竹杆化学成分和表皮色素的研究[D]. 董荣莹. 浙江农林大学, 2010(06)

标签:;  ;  

锦屏龙竹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