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资本进入中国电信业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崔宏鹏[1](2021)在《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的电信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作为时代发展的新兴产业正在引领各行各业飞速发展,作为互联网的基础科技和支持性产业,电信业与互联网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互联网社会化的广泛运用推动了电信业的发展,电信业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互联网更加便捷高效。研究电信业势必将在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辩证地剖析,而不能单一地探讨电信业的兴衰。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电信业亟需转变战略发展方向,提升产业经济效能。借鉴战略相关基础理论,以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电信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宏观到中观,对现下电信业发展状态做战略分析,进而根据其现状进行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首先,对电信业在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外部因素分析、波特模型分析、SWOT分析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其次,基于战略分析结果在发展、收缩和稳定战略类型中,依托5G优势、结合行业特征选择电信业发展战略,并从产业战略变革角度提出电信业战略发展的主要途径。最后,提出具体措施来达到全面的电信业战略实施。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对于现下电信业而言,技术更新使产业必须逐渐放弃4G技术市场,将市场发展方向逐渐转向普及5G技术,电信业需要在战略上进行调整。具体来说,中国电信业应该把握5G网络建设契机,积极扩大、覆盖5G产品应用范围;加快5G综合服务平台、5G物联网建设等增强在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电信产业的发展潜力;提高电信业“大数据-智慧化”、流程透明化、营销差异化等服务意识,从而实现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电信业更好的转型发展。
熊辛格[2](2020)在《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文中研究表明物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物流业则是按照他人的物流需要,有偿提供物流服务的行业。中国近代物流业可以根据它在不同领域所具备的功能不同,分为两大类,即以运输为主的企业和以运输代理及相关业务为主的企业,主要包括公路物流业、铁路物流业、航运物流业、航空物流业和货栈业等。在列强物流企业凭借条约特权占据支配地位的情况下,我国民族物流业经历了从衰败到曲折发展的嬗变过程,形成了以码头货栈业、航运物流业、公路物流业和铁路物流业为主体的体系,为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近代物流类不平等约章的订立为列强入侵我国近代物流业提供了特权庇护。对外扩张物流业,是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实现侵略野心,尽快在中国建立政治及经济上的支配地位,订立物流类约章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的首要策略。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外交讹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为外商物流业入侵我国经济创造了特权上的基础。根据不同内容,近代中外物流类约章可以分为货物税率类、码头货栈类、物流交通设施类与电信通讯类四种。随着对华入侵的增强,欧美各国将提高货物流通速率、降低运输成本和增加货物数量等问题视为辅助各国势力的重要步骤。无论是货物税率类,还是码头货栈类和交通设施类约章,都体现了列强在中国扩大近代物流业的野心。通过税率类约章,列强攫取了协定关税特权,降低了进出口及内地税税率,为外商在华扩大商品运输量创造了条件。码头货栈类约章的订立,使得外商在通商口岸广泛建立商品集散地,推动物流运输业向内地扩张。除此之外,良好的物流交通设施作为基础条件,也是近代外商物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列强通过不平等约章,不仅攫取了修筑公路和铁路的权利,也获得了在我国沿海及内河航行的权利,为外商物流交通的入侵创造了条件。而电信类准条约的签订,令外商获得在华设立现代通讯机构的权利。随着外商在华水线和陆线铺设的完成,提高了商业信息流通效率,为外商在华物流业的扩张创造更多便利。在物流类约章特权的庇护下,外商物流业在我国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系。列强控制了我国内地及进出口商品的流通量,为外商货栈业及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外商码头货栈业逐渐成为支配我国货物流通的主要势力,经历了从沿海蔓延至内河通商口岸的过程。受码头货栈业的推动,外商轮船公司也逐渐占据了我国沿海及内河水域航运物流业市场的主导权,不仅加速了我国传统航运物流业的衰败,而且为列强进一步加深侵略创造了条件。于此同时,外商陆路物流交通运输业也逐渐形成主导势力。修筑公路设施是公路物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租界成为列强入侵我国公路物流的前哨,在工部局的规划和监督下,不仅出现了新式公路,而且还引进了汽车,使外商公路运输处于优势地位,并随着租界的增加而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铁路投资权则为列强侵略我国铁路物流业创造了基础设施上的条件。通过各类筑路合同,各国不仅攫取了我国铁路的经营权,而且还聘请客卿、购买器材和设计线路等,进一步促进了在我国铁路物流业规模的形成。在外商物流业的刺激下,我国民族物流业经历了从传统到近代化的演变过程。中国传统物流业的衰败以及与外商争利的诉求,是推动近代民族物流业兴起的主要原因。首先发生转变的是近代航运物流业。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官办航运物流企业率先摒弃传统的帆船运输方式,依靠自身努力逐渐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势力。华商企业也纷纷采用轮船参与航运物流,在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流域都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并推动了码头货栈业的发展。码头货栈业是我国近代民族货栈业的先导者。不管是轮船招商局,还是华商航运公司,均在各大通商口岸基本设立了初具规模的码头货栈,为我国货物的流转提供了必要的设施。随着民族电信业的逐渐完善,使华商实现信息互通有无具备一定条件,电报和电话遂成为物流公司的配套设置,促进了民族物流业的发展。无独有偶,公路的修筑和汽车的引入,为我国近代民族公路物流初步规模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在经济建设、军工筑路和地方自治等因素的影响下,各省逐渐认识到汽车运输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公路物流业格局的形成。广泛筑路的兴起与铁路机构的成立,促进了我国近代民族铁路物流初步规模的形成。随着关税自主权的收回、谋划航权自主运动的深入和收回邮权运动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一系列必要的措施,推动了我国近代民族物流业体系的形成。裁厘加税是实现关税自主的前提条件之一,其中货物通过税的裁撤,促进了铁路和公路物流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巩固自身航业实力,提高码头货栈能力,则是保障我国顺利收回航权的前提之一。受此谋划的影响,我国民族航运物流业及码头货栈业也获得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族电信业在此浪潮中亦获得长足进步,不仅电信辐射范围扩大,而且物流商业用户对其依赖剧增,遂成为民族物流业体系形成的重要辅助。因此,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运营规模,都显示了南京政府时期我国近代民族物流业体系的形成。受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影响,中国近代物流业呈现出半殖民地与半封建,近代化与封建传统杂糅的格局。在外商物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我国民族物流业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及商业、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商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但整体依然处于依附的地位,无法实现独立发展。
牛锐[3](2018)在《我国电信资费规制政策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电信业在过去五至十年中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主要的增长点之一。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之后,“提速降费”这一话题更是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建设开放、竞争、有序的电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是新一轮电信资费改革的目标。目前对基础电信业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已基本实现,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运行之后,电信资费规制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引来了社会舆论的关注。本文对我国电信资费规制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二章梳理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详细阐述了电信资费规制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过程,在电信资费规制政策沿革和体制分析的基础上,从规制制度目标和规制绩效目标两个维度对资费规制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第四章主要借鉴英国和美国在电信资费规制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从中得出启示。第五章为结论和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国电信资费规制的政策规制制度目标和绩效目标实现效果一般,市场结构和垄断利润的控制没有显着改善,用户感知评价不高,但是仍对今后的电信业市场准入的逐步放开、降低整体资费水平、实现市场的充分竞争有着建设性的意义,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电信资费改革经验,为我国接下来的资费规制改革提出对策建议,一是要完善电信资费规制法律体系,二是提升政府规制设计能力,实行“政监分离”,建设独立的电信监管机构,同时充分利用好消费者和舆论的社会监督作用;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加入和参与电信行业基础领域的建设,为电信业注入新活力,提升市场绩效;四是积极从消费者角度衡量电信服务需求,完善价格听证制度,增强消费者在电信资费规制过程中的作用。
吕婷[4](2017)在《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电信制度变迁与路径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至今,电信制度历经七十余年变迁,通过制度的创新与变革推动了我国电信业的发展。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的知识,进而用该理论的知识来研究电信制度的变迁,通过对建国以来电信制度的演变进程及其阶段特征梳理与分析,同时对电信制度变迁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重点介绍,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我国电信制度的变迁表现出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一直沿着产权国有、垄断竞争、政府管制的路径演进。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既可以给电信业的发展带来正效应,也可能因为制度变迁进入闭锁状态,而给电信业的发展造成阻碍,形成负效应。利益机制的错综复杂是我国电信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根本原因,各利益主体的博弈使得电信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始终会有旧制度的身影,电信制度的演变具有渐进性。电信产权制度又是形成利益机制的必要前提条件,产权制度是形成电信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前提条件,而电信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函数是形成路径依赖的直接因素。利用该理论的分析框架深入探析新中国电信制度的变迁,得出目前电信制度在竞争机制、规制制度及产权制度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今后以政府为代表的制度供给者在电信制度的供给与变革中,更应该重视电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充分发挥它的正效应,克服负效应,避免出现路径“闭锁”现象。制度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强有力的竞争需要良好的制度做后盾。在我国现有体制下,电信制度的主要输出者是政府,它也是电信制度创新与变革的主导者,在今后电信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路径依赖性,从完善电信竞争机制、构建电信规制制度体系、推动电信产权制度变革等方面推进制度创新。同时,在制度变革中注意转变观念,创新决策理念,用科学的、人文性的价值理念指导电信制度的创新与变革,为我国电信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创造更优的制度环境,用健全、先进的电信制度来保障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推动电信业改革不断深化。
程瓯[5](2016)在《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电信产业是中国近十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电信产业视为自然垄断产业,电信服务的基础性、网络的完整性以及电信运营的规模经济性决定了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1994年,中国联通的进入打破了电信业的垄断,之后中国电信业经历了几次大的拆分,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2008年电信产业融合重组,形成电信、移动和联通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产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变革,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失衡、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己经显现出来,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规制与竞争方面的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后,如何形成均衡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如何进一步完善电信监管机制,为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有效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垄断性较强但又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电信产业来说,单纯用规制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进行分析,都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本文在“SCP”范式的基础上,结合电信产业的经济特性,将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理论相融合,构建了“政府规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这个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电信产业规制进行研究,结合“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新态势,对电信产业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为我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发展、电信产业政策和规制改革等提出新的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和理论基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介绍。对相关理论进行考察,在回顾自然垄断理论、规制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分析“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以及局限性。第二部分构建电信产业"R-SCP"理论分析框架,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介绍了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结合电信产业所具有的自然垄断与竞争特性,构建"R-SCP"理论分析框架,在该理论框架内,规制、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都是电信产业的内生变量,规制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同时也受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绩效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内容。运用"R-SCP"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分析不对称规制、“三网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分析“移动通信转售”、手机实名制等产业政策变化以及放松规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结合电信产业几次大的拆分和重组,对各个阶段的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组织及规制的影响,主要是第八章的内容。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以“微信”为例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语音、短信业务的替代作用,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和转型方向,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并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第五部分是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的内容。介绍了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以及产业融合对电信规制的影响,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电信规制与改革经验,对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对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研究表明,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受到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共同影响,随着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进一步放松规制,市场机制对电信产业组织的影响将越来越强。但由于电信产业所具有的网络特性,政府规制仍然有必要保持。政府需要改变直接用行政手段参与电信业产业组织调整的状况,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调整,重点关注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塑造和保护。
高东海[6](2016)在《营口电信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诊断报告》文中提出营口电信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带动了宽带业务迅速发展,弥补了资金短缺、营销乏力等不利因素,但随着通信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国家政策推陈出新,行业技术标准不断更新,内外部不利因素逐步增加,对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趋利避害,管控发展,是营口电信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持续、有效推广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营口电信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的推广现状及经营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对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的合作模式、市场营销、工程管理、装维服务等推广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并找到民间资本在政策导向、运营管控、营销策略、运维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与短板,找到制约因素,妥善解决问题,使民间资本项目能够适应通信行业发展新形势,把握发展的有利契机,有效推动民间资本项目良性发展。本文利用SWOT、STP、4P营销组合策略等多个分析方法及模型,多维度、多角度对营口电信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进行诊断、分析。其中,利用SWOT分析法,对营口电信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展开深入分析;利用STP分析法,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的角度,分析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的营销建设基础;利用4P营销组合策略,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四个方面,全面分析项目推广的市场营销策略。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诊断,最终找到制约营口电信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的因素,提出项目诊断的优化方案及合理化建议,夯实营口电信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合作基础,拓展合作规模,规范运营机制,利益共享共赢,从而推动民间资本项目成为营口电信宽带市场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陈晶[7](2016)在《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久以来,电信业被视为一个受到高度规制的“自然垄断行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电信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管制宽松化、产权私有化、竞争市场化成为世界各国电信业改革的普遍趋势。作为众多政策性管制行业中市场化改革的前沿,我国电信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亦经历了几番改革,但以国有电信运营企业为主体的电信市场仍然具有较强的行政垄断色彩,现行电信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高昂的管制成本、严格的市场准入以及差强人意的服务品质严重制约了电信业的创新发展。本文以激励性规制理论为基础,采取全面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与探讨,根据中国电信业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征,剖析行政性垄断对中国电信业的市场格局与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寻找我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我国电信业现阶段的行业特点和发展瓶颈,探索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的未来方向,提出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思路,为我国电信业的持续有效发展建言献策。
李倩[8](2016)在《即时通信对传统电信业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信行业是自然垄断行业,价格具有政府指导性,产出低于市场竞争水平,市场竞争程度不高。国际上普遍的做法都会对电信行业等自然垄断行业进行规制来提高行业竞争程度。我国电信市场的规制由来已久,采取了引入竞争、产权规制和颁布法律等方式让电信业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各种措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不对称寡占市场结构依然存在,均衡产出和价格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基于网络即时通信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送和视频通话,顺应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使用得到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的日常沟通和工作需求,对电信业的传统通话和短信业务替代性很强,对电信运营商造成极大威胁。竞争规制使我国电信行业形成了三家全行业竞争局面,行业产出和生产率都有了较大程度提高,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中国移动的收入占到了我国电信市场收入的一半左右。产权规制可以让自然垄断行业利用民间资本来扩大资金,提高研发能力,并且实现决策科学化,但是沉淀成本巨大或者资产的专门性等导致的退出壁垒让众多厂商进入电信行业的可能性较低,并会产生委托——代理行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寻租行为以及监管过程中出现的时滞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颁布行业法规的施行效果。因此行业内部的规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借助其他途径来提高电信业规制效率。即时通信和传统电信业的差异化竞争分别从产品差异、服务差异和价格竞争三个方面展开,都对传统电信业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比起传统电信业,即时通信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种通讯方式,满足多样需求;其次,基于即时通信的网络经济性和双边市场特性,可以实现向消费者免费提供,但是运营商提供服务价格较高;最后,即时通信比起电信运营商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并注重产品研发。因此即时通信与传统电信业的差异化竞争对电信业的绩效产生了极大影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测算即时通信差异化竞争对电信业绩效的影响程度,产品差异、服务差异和价格竞争都对电信业的绩效影响显着。采用灰色关联的方法衡量了电信业的各项指标与上述三种差异化竞争哪个关联度最高。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探究差异化竞争的短期和长期效应,结果显示,短期内价格竞争对电信业务总量、服务差异对劳动生产率有推动作用,价格竞争对ARPU值会有阻碍作用,长期可能作用有限。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对电信业规制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可以鼓励即时通信行业和虚拟运营商的发展,基础电信业可以允许民间资本的进入,并施行相关政策进行保障。二是放开电信业务资费,企业自主定价,鼓励电信行业提高自身研发水平,并且要持续减少国有持股比重。三是要侧重不同政策的配套使用和改革的先后顺序,并要保持规制机构的独立性等。
李函光[9](2016)在《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战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通信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自从改革开放起,民营经济开始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到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在社会各行业中发挥这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GDP中超过60%都是由民营企业产生的。同年全国民营企业总数已超过1000万家,平均注册资金比上年增加7.8%,且正处于迅速增长阶段。可见民营经济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劳动就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然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但是在电信行业,因为国家政策、电信行业的历史、电信行业的特征及自身不足等原因,电信行业存在着一些现状难题,本文通过一些切实数据从中国电信市场历史和现状、电信市场的市场结构特点、公益性特点和现有法律、政策现状等方面做了论述。利用国内外一些理论研究的基础像放松管制,允许承包,股权释放、转租业务放开等进行了阐述。对主流学术界的一些思路,如要求适当放松对经营许可证的申请条件、建立更具有独立性的电信监管机构、弱化或取消不对称的规则、交义进入等思想进行了分析。作为本文写作的参考思想。规模经济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要降低成本扩大竞争优势所必须考虑是事情,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般需要通过规模优势来实现。我们看2014年中国移动的用户收入约达8.5亿,中国联通的用户约3亿,中国电信的用户约1.86亿。综合接近全中国人口总数。对于新进入的新公司,由于本身用户的数目少,且新增用户难以发展。本文在分析完电信行业的相关现状后,从结构性进入难题、行政性难题和战略性阻碍等实际困难出发进行了探讨。由于国外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最早开始于二战后期,此时很多国家开始进入国有经济膨胀难以持续的局面,此时一种国企民营化浪潮开始出现,后来到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一些国家国有控制加大了重视力度但其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在随后几年不断扩大。后来很多学者开始讨论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相关问题。本文也学习和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此方面的经验,主要从国外报纸媒体等处了解相关信息。分析了Amp’d Mobil、 Ting等一些国外民营资本企业进入电信行业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得到了些许启发。在结合了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发展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后。本文利用SWOT分析、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分析和波特的竞争和通用战略分析在电信行业绩效分析的基础模型上,对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经营战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经营的获利模式的启发。最终得出相关的选择差异化经营之路的研究结论。
徐林杉[10](2015)在《我国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低糜,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暴露出了我国经济市场发展饱和缺乏活力和我国市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我国的电信行业,国有资本控股并垄断电信市场,使得我国电信市场缺乏竞争,发展缓慢。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将民间资本引入电信市场,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在2015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各个行业内大力引入民间资本活跃市场。民间资本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充分的积累,鼓励民间资本的发展可以解决我国电信市场缺乏活力的问题,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在电信市场的流向也对我国改革电信市场结构有所助益。要真正的实现民间资本进入电信市场就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既能够实现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目的,又能够便于政府对民间资本在电信业的活动进行监管。但目前,我国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不完善,存在市场准入标准过于严格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民间资本的主体资格限制过严,并在民间资本可经营的电信业务范围、民间资本准入的行政许可制度以及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准入路径方面都存在诸多限制。因此,我国目前的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与电信市场发展趋势不配套。要将民间资本引入电信业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操作标准,因此,在制定电信业市场准入制度时应当充分考虑准入标准的适当性,既要激活民间资本在电信业的活力,又要充分保障电信市场的稳定及信息安全,市场准入标准不宜过分严格,也不宜过于宽松,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导民间资本在电信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目前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的现状及不足。本部分从我国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市场准入主体资格、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市场准入路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现有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标准过于严格,不利于民间资本进入的问题。第二部分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公有制经济体制理论、集体有限理性、负外部性等理论入手,并在现实层面中就电信业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的时间成本、政府导向、信息安全保护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梳理了美国和日本电信业改革的经验,证明了在电信业引入民间资本的必要性,并借鉴了其改革过程中的优秀成果。最后一个部分结合我国目前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的利弊和国外电信业改革的经验,提出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市场准入主体资格、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市场准入路径几个方面的完善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二、民间资本进入中国电信业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间资本进入中国电信业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的电信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 |
1.3.2 国内文献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
2.1 产业战略 |
2.1.1 产业战略概念内涵 |
2.1.2 产业战略基本要素 |
2.2 战略管理过程和分析工具 |
2.2.1 战略管理运行过程 |
2.2.2 PEST分析法 |
2.2.3 SWOT分析法 |
2.2.4 波特五力模型 |
2.2.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3 战略变革 |
2.3.1 组织变革概念内涵 |
2.3.2 战略变革理论发展 |
2.3.3 战略变革一般路径 |
第三章 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电信业发展战略分析 |
3.1 电信业的发展现状 |
3.1.1 电信业务收入情况分析 |
3.1.2 电信业务管理体制情况分析 |
3.2 互联网社会化对电信业的影响 |
3.2.1 对电信业的总体影响 |
3.2.2 对电信业短信业务的影响 |
3.2.3 对电信业语音业务的影响 |
3.2.4 对电信业互联网流量的影响 |
3.2.5 小结 |
3.3 电信业PEST分析 |
3.3.1 法律环境 |
3.3.2 经济环境 |
3.3.3 科技环境 |
3.3.4 社会文化环境 |
3.4 电信业中观分析 |
3.4.1 行业竞争分析 |
3.4.2 替代业务分析 |
3.4.3 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
3.4.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5 电信业SWOT分析 |
3.5.1 优势分析 |
3.5.2 劣势分析 |
3.5.3 机会分析 |
3.5.4 外部威胁 |
3.5.5 小结 |
3.6 产品生命周期与市场机遇 |
3.6.1 4G产品市场分析 |
3.6.2 5G产品市场机遇 |
第四章 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电信业发展战略选择 |
4.1 主要战略类型概述 |
4.1.1 发展战略 |
4.1.2 稳定战略 |
4.1.3 收缩战略 |
4.1.4 电信业适用战略 |
4.2 电信业发展具体战略 |
4.2.1 打造一体化产业链 |
4.2.2 加强新产品研发 |
4.2.3 引导电信消费多元化 |
4.3 电信业发展主要途径 |
4.3.1 增加纵向并购 |
4.3.2 融合线上线下 |
4.3.3 达成战略联盟 |
第五章 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电信业发展战略实施 |
5.1 电信业战略调整方向 |
5.1.1 打造电信业终端服务理念 |
5.1.2 构造互联网模式下营销生态 |
5.1.3 改革电信业薪酬激励机制 |
5.2 引进和发展5G技术 |
5.2.1 扩大5G建设范围 |
5.2.2 优化5G产品资费 |
5.2.3 提升5G产品性能 |
5.3 建设5G综合服务平台 |
5.3.1 智慧化移动通信网平台 |
5.3.2 全光化宽带接入网平台 |
5.3.3 开放化综合业务平台 |
5.3.4 一体化操作维护体系 |
5.3.5 领先的IT支撑体系 |
5.4 发展5G物联网建设 |
5.4.1 研发物联网业务产品 |
5.4.2 构建物联网运营模式 |
5.5 提高电信业服务意识 |
5.5.1 “大数据-智慧化”服务 |
5.5.2 流程透明化服务 |
5.5.3 5G业务差异化营销服务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近代中外物流类约章订立的缘起 |
第一节 西方近代物流业的兴起 |
(一)西方近代物流业的产生与形成 |
(二)辅助外贸扩张的西方近代物流业 |
第二节 列强侵华的物流需求 |
(一)对华贸易扩张的需求 |
(二)外商物流运输违规的行为 |
(三)英国武力订约的诉求 |
第三节 清政府的对策 |
(一)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
(二)中国社会物流现状 |
(三)传统的御夷之策 |
第二章 近代中外物流类约章的内容 |
第一节 货物税率类约章 |
第二节 码头货栈类约章 |
第三节 物流交通设施类约章 |
(一)公路类约章 |
(二)航运类约章 |
(三)铁路类约章 |
(四)航空类约章 |
第四节 电信通讯类准条约 |
第三章 不平等条约特权与外商在华物流业体系的形成 |
第一节 协定关税特权扩大货物流量 |
(一)协定关税前后的货物流量 |
(二)进出口税制度与货物流量 |
(三)协定内地关税制度与货物流量 |
第二节 沿海及内河航权与外商航运物流业的形成 |
(一)沿海航运物流业 |
(二)内河航运物流业 |
第三节 通商口岸设栈与外商码头货栈业的形成 |
(一)外商货栈入侵沿海口岸 |
(二)外商货栈业在内河口岸的扩张 |
第四节 租界筑路权与外商公路物流业的形成 |
(一)租界道路规划 |
(二)租界公路物流的形成 |
第五节 铁路筑路权与外商铁路物流业的形成 |
(一)筑路权益的实现 |
(二)铁路物流业的入侵 |
(三)外商铁路物流规模的形成 |
第六节 经营电线特权与外商电信业的形成 |
(一)列强电报系统的建立 |
(二)租界电话网络的建立 |
第四章 不平等条约体系下中国近代民族物流业的雏形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物流业的衰败 |
第二节 近代民族航运物流业的初步规模 |
(一)对外商航运物流的认识 |
(二)官办航运物流业的兴起 |
(三)商办航运物流业的兴起 |
第三节 近代民族码头货栈业的初步规模 |
(一)自主设栈意识的萌发 |
(二)招商局码头货栈业 |
(三)华商码头货栈业 |
第四节 近代民族铁路物流业的初步规模 |
(一)对铁路权益的认识 |
(二)早期筑路的尝试 |
(三)铁路物流业的初步规模 |
第五节 近代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初步格局 |
(一)对租界公路物流的认识 |
(二)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兴起 |
(三)公路物流业初步规模的形成 |
第六节 近代民族电信业的初步规模 |
(一)对电信权益的认识 |
(二)近代民族电报业的初步规模 |
(三)近代民族电话业的初步规模 |
第五章 收回主权运动与中国近代民族物流业体系的形成 |
第一节 关税自主的实现与民族铁路物流业的形成 |
(一)裁厘促进民族铁路物流的发展 |
(二)强烈的铁路主权意识 |
(三)民族铁路联运体系的形成 |
第二节 关税自主的实现与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形成 |
(一)裁撤厘金促进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发展 |
(二)民族公路联运物流网络的形成 |
(三)民族公路物流运输的经营情况 |
第三节 航权自主的筹划与民族航运物流业的形成 |
(一)收回航权须发展民族航运业 |
(二)航运政策与机构的统一 |
(三)民族水陆联运体系的形成 |
(四)民族航运物流网络的扩大 |
第四节 航权自主的筹划与民族码头货栈业的形成 |
(一)实现航权自主的前提 |
(二)招商局码头货栈业体系的形成 |
(三)华商码头货栈业体系的形成 |
第五节 收回电信权的筹划与民族电讯通信体系的形成 |
(一)收回电信权须发展民族电信业 |
(二)民族电报业体系对物流业的影响 |
(三)民族电话业体系对物流业的影响 |
第六章 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格局 |
第一节 占主导地位的外国在华物流业 |
(一)外商在华物流业规模 |
(二)外商物流业的优势地位 |
第二节 具有双重性质的民族物流业 |
(一)民族物流业的近代化转型 |
(二)近代民族物流业的规模 |
(三)近代与封建性质的杂糅 |
(四)依靠国外技术发展 |
第三节 中国近代物流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
(一)促进商业的发展 |
(二)促进工业的发展 |
(三)促进商业信息的传播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3)我国电信资费规制政策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1.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规制与价格规制 |
2.1.2 规制制度 |
2.1.3 规制绩效 |
2.2 自然垄断理论 |
2.2.1 自然垄断理论的基本内涵 |
2.2.2 自然垄断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2.3 电信价格规制理论 |
2.3.1 电信价格规制理论基本内涵 |
2.3.2 电信价格规制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2.4 委托代理理论 |
2.4.1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
2.4.2 委托代理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三章 我国电信资费规制政策现状与效果评价 |
3.1 我国电信资费规制政策的历史与现状 |
3.1.1 我国电信资费规制政策沿革 |
3.1.2 电信资费规制体制与政策现状 |
3.2 电信资费规制政策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
3.2.1 评价框架 |
3.2.2 评价指标来源和方法说明 |
3.3 规制制度实现效果评价 |
3.3.1 市场结构合理性分析 |
3.3.2 规制能力有效性的分析 |
3.4 规制绩效实现效果评价 |
3.4.1 经济效益 |
3.4.2 社会效益 |
3.5 小结 |
第四章 国外经验借鉴与启示 |
4.1 英国电信改革 |
4.1.1 英国电信资费改革历程 |
4.1.2 关于规制制度的改革 |
4.1.3 关于规制绩效的改革 |
4.2 美国电信改革 |
4.2.1 美国电信资费改革历程 |
4.2.2 关于规制制度的改革 |
4.2.3 关于规制绩效的改革 |
4.3 启示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3 创新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4)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电信制度变迁与路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路径依赖理论的研究 |
1.2.2 关于电信领域问题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4 该选题的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 |
2.1 制度变迁 |
2.1.1 制度 |
2.1.2 制度变迁 |
2.2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缘起及界定 |
2.2.1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缘起 |
2.2.2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界定 |
2.3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运行机理 |
2.3.1 初始条件 |
2.3.2 启动机制 |
2.3.3 形成状态 |
2.3.4 退出闭锁 |
第三章 新中国电信制度路径演变及表征 |
3.1 改革开放之前电信制度的路径演变 |
3.1.1 计划电信制度形成发展阶段(1979 年之前) |
3.1.2 计划经济时期电信制度评价 |
3.2 改革开放以来电信制度路径演变 |
3.2.1 电信制度改革的初探阶段(1979—1993) |
3.2.2 电信制度改革的高峰时期(1994—2009) |
3.2.3 电信制度改革的深化推进(2010—至今) |
3.3 新中国电信制度变迁的表征 |
3.3.1 电信制度变迁的强制性 |
3.3.2 电信制度变迁的渐进性 |
3.3.3 电信制度变迁的滞后性 |
3.4 新中国电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
3.4.1 产权国有路径 |
3.4.2 垄断竞争路径 |
3.4.3 政府管制路径 |
第四章 新中国电信制度变迁路径依赖运行机理分析 |
4.1 新中国电信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给定条件 |
4.1.1 产权制度高度国有化 |
4.1.2 管理制度行政化 |
4.2 新中国电信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启动机制 |
4.2.1 电信制度的初始设置成本 |
4.2.2 电信制度的学习效应 |
4.2.3 电信制度的协调效应 |
4.2.4 电信制度的适应性期望 |
第五章 新中国电信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正效用及路径闭锁 |
5.1 电信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正效用 |
5.1.1 电信业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
5.1.3 电信业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
5.2 电信制度变迁路径“闭锁” |
5.2.1 电信竞争机制路径“闭锁” |
5.2.2 电信规制制度路径“闭锁” |
5.2.3 电信产权制度路径“闭锁” |
第六章 新中国电信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创新 |
6.1 制度创新中的智猪博弈分析 |
6.2 电信制度创新的影响因子分析 |
6.3 电信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创新 |
6.3.1 电信竞争机制路径创新 |
6.3.2 电信规制制度路径创新 |
6.3.3 电信产权制度路径创新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5)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自然垄断理论 |
2.1.1 早期自然垄断理论 |
2.1.2 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
2.1.3 现代自然垄断理论 |
2.2 规制理论 |
2.2.1 规制公共利益理论 |
2.2.2 规制俘获理论 |
2.2.3 规制经济理论 |
2.3 产业组织理论 |
2.3.1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
2.3.2 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 |
2.3.3 传统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分析 |
2.4 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特性 |
2.4.1 中国电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
2.4.2 电信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变化 |
2.4.3 电信企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3章 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新问题 |
3.1 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 |
3.1.1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初期 |
3.1.2 中国电信业市场拆分重组历程 |
3.2 中国电信产业监管政策演进 |
3.2.1 从垄断到调整市场结构引入竞争 |
3.2.2 从调整市场结构转向规范市场行为 |
3.2.3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市场绩效——成立中国铁塔公司 |
3.3 中国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
3.3.1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业传统商业模式形成挑战 |
3.3.2 “三网融合”政策推进加剧了电信市场竞争 |
3.3.3 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 |
3.3.4 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4章 构建“R-SCP”电信产业分析框架 |
4.1 电信业规制的目标 |
4.2 电信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
4.3 中国电信产业规制的现状 |
4.4 现有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分析 |
4.4.1 “SCP”范式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
4.4.2 规制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
4.5 电信产业组织的研究思路 |
4.5.1 决定电信产业组织变迁的重要因素 |
4.5.2 电信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思路 |
4.6 构建基于规制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 |
4.6.1 “R-SCP”框架的逻辑关系 |
4.6.2 “R-SCP”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适用性 |
第5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
5.1 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
5.2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
5.3 政府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直接塑造 |
5.3.1 放松进入规制与引入竞争 |
5.3.2 电信纵向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3.3 电信南北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4.1 进入者策略与在位者优势 |
5.4.2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份额和价格的影响 |
5.4.3 不对称规制与联通CDMA手机补贴 |
5.4.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3G/4G牌照发放 |
5.4.5 “单向携号转网”规制政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5 企业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影响 |
5.5.1 中国电信的限制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5.2 中国移动的差异化策略对市场份额的影响 |
5.5.3 中国联通的技术创新行为 |
5.6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
5.6.1 三网融合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
5.6.2 中国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5.6.3 中国广电成为第四大电信运营商影响市场格局 |
第6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
6.1 市场行为的影响因素 |
6.1.1 影响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因素 |
6.1.2 规制条件下企业行为特征分析 |
6.1.3 中国电信企业各阶段行为分析 |
6.2 规制与放松规制对电信市场行为的影响 |
6.2.1 规制失效下电信企业的排他性行为 |
6.2.2 不对称规制下的电信市场竞争行为 |
6.2.3 电信企业对规制的突破与放松规制 |
6.3 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以中国联通为例 |
6.3.1 中国联通3G市场定位 |
6.3.2 中国联通3G六统一运营策略 |
6.3.3 中国联通价格行为分析 |
6.3.4 中国联通非价格行为分析 |
6.3.5 中国联通组织调整行为分析 |
6.4 产业政策对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影响 |
6.4.1 “移动通信转售”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
6.4.2 手机实名制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
第7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
7.1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方法 |
7.1.1 产业组织理论对经济绩效的评价内容 |
7.1.2 竞争和规制对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
7.1.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 |
7.2 中国电信产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
7.2.1 完全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年之前) |
7.2.2 双寡头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1998年) |
7.2.3 引入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1999-2001年) |
7.2.4 扩大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2002-2008年) |
7.2.5 电信业重组后的绩效分析(2009年至今) |
7.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总体评价 |
第8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新特征及其规制 |
8.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
8.2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
8.2.1 电信运营商产业主导权丧失 |
8.2.2 电信运营商进一步被管道化 |
8.2.3 移动互联网业务替代传统电信业务——以“微信”为例 |
8.2.4 免费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主导 |
8.3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与转型 |
8.3.1 从全业务运营商转向综合信息服务商 |
8.3.2 运营重心从传统语音转向数据应用 |
8.3.3 由纯管道经营向智能管道转型 |
8.4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市场竞争行为 |
8.4.1 开展4G流量价值经营提升市场绩效 |
8.4.2 搭建应用平台与OTT企业合作运营 |
8.4.3 重视应用服务——以移动支付为例 |
8.4.4 以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电信产业竞争力 |
8.5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 |
第9章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 |
9.1 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 |
9.2 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 |
9.3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规制的影响 |
9.3.1 电信产业和广电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 |
9.3.2 相关市场主体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 |
9.3.3 行业监管者维护部门利益以及职责有所差异 |
9.4 外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经验 |
9.4.1 英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
9.4.2 美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
9.4.3 国外电信产业规制与改制的启示 |
9.5 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改革建议 |
9.5.1 产业融合背景下规制重构的保障机制 |
9.5.2 电信产业市场竞争政策的趋势 |
9.5.3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建议 |
9.5.4 中国电信业规制合理化建议 |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
10.1 研究结论 |
10.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后记 |
(6)营口电信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诊断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诊断背景及意义 |
1.1.1 诊断背景 |
1.1.2 诊断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主要内容 |
2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现状诊断 |
2.1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现状 |
2.1.1 营口电信基本情况介绍 |
2.1.2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现状 |
2.1.3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效果 |
2.2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诊断方案 |
2.3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SWOT分析 |
2.3.1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内在优势分析 |
2.3.2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存在劣势分析 |
2.3.3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拥有机会分析 |
2.3.4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面临威胁分析 |
2.3.5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SWOT综合分析 |
2.4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目标市场STP分析 |
2.4.1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市场细化分析 |
2.4.2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目标市场选择分析 |
2.4.3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市场定位分析 |
2.5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营销组合策略分析 |
2.5.1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产品策略分析 |
2.5.2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价格策略分析 |
2.5.3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渠道策略分析 |
2.5.4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促销策略分析 |
3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诊断结论分析 |
3.1 诊断分析理论基础 |
3.2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诊断结论 |
3.2.1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特点 |
3.2.2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诊断分析汇总 |
3.2.3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主要问题 |
3.2.4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诊断结论 |
4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诊断优化方案及建议 |
4.1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诊断优化方案 |
4.2 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诊断建议 |
4.2.1 建立宏观环境调节机制 |
4.2.2 加强民间资本项目管理 |
4.2.3 完善宽带产品销售体系 |
4.2.4 提升民间资本运营能力 |
4.2.5 强化营销组织过程管控 |
4.2.6 提高用户服务系统支撑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与手段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电信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电信及电信业务 |
二、电信管理体制 |
三、电信产业链 |
第二节 电信行业的基本经济特征 |
一、规模经济 |
二、范围经济 |
三、外部经济 |
四、互联互通 |
第三节 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
一、垄断竞争理论 |
二、管制理论 |
三、激励性规制理论 |
第三章 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 中国电信业管制结构的历史沿革 |
一、邮电合一阶段(1949年-1998年) |
二、业务专营阶段(1998年-2008年) |
三、移动互联阶段(2008年至今) |
四、小结 |
第二节 中国电信业的市场发展格局 |
第三节 中国电信业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立法层级偏低,缺乏制度保障 |
二、机构职能交叉,管制成本高昂 |
三、行业进入困难,缺乏有效竞争 |
四、定价机制僵化,服务品质低端 |
第四章 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原则与内容 |
第一节 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 |
一、信息安全 |
二、有效竞争 |
三、创新发展 |
四、利民惠民 |
第二节 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
一、设立多层次电信管制机构 |
二、构建多渠道电信运营模式 |
三、发展多主体电信服务体系 |
第五章 电信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第一节 国外电信业的政府规制情况概述 |
第二节 国外电信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典型模式与启示 |
一、美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借鉴 |
二、英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借鉴 |
三、日韩电信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借鉴 |
第六章 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优化治理结构,提高电信行业监管的行政效率 |
一、完善国有电信企业法人治理模式 |
二、协调电信管制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
第二节 健全分类标准,完善信息安全防护的政策法规 |
一、健全电信网络领域基本法律法规 |
二、营造安全和稳定的创新发展空间 |
第三节 放活资本组成,促进电信服务行业的有效竞争 |
一、建立多元开放的产业投融资渠道 |
二、激活混合所有制主体的整体效能 |
第四节 改善许可准入,保障电信运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
一、理顺电信产业系统内外协作链条 |
二、维护新兴市场主体的合法性权益 |
第五节 激励创新研发,推动产业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 |
一、创新电信技术研发管制激励机制 |
二、鼓励电信产业专利成果加速转化 |
第六节 更新业务模式,提升电信技术产品的服务品质 |
一、推行精准个性化的电信业务模式 |
二、坚持电信业技术服务的利民导向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即时通信对传统电信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传统电信业规制 |
1.2.2 即时通信基本特点 |
1.2.3 即时通信对传统电信业影响 |
1.2.4 总体评价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1.5 创新点和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 |
第2章 传统电信业规制特点和局限 |
2.1 竞争规制 |
2.2 产权规制 |
2.3 颁布行业法律法规 |
小结 |
第3章 即时通信与传统电信业的差异化竞争 |
3.1 产品差异 |
3.2 服务差异 |
3.3 价格竞争 |
小结 |
第4章 差异化竞争效果评价 |
4.1 指标选取 |
4.2 数据来源 |
4.3 差异化竞争对电信业绩效的影响 |
4.4 差异化竞争与各项绩效指标的关联度 |
4.5 差异化竞争的短期与长期效应 |
4.5.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4.5.2 协整检验 |
4.5.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4.5.4 VAR模型 |
4.5.5 脉冲响应 |
4.5.6 方差分解 |
小结 |
第5章 对策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理论综述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电信行业的历史和现状 |
2.1 中国电信市场历史和现状 |
2.2 电信市场的市场结构特点 |
2.2.1 规模经济特性 |
2.2.2 电信行业的成本的沉淀性 |
2.2.3 范围经济特性 |
2.3 电信行业公益性 |
2.3.1 国家法律对电信行业的公益性规定 |
2.3.2 国家和社会重大活动通信保障 |
2.3.3 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
2.4 电信行业现有政策解读 |
2.4.1 工信部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
2.4.2 对工信部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
2.4.3 工信部确定的移动通信转售市场的准入门槛 |
3 关于民营资本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困难分析 |
3.1 结构性进入难题 |
3.1.1 规模经济的难题 |
3.1.2 绝对成本优势 |
3.1.3 产品差别化难题 |
3.1.4 必要资本量难题 |
3.2 中国电信市场的行政性难题 |
3.3 中国电信市场的战略性阻碍 |
3.3.1 阻止进入投资策略 |
3.3.2 掠夺性定价 |
4 境外的经验 |
4.1 英国维珍移动((Virgin Mobiie}的成功经验:在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经营 |
4.2 家乐福电信在台湾的成功经验:将自己的既有优势与移动通信业务相结合,坚持成本领先战略 |
4.3 FracFone在美国的成功经验:在细分市场的低成本经营 |
4.4 ESPN Mob i I e在美国的失败教训:失败的商业模式 |
4.5 美国Amp'd Mobil的失败教训:缺乏电信运营经验 |
4.6 Ting在美国的成功经验: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资费策略占领市场 |
5 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 |
5.1 电信行业的绩效分析 |
5.1.1 BCG的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 |
5.1.2 波特的竞争分析模型 |
5.1.3 波特的通用战略理论 |
5.2 基于电信行业绩效分析的民营资本经营战略 |
5.2.1 SWOT分析的启发 |
5.2.2 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分析的启发 |
5.2.3 波特的竞争、通用战略分析的启发 |
5.3 差异化经营战略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综述 |
(五)研究创新 |
(六)不足之处 |
一、我国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一)我国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的现状 |
(二)我国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二、我国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分析 |
(二)电信业的社会公共事业属性分析 |
(三)民间资本集体有限理性理论分析 |
(四)民间资本负外部性理论分析 |
三、域外国家电信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建设经验 |
(一)美国电信业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建设经验 |
(二)日本电信业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建设经验 |
(三)美国、日本电信业改革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四、我国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
(一)明确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基本原则 |
(二)健全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市场准入主体资格标准 |
(三)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市场准入的业务范围 |
(四)完善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 |
(五)增加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市场准入路径 |
(六)完善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市场准入法律法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民间资本进入中国电信业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社会化背景下的电信业发展研究[D]. 崔宏鹏. 长安大学, 2021(06)
- [2]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D]. 熊辛格.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我国电信资费规制政策效果评价研究[D]. 牛锐.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4]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电信制度变迁与路径创新研究[D]. 吕婷. 南昌航空大学, 2017(01)
- [5]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D]. 程瓯. 武汉大学, 2016(01)
- [6]营口电信宽带市场民间资本项目推广诊断报告[D]. 高东海. 辽宁科技大学, 2016(07)
- [7]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研究[D]. 陈晶.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8]即时通信对传统电信业的影响研究[D]. 李倩. 山东财经大学, 2016(08)
- [9]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战略分析[D]. 李函光.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1)
- [10]我国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 徐林杉. 西南政法大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