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的艺术品味

《天涯》的艺术品味

一、《曾在天涯》的艺术品位(论文文献综述)

王锋[1](2017)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困境书写 ——以《活着之上》为中心》文中指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状态一直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关注的永恒话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生存危机与精神危机,大学教师阎真沉潜二十余年,相继创作出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题材的长篇小说。其中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活着之上》对转型时期的我国知识分子生存状态更是进行了全面、生动而细致的描写,其原生态的观照视角和冷静的现实主义手法在文学评论界和广大读者中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小说中知识分子物质困境与精神困境的描绘也引发了笔者长久的思索,这也成为了本论文立论与研究的出发点。本文以阎真小说《活着之上》中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的知识分子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本细读法、历史分析法、文化分析以及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全面分析以聂致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外部生存困境及内心精神状态,揭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与价值选择,揭示背后深刻的时代背景、文化渊源,同时解析作品的艺术特征,以挖掘作品所包孕的思想价值和文学意义。除绪论和结语以外,本文主体包含四章:第一章针对阎真本人经历及创作背景与目的进行分析;第二章重点探讨《活着之上》主人公聂致远物质层面的生存困境,揭示其沦为市场经济下的边缘人与“多余人”身份;第三章则是对阎真作品《活着之上》中聂致远精神层面困惑与坚守进行全面分析,表现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内心的焦虑、守望与超越;第四章着重分析小说人物困境书写方面的艺术形式,旨在阐述阎真作品的艺术审美与思想内容的高度融合。

刘艳[2](2016)在《论阎真小说的知识分子书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文学创作一直是作家们的创作热点,这些作品反映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诉求。20世纪后期21世纪初,我国历经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推行,经济话语一跃成为全社会的主流和焦点,这让曾处社会中心、以“启蒙者”身份自居的知识分子迅速边缘化,这一社会变革也使得知识分子在现实生存和精神坚守中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知识分子群体走向分化,但不管他们做何种选择,始终没有摆脱其现实生存和精神世界的种种困境。当代作家阎真正是基于这一社会历史背景和自身的知识分子身份,以悲悯的情怀和批判的笔触书写市场经济的时代语境下知识分子现实生存和精神的坚守的两难、无奈,道出了市场经济下功利主义以其强迫性的同化力使知识分子陷入普遍的人文精神危机和道德溃退,并尝试探寻当代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理想身份状态,表达其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反思意识。本文以作者阎真小说的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文化分析、意象分析等方法,揭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和精神上困境的形象类型,探寻作者阎真的知识分子书写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因素和思想渊源,以及探析作者阎真知识分子小说的艺术特色。阎真的四部小说发表的时间前后跨近20年,为了方便论述,不以绝对的时间顺序为论述线索,而是着眼于作家创作的整体性。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在第一章“知识分子困境的形象类型”中,笔者从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以知识分子对传统精神的不同态度取向以及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不同处境,划分了三种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探寻当下知识分子这种身心无处安放的尴尬处境;在第二章“知识分子困境的原因分析”中,笔者结合社会历史相关知识,探讨分析了知识分子不同价值取向的背后原因,从而理解作者阎真这样书写知识分子所蕴藏的社会历史内涵;在第三章“知识分子书写的艺术技巧”中,笔者借助作者诗意化的意象设置、绵密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和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从而进一步阐释作者阎真独特的艺术追求。

张慧[3](2011)在《摩擦·和解·破裂:《曾在天涯》中的婚恋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婚恋考察:高力伟与林思文的情感纠缠(一)根深蒂固的性别传统首先,小说运用大量笔墨描写高力伟和林思文为了争夺家庭生活主导权的争吵。刚到加拿大不久,夫妻俩就因为请客吃饭发生过激烈争吵。高力伟刚到加拿大,林思文想借机请赵教授和一些朋友吃饭,巩固和加深人际关系。可高力伟舍不得花钱不愿请客,最后经不住思文的劝说,同意请客,可坚持少花钱。小说中还精心描写了这样一个

黄新春[4](2011)在《精神的潜沉 ——阎真小说中的时间意识》文中研究说明对时间的关注和思索,一直以来都是文人亘古不变的忧思。作为生命的存在方式,时间是心灵体验的形式化。时间意识则是个体基于生命有限性而追求生命超越与不朽的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阎真对时间之流表现出了高度的敏感,并将自己对时间的感知与沉于时间的精神求索融入到了他的小说创作中。品读他创作的三部作品,从《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到《因为女人》,一路走来,小说中时间意识的灌注及审美的表达已然成为了其小说最为鲜明的标志和最重要的特征。本文以阎真小说的时间意识为研究重点,并通过分析他作品体现出来的作家创作的精神向度、知识分子的生命感伤、小说的审美意蕴以及它们生成的原因等四个方面,对他小说内蕴的时间意识进行深入全面的阐述。首先,总结概括了阎真小说研究的现状。其次,从时间及时间意识的概念界定入手,初步体验阎真小说中时间意识的灌注。再次,重点分析基于生命有限与时空无限的巨大反差下,阎真小说时间意识所蕴涵的知识分子的生命感伤。接着,探讨阎真小说时间意识的灌注对小说意蕴呈现的影响。最后,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个体文化体验的渗透和时代语境下个体精神的体验与追寻两个方面阐释了他时间意识的生成原因。

杨潇[5](2010)在《《因为女人》的语言艺术》文中提出从《曾在天涯》到《沧浪之水》再到2008年出版的新作《因为女人》,阎真的长篇小说作品以关注社会现象,还原社会本相的意蕴内涵受到了读者的青睐,也正是因其在内容上的亮点让读者和文学评论忽略了对其艺术价值上的研究。本文以《因为女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以填补其语言艺术的研究空白为研究目的,运用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知识,采用大量例证,按照语言内容和功能分为角色语言、叙述语言、心理语言、修辞语言四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阎真的角色语言以对话语言运用为主,能够在对话语言描写过程中完成对角色的塑造,具有巧妙性,同时他根据知识分子角色特征塑造出了一系列富有真实感的知识分子形象;其叙述语言具有流动性、剖析性和情感化的特征,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丰富的心理语言也是阎真作品的一大特色,具有细腻性、真实性、与动作描写的契合性;修辞语言是作者对于语言艺术追求的集中体现,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阎真的语言艺术是其作品不可分割的血肉,是使主题内涵得以完美呈现的主要因素,因此是不可忽略的,也是极具研究价值的。阎真是一位坚持艺术本位的作家,可以说,《因为女人》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

张春泉,袁琳[6](2008)在《阎真《因为女人》的交往理性解读》文中认为《因为女人》是阎真教授继《沧浪之水》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当代知识女性柳依依与几个男人的情感交往以及伴随而生的各种交往上的危机与困境。作品讲述的是一个纯情女生终成旷世怨妇的悲剧,作者希望借此来阐释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与生俱来的被动性,以及男女交往过程中交往理性的"伤逝",作者希望以此引起社会的反思,为当代女性走出交往困境寻求出路。

杨艳琼[7](2005)在《意义的逃亡 ——论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本位现象》文中指出20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出现的先锋小说,对传统小说的语言观念、语言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本文以先锋小说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先锋小说文本的阅读,系统而全面的对这些小说的语言进行分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来讨论先锋小说家们对小说语言变化所作的努力和先锋小说文本中所呈现出来的语言特点。 全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概括指出先锋小说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小说的语言,语言逐渐被提到文学的本体地位。第二章是全文的论述重点。主要论述了先锋小说的语言呈现出的特点。第一是语言形式的变化。作家通过对字、词、句、标点、语序等语言因素的操作,尽最大限度的达到对语言的变化运用。第二是语言能指与所指的分离。在先锋小说中往往能指无限的扩张,所指却消失不见,这种情况造成了意义的真正逃亡。第三是语言的感觉化。先锋小说的语言随着感觉走,斩断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使小说成为个人化的写作。最后是元语言的使用。它消除了小说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界限。这些特点都是对传统的颠覆和嘲弄。第三章论述了先锋小说的语言游戏造成的后果。它一是消除了语言的重量,二是解构了小说文体结构。在第四章文章指出,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使作品本身遇到了巨大的障碍,对语言的过分关注导致了读者与作品的疏离。因此,在语言实验之后,一些先锋小说家们在新的小说文本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新的转向:他们重新恢复了对意义的追问。只有这样才是先锋小说最终的出路。

杨艳琼[8](2004)在《《曾在天涯》的艺术品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雷启立[9](2003)在《身份、市场及其他——从上海房地产广告看消费意识形态的建构》文中研究说明主持人的话:自从我们的对话(《美和诗意如何产生》)在第四期上刊出之后,数月来,陆陆续续地收到了一些朋友惠赐的文章,这里先行刊出的就是其中的两篇,一篇是雷启立的《身份、市场及其他——从上海房地产广告看消费意识形态的建构》,另一篇则是郑国庆的《安妮宝贝、“小资”文化与文学场域的变化》。 我们设立这个栏目的目的,或者说部分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寻找一种新的言说方式,比如说把文化研究的立场、视野和方法移入文学批评,同时也将文学批评对文本的解读方式更多地运用到文化研究当中。在这一意义上,上述两篇文章多少和我们的意图不谋而合。 当然,这种新的言说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上述的构想,如果那样,我们的目光就未免显得过于狭窄。我们希望的是,有更多的朋友能够加入进来,用各自不同的叙述,一起寻找这一新的言说方式。在这一意义上,这个栏目就是为这种新的言说方式所搭建的一个公共平台。 任何一种言说方式的寻找,在它的开始,都难免被人诘难,甚至诟病,而惟一可行的,只能是我们继续的寻找,并在这一寻找的过程中,不断地反省、修正进而完善我们自己。

刘起林[10](1998)在《逼近世纪末的生命本真——论长篇小说《曾在天涯》的精神话语场》文中指出《曾在天涯》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高力伟为追求物质和心灵双方面生命质量所进行的生存搏斗,并将它升华到对个体生命本相和本质意义进行感悟的形而上层面。作品的精神话语场逼近了世纪末的生命本真,对传统的社会历史话语、个体性精神话语和既定文学观念均具突破意义,文本和文本外作者的精神选择,共同表现了20世纪中国末代文化人的心灵命运

二、《曾在天涯》的艺术品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曾在天涯》的艺术品位(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转型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困境书写 ——以《活着之上》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概念辨析
    四、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创作背景与创作目的
    第一节 《活着之上》的创作背景
    第二节 作家创作的主要目的
第二章 转型期知识分子的外部生存困境
    第一节 市场经济巨型话语中的边缘人
    第二节 权力体系中的“多余人”
第三章 转型期知识分子的内部精神困顿
    第一节 步步退却下的生存焦虑
    第二节 惯性裹挟中的孤独守望
    第三节 精神引领上的灵魂摆渡
第四章 知识分子困境书写的艺术手法
    第一节 独特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第二节 生动的心理描写与细节描绘
    第三节 鲜明的对比艺术与反讽修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论阎真小说的知识分子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关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三 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知识分子的形象类型
    第一节 对传统“士”人精神坚守的“零余”者
    第二节 在物欲和权欲中放逐的“迷失”者
    第三节 对现世生存哲学认同的“理想”者
第二章 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原因解析
    第一节 知识分子地位的边缘化
    第二节 知识分子观念的世俗化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
第三章 知识分子书写的艺术技巧
    第一节 诗意化的意象设置
    第二节 绵密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
    第三节 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摩擦·和解·破裂:《曾在天涯》中的婚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婚恋考察:高力伟与林思文的情感纠缠
    (一) 根深蒂固的性别传统
    (二) 性格不合
    (三) 异国背景
二、结 语

(4)精神的潜沉 ——阎真小说中的时间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阎真小说及小说时间意识的研究现状
        1.1.1 阎真小说研究现状
        1.1.2 对阎真小说中时间意识的研究状况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时间意识与作家创作的精神向度
    1.1 "时间意识"的概念界定
        1.1.1 时间的本质
        1.1.2 时间与人
        1.1.3 时间意识
    1.2 阎真小说中时间意识的灌注
        1.2.1 "时空情绪"的诗意投射
        1.2.2 时间意识影响下的创作指向
第二章 时间意识与知识分子的生命感伤
    2.1 时空无限视域下自我生命位置的追寻与个体的有限性
    2.2 生命有限视域下意义的追索与存在状态的拷问
第三章 时间意识与小说意蕴的呈现
    3.1 心理描写的时间性追思
    3.2 满蕴时间和生命感的意象设置
第四章 时间意识与生成因素
    4.1 传统文化熏陶下个体文化体验的渗透
    4.2 时代语境下个体精神的体验与追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因为女人》的语言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论
    1.1 《因为女人》研究现状
    1.2 《因为女人》语言艺术概说
第二章 角色语言
    2.1 角色个性化对话语言
    2.2 知识分子的角色语言特质
第三章 叙述语言
    3.1 流动性
    3.2 剖析性
    3.3 情感化环境描写
第四章 心理语言
    4.1 细腻丰富的心理刻画语言
    4.2 具有心理特质的心理描写语言
    4.3 心理语言与行为动作描写的契合化
第五章 修辞语言
    5.1 比喻
    5.2 潜台词
    5.3 反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意义的逃亡 ——论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本位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从意义回归到文本
    (一) 语言是文本的重要表现
    (二) 语言革新的流变
        1.五四:白话文到文言文的飞跃
        2.八十年代:对固有语言秩序的撕裂
        3.变化的差异
    (三) 语言崇拜
        1.语言的高度自觉
        2.游戏与被游戏
二 先锋小说的语言世界
    (一) 语言形式的创新
        1.标点的非正常使用
        2.冗词赘句的运用
        3.词语搭配的反常
        4.语句之间的随意拼接
        5.句子的诗行排列
    (二) 能指的狂欢
        1.能指与所指的分离
        2.能指的凸现
        3.所指的迷失
    (三) 语言的感觉化
    (四) 元语言的运用
三 语言游戏的结果
    (一) 语言内蕴的失落
        1.意义的逃亡
        2.深度的消解
    (二) 小说结构的崩溃
        1.文体的解构
        2.情节的淡化
四 对先锋小说语言新的审视
    (一) 语言实验的得失
    (二) 意义的重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曾在天涯》的艺术品位(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转型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困境书写 ——以《活着之上》为中心[D]. 王锋. 湖南大学, 2017(07)
  • [2]论阎真小说的知识分子书写[D]. 刘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3]摩擦·和解·破裂:《曾在天涯》中的婚恋探究[J]. 张慧. 长城, 2011(10)
  • [4]精神的潜沉 ——阎真小说中的时间意识[D]. 黄新春. 中南大学, 2011(04)
  • [5]《因为女人》的语言艺术[D]. 杨潇. 中南大学, 2010(02)
  • [6]阎真《因为女人》的交往理性解读[J]. 张春泉,袁琳. 理论与创作, 2008(05)
  • [7]意义的逃亡 ——论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本位现象[D]. 杨艳琼. 中南大学, 2005(06)
  • [8]《曾在天涯》的艺术品位[J]. 杨艳琼. 理论与创作, 2004(01)
  • [9]身份、市场及其他——从上海房地产广告看消费意识形态的建构[J]. 雷启立. 当代作家评论, 2003(06)
  • [10]逼近世纪末的生命本真——论长篇小说《曾在天涯》的精神话语场[J]. 刘起林.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

标签:;  ;  ;  ;  ;  

《天涯》的艺术品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