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项癌基因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周唯[1](2021)在《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胃癌和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其治疗方法以放化疗为主。复方苦参注射液是常用的抗肿瘤类中药注射液,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本研究在整合大数据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网状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和食管癌的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希冀为科学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揭示其分子机制提供高质量证据。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首先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复方苦参注射液等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胃癌、食管癌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遴选文献,进而应用WinBugs1.4和Stata13.0软件对临床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和不良反应改善等结局指标进行分析,并生成网状关系图、曲线下面积图和三维数据立方体图,从而解析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其他同类注射剂相比的治疗优势与特点。2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本论文综合运用了网络药理学、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芯片Meta分析、分子对接、经典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整合分析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食管癌的作用机制。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研究中,首先对GEO和TCGA数据库中的miRNA表达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并且对其进行靶基因预测,之后应用WGCNA对TCGA中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进行关键模块筛选,根据复方苦参注射液成分靶点和以上胃癌关键信息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的ceRNA网络构建。同时,本研究运用芯片Meta分析对比了关键基因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以明确关键基因所涉及的生物调控途径;通过生存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进一步检测了关键基因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最后,采用分子对接验证关键基因和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相关成分的结合能力。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机制研究中,首先从GEO数据库中下载食管癌高通量测序芯片数据并进行整合差异分析;其次根据TCGA中的食管癌RNA测序数据进行关键模块构建筛选;最后根据DisgeNET数据进行食管癌疾病靶点的数据搜集。根据以上信息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从而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3分子生物学实验本研究首先采用MTT和CCK-8方法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影响。之后分别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及食管癌细胞中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本研究采用TMT方法系统研究了复方苦参注射液给药后胃癌细胞蛋白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临床评价研究本部分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8篇,涉及8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相关胃癌患者5525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仅用FOLFOX相比,联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免疫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以及减缓不良反应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多指标三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同类注射液相比在临床疗效和缓解不良反应综合评价中亦有较好排序。2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此部分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52篇,涉及7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相关食管癌患者3876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仅用化疗相比,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恶心呕吐方面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使用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相关结局指标聚类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多结局指标评价中亦有明显优势。3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得到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参与调控的ceRNA网络以及复方苦参注射液直接干预胃癌的基因靶点。对胃癌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 Meta 分析后发现关键基因 AKR1B1,CTSK,MMP2,TLR4,ADRB2,PDE1C和PTGER3在胃癌组织中具有显着差异。生存分析亦显示AKR1B1,MMP2和PTGER3在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通过激活诸如PI3K-Akt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来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调节免疫力,从而治疗胃癌。4 基于整合高通量数据分析的食管癌关键基因研究此部分旨在确定与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和预后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癌症组织中共有134个上调和183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并且据此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根据度值筛选出十个关键基因(AURKA,CDC20,BUB1,TOP2A,ASPM,DLGAP5,TPX2,CENPF,UBE2C和NEK2)。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多种细胞外相关条目和ECM-受体相互作用途径均与食管癌密切相关。5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首先应用WGCNA方法研究基因表达数据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而结合芯片分析的差异基因、疾病数据库基因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成分对应的预测靶标进行网络药理分析。结果显示EGFR、ERBB2、CCND1和AURKA是与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相关的核心基因。此外,通过富集分析预测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还可以调控食管癌中的ERBB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6 基于蛋白组学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分子作用机制本研究采取TMT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来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细胞后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研究发现,共有差异蛋白794个,其中包括上调蛋白490个以及下调蛋白304个。此外,结果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通过影响如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遏制胃癌进展。7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作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增殖。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胃癌细胞中AKR1B1和MMP2的过表达,还可以上调胃癌细胞中的PTGER3;此外,复方苦参注射液也可以下调食管癌细胞中的EGFR和AURKA的异常高表达。研究结论本论文在整合大数据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临床大数据与生物信息大数据研究方法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食管癌疗效确切且与同类注射液对比有优势或特色,其核心机制与调控胃癌、食管癌关键基因密切相关。同时,本研究还探索实践了以网状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主链的中医药整合大数据研究模式,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特别是疗效与机制评价的有效联通提供了示范与路径。
陈爽[2](2021)在《吸烟通过AHRR介导的炎症致食管癌患者KP代谢紊乱的研究》文中提出吸烟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相关,香烟烟雾中的致癌物多环芳烃,是芳香烃受体(Aryl-hydrocarbon receptor,AHR)途径的激动剂,其中属芳香烃受体阻遏物(Aryl-hydrocarbon receptor repressor,AHRR)是吸烟导致的DNA甲基化改变和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最为敏感的基因之一。AHRR的表达进一步加重了吸烟导致的炎症反应。炎症促进了色氨酸(Tryptophan,TRP)——犬尿氨酸途径(Kynurenine pathway,KP)的关键限速酶吲哚-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的表达,可以使TRP的代谢从5-HT的合成转变为KYN的合成。TRP的消耗及其下游免疫抑制性代谢物的水平紊乱是促进肿瘤发展和免疫抑制的关键因素。由此,我们提出科学假设,烟草中的多环芳烃通过作用于AHRR促进机体的炎症反应,炎症介导IDO的表达从而引发TRP-KP的代谢变化,AHRR甲基化位点和KP相关代谢物有望成为与肿瘤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首先,通过分析癌症基因组学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上食管癌和癌旁组织的DNA甲基化数据和基因表达数据进行甲基化驱动基因的筛选,重点关注食管癌吸烟人群与AHRR的相关性。高级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食管癌的甲基化驱动基因主要与氨基酸等内源性物质的代谢动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P<0.001,AUC=0.791)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优于差异甲基化驱动基因(P=0.006,AUC=0.589)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备更好的风险预测能力。针对与吸烟所致的DNA甲基化改变的敏感性基因AHRR,分析发现,AHRR上的位点甲基化水平与食管癌临床预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长期吸烟累积量(吸烟年包)相关。在吸烟人群中,AHRR上4个cg位点与AHRR表达水平显着相关。按吸烟总量进行吸烟严重程度分组,发现在吸烟总量多的严重组中,AHRR的表达水平更高。说明吸烟促进了AHRR的表达。针对食管癌的吸烟人群进行AHR途径,TRP代谢通路和炎症通路三者之间两两的基因关联性分析,提示三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后,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Ahrr-/-C57BL/6小鼠模型,进一步探究AHRR差异表达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将对照-实验组小鼠的肝组织进行全基因转录组分析进而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的高级功能分析结果表明,AHRR在机体内的差异表达与糖脂代谢异常相关,主要变现为主尿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下调;与肿瘤的生成相关,主要表现为抑癌基因的上调和原癌基因的下调;与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相关,主要表现为抗炎基因和促炎基因的上调和免疫反应的增强。与此同时,血浆代谢物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等促炎代谢物在体内显着下降。此分析结果与另一独立数据库Dis Ge NET数据库进行AHRR的基因-疾病关联分析结果高度吻合。以上结果说明高表达AHRR对促癌和促炎有一定的作用。最后,通过招募的393例食管癌受试者评估吸烟与非吸烟人群血浆中TRP通路代谢物代谢水平的差异,以及TRP通路代谢物与食管癌进展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吸烟与否导致了食管癌人群血浆中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黄尿酸(Xanthurenic acid,XA)和XA/KYN的代谢水平差异,它们均归属于TRP代谢的下游KP代谢通路,在吸烟人群中有较高的暴露量,且与免疫抑制相关。吸烟可作为独立的预测因子与食管癌的进展分期相关。综上,本研究通过三部分阐明了吸烟通过AHRR介导的炎症致食管癌患者KP代谢紊乱这一科学问题。与此同时,发现了AHRR cg位点和TRP通路代谢物水平与临床终点事件的相关性。这为吸烟促进了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新角度的说明,对肿瘤的免疫逃逸现象和挖掘潜在预测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除此之外,以危险因素——吸烟实现食管癌的早期预警,对于改善食管癌治疗干预时间晚,低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周尧红[3](2021)在《培正散结通膈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系统评价培正散结通膈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根据结果为临床上应用培正散结通膈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丹参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一)Meta分析全面检索各大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关于培正散结通膈汤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对搜索的文献进行删选,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中的相关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二)网络药理学研究利用TCMSP平台搜集丹参中的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和潜在靶标,在Cytoscape3.7.2软件中对丹参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构建,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CTD、OMIM数据库获取食管癌的靶点,用Draw Ven Diagram平台,将丹参和食管癌的靶点进行交集,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的靶点进行了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 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得到的binding energy的值,证实丹参对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结果:(一)Meta分析按检索策略总共检索出1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有1049例食管癌患者,对照组517例,实验组532例。纳入文献质量评价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Meta分析结果:总有效率RR=1.34,95%CI[1.17,1.54],P<0.0001;白细胞减少发生率RR=0.54,95%CI[0.42,0.68],P<0.00001;红细胞减少发生率RR=0.45,95%CI[0.32,0.63],P<0.00001;血小板减少发生率RR=0.46,95%CI[0.35,0.60],P<0.00001;骨髓抑制发生率RR=0.50,95%CI[0.41,0.61],P<0.00001;吞咽困难缓解率RR=1.48,95%CI[1.16,1.90],P=0.002;恶心呕吐发生率RR=0.46,95%CI[0.36,0.60],P<0.00001;便秘发生率RR=0.37,95%CI[0.28,0.48],P<0.00001;神经感觉障碍发生率RR=0.46,95%CI[0.35,0.59],P<0.00001;所得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异常发生率RR=0.99,95%CI[0.52,1.90],P=0.98;肾功能异常发生率RR=1.08,95%CI[0.49,2.36],P=0.85;以上两项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网络药理学研究共获得丹参的65个活性成分,对应172个靶点和6088个食管癌相关的靶点,GO显示445个生物过程、57个细胞成分和92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获得10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中表明TP53的结合能最小,与丹参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一)Meta分析培正散结通膈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较单纯使用化疗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明显降低血常规三系减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便秘及神经感觉障碍的发生率,可有效缓解吞咽困难,但是在肝肾功能异常方面实验组较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二)网络药理学研究丹参治疗食管癌的主要靶点是AKT1、TP53、VEGFA、IL6、MYC、MAPK1、FOS,通过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细胞对缺氧的反应等治疗食管癌,关键的通路可能是PI3K-Akt信号通路,TP53靶点与丹参有较好的结合性,其在食管癌的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丰[4](2021)在《第一部分:食管印戒细胞癌预后因素及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 第二部分:PGK1作为食管癌预后因子及其与肿瘤浸润CD8+T细胞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食管印戒细胞(Signet ring cell,SRC)癌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食管腺癌的病理学亚型,过去关于印戒细胞癌的研究多集中于胃癌、结直肠癌等肿瘤,关于食管印戒细胞癌的研究相对较少。阳性淋巴结的对数比值(Log odds of positive lymph nodes,LODDS)是近些年来提出的一个与淋巴结相关一个新颖的预后预测指标,本研究首次在食管印戒细胞癌中探索阳性淋巴结的对数比值(LODDS)作为其预后预测因子的价值,为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的判断提供新的思路。列线图,又称诺模图(Nomogram)是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模型的图形化的结果,今年来被广泛用于肿瘤的预后研究,常被用来构建肿瘤预后的预测模型。基于目前尚未有研究构建关于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预测模型。本研究首次构建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预测模型。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是通过对比阳性淋巴结的对数比值(LODDS)和N分期这两个淋巴结相关的预后指标,来探讨阳性淋巴结的对数比值(LODDS)作为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指标的价值。随后探讨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因素,并构建诺模图(Nomogram)以预测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节,第一节通过对2006年至2016年间美国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共计25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印戒细胞癌的病例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分别评估LODDS和N分期作为食管印戒细胞癌预后预测因子的价值。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和一致性指数(Harrell’s C-index)则用于评价这两个基于淋巴结的预后指标。本研究第二节收集2004年至2016年的SEER数据库中共968例食管印戒细胞癌的病例。随机将入组病例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训练队列用以构建预后预测模型,验证队列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绘制诺模图。随后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s)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别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首先在第一节LODDS的研究中,纳入研究的所有259例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为 41.3%,5 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27.0%。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CSS和OS的结果提示LODDS的对数秩卡方(Log rank chi-squared)得分(OS 46.162,CSS 41.178)比 N 分期(OS 36.215,CSS 31.583)高。单因素分析表明,医疗保险,种族,T分期,M分期,TNM分期,放疗,N分期和LODDS是OS的潜在预后因素(P<0.1)。多因素分析表明,LODDS是手术切除后食管印戒细胞患者的重要独立预后因素(P<0.05),而相比之下N分期则不能作为合适的预后因素(P=0.122)。第二节食管印戒细胞癌预测模型的构建中,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训练队列的1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0.446和0.146,而验证队列的1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0.459和0.138。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一致性指数(Harrell’s c-index)值分别为0.723和0.708。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和校准曲线中,均证实该预后预测模型具有优秀的预测效能。研究结论与N分期相比,阳性淋巴结的对数比值(LODDS)是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印戒细胞癌患者的更好的预后因素。此外,本研究建立了可预测食管印戒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OS)的预测模型。随后对该预测模型的验证充分证明了其良好的预测能力。研究背景食管癌是目前全球第9大最常见的癌症和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目前有越来越多关于食管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磷酸甘油酸激酶1对应的基因PGK1具有许多癌基因的特征,所以PGK1在肿瘤领域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基因。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兴起,肿瘤浸润的CD8+T细胞也一直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PGK1与作为食管癌预后因子的价值及其与肿瘤浸润CD8+T淋巴细胞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收集了 2005年至200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了食管癌切除术的肿瘤标本共100例。标本应用PGK1抗体及CD8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查阅了相应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随后应用TCGA、TIMER、GEPIA等公共数据库对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最后对TCGA数据库中PGK1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做富集分析进一步探讨PGK1在食管癌中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相关通路。研究结果在入组病历中应用Kaplan-Meier法以PGK1为单因素变量绘制生存曲线,可见PGK1高表达组的预后较低表达组差。对所有纳入研究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N分期、TNM分期、PGK1为危险因素(P<0.1),随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PGK1为食管癌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PGK1表达与CD8+淋巴细胞浸润应用费舍尔精确性检验(Fisher’s exact test)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所得P值为0.031(P<0.05),r值(Pearson’s r)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192,考虑PGK1表达与CD8+淋巴细胞浸润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随后在TIMER中对以上结论进行验证得出一致结论。经过富集分析与PGK1相关基因参与最多的KEGG通路包括细胞周期、嘌呤代谢、糖酵解/糖异生、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GO分析中相关性较大的的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器分裂、DNA构象变化、细胞核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调控等。GO分析中存在较多的的细胞学组分包括:染色体区域、纺锤体、中心体等。GO分析中参与较多的分子功能包括ATP酶活化、ATP酶活化耦合、钙黏蛋白结合等。研究结论PGK1的高表达可以提示食管癌的不良预后,在食管癌中PGK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CD8+淋巴细胞存在显着负相关。
郄鹏[5](2021)在《SPRY4-IT1影响食管鳞癌的转移及其作为三野淋巴结清扫标志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管癌(E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食管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七,死亡率在第六位。与欧美国家不同,食管鳞癌在我国常见,腺癌非常少见,由于早期诊断的困难,大多数食管鳞癌患者有较高的转移和复发率,总体5年生存率约20%。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在治疗中至关重要,而且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非编码转录是人类基因转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链非编码RNA是非编码RNA的一种亚型,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最近,有证据表明lncRNA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例如:LncRNA 91H增加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表型,lncRNA XIST促进膀胱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但是,目前研究lncRNA在食管鳞癌进展中作用的报道很少。lncRNA在ESCC中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LncRNA SPRY4-IT1是一种新的lncRNA,在一些恶性肿瘤中被发现异常表达,并具有致癌基因的功能,然而,其在ESCC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lncRNA SPRY4-IT1在ESCC组织中异常表达。并进一步探讨了lncRNA SPRY4-IT1作为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第一部分lncRNA SPRY4-IT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目的:1.研究lncRNA SPRY4-IT1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研究lncRNA SPRY4-IT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共92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组织及成对的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cm)。所有患者均于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及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行R0食管癌切除术。原发癌组织和成对的癌旁非癌组织在切除后立即冷冻在液氮中,然后保存在-80℃深低温冰箱,以保存RNA。以上标本采集前均未接受相关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中药治疗。92对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PCR实验,以分析SPRY4-IT1的表达情况。结果:1.SPRY4-IT1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SPRY4-IT1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92对组织。结果表明,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86.9%的病例中表达上调2倍以上。根据相对SPRY4-IT1表达的中位数将92例ESCC患者分为两组。SPRY4-IT1高表达与肿瘤分化、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0.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状况、饮酒或肿瘤部位等无明显相关(P>0.05)。这些观察结果表明SPRY4-IT1表达的增加与ESCC的进展和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SPRY4-IT1表达水平高与ESC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SPRY4-IT1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ESCC患者总生存率显着相关。SPRY4-IT1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影响ESCC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这些结果表明,ESCC患者中,SPRY4-IT1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食管癌患者预后因素之一。小结:1.本研究对ES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SPRY4-IT1在食管癌患者中异常高表达,这提示SPRY4-IT1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发现的生物标志物之一。2.SPRY4-IT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表明SPRY4-IT1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病过程,并发挥促癌基因的作用。第二部分SPRY4-IT1调控ABCA1的实验研究目的:明确lncRNA SPRY4-IT1对食管鳞癌发生、转移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lncRNA SPRY4-IT1是否通过对ABCA1的调控,导致胞内胆固醇含量和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最终影响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方法: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均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研究所保留并传代;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仪等预测SPRY4-IT1的下游靶基因。检测食管癌样本中ABCA1的表达水平,并将ABCA1过表达质粒与SPRY4-IT1mimics共转染TE-1细胞,CCK-8试验、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它们对细胞增殖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qRT-PCR检测食管癌组织,结果提示SPRY4-IT1呈上调表达,ABCA1也表达增高;食管癌组织中ABCA1与SPRY4-IT1的表达大致协同相关。双荧光素酶法、q RT-PCR、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发现SPRY4-IT1与ABCA1的3`-UTR位点结合。转染SPRY4-IT1 mimics后,ABC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转染SPRY4-IT1 inhibitor后,ABC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减低。小结:SPRY4-IT1与ABCA1基因的3`-UTR靶向互补结合,存在信号通路调控关系。SPRY4-IT1通过增强ABCA1的表达,而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第三部分SPRY4-IT1作为3野淋巴结清扫受益人群评判指标的研究目的:1.研究lncRNA SPRY4-IT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生存的相关性;2.研究lncRNA SPRY4-IT1与ESCC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从而指导最适合ESCC的淋巴结清扫策略。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河北省人民医院行R0食管切除术的92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PRY4-IT1的表达,并分析SPRY4-IT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病理性质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数据统计分析发现,SPRY4-IT1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阶段相关,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况、饮酒、肿瘤位置和淋巴结复发无关。进一步分析SPRY4-IT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发现其表达水平升高与颈部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升高相关。根据随访结果,颈部和上纵隔淋巴结复发风险与SPRY4-IT1表达水平无显着相关性。小结:本实验结果支持了SPRY4-IT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相关的假设,它在指导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三野淋巴结清扫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未来还需要前瞻性大样本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这一结论。
王兵[6](2021)在《MTDH在食管鳞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食管癌是全世界恶性肿瘤中发病和死亡排名前十之一的肿瘤,疾病早期诊断不易,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发现异粘蛋白(Metadherin,MTDH)在人类多种癌症中上调,被报道与人类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MTDH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功能意义还不明晰。本研究拟探讨MTDH在ESCC组织和血清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GEO等多种数据库筛选出人ES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MTDH及其与人ESCC中的共表达基因。2.公共数据库明确MTDH在食管癌组织中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并探索MTDH高低表达是否与患者临床特征有关联。3.应用公共数据库分析MTDH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生存的关系。4.将前期得到的差异基因应用R软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MTDH在人体ESCC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5.公共数据库分析绘制蛋白共表达网络图和MicroRNA表达相关的热图。6.分析与信号通路、共表达蛋白网络的基因以及MicroRNA的相关性。7.应用QRT-PCR、免疫组化实验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ESCC患者的组织和血清的MTDH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是否有关联。8.应用统计学中的Kaplan-Meier方法来分析MTDH的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并绘制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的生存曲线。9.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ESCC患者预后风险因素。10.分析其作为ESCC血清诊断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并绘制ROC曲线。结果:1.生信分析显示,MTDH是ESCC的差异表达基因,其在ESCC中显着上调,并且与肿瘤分期及预后生存相关,MTDH高表达的食管癌患者比低表达患者的OS和DFS更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预测其参与肿瘤发展的多条信号通路及多项生物过程和功能,并与多种蛋白、MicroRNA相互联系,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ESCC组织中MTDH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患者的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及p TNM分期显着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肿瘤位置以及肿瘤最大直径均无关(P>0.05)。3.MTDH阳性表达患者的OS为16.262±0.855个月,DFS为14.943±0.981个月;而MTDH阴性表达患者的OS为20.533±1.278个月,DFS为19.857±1.436个月;MTDH表达阳性者的OS(P=0.014)和DFS(P=0.029)均显着低于MTDH表达阴性者。单因素分析显示,MTDH表达(P=0.007)、T分期(P=0.013)、N分期(P=0.028)、M分期(P=0.041)和p TNM分期(P=0.016)显着影响了ESCC患者的预后生存;多因素分析显示,MTDH是独立影响ESCC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20)。4.ESCC患者血清中MTDH和SCC浓度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血清MTDH与患者的T分期、N分期、M分期及p TNM分期显着相关(P<0.05);且血清SCC与患者的N分期、M分期及p TNM分期显着相关(P<0.05);而与其它的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5.ESCC死亡组患者血清中MTDH浓度高于存活组患者(P<0.001)。6.ROC分析显示,MTDH单独检测、SCC单独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的AUC值分别为0.850、0.821和0.92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ESCC组织和血清中MTDH表达显着增高,表达的高低与ESCC的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pTNM分期及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MTDH的高表达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中MTDH表达可能作为辅助诊断ESCC的生物标志物。2.MTDH在人体内可能参与肿瘤发展的多条信号通路及多项生物学过程和功能,并与多种蛋白、MicroRNA相互联系。3.MTDH参与ESCC的发生发展,是ESCC诊断、治疗以及预测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王惠[7](2021)在《新疆哈密哈萨克族食管癌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食管癌为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新疆哈萨克族中食管癌发生率也有较多报道,本地区多以游牧为生,文化程度低,家庭生活水平较差,日常饮食单一,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较高的食管癌发生风险。了解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病理特征,对于判断疾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完善分子病理学理论进行早期诊断,预测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新疆哈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病理特点,并采用门诊、住院复查及电话等方式跟踪调查,获得预后资料,分析治疗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72例,统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食管癌的病理特点,同时记录其术前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情况。采用门诊、住院复查及通过电话和其他随访方法获得预后数据。术后3年内3月随访一次,到患者死亡日期为总的存活时间,至2020年年底。以寿命表法对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进行计算,Kaplan-Meier法分析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将随访截止死亡的患者记为死亡组,存活者(除外失访病例)记为生存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法分析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法分析影响哈萨克族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术前资料7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FIB)升高19例、血小板计数(PLT)升高15例、D-二聚体升高23例、血脂水平升高35例、预后营养指数(PNI)低26例,磁共振成像显示T1WI轴位围绕管腔不均匀增厚,腔内狭窄不规整,T2WI环状高密度黏膜线不连续,DWI影像见肿物呈高密度,表观扩散系数(ADC)上可见低密度,ADC值范围为1.12~1.86×10-3mm2/s。2.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治疗情况行Lvor-lewis手术37例,经Mckeown手术35例,经现代二野或二野半淋巴结清扫清除胸腔内、腹腔与颈部两侧的淋巴结群。单纯接受手术治疗43例,术后予以辅助放化疗29例,适形调强放疗方案:1.8 Gy/次,1次/d,5次/周,共28次。化疗方案(均28天一周期)(1):紫杉醇+顺铂/奈达铂,放疗时2周期,同步放化疗后2周期。化疗方案(2):顺铂+氟尿嘧啶,放疗时2周期,同步放化疗后2周期。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ki-67、EGFR、Cyclin D1阳性表达分别46例、38例、59例。3.总生存时间分析以寿命表法评估随访所得7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数据,在3年随访结束,共17例死亡,55例存活,其中4例未达随访终点,51例在随访结束时仍存活。食管鳞癌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0.57个月,均未达中位生存,其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42%、79.26%、62.50%。4.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病理特点72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41~72岁,平均(57.38±7.03)岁,肿瘤直径(3.91±0.74)cm,体质指数(BMI)(23.73±2.55)kg/m2,83.33%(60/72)的患者年龄<65岁,且有吸烟饮酒史、病变集中在食管中下段、肿瘤直径≤5 cm、组织学分型多为溃疡型、病理分型为鳞癌、低中分化、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TNM分期以Ⅱ~Ⅲ期为主是其主要病理特征。5.影响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治疗预后的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饮酒史、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神经侵犯、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食管憩室、术前FIB升高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独立影响因素,而PNI、术后辅助治疗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以鳞癌、低中分化、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TNM分期以Ⅲ~Ⅳ期为主是其主要病理特征;年龄、饮酒史、肿块直径>5 cm、低分化、神经侵犯、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食管憩室、术前FIB为影响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张难[8](2021)在《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调节细胞增殖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8位,死亡率位于第6位。我国食管癌的发病人数占世界范围的50%以上,据统计,2015年我国食管癌发病24.6万,发病率为17.87/10万;死亡18.8万例,死亡率为13.68/10万。从病理类型上看,食管癌的主要分为鳞癌和腺癌,欧美主要以腺癌为主,在我国90%以上均为鳞癌,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地域性。食管鳞癌的发生主要由环境、饮食习惯、地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食管鳞癌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由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失调共同所致。但是,由于目前对于此类食道癌发病相关分子表达变化及其分子机制仍不明确,研究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对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RNA,通常由2l-25个核苷酸组成的,在人体内起着调节细胞基本生理功能的作用。研究显示miRNA可通过调节下游靶基因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这些miRNA既有抑癌作用、也发挥促癌效应。既往研究证实多种miRNA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失调,其表达变化与食管鳞癌的恶性度及预后相关。MiR-301a-3p是miR-301家族的一员,广泛表达于人体各个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多种肿瘤发生相关。但是,miR-301a-3p在食管鳞癌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明了。为了研究其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本文首先比较了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食管鳞癌细胞与正常粘膜细胞中miR-301a-3p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术后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接着验证了miR-301a-3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然后分析寻找并验证miR-301a-3p的下游靶基因,最后探讨miR-301a-3p调节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分子机制。第一部分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明确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组织、细胞中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细胞中分别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及配对正常组织标本,并培养食管鳞癌细胞系及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细胞系,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组织、正常组织及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miR-301a-3p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结果: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织(P<0.01);与正常食管粘膜细胞HET-1A相比,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细胞系Eca109、TE-1中的表达均显着升高(P<0.001)。MiR-301a-3p高表达与术后病理中的淋巴结转移(P=0.017)、肿瘤长度超过4cm(P=0.03)以及TNM分期(P=0.009)呈显着相关。小结: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比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和正常食管细胞系中升高,miR-301a-3p的相对表达量高低与食管鳞癌的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TNM分期相关。第二部分miR-301a-3p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影响食管鳞癌细胞增殖目的:miR-301a-3p在多数肿瘤中发挥促癌基因的效果,在不同的肿瘤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本部分研究miR-301a-3p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克隆的影响。方法:通过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转染miR-301a-3p mimics/inhibitor使其过表达或抑制其表达,用Real time PCR法验证过表达及抑制效果。通过MTT实验和克隆平板实验检测miR-301a-3p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使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转染后PI3K/AKT通路中p-AKT/AKT比值,以及下游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在回复实验中使用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处理被miR-301a-3p转染的Eca109细胞系后,再检测p-AKT/AKT比值,以及BCL-2,BAX的表达变化。通过以上实验明确miR-301a-3p对食管鳞癌细胞系Eca109的作用,并验证其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结果:1.转染miR-301a-3p mimics/inhibitor后miR-301a-3p的表达变化。在实验中使用Eca109细胞建立体外细胞模型,使用Real-time PCR检测不同分组中miR-301a-3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转染miR-301a-3p mimics后,miR-301a-3p表达量显着增高,与阴性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96±0.39,1±0.0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转染miR-301a-3p inhibitor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0.08,1±0.1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证实转染成功,可以进行后续的实验。2.miR-301a-3p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MTT实验显示,细胞转染48小时后,转染miR-301a-3p mimics的实验组Eca109细胞系和转染Negative Control(NC)mimics的对照组的OD值分别为0.765±0.050vs0.560±0.049(P<0.05);在转染miR-301a-3p inhibitor后的48小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OD值分别为0.483±0.054 vs0.616±0.040(P<0.05),证实与对照组相比,Eca109细胞转染miR-301a-3p mimics后增殖能力显着增强,转染miR-301a-3p inhibitor后增殖能力显着下降,证明miR-301a-3p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在细胞克隆实验中,转染miR-301a-3p mimics的实验组和转染NC mimics的阴性对照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201±15 vs 138±12(P<0.05);在转染miR-301a-3p inhibitor的实验组和对NC inhibitor的对照组中分别为:58±6vs116±12(P<0.05)。证明转染miR-301a-3p mimics后Eca10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着增强,转染miR-301a-3p inhibitor后Eca10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着下降。3.miR-301a-3p对p-AKT/AKT比值、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转染miR-301a-3p mimic实验组Eca109细胞系的实验组中p-AKT/AKT和BCL-2表达高于对照组,BAX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转染miR-301a-3p inhibitor的实验组中p-AKT/AKT和BCL-2表达低于对照组,BAX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4.回复实验:使用LY294002处理miR-301a-3p mimics转染的Eca109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的Eca109细胞系中BCL-2蛋白,BAX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miR-301a-3p通过PI3K/AKT通路调节BCL-2、BAX表达。小结:miR-301a-3p可增强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的能力,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及下游BCL-2、BAX蛋白在食管鳞癌细胞中促进肿瘤增殖和克隆形成。第三部分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作用靶基因的筛选及验证目的:通过第二部分的实验观察到,miR-301a-3p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提高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能力,但其具体作用的靶基因尚不明确。本部分研究筛选miR-301a-3p靶基因并进行验证,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iRBase软件(http://www.mirbase.org)预测miR-301a-3p靶基因,找到表达受到miR-301a-3p负性调控且在PI3K/AKT通路发挥作用的蛋白PTEN。在17对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TEN的表达情况,用RT-PCR的方法检测miR-301a-3p的表达,并检测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在Eca109细胞中转染miR-301a-3p mimics/inhibitor后,检测靶基因PTEN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构建含有靶基因PTEN m RNA的3’UTR区的荧光酶报告质粒,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01a-3p与PTEN的m RNA的3’UTR区是否直接结合来调控其表达。接下来在Eca109细胞系中进行回复实验,分为四组,并在各组内共同进行MTT实验及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AKT/AKT比值,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通过以上回复试验,验证PTEN是否能逆转miR-301a-3p在Eca109细胞系的调控作用。结果:1.通过预测发现,miR-301a-3p和PTEN 3’UTR的398-418 nt存在互补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Eca109细胞中野生型PTEN的荧光活性被miR-301a-3p显着抑制,但miR-301a-3p并不影响Eca109细胞中突变型PTEN的荧光素酶活性,表明miR-301a-3p可以和PTEN进行特异性结合。2.在组织及细胞中miR-301a-3p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收集了17对ESCC组织和正常组织。Western Blot及Real time-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PTEN蛋白水平降低(P<0.01),PTE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miR-301a-3p的表达呈负相关(R2=0.5945,P<0.01)。在Eca109细胞系中转染miR-301a-3p mimics后,PTEN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反之,转染miR-301a-3p inhibitor后,PTEN的表达升高(P<0.01)。3.PTEN可逆转miR-301a-3p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影响。首先应用miR-301a-3p mimics+PTEN组及其相关对照组进行实验,转染一定时间后,进行MTT细胞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iR-301a-3p mimics+PTEN组的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较miR-301a-3p mimics+NC PTEN组明显降低(P<0.05)。证明PTEN能逆转miR-301a-3p对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促进作用。再应用miR-301a-3p inhibitor+si-PTEN组及相关的对照组进行实验,在转染一定时间后,进行MTT细胞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iR-301a-3p inhibitor+si-PTEN组的细胞增殖和克隆能力较miR-301a-3p inhibitor+NC si-PTEN组明显增强(P<0.05)。证明si-PTEN与miR-301a-3p inhibitor转染后,能回复miR-301a-3p inhibitor对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4.PTEN可回复miR-301a-3p对p-AKT/AKT比值,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分组情况与上一步相同,首先应用miR-301a-3p mimics+PTEN组及其相关的对照组进行实验,在转染48小时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ca109细胞中p-AKT/AKT比值,BAX和BCL-2的相对表达情况。miR-301a-3p mimics+PTEN组较miR-301a-3p mimics+NC PTEN组p-AKT/AKT比值及BCL-2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BAX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果证明miR-301a-3p能使得p-AKT/AKT比值和BCL-2的表达量升高,BAX的表达量降低,而共转染PTEN后能逆转miR-301a-3p对p-AKT/AKT比值、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作用。同样,在转染48小时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301a-3p inhibitor+si-PTEN组及其相关的对照组中Eca109细胞中p-AKT/AKT比值,BAX和BCL-2的表达。MiR-301a-3p inhibitor+si-PTEN组较miR-301a-3p inhibitor+NC si-PTEN组p-AKT/AKT比值,BCL-2的相对表达均升高,BAX相对表达降低(P<0.05)。结果证实miR-301a-3p inhibitor能使得p-AKT/AKT比值和BCL-2的相对表达降低,BAX相对表达升高,而共转染si-PTEN后能回复miR-301a-3p inhibitor对信号通路及蛋白的作用。小结:miR-301a-3p可通过特异性靶向结合PTEN调节PI3K/AKT通路促进Eca109细胞增殖。结论: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miR-301a-3p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以及TNM分期相关;miR-301a-3p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调节下游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miR-301a-3p可起到增强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miR-301a-3p通过与PTEN的m RNA 3’UTR区靶向结合,抑制其表达,从而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
马晓丽[9](2021)在《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研究其在食管癌中功能,为食管癌的精准诊疗奠定理论基础和临床参考。方法:1)采用meta分析评价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间的相关性;2)筛选ILK高表达的人食管鳞癌细胞系,建立ILK慢病毒干扰序列。将ILK慢病毒干扰序列转染食管鳞癌细胞系TE-1和KYSE-150,用q RT-PCR检测干扰载体转染后ILK的表达。在细胞水平上,利用MTT增殖、克隆检测、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Transwell小室侵袭及划痕愈合等技术,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3)建立ILK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KYSE-150细胞。在裸鼠皮下分别接种sh ILK及对照细胞株,建立KYSE-15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观察肿瘤生长,测量肿瘤大小和体积。在动物水平上,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基于RNA-seq技术筛选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筛选可能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键调控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第一部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中高表达,ILK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在体外ESCC细胞水平,沉默ILK基因后,可显着抑制TE-1、KYSE-150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促进TE-1、KYSE-150细胞凋亡。ILK基因消减后,TE-1、KYSE-150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第三部分: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结果发现,ILK干扰组裸鼠肿瘤生长缓慢,相比较于对照组,肿瘤的重量及体积均偏小,ILK基因消减后影响了裸鼠成瘤的能力。基于RNA-seq技术,ILK基因干扰后挖掘到5540个食管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2839个,下调基因为2601个。上调的基因有SOD2、IRF6、PER1、PHLDB2、TNFAIP3等,下调的基因有RPL21、HYOU1、WARS、SUPT16H、DHCR24等。可能参与TN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NF-k B信号通路等。结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ILK基因消减抑制E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及转移,促进细胞凋亡。体内致瘤研究证实,ILK基因消减会阻碍KYSE-150移植瘤的生长。基于RNA-seq技术筛选出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差异表达基因,可能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
张泽高[10](2020)在《放疗诱导的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变化对细胞功能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放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但放疗抵抗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机制不明。放射线可诱导基因表达的变化,而一些基因表达的变化可促使细胞表型的变化,改变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肿瘤对放射性的耐受以及促进肿瘤的转移,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食管癌细胞在放疗压力下,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并对部分基因进行验证,并进一步探讨部分显着上调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为探讨放疗抵抗机制的探索提高理论依据。方法:入组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9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放疗后三年随访,分析TGF-β1对中位生存期的影响。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细胞系)并进行放疗,分割剂量为3Gy/次,累积剂量分别6Gy,15Gy,18Gy,21Gy,动态观察存活细胞形态学变化,以及细胞周期变化。提取细胞总m RNA,以剂量18Gy为实验组,剂量0Gy为对照组,采用全基因表达芯片(Gene Chip WT PLUS)检测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位分析(Gene Ontology Analysis)和信号通路分析(KEGG Pathway Analysis)以明确差异表达基因的分子功能。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显着上调表达且与肿瘤增殖转移复发相关的基因,进一步行RT-PCR检测验证和Western Blot验证,经过验证确定GDF15蛋白为研究目标基因,进一步行体外质粒载体过表达GDF15和以及sh RNA干扰表达,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GDF15对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验证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MT相关指标,明确GDF15对EMT的影响。结果:全组食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2月,早期(Ⅰ-Ⅱ)期、局部晚期(Ⅲ)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1.43月VS 16.46月(χ2=14.366,P=0.001)。有无淋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46月VS 26.5月(χ2=8.739,P=0.003)。有淋巴结转移组血清TGF-β1水平显着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48.419±181.14pg/L VS 370.472±137.781 pg/L(t=2.338,P=0.021)。局晚期患者血清TGF-β1显着高于早期患者,分别为435.765±169.846 pg/L VS 361.935±149.366 pg/L(t=2.047,P=0.043),生存曲线分析,低水平组(<450pg/L)和高水平组(≥450pg/L),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83月VS 16.70月(Log Rankχ2=4.89,P=0.027)。食管癌细胞放疗后,细胞周期G2/M阻滞,Ki-72表达无差异,基因芯片筛选结果:总共筛选到975个差异表达的基因,233个上调表达,742个下调表达。上调表达基因前10位是:CCL5,CDKN1A,GDF15,OASL,ISG15,FXYD3,IFI27,YPEL3,PSCA。下调表达基因前10位分别是:PUS7,EEA1,SLC25A43,NUF2,TYW3,TRPM7,TRMT10C,GNL2,THOC1,PPP2R1B。差异表达基因富集GO分析结果排名前10位的生物学进展为: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核分裂,RNA聚合酶对RNA的编辑,核组分复合物合成,有丝分裂周期,基因表达进程,RNA处理进程,细胞分裂调节,非折叠蛋白处理。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排名前10位的为:,核糖体生物合成途径(P=7.74×10-08,Fold Enrich=4.33 Overlapping 18/72)排第一位,该途径由72个表达基因组成,其中18个基因存在显着的差异表达。排在第2位至第10位分别为炎症和感染(P=3.54×10-5),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P=6.32×10-4),同源重组(P=1.72×10-3,),m RNA监视信号通路(P=3.61×10-3),RNA转运(P=3.62×10-3),铂类药物抵抗(P=4.21×10-3),细胞周期(P=4.22×10-3),病毒致癌信号通路(P=7.14×10-3),错配修复(P=8.86×10-3)。RT-PCR结果显示,在放疗18Gy后与未放疗食管癌细胞内,CCL5 ISG15,GDF15三个基因m RNA表达显着升高,其中GDF15蛋白显着升高。GDF15过表达食管癌细胞118小时后,细胞活性为正常对照细胞的35.9%,细胞周期与对照细胞比较,G1期G2期指数无差异,S期在过表达组要显着低于干扰组(19.5±0.21 VS 20.3±0.21,P=0.07),过表达组细胞克隆形成率要显着低于干扰组细胞(30.5%VS 64.5%)。E-cadherin在过表达组和干扰组无显着差异(P=0.221),N-cadherin在过表达组合干扰组无显着差异(P=0.08)。结论:食管癌放疗患者的预后很差,血清TGF-β1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有淋巴结转移和分期较晚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升高,中位生存期较短。食管癌细胞放疗后,出现巨型化、畸形化、多核化等有丝分裂灾难样变化,与放疗后细胞周期G2/M阻滞相关。食管癌细胞放疗后,出现大量基因表达的变化,在表达上调的基因中包含大量与应激、炎症、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类基因,其中CCL5,GDF15,ISG15的m RNA表达显着升高,GDF15蛋白显着升高。在表达下调的基因中包含了有丝分裂、细胞周期、DNA修复类基因。本研究显示了GDF15对肿瘤细胞生存能力和增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主要抑制在细胞周期S期,GDF15对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无明显的影响。
二、多项癌基因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项癌基因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 |
第一节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整合高通量数据分析的食管癌关键基因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相关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细胞实验研究 |
1 仪器与器材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蛋白组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
1 仪器与器材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三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食管癌细胞实验研究 |
1 仪器与器材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吸烟通过AHRR介导的炎症致食管癌患者KP代谢紊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食管癌的流行病学 |
2.肿瘤与DNA甲基化 |
3.吸烟与AHRR |
4.肿瘤微环境与色氨酸代谢 |
5.色氨酸-犬尿氨酸途径的研究现状 |
6.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TCGA-ESCA中差异甲基化驱动基因及吸烟与AHRR相关性的挖掘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二章 AHRR功能探析——肝脏全基因转录组分析 |
2.1 试剂与仪器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通过LC—MS/MS检测食管癌患者的TRP通路代谢物水平 |
3.1 试剂与仪器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全文总结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AHRR在肿瘤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
1.AHRR的基因和蛋白质结构 |
2.AHRR的表达和诱导 |
3.AHRR在肿瘤中的角色——抑癌基因/原癌基因 |
4.AHRR DNA甲基化与肿瘤的相关性 |
5.AHRR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3)培正散结通膈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祖国医学对食管癌的认识和治疗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证分型 |
1.3 治则治法 |
1.4 中医对食管癌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食管癌的认识和治疗 |
2.1 流行病学概况 |
2.2 病因及诱因 |
2.3 形成机制 |
2.4 西医对食管癌的治疗 |
3 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研究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培正散结通膈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的 Meta 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治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扶正散结中药联合TP方案治疗食管癌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第一部分:食管印戒细胞癌预后因素及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 第二部分:PGK1作为食管癌预后因子及其与肿瘤浸润CD8+T细胞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食管印戒细胞癌预后因素及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 |
中文摘要1 |
Abstract1 |
前言 |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LODDS作为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因素的价值 |
一、病例收集 |
1. 纳入标准及相应编码 |
2. 排除标准 |
二、数据结果与转换 |
三、统计分析 |
第二节 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一、病例收集 |
1. 纳入标准 |
2. 排除标准 |
二、数据整理及变量转换 |
三、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LODDS作为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因素的价值 |
一、基线特征 |
二、LODDS组和N分期组的生存结果对比 |
第二节 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一、基线特征 |
二、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因素的筛选 |
三、诺模图的构建与验证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部分: PGK1作为食管癌预后因子及其与肿瘤浸润CD8~+T细胞关系的研究 |
中文摘要2 |
Abstract2 |
前言 |
研究方法 |
一、病例标本收集 |
二、实验方法 |
实验一: PGK1免疫组化染色 |
实验二、CD8免疫组化染色 |
三、本研究中用到的公共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 |
四、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一、PGK1表达、CD8~+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关系 |
二、PGK1表达与CD8~+淋巴细胞浸润关系 |
三、PGK1的差异表达及与PKG1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
讨论 |
一、PGK1、CD8~+淋巴细胞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 |
二、PGK1表达与CD8~+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 |
三、PGK1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综述 经颈纵隔镜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现状与展望 |
一、当前食管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
二、纵隔镜用于食管手术的发展历史 |
三、纵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式 |
四、经颈纵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 |
五、经颈纵隔镜食管癌根治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
六、经纵隔入路食管癌根治术与左右胸入路的对比 |
七、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SPRY4-IT1影响食管鳞癌的转移及其作为三野淋巴结清扫标志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lncRNA SPRY4-IT1 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SPRY4-IT1 调控ABCA1 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SPRY4-IT1 作为3 野淋巴结清扫受益人群评判指标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MTDH在食管鳞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食管鳞状细胞癌确诊标准 |
1.2.2 食管鳞癌位置分类标准(见表 1) |
1.2.3 食管癌TNM分期标准(见表 2) |
1.2.4 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见表 3) |
1.2.5 食管鳞癌的病理TNM分期(pTNM)预后分组(见表 4)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实验试剂耗材及相关仪器 |
1.5.1 实验主要试剂和耗材(见表 5) |
1.5.2 实验主要仪器(见表 6) |
1.6 实验方法 |
1.6.1 资料的统计与收集 |
1.6.2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
1.6.3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 |
1.6.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
1.6.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1.7 统计学分析及处理 |
1.8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研究结果 |
2.1 基于公共数据库探索 MTDH 在食管癌组织和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 |
2.1.1 聚类分析筛选食管鳞癌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 |
2.1.2 MTDH 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
2.1.3 食管癌中 MTDH 的表达差异水平 |
2.1.4 MTDH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
2.1.5 基于公共数据库对 MTDH 预后生存分析结果 |
2.1.6 食管鳞癌差异基因的富集分析结果 |
2.1.7 蛋白互作分析结果 |
2.1.8 MTDH 与富集通路和蛋白互作网络中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2.1.9 MTDH与MicroRNA相关性分析结果 |
2.2 MTDH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2.2.1 食管鳞癌组织中MTDH在 m 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 |
2.2.2 食管鳞癌组织中MTDH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 |
2.2.2.1 免疫组化的结果 |
2.2.2.2 MTDH在食管鳞癌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2.2.2.3 食管鳞癌组织中MTDH表达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 |
2.2.2.4 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COX回归分析 |
2.3 MTDH在食管鳞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 |
2.3.1 食管鳞癌组和健康体检组的一般资料 |
2.3.2 食管鳞癌组和健康体检组中血清MTDH和 SCC水平的比较 |
2.3.3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MTDH和 SC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2.3.4 食管鳞癌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的血清MTDH、SCC水平的比较 |
2.3.5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 MTDH、SCC 的诊断价值分析结果 |
第3章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知情同意书 |
综述 RNA结合蛋白MTDH在消化系肿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新疆哈密哈萨克族食管癌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及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式 |
1.3 临床资料收集 |
1.4 随访 |
1.5 统计学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2 研究结果 |
2.1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基线资料及病理特点 |
2.2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术前资料 |
2.3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手术治疗相关情况 |
2.4 总生存时间分析 |
2.5 影响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治疗预后的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新疆哈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病理特点 |
3.2 食管癌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
3.3 食管癌的生存情况分析 |
3.4 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分析 |
4 结论 |
5 本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病学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调节细胞增殖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iR-301a-3p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影响食管鳞癌细胞增殖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作用靶基因的筛选及验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miR-301a在良恶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ILK表达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检索数据库 |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功能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细胞系及来源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体内成瘤性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来源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10)放疗诱导的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变化对细胞功能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食管癌放疗预后因素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食管癌细胞放疗后基因表达谱变化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设备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GDF15 对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细胞准备和分组 |
1.3 GDF15 过表达质粒和shRNA干扰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1.4 细胞转染及观察和验证 |
1.5 细胞增殖-CCK8 实验 |
1.6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
1.7 EMT分子标志的检测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电离辐射、上皮间充质转化与放射性纤维的关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四、多项癌基因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D]. 周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吸烟通过AHRR介导的炎症致食管癌患者KP代谢紊乱的研究[D]. 陈爽. 汕头大学, 2021
- [3]培正散结通膈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D]. 周尧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第一部分:食管印戒细胞癌预后因素及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 第二部分:PGK1作为食管癌预后因子及其与肿瘤浸润CD8+T细胞关系的研究[D]. 王丰.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5]SPRY4-IT1影响食管鳞癌的转移及其作为三野淋巴结清扫标志物的研究[D]. 郄鹏.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MTDH在食管鳞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 王兵.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新疆哈密哈萨克族食管癌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D]. 王惠.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8]MiR-301a-3p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调节细胞增殖的功能和作用机制[D]. 张难.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9]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D]. 马晓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10]放疗诱导的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变化对细胞功能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D]. 张泽高.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