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动妇女工作妇联建设上台阶(论文文献综述)
温丽琼[1](2020)在《社会性别视域下新媒体家暴议题的新闻建构》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家暴”为研究选题,利用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结合媒介建构理论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新媒体家暴议题的新闻建构。微观上,本研究主要探讨新媒体在相关报道中建构了怎样的两性暴力新闻图景,以及是否出现新闻失范现象等。宏观上,本研究希望通过探究这种“性别不对等”在新闻领域的表现,力图为构建一个两性和谐的平权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其次,本研究还对现实中的家暴情况进行调研,以探讨家暴议题新闻建构与真实的偏差及其建构困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家暴”在2019年因为多起名人家暴事件而再次成为舆论热点,但是在新传领域的研究较少且单一;其次,本研究所选取的报道样本皆来自新媒体,更加符合当今新的媒介生态环境,最后,本文还对家暴实况进行调研,进一步开拓报道研究的深度。通过研究,本文的结论是:在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新媒体在对家暴议题进行新闻建构时,主要建构了“两性失衡”的家暴议题新闻图景,并且存在新闻失语、暴力消费以及归因错置这三种主要的新闻失范现象,另一方面,家暴议题在新闻建构中存在家暴边界模糊、新媒体发声代际差异等再现偏差以及反家暴普法救助宣传的浅层化与数字鸿沟的传播困境。
邱月[2](2020)在《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女子社会活动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初期,哈尔滨城市化建设势头强劲,推动了工商业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哈尔滨女子工厂和女校相继出现,女性工人和知识分子群体应运而生。早期的全国妇女运动即发展女子教育、鼓励女子经济独立、团结妇女群体、成立妇女组织等活动,也为哈尔滨女子社会活动做了示范,哈尔滨女子活动由此蓬勃展开。早期哈尔滨女子活动主要是实业活动,其后恰逢五四运动爆发,近代中国妇女运动重振旗鼓,各地方妇女为推动妇女解放事业积极行动。于是觉醒的哈尔滨女子也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参与政治活动、繁荣女子教育事业、改良社会风气等以解放哈尔滨女子为核心目的的各项活动。哈尔滨女子作为社会的一员,在积极谋求自身解放的同时,不忘身为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活跃于政治舞台,积极参与爱国运动。各个反对帝国主义侵害国家利益的爱国救亡运动和争取女子权益的妇女运动中均能看到哈尔滨女性的身影。哈尔滨女子不但踊跃参与反对中东铁路国际共管、收回旅大租借地和援助上海五卅运动等扞卫国家主权和维护东北利益的反帝爱国运动,而且积极开展反对资本家压迫的罢工活动、组织女子参政团体维护女子参政权利等争取女子权益的活动。此外,哈尔滨女子还在提高自身素质、从事社会生产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解放女子身体的同时也注重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自由发展。她们除发起剪发、禁缠足等风俗改良的活动外,还热心办学,促进哈尔滨女子教育多样化发展,并尝试运营各式女子商店,为女子就业提供更多选择。这一时期哈尔滨女子的社会活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不但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也显示出重要的意义。首先,地缘上的优势决定了哈尔滨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东北地区党组织的首选,共产党正确指引了哈尔滨女子活动的方向,使得哈尔滨女子活动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其次,哈尔滨女子的社会活动对提高哈尔滨女子的社会地位和促进哈尔滨女子解放有重大意义,并且为今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建国后哈尔滨女子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精神指引和组织准备。
赖琼琚,席丹丹[3](2014)在《韶关基层“妇女之家”建设模式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妇女之家"是基层妇联组织凝聚妇女、服务妇女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新载体。2010年底,韶关地区"妇女之家"规范化建设正式启动,取得了明显成效。韶关应依托"妇女之家"平台,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模式,把"妇女之家"建设与扶贫开发、流动人口服务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使"妇女之家"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热爱的温暖之家。
宋晓辉[4](2014)在《妇联组织创新家庭文明建设推动社区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创新社会治理时,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区的基本单元。只有家庭文明,社区才能文明,只有家庭和谐,社区才能和谐。因此,家庭文明建设是治理视野下社区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家庭工作是妇联工作的传统阵地和优势领域,也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据南京市妇联通过实施项目运作,推动社会协同,积极探索社区家庭文明建设的实践,对治理视野下,妇联如何在传承中创新,从理念、方式和成效上,赋予传统工作鲜明的时代感,优化家庭细胞,推进社区发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做一些浅显的提炼和探索,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依托社会组织,开展社区家庭建设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思考。
周月飞[5](2011)在《我市“半边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文中研究表明本报讯 2010年,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目标,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为动力,围绕中心抓发展,围绕稳定抓维权,围绕民生办实事,引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在各条战线上步履铿锵,奏响了一曲建功
王丽,金晶[6](2011)在《巾帼璀璨谱新篇》文中研究指明引言:伴随着扑面而来的春风,第101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回眸2010年,我州妇女事业可谓芳菲满径、巾帼璀璨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妇联组织团结动员全州各族妇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在各条战线上步?
胡冬娥,章颖[7](2009)在《巾帼示范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文中研究表明自2006年全国妇联提出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以来,金华市妇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创新载体,精心筹划,做到组织健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稳步推进。到2008年
孙丽君[8](2009)在《丹东市妇女就业工作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就业是民生之本。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否巩固。因此,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新形势下,经济停滞、生产萎缩、公司裁员等带来就业再就业的巨大压力。丹东作为着名的轻纺工业城市,有大量妇女从事纺织印染机械造纸等行业,形成巨大的产业工人群体,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转制、产业升级等改革改制,妇女下岗失业情况严重。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结合丹东市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调查研究、定性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丹东市妇女就业再就业现状、造成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对今后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工作对策。总之,要通过政府扶持、部门引导、市场调节、劳动者自主择业,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社会妇女充分就业的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陈秀榕[9](2007)在《以团体会员出色的工作促进妇女事业的发展》文中指出各级妇联和各团体会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主要是晴宜副主席的重要讲话。做好团体会员工作,构建覆盖广泛、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
居凌云[10](2006)在《女性创业的现状与促进对策研究 ——以镇江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女性创业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女性自主创业活动在世界各国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性都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已成为女性创业活跃的国家之一。女性创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减轻就业压力,稳定和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做出了贡献。然而,女性在新一轮创业浪潮中突起的趋势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女性创业面临的特殊困难被淹没在自主创业障碍的共性之中。相应地,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研究与实践也相对滞后,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搜集、累积与分析相关资料、数据,探讨妇女创业的实际状况与需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创业支持体系,促进女性创业健康发展,并为政府今后拟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本文首先从女性创业的人口统计学特点、个人特征、组织方面的特征以及影响女性创业的因素等方面阐述了女性创业的理论基础,并探讨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对国外妇女创业发展的现状和扶助措施及国际组织对女性创业的推动和协助进行研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及对我们的借鉴和启示;再次通过个案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资料搜集,、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法,探讨和分析我国女性创业的现状、面临的困难,政府扶持女性创业的宏观环境以及女性对政府政策措施的看法,找出制约女性创业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女性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推动妇女工作妇联建设上台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动妇女工作妇联建设上台阶(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性别视域下新媒体家暴议题的新闻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缘由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概念界定及理论视角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1.7 研究的创新性 |
2.建构与呈现:新媒体家暴议题的新闻图景 |
2.1 样本选取与类目建构 |
2.2 议题建构:女性话语权的崛起与身体暴力聚焦 |
2.3 文本建构:权力失衡下的两性形象与暴力刻画 |
2.4 小结:失衡的两性“天平” |
3.失语与喧嚣:新媒体家暴议题的新闻失范 |
3.1 新闻失语:家暴中的“男”言之隐 |
3.2 暴力消费:两性严肃议题娱乐化 |
3.3 归因错置:责备不完美的受害女性 |
3.4 小结:性别暴力中的理性与共情 |
4.建构与真实:新媒体家暴议题的再现差异与现实审视 |
4.1 访谈对象选取及其信息库 |
4.2 再现差异:新闻建构背后的“家暴真实” |
4.3 现实审视:反家暴普法救助宣传困境与文化反哺 |
4.4 小结:仍待全面与深化建构 |
5.总结与反思:遥远的平等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新媒体家暴议题报道编码表 |
附录二 深度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后记 |
(2)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女子社会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妇女、女子、女性、本文研究对象 |
(二)关于时间的界定 |
第二章 哈尔滨女子社会活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民国初期活动 |
一、兴起背景 |
(一)近代中国妇女觉醒 |
(二)近代中国妇女团体初兴 |
二、民国初期女子活动 |
(一)哈尔滨女子教育的早期发展和知识女性的出现 |
(二)哈尔滨早期女子实业活动 |
(三)五四运动对哈尔滨女子的影响 |
第三章 哈尔滨女子政治参与活动 |
一、爱国救亡与维护东北利益活动 |
(一)反对中东铁路国际共管 |
(二)收回旅大租借地 |
(三)声援五卅爱国活动 |
二、争取女子权益活动 |
(一)女子谋求政治权利 |
(二)女工寻求经济权益 |
第四章 哈尔滨女子文化与经济活动 |
一、女子教育稳步发展 |
(一)女子中学发展多样化 |
(二)社会女子学校的创办 |
二、女子推动风俗改良 |
(一)女子剪发热潮 |
(二)女子禁缠足活动 |
三、实业活动 |
(一)女子工厂稳定发展 |
(二)各色女子商店开张 |
第五章 哈尔滨女子社会活动的特点与意义 |
一、哈尔滨女子社会活动的特点 |
(一)起步晚发展迅速 |
(二)与哈尔滨中共组织活动联系紧密 |
二、哈尔滨女子社会活动的意义 |
(一)提高哈尔滨女子教育水平 |
(二)促进哈尔滨女子经济获得独立 |
(三)哈尔滨女子改良了社会风气 |
(四)提升了哈尔滨女子的社会地位 |
(五)推进了哈尔滨女子的解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韶关基层“妇女之家”建设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妇女之家”建设项目的提出 |
二、“妇女之家”是基层妇女组织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
(一) “妇女之家”是基层妇女组织推进党建带妇建的重要阵地 |
(二) “妇女之家”是基层妇女组织凝聚和服务妇女的新载体 |
(三) “妇女之家”是基层妇女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 |
三、韶关基层“妇女之家”的建设现状 |
(一) 韶关基层“妇女之家”建设的进程 |
(二) 韶关基层“妇女之家”建设的成绩 |
(三) 韶关基层“妇女之家”建设的问题 |
四、依托“妇女之家”平台, 探索欠发达地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模式 |
(一) 把“妇女之家”建设与韶关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1. 深入调查, 做好扶贫开发预案 |
2. 政策保障, 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
3. 促进就业, 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
4. 创新路径, 优化产业经营模式 |
(二) 把“妇女之家”建设和韶关流动人口服务创新有机融合, 打造留守妇女儿童的“温暖之家” |
1. 加强阵地建设, 打造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工作平台 |
2. 完善管理,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机制 |
(三) 把“妇女之家”建设纳入韶关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范围, 推动“美丽韶关”和“幸福韶关”建设 |
1. 发展生态经济 |
2. 改善生态环境 |
3. 培育生态文化 |
(4)妇联组织创新家庭文明建设推动社区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妇联组织创新家庭文明建设的背景和优势分析 |
二、南京市妇联在社区探索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 |
(一)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科学策划“家和万事兴”项目 |
(二)撬动社会资源,强化社会协同,让妇联最有影响力的工作同时成为最具凝聚力的工作 |
(三)有效激发广大家庭和妇女的主体意识,充分彰显妇联组织在家庭工作中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基础 |
三、妇联组织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实践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 |
(7)巾帼示范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入调研, 明确目标, 有序启动 |
二、紧扣目标, 突出重点, 成效显着 |
1、加强主体建设, 妇女素质明显提高 |
2、促进妇女创业, 妇女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
3、巾帼志愿, 妇女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
4、城乡联动, 和谐发展有新载体 |
三、认真总结, 不断探索, 再上台阶 |
1、“巾帼示范村”创建必须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 |
2、“巾帼示范村”创建必须充分调动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3、“巾帼示范村”创建必须以提高妇女素质为根本目标。 |
(8)丹东市妇女就业工作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
1.2.3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
1.3 研究方法 |
1.3.1 调查研究方法 |
1.3.2 比较分析方法 |
1.4 创新点 |
1.4.1 拓展妇女就业渠道,创设就业岗位 |
1.4.2 制定和出台相应政策,从源头上促进妇女就业 |
第2章 丹东市妇女就业工作现状 |
2.1 丹东市妇女就业状况 |
2.1.1 妇女就业情况总体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 |
2.1.2 妇女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就业层次低,收入少、稳定性差 |
2.1.3 妇女就业门槛较高,受限制条件较多 |
2.2 丹东市妇女就业工作定位 |
2.2.1 在党政所急、市场缺位的领域下功夫,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
2.2.2 在妇女所需所盼的领域用气力,解决妇女实际困难 |
2.2.3 在妇联所能的领域做文章,发挥服务妇女服务社会职能 |
2.3 丹东市妇女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
2.3.1 高度重视妇女就业工作,工作体系基本建立 |
2.3.2 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妇女技能培训机制 |
2.3.3 建立完善的妇女就业帮扶机制,为促进妇女就业提供保障 |
2.3.4 协调政府出台有利于妇女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
2.4 丹东市妇女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
2.4.1 促进妇女就业工作的力度不够到位,触角不够广泛 |
2.4.2 普惠制培训量小质弱,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 |
2.4.3 妇女就业帮扶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优惠政策有待落实 |
2.4.4 妇女就业工作思路较窄、观念陈旧,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
2.5 丹东市妇女就业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
2.5.1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给妇女就业工作带来难度 |
2.5.2 经济体制改革给妇女就业工作带来不利因素 |
2.5.3 经济结构调整给妇女就业工作带来影响 |
2.5.4 妇联职能较弱影响了妇女就业工作的统筹开展 |
2.5.5 妇女就业观念滞后使就业工作难开展 |
2.5.6 政策偏差影响妇女就业工作的实施 |
第3章 促进丹东妇女就业工作的具体对策 |
3.1 建立完善的就业政策体系 |
3.1.1 完善就业政策体系 |
3.1.2 调适就业政策措施 |
3.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 |
3.2.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教育内容应有所侧重 |
3.2.2 对下岗失业妇女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
3.3 创设就业岗位,拓展就业渠道 |
3.3.1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妇女就业 |
3.3.2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妇女就业 |
3.3.3 创建无围墙工厂,发展手工加工业,实现妇女灵活就业 |
3.3.4 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给大龄下岗失业妇女 |
3.3.5 围绕丹东市经济发展战略开发就业安置渠道 |
3.4 积极改善妇女就业的社会环境 |
3.4.1 将性别意识引入政府决策中,促进对妇女就业的特别关注 |
3.4.2 消除性别歧视,对企业在招用工中有一定的男女比例限制 |
3.4.3 完善社会保障措施,普及非正规就业妇女的社会保险 |
3.5 发挥妇联职能,协调整合资源,获得妇女就业的社会支持 |
3.5.1 发挥各部门整体联动作用 |
3.5.2 发挥社区社会支持网络作用 |
3.5.3 发挥人际关系网的支撑作用 |
3.5.4 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激励作用 |
3.6 构建就业信息网络,为妇女就业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
3.6.1 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 |
3.6.2 提供机构服务,层层设立专门机构,提供免费就业服务 |
3.6.3 提供维权服务,强化妇女就业状况的评估与监测 |
3.7 强化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 |
3.7.1 建立三级联动帮扶责任体系 |
3.7.2 大力实施个性化帮扶 |
3.7.3 构建零就业家庭有效帮扶机制 |
3.7.4 开展棚户区回迁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援助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女性创业的现状与促进对策研究 ——以镇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章 女性创业的理论研究 |
2.1 创业的定义与分类 |
2.2 女性创业者的定义 |
2.3 女性创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3章 女性创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
3.1 国外女性创业的发展情况 |
3.2 国际组织的推动与协助 |
3.3 总结与借鉴 |
第4章 我国女性创业发展的现状 |
4.1 我国男性与女性创业发展情况对比 |
4.2 我国促进女性创业的政策措施 |
第5章 女性创业实证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2 数据分析 |
5.3 镇江市女性创业的现状与需求分析 |
第6章 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建议 |
6.1 提高女性自身素质 |
6.2 构建女性创业的支持体系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个案访谈问题大纲 |
附录二 镇江市创业女性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三 个案访谈总结表 |
表1 金聚楼烤鸭大酒店──鄂秀萍个案总结表 |
表2 豪威橱柜──杨玲坤个案总结表 |
表3 我家宾馆──尹烨个案总结表 |
表4 商务印刷公司──王雪萍个案总结表 |
表5 兰桂坊美容美发有限公司──郑芸个案总结表 |
表6 通达标准件厂──朱其荣个案总结表 |
表7 秋逸广告公司──韩燕个案总结表 |
表8 健康海休闲中心──夏镇玲个案总结表 |
表9 玲珑小百货──王琳个案总结表 |
表10 蔬菜、花卉种植户──糜惠君个案总结表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推动妇女工作妇联建设上台阶(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性别视域下新媒体家暴议题的新闻建构[D]. 温丽琼. 暨南大学, 2020(04)
- [2]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女子社会活动研究[D]. 邱月.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3]韶关基层“妇女之家”建设模式初探[J]. 赖琼琚,席丹丹. 韶关学院学报, 2014(11)
- [4]妇联组织创新家庭文明建设推动社区发展的实践与探索[A]. 宋晓辉. 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 2014
- [5]我市“半边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N]. 周月飞. 通辽日报, 2011
- [6]巾帼璀璨谱新篇[N]. 王丽,金晶. 甘南日报(汉文版), 2011
- [7]巾帼示范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J]. 胡冬娥,章颖. 中国妇运, 2009(09)
- [8]丹东市妇女就业工作初探[D]. 孙丽君. 东北大学, 2009(S1)
- [9]以团体会员出色的工作促进妇女事业的发展[J]. 陈秀榕. 中国妇运, 2007(04)
- [10]女性创业的现状与促进对策研究 ——以镇江市为例[D]. 居凌云. 江苏大学,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