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冰镍中的金(论文文献综述)
王彩[1](2020)在《功能聚醚砜螯合膜对重金属废水中镍离子吸附处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镀行业被列为全球三大污染工业之一,如何有效处理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镀废水已成为水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课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课题以电镀镍漂洗废水为出发点,研发了一种新型聚醚砜螯合膜继而研究其对重金属废水中镍离子的吸附去除效能。本课题以聚醚砜(PES)粉末作为基体,采用低温等离子辐照(LTPI)、化学接枝和相转化法相结合,将氮川三乙酸(NTA)、四乙烯五胺(TEPA)作为改性试剂,制备功能聚醚砜螯合膜(NTA-TEPA-PES),采用FTIR、XPS、EDS等技术表征了NTA-TEPA-PES螯合膜的形貌、官能基团及化学组成,研究了 NTA-TEPA-PES螯合膜对Ni2+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性能,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NTA-TEPA-PES螯合膜的结构设计、镍离子吸附可行性以及其吸附Ni2+的过渡态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进而从分子水平剖析NTA-TEPA-PES螯合膜对Ni2+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TA-TEPA-PES螯合膜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ES粉末6 g,LTPI=2 min,NTA与TEPA质量比为1:2,其反应温度为130℃。制备的NTA-TEPA-PES螯合膜亲水性能良好,纯水通量为334.6 L/(m2 h)。当pH=5.5,Ni2+的初始浓度为1 mmol/L,温度为 298 K 时,NTA-TEPA-PES 螯合膜对 Ni2+的吸附量为 0.57 mmol/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NTA-TEPA-PES螯合膜对Ni2+的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表明NTA-TEPA-PES膜对Ni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且熵增加的过程。共存物质的存在不利于该螯合膜对镍离子的吸附,其中金属阳离子的影响顺序为Cu2+>Zn2+>Mg2+,有机络合剂的影响顺序为CA>TA>SP。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吸附穿透时间随膜厚的增加、流速的减小和初始浓的的降低而增加,Thomas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上述过程。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确定了 NTA-TEPA-PES膜吸附Ni2+最稳定的结构为Ni2+与O55、O57、N35、N38、N41和N50相连的配位构型,过渡态计算揭示了 NTA-TEPA-PES膜对Ni2+的吸附机理。
李敏[2](2016)在《固相萃取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金属镍及其化合物中铬、镉、铋、铜和锰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浓度基体物质中微痕量杂质元素测定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但如何减免高浓度基体物质中基体对测定的干扰是ICP-AES在这一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高浓度基体物质中微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方法和减免高浓度基体干扰的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金属镍及其化合物中铬、镉、铋、铜和锰这些杂质元素的ICP-AES测定,研究了镍基体对待测杂质元素的干扰属性及干扰程度。为减免镍基体对测定的干扰,研发了基于离子交换纤维的固相萃取分离镍待测杂质元素的系列方法。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表明,当共存镍的质量浓度大于铬的5800倍时,ICP-AES测定铬产生大于5%的负误差,该误差源自于镍基体对铬的光谱干扰及非光谱干扰,而且干扰程度随着镍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将25.0 mL含Ni(Ⅱ)5.00×102μ/mL, NH4SCN 1.5 mol/L的pH=1的试液,以0.5 mL/min的流速通过3.00 g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柱(0=10 mm),因Ni(Ⅱ)的硫氰酸根配阴离子能被该纤维柱吸附,铬在此条件下则不被吸附而收集在流出的待测液中,从而消除了镍基体对ICP-AES测定铬的干扰。铬的方法定量下限(10s)为2.0× 10-3μg/mL。用本法对实际样品以及合成样中的铬进行了测定,铬的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1.0%-102%之间,RSD(%, n=6)≤3.3%。2、研究表明,当共存镍的质量浓度分别大于镉和铋的1500倍时,ICP-AES测定镉和铋均产生大于5%的负误差,该误差源自于镍基体对镉和铋的光谱干扰及非光谱干扰,而且干扰程度随着镍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含5.00×103 μg/mL Ni(Ⅱ),0.2 mol/L HBr的试液中,Cd2+和Bi3+的溴配阴离子能够被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定量萃取吸附,因Ni2+不形成溴配阴离子,而留于试液中;萃取吸附15 min后,用pH=5的0.010mol/L Na2EDTA溶液对负载纤维上的Cd(Ⅱ)和Bi(Ⅲ)洗脱20min, Cd(Ⅱ)口Bi(Ⅲ)得到定量洗脱,而在洗脱液中镍的残留量远低于镉和铋的1500倍,不影响ICP-AES对镉和铋的准确测定。镉和铋的方法定量下限(10s)分别为2.0x 10-3μg/mL和1.3×10-μg/mL。用本法对实际样品以及合成样中的镉和铋进行了测定,镉的加标回收率在92.9%-96.0%之间,RSD(%,n=6)≤3.0%;铋的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7.1%-103%之间,RSD(%,n=6)≤3.1%。3、研究表明,当共存镍的质量浓度大于铜的2000倍时,CP-AE S测定铜产生大于5%的负误差,该误差源自于镍基体对铜的光谱干扰及非光谱干扰,而且干扰程度随着镍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含5.00×102 μg/mL Ni(Ⅱ),0.010 mol/L酒石酸氢钠,pH=7的试液中,Cu2+的酒石酸配阴离子和部分Ni2+的酒石酸配阴离子能够被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定量萃取吸附;萃取吸附30 min后,用去离子水对负载纤维上的Cu(Ⅱ)和Ni(Ⅱ)洗脱30 min,Cu(Ⅱ)得到定量洗脱,而Ni(Ⅱ)几乎不被洗脱,洗脱液中镍的残余量远低于铜的2000倍,不影响ICP-AES对铜的准确测定。铜的方法定量下限(10s)为4.2×10-3 μg/mL。用本法对实际样品以及合成样中的铜进行了测定,铜的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3.7%-103%之间,RSD(%,n=6)<3.5%。4、研究表明,当共存镍的质量浓度大于锰的700倍时,I CP-AES测定锰产生大于5%的正误差,该误差主要源自于镍基体对锰的背景光谱干扰,而且干扰程度随着镍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含5.00×102μg/mLNi(II), 0.010 mol/LNa2EDTA, pH=4的试液中,Mn2+能够被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定量萃取吸附,而Ni2+形成了EDTA的配阴离子,不被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萃取吸附,留在试液中;萃取吸附10 min后,用1.5 mol/L HNO3对负载纤维上的Mn(Ⅱ)洗脱10min, Mn(II)得到定量洗脱,洗脱液中镍的残余量远低于锰的700倍,不影响ICP-AES对锰的准确测定。锰的方法定量下限(10s)为4.3×10-4μg/mL,用本法对实际样品以及合成样中的锰进行了测定,锰的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2.0%-103%之间,RSD(%,n=6)≤1.2%。
赵德平[3](2016)在《2015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文中研究表明评述了云南分析工作者2015年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冶金分析的论文,内容包括综述、分离富集方法和分析检测方法。分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电化学分析法、分子光谱、原子光谱、滴定法、重量法、质谱法以及其它分析方法,引用文献56篇。
李静[4](2015)在《镍钴冶炼中典型重金属污染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镍和钴在工业中应用广泛,有“工业味精”和“工业牙齿”之称,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镍、钴冶炼工艺复杂,排污节点众多,污染控制难,在冶炼过程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加快对其典型重金属污染识别及防控技术的研究,减少重金属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对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随着对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重视,虽然我们国家也加大了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力度和管理,国家环保部针对镍钴冶炼行业发布了污染物行业排放标准、最佳污染防控可行技术等标准与技术政策。但是,我国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制度,现有的规定不能满足目前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要求,从而使得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很难有效地开展。鉴于此,本文以典型镍钴冶炼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镍、钴冶炼企业开展排污节点调查和监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主要节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特征,确定重金属污染源;讨论镍火法冶炼含重金属烟(粉)尘的无组织扩散模式;最终提出我国镍钴金属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监管方案与建议,为我国控制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冶炼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论文中主要调查的镍钴冶炼企业的产能占我国镍钴生产企业的85%以上,在我国镍钴冶炼行业其生产工艺及产排污情况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占有重要地位。论文中调查实测了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新疆有色喀拉通克铜镍矿、新疆有色众鑫矿业公司、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江锂科技有限公司五家镍冶炼企业,调研的生产工艺组合包括:①鼓风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②富氧顶吹+沉降电炉+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③电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④闪速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⑤高锍磨浮+镍熔铸+镍电解生产电镍工艺、⑥加压-浸出电积镍生产工艺、⑦常压酸浸-氢氧化镍-萃取电积工艺。论文中主要调研的钴冶金厂家包括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浙江嘉利珂钴镍材料有限公司和赣州逸豪优美科实业有限公司三家钴冶炼企业,调研的生产工艺组合包括:①氯化钴生产工艺、②电积钴生产工艺、③氢氧化钴系统生产工艺、④草酸钴生产工艺。论文中重点调研和实测这7家典型企业的11条生产线,其范围包含了硫化镍矿制取高冰镍和电镍所有典型工艺,以及钴盐和电钴生产的所有典型工艺,覆盖典型工艺所有排污节点的汞、铬、铜、镉、砷、铅、钴和镍等8种典型重金属的排放量。通过辨析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得到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节点及排放节点的污染源清单:①需要重点防控的含重金属废水排放节点包括:P204萃取除杂、沉铜、沉镍、镍钴分离、P507除杂、脱氯、CN过滤器、离子回收、碱液洗涤、过滤洗涤;②需要重点防控的含重金属废气排放节点包括:鼓风炉、富氧顶吹熔炼炉、电炉、闪速炉、反射炉、贫化炉、沉降电炉、转炉、回转窑、制酸;③需要重点防控的含重金属废渣排放节点包括:鼓风炉、闪速炉、沉降电炉。在硫化铜镍矿焙烧、熔炼过程中,重金属元素pb、cd、as、hg、cr、zn、cu、ni等氧化或升华后进入烟气,部分进入烟尘,从而造成冶炼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本文通过采集4家镍冶炼企业的鼓风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富氧侧吹+沉降电炉+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电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闪速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的备料工段废气、熔炼炉废气、吹炼炉废气的收尘灰进行重金属烟(粉)尘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收尘灰中含重金属废气中颗粒物的cu、ni、co金属含量较高,与精矿中这三种重金属的品位十分接近,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可直接返回相应工序回收利用;同时,熔炼炉含重金属废气、吹炼炉含重金属废气以及贫化炉含重金属废气的收尘灰中重金属as、pb、zn、cd的含量也较高。本文还以富氧侧吹工艺中的熔炼和转炉工序的收尘灰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烟(粉)尘组分分析的基础上,还对其收尘灰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了重金属烟(粉)尘粒度特征分析和烟尘表面特征分析。可以看出烟(粉)尘由大量微米级细小晶体颗粒构成,表面重金属含量均较低,远低于体相中重金属含量。因此,提高现有的环境集烟系统的集烟效率是控制含重金属烟(粉)尘逸散的关键。在对逸散烟粉(尘)排放污染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生产规模为10万t/a高冰镍的某镍冶炼企业为研究对象,在车间下风向布点研究其污染源无组织扩散模式。通过现场监测,获得车间的含重金属部分逸散烟(粉)尘的重金属无组织排放数据,然后通过高斯模型反推得到的重金属排放源强,并通过现场实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与准确度。重金属是工业废渣中最重要的污染成分,重金属污染物质所具有的不可降解性决定了其将长期存在并可能对环境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本文以我国最大的镍生产企业的主要火法工艺冶炼中排放的废渣为试验样品,通过采用国内外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浸出方法,对废渣进行全量溶取,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分析镍冶炼废渣中cu、pb、zn、as、cr、cd、co、hg、ni主要离子的浸出行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液固比、振荡时间、浸提剂ph值和振荡方式等因素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液固比的增加,废渣与浸提剂混合后的ph值均下降;废渣中浸出的重金属浓度先增加后减小,浸出总量不断增加。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逐渐增加,很快到达平衡状态;采用hac/naac溶液浸提时,金属的浸出浓度在8-12h达到最大。浸提剂ph是影响重金属浸出的主要因素。在强酸条件下,浸出浓度普遍较高,随着浸提剂ph的增大,浸出浓度逐渐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浸出浓度逐渐趋于稳定。同一种镍渣样品使用不同浸出方法,其浸出的重金属污染物总量差距明显。以HAc/NaAc缓冲溶液为浸提剂,其络合作用对金属浸出的影响明显,且浸出后体系的酸度变化幅度较小,金属的浸出量很高;以H2SO4/HNO3为浸提剂,浸出后混合液的pH反映的是废物的酸度,金属的浸出量远低于浸提剂为HAc/NaAc的浸出量,但二者均高于去离子水。采用HJ/T300-2007与TCLP方法镍渣浸出总量差距不大。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浓度限值,本试验镍渣样品不属于危险废物,属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最后,论文通过从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现状,重金属污染源的监管现状,重金属污染防控措施、方法现状三个方面概述了我国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的现状,总结镍钴冶炼行业中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对策建议,讨论了镍钴冶炼中的重点监管节点与污染物,及监管主体及频次。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 Haidian,Beijing 100081)[5](2013)在《《光谱实验室》2012年第29卷总目次》文中指出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Haidia,Beijing 100081)[6](2013)在《《光谱实验室》2012年第29卷分类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ZANG Mu-wen* and LIU Chun-xiao(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s,Beijing 100088)[7](2009)在《金属材料分析(Ⅱ)》文中研究表明
汤淑芳,符斌,李华昌[8](2004)在《矿物分析技术及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评述了2001年11月至2003年10月期间国内有关矿物分析技术的现状及进展概况。内容包括综述与会议、重量法与滴定法、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光谱分析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联用技术、国家标准方法及其它。
木会提[9](2003)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冰镍中的金》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冰镍中微量金的分析方法,并对其使用的分析条件进行了研究。
薛潮明,陆少兰,毕家春,孙龄高,孟福海,章道昆,董守安,周春山[10](1998)在《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有色金属分析化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冰镍中的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冰镍中的金(论文提纲范文)
(1)功能聚醚砜螯合膜对重金属废水中镍离子吸附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镀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
1.2 电镀镍漂洗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化学法 |
1.2.2 生物法 |
1.2.3 物化法 |
1.3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
1.3.1 反渗透膜技术 |
1.3.2 纳滤膜技术 |
1.3.3 电渗析技术 |
1.3.4 微超滤膜技术 |
1.4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5 课题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2章 NTA-TEPA-PES螯合膜制备与表征 |
2.1 主要试剂与设备的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2 NTA-TEPA-PES螯合膜制备 |
2.2.1 NTA-TEPA-PES螯合膜的制备过程 |
2.2.2 NTA-TEPA-PES膜制备工艺优化 |
2.3 膜表征分析及性能测试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2.3.2 X射线能谱分析(EDS)表征 |
2.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
2.3.5 亲水性能测试 |
2.3.6 孔隙率测定 |
2.3.7 零电荷点的测定 |
2.3.8 膜渗透性能与抗污染性能测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SEM表征 |
2.4.2 EDS表征 |
2.4.3 FTIR表征 |
2.4.4 XPS表征 |
2.4.5 膜亲水性能分析 |
2.4.6 膜孔隙率 |
2.4.7 零电荷点的测定 |
2.4.8 膜渗透性能与抗污染性能测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NTA-TEPA-PES螯合膜对水体中重金属Ni~(2+)的静态吸附研究 |
3.1 前言 |
3.2 主要实验试剂与方法 |
3.2.1 主要实验试剂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pH值对NTA-TEPA-PES膜吸附Ni~(2+)的影响 |
3.3.2 吸附时间对NTA-TEPA-PES膜吸附Ni~(2+)的影响及动力学模型 |
3.3.3 Ni~(2+)初始浓度对NTA-TEPA-PES膜吸附Ni~(2+)的影响及吸附等温模型 |
3.3.4 温度对NTA-TEPA-PES膜吸附的Ni~(2+)影响及吸附热力学模型 |
3.3.5 共存物质对NTA-TEPA-PES膜吸附Ni~(2+)的影响 |
3.3.6 NTA-TEPA-PES膜的稳定性和吸附再生性能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pH值的影响 |
3.4.2 Ni~(2+)吸附时间的影响及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 |
3.4.3 Ni~(2+)初始浓度的影响及等温吸附模型分析 |
3.4.4 温度的影响及吸附热力学解析 |
3.4.5 共存物质的影响 |
3.4.6 NTA-TEPA-PES膜的稳定性和吸附再生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NTA-TEPA-PES螯合膜对重金属Ni~(2+)的动态吸附及抗污染性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主要实验试剂与方法 |
4.2.1 主要实验试剂 |
4.2.2 主要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膜堆厚度对NTA-TEPA-PES膜动态吸附Ni~(2+)的影响 |
4.3.2 进水流速对NTA-TEPA-PES膜动态吸附Ni~(2+)的影响 |
4.3.3 Ni~(2+)初始浓度对NTA-TEPA-PES膜动态吸附Ni~(2+)的影响 |
4.3.4 共存物质对NTA-TEPA-PES膜动态吸附Ni~(2+)的影响 |
4.3.5 动态吸附模拟 |
4.3.6 模拟电镀废水的配制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膜堆厚度对NTA-TEPA-PES膜动态吸附Ni~(2+)的影响 |
4.4.2 进水流速对NTA-TEPA-PES膜动态吸附Ni~(2+)的影响 |
4.4.3 Ni~(2+)初始浓度对NTA-TEPA-PES膜动态吸附Ni~(2+)的影响 |
4.4.4 共存物质对NTA-TEPA-PES膜动态吸附Ni~(2+)的影响 |
4.4.5 吸附扩散偏微分方程(PDE)的解析 |
4.4.6 处理模拟电镀废水的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NTA-TEPA-PES螯合膜制备与镍离子的吸附理论计算研究 |
5.1 密度泛函理论 |
5.1.1 前线轨道理论 |
5.1.2 过渡态理论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NTA-TEPA-PES螯合膜的制备机理 |
5.2.2 NTA-TEPA-PES螯合膜与金属镍离子之间反应活性位点的确定 |
5.2.3 NTA-TEPA-PES螯合膜吸附镍的过渡态计算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2)固相萃取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金属镍及其化合物中铬、镉、铋、铜和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高纯基体和高浓度复杂基体中微痕量杂质元素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1.2.1 高纯基体和高浓度复杂基体中微痕量元素的测定方法 |
1.2.2 微痕量元素的分离富集方法 |
1.3 课题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第二章 离子交换纤维柱分离-ICP-AES测定金属镍及其化合物中的铬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及其工作条件 |
2.2.2 主要试剂 |
2.2.3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镍对铬测定的影响 |
2.3.2 NH_4SCN浓度对吸附Ni(Ⅱ)的影响 |
2.3.3 pH值对吸附Ni(Ⅱ)和Cr(Ⅲ)的影响 |
2.3.4 纤维用量对吸附Ni(Ⅱ)的影响 |
2.3.5 Ni(Ⅱ)和Cr(Ⅲ)的流出曲线 |
2.3.6 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 |
2.3.7 样品分析 |
2.4 结论 |
第三章 固相萃取-ICP-AES测定金属镍及其化合物中的镉和铋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及其工作条件 |
3.2.2 主要试剂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镍对镉、铋测定的影响 |
3.3.2 萃取吸附条件的选择 |
3.3.3 Ni(Ⅱ)的吸附情况 |
3.3.4 负载纤维洗脱前的洗涤 |
3.3.5 洗脱条件的选择 |
3.3.6 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 |
3.3.7 样品分析 |
3.4 结论 |
第四章 固相萃取-ICP-AES测定金属镍及其化合物中的铜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及其工作条件 |
4.2.2 主要试剂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镍对铜测定的影响 |
4.3.2 萃取吸附条件的选择 |
4.3.3 Ni(Ⅱ)的吸附情况 |
4.3.4 洗脱条件的选择 |
4.3.5 Ni(Ⅱ)的洗脱情况 |
4.3.6 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 |
4.3.7 样品分析 |
4.4 结论 |
第五章 固相萃取-ICP-AES测定金属镍及其化合物中的锰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及其工作条件 |
5.2.2 主要试剂 |
5.2.3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镍对锰测定的影响 |
5.3.2 萃取吸附条件的选择 |
5.3.3 Ni(Ⅱ)的吸附情况 |
5.3.4 洗脱条件的选择 |
5.3.5 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 |
5.3.6 样品分析 |
5.4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2015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综述 |
2 分离富集方法 |
3 分子光谱分析 |
4 电化学分析 |
5 原子光谱分析 |
5. 1 原子吸收光谱法 |
5. 2 原子发射光谱 |
5. 3 X射线荧光光谱法 |
6 滴定法和重量法分析 |
7 质谱法 |
8 其他 |
10 结语 |
(4)镍钴冶炼中典型重金属污染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意义 |
1.2 世界镍钴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
1.2.1 世界镍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
1.2.2 世界钴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
1.3 我国镍钴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
1.3.1 我国镍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
1.3.2 我国钴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的识别研究 |
2.1数据收集与处理 |
2.1.1 数据获取方式 |
2.1.2 数据整理与处理方法 |
2.2 镍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调查实测 |
2.2.1 调查范围 |
2.2.2 重金属废水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
2.2.3 重金属废气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
2.2.4 重金属废渣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
2.3 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调查实测 |
2.3.1 调查范围 |
2.3.2 重金属废水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
2.3.3 重金属废气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
2.3.4 重金属废渣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镍火法冶炼含重金属烟(粉)尘排放污染物特征分析及逸散污染源无组织扩散模式研究 |
3.1 含重金属烟(粉)尘排放污染物特征分析 |
3.1.1 试验材料与制备 |
3.1.2 结果与讨论 |
3.2 含重金属逸散烟(粉)尘污染源无组织扩散模式研究 |
3.2.1 逸散含重金属烟(粉)尘调查实测 |
3.2.2 逸散含重金属烟(粉)尘重金属污染源强估算 |
3.2.3 逸散含重金属烟(粉)尘重金属污染源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镍钴冶炼废渣形态分析及毒性浸出规律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仪器设备 |
4.1.2 试剂 |
4.1.3 主要浸提剂和分析液的制备 |
4.1.4 样品采集及制备 |
4.1.5 分析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正交试验 |
4.2.2 浸出特性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4.2.3 不同标准方法对毒性浸出结果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管理方案与建议 |
5.1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现状 |
5.1.1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现状 |
5.1.2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
5.2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对策建议 |
5.2.1 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规的对策建议 |
5.2.2 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技术政策建议 |
5.2.3 污染防治标准建议 |
5.3 镍冶炼行业监管方案与建议 |
5.3.1 重点监管节点与污染物 |
5.3.2 监管主体与频次 |
5.4 钴冶炼行业监管方案与建议 |
5.4.1 重点监管节点与污染物 |
5.4.2 监管主体与频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冰镍中的金(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聚醚砜螯合膜对重金属废水中镍离子吸附处置研究[D]. 王彩. 燕山大学, 2020(01)
- [2]固相萃取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金属镍及其化合物中铬、镉、铋、铜和锰的研究[D]. 李敏. 广西大学, 2016(02)
- [3]2015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J]. 赵德平. 云南冶金, 2016(02)
- [4]镍钴冶炼中典型重金属污染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D]. 李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09)
- [5]《光谱实验室》2012年第29卷总目次[J].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 Haidian,Beijing 100081). 光谱实验室, 2013(01)
- [6]《光谱实验室》2012年第29卷分类索引[J].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Haidia,Beijing 100081). 光谱实验室, 2013(01)
- [7]金属材料分析(Ⅱ)[J]. ZANG Mu-wen* and LIU Chun-xiao(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s,Beijing 100088). 分析试验室, 2009(05)
- [8]矿物分析技术及进展[J]. 汤淑芳,符斌,李华昌. 分析试验室, 2004(03)
- [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冰镍中的金[J]. 木会提. 新疆有色金属, 2003(S1)
- [10]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有色金属分析化学[J]. 薛潮明,陆少兰,毕家春,孙龄高,孟福海,章道昆,董守安,周春山. 现代科学仪器, 1998(06)
标签:重金属论文;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论文; 原子吸收论文; 原子光谱论文; 分光光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