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儒学者:元代政治中的边缘人

汉儒学者:元代政治中的边缘人

一、汉族儒士:元代政治中的边缘人(论文文献综述)

胡丽娜[1](2021)在《元明之际金华士人的身份认同与文章观——以危素《金华柳先生文集序》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金华学派自许谦后,柳贯、宋濂、戴良等人由理学家转为文人,这是从黄百家开始学界对金华士人递嬗特点的普遍认识。但是,对士人人生遭际的表层印象并不一定符合士人主观的身份认同。就柳贯、宋濂等人的行藏与撰述来看,他们或仕进艰难、才不见用,却意外以文学显名;或世不可为,不得已操觚撰述以载道。他们都以儒者自命,坚守修齐治平的儒家理想,或出仕行道,或尝试寻找儒与文的折中点,具体到文章观上,就是主张"道之文",坚持为道德仁义与礼乐刑政立言。虽然在方式上有所妥协,但积极行道的用世精神却从未动摇。

张庆红[2](2020)在《从《史记》到“史记戏” ——论刘邦形象在元代的建构》文中研究表明

赵涌涛[3](2020)在《元代鲁斋学派研究》文中认为在元统一全国之前,理学已经开始在北方传播,以许衡为代表的鲁斋学派是推广理学最有成就者。然而声名显赫的鲁斋学派基本止于许衡及其弟子两代人,之后再无以理学闻名者。研究鲁斋学派的兴衰有助于理解元代儒学和儒士的处境。从学术传承和学派发展来说,鲁斋学派的成员应仅包括窦默、姚枢、许衡三人及各自的弟子。窦默、姚枢、许衡三人结于布衣,学术相投,甚至拥有类似的人生经历,因此三人的关系最为亲密。跨代际时,师生关系是维系学派的强大凝聚力。与窦默、姚枢相比,许衡更专于教育,因此许衡的弟子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与弟子之间关系也颇为亲近。许门弟子,如姚枢、高凝、白栋、畅师文之间颇有来往,姚枢对本学派成员从仕自豪,仕途方面的成功是鲁斋学派自我认同的重要依据。鲁斋学派成员与王文统、阿合马等人的矛盾揭示儒学未被特别重视的现实。鲁斋学派的成功与其他群体的帮助密不可分。例如受邢州学派李德辉的举荐,窦默得以进入忽必烈潜邸,然后姚枢、许衡才有机会与忽必烈接触。因此我们不能将鲁斋学派的成就仅归功于学派中人,正如不能将理学的传播仅归功于鲁斋学派一样。理学在元代大范围的推广,与鲁斋学派密不可分,途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官方的推崇。包括学校建设和铨选制度,命许衡从祀孔庙,使天下士人视许衡为当代儒宗。第二个是由百姓或地方官员自发的纪念性活动。鲁斋书院、许衡祠等的建设起到教化士类的作用。第三个是许衡着作的流传。许衡通俗化的着述,使理学思想更易于理解,使理学的受众范围扩大。鲁斋学派两代之后便没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因方面,鲁斋学派成员易于入仕,因此对学术的追求消减。外因方面,一是“上层阶级”对理学的接受程度有限,在参与政治资源分配时,理学家并无特权,反而陷入激烈的竞争。二是社会的发展将儒者从精英世界拉向世俗社会,失去了崇高的社会地位之后,儒学沦落为一般的教育路径,对人们的吸引力降低。在一内一外综合影响下,已经获得政治地位的鲁斋学派,便转向巩固发展自己的政治地位,而非继续纯粹的学术研究,这便是鲁斋学派后继无人的根本原因。

宫廷[4](2019)在《元初北方书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元代书法史的开创时期,以汉人为主的元初北方书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书法观念有了新的改变,逐渐脱去北人多有的“毡裘之气”,以维护汉文化正统地位为己任,崇尚古意与雅正,从实践到理论,吹响了元代书法复古主义运动的进军号。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全面梳理了金末元初北方书法发展的社会文化发展背景,从金元之际受蒙金战争影响汉文化衰落到元初的逐渐复兴,为元初北方书法提供了发展改良契机,在金世书风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书法风貌。·第二,理学北传对于元初书法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赵复、姚枢、许衡等人努力下,朱子理学开始在北方得以广泛传播,对于元代的文艺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影响着元代书法的发展。一方面,理学对于小学的重视,使得颜体楷书成为元初国子监的书法教学规定范本;另一方面,理学思想也促进了篆隶古体的复兴。第三,元初北方书法实践的复古倾向。元初北方书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金代书风的影响,但己经突破金世书风的樊篱,并开始师法汉晋唐,有了复古倾向,如楷书以颜真卿书风为尚,并己脱去北方“毡裘之气”而转向雅正之气;善草书者虽少,却直追唐人,别具一格;篆隶则师法唐人,又上溯汉魏、先秦,成就突出。

马倩影[5](2019)在《赵孟頫仕元事件及对文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赵孟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与美术史上皆占据重要地位的艺术全才,由于折节仕元,其文艺成就一度受到“文品即人品”这一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而被贬低。随着时代的发展,近现代学者已经能够较为客观地去研究与赵孟頫相关的问题。但是以赵孟頫仕元为出发点,将他的政治活动与文艺创作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成果还不多,从这个方面出发,多角度地探究其对元代文坛的广泛影响,以及在促进元代正统文风的形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弄清赵孟頫所处的历史背景,主要从三点来分析。一是赵孟頫正值青年,却遭遇了国破家亡的现实;二是元朝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开始大范围笼络江南文人;三是南方士大夫逐渐认可新政权。这是赵孟頫仕元前的时代背景。其次是分析赵孟頫经历了哪些痛苦挣扎而做出仕元选择。第一是他皇室后裔的出身,使他遭遇了巨大的舆论压力。第二是赵孟頫内心的责任意识,从小接受的儒家教育使他对经邦济世产生了强烈的渴望。第三点是宋亡后,生活困窘对赵孟頫造成了强烈的现实刺激。最后是分析赵孟頫仕元后持续遭受的精神痛苦。接着主要是对比赵孟頫和元好问,分析他们不同的文化价值。首先是他们政治遭遇相似,选择却不同,元好问在金朝灭亡后坚持不仕,而赵孟頫则做出了仕元选择。其次,元好问与赵孟頫代表的是对于忠孝观念的固守与突破,元好问不仕以忠于金朝,赵孟頫却积极与元朝统治者合作,增进了其他江南文人对元朝的认可。第三点是分析元好问和赵孟頫在传承和保护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上做出的贡献。最后是分析赵孟頫在促进南北交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学艺术价值。首先,赵孟頫仕元之后,对促进南北两方文人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是赵孟頫所倡导的文艺复古观开创了元代文坛新气象。第三点则是研究赵孟頫与“元诗四大家”的交往。第四点是赵孟頫在推进元代书画艺术发展的进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铁佳鑫[6](2019)在《元代儒士从医研究》文中指出儒士从医,是中国古代不容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儒士从医,顾名思义,指代原本身份为儒士的人,由于某种原因,转而习医、业医。儒士们习医、业医,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者社会地位的变化。元代以前的儒士对于医学的态度经历了从藐视到亲近的转变,儒士从医的现象从宋代开始更为普遍。元代儒士从医现象也十分多见,又因元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状况呈显出其特殊性。本文从元代儒士从医的人物入手,考察了不同时期元代儒士从医的历史状况,从多方面探讨了儒士从医的原因、特点及儒医的社会地位等。并从职业资格的取得、职业选择及职业场所等方面对儒医的进行职业分析。虽然元代从医的儒士众多,但儒士对于“医乃方技”的认知仍旧没有改变。对元代儒士从医的研究,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元代儒士基本状况及儒、医之间的关系,丰富元代社会史及医疗史的研究。

张明[7](2017)在《元代馆阁文人群体与书法复古思潮研究》文中认为元代馆阁文人群体是指供职于翰林国史院、集贤院、秘书监、国子监以及奎章阁、宣文阁等文化机构中的文人群体。在少数民族统治的特殊政治环境下,元代馆阁机构中聚集了一大批各民族文人菁英,他们凭借超凡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逐渐发展成为元代文化艺术的主导者,是元代书法复古思潮的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更是元代书法发展的主力军。本文以元代馆阁文人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各个时期馆阁文人群体在元代书法复古思潮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元代书法发展的真实面貌。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于元代以前的馆阁文人群体在书法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追本溯源,指出历代馆阁文人均以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和卓越的书法成就,代表着官方的书法审美倾向,也引领着书法时代风尚,在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章分析了元代馆阁机构的设置、职能以及馆阁文人群体的构成。元代馆阁文人群体是多民族、多文化形态的混融,不仅在缓和民族矛盾、调和社会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各族文人的精神领袖,是元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风向标。第三章通过考察元初北方馆阁文人群体的书法艺术成就和书学思想,认为元初北方馆阁文人群体的书法创作及理念已经具有明确的“复古”倾向,与江南文人不谋而合,为元代中后期书法全面“复古”奠定了基础。第四章以考察元代馆阁文人群体政治地位的确立以及南北文人融合进程为基础,分析元代书法复古思潮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与差异,梳理出书法复古思潮从兴起到延续的发展脉络,进而对各个时期馆阁文人群体的书法复古思想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元代书法复古思潮之所以能够从元初一直沿续到元末,九十余年来书法风尚基本保持不变,馆阁文人这一特殊群体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章是针对元代书法复古思潮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进行的反思,包括颜真卿书法在元代书法复古思潮中的作用、书法尚“熟”现象探析以及赵孟頫书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第六章专门探讨了元代馆阁文人群体的书法鉴藏活动,以王恽、袁桷、柯九思等人为例考察元代馆阁文人的书法鉴藏成就,并分析其在书法复古思潮中的价值和作用。

白娴棠[8](2016)在《信仰与教化之间:元明清文昌神附祀庙学的原因》文中研究说明文昌信仰有两种不同的指向,一种指向文昌星神信仰,一种指向文昌帝君。文昌星神兼具司命、司禄、理文绪之职,秦汉时期司命之职凸显,概与人们对于天命的信仰有关。文昌帝君的原型是梓潼神,从最初的民间自然神发展到人神,从对人神散发英勇之气的武魄的崇拜发展到寄托人们对文武双全的人神崇拜,再发展到对注重文职的人神崇拜。元时受道教的影响,文昌帝君是在吸纳文昌星神信仰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其神职扩大,且主文运的职能凸显,因此被附祀庙学。元明清出现的文昌神更多指向融合了文昌星神的文昌帝君。元明清时期,在庙学祭祀文昌神大略有三种原因:其一,文昌神附祀庙学可以弥补庙学祭祀神圣性的不足;其二,文昌神附祀庙学可以刺激因儒学不兴、科举荒废而导致的缺乏人才的教育的发展;其三,文昌神附祀庙学有助于国家兴盛,社会和谐。从元明清文昌神附祀庙学可以看出信仰与教化之间的关系:通过信仰发展教育,刺激人们参加科举;信仰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教化;教化是信仰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李喜波[9](2016)在《元代儒学、儒士、儒风若干问题研究 ——以冯从吾《元儒考略》收录人物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蒙元统治集团在保留一系列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制度的前提下,对中原王朝原有的政治体制做了全面的调整,特别是改变了由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确立的儒家独尊地位,结束了儒学在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支配地位,开启了蒙元时期儒学的调整和变革、儒士的分异和变通、儒风的守成与演进。在此基础上儒士群体分异成若干以地域、学派、家族为纽带的集团。在集团主义视角下,结合具体儒学人物对这一时期理学与儒士群体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推进元代文化史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集团主义视角。根据汉语释义,集团是指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团体。日本学者船田善之在他的论文中1指出:“不能只由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的划分了解元代政治、社会。元朝统治的特点是集团主义,即统辖每个集团的方式。可以说在选拔官员方面重视根脚和参用之平衡。”借用船田善之的这一理论,本文将集团引申为儒士群体内部具有一定特征和共性的人的聚合,也是可以使儒士相互区分的标签。集团主义则是划分、观察、评判儒士群体某种行为特征和社会角色的方法和视角。可以在宏观层面把元代儒士集团看成是与军功勋贵集团、吏员集团等并存的政治集团,这些以共同利益诉求为纽带的集团,在元代的政治生活和统治秩序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对元代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观上,可以将儒士集团按民族、出身、学派、地域、职业等标准,划分为更为微观的概念层次。造成这种内部分异的原因既是蒙元维系统治,分化、笼络、控制儒士群体的政治需要,也是儒士集团内部为求取个人、家族的功名利禄和儒学道统而竞争的必然结果。元代儒士在教育、入仕、交游、婚姻等方面,对学派和家族的强调,或者说对根脚和师承关系的标榜与集团主义密切相关。在集团主义的视角下,以具体的儒学人物为研究对象,对元代理学与儒士的若干问题,包括元代理学的传承与发展,儒士集团的教育、交游与婚姻、整体风貌及其影响分别进行有限度的探讨,可以总结元代的儒学、儒士、儒风的调整和演进规律和特点。结合《元儒考略》收录的具体人物,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得出相关结论,可以推动元代文化史特别是理学史的研究。本论文的第一章主要对蒙元时期理学传承发展的整体状况进行探讨,通过对前期赵复等人开创的理学北传,前中期许衡、姚枢为代表的鲁斋学派推动理学传承,晚期虞集为代表的儒士推动理学的守成与蜕变进行总体概述,深入挖掘元代不同时期儒士生活的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与思想的形成背景。同时,以赵复生的平事迹与历史评价为切入点,对赵复在理学史上的地位和金代理学结合史实作出客观评价,初步结论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赵复对理学在元代的兴盛有开创之功。第二章对蒙元时期儒士集团的教育传承进行系统的探讨。限于前人研究成果较多,因而本章着重从元代儒士集团整体角度,结合具体人物案例进行分析。按照学派的不同,对以刘因为代表的北方隐士群体以及南方儒士集团的有关人物和不同学派的历史地位、内部分异、主要特征等分别做一探讨,本章指出振兴家族与弘扬理学成为元代儒学教育传承的旨归,家族内部代际之间的授受仍是元代家学教育传承的主要途径,通过儒学教育传承可以对元代不同学派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概观性的认知。第三章讨蒙元时期儒士集团的入仕途径,通过引入儒士集团的概念,指出儒士集团内部对根脚和师承关系的标榜与集团主义为特色的官吏选拔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章通过对鲁斋学派为代表的元代儒士集团显学一脉和许衡家族的入仕,对有关理论进行印证。以许衡、姚枢、窦默为代表的鲁斋学派诸人,突破华夷之辨的思想束缚,积极用世。不因蒙元主政而隐居避世,而是积极地为元朝统治者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元朝政治治理,体现了元代儒士集团具有趋利、求实、担当相互矛盾的几种思想属性。第四章探讨蒙元时期儒士集团的交游特色,指出朝野之别、注重名节、交游广泛体现了元代儒士集团既重名又务实的特色,通过探讨儒士集团的追封、荫授,得出对名节的官化塑造源于元代统治者刷新日趋失序的政治的需要。第五章对儒士集团的婚姻结合具体人物进行探讨。本章对儒士集团内部婚姻与仕途、理学学术传承、家世地位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门第婚姻是元代儒士集团内部加强联系的一个显着特征,也是其巩固阶层利益的需要。第六章探讨儒士集团的整体风貌及其影响,着重从明人笔下《元儒考略》涉及人物评价摘编与述评、具体而微的元儒淳厚的事例以及元朝儒士整体风貌对元朝政治与社会风气的影响角度做一探讨,本文得出在蒙元统治集团注重对标榜道德、名节的儒士的宣传、褒奖、利用的大背景下,客观上对元朝的形成较好的政治与社会风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的结论。附录部分是对全论文的总结性篇章。对元代儒士集团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等进行宏观上的总结,也得出了一些具体的结论。

屈培培[10](2016)在《元代后期东南沿海诗人群体研究》文中指出作为元代后期诗文创作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涌现出这样一群诗人:他们受当时繁荣发展的商业经济和都市文化影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审美风尚均发生了很大改变,且不同程度地反映在诗歌创作当中。在他们笔下,一直以来为文人所不齿的商人群体及经商行为开始走向前台,并一改往日之形象;在他们笔下,充分体现出当时的都市经济及文化对文人创作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在他们笔下,显示出元代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到元代后期发生了一些变化,脱离了一直以来的发展轨迹。种种现象表明,这一诗人群体及其诗歌创作不仅为元代诗歌注入了新鲜元素,亦为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增添了色彩,从而充分证明了该课题的研究价值。但是学术界关于这方面内容却极少涉及。本文以元代后期的都市经济及文化影响为切入点,对东南沿海诗人群体进行界定和论述,主要分五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着重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首先对元代后期东南沿海诗人群体进行界定,并对主要成员的生平经历进行介绍。然后从元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部分群体成员之间的纽带关系几个方面论述了该诗人群体的形成。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主要论述了该诗人群体在都市经济及文化影响下的诗歌创作所呈现出的题材取向和风格取向。其中,题材取向主要表现为:诗人参与文学活动的记录;商业社会图景的描写与商人形象的塑造;诗人生活方式世俗化的呈现以及女性和爱情入诗的常态化。风格取向主要表现为:气势雄放、语辞浅白和意趣浅淡。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主要对元代后期东南沿海诗人群体及其诗歌创作的地位和影响进行分析说明。这部分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在元代后期的地位及影响;二是在后世的地位和影响。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语,对前文所述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得出结论:元代后期东南沿海诗人群体及其诗歌创作,不仅为元代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且为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增添了色彩。并进而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

二、汉族儒士:元代政治中的边缘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族儒士:元代政治中的边缘人(论文提纲范文)

(1)元明之际金华士人的身份认同与文章观——以危素《金华柳先生文集序》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柳贯的才不尽用与文章观
二、宋濂的出处抉择与大文观
三、“流而为文”与儒文一体
四、结 论

(3)元代鲁斋学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二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鲁斋学派概述
    第一节 《宋元学案》中的鲁斋学派
    第二节 《宋元学案补遗》中的鲁斋学派
    第三节 元人对鲁斋学派的认识
第二章 鲁斋学派的内部关系
    第一节 鲁斋学派第一代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鲁斋学派代际之间:许衡师门关系
        一 在大名与苏门时的师生情谊
        二 在京兆时的师生情谊
        三 在河内时的师生情谊
        四 在国子学时的师生情谊
        五 其他门生概况
    第三节 鲁斋学派代际之间:窦默师门关系
        一 窦默与许衎
        二 窦默与刘执中
    第四节 鲁斋学派代际之间:姚燧师门关系
        一 姚燧与刘致
        二 姚燧与阎宏
第三章 与鲁斋学派对立之关系
    第一节 与王文统之争
        一 三人两次授职的具体情况
        二 三人首授与改授的原因
        三 许衡等人与王文统的矛盾根源
    第二节 与阿合马之争
    第三节 许衡弟子与权臣之争
第四章 与鲁斋学派友好之团体
    第一节 鲁斋学派与邢州学派
        一 窦默与邢州学派
        二 许衡与邢州学派
        三 姚枢与邢州学派
    第二节 鲁斋学派与关中士人
        一 鲁斋学派与奉天之学
        二 鲁斋学派与高陵之学
        三 鲁斋学派与奉元之学
    第三节 鲁斋学派与金源遗士
第五章 鲁斋学派与理学推广
    第一节 元朝官方政策
        一 学校建设
        二 铨选制度
    第二节 地方纪念活动
        一 鲁斋书院的建设
        二 许衡祠的建设
        三 其他形式的活动
    第三节 许衡着作流传
第六章 鲁斋学派没落的原因
    第一节 学术传承情况
        一 许衡本身的学术成就
        二 许衡门生的继承情况
    第二节 元廷崇儒力度
    第三节 元代社会风气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元初北方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关于元代书法史分期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金末元初北方书法发展状况
    (一)元初北方书法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1.金元之际汉文化的衰落
        2.元初北方汉文化的复兴
    (二)元初北方书法发展状况
二、理学北传对元初北方书法发展的影响
    (一)重视小学书法教育
    (二)书法教育以颜真卿书法为主
    (三)篆隶书法得以复兴
三、元初北方书法实践
    (一)楷书:正大气象
        1.王磐
        2.王恽
    (二)草书:宗法颠素
    (三)篆隶:复兴开端
结语
参考文献

(5)赵孟頫仕元事件及对文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宋元交替的时代背景
    1.1 国家灭亡的突变
    1.2 元廷的招揽政策
    1.3 部分江南士人对新政权的认可
第二章 痛苦挣扎后的仕元选择
    2.1 皇室后裔的独特身世
    2.2 难以放下的责任意识
    2.3 无法摆脱的生活困境
    2.4 仕元后的精神痛苦
第三章 异于元好问的文化价值
    3.1 相同遭遇不同选择
    3.2 对忠孝的固守与突破
    3.3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第四章 促进南北交流的文学艺术价值
    4.1 促进南北文人交流
    4.2 开创文坛新气象
    4.3 影响“元诗四大家”
    4.4 推进书画艺术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元代儒士从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儒士从医的历史及元代医疗制度概述
    第一节 元代以前的儒士从医
        一、宋代以前的儒士从医
        二、宋金时期的儒士从医
    第二节 元代医疗制度与医疗机构概述
        一、元代的医疗制度与医疗机构
        二、元代医官的选拔
第二章 元代儒士从医的历史状况
    第一节 元代北方儒士从医典型人物考
        一、前四汗时期
        二、世祖至成宗时期
        三、武宗至惠宗时期
        四、元代北方其他儒士从医人物表
    第二节 元代南方儒士从医典型人物考
        一、世祖到成宗时期
        二、武宗到惠宗时期
        三、元代南方其他儒士从医人物表
第三章 元代从医儒士的职业分析
    第一节 执业资格的取得
        一、元代医生和儒医的培养
        二、元代医生的执业资格
    第二节 职业选择和职业场所
        一、专职医官或医生
        二、兼职医生
第四章 对元代儒士从医现象的认识
    第一节 元代儒士何以从医
        一、元代儒士入仕艰难
        二、元代政府重视医药
        三、儒士尚医的思想与文化传统
        四、个体因素
    第二节 元代儒士从医的特点
        一、南多北少,呈地域性分布
        二、参与医疗活动者众多
        三、多为汉族儒士
    第三节 儒医的社会地位
        一、元代医者群体的社会地位
        二、儒医在医者群体中的地位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元代馆阁文人群体与书法复古思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元代馆阁机构及馆阁文人群体的界定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元代以前馆阁文人群体及其在书法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汉代馆阁文人群体书法活动以及书法流派的形成
        一、兰台、东观文人群体及其书法活动
        二、鸿都文人群体及其书法活动
        三、汉代馆阁文人群体书法流派的形成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馆阁文人群体及其书法活动
        一、秘书监文人群体及其书法活动
        二、其他馆阁文人群体及其书法
    第三节 唐宋馆阁文人群体的书法典范作用
        一、规范与典范——唐代馆阁文人正体书法
        二、院体——唐宋馆阁文人的“规范化”行书
    小结
第二章 元代馆阁设置、职能以及馆阁文人群体构成
    第一节 元代馆阁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一、翰林国史院
        二、集贤院(国子监)
        三、秘书监
        四、奎章阁学士院
    第二节 元代馆阁文人群体构成
        一、职官构成
        二、种族构成
        三、社会网络
    小结
第三章 元初北方馆阁文人群体书法复古先声
    第一节 元初馆阁文人群体形成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第二节 元初馆阁文人与理学北传及其对元代书法的影响
        一、元初馆阁文人与理学北传
        二、理学北传对元代书法的影响
    第三节 元初北方馆阁文人群体的书法复古实践
        一、金元之际书法发展状况
        二、元初北方馆阁文人群体书法的复古实践
    第四节 复古思潮的理论先行者:元初馆阁文人书学思想探赜
        一、郝经:理学思想影响下的“心法论”
        二、王恽:崇尚颜书与复古倾向
    小结
第四章 元代中后期馆阁文人群体与书法复古思潮
    第一节 帝王优渥与元代馆阁文人地位的确立
        一、元代帝王的汉文化情结
        二、元世祖对馆阁文人的礼遇
        三、元仁宗对馆阁文人的优渥
        四、元文宗对馆阁文人的宠信
    第二节 元代中期馆阁文人南北融合与书法复古思潮兴起
    第三节 从馆阁班首到书坛盟主——赵孟頫的书法复古思想与实践
    第四节 奎章阁文人群体与书法复古思潮的延续
        一、奎章阁文人群体对赵孟頫书法的解读与推重
        二、“诸体兼善”与奎章阁文人群体的书法复古实践
    小结
第五章 元代书法复古思潮相关问题之反思
    第一节 颜真卿书风在元代书法复古思潮中的地位及影响
        一、元代以前对颜真卿书法的评价
        二、颜真卿书风在元代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节 元代书法尚“熟”现象探究
        一、元代书法尚“熟”的理论渊源
        二、元代书家对“熟”的提倡
    第三节 元代以赵孟頫书法为典范的“伪复古”
第六章 元代馆阁文人群体书法鉴藏活动中的复古思想及其作用
    第一节 元代馆阁文人的书法鉴藏成就——以王恽、袁桷、柯九思为例
        一、王恽
        二、袁桷
        三、柯九思
        四、其他问题
    第二节 元代馆阁文人书画鉴藏活动的作用与意义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元代馆阁任职人员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9)元代儒学、儒士、儒风若干问题研究 ——以冯从吾《元儒考略》收录人物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选题意义
    二、史料介绍
        (一) 传统史料
        (二) 出土史料
    三、研究概况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蒙元时期程朱理学传承发展与儒士集团演进的整体状况
    一、前期(1235-1259)理学的北上与发展传承
        (一) 金元鼎革之际北方儒学的艰难求存与理学北传的背景
        (二) 蒙元理学奠基人赵复与历史评价
        (三) 集团主义视角下的金末元初儒士群体整合与学派的形成
    二、中期(1260-1313)理学的盛行与正统地位的确立
        (一) 世祖、成宗、武宗时期理学的盛行
        (二) 鲁斋学派的创立者许衡、姚枢与元代显学一脉
    三、后期(1314-1368)理学地位的巩固与蜕变
        (一) 科举的恢复与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
        (二) 儒士集团阶层的固化与理学思想的蜕变
第二章 振兴家族与弘扬理学为旨归的教育传承
    一、父子自为师友的家学传承
        (一) 元代家学的主要内容
        (二) 元代家学传承的方式
        (三) 元代家学传承的内外在动力
        (四) 元代家学的时代特征
    二、隐士群体与私学教育传承
        (一) 由金入元北方隐士群体注重家族
        (二) 由南宋入元隐士群体注重师承
        (三) 元代隐士创办私学的时代特征
    三、儒士集团与官学的互动
第三章 集团主义为特色的儒士集团的入仕之阶
    一、集团主义的内涵
    二、儒士集团的内部分异
    三、家族与入仕之阶——以许衡家族为例
    四、学派与入仕之阶——关于许衡十二弟子及其分异
    五、鲁斋学派的其他人物的入仕
第四章 仕宦与名节并重为特色的交游圈
    一、交游圈的功能和特征
    二、朝野分明——以杨奂为例
    三、注重名节——以王磐为例
    四、交游广泛——以王椊、陈栎为例
第五章 儒士集团的门第婚姻
    一、婚姻与进身之阶
    二、婚姻与理学传承
    三、婚姻与家世地位
第六章 儒士集团的整体风貌及其影响
    一、明人笔下《元儒考略》涉及人物是否应当仕元观点摘编与述评
    二、元儒淳厚及其例证
        (一) 不食无主之梨的许衡
        (二) 多方资助、搜求人才的耶律有尚
        (三) 赵孟頫善待友人与《乞米帖》
        (四) 刚介有守的胡长孺
    三、追封、荫授与名节的官化塑造
        (一) 关于儒士集团的追封
        (二) 元代谥号文正的儒士小考
        (三) 关于儒士集团的荫授
    四、元朝儒士整体风貌对元朝政治与社会风气的影响
七、附录
    一、冯从吾视角下的元儒
    二、元代儒士集团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三、几点结论与有待继续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 关于冯从吾及其思想见解
        (二) 关于《元儒考略》的版本、体例特点与不足
        (三) 关于元代理学传承发展与儒士集团的入仕之阶
        (四) 关于集团主义(家族与学派)为特色的入仕之阶
        (五) 关于振兴家族与弘扬理学为旨归的教育传承
        (六) 关于仕宦与名节并重为特色的交游圈
        (七) 关于儒士集团的婚姻
        (八) 关于明人对元儒认知的再认识
        (九) 关于元儒的整体风貌
参考文献
    一、基本史料
        1. 金石史料
        2. 古籍类史料
    二、论着
        1. 今人着作
        2. 期刊论文
        3. 学位论文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元代后期东南沿海诗人群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元代后期东南沿海诗人群体及其形成
    第一节 元代后期东南沿海诗人群体
    第二节 元代后期东南沿海诗人群体的形成
第二章 元代后期东南沿海诗人群体的创作
    第一节 东南沿海诗人群体诗歌创作的题材取向
    第二节 东南沿海诗人群体诗歌创作的风格取向
第三章 东南沿海诗人群体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东南沿海诗人群体在元代后期的地位及影响
    第二节 东南沿海诗人群体在后世的地位及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四、汉族儒士:元代政治中的边缘人(论文参考文献)

  • [1]元明之际金华士人的身份认同与文章观——以危素《金华柳先生文集序》为中心[J]. 胡丽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从《史记》到“史记戏” ——论刘邦形象在元代的建构[D]. 张庆红. 东南大学, 2020
  • [3]元代鲁斋学派研究[D]. 赵涌涛. 郑州大学, 2020(02)
  • [4]元初北方书法研究[D]. 宫廷. 渤海大学, 2019(12)
  • [5]赵孟頫仕元事件及对文坛的影响[D]. 马倩影. 山西大学, 2019(02)
  • [6]元代儒士从医研究[D]. 铁佳鑫.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7]元代馆阁文人群体与书法复古思潮研究[D]. 张明. 吉林大学, 2017(03)
  • [8]信仰与教化之间:元明清文昌神附祀庙学的原因[J]. 白娴棠.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6)
  • [9]元代儒学、儒士、儒风若干问题研究 ——以冯从吾《元儒考略》收录人物为中心[D]. 李喜波. 内蒙古大学, 2016(08)
  • [10]元代后期东南沿海诗人群体研究[D]. 屈培培. 宁夏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汉儒学者:元代政治中的边缘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