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12例报告

钩端螺旋体病12例报告

一、钩端螺旋体病1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姚光海,刘英,黄荷,胡灿,王丹,聂炜,邹志霆,李世军[1](2021)在《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流行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9—2019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 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累计报告病例141例,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035 9/10万,死亡9例,年均死亡率0.002 3/10万。高发地区为黔东南州(113例,0.284 0/10万)。全年除1月、3月和4月外的各月均有病例报告,8—10月报告病例最多(117例,占82.98%)。以10~65岁发病最多(130例,占92.20%)。男女病例之比为5.13∶1。职业发病以农民最多(103例,占73.05%),其次是学生(26例,占18.44%)。流行形式主要为稻田型散发。稻田捕鼠942只,捕获率10.93%(942/8 621),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412只,占43.74%),分离钩端螺旋体82株,分离率8.70%(82/942),菌株均为黄疸出血群,均分离自黑线姬鼠,黑线姬鼠带菌率为19.90%(82/412)。报告疑似钩体病例的钩体抗体阳性率42.45%(59/139),感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36例,占61.02%);发病区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53.33%,明显高于非发病区的11.89%(χ2=38.85,P=0.00)。结论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下降显着,局部区域高发,需警惕历史自然疫源地的潜在流行风险,应加强监测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工作。

刘贵芳,田发益[2](2020)在《钩端螺旋体引起犬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指明为判定肾功能衰竭病原及引起的相关症状,并提供合理的诊治方案,本研究对一例柯基病犬进行表征、血常规、血液生化、血气及病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参考值相比,病犬前期血常规检测中淋巴细胞比例(W-SCR)、中间细胞比例(W-MID)、中间细胞(MID)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升高;粒细胞比例(W-LCR)、红细胞压积(P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明显降低。与正常参考值相比,生化指标中钙离子(Ca2+)、血糖(GLU)、尿素氮(BUN)、血磷(PHOS)、胰淀粉酶(AMYL)及肌酐(CRE)明显升高。血气指标中GLU、BUN、钾离子(K+)均比参考值高;钠离子(Na+)、氯离子(Cl-)、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参考值降低。犬钩端螺旋体抗原检测板检测结果为阳性。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SCR)比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总数(PLT)则比参考值降低。经Hotelling T2对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F=1 905 045.32,P=0.001,差异极显着;单变量检测指标中WBC、W-LCR、SCR、MID、HGB、PCV、MCV、RDW-SD差异极显着(P<0.01),W-MID、RBC、MCH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生化检测指标中,与正常参考值相比,多数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内。治疗后期病犬精神好转,经Hotelling T2与治疗前差异性分析,多变量F=85.21,P=0.081,差异不显着;单变量检验指标GLU、BUN、PHOS、AMYL及CRE差异极显着(P<0.01)。治疗后期血气指标中GLU、BUN、K+均比参考值高;Na+、Cl-及PCO2比参考值低,对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进行Hotelling T2差异性分析,多变量检验结果F=7 978.48,P=0.008,差异极显着;单变量检验结果中,GLU和BUN差异极显着(P<0.01)。治疗方案中,采用利尿、抗生素药物,附加补充电解质、能量、维生素及CoA等综合输液治疗,7 d后,病犬精神好转,机体机能基本恢复正常,转归期部分指标的升高属于机体机能恢复健康的一种正常体现。说明治疗方案正确,综合体液疗法是治疗该病引起肾功能衰竭有效的方法。

曾林子,曾义学,刘学成,袁伟,张立杰,祁腾,周兴余[3](2015)在《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县报告病例的准确性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地区报告钩体病例准确性,为进一步控制钩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钩体病高发地区报告临床诊断病例血清进行钩体菌培养,血清学诊断,对钩体病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进行乙脑、出血热和立克次体检测。结果共采集87例报告病例的血清标本,培养出4株钩体菌,钩体菌培养阳性率为4.6%。采集64份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钩体病检测,其中54例阳性,阳性率为84.4%,采集23份病例单份血清,其中6份钩体菌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6.1%。对27份钩体检测阴性标本进行乙脑ELISA检测,阳性1例,出血热、立克次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四川省钩体病高发地区临床诊断钩体病准确性较高,但依然需要加强病例双份血清采集和检测。

叶翠莲[4](2014)在《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血清学诊断价值和CTB-OmpL1疫苗免疫保护作用评价》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以问号钩端螺旋体为代表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称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该病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目前常用诊断钩体病的方法和应用的疫苗存在各自的缺点。近年的研究表明,外膜蛋白是钩体外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多种组分具有致病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为提高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克隆、表达LipL21, Loa22,LipL32和LigACon4-8,并以这4种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检测马和狗血清中相应抗体的ELISA和狗血清中相应抗体的LUMINEX法,为研制诊断钩体病的新血清学检测方法奠定实验基础。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CTB-OmpL1重组乳酸菌口服疫苗,并利用仓鼠模型评价其免疫保护作用,为研制新型疫苗奠定基础。研究内容与方法:1.采用PCR方法,从钩端螺旋体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LipL21,Loa22, LipL32和LigACon4-8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LipL21-PET28/Rosetta, Loa22-PET28/Rosetta, LipL32-PGEX4T2/BL21, LigACon4-8–PET28/Rosetta,大量诱导表达重组菌,运用Ni+NTA及正负离子吸咐柱纯化获得重组蛋白,用Wester blot鉴定。2.以重组蛋白LipL21, Loa22, LipL32和LigACon4-8为抗原,建立检测马血清和狗血清中相应抗体的ELISA,用建立的ELISA检测大量临床马血清和狗血清并与传统MAT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3.以重组蛋白LipL21, Loa22, LipL32和LigACon4-8为抗原,建立检测狗血清中相应抗体的Luminex法,检测大量临床狗血清中相应抗体,并与传统MAT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4.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表达钩端螺旋体重组蛋白CTB-OmpL1,转入乳酸菌中制备CTB-OmpL1口服疫苗;制备仓鼠钩体感染动物模型,通过该模型评价该口服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1.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LipL21-PET28/Rosetta, Loa22-PET28/Rosetta, LipL32-PGEX4T2/BL21, LigACon4-8-PET28/Rosetta,双酶切鉴定基因完整,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与Genebank基因序列基本一致,表达重组菌后获得2-5mg/ml浓度,纯度达90%以上的高浓度的纯化蛋白。Wester 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与感染钩体的马和狗血清发生反应。2.用LipL21, Loa22, LipL32和LigACon4-8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的ELISA检测130例MAT阴性和176例MAT阳性马血清,对马血清检测结果,其敏感性分别可达84.66%,77.84%,77.84%,82.39%,特异性达83.85%,92.31%,86.15%,86.15%。3.用LipL21, Loa22, LipL32和LigACon4-8重组蛋白为抗原与203例MAT阳性,102例MAT阴性狗血清作ELISA检测,其敏感性分别可达99.5%,89.7%,92.6%,97.5%,特异性达84.3%,81.4%,84.3%,84.3%。4.用LipL21, Loa22, LipL32和LigACon4-8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狗血清中相应抗体的Luminex法,检测了203例MAT阳性,20例MAT阴性狗血清,其敏感性分别可达89.66%,75.86%,82.27%,78.33%,特异性达85.0%,80.0%,90.0%,80.0%。5.构建了重组CTB-OmpL1乳酸菌口服疫苗,建立了钩体感染的仓鼠动物模型;口服疫苗免疫仓鼠后可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较果,攻毒后免疫仓鼠存活率可达87.5%。结论:成功表达LipL21, Loa22, LipL32和LigACon4-8,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均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成功建立了检测马和狗血清中钩体抗体的ELISA,成功建立了检测狗血清中钩体抗体的Luminex法,经检测大量马与狗的临床血清标本,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钩体重组CTB-OmpL1乳酸菌口服疫苗在仓鼠模型中表现出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为研制诊断钩体病的新血清学检测方法奠定实验基础。成功构建了CTB-OmpL1重组乳酸菌口服疫苗,经仓鼠模型评价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为研制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徐小林,龚永进[5](2013)在《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肺出血型钩端螺体病(简称钩体病)患者肺部CT表现,探讨其肺部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临床或血清学确诊肺出血型钩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影像学特点。结果肺出血型钩体病在不同的临床阶段,其胸部影像学表现呈进行性变化,肺部出血病灶形态表现多种多样。23例入院时肺部CT表现以肺野外中带弥漫分布为主的细小粟粒状、腺泡结节状、毛玻璃样、斑片状或大片状渗出影。其中单纯弥漫细小粟粒状渗出影2例;以弥漫粟粒状、腺泡小结节状混合渗出影8例,以弥漫腺泡小结节状、大小不一斑片状混合渗出影10例;以毛玻璃样影、大片状影渗出为主混合腺泡结节状影3例。入院同期有15例患者进行了X线胸片检查,表现为正常者2例,两肺纹理增多增粗,肺野透亮度减低5例,两肺弥漫粟粒状阴影4例;两肺斑片状及片状阴影2例,两肺大片状融合阴影2例。结论肺出血型钩体病患者肺部CT具有多样性表现。CT检查可以发现本病早期X线胸片没有显示肺内出血改变,亦可显示病灶形态与分布范围,能判断肺部出血的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冯小红,王慧琴[6](2010)在《症状不典型钩端螺旋体病72例的观察与护理》文中指出总结72例早期症状不典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加强发热、腓肠肌压痛等症状的观察,做好肺出血、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脏器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使用青霉素治疗后观察有无赫氏反应,以减少钩端螺旋体病的误诊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陈广杰[7](2009)在《三峡坝区主要病媒生物及其相关疾病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掌握三峡坝区主要病媒生物种群消长趋势,全面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和三峡工程建设对坝区病媒生物的影响。2、分析病媒生物相关疾病在动物宿主和人群中流行情况,对坝区病媒生物相关疾病流行趋势做出预测。3、评价三峡工程对坝区病媒生物相关疾病流行的影响,提出今后坝区病媒生物相关疾病防治重点和措施。方法1、随机抽取坝区茅坪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和乐天溪镇作为调查点。采用夹夜法捕鼠,采用吸蚊器捕捉蚊虫。2、实验室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采用Korthof培养基进行鼠肾培养以检测钩端螺旋体感染;采用直接镜检法检测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血清流行性出血热和并殖吸虫IgG抗体;采用显微凝集试验检测人血清钩端螺旋体感染。3、采用Office 2003软件系统中的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完成统计分析。结果1、2006年-2008年三峡坝区鼠密度变化呈倒“V”型,2007年9月份达到最高峰;坝区上游鼠密度高于坝区下游鼠密度;室内鼠密度(9.82%-17.33%)远高于室外鼠密度(1.42%-5.96%);室内以黄毛鼠和小家鼠为主要鼠种,室外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鼠种。溪蟹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兴山华溪蟹和锯齿华溪蟹为优势蟹种。2007年坝区蚊虫密度较2006年有所升高,主要蚊种是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中华按蚊只占捕蚊总数的0.55%。2、2006年-2008年坝区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抗原、抗体阳性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各鼠种感染无明显差异;人群流行性出血热隐性感染率为1.82%,坝区上游高于坝区下游,学生感染率最高。3、2006年-2008年坝区鼠类钩端螺旋体感染率无明显变化(18.13%-21.77%),室外鼠类感染率高于室内鼠类,以黑线姬鼠感染率最高;2007年坝区人群钩端螺旋体感染率高于2006年坝区人群感染率,坝区上游人群隐性感染率高于坝区下游,坝区人群主要感染钩端螺旋体血清型是黄疸出血群,农民感染率最高。4、坝区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以2006年最高,感染率最高的蟹种是若水小石蟹;2007人群并殖吸虫隐性感染率明显高于2006年,坝区上游高于坝区下游,以学生的感染率最高。结论1、由于三峡工程的施工和水库的蓄水,坝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鼠类、溪蟹等病媒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其种群结构和密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变化。2、鼠密度特别是室内鼠密度的上升,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感染率逐年上升,坝区人群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力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坝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生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或爆发的危险性增大。3、坝区鼠类钩端螺旋体感染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人群隐性感染率较低,但2007年人群感染率高于2006年人群感染率,说明人群与动物宿主接触增加。综上所述,坝区人群发生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危险性加大,做好室外工作人群的个人防护,提高坝区人群免疫力水平是预防其流行的有效措施。4、坝区溪蟹密度连年下降,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坝区人群隐性感染率有所上升,说明人群与动物宿主接触率增加。综上所述,并殖吸虫在近期发生流行或爆发的可能性较低,但应当加强并殖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培养坝区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以确保坝区人民健康。

潘家华,李清友,陈兰举[8](1994)在《小儿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报道46例小儿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有脑损害的36例以中枢性瘫痪或惊厥为主要表现,有脊髓损害的6例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反射亢进、大小便失禁,有颅神经损害的4例以面神经受损为主.认为钩端螺旋体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是钩端螺旋体或钧端螺旋体L型慢性感染和感染后免疫反应共同作用导致神经系统损害.

李公恒,凃燕云[9](1992)在《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探讨(附108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108例钩端螺旋体病作临床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提出:①有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②典型的三症状三体征;③出现赫氏反应,用青霉素效果明显;④外周血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肾功能有一定损害;⑤凝溶或凝集试验阳性.以上有①+⑤或②+③+④者均可作出临床诊断.同时,需与夏秋季节常见急性热病鉴别.

叶廷蔚[10](1983)在《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钩体病21例报告》文中指出 脑膜脑炎型钩体病及主要的神经系统后发症钩体脑动脉炎已有不少报告,但以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钩体病,国内鲜见专题报导。我院自1979年5月至1982年5月的三年中,共收治以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钩体病21例,鉴于此类病人并不少见,特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二、钩端螺旋体病1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钩端螺旋体病1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流行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分析
2 结 果
    2.1 流行概况
    2.2 流行特征
        2.2.1 空间分布
        2.2.2 时间分布
        2.2.3 人群分布
    2.3 钩体病高流行区稻田鼠类及带菌监测情况
        2.3.1 钩体病高流行区稻田鼠类捕获率及种群构成
        2.3.2 钩体病高流行区稻田鼠类带菌情况
    2.4 钩体病病例的病原学特征
        2.4.1 报告疑似钩体病病例的血清学检测情况
        2.4.1.1 报告疑似钩体病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学检测情况
        2.4.1.2 报告疑似钩体病病例检测阳性者的感染菌群
        2.4.2 发热病例钩体菌株分离情况
    2.5 钩体病高流行区健康人群易感性调查
3 讨 论

(2)钩端螺旋体引起犬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例来源
        1.1.2 主要药物和仪器
    1.2 方法
        1.2.1 一般性检查
        1.2.2 实验室检测
        1.2.3 治疗原则
        1.2.4 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炎症及病原检测
    2.2 血常规检测
    2.3 生理生化检测
    2.4 血气和电解质检测
    2.5 治疗方案
    2.6 病愈前后检测结果分析
    2.7 血常规检测
    2.8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
    2.9 血气和电解质检测
3 讨 论
    3.1 犬钩端螺旋体与肾功能衰竭的相关分析
    3.2 犬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与血常规指标的关系
    3.3 犬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3.4 犬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与血气及体液电解质的关系
4 结 论

(3)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县报告病例的准确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血清学诊断价值和CTB-OmpL1疫苗免疫保护作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四种重组外膜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检测马和狗血清中钩体特异性抗体 ELISA 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检测狗血清中钩体特异性抗体 LUMINEX 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重组 CTB-OmpL1 乳酸菌疫苗在仓鼠模型中的免疫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症状不典型钩端螺旋体病72例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治疗与转归
2 观察与护理
    2.1 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2.1.1 发热
        2.1.2 腓肠肌压痛
    2.2 脏器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2.2.1 肺出血
        2.2.2 肝功能损害
        2.2.3 肾功能损害
    2.3 赫氏反应的观察
    2.4 出院指导
3 小 结

(7)三峡坝区主要病媒生物及其相关疾病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课题资助
前言
第一部分 主要病媒生物的现场调查及分析
第二部分 主要病媒生物相关疾病实验室检测及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 大型水利工程对病媒生物相关疾病流行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钩端螺旋体病1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流行特征研究[J]. 姚光海,刘英,黄荷,胡灿,王丹,聂炜,邹志霆,李世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1(10)
  • [2]钩端螺旋体引起犬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J]. 刘贵芳,田发益. 中国畜牧兽医, 2020(11)
  • [3]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县报告病例的准确性调查研究[J]. 曾林子,曾义学,刘学成,袁伟,张立杰,祁腾,周兴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12)
  • [4]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血清学诊断价值和CTB-OmpL1疫苗免疫保护作用评价[D]. 叶翠莲. 重庆医科大学, 2014(02)
  • [5]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CT诊断和鉴别诊断[J]. 徐小林,龚永进. 中国医师杂志, 2013(06)
  • [6]症状不典型钩端螺旋体病72例的观察与护理[J]. 冯小红,王慧琴. 护理与康复, 2010(03)
  • [7]三峡坝区主要病媒生物及其相关疾病的调查研究[D]. 陈广杰.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2)
  • [8]小儿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探讨[J]. 潘家华,李清友,陈兰举.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4(04)
  • [9]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探讨(附108例临床分析)[J]. 李公恒,凃燕云.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2(02)
  • [10]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钩体病21例报告[J]. 叶廷蔚. 海南卫生, 1983(01)

标签:;  ;  ;  ;  ;  

钩端螺旋体病1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