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桡静脉输入甘露醇外渗致皮下坏死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郭啊玲[1](2014)在《老年颅脑损伤静脉滴注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和处理》文中指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意识障碍程度加深,导致疼痛感减轻,反应迟钝;并且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等因素,导致静脉滴注过程中易出现药液外渗现象。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预防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加强护理。该院采用温经活血散、蜂蜜调和外敷联合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或仅用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湿敷静脉滴注外渗局部的方法,使2013年1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静脉滴注外渗得以治愈,无并发症发生。表明积极、有效地对老年患者静脉滴注外渗给予护理,能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医患纠纷,促进患者康复,为老年患者治疗提供保障。
韩静[2](2013)在《甘露醇外渗的观察与护理1例报告》文中指出甘露醇在临床运用相当广泛,但此药对局部静脉损伤较重,轻者引起无菌性炎症,重者引起静脉周围皮肤组织变性坏死等不可逆损伤。现将我科发生的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致足背大片皮肤坏死1例报告如下:
陈璐瑛[3](2011)在《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各种危险因素、并发症、超声检查对胎盘早剥诊断的重要意义、产科处理方法及母儿围产结局。资料与方法:对我院2006.1-2010.6间住院分娩或剖宫产被临床和病理证实为胎盘早剥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两组间率比较的显着性检验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分娩总数10366例,发生胎盘早剥76例,发病率0.73%(76/10366),患者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7.32±2.98岁,发病时孕龄26~366/7周45例,37~41周31例,发生率26~32周为6.58%,32-36周为38.16%,≥36周为55.26%;分娩孕周:26~41周,平均孕周362/7周。轻型(包括Ⅰ度、Ⅱ度)胎盘剥离面≤1/3,其中Ⅰ度胎盘剥离25例(32.89%),11度胎盘剥离21例(27.63%),共46例;重型(含Ⅲ度)胎盘剥离面>1/3,30例(39.47%)。产前检查≥10次者发生胎盘早剥6例(7.89%),产前检查5-9次者发生胎盘早剥13例(17.11%),产前检查<5次者发生胎盘早剥57例(75.00%)。孕产次:初产妇49例(64.47%),经产妇27例(35.53%),其中连续2次妊娠均发生胎盘早剥1例。单胎74例(97.37%),双胎2例(2.63%)。胎盘早剥的病因:76例胎盘早剥患者中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30例(39.47%);胎膜早破15例(19.74%);妊娠期糖尿病6例(7.89%);羊水过多5例(6.58%);脐带过短4例(5.26%),其中有2例为相对性脐带过短(脐带绕颈3周);外伤3例(3.95%);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类药物引产诱发胎盘早剥3例(3.95%);血小板减少2例(2.6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2例(2.63%);双胎一胎娩出后一胎滞留宫内2例(2.63%);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早剥的1例(1.32%)例;不明原因3例(3.95%)。胎盘早剥症状和体征:阴道流血50例(65.79%),血性羊水34例(44.74%),下腹疼痛62例(81.58%),胎儿窘迫53例(69.74%),子宫板样硬伴压痛25例(32.89%),失血性休克22例(28.95%),11例以胎死宫内就诊,B超诊为胎盘早剥,2例(2.63%)无任何症状,仅在产后发现胎盘早剥。诊断结果:产前诊断为胎盘早剥在产后得以确诊者有65例(85.53%),其中Ⅰ度16例(24.62%),Ⅱ度19例(29.23%),Ⅲ度30例(46.15%);产后诊断者11例(14.47%),其中5例剖宫产术中检查胎盘发现为胎盘早剥,6例经阴道分娩后检查胎盘发现为胎盘早剥。在76例产后确诊为胎盘早剥的孕妇中,B超发现异常63例(82.89%),未见异常13例(17.11%),超声异常63例中,胎盘增厚29例(38.16%),胎盘后血肿22例(28.95%),胎盘边缘血肿7例(9.21%),胎膜与宫壁间血肿5例(6.58%)。临床处理:产前诊断为胎盘早剥的65例(85.53%)患者中51例(78.46%)行剖宫产术,其中7例胎死宫内,行剖宫取胎术;10例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2例轻度窒息,剖宫产同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3.95%),14例(21.54%)经阴道分娩,8例产钳助产;产后诊断为胎盘早剥的11例(14.47%)患者中5例(45.45%)行剖宫产术,6例(54.54%)经阴道分娩。胎盘早剥对母婴的影响:产后出血35例(46.0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13.16%),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3.95%),术中发现子宫卒中13例(17.11%),剥离面积均大于50%,出血量为800~1500mL,经过注射宫缩剂、按摩子宫、热盐水纱垫湿热敷子宫,多数子宫收缩转佳,仅有3例(3.95%)因并发DIC药物治疗无效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围产儿死亡22例(22/78),死胎11例(14.10%),其中人院时已死亡7例(8.97%),人院后死亡4例(5.13%),死产4例(5.13%),新生儿死亡7例(8.97%),早产儿9例(11.54%)。无孕产妇死亡。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根据胎盘早剥患者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结果及时诊断、正确的处理可改善孕产妇和围产儿的预后和结局。应加强产前宣教,重视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防治妊娠期病理现象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患病率和死亡率。
蒋曼[4](2008)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总结临床工作中甘露醇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培养护士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甘露醇降颅内压的486例病人中,3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结果和结论护理工作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及敏锐的观察力,临床工作中要做到细心观察,善于总结。
王亚伟[5](2007)在《胰肾联合移植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手术方式及移植疗效。方法:对2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施行膀胱引流式全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移植,术后采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诱导,普乐可复、骁悉及强的松四联治疗的免疫抑制方案。结果:术后二天移植肾和胰腺功能恢复正常,并停用胰岛素,其中1例已随访6年,一般状况良好,胰、肾功能正常,完全停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无泌尿系统并发症及代谢性酸中毒表现。结论:胰腺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最有效的手段。
程晓静[6](2005)在《高压氧加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中,目前文献报道尚无特效的疗法,其治疗关键是尽早恢复血流,但是再灌注本身亦可引起再灌注损伤。许多研究证实高压氧联合药物等的综合疗法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减轻药物副作用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在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及白细胞粘附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多种中药及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取得许多实验证据和临床经验。但是对于其机理的了解尚不充分,为进一步阐明其治疗机制,我们设计了如下课题: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血小板 CD31、CD61、CD62P 及白细胞粘附分子 CD11a/CD18、CD11b/CD18、CD62L表达的变化及中药丹葛冲剂及高压氧对其表达的影响。 本文研究的中药丹葛冲剂具有活血化瘀、行血通络的作用,文献报道亦证实,丹参、葛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非常好的疗效,本实验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旨在对中医临床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本文分为文献篇和实验篇两部分,在文献综述部分,首先就高压氧、丹参及葛根在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应用及治疗机制作了全面概述;其次,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对 10 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作了一个全面回顾;最后,就本实验所采用的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特点及评价作了一个简单的综述。 在实验研究部分,首先,本实验研究了中药丹葛冲剂与高压氧联合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作用的影响,采用小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两条主要途径: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两方面,观察联合治疗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白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其次又采用相同模型,观察单纯丹葛冲剂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白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最后,采用 HE 染色法,观察丹葛冲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中药丹葛冲剂与高压氧联合应用作用于脑缺血再灌注的实验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 sham),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 IR),高压氧组(HBO),高 压 氧 与 丹 葛 冲 剂 高 剂 量 组 (HBO&DG-H), 高 压 氧 与 丹 葛 冲 剂 中 剂 量 组(HBO&DG-M), 高压氧与丹葛冲剂低剂量组(HBO&DG-L)。实验各组分别在造模后 1、3、5 天(d)取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物血小板膜糖蛋白 CD31、CD61、CD62P 及白细胞粘附分子 CD11a/cd18、 CD11b/cd18、 CD62L 的表达的变化。中文摘要 3中药丹葛冲剂作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组 IR),丹葛冲剂中剂量(DG-M)组。实验各组分别于造模后 1、3、5 天(d)取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物血小板膜糖蛋白 CD31、CD61、CD62P 及白细胞粘附分子 CD11a/cd18、CD11b/cd18、CD62L的表达的变化及观察 HE 染色显示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中药丹葛冲剂联合高压氧可有效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小板膜糖蛋白 CD31、CD61、CD62P 及白细胞粘附分子 CD11a/cd18、CD11b/cd18、CD62L 的异常表达,其作用效果与单纯应用高压氧相比,有的相似,少部分效果优于高压氧,从三种用药剂量对检测指标的作用效果来看,以丹葛冲剂中剂量组与高压氧联合应用效果更好一些。2.单纯中药丹葛冲剂中剂量组亦可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小板膜糖蛋白 CD31、CD61、CD62P 及白细胞粘附分子 CD11a/cd18、CD11b/cd18、CD62L 的异常表达,与同期高压氧组相比,在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 CD31C、D61C、D62P 及白细胞粘附分子 CD11a/CD18方面,其总体效果有的相似,少部分效果优于高压氧,其中尤以 5 天组效果最显着。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1)模型组:CA1 区、CA3 区细胞数目减少,神经元变性或核固缩,深染,部分细胞轮廓消失,尤以 5 天组明显。(2)中药组:CA1 区、CA3 区细胞数目有所减少,但多于模型组,也出现神经元变性和核固缩,但存在的正常神经元远远多于模型组。结论:实验采用的实验性不完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稳定可靠。研究表明丹葛冲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表现在可有效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小板膜糖蛋白 CD31、CD61、CD62P 及白细胞粘附分子 CD11a/cd18、CD11b/cd18、CD62L 的异常表达,丹葛冲剂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可起到更好的作用,以中剂量用药药效作用最为理想,与高压氧相比,作用效果相仿或少部分优于高压氧。关键词: 丹葛冲剂; 高压氧; 脑缺血再灌注; 血小板膜糖蛋白; 白细胞粘附分子; 小鼠
张美丽,安秋妮,汪兰[7](2003)在《诺维本外渗及静脉炎的防治》文中研究指明
洪美云,杨兰英[8](2001)在《桡静脉输入甘露醇外渗致皮下坏死1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二、桡静脉输入甘露醇外渗致皮下坏死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桡静脉输入甘露醇外渗致皮下坏死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颅脑损伤静脉滴注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和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及效果 |
2 静脉滴注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和处理 |
2.1 引起静脉滴注外渗的原因 |
2.1.1 患者因素 |
2.1.2 药物因素 |
2.1.3 护士因素 |
2.2 静脉滴注外渗的预防 |
2.2.1 提高护士穿刺成功率 |
2.2.2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工具 |
2.2.3 加强药物基本知识的学习 |
2.2.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
2.2.5 做好患者的宣教, 提高患者自我防范意识 |
2.2.6建立静脉滴注外渗应急预案 |
2.3 静脉滴注外渗的处理 |
2.3.1 非药物处理 |
2.3.2 药物处理 |
2.3.3 心理护理 |
(2)甘露醇外渗的观察与护理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
2 讨论 |
2.1 发病原因 |
2.2 发病机制 |
2.3 护理体会 |
2.3.1 输液的观察 |
2.3.2 血管的选择 |
2.3.3 外渗的处理 |
2.4 避免输液外渗 |
2.5 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修养 |
(3)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概述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3.1 胎盘早剥的类型及发病率 |
3.2 不同类型胎盘早剥孕妇的发病情况 |
3.3 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 |
3.4 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 |
3.5 胎盘早剥的B超检查结果 |
3.6 胎盘早剥的分娩方式与围产结局 |
3.7 胎盘早剥的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附表 |
4 讨论 |
4.1 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 |
4.2 胎盘早剥的超声检查 |
4.3 胎盘早剥分娩方式的选择 |
4.3.1 剖宫产的选择 |
4.3.2 阴道分娩的选择 |
4.4 胎盘早剥的并发症 |
4.4.1 DIC |
4.4.2 产后出血 |
4.4.3 急性肾功能衰竭 |
4.5 胎盘早剥的预后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文献综述 |
一.胎盘早剥的流行病学 |
二.胎盘早剥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基础 |
三.胎盘早剥的诊断 |
四.胎盘早剥的鉴别诊断 |
五.胎盘早剥的并发症及处理 |
六.胎盘早剥的预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胰肾联合移植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与中英文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胰腺的摘取与保存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胰肾联合移植的麻醉 |
一、资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处理及随访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6)高压氧加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篇 |
综述一: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1-1 脑缺血机理示意图 |
附:图1-2 脑缺血再灌注机理示意图 |
综述二:高压氧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丹参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四:葛根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五: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的制作特点及评价 |
参考文献 |
实验篇 |
第一部分:高压氧加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作用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第二部分:丹葛冲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形态学实验研究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页插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诺维本外渗及静脉炎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原因分析 |
2 NVB外渗及静脉炎防治措施 |
3 改进后的给药方法 |
四、桡静脉输入甘露醇外渗致皮下坏死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颅脑损伤静脉滴注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和处理[J]. 郭啊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14(13)
- [2]甘露醇外渗的观察与护理1例报告[J]. 韩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13(12)
- [3]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临床分析[D]. 陈璐瑛. 山东大学, 2011(04)
- [4]甘露醇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护理体会[J]. 蒋曼.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08)
- [5]胰肾联合移植临床研究[D]. 王亚伟.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2)
- [6]高压氧加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作用的实验研究[D]. 程晓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7]诺维本外渗及静脉炎的防治[J]. 张美丽,安秋妮,汪兰. 现代肿瘤医学, 2003(02)
- [8]桡静脉输入甘露醇外渗致皮下坏死1例报告[J]. 洪美云,杨兰英.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