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丰8号油绿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绥丰8号油绿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穗丰8号油青豆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育军,骆浩文,瞿志印,金晓石,刘圆圆,彭智平,植石灿[1](2020)在《华南地区豇豆品种推荐及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豇豆(广东一般称豆角)是我国种植与研究较多的豆类作物之一,在华南地区和南热带地区非常普遍。在长期研究工作和科技下乡活动中,笔者经常遇到农户、企业、农场、合作社咨询豇豆品种、栽培、病虫害、采收等技术、生产问题,结合日常技术培训的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解决方案,总结如下。1豇豆的起源豇豆起源地于非洲埃塞俄比亚,公元前1 500-1 000年传入亚洲,非洲各国的豇豆是硬荚类食籽粒豇豆。

黄海涛[2](2018)在《长豇豆耐冷种质资源筛选、遗传图谱构建及结荚期耐冷性QTL定位》文中认为低温冷害是我国长豇豆秋延后栽培和春提早栽培的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培育耐冷的长豇豆种质资源是减少低温冷害的有效途径,开展长豇豆的耐冷性筛选及遗传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305份长豇豆种质资源进行结荚期耐冷性初步筛选,并进一步对初步筛选的50份材料进行萌芽期、幼苗期、成株期耐冷性综合评价,筛选到成株期和萌芽期耐冷亲本“迪拜豇豆”和冷敏感亲本“宁豇3号”进行杂交,利用2个亲本及杂交后代F1、F2、F2∶3世代进行耐冷相关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用SLAP-seq测序技术构建长豇豆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对结荚期耐冷性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1.采用延后播种自然低温条件对秋季栽培的305份长豇豆种质资源耐冷性进行初步评估。305份材料被初步细分为6个类型,筛选到极耐冷材料1份,耐冷性较强的材料26份,冷敏感材料23份。发现我国主栽的长豇豆品种的耐冷特性与其在低温胁迫下的产量有相关性。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初步筛选的50份长豇豆材料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萌芽期、幼苗期、成株期)的耐冷性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长豇豆3个时期耐冷性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长豇豆萌芽期耐冷性评价的模型为D=-0.357+1.032*X2+0.404*X3+0.555*X6,确定了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发芽活力指数(RVI)、相对总鲜重(RFW)3个指标为萌芽期耐冷性的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到萌芽期耐冷的长豇豆材料7份,冷敏感材料9份;长豇豆幼苗期耐冷性评价的模型为D=-1.853+1.145*X2+0.545*X3+0.537*X6+0.173*X7+0.113*X8+0.224*X9-0.099*X10-0.134*X12,筛选到了相对根数(RRN)、相对根长(RRL)、相对叶绿素总量(CT)、相对可溶性蛋白含量(SP)、相对可溶性糖含量(SS)、相对过氧化氢酶活性(CAT)、相对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相对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APX)为幼苗期耐冷性评价的主要形态和生理学指标。获得幼苗期耐冷性极强的长豇豆种质2份,冷敏感长豇豆种质5份;长豇豆成株期耐冷性评价的模型为D=-0.481+0.210*X1+0.157*X3+0.494*X5+0.128*X10+0.178*X11,筛选到了耐冷指数(CRI)、相对单株产量(RYP)、相对豆荚长(RPL)、相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相对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作为长豇豆成株期耐冷性评价的有效指标。获得了成株期耐冷性极强的长豇豆种质1份,耐冷性较强的长豇豆种质12份,冷敏感材料3份。3.分析了长豇豆不同时期耐冷性的相关性,发现成株期耐冷性与萌芽期呈显着正相关,成株期、萌芽期的耐冷性与幼苗期耐冷性无显着相关关系。成株期最耐冷的品种“迪拜豇豆”萌发期也表现较耐冷,但在苗期极不耐冷,成株期冷敏感的品种“宁豇3号”萌芽期也表现为冷敏感,但在苗期却表现为较耐冷。4.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长豇豆结荚期耐冷性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发现长豇豆冷害指数由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AD)控制,冷胁迫下单株结荚数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2MG-ADI)控制,豆荚长和豆荚粗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MX1-AD-ADI)控制,在4个耐冷性相关的性状中均检测到了主基因的存在,耐低温性状在F2:3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都比较高。5.首次应用SLAF-seq技术对长豇豆进行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构建了长豇豆的第一幅基于NGS(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图谱。由11个连锁群组成,包含5225个SNP标记,横跨1850.81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0.35cM,是迄今为止第二长的豇豆遗传图谱,密度远远高于基于GoldenGate平台的另外三幅SNP图谱。6.长豇豆与其他四种豆类(大豆、菜豆、绿豆和赤豆)的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长豇豆在遗传上与赤豆的亲缘关系更近。7.首次鉴定与长豇豆结荚期耐冷性相关的QTL,初步检测到了控制成株期耐冷性的QTL位点:qCTRS2和qCTRS10,分别位于连锁群2和连锁群10上,qCTRS2解释了10.74%的表型变异,该染色体区域有两个SNP标记,qCTRS10解释了13.67%的表型变异,该染色体区域有六个SNP标记。两个QTL都具有正向加性效应。

柳弟贵,熊立新,钟国勋[3](2009)在《岳阳市豇豆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文中指出阐述了岳阳市豇豆病虫害发生情况,并从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两方面介绍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豇豆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梁劲[4](2007)在《农科油青二号豆角的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文中指出本文根据我国蔬菜生产情况和广西的豆角种植情况,开展了农科油青二号豆角的选育、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研究。农科油青二号豆角是从严选春宝豆角中的变异株,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豆角新品种。对该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农科油青二号豆角是一个纤维极少,含水分较多,肉质脆味甜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豆角新品种;豆荚浅绿色,嫩荚平均长62cm,直径0.8~1.0cm,肉厚约0.3cm,单荚重32g,一般亩产量1800~2000kg;适宜在玉林市各地种植。另外,对新育成的豆角新品种农科油青二号豆角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了农科油青二号豆角的高产栽培技术:玉林市春季露地豆角种植,以地膜覆盖为好,株距以30厘米左右为宜,春季不宜种植过密;夏、秋季可以适当密植,种植规格以株距20厘米左右为宜;春季和秋季种植中,基肥以每667m2施用新生力SS104有机无机复混肥70公斤和追肥用量每667m2施用芬兰复合肥45公斤的产量最高。同时,本文对农科油青二号豆角推广应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常用的推广应用方法主要有:参与方式推广,从上到下分级推广,试验示范,开办技术培训班以及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技术服务等。

陈伟才,胡晓文[5](2006)在《豇豆品比试验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徐勋志,黄绍力,陈玉英[6](2004)在《穗丰8号油青豆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穗丰8号油青豆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穗丰8号油青豆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华南地区豇豆品种推荐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豇豆的起源
2 豇豆的营养价值和利用
3 豇豆的形态特征
4 豇豆的类型与华南地区推荐品种
5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5.1 光照
    5.2 温度
    5.3 水分
    5.4 土壤养分
6 豇豆的生育周期
7 华南地区豇豆的栽培管理技术
    7.1 选地整地
    7.2 施足基肥
    7.3 选种、播种与育苗
    7.4 田间管理
    7.5 病虫害防治
8 豇豆的采收标准

(2)长豇豆耐冷种质资源筛选、遗传图谱构建及结荚期耐冷性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蔬菜耐冷种质资源的收集、挖掘和利用
    1.2 蔬菜耐冷种质资源鉴定的方法和指标筛选
        1.2.1 田间自然低温鉴定法
        1.2.2 室内低温鉴定法
        1.2.3 耐冷性鉴定指标
    1.3 植物耐冷性综合评价
    1.4 植物数量遗传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分析
    1.5 豇豆遗传图谱构建
        1.5.1 以F_2群体构建遗传图谱
        1.5.2 以RIL为作图群体构建遗传图谱
        1.5.3 以BC_1F_1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
    1.6 SLAF-seq技术原理及在遗传图谱构建中的应用
    1.7 豇豆QTL定位研究进展
        1.7.1 豇豆抗病虫性状的QTL
        1.7.2 产量性状QTL
        1.7.3 品质性状QTL
        1.7.4 抗旱和成熟性QTL
        1.7.5 花色和种皮颜色QTL
        1.7.6 耐寒性状QTL定位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自然低温条件下长豇豆种质资源耐冷性初步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田间处理及调查指标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田间耐冷性
        2.2.2 参试材料耐冷性表现聚类分析
        2.2.3 各类型材料耐冷性性状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长豇豆不同生长发育期耐冷性综合评价和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参试材料
        3.1.2 试验处理
        3.1.3 调查指标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长豇豆萌芽期耐冷性分析
        3.2.2 长豇豆幼苗期耐冷性分析
        3.2.3 长豇豆成株期耐冷性分析
        3.2.4 长豇豆不同时期耐冷性D值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耐冷性综合评价
        3.3.2 耐冷性与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关系
        3.3.3 不同时期耐冷性相关性
    3.4 小结
        3.4.1 建立了长豇豆不同生长发育期耐冷性综合评价体系
        3.4.2 获得了不同时期耐冷性较强的材料
第四章 长豇豆耐冷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统计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长豇豆冷害指数的遗传分析
        4.2.2 长豇豆低温胁迫下单株结荚数遗传分析
        4.2.3 长豇豆低温胁迫下豆荚长遗传分析
        4.2.4 长豇豆低温胁迫下豆荚粗遗传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长豇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结荚期耐冷性QTL定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和DNA提取
        5.1.2 耐冷性的表型评估
        5.1.3 SLAF文库构建和高通量测序
        5.1.4 测序数据分组和分型
        5.1.5 图谱构建和QTL分析
        5.1.6 比较基因组分析
        5.1.7 数据可用性
    5.2 结果与分析
        5.2.1 SLAF测序
        5.2.2 SNP标记筛选
        5.2.3 遗传作图
        5.2.4 图谱评估
        5.2.5 比较基因组分析
        5.2.6 耐冷性的表型分析
        5.2.7 QTL定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创新点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要获奖目录

(4)农科油青二号豆角的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我国蔬菜生产的基本情况
    2 我国及广西豆角种植的基本情况
    3 豆角的营养价值与生物学特性
        3.1 豆角的营养价值
        3.2 豆角的生物学特性
        3.2.1 种子发芽期
        3.2.2 幼苗期
        3.2.3 抽蔓期
        3.2.4 开花结荚期
        3.3 豆角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3.1 温度
        3.3.2 光照
        3.3.3 水分
        3.3.4 土壤
    4 亲本材料及农科油青二号豆角的特性
        4.1 农户自留严选春宝豆角的特性
        4.2 农科油青二号豆角的特性
    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其目的和意义
        5.1 豆角新品种选育目的意义
        5.2 区域试验及配套栽培技术目的意义
        5.3 推广应用的目的意义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农科油青二号豆角选育的过程与方法
        1.1.1 单株选择
        1.1.2 株系选择
        1.1.3 品系比较试验
        1.1.4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1.1.5 品种审定与推广应用
    1.2 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1.2.1 试验设计
        1.2.2 调查内容与测定方法
    1.3 推广应用
        1.3.1 推广的方法与步骤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2.1 品系比较试验
        2.1.1 第一花序着生节位、单株开花数、单株结荚数、株高等性状分析
        2.1.2 生育期
        2.1.3 外观品质
        2.1.4 产量
        2.1.5 抗病性
    2.2 区域试验
        2.2.1 生态适应性
    2.3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3.1 农科油青二号豆角高产栽培技术
    2.4 推广应用
        2.4.1 推广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2.4.2 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措施
第三章 讨论
    3.1 品系比较试验
    3.2 区域试验
    3.3 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3.3.1 适时播种和合理密植
        3.3.2 采取地膜覆盖
        3.3.3 加强植株管理
        3.3.4 加强水肥管理
        3.3.5 加强病虫害防治
        3.3.6 适时采收
    3.4 农科油青二号豆角今后的研究方向
        3.4.1 农科油青二号豆角在今后仍需进一步扩大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区域试验
        3.4.2 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中施肥还不够精确
        3.4.3 推广应用的效果还不尽人意,应用的范围还比较小
第四章 结论
    4.1 成功地选育出了农科油青二号豆角
    4.2 初步总结出了农科油青二号豆角的高产栽培技术
        4.2.1 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及土壤
        4.2.2 种植密度
        4.2.3 水肥管理
        4.2.4 病虫害防治
    4.3 对选育出的农科油青二号豆角已在玉林市蔬菜生产中进行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穗丰8号油青豆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适时栽培
    一、播种育苗
    二、定植
    三、田间管理
反季节栽培
    一、播种日期确定
    二、品种选择
    三、播种育苗
    四、定植
    五、田间管理

四、穗丰8号油青豆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南地区豇豆品种推荐及栽培技术[J]. 李育军,骆浩文,瞿志印,金晓石,刘圆圆,彭智平,植石灿. 长江蔬菜, 2020(24)
  • [2]长豇豆耐冷种质资源筛选、遗传图谱构建及结荚期耐冷性QTL定位[D]. 黄海涛.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3]岳阳市豇豆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 柳弟贵,熊立新,钟国勋.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7)
  • [4]农科油青二号豆角的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D]. 梁劲. 广西大学, 2007(05)
  • [5]豇豆品比试验报告[J]. 陈伟才,胡晓文. 当代蔬菜, 2006(03)
  • [6]穗丰8号油青豆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徐勋志,黄绍力,陈玉英. 当代蔬菜, 2004(12)

标签:;  ;  

绥丰8号油绿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