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铁路大修

意大利铁路大修

一、意大利铁路线路大修(论文文献综述)

安茹[1](2021)在《铁路轨道捣固维修决策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维修作业是各国铁路工务部门为改善有砟轨道的轨道几何状态而采用的最主要、最有效的维修方式,也是成本最高的轨道维修作业之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采取“周期修”的捣固维修模式。随着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列车速度的高速化、列车载荷的重载化,传统的捣固维修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铁路运输对轨道状态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以及管理者在维修成本控制方面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铁路捣固维修模式正逐步由“周期修”向“预防性状态修”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研究解决轨道几何状态劣化规律及捣固维修周期的准确预测、捣固维修规划及维修计划的优化等关键问题。本文围绕铁路轨道预防性捣固维修决策,对捣固维修周期预测、较长时间跨度的捣固维修规划优化和捣固维修短期施工计划优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别构建了铁路轨道单元区段捣固维修周期个性化预测模型、捣固维修五年规划双目标优化模型和捣固维修月度施工计划双目标优化模型,具体内容如下:(1)构建了基于时间尺度变换维纳过程方法(Time-Transformed Wiener Process,TTWP)的铁路轨道单元区段捣固维修周期个性化预测模型。模型在充分考虑轨道几何状态劣化过程异质性、不确定性等特征的前提下,将线性、连续、长大的铁路轨道以200m长度单元划分成多个轨道单元区段,以每个轨道单元区段为建模对象,创新性地利用TTWP方法及每个200m轨道单元区段自身的轨道几何状态检测及捣固维修生产管理数据,个性化地描述了其相邻两次捣固维修之间高低标准差随时间的劣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捣固维修阈值个性化地预测了各个200m轨道单元区段的捣固维修周期。作者以兰新线铁路下行线路2187个200m轨道单元区段(里程范围为K548+000~K985+400)的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其2015年4月至2018年11月高低标准差的轨检车检测数据和捣固维修记录数据对其捣固维修周期进行了预测,并通过分析预测准确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辅助管理者较准确地分析铁路轨道的捣固维修需求,可为合理安排预防性捣固维修提供决策支持。(2)构建了基于可靠度-维修成本最优的铁路轨道捣固维修规划双目标优化模型(BORTTP模型)。模型针对一条铁路线路捣固维修五年规划的编制,以每200m轨道单元区段为捣固维修决策单元,以“季”为决策时刻,在利用第三章模型对该线路各轨道单元区段的状态和捣固维修需求进行预测的基础上,以规划周期内平均可靠度最大和总维修成本最小为双目标,在基于捣固维修周期的最晚捣固时机和基于剩余寿命的最早捣固维修时机的约束条件下,利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求解确定了该条线路未来五年内的捣固维修规划方案,即规划周期内在哪一季度对哪些轨道单元区段安排捣固维修是最优的。模型通过在成本目标函数中考虑捣固维修轨道占用成本实现了对机会维修策略的考虑,通过考虑最早捣固维修时机约束实现了对寿命损失的考虑。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作者以兰新线铁路下行线路2187个200m轨道单元区段(里程范围为K548+000~K985+400)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BORTTP模型及设计的求解算法求解了该段线路的五年捣固维修规划方案,并将求解结果与实际管理数据及其他模型(未考虑机会维修策略的模型和未考虑寿命损失的模型)的求解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模型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捣固维修规划方案,且能够辅助管理者直观地分析出捣固维修费用对轨道可靠性的影响;(2)BORTTP模型得到的捣固维修规划方案,其年平均捣固维修工作量普遍低于实际的年平均捣固维修工作量,最高可优化21.4%;(3)与未考虑机会维修策略的模型相比,BORTTP模型求解结果对应的轨道占用成本更低,且更符合实际捣固维修管理需求;(4)与未考虑寿命损失的模型相比,BORTTP模型的优化结果能够避免超前修、过度修等不科学捣固维修活动的发生。(3)构建了基于轨道占用时间-轨道几何状态最优的捣固维修月度施工计划双目标优化模型(BOMTIS模型)。模型针对工务段内线路大机捣固维修作业月度施工计划的编制,以轨道占用时间最少、轨道几何状态最优为双目标,在捣固维修规划方案、维修资源、天窗内捣固车可移动范围、天窗内最小作业量等约束条件下,利用基于NSGA-II设计的求解算法确定了月度内大机捣固维修作业的施工日期、施工时间和施工里程位置。作者以嘉峪关工务段辖内兰新线下行线路2016年4月的捣固维修施工计划编制为案例,利用本文提出的BOMTIS模型求解了该段线路在2016年4月安排大机捣固维修作业的施工日期、施工天窗时间和施工里程位置,并将求解结果与实际捣固维修施工计划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捣固维修月度施工计划方案,且相比于管理实际,能够以更少的轨道占用时间实现较好的轨道几何状态水平。

王威华[2](2020)在《达成线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达成线东段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策略研究旨在对关于列控通道既有维护方案进行完善,使维护组织措施更加科学严谨,增强列控设备及通道使用质量。本课题在成都局集团公司通信专业现有维护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基础上,并结合达成线东段列控通道实际情况,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严谨实用的列控通道维护方案,为日后铁路通信专业针对列控通道的维护更加高效,保证列控设备的运行稳定,从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列控系统发展史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国内外列控系统发展进程进行了简单概述,使大家从中了解了列控系统的发展和运用价值。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C2、C3级列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主要设备组成,分析了列车控制系统中各模块在列车正常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达成线遂宁-三汇镇区段列控设备目前应用状况,重点分析了列控地面设备的功能和日常维护现状,针对达成铁路东段C2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的功能和业务运用,对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的整体架构和数据传输网络着重进行分析,并简要概述了铁路关于列控系统设备日常维护要求。针对列控系统通道,在第三部分内容中,本文就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历史、传输原理做出了简要概述,描述了光纤在铁路通信的应用,其次论述了目前成都局集团公司遂宁至三汇镇段列控通道使用光缆纤芯资源情况,列控通道日常维护组织措施以及铁路通信关于光缆日常维护规章制度和标准。阐述了列控系统中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通道使用情况和相关应急处置现状。同时指出了在针对列控通道日常维护和应急抢修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分析维护现状中发现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列控现场设备运用质量,本文最后对列控地面设备中的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通信传输通道安全性、稳定性重点进行了分析研判,从集团公司、站段以及车间层面建议进行整章建制、梳理职责定位,明确技术标准,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信号、通信专业结合部管理和专业互融互学,共同规范列控通道检修作业周期和流程,加强列控系统设备故障处置沟通,同时大力加强职工安全业务教育,充分发挥网管系统监测作用,积极争取设备升级改造。以期进一步确保管内各CTCS-2、CTCS-3级列控区段内列控系统中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通道运用的更加安全稳定,进一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图10张,表4个,参考文献49篇。

李童[3](2020)在《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研究》文中认为广东是我国最早发展铁路的地区之一,在我国铁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901年开始,先后有广三铁路、潮汕铁路、广九铁路华段、新宁铁路、粤汉铁路等动工兴建并建成通车,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更有新的发展。它们的建设与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息息相关,是广东乃至中国社会近、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见证。然而伴随着中国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早期的铁路线路已不再适应当代需求,广东铁路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形成大量铁路工业遗产。这些铁路工业遗产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价值独特,成为广东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空间见证。文章首先对广东铁路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别研究了清末、民国、新中国时期的多条铁路建设历程,阐明了铁路的建设背景、选线依据、站房建设、通车意义等,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随后,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与实际调研成果,本文阐述了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形成背景,并归纳出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和遗产现状。在上述基础上,文章分析总结了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类型及特征,提出了遗产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最后,本文结合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现状,揭示了当前广东铁路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构建广东铁路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明确了遗产的分级保护策略。同时,本文从制度、规划、建筑及景观个体层面提出了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建议,以实现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谢晓敏[4](2020)在《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工务、供电、电务三个专业组成的基础设施类站段是铁路基础设施维修与养护的主要单位,是负责行车安全保障的重要部门。与现阶段相比,未来发达完善路网建成后,不但在路网规模、路网质量、列车开行密度等方面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为了保障行车安全,对于铁路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工作提出的要求也会相应的更高。虽然自2003年以来,基础设施类站段的布局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范围的调整,各路局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现有生产力布局仍然存在管理模式落后、布局不平衡、管理跨度差异大等问题。显然,已有的布局调整方法和经验对于当前铁路发展和改革尚且难以适应,其对于未来发达完善路网对基础设施检养修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势必也较难满足。因此,本文在总结我国基础设施类站段生产力布局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发达完善路网条件,结合铁路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从基础设施类站段的基本特征和现有布局情况出发,对其管理模式、布局方法、设置标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可归纳如下:(1)总结了国内外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的现状,通过分析德国、法国、日本等国该类站段的布局情况,在管理模式、设置标准等方面与我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后,总结了可以借鉴的经验。(2)详细分析了2003年以来基础设施类站段经历的三次生产力布局大调整过程,总结出该类站段生产力布局的调整的特征、动因及影响因素,得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进是该类站段生产力全面协调优化的主要动因之一的结论。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对国内现有基础设施类站段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利弊分析,并结合国外经验与国内现状提出了未来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该类站段适用的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3)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考虑采用综合维修管理模式,设立综合维修段。为求解综合维修段的设段方案,从车间(工区)等基本生产作业单元入手,建立了可同时得到综合维修工区(车间)布局与大型维修机具配置方案的优化模型,结合模型特点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管理层级理论得到可行的综合维修段设段管理方案,并进一步利用基于灰色关联的TOPSIS方法比选得出最佳的设段方案。(4)对普速铁路仍采取分专业管理的模式,分专业设段,从段层面入手,建立基于“时间-成本”最优的多目标模型,采用基于Pareto最优解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各专业段的合理管辖范围。进而利用数据包络方法中的CCR模型,对现有各专业段管理水平与工作量的匹配度进行评价分析,筛选出需要进行优化调整的站段。最后结合求得的合理管辖范围对需要优化的既有专业段进行调整。(5)在案例分析中,选取某铁路局A为对象,对其管内的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布局方案分别进行求解,计算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求解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方案,而且与现有方案相比有明显的改善,不仅验证了方法与模型的正确性,还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陈跃顺[5](2019)在《高速铁路道岔机械化铺换发展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结合我国高速铁路道岔的发展历程,研究既有线在用铁路道岔的型号、尺寸和重量,国内小型道岔铺换机组的运用情况,以及国际具有代表性的设备设计理念,分析适应我国国情的长大型高速道岔铺换设备的发展趋势及需要解决的设计难题。

张龙[6](2019)在《全断面道砟清筛机智能作业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道床清筛是一项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的作业项目。全断面道砟清筛机(以下称清筛机)作为最常用的铁路线路维护机械,能对道床进行周期性的大修清筛作业,恢复道床的弹性和排水性能。当今工业电子控制系统早已高度成熟,且近年来传统机械大有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各型号全断面清筛机基本维持了手动操作的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方式对操作手技术要求高,工作强度大,施工作业效率不能得到保证。开发出一套清筛机智能作业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降低对操作手的技术要求,也能够使机器自身的作业效率发挥到最大,提高清筛机作业效率。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影响清筛机作业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挖掘阻力是核心的影响因素,通过基于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和基于Sobol’法的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挖掘阻力的影响程度,明确了智能作业系统提升作业效率的途径。其次,对清筛机智能作业系统的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制定了一套清筛机智能作业控制流程,使其能实现自动化施工作业。针对其中工况识别的问题,运用DS证据理论和信息融合技术,创立了一套清筛机工况识别算法,实现作业工况的自动识别。再次,进行智能作业系统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对清筛机电气系统、液压系统进行了改造设计。并结合智能作业系统的需求,设计新的控制系统。改造后的清筛机具备了实现智能作业施工的基础。最后,设计清筛机智能作业性能测试试验,检验智能作业系统工况识别效果、应对复杂工况连续作业的能力以及总体作业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本智能作业系统相比手动操作系统大大降低了对操作手的要求,提高了施工的自动化程度,作业效率提高10%左右。

管林[7](2018)在《DXC-500线路大修列车换枕作业稳定性及作业效率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大修列车是集机械换枕和换轨为一体的大型养路机械设备,目前全路数量最多、运用最广的主要是襄阳金鹰公司与美国Harsco Rail公司联合制造的DXC-500型线路大修列车。由于该设备为国产化的第一代产品,设备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还无法达到预期设想。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我们对影响大修列车稳定性和作业效率的机构进行了改进,对作业模式和施工组织进行了优化。因此,本论文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对DXC-500型线路大修列车稳定性和作业效率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结合武汉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DXC-500型线路大修列车的实际运用情况,对其作业原理和工法,以及施工组织优化进行了介绍。(2)对DXC-500型线路大修列车龙门吊的走行支腿驱动方式、液压系统散热效果和轨枕运输能力,以及轨枕运输车过桥梁安装方式等主要影响稳定性和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改进设想,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改造奠定基础。(3)结合现场施工需要,重点对DXC-500型线路大修列车龙门吊和过桥梁整体结构的改造进行了优化研究,确保了大修列车作业的稳定性。另外,还分析了单龙门吊作业方式与作业效率之间的联系,并对双龙门吊作业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4)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不同的工况环境,对改造后的龙门吊框架结构强度进行验证;对过桥梁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还针对龙门吊走行驱动液压系统改造方案,建立AMESIM液压仿真模型,对相关设计结果进行模拟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使改造结果的合理性得到验证。

范广胜[8](2012)在《DXC-500型大修列车换枕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中国铁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着大量的客运和货运周转量,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得到大规模发展,路网规模已经跃至世界第二,以仅占世界铁路线路总长度6%的路网,完成了总周转量的1/4,即使这样,运能欠缺仍然很大,货运不畅,客运一票难求,特别是京广、京九等繁忙干线尤为突出。为满足运输需要,铁路部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能力来提高运能,可同时也造成了施工和维修时间压缩,铁路“运、维”矛盾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运、维”矛盾,一方面要提升工务设备等级,大力发展重型化和无缝化,减轻工务日常养护维修作业量,另一方面要发展大型养路机械等现代化施工手段,发挥其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的施工作业特点,改变传统维修施工作业方式方法。本论文基于此思路,对既有线利用DXC-500型大修列车换枕施工技术和方式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大型养路机械作为现代化的施工手段,具有传统维修作业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其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的施工作业为线路良好的运营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成为世界各国铁路养护维修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首先,论文对国内外大修列车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与我国DXC-500型大修列车进行了对比,分析大修列车机械换枕的优点及发展趋势。其次对DXC-500型大修列车参数进行研究,并根据其特点介绍其各部件组成及应用情况。三是重点介绍了DXC-500型大修列车施工技术方法。通过对淮滨特大桥换枕施工方法的全程分析,对大修列车施工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和介绍.四是对作业效果进行分析。对大修列车换枕后的效果和线路质量进行分析。五是对作业安全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贾华强[9](2012)在《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国家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入,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如何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以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铁路运营和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铁路运输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实现安全、高效、快捷的客流和货流运输。我国《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描绘了2020年我国铁路网发展的宏伟蓝图:建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建成以高速铁路为骨干、绝大多数大中城市为节点的快速客运网络,对增加铁路客运竞争能力以及缓解铁路既有路网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还处于发展初期,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和路情,高速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不能照搬国外高速铁路的管理模式,因此,探讨寻求适合于我国铁路高速铁路发展初期的接收及运营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对未成网形势下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模式一直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因此该文以郑西高速铁路为实例对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运用价值,是高速铁路运营初期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对我国铁路运输管理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概括起来,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下,对国外高速铁路及京津城际铁路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具体内容涵盖高速铁路建运模式及高速铁路公司监管体制分析、高速铁路调度模式分析、高速铁路综合维修、高速动车组检修管理、高速铁路车站现行运营管理模式、高速铁路票务系统和旅客服务系统等。对当前尚未建成快速客运网下的高速铁路接收管理模式展开研究。分析了铁道部、高速铁路公司、铁路局三者之间职责划分,收入、费用清算问题。提出高速铁路接收管理专业化、运营管理归口化的基本原则,并以郑西高速铁路为例,探讨了接收管理机构设置、接收方案、接收管理工作的原则及方法、接收管理计划安排及衔接问题等。对高速铁路接收后的专项管理模式进行研究,研究了专项管理中各专业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判算法对路局层面、站段各专业,包括车站管理、动车组维修管理、牵引供电管理、工务管理、电务管理、乘务管理、票务管理、安全管理等专项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找出适合近期、远期高速铁路运营的专项管理模式以及机构设置。我国修建的高速铁路大都是平行于路网主要既有干线修建的,客货流运输组织面临重新分配,迫切需要对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分工模式进行探讨。论文研究了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优化,分析了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的影响因素和原则,并构建了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及经济效益分析。以郑西高速铁路为例,对上述研究结论进行实例验证,并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韩用乡[10](2011)在《提速线路养护模式及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列车的商业运行速度迅速提高。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再加上国际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铁路的规划和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大提速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充分证明了高速铁路在我国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大的发展前途。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新建高速和改建提速线路投入使用,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适应高速运输的需要,铁路线路要长期保持平稳,确保旅客的舒适和安全。改建、养护维修这些线路必须提到日程上来。从改革维修模式、加强控制轨道和列车的可靠性等方面来满足高速运输的要求。要保证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和旅客的平稳舒适,必须加强轨道的养护和维修。本文现就国外高速运输发展的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针对于目前的铁路养护现状,对改造、养护维修提速线路的要点提出初探。提速的养护主要通过改进轨道的养护维修方式、加强对轨道的检测、改善轨道的养护模式,来实现对轨道的科学养护和管理。

二、意大利铁路线路大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意大利铁路线路大修(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轨道捣固维修决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论文资助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铁路轨道捣固维修周期预测研究综述
        2.1.1 确定性预测模型
        2.1.2 随机性预测模型
        2.1.3 既有研究综述及对本文研究的借鉴
    2.2 铁路轨道捣固维修规划优化研究综述
        2.2.1 基于确定性预测的优化模型
        2.2.2 基于随机性预测的优化模型
        2.2.3 既有研究综述及对本文研究的借鉴
    2.3 铁路轨道捣固维修短期施工计划优化研究综述
        2.3.1 单目标优化模型
        2.3.2 多目标优化模型
        2.3.3 既有研究综述及对本文研究的借鉴
    2.4 本章小结
3 铁路轨道单元区段捣固维修周期预测模型
    3.1 建模思路
        3.1.1 轨道单元区段轨道几何状态劣化过程异质性的考虑
        3.1.2 轨道单元区段轨道几何状态劣化过程不确定性的考虑
        3.1.3 捣固维修决策指标的选取
    3.2 模型构建
        3.2.1 参数及变量说明
        3.2.2 时间尺度变换维纳过程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3.2.3 捣固维修周期内轨道单元区段高低标准差劣化规律
        3.2.4 捣固维修周期预测
    3.3 模型参数估计
    3.4 案例分析
        3.4.1 数据源
        3.4.2 捣固维修周期预测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铁路轨道捣固维修规划双目标优化模型
    4.1 问题描述
    4.2 建模思路
        4.2.1 优化目标的设置
        4.2.2 基于捣固维修周期的最晚捣固维修时机约束
        4.2.3 基于寿命损失的最早捣固维修时机约束
    4.3 BORTTP模型构建
        4.3.1 参数及变量说明
        4.3.2 目标函数
        4.3.3 约束条件
    4.4 BORTTP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4.4.1 算法选择
        4.4.2 基于NSGA-Ⅱ算法的模型求解步骤
    4.5 案例分析
        4.5.1 案例问题描述
        4.5.2 参数取值设置
        4.5.3 优化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铁路轨道捣固维修月度施工计划双目标优化模型
    5.1 问题描述
    5.2 建模思路
        5.2.1 优化目标的设置
        5.2.2 维修资源约束
        5.2.3 天窗内捣固车最大可移动范围约束
        5.2.4 天窗内最小作业量约束
    5.3 BOMTIS模型构建
        5.3.1 参数及变量声明
        5.3.2 决策变量
        5.3.3 目标函数
        5.3.4 约束条件
    5.4 BOMTIS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5.5 案例分析
        5.5.1 案例问题描述
        5.5.2 参数取值设置
        5.5.3 优化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研究工作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达成线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国外列车控制系统
        1.1.2 中国列车控制系统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整体结构安排
        1.2.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2.2 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
    1.3 本章小结
2 C2、C3级列控系统概述及达成线东段列控设备维护现状
    2.1 CTCS-2、CTCS-3 级列控系统概述
        2.1.1 CTCS-2级列控系统基本原理和设备组成
        2.1.2 CTCS-3级列控系统基本原理和设备组成
    2.2 达成线东段CTCS-2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维护现状
        2.2.1 地面设备基本组网
        2.2.2 维护管界划分
        2.2.3 日常维护管理
    2.3 本章小结
3 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介绍和维护现状
    3.1 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
        3.1.1 网络结构
        3.1.2 网元管理系统(EMS)
    3.2 列控通道载体—铁路光纤通信系统
        3.2.1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3.2.2 铁路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
        3.2.3 列控通道使用光纤情况
    3.3 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现状
        3.3.1 列控通道光缆日常维护及通道测试分析
        3.3.2 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存在的不足
        3.3.3 “广播风暴”及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改进策略
    4.1 加强专业融合
        4.1.1 国外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养修模式
        4.1.2 国内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养修模式探索
        4.1.3 成都局集团公司铁路基础设施养修模式改革
        4.1.4 探索通信、信号专业深层次融合
    4.2 加强职工教育,不断提升设备维护质量
        4.2.1 加强职工安全业务教育
        4.2.2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4.3 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流程
        4.3.1 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4.3.2 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流程
    4.4 争取设备更新改造,充分发挥网管作用
        4.4.1 积极争取设备更新改造
        4.4.2 充分发挥网管指挥现场作用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1.论文主要工作
    2.初步成效
    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畴与研究对象
        1.2.1 研究范畴
        1.2.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
        1.3.2 关于铁路工业遗产的研究
        1.3.3 关于广东铁路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广东铁路建设的历史概况
    2.1 广东铁路建设概况
    2.2 清末广东铁路的建设(1901-1911)
        2.2.1 广三铁路
        2.2.2 潮汕铁路
        2.2.3 广九铁路华段
        2.2.4 粤汉铁路广东段
        2.2.5 新宁铁路
    2.3 民国广东铁路的建设(1912-1949)
        2.3.1 粤汉铁路广东段
        2.3.2 新宁铁路
        2.3.3 汕樟轻便铁路
    2.4 新中国时期广东铁路的建设(1949年以来)
        2.4.1 南岭铁路
        2.4.2 曲仁铁路
        2.4.3 梅隆铁路
        2.4.4 京广铁路广东段
    2.5 广东铁路工业技术
        2.5.1 广东铁路工程师
        2.5.2 广东铁路工业设备
        2.5.3 新中国时期铁路站房
    2.6 小结
第三章 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形成
    3.1 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形成背景
        3.1.1 铁路线路损毁
        3.1.2 铁路线路改变
        3.1.3 铁路沿线厂矿停办
        3.1.4 铁路建构筑物使用功能退化
    3.2 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分布
        3.2.1 铁路工业遗产的时间分布
        3.2.2 铁路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
    3.3 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现状
        3.3.1 点状遗产现状
        3.3.2 线状遗产现状
        3.3.3 面状遗产现状
    3.4 小结
第四章 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类型、特征与价值
    4.1 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类型
        4.1.1 基于运输职能与非运输职能的划分
        4.1.2 基于物质与非物质性属性的划分
    4.2 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特征
        4.2.1 历史特征
        4.2.2 艺术特征
        4.2.3 技术特征
        4.2.4 社会文化特征
    4.3 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价值
        4.3.1 历史价值
        4.3.2 艺术价值
        4.3.3 科学价值
        4.3.4 社会价值
    4.4 小结
第五章 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5.1 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现状
        5.1.1 保护现状
        5.1.2 再利用现状
    5.2 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
        5.2.1 价值评价方法
        5.2.2 价值评价因子构成
    5.3 制度层面的探讨
        5.3.1 建立遗产普查制度
        5.3.2 强化规划控制与管理
        5.3.3 实施分级保护策略
        5.3.4 推动社会各界合作保护机制
    5.4 规划层面的探讨
        5.4.1 线性利用
        5.4.2 空间织补
    5.5 个体层面的探讨
        5.5.1 功能置换
        5.5.2 空间重组
        5.5.3 加建改造
        5.5.4 景观重塑
    5.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典型广东铁路工业遗产一览表
附件二:典型广东铁路工业遗产基础资料汇编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决议书

(4)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解决的问题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演变历程与动因分析
    2.1 铁路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演变历程
        2.1.1 2003-2006布局调整
        2.1.2 2007-2011布局调整
        2.1.3 2012-至今布局调整
    2.2 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调整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2.2.1 布局调整特征
        2.2.2 布局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3 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基础设施类站段管理模式分析
    3.1 发达完善路网概况
    3.2 现有管理模式分析
        3.2.1 分专业管理模式
        3.2.2 综合维修管理模式
    3.3 基础设施类站段管理模式对比
        3.3.1 分专业管理与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的SWOT分析
        3.3.2 分专业管理与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的利弊对比分析
    3.4 未来基础设施类站段管理模式发展趋势与阶段
        3.4.1 发展趋势
        3.4.2 发展阶段
    3.5 本章小结
4 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段管理方案制定方法
    4.1 三级管理结构有效性
    4.2 工区(车间)设置与大型维修机械配置模型
        4.2.1 模型构建
        4.2.2 算法设计
    4.3 综合维修段可行方案制定方法
    4.4 综合维修段可行方案比选方法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4.2 管理方案的比选
    4.5 本章小结
5 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普速铁路各专业段调整方法
    5.1 普速铁路各专业段合理管辖范围的确定方法
        5.1.1 各专业段合理管辖范围求解模型
        5.1.2 算法设计
    5.2 各专业段管理水平与工作量适配度评价分析
        5.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5.2.2 基于综合赋权CCR模型的适配度分析
    5.3 设段方案调整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案例分析
    6.1 案例选取
        6.1.1 线路情况
        6.1.2 设段情况
    6.2 管理方案制定
        6.2.1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段设段方案
        6.2.2 普速铁路各专业段设段方案
        6.2.3 各类站段设置标准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工作
    7.2 论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速铁路道岔机械化铺换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分析
2 高速铁路道岔的发展及型号
3 机械化施工的发展历程
4 国内典型道岔铺换设备生产厂家及其产品介绍
    4.1 铁建装备
    4.2 沈阳业兴铁路工务器材厂
5 国外典型道岔铺换设备生产厂家及产品介绍
    5.1 普拉赛WM500U型道岔铺换机组
    5.2 德国Kirow公司旗下DESEC TRACKLAYER 1200型履带式轨排移动铺换设备
6 结束语

(6)全断面道砟清筛机智能作业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来源
    1.2 清筛机国内外发展介绍
        1.2.1 国外清筛机发展介绍
        1.2.2 国内清筛机发展介绍
        1.2.3 全断面道砟清筛机介绍
    1.3 清筛机智能作业系统研究现状
        1.3.1 国外清筛机智能化作业研究现状
        1.3.2 国内清筛机智能化作业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清筛机作业效率与挖掘阻力分析
    2.1 清筛机作业效率分析
        2.1.1 管理因素
        2.1.2 施工参数
    2.2 挖掘阻力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2.2.1 权重分析方法
        2.2.2 原始数据
        2.2.3 基于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
    2.3 挖掘阻力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
        2.3.1 Sobol'法分析灵敏度
        2.3.2 蒙特卡洛采样
        2.3.3 灵敏度计算
    2.4 挖掘阻力分析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清筛机智能作业控制算法
    3.1 智能作业系统控制流程
    3.2 作业工况识别
        3.2.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3.2.2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工况识别算法
        3.2.3 工况识别流程
        3.2.4 试验数据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清筛机智能作业系统设计
    4.1 电气系统改造
    4.2 液压系统改造
    4.3 控制系统设计
        4.3.1 控制器选型设计
        4.3.2 传感监测系统选型设计
        4.3.3 人机交互设备选型设计
        4.3.4 通讯协议选择
        4.3.5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清筛机智能作业测试试验
    5.1 试验设计
        5.1.1 测试条件
        5.1.2 测试内容
        5.1.3 监测点布置
    5.2 试验测试
        5.2.1 基础性能测试试验
        5.2.2 工况识别测试试验
        5.2.3 智能作业测试试验
    5.3 本章小节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DXC-500线路大修列车换枕作业稳定性及作业效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机械换枕设备研究现状
        1.2.1 国外机械换枕设备现状
        1.2.2 国内大修列车使用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DXC-500 型大修列车组成及换枕作业概况
    2.1 DXC-500 型大修列车组成
        2.1.1 辅助作业车
        2.1.2 作业车
        2.1.3 动力车
        2.1.4 材料车
        2.1.5 龙门吊
        2.1.6 轨枕车
    2.2 换枕作业原理及流程
        2.2.1 换枕作业原理
        2.2.2 换枕作业流程
    2.3 大修列车换枕作业人员号位设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DXC-500 型大修列车换枕作业组织优化研究
    3.1 施工组织关键节点组织优化
        3.1.1 切入作业组织优化
        3.1.2 换枕作业组织优化
        3.1.3 切出作业组织优化
    3.2 施工节点及优化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DXC-500 型大修列车的稳定性和换枕作业效率分析
    4.1 龙门吊走行驱动方式对稳定性的影响
        4.1.1 作业原理
        4.1.2 影响分析
    4.2 龙门吊液压系统对稳定性的影响
        4.2.1 作业原理
        4.2.2 影响分析
    4.3 过桥梁对稳定性的影响
        4.3.1 作业原理
        4.3.2 影响分析
    4.4 龙门吊轨枕运输能力对作业效率的影响
        4.4.1 运输能力
        4.4.2 单龙门吊作业效率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DXC-500 型大修列车结构及作业模式优化研究
    5.1 龙门吊走行驱动支腿改造
        5.1.1 改造方案
        5.1.2 龙门吊液压系统设计
        5.1.3 龙门吊门架结构强度分析
    5.2 龙门吊液压系统改造
    5.3 过桥梁的改造
        5.3.1 过桥梁结构分析
        5.3.2 过桥梁改造方案
    5.4 龙门吊作业模式优化
        5.4.1 提高龙门吊对位精准度
        5.4.2 轨枕运输车编组优化
        5.4.3 双龙门吊作业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DXC-500型大修列车换枕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DXC-500型大修列车情况概述
        1.3.2 DXC-500型大修列车施工技术方法研究
        1.3.3 DXC-500型大修列车作业效果及分析
        1.3.4 DXC-500型大修列车施工安全及注意事项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2章 DXC-500型大修列车情况概述
    2.1 DXC-500型线路大修列车简介
        2.1.1 扣件车情况
        2.1.2 作业车情况
        2.1.3 动力车情况
        2.1.4 材料车情况
        2.1.5 龙门吊情况
        2.1.6 轨枕车情况
    2.2 大修列车主要技术数据
        2.2.1 主要技术参数
        2.2.2 主要性能参数
第3章 DXC-500型大修列车施工技术及方法
    3.1 工程概况
    3.2 施工组织
        3.2.1 施工组织流程
        3.2.2 施工组织安排
        3.2.3 施工作业条件
        3.2.4 施工天窗情况
        3.2.5 施工机械配备、编组及开行方案
        3.2.6 小型机具配置
        3.2.7 材料供应及旧料回收
    3.3 施工方案
        3.3.1 施工方案制定流程
        3.3.2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3.3.3 施工点前准备工作
        3.3.4 大修列车切入作业
        3.3.5 大修列车换枕作业
        3.3.6 大修列车切出作业
    3.4 小结
第4章 DXC-500型大修列车作业效果及分析
    4.1 作业效果及质量
        4.1.1 机械换枕作业效果
        4.1.2 换枕后线路设备质量
    4.2 大修列车作业技术关键问题及对策
    4.3 大修列车作业分析
        4.3.1 大修列车适应范围
        4.3.2 大修列车对封锁时间要求
第5章 DXC-500型大修列车施工安全及注意事项
    5.1 安全质量流程控制
    5.2 施工安全管理
        5.2.1 电气化区段作业安全
        5.2.2 桥梁施工作业安全
        5.2.3 复线区段作业安全
    5.3 机械设备作业安全管理
    5.4 施工故障应急处置预案
    5.5 施工配合注意事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论文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高速铁路建设及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2.1 高速铁路建运模式及高速铁路公司监管体制分析
        2.1.1 高速铁路建运模式分析
        2.1.2 高速铁路公司的监管体制
    2.2 国外高速铁路基本管理体制
        2.2.1 日本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基本情况
        2.2.2 法国铁路客运运营管理基本情况
        2.2.3 德国铁路客运运营管理基本情况
        2.2.4 西班牙、韩国铁路客运运营管理基本情况
    2.3 国外高速铁路调度模式分析
        2.3.1 日本新干线调度简况
        2.3.2 法国高速铁路以及调度简况
        2.3.3 德国高速铁路简况
    2.4 国外高速铁路综合维修
        2.4.1 日本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体制
        2.4.2 法国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体制
        2.4.3 德国高速铁路维修体制
    2.5 国外高速动车组检修管理
        2.5.1 国外高速动车组概况
        2.5.2 国外高速铁路动车组检修管理概况
        2.5.3 国外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特点
    2.6 国外高速铁路车站现行运营管理模式
        2.6.1 日本高速铁路车站运营管理模式
        2.6.2 法国铁路车站运营管理模式
        2.6.3 德国铁路车站运营管理模式
        2.6.4 英国铁路车站运营管理模式
    2.7 国外高速铁路票务系统和旅客服务系统研究
        2.7.1 国外高速铁路票务系统
        2.7.2 国外高速铁路旅客服务研究
    2.8 京津城际运营管理模式
        2.8.1 京津城际资产及组织框架
        2.8.2 列车调度指挥
        2.8.3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专业设置
    2.9 小结
第3章 高速铁路接收管理模式研究
    3.1 高速铁路公司、铁路局、铁道部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3.2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机构设置
        3.2.1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系统
        3.2.2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机构设置的两种方案及比较
    3.3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工作的原则及方法
        3.3.1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的主要原则
        3.3.2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的方法分析
    3.4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计划安排
        3.4.1 提前介入
        3.4.2 静态验收
        3.4.3 联调联试
        3.4.4 准备开通运营
    3.5 各专业接收管理衔接问题
    3.6 小结
第4章 高速铁路专项运营管理模式
    4.1 高速铁路运营模式
        4.1.1 高速铁路运营的可能模式
        4.1.2 高速铁路可能模式的比较分析
    4.2 专项管理中各自权利和义务
        4.2.1 供电专业
        4.2.2 车辆专业
        4.2.3 工务专业
        4.2.4 信号专业
        4.2.5 通信专业
        4.2.6 调度指挥
        4.2.7 客运管理
    4.3 郑西高速铁路车站管理模式
        4.3.1 车站管理模式
        4.3.2 高速铁路车站管理模式的评价与选择
        4.3.3 郑西高速铁路车站管理模式及机构人员设置
    4.4 郑西高速铁路动车组维修管理模式
        4.4.1 动车组维修方案探讨
        4.4.2 动车组维修机构设置
        4.4.3 跨局动车组的维修模式探讨
        4.4.4 郑西高速铁路动车组维修管理模式及机构设置
    4.5 郑西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管理模式
        4.5.1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管理模式
        4.5.2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管理模式的评价与选择
        4.5.3 郑西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维修管理模式
        4.5.4 郑西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机构人员设置
    4.6 郑西高速铁路工务管理模式
        4.6.1 高速铁路工务管理模式及评价
        4.6.2 郑西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模式
        4.6.3 郑西高速铁路工务专业机构人员设置
    4.7 郑西高速铁路电务管理模式
        4.7.1 高速铁路电务管理模式及评价
        4.7.2 郑西高速铁路电务维修管理模式
        4.7.3 郑西高速铁路电务专业机构人员设置
    4.8 郑西高速铁路乘务管理模式
        4.8.1 高速铁路基本乘务管理体制研究
        4.8.2 郑西高速铁路乘务管理体制研究
    4.9 郑西高速铁路票务管理模式研究
        4.9.1 票务管理模式
        4.9.2 票价的管理模式
        4.9.3 售票管理
    4.10 郑西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模式
        4.10.1 郑西高速铁路安全救援管理机构
        4.10.2 高速铁路安全救援基地
        4.10.3 安全培训基地
        4.10.4 路局(高速铁路公司)安全培训制度
    4.11 郑西高速铁路专项管理小结
        4.11.1 近期郑西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
        4.11.2 远期郑西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
第5章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及经济效益分析
    5.1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优化
        5.1.1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概述
        5.1.2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的影响因素和原则
        5.1.3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分工模式探讨
        5.1.4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模型建立
    5.2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
        5.2.1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5.2.2 高速铁路开行方案制定原则
        5.2.3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的制定方法
        5.2.4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数量和停站方案的确定
    5.3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经济效益分析
        5.3.1 高速铁路开行方案经济效益分析的必要性
        5.3.2 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
        5.3.3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价
    5.4 案例分析
        5.4.1 郑西高铁列车开行方案制定
        5.4.2 郑西高速铁路开行方案财务效益分析
    5.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提速线路养护模式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高速铁路养护维修研究情况
    1.3 本文工作及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高速铁路养护现状
    2.1 国外高速铁路养护情况
        2.1.1 线路状况
        2.1.2 轨道设置及运输管理情况
        2.1.3 轨道养护机械
        2.1.4 轨道养护过程
    2.2 我国提速线路养护现状及问题
        2.2.1 改建线路
        2.2.2 新建线路现状
第3章 符合我国提速铁路发展的养护模式的研究
    3.1 改建线路
        3.1.1 线路配置
        3.1.2 主要病害防治
        3.1.3 工作运行机制
        3.1.4 合理设置和优化"天窗"时间
    3.2 新建线路
        3.2.1 线路配置
        3.2.2 主要病害防治
        3.2.3 养护模式
        3.2.4 大型养路机械段
第4章 提速线路养护维修系统评价
    4.1 提速线路养护维修系统
    4.2 系统评价方法
    4.3 评价实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意大利铁路线路大修(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轨道捣固维修决策优化研究[D]. 安茹.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达成线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策略研究[D]. 王威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3]广东铁路工业遗产研究[D]. 李童.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优化研究[D]. 谢晓敏.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高速铁路道岔机械化铺换发展展望[J]. 陈跃顺. 科技视界, 2019(23)
  • [6]全断面道砟清筛机智能作业系统研究[D]. 张龙.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7]DXC-500线路大修列车换枕作业稳定性及作业效率优化研究[D]. 管林.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8]DXC-500型大修列车换枕施工技术研究[D]. 范广胜.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1)
  • [9]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 贾华强.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10]提速线路养护模式及方法研究[D]. 韩用乡.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标签:;  

意大利铁路大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