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

了解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

一、对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程志寰,李彬[1](2021)在《导弹防御与美国延伸威慑政策》文中研究说明对盟友提供的延伸威慑安全保证,是美国维持与盟友关系的重要基础。冷战时期,美国的延伸威慑主要通过核保护伞方式运作。为了应对冷战后新的安全环境,以满足新旧盟友的安全需求,美国开始通过导弹防御合作来提供对盟友的安全承诺与安全保证。这使得美国的延伸威慑从以核保护伞为核心,转变为核保护伞与导弹防御并重的模式。与盟友发展导弹防御合作关系,对美国的延伸威慑体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正面效益是,导弹防御合作使更多盟友能参与集体防务并贡献更多力量,还可增强盟友与伙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美国的军事领导地位。但是,导弹防御系统仍然不具备绝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且美国必须在以导弹防御合作促进延伸威慑方面投入更多的成本。如今,美国已开始加大力度,团结盟友进行新一轮的全球战略竞争。在此背景下,导弹防御延伸威慑模式的可持续性也将面临考验。

高进[2](2020)在《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朝核危机爆发以来,朝鲜问题成为美国历任总统外交议程的重要议题。朝鲜问题包括朝核问题和半岛和平问题,随着朝鲜成为事实上的“拥核”国家,朝核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因素。特朗普上任后,把朝鲜问题提上外交议程的优先议题。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重心在于解决朝核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但对半岛的和平问题则表现地相对冷漠。特朗普的朝鲜政策主要包括:在政治外交领域主要表现为前期的极限施压到后期的强制对话;在经济领域,特朗普政府加大了对朝鲜的制裁力度,即便在“金特会”后,美国依然坚持增强对朝制裁力度,几乎涉及朝鲜所有的经济行业;在军事上,特朗普上任初期曾多次提出对朝鲜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但在美朝峰会后,美韩军事演习强度、规模不断弱化,这也说明特朗普在军事上的选择有限。简而言之,特朗普政府的对朝政策难以摆脱历任美国政府的对朝政策框架——大棒加胡萝卜组合。特朗普政府上任初期强硬的对朝政策,导致2017年美朝关系持续紧张,美朝双方在多个方面进行博弈。2018年美朝关系有所缓和,以韩朝关系改善为起点,美朝关系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虽然美朝已经实现接触对话,朝鲜问题重回对话轨道,但双方仍未建立明确的机制来解决朝美之间的问题。极限施压与接触对话将成为美国应对朝鲜问题的新常态。究其原因有三。首先,美国需要借助朝鲜问题保持在朝鲜半岛的合法性存在,并以此牵制和打压东北亚相关地区国家。其次,金正恩政权立场的改变有助于美朝进行直接接触和对话。最后,东北亚地区国家的积极斡旋也为美朝接触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宋芳[3](2020)在《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文中研究说明2000年俄罗斯普京总统上台以来至今,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方的地缘政治博弈愈演愈烈,这对国际格局和世界政治正在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从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研究这一时期在面对共同的威胁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出欧美相关政策差异的特征分别是“软制衡”和“新遏制”,进而着力分析这种差异生成的主要变量,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方与俄罗斯关系和欧美关系的本质、乃至当下国际格局的嬗变。本文认为,从结构性层面来说,欧美对俄罗斯政策的同异源于两种结构性矛盾:一是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二是欧盟与美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前者是欧美选择共同打压俄罗斯的原因,而后者则成为了欧美对俄政策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同于它们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欧美不仅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而且在俄罗斯问题上的政策的一致性应该大于差异性,因而总体上双方保持着合作。总体而言,欧美对俄政策是以同为主,同中有异。欧美对俄政策的一致性在于,从20世纪90年代它们都希望将俄罗斯纳入西方体系转变为2000年以来共同防范、压制俄罗斯,对俄政策从缓和到趋于强硬。究其根源,欧美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是欧美选择共同压制、对抗俄罗斯的原因。欧美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认知出发都将俄罗斯视为潜在的威胁,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共同推动北约、欧盟双东扩,扩大西方势力范围同时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欧美的对俄政策制定是基于对“目标+所能承受的后果”的综合考量。从目标上来说,欧盟和美国都希望能够消除俄罗斯的威胁、约束俄罗斯的行为,但是就二者所能承受的后果而言,欧盟不能承受刺激俄罗斯所带来的可能后果,而美国能够承受严厉打击俄罗斯的后果。本文提出,2000年以来,从整体上看,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是“新遏制”政策,表现为公开地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上对俄罗斯实施步步紧逼的战略压制。相比之下,欧洲对俄罗斯的政策显然没有美国的强硬,是某种“软制衡”政策,即并非要将俄罗斯逼入墙角,而是留有较大余地,以避免与俄罗斯的强烈对抗,一个安分、稳定的俄罗斯更符合欧盟的利益。本文认为,安全威胁的感受度不同、经济依赖度不同、战略文化差异以及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四个变量决定了欧美对俄采取有差别的政策。第一,就安全威胁的感受度来说,欧盟军事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加之地理上与俄罗斯邻近,造成了欧盟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一方面源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是邻居,激怒俄罗斯受到打击的可能性更高;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大西洋同盟有效性的怀疑,既担心被美国抛弃又害怕被美国牵连,担心如果真的遭到俄罗斯的攻击,美国是否会帮助欧洲。相比之下,美国军事实力强,距离俄罗斯又远,能够承受与俄罗斯“硬碰”的后果。美国的不安全感不是源于担心俄罗斯威胁美国本土安全,而是来自于俄罗斯能够威胁美国的海外利益和盟友安全,同时挑战美国霸权。第二,欧美与俄罗斯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同。欧盟更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和市场,而美国与俄罗斯的经济相对独立,相互依赖程度低。第三,欧美战略文化的差异。历史的创伤使欧盟逐渐形成了审慎的战略文化,倾向于使用多边的和国际法的方式处理俄罗斯问题,而美国喜欢使用单边的、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第四,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欧盟是国家集团,决策和执行能力相对较弱,面对俄罗斯,欧盟内部往往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政策协调十分困难,而美国的决策权很大程度上集中在美国总统手中。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美国将俄罗斯作为其主要威胁之一并加强了对俄遏制力度。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商品加收关税、对欧洲一体化的消极态度以及强硬要求欧洲盟友承担更多的同盟义务等凸显了欧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即美国护持美主欧从的霸权等级结构与欧洲追求更为均衡的跨大西洋关系之间的矛盾。欧盟面对特朗普的压力,不得不将“战略自主”提上日程,减轻对美国的依赖,同时不顾美国反对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项目合作,欧美在对俄政策上的分歧有所发展。然而,欧洲的实力不足和凝聚力的缺乏,而美国的全球战略仍然需要欧洲盟友的支持,决定了欧美外交关系的斗而不破。

张业亮[4](2019)在《特朗普政府导弹防御战略和政策——基于美国2019年版《导弹防御评估》报告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冷战结束后,美国致力于构筑一个由陆基、海基和太空基系统等不同拦截方式与本土防御、地区防御和点防御等不同防御面相结合而组成的一体化分层导弹防御结构。特朗普就任后,在延续前任的导弹防御政策框架的基础上,对美国导弹防御的范围和目标做了调整,以应对敌人和主要对手构成的导弹威胁。特朗普政府的导弹防御战略和政策将加剧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陷入的美俄之间敌对的紧张关系,以及中美之间因贸易、台湾、南海等问题而日趋紧张的关系,削弱甚至抵消中等核国家和拥有弹道导弹国家的威慑和实战能力,刺激这些国家加强应对措施的研究,从而引发进攻性武器与防御性武器之间的军备竞赛。尽管面临严峻的技术和财政方面的挑战,特朗普政府仍将大力推进其导弹防御战略和政策的实施。

唐基韵[5](2019)在《论反导系统的国际法规制》文中研究指明反导系统自诞生之初,便深刻影响着世界的战略平衡与稳定。冷战时期,美苏为夺取战略优势,进行了激烈的反导战略博弈。后两国认识到反导系统对核威慑平衡的破坏作用,展开了反导谈判,并签订了《反导条约》。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保了世界的战略稳定与平衡。近年来,反导技术日新月异,反导系统的性能也发生了变化,具备了攻防兼备的特性。随着反导系统的扩散,反导部署趋向常态化,反导格局也日趋多极化,反导军备竞赛正在蔓延。反导系统的构筑本就与外空非军事化原则相悖,随着反导部署空间的外空化,对外空非军事化原则造成了巨大挑战;愈演愈烈的反导军备竞赛不仅与《联合国宪章》相违背,还加速反导系统的扩散,严重阻碍核裁军与军控进程。反导军备竞赛正打破现有战略平衡与稳定,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当前,有必要重启全球反导谈判,对反导系统进行国际法规制。反导系统的规制问题事关国际和平与安全,是全人类共同需要面对的课题,制定全球反导规制标准和规范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目前,冷战时期形成的反导限制机制已不复存在,重启全球反导谈判,缔结新的国际性反导条约,面临诸多法律与现实的困境,道阻且长。因此,有必要事前确立反导系统国际法规制的相关原则,以提高相关国际条约、协定的合理性以及规制措施的可接受性、执行效率。另外反导系统的规制是较为敏感的问题,面临诸多政治困难,在当前的反导格局下,制定全球性反导条约是不现实的。在当前的反导规制的紧迫形势下,应该充分发挥软法的优势,先制定国际反导软法规范,对反导系统的研发、部署以及转让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整。但是软法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因此现阶段应该将反导软法规范作为全球反导条约制定的中转站,为其奠定基础,通过软法规范推进反导条约的发展和演进,二者相辅相成,实现反导软法与硬法的共治,以期以更好的实现对反导系统的国际法规制,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王继泽[6](2018)在《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博弈研究》文中提出二战后,美苏由战时盟友转变为竞争对手,在战略武器领域展开了激烈竞赛;不仅给国家发展造成负担,还加剧了两个阵营的敌对,危机频频出现。在危机严重性不断提升的同时,美苏意识到双方的战略力量都达到了“相互确保摧毁”的大体均衡;为稳定战略关系,两国就战略武器开展谈判,达成多项军控协议,构成了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会谈(SALT)的背景。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是美苏在1969年至1979年间开展的系列谈判,旨在达成限制双方战略武器。经过外交折冲,美苏同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但在界定谈判范围、确定核查方式、设定数量质量限制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并展开了激烈博弈。虽然在会谈中双方均做出了或多或少的妥协,且达成了一定共识,但美苏并不满足于战略均衡的状态,两国在军备控制领域博弈的同时还在谈判桌后开展着激烈的军备竞赛。核军备控制与核军备竞赛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两者都服从并服务于美苏整体战略;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作为美苏实现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工具,其最终目标的失败有其内在必然性。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历时近十年,其后美苏(俄)两国也进行了相关后续谈判;可以说会谈不仅构成了美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现了冷战中美苏整体战略的清晰脉络,并为美苏(及冷战后的俄罗斯)开展后续核军控谈判提供了可遵循的路径模式。

左天泽[7](2018)在《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研究 ——基于盟友可信性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延伸核威慑由延伸威慑和核威慑两个概念结合而成。由于威慑关系中的行为体由两方增加为三方,同时又有核武器因素的影响,所以延伸核威慑展现了许多不同于一般威慑的特点。通过逻辑推论和历史经验考察发现,所有延伸核威慑中的威慑方和被保护方都是盟友关系。两者构成的同盟可以视为是一种“绝对同盟”。像所有威慑关系一样,延伸核威慑成功的关键在于可信性的达成。但延伸核威慑的成功必须同时实现“对手可信性”和“盟友可信性”。其中,盟友可信性是威慑方关注的焦点,也更加重要。由于同盟困境的影响和核武器的禁忌,盟友可信性的实现往往更为困难。在延伸核威慑背景下,威慑方传达可信性的方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除了像中央威慑关系中直接向对手展示力量和决心外,威慑方还可以利用同盟框架和盟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加强与盟友的合作和交流对可信性加以提升。美国从冷战时期开始就在东北亚地区实行了延伸核威慑政策。由于与日韩同盟关系的建立,特别是美国在东北亚的核武器前沿部署,使得美国在冷战初期就形成了对日韩事实上的核保护关系。但这一关系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走向明确和公开。在这一过程中日韩对可信性的担忧和呼吁起了很大作用。冷战时期美国的延伸核威慑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从日本方面来看,主要是日本民众的反核情绪对美国构成了诸多掣肘;从韩国方面看,则受朝鲜的行为变化和美国战略调整影响更大。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东北亚的延伸核威慑政策得以延续,但安全环境已发生重大改变。由于冷战后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和朝鲜核导能力提升,日本和韩国对美国延伸核威慑的需求不断上升,可信性也开始再度面临挑战。对于中国因素,日韩两国主要是出于对权力结构发生改变和未来战略竞争可能加剧的担心。而朝鲜威胁对于日韩来说则更为迫切和现实。日韩两国在威胁认知上展现了较大的差异性:日本将中国因素视为主要威胁,而韩国则更多的关注朝鲜,对中国因素并不敏感。综合来看,中国和朝鲜因素对美国在东北亚延伸核威慑的可信性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日韩由于安全忧虑增加而对美国延伸核威慑产生了更大的可信性需求,另一方面,日韩则担心,由于中国和朝鲜军事能力的增强,美国出于自保的目的可能会在冲突发生时抛弃自己。此外,美国核能力和核态势上的弱化趋势也引发了日韩对美国使用核武器能力和意愿的担心。为加强延伸核威慑的可信性,美国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单方面的加强安全保证承诺,建立与盟友间的对话与沟通机制,增加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投入。其次是联合盟友提升威慑态势,包括制定共同的作战方案、增强联合演习针对性和频率以及加深军事合作等。再次,是提出了一整套的核力量大规模更新计划,提升威慑能力。最后,是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发挥拒止性威慑的作用,减轻盟友的“被抛弃”忧虑。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从根本上看是服务于美国的战略利益的,是为了确保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绝对优势地位。具体来说,通过延伸核威慑,美国试图在东北亚实现三点战略目标:一是要借助延伸核威慑的政治象征意义提升同盟整体关系的信度;二是以延伸核威慑换取盟友放弃发展自己独立的核武器;三是利用延伸核威慑配合对华对朝中央威慑的实施。但美国延伸核威慑政策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矛盾和困境,包括如何避免被盟友“牵连”、如何处理盟友间的矛盾、如何提升合作制度化水平和如何面对导弹防御系统的诸多缺陷等。从未来看,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很可能会得以延续甚至在某些条件会得到加强。因为东北亚乃至东亚地区仍在经历着权力格局的快速转换,中国的快速崛起和朝鲜半岛问题都不是短时间会消除的变量,日本韩国仍然有对核威慑的迫切需求,而美国也有继续提供延伸核威慑的强烈动机。但美国在延伸核威慑中真正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仍然较小,延伸核威慑仍将主要作为一种同盟关系的政治象征和维持手段而发挥作用。

安雨康[8](2018)在《论导弹防御对美国亚太军事同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冷战后,美国对导弹防御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将其纳入延伸威慑,使之成为联盟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导弹防御融入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过程,归纳盟国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定位与作用,以及亚太盟国参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不同路径与模式。本文认为,美盟国面对的外部导弹威胁、导弹防御的威慑和防御功能的实现、导弹防御对延伸威慑可信性的影响,是影响其对导弹防御部署态度的主要因素。导弹防御是美国强化其同盟体系的一种强制性外交手段。美国借助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既向盟国提供保护,又借此管控盟国,遏制其离心倾向。其管控盟国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恶化地区安全困境,在地区国家间制造新矛盾,从而为维系联盟提供新动力。二是利用导弹防御技术密集的特性,以导弹防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攻防兼备的军事优势驱使越来越多的地区国家参与该系统,使之成为美国亚太同盟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认为,美国的亚太盟国在选择是否与美国进行导弹防御合作,以及决定介入程度时,有不同考虑,并形成三种不同模式。日本有着最严重的导弹不安全感,将导弹防御转化为正常国家化的驱动力,体现为“追随模式”。韩国认识到参与导弹防御要付出高额成本,但为了安全利益并确保延伸威慑可信,既接受萨德部署又强化进攻性装备,体现为“对冲模式”。澳大利亚以朝鲜洲际弹道导弹威胁为借口,强化对南太平洋防空监控能力,应对所谓中国威胁,体现为“投机模式”。

马鹏飞[9](2017)在《奥巴马政府太空国际合作政策评析》文中认为奥巴马政府的太空战略继承了历任政府的传统,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美国在太空领域的主导地位,但在国际合作方面表现出了与往届政府不同的热情。本文梳理了美国进入太空以来各届政府对太空国际合作的态度,分析了奥巴马政府所处太空战略背景,详细介绍了奥巴马政府太空政策和太空战略中国际合作的部分,并对其做出解读,之后对其执政期间在商业、民用和安全方面的太空合作状况进行了考察,最后对奥巴马政府太空国际合作政策做出评价,并对特朗普政府的太空合作政策做出预判。奥巴马政府在太空领域做出了明显改变,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追求太空领导地位的动机和对太空安全的重视注定其合作不会全方位展开。仅在盟国之间开展太空合作的行为也表明其国际合作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美国的最终目的仍是谋求掌控太空。

田中荣[10](2015)在《美国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研究 ——该系统是否针对俄罗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被视为全球战略稳定基石的《反导条约》面临着来自美方修约和退约的挑战。“9·11”恐怖袭击事件为小布什政府退约提供了契机,2001年12月13日美国宣布退出《反导条约》,为其发展反导系统扫除了障碍。时至今日,美国反导系统的部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小布什时期不仅将反导系统部署在美国本土的阿拉斯加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还计划将系统部署在东欧国家波兰和捷克。第二阶段,奥巴马政府放弃了小布什的反导计划,制定了新的部署方案“欧洲分阶段适应性方案”,并将该方案纳入北约体系,建立以北约为主体,美国为主导的欧洲导弹防御系统。从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至今,美俄反导争端一直持续不断。美方表示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是为了防御伊朗的导弹威胁,俄方则认为美方的表态存在欺骗性,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对付俄罗斯。为了探究美方的真实目的,本文从实力和意图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实力角度,美国反导系统部署的地理位置以及美国现存的导弹防御实力,使得美国可实现对俄罗斯导弹的多层拦截,从而对俄罗斯构成了直接现实性的威胁。同时,本文对伊朗的弹道导弹实力进行了评估,证明了伊朗并不具备足够威胁美国的导弹实力。从意图角度,通过美方拒绝与俄共用阿塞拜疆的加巴拉雷达站、拒绝进行联合分区反导和拒绝签署不针对俄罗斯的法律保证等案例,证明了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真实意图是为了针对俄罗斯。

二、对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导弹防御与美国延伸威慑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冷战后美国延伸威慑面临的挑战
    (一)新旧盟友的安全需求
    (二)核保护伞延伸威慑的困境
三美国以导弹防御合作强化延伸威慑的战略
    (一)冷战后美国以导弹防御强化延伸威慑的战略思维和理论
    (二)美国运用导弹防御强化延伸威慑的具体做法
四导弹防御合作对美国延伸威慑的影响
    (一)导弹防御合作对美国延伸威慑的正面效果
    (二)导弹防御合作对美国延伸威慑的负面影响
五结论

(2)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政治外交领域:极限施压到强制外交
    第一节 第一次朝核危机后美国历任政府对朝政策分析
    第二节 极限施压和强制外交的表现
    第三节 特朗普政府外交策略改变的原因
    第四节 极限施压到强制外交的效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经济领域:经济制裁到全面封锁
    第一节 第一次朝核危机后美国历任政府的对朝经济政策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经济制裁的表现
    第三节 特朗普政府经济制裁的目的
    第四节 特朗普政府经济制裁的效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军事领域:威胁与恫吓
    第一节 第一次朝核危机后美国历任政府的对朝军事政策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军事政策的表现
    第三节 特朗普政府军事政策的目的
    第四节 特朗普政府军事政策的效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前景
    第一节 特朗普对朝政策无法取得大突破
    第二节 朝鲜无核化仍面临诸多挑战
    第三节 利益攸关国家的不同处境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本选题的学术价值
        (三)关于研究时段的选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跨大西洋同盟存续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欧美与俄罗斯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研究
        (四)关于俄格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的研究
    三、本文基本假设、主要概念和变量选取
        (一)基本假设
        (二)主要概念
        (三)影响欧美对俄政策差异的主要变量
    四、研究思路和内容
    五、本文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00年以来国际秩序的变化与欧美俄对外战略的调整
    第一节 国际秩序的变化
        一、国际体系的重构
        二、地缘政治竞争与欧亚大陆地缘环境的重塑
        三、美欧同盟的延续与分歧
    第二节 欧盟一体化的深化与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第四节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重塑大国地位的努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欧美与俄罗斯结构性矛盾的激化:欧美对俄政策趋硬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美欧的对俄政策
    第二节 欧美与俄罗斯矛盾激化的过程
        一、2000年至2008年
        二、2008年至2014年
        三、2014年至今
    第三节 欧美与俄罗斯矛盾激化的原因
        一、欧美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无法调和
        二、“双东扩”与地缘政治博弈的强化
    第四节 欧美政策趋硬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欧美对俄政策特征的差异
    第一节 “软制衡”:欧盟对俄政策选择
        一、欧盟对“软制衡”政策的选择
        二、欧盟内部关于对俄政策的博弈和协调
        三、欧盟对俄“软制衡”的政策体现
    第二节 “新遏制”:美国对俄政策选择
        一、美国对俄“新遏制”政策的选择
        二、美国对俄“新遏制”的政策体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欧美对俄政策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安全威胁的感受度差异
        一、实力差距
        二、地缘环境因素
        三、安全认知差异
    第二节 经济依赖度差异
    第三节 战略文化差异
        一、战略文化中的单边与多边
        二、战略文化中武力的使用
    第四节 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俄格战争与乌克兰危机中的欧美对俄政策
    第一节 俄格战争中欧美对俄政策比较
        一、俄格战争爆发及欧美俄的纷争
        二、美国的对俄政策
        三、欧盟的对俄政策
        四、欧美对俄政策的比较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中欧美对俄政策比较
        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其地缘政治意义
        二、美国的对俄政策
        三、欧盟的对俄政策
        四、欧美对俄政策的比较
    第三节 西方与俄罗斯会出现“新冷战”吗?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朗普上台后的美欧俄关系
    第一节 欧美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一、原有矛盾的加深——利益分配的分歧加深
        二、新矛盾的产生——特朗普的“另类”风格
    第二节 特朗普执政以来欧盟和美国的对俄政策比较
        一、欧美对俄罗斯的态度和政策
        二、欧、美、俄在“北溪-2”问题上的角力
    第三节 欧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
        一、美俄竞争日趋激烈
        二、跨大西洋关系“变局”还是“延续”?
        三、欧俄关系的调整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特朗普政府导弹防御战略和政策——基于美国2019年版《导弹防御评估》报告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导弹防御的历史、结构和政策框架
二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导弹防御政策的延续和调整
    (一)提出融合积极导弹防御、消极导弹防御和进攻性行动三位一体、攻防结合的“导弹防御态势”新概念
        1.在本土防御上,大力加强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和可靠性
        2.在地区导弹防御上,把构建全球性导弹防御网络以抵御潜在对手对美国海外驻军、盟国和伙伴的导弹威胁作为重要一环
    (二)扩大美国导弹防御的范围和对象
    (三)开发新的导弹防御技术和概念,特别是开发和部署太空基导弹防御系统
    (四)增加导弹防御开支
三特朗普政府调整导弹防御政策的动因
    (一)抵御先进导弹及其制造技术的扩散给美国本土、海外美军和美国盟国的防务安全带来的威胁
    (二)作为“大国竞争战略”的一部分,应对敌人和主要对手对美国本土和欧洲、亚太地区的导弹威胁
    (三)导弹防御得到美国国会两党的一致支持
    (四)经济上的动因
四特朗普政府的导弹防御战略对国际安全和大国关系的影响
    (一)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二)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三)对地区安全的影响
五特朗普政府的导弹防御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实施前景

(5)论反导系统的国际法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本选题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反导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2.1 反导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1.1 反导系统的基本含义
        2.1.2 反导系统的特征
    2.2 反导系统的发展趋势
        2.2.1 反导系统的部署常态化
        2.2.2 反导格局的多极化
第3章 反导系统国际法规制的缘由
    3.1 反导军备竞赛违背《联合国宪章》宗旨
    3.2 反导系统的部署违反外空军非事化原则
    3.3 反导系统的扩散阻碍核裁军与军控进程
第4章 反导系统的国际法规制考察
    4.1 反导系统的原有国际法规制
        4.1.1 美苏《反导条约》的规制
        4.1.2 联合国关于维护和遵守《反导条约》的决议
    4.2 反导系统国际法规制困境
        4.2.1 专门性反导国际条约的缺位
        4.2.2 联合国相关决议和报告的模糊性
        4.2.3 其他相关条约无法延展适用
第5章 反导系统国际法规制的基本原则及路径
    5.1 反导系统国际法规制的基本原则
        5.1.1 维护和平原则
        5.1.2 普遍安全原则
        5.1.3 大国率先原则
        5.1.4 联合国主导原则
        5.1.5 有效实施原则
    5.2 软法与硬法相结合的多元反导规制路径
        5.2.1 以软法为过渡的反导治理
        5.2.2 以硬法为核心的反导规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写作思路与创新
第二章 美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背景及战略考虑
    2.1 美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背景
        2.1.1 会谈的政治基础: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关系缓和及达成多项军控协议
        2.1.2 苏联战略核力量大跃升,美国有必要通过会谈进行遏制
        2.1.3 苏联有必要限制美国研发先进核技术
    2.2 美国对启动战略武器会谈的战略考虑
        2.2.1 谋求通过会谈达成美苏战略稳定,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2.2.2 以会谈满足西欧盟国缓和与苏联关系的愿望
        2.2.3 通过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摆脱越南战争泥潭
    2.3 苏联对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战略考虑
        2.3.1 通过会谈减轻经济压力
        2.3.2 以会谈减轻社会主义阵营分化带来的压力
        2.3.3 通过会谈与美国达成战略稳定
    2.4 美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2.4.1 美苏启动会谈的外交折冲
        2.4.2 美苏启动会谈的博弈策略与手段
第三章 会谈中美苏围绕战略武器界定与核查的博弈
    3.1 美苏在战略武器界定方面的博弈
        3.1.1 美苏在战略武器界定方面的分歧与外交折冲
        3.1.2 美苏围绕战略进攻性武器和战略防御性武器关联性问题的博弈
    3.2 美苏围绕核查问题的博弈
        3.2.1 核查对限制战略武器的重要意义
        3.2.2 美苏围绕现地核查的博弈
        3.2.3 美苏在加密核查问题上的博弈
第四章 美苏围绕反弹道导弹系统问题的博弈
    4.1 美苏反弹道导弹系统争议的缘起
        4.1.1 美苏在反导系统发展方面的竞赛
        4.1.2 美国国内对发展反弹道导弹的争议
        4.1.3 反弹道导弹技术的进步对战略稳定构成挑战
    4.2 会谈中美苏在反导系统问题上的激烈博弈
        4.2.1 美国提议限制反导系统与苏联的反击
        4.2.2 苏联态度的逆转与美苏博弈进程
        4.2.3 美苏在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博弈成果
第五章 美苏在分导式多弹头导弹问题上的博弈
    5.1 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发展及其战略后果
        5.1.1 应对苏联发展反导系统:美国推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研发
        5.1.2 苏联追赶美国发展分导式多弹头技术
    5.2 会谈中美苏围绕分导式多弹头问题的博弈
        5.2.1 美苏在分导式多弹头上的立场
        5.2.2 限制发展分导式多弹头提议的搁置
        5.2.3 尼克松政府在限制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发展上的再次努力
        5.2.4 美苏在限制分导式多弹头问题上的妥协
第六章 会谈中美苏在战略核武器数量与质量上的博弈
    6.1 限制数量的博弈
        6.1.1 战略核武器数量博弈的焦点:潜射弹道导弹及战略核潜艇
        6.1.2 会谈中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数量的博弈
    6.2 美苏由限制数量的博弈到关注质量的博弈
        6.2.1 在逆火式战略轰炸机问题上的博弈
        6.2.2 在巡航导弹问题上的博弈
        6.2.3 在新型导弹问题上的博弈
第七章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失败
    7.1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阶段性成果及其局限性
        7.1.1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阶段性成果
        7.1.2 阶段性成果的局限性
    7.2 战略态势变化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第二阶段协议
        7.2.1 会谈启动后美苏战略力量对比的变化
        7.2.2 苏联扩张对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影响
        7.2.3 美国对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反思
        7.2.4 美国国内及西欧盟友反对会谈的压力增大
    7.3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无法完全达成限制军备竞赛的目的
        7.3.1 美苏在会谈期间仍然大力扩张核发展
        7.3.2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对军备竞赛的有限限制
    7.4 作为工具的会谈无法解决美苏在全球层面的战略分歧
        7.4.1 美国的“缓和战略”:缓和的有限性和遏制的绝对性
        7.4.2 缓和“外衣”包装下的苏联全球扩张战略
        7.4.3 作为工具的会谈及其失败的必然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研究 ——基于盟友可信性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与论文架构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分析框架
    1.1 从威慑到延伸核威慑
        1.1.1 威慑的概念与特征
        1.1.2 威慑的分类与延伸核威慑概念的提出
        1.1.3 同盟与延伸核威慑
    1.2 延伸核威慑与盟友可信性
        1.2.1 盟友可信性的提出
        1.2.2 盟友可信性的实现难题
    1.3 延伸核威慑中的盟友可信性传达
        1.3.1 军事力量
        1.3.2 意志决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冷战时期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
    2.1 美国在日本的延伸核威慑政策
        2.1.1 日本无核原则的形成与对美核威慑依赖
        2.1.2 美国对日本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形成与确立
        2.1.3 美国在日本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实施与挑战
    2.2 美国在韩国的延伸核威慑政策
        2.2.1 朝鲜战争与美国的核武器使用企图
        2.2.2 美韩同盟的建立与美国在韩国的核武器部署
        2.2.3 可信性挑战与美国在韩国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公开提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冷战后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的可信性挑战
    3.1 中国因素及日韩的可信性担忧
        3.1.1 中国军力的迅速发展
        3.1.2 日韩对华威胁认知与可信性担忧
    3.2 朝鲜因素及日韩的可信性担忧
        3.2.1 朝鲜的军事力量
        3.2.2 日韩对朝威胁认知与可信性担忧
    3.3 美国核态势的改变与日韩可信性担忧
        3.3.1 核威慑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有下降趋势
        3.3.2 美国核武器使用门槛的提升
        3.3.3 美国核武器数量下降和质量老化
        3.3.4 美国核武器种类的调整和变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加强东北亚延伸核威慑可信性的举措
    4.1 加强对东北亚盟友的承诺和投入
        4.1.1 对韩日进行口头和书面安全保证承诺
        4.1.2 建立专门的延伸威慑对话与磋商机制
        4.1.3 加大战略投入和前沿军事存在
    4.2 联合盟友共同加强威慑态势
        4.2.1 制定共同作战方案
        4.2.2 加强军事合作和整合
        4.2.3 提升演习针对性
    4.3 提高自身核武能力,保持威慑可信性
        4.3.1 增加经费投入
        4.3.2 更新战略核武力量
        4.3.3 发展战术核武器
    4.4 建立导弹防御系统
        4.4.1 美国单边加强导弹防御系统建设
        4.4.2 帮助盟友提升导弹防御能力
        4.4.3 推进地区反导合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评析
    5.1 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动因
        5.1.1 维持同盟信度
        5.1.2 防止盟友核扩散
        5.1.3 配合美国中央威慑
    5.2 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困境与挑战
        5.2.1 美国对“被牵连”的担忧
        5.2.2 同盟内部矛盾的掣肘
        5.2.3 同盟合作制度化的不足
        5.2.4 导弹防御系统的缺陷
        5.2.5 安全困境的激化
    5.3 特朗普政府与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的未来发展
        5.3.1 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战略调整
        5.3.2 特朗普政府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走向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论导弹防御对美国亚太军事同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导弹防御研究综述
        二、相关联盟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节 理论框架和基本思路
        一、理论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第一章 导弹防御与美国军事联盟关系的建构
    第一节 冷战时期导弹防御与军事联盟关系的建构
        一、导弹防御与威慑战略
        二、导弹防御与美苏战略稳定
        三、导弹防御与延伸威慑
        小结
    第二节 冷战后军事联盟和导弹防御关系的演变
        一、导弹防御在核战略中的演变
        二、导弹防御的地缘和技术因素的演变
        三、盟国对导弹防御态度的演变
        四、新世纪后导弹防御与延伸威慑关系的建构
        小结
第二章 美国导弹防御的总体构想和亚太布局
    第一节 美国导弹防御的总体构想与地缘布局
        一、美国导弹防御的主要路径
        二、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
    第二节 亚太导弹防御的战略构想和地缘布局
        一、亚太导弹防御的战略构想
        二、亚太导弹防御的地缘布局
    小结
第三章 亚太盟国对美国导弹防御的回应模式
    第一节 追随模式:日美在导弹防御上的实质性联合指挥
        一、追随模式的主要特点
        二、追随模式的动因及对美日同盟的影响
    第二节 对冲模式:韩国参与美国导弹防御的犹豫和波折
        一、对冲模式的主要特点
        二、对冲模式的动因及对美韩同盟的影响
    第三节 投机模式:澳大利亚对美国导弹防御的支持
        一、投机模式的主要特点
        二、投机模式的动因及对美澳同盟的影响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9)奥巴马政府太空国际合作政策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与选题的依据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价值
    1.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本课题的基本方法
    1.5 论文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奥巴马政府太空国际合作政策出台背景
    2.1 美国历届政府对太空国际合作的态度
        2.1.1 美国太空战略初期阶段
        2.1.2 美国太空战略全面发展阶段
        2.1.3 美国太空战略调整转型阶段
    2.2 奥巴马政府太空合作政策出台背景
        2.2.1 “3C”时代的冲击
        2.2.2 小布什时期单边太空计划难以为继
        2.2.3 美国相对太空优势缩减提升潜在合作价值
第三章 奥巴马时期太空国际合作思想解读
    3.1 奥巴马的太空巧实力思想
        3.1.1 奥巴马的太空巧实力
        3.1.2 基于巧实力主导太空的理念
    3.2 奥巴马政府关于太空国际规范的态度
        3.2.1 太空非军事化
        3.2.2 太空国际行为准则
        3.2.3 太空安全治理
    3.3 奥巴马政府太空国际合作思想
        3.3.1 太空国际合作原则
        3.3.2 太空国际合作目标
        3.3.3 太空国际合作指导方针
第四章 奥巴马政府太空国际合作重点及措施
    4.1 太空商业领域
        4.1.1 政策指导
        4.1.2 商业航天发射
        4.1.3 航天产品贸易
    4.2 太空民用领域
        4.2.1 政策指导
        4.2.2 运行和维护国际空间站
        4.2.3 深空探测
    4.3 太空安全领域
        4.3.1 政策指导
        4.3.2 建立天基太空态势感知系统
        4.3.3 探讨太空对抗作战形式
        4.3.4 推动导弹防御系统全球部署
第五章 奥巴马太空国际合作政策评价
    5.1 奥巴马太空国际合作政策的解析
        5.1.1 谋求太空强权本质不变
        5.1.2 有限性合作凸显战略对抗意图
    5.2 美国太空国际合作政策前景分析
        5.2.1 特朗普政府太空国际合作政策
        5.2.2 中美太空合作走向
        5.2.3 对策建议思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美国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研究 ——该系统是否针对俄罗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着作
        1.2.2 国外相关着作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途径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途径
第2章 《反导条约》与美国欧洲反导计划
    2.1 《反导条约》的发展历程
        2.1.1 《反导条约》的签订
        2.1.2 《反导条约》面临的挑战
        2.1.3 《反导条约》的终结
    2.2 小布什与“东欧反导计划”
    2.3 奥巴马与“欧洲分阶段适应性方案”
第3章 美反导系统——基于实力的分析
    3.1 美反导系统的部署位置
    3.2 美反导系统的现实威胁
        3.2.1 小布什时期的导弹防御能力
        3.2.2 奥巴马时期的导弹防御能力
    3.3 伊朗弹道导弹的现实能力
第4章 俄反导建议——基于意图的分析
    4.1 阿塞拜疆“加巴拉雷达站”提议
        4.1.1 俄罗斯南部的“千里眼”
        4.1.2 俄美共用“加巴拉雷达站”提议
        4.1.3 东欧反导真实意图的“试金石”
    4.2 联合分区反导建议和法律保证要求
        4.2.1 美俄关系“重启”
        4.2.2 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的改善
        4.2.3 俄联合分区反导建议
        4.2.4 俄法律保证要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四、对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导弹防御与美国延伸威慑政策[J]. 程志寰,李彬. 国际安全研究, 2021(06)
  • [2]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研究[D]. 高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D]. 宋芳. 南京大学, 2020(04)
  • [4]特朗普政府导弹防御战略和政策——基于美国2019年版《导弹防御评估》报告的分析[J]. 张业亮. 美国研究, 2019(06)
  • [5]论反导系统的国际法规制[D]. 唐基韵. 湘潭大学, 2019(02)
  • [6]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博弈研究[D]. 王继泽.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7]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研究 ——基于盟友可信性的视角[D]. 左天泽.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8]论导弹防御对美国亚太军事同盟的影响[D]. 安雨康. 国际关系学院, 2018(11)
  • [9]奥巴马政府太空国际合作政策评析[D]. 马鹏飞.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10]美国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研究 ——该系统是否针对俄罗斯?[D]. 田中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了解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