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口腔局部固定义齿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口腔局部固定义齿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口腔局部固定义齿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缑小蕊[1](2021)在《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不同骨质类型Kennedy Ⅰ类缺失的生物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探索常用于修复下颌kennedyⅠ类缺失的种植覆盖义齿的Locator附着体、Magfit磁性附着体与不同骨质类型之间的应力关系,以期为不同骨质类型匹配更适附着体。方法:建立双侧第一磨牙位点种植体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缺失的三维实体模型。根据骨质类型(Ⅰ、Ⅱ、Ⅲ、Ⅳ)及附着体类型(Locator、Magfit)构建为8类模型:L-Ⅰ、L-Ⅱ、L-Ⅲ、L-Ⅳ、M-Ⅰ、M-Ⅱ、M-Ⅲ、M-Ⅳ。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及边界条件设定,定义接触条件,选择下颌人工双侧前磨牙、磨牙的颊尖舌斜面、颊尖颊斜面和□面中央窝为加力点,加力方向分别为颊向45°(B)、舌向45°(L)、垂直向(V),采用双侧静态载荷,两侧对称,每颗牙10 N,双侧共计80N。分析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体、颌骨、天然牙等各部件的应力分布情况,得到应力分布云图、最大等效应力值、最大剪应力值及总位移值。结果:1.建立了含有牙体组织、牙周组织、皮质骨、松质骨、黏骨膜、种植体、附着体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实体模型及三维有限元模型。2.下颌皮质骨、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的最大等效应力值、最大剪应力值随颌骨骨质密度变疏松而逐渐增大,而松质骨的最大等效应力值、最大剪应力值则随骨质密度降低而减小,均不受附着体类型及载荷方向影响。在受到垂直向力时,在每一种骨质中都有Magfit附着体组的皮质骨、种植体-骨结合界面、松质骨最大等效应力值大于Locator附着体组,而在非垂直方向时相反。3.当义齿受到力的作用时,义齿金属支架的应力主要集中在义齿舌杆及卡环等金属薄弱区域。在两种附着体类型中,无论力的加载方向如何,不同骨质类型间的金属支架最大等效应力值及剪应力值无明显差异。但在同一骨质类型中,两种附着体间的差别较大:Magfit附着体组在非垂直向受力时,其金属薄弱区所受的剪应力值最大,约是Locator附着体组的3.2倍;而在垂直向受力时其义齿所受剪应力值最小,约自身非垂直向受力的7%,Locator附着体组的66%。Locator附着体组不同加载方式下的金属支架薄弱区的最大剪切应力值相差不大,其比值为B:L:V=1.46:1.33:1。4.在同一附着体的不同骨质类型间的义齿游离端位移、基牙牙周膜等效应力、黏骨膜总位移及最大等效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同一骨质类型中,不同附着体之间存在差异:在垂直向加载时,Magfit附着体义齿组的义齿游离端位移,基牙牙周膜等效应力,黏骨膜总位移、最大等效应力值小于Locator附着体义齿组,与非垂直向加载时相反。结论:基于本项实验研究结果可知:1.Locator附着体与Magfit磁性附着体的力学传导作用在不同骨质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同一附着类型中,颌骨皮质骨、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及剪应力值随骨质变疏松而增大,颌骨松质骨的应力值随骨质变疏松而减小。2.在受到非垂直向力时,Magfit附着体修复的义齿在舌杆及卡环等金属薄弱区形成的不良应力集中明显大于Locator附着体体修复的义齿。3.与Locator附着体相比,Magfit磁性附着体可保护种植体免受侧向力的影响,更适用于疏松骨质类型的种植覆盖义齿。

兰晓婷[2](2021)在《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精度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和石膏模型的精度,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大范围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1.体外研究方法:以3种不同牙列缺损的上颌牙科树脂模型作为参考模型,使用3Shape D810模型扫描仪扫描参考模型1、2、3各5次,获得15个标准镶嵌语言(Standard Tessellation Language,STL)格式的数据,将该数据作为对照组;使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技术、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以及传统印模技术分别复制参考模型1、2、3各5次,获得的数据作为实验组。将以上STL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Control 2014),采用虚拟的三维坐标测量仪(Coordinated measuring machine,CMM)进行参考模型与测试模型种植体间线性间距的测量,计算各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种植体间距的平均线性偏差值((?)R)作为模型精度的评价方法,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参考模型1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1.089±0.049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726±0.032mm;(3)石膏模型(TM3)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1.262±0.044mm。1.2参考模型2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40±0.050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37±0.013mm;(3)石膏模型(TM3)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0.348±0.015mm。1.3参考模型3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36±0.014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24±0.009mm;(3)石膏模型(TM3)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317±0.028mm。结论:在本研究的体外实验中,与传统开窗夹板硅橡胶印模技术相比,采用数字化技术获得的模型种植体间的线性偏差值更小。然而受体外研究条件的限制,关于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能否取代传统印模技术应用于多牙缺失的牙列缺损情况尚不能下结论。2.临床实验方法:将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上颌多颗牙缺失的5例种植固定修复病例,其中2个单位连续缺失2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3个单位连续缺失2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3个单位连续缺失3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7个单位连续缺失4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9个单位连续缺失4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采用谢菲尔德实验进行被动就位应力检查,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之间的密合性。结果:2.1缺牙数在5单位以内的3例病例采用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树脂模型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种植上部结构均能完全就位,冠与基台、基台与种植体边缘密合无间隙,邻面接触关系以及咬合关系良好,患者对修复体的颜色形态均满意。2.2缺牙数大于5单位的2例病例在3D打印树脂模型上试戴支架时,因为支架与多能基台之间出现肉眼可见的边缘间隙,最终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修复。结论:受临床病例缺乏的限制,关于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能否取代传统印模技术应用于多牙缺失的牙列缺损情况仍需要后续研究。第二部分无牙颌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精度的系统分析和评价目的:尽管数字化印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领域,但由于无牙颌全牙弓缺乏解剖学标志,且需要扫描的范围大,关于无牙颌全牙弓数字化印模的精度是否为临床接受还未能确定。这项系统性综述的目的是评估无牙颌全牙弓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的精度。材料和方法:以英文检索词“(fully edentulous OR completely edentulous)AND(digital implant impression OR intra oral scanning)AND(conventional implant impression OR traditional implant impression)AND(accuracy outcome 3D-deviation OR inter-implant linear distances)”为主题词或任意字段在电子文献检索平台即Pub Med、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文献检索平台进行高级检索,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体外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文章进行电子搜索,纳入的文献主要评估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在种植修复中的精度比较,其次是精度的评估方法、口内扫描仪的类型以及种植体的角度对印模精度的影响。结果:在搜索到的280篇文章中,有11篇被纳入研究,其中有10篇文章为体外研究,1篇临床研究。对10篇无牙颌全牙弓体外研究进行定量分析,这些研究显示出很高的异质性价值,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效应大小。根据10篇无牙颌印模的体外研究,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的精度偏差平均值为-6.86μm(95%的置信区间:-49.99,36.27),数字化印模名义上的偏差较小(P=0.76)。由于方法学上的异质性,1项临床研究没有包括在定量分析中。结论:基于体外研究的定量分析结果,与传统种植印模相比,数字化种植印模的精度更高。然而本研究仅对体外研究进行定量分析,关于数字化印模的种植修复临床应用精度,建议进行更多的临床实验。

邱兆通[3](2021)在《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上部结构不同材料和设计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随着种植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更新换代,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已成为牙列缺失患者理想的修复方式。早期种植领域重点关注于种植体的存留率,而上部结构相关的工艺并发症往往被忽视了。然而,保持口腔种植修复的长期稳定与上部修复材料密切相关。上部修复材料对修复后的并发症、咀嚼效能、美观、自洁效果及长期留存率等均会产生影响。不断更新换代的上部结构材料难免具有一些困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工艺并发症亟待解决,这将降低患者对种植修复的满意度,且会增加医生的临床工作负担。针对无牙颌固定式种植义齿上部结构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和对比不同上部结构的设计及材料选择、制作工艺等问题,寻找一种咀嚼功能高、美观性好、并发症少、长期稳定的修复方式,是当前无牙颌种植修复的热点。目的:对比种植固定修复上部结构三组不同的材料和设计在无牙颌病例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支架断裂率、人工牙崩瓷率、人工牙脱落率、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种植体改良出血指数、患者主观满意度等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因牙周炎、龋病等导致牙列缺失需要做种植义齿修复的病例。依据术前影像学测量以及口腔专科检查,制定个性化的种植修复方案,术中轴向植入6-7颗Strauman、Ankylos、ICX、Anyone系列种植体,4-6个月后行CAD/CAM切削纯钛支架外粘接单冠、CAD/CAM切削纯钛支架树脂复合固定桥、钴铬铸造支架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体的种植固定义齿修复,永久修复一年后随访了解修复体工艺并发症(支架断裂、人工牙崩瓷、人工牙脱落)发生率、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种植体改良出血指数、患者主观满意度,来评价不同种植修复上部结构材料和设计在无牙颌固定式种植修复中应用效果和局限。其中CAD/CAM切削纯钛支架外粘接单冠修复为A组,CAD/CAM切削纯钛树脂复合固定桥修复为B组,钴铬铸造支架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为C组。对收集数据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共收集因牙周炎、龋病等导致牙列缺失需要做种植义齿固定修复的病例9例,其中上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修复共6例,下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修复共3例;共植入56枚种植体,修复112个人工牙。永久修复体9副,其中A组3副,植入19枚种植体,修复40个人工牙,均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4±2.1)岁;B组3副,植入18枚种植体,修复36个人工牙,均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62±1.6)岁;C组3副,植入19枚种植体,修复36个人工牙,均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8±2.5)岁。1.在永久修复后12个月内,3组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支架断裂率均为0%。2.在永久修复后12个月内,A组人工牙崩坏率为10%,B组人工牙崩坏率为19.4%,C组人工牙崩坏率为33.3%,2×3卡方检验得出P=0.042,三组间人工牙崩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邦弗伦尼法进行组间比较,得出A组与C组间人工牙崩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人工牙崩坏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永久修复后12个月内A组人工牙脱落率为5%,B组人工牙脱落率为8.3%,C组人工牙脱落率为0%,2×3卡方检验得出P=0.3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永久修复后12个月内,3组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5.在种植修复后12个月内,3组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均值A组为0.74±0.20;B组为0.94±0.22;C组为0.89±0.22。6.在种植修复后12个月内,3组种植体改良出血指数均值A组为0.53±0.14;B组为0.67±0.17;C组为0.89±0.20。7.在三组患者主观满意度方面,咀嚼满意度:A组>C组>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美观满意度:A组>B组>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舒适度满意度:A组>B组>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D/CAM切削纯钛支架外粘接单冠修复的人工牙崩瓷发生率、咀嚼功能、美观效果及患者保持口腔卫生清洁效果对比CAD/CAM切削纯钛支架树脂复合固定桥和钴铬铸造支架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两种修复方式均有一定的优势,临床效果良好,发生崩瓷工艺并发症时,冠可单独替换,临床操作较为简便,是一种有效的、良好的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上部结构设计。但其人工牙脱落率较高,有待进一步评估。

张笑榕[4](2021)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下颌磨牙远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隐形矫治器推下颌磨牙远移时支抗分配及移动步距的差异对下颌前牙区的应力分布及前牙的位移趋势的影响。为正畸医生使用隐形矫治器进行下颌磨牙远移时的支抗分配和矫治计划给出参考意见。方法:1.牙体、牙周膜、上下颌骨及下颌隐形矫治器有限元模型的创立:选取一名个别正常成年女性志愿者,体健无系统疾病及口腔疾病,上下颌智齿已拔除超3个月。实验原始数据来自该志愿者的CBCT扫描后结果,应用建模软件Mimics、Geomagic、Solid Works等创建上颌双侧第一、第二磨牙、下颌全牙列及其支持组织、上下颌颌骨、下颌隐形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3D模型。2.支抗方式和步距差异对隐形矫治器推下颌磨牙远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应用ANSY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实验一所得的实体模型施行网格划分和载荷设置获得可视化的高精度三维实体不同支抗条件下隐形矫治器推下颌磨牙远移的可视化有限元3D模型,模拟出在不同支抗和步距条件下隐形矫治器推下颌第一、第二磨牙远移。本实验分三大组每组移动步距均分别为0.15mm,0.2mm和0.3mm。每大组又被分为四小组,分别以单纯下颌1-5为颌内支抗未加任何牵引;以下颌1-5为颌内支抗,结合颌间Ⅲ类2N牵引力;以下颌1-5为颌内支抗结合下颌67间,高度为6mm的微种植支抗加载2N牵引力;以下颌1-5为颌内支抗结合上颌67间高度为6mm的微种植支抗加载2N牵引力,这四种支抗方式。分别观察分析此12种工况下,下前牙区的牙周膜应力分布及下颌前牙位移趋势。结果:1.成功建立包括16、26、17、27,下颌14颗牙齿及其牙周膜,上下颌骨,下颌隐形矫治器的有限元3D分析模型。2.当下颌磨牙远移时,无论哪种支抗分配,前牙区均会出现少量近中唇侧倾斜移动且唇向移动量大于近中移动量,其中下颌中切牙移动量及牙周膜所受应力最大,侧切牙次之,尖牙最小。3.当配合Ⅲ类牵引及上下颌微种植体支抗辅助增加前牙区支抗时,可以有效减少下颌前牙近中唇侧倾斜移动,减少前牙区支抗的丧失,其中以配合下颌种植支抗的方法减少下颌前牙区近中唇侧倾斜移动的能力最强。4.当下颌磨牙远移时,无论哪种支抗分配,下颌前牙区均会出现少量压低的现象,其中配合下颌种植支抗时压低量最大,配合上颌种植支抗时下颌前牙压低量最少。5.当下颌磨牙远移时,随着移动步距的增加,下颌前牙区唇侧近中倾斜移动量亦会随之增加,增加下颌前牙支抗丢失的风险。结论:1.本实验建立的下颌隐形矫治器推磨牙远移的有限元3D模型较为符合人体口腔各个组织的真实情况,可以为后期的实验分析研究提供相对真实可信的可视化3D实体模型基础。2.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下颌磨牙远移时无论应用哪种常见的支抗分配,下颌前牙都会有少量支抗丧失。3.配合Ⅲ类牵引及上颌或下颌微种植支抗可以有效地预防下颌前牙支抗的丢失,其中以配合下颌种植支抗作用最强。4.当下颌隐形矫治器推第一、第二磨牙远移时可以导致下颌前牙有一定程度的压低,其中以配合下颌种植支抗对于下颌前牙压低作用最强,适用于覆较深的患者,配合Ⅲ类牵引和上颌种植支抗时下颌的压低作用会有所减少有开倾向的患者可考虑选择。5.隐形矫治器推下颌磨牙远移时随着矫治器步距的增加下颌前牙的支抗丧失情况亦会增加,对于无法使用微种植支抗或不能配合Ⅲ类牵引的情况,可考虑减少步距来确保远移磨牙的效果。

居晓峰[5](2020)在《MH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MH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市场优势和经营劣势,运用PEST工具阐述公司所面临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环境和监管政策体系,采用五力模型探析义齿生产服务行业的竞争结构,运用SWOT工具制定“一核两扩”发展战略体系。本文认为MH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顶层政策高度关注口腔健康,医疗改革促进口腔服务市场供给。二是医疗器械行业规模持续增长,种植和正畸业务占据产业链上游重要位置。三是3D打印技术引领未来的制造潮流,CAD/CAM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疗领域的应用日渐成熟。四是老龄化社会将催生大量口腔医疗需求,居民医疗消费水平不断增强,“颜值经济”推动口腔产品升级换代。同时,广西辖区的口腔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类型义齿生产企业数量多,国内大型义齿厂商的经销商具备较强渠道优势,行业外来潜在进入者多,优质原材料供应商议价优势明显,口腔医生对产品和价格要求日益提升。MH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应选择SO发展战略,抓住口腔医疗服务政策利好和行业规模持续增长的机遇,抢占广西城镇优质医疗市场,实施“一核两扩”发展战略,以3D打印和CAD/CAM技术为抓手,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产能质量,发展成为广西义齿生产制造领航者。“一核”是指优化产品结构,以种植牙为核心产品,提升数字化产品比例,增强成本优势,形成“个性化种植+3D义齿+美学修复”中高端产品体系。“两扩”是指销售范围和服务对象的有序扩展。销售范围方面,充分挖潜广西重点城市和县域的细分市场,对部分城市和县域进行重点宣传,落实城乡区域性战略部署。服务对象方面,一方面继续保持对原有客户的维护力度,稳定销售来源,另一方面是聚焦综合医院口腔科和口腔专科医院,加大营销和项目招标力度,逐步增加医院大中型项目服务数量,扩宽客户渠道。MH公司应从四个方面落实战略实施保障措施。一是增强财务管理,优化资金运营效率。二是强化数字化人才建设,提升战略执行力。三是突出营销和渠道建设,夯实品牌价值。四是注重产品项目研发,增强技术优势。

李倩倩[6](2020)在《正颌外科手术机器人视觉导航与轨迹规划》文中研究指明手术机器人发展至今已经有近四十年历史。然而长期以来,受到技术、伦理、制度等各种因素限制,手术机器人的自主作业能力及其在临床应用领域的推广一直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在医学临床领域,口腔颅颌面外科一直是数字化外科技术应用的先驱和领军力量,尤其是手术方案较为量化的正颌外科,已经广泛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手术导航等数字化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引入机器人技术来解决数字化设计在术中的执行问题,成为数字化正颌外科手术当前的迫切需求。本文结合正颌外科手术现有基础和临床需求,搭建了一套基于图像引导的任务自主型正颌手术机器人系统,并设计了机器人辅助正颌手术的工作流程,以提高系统精准性、安全性和自主作业能力为研究目标,针对基于术前设计数据的导航定位和轨迹规划方法开展了深入研究。本文先后在山东大学交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1)正颌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和集成。在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发过程中,系统集成是工程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首先在充分分析正颌手术临床需求基础上,通过解决多源三维影像配准、手眼标定、工具标定、数据传输等系统集成的关键问题,基于手术设计软件、三维影像导航装置和轻量化的六自由度机械臂,集成了正颌手术机器人实验系统平台;然后,结合现有的数字化正颌手术临床基础和机器人作业特点,设计规划了机器人辅助正颌手术的临床实施流程,并将机器人辅助截骨和辅助上颌骨就位两项任务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2)基于多尺度测量的正颌手术机器人导航方法。光学定位导航是目前手术导航的主流技术,其中基于红外光线的双目立体导航设备凭借实时性高、视场范围大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的多个领域。但由于正颌手术术区狭窄、目标体积和移动幅度都较小,仅依靠红外导航相机难以实现术区内解剖结构的定位和跟踪。针对这一应用难点,本文在红外导航系统基础上,提出引入基于灰度图像和三维数字图像相关算法(3D-DIC)的高精度测量方法,并结合正颌手术的实际应用需求,对原有3D-DIC系统的实时性和鲁棒性进行了优化,实现了术区范围内局部组织的定位跟踪。(3)基于非对称模板的术前-术中三维影像配准算法。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术前在病人体内植入标记点的方式来确保术前-术中三维影像配准的精确性。标记点的识别精度成为限制配准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模板的图像匹配算法,通过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将术前CT影像中的初始配准点扩散为局部点云数据,借助局部点云对配准结果进一步迭代优化,最终实现更加精确的术前-术中三维影像配准。实验环节中,本文通过一组随机噪声实验证明了改进后的算法能够显着提高术前-术中影像配准的精确性和鲁棒性,从而有效提升正颌手术机器人的系统精度。(4)基于视觉-力觉信息融合的正颌手术机器人末端碰撞位置检测算法。由于正颌手术术区暴露范围小,术区深部解剖结构复杂,机器人按照术前规划及导航信息把持上颌骨运动过程中,无法完全依靠视觉传感器检测到组织牵拉和碰撞等造成的就位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借助机械臂腕部安装的六维力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导航数据和力觉信息相结合的碰撞位置检测方法。改进后的算法不用依靠几何约束就能够实现复杂区域的碰撞位置检测,且实验结果证明,检测精度不受碰撞物体形状和碰撞部位的影响,能够满足正颌手术的临床需求,为提高正颌手术机器人的智能感知和自主作业能力奠定了基础。(5)基于术前三维影像设计数据的机器人辅助激光截骨轨迹规划方法。上颌骨截骨是正颌手术的核心步骤,但传统手术往往难以在术中精确复现术前设计的截骨路径。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机器人辅助水激光截骨系统,结合术前手术设计方案和水激光截骨工具的特性,基于三次样条差值拟合方法完成了机器人末端工具在空间中的轨迹规划,并将规划轨迹映射到关节空间,分析了其连续性。此外,针对激光截骨刀这种非接触式的手术器械,设计了专门的标定辅助工具,建立了机器人辅助激光截骨系统的工具标定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整体精度。

林丽艳[7](2020)在《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基台和钛Base氧化锆基台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和比较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与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以及两种修复基台联合全瓷冠修复在上颌前牙区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选择最为适合的修复基台获得最佳的美学修复效果及牙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与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的比较:A组: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10个;B组: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10个;准备Dentium SuperLine系统替代体20个,将修复基台和替代体装配,用加力扳手拧紧中央螺丝,扭矩力为25 N·cm,两组基台试件依次固定于自制的不锈钢夹具中并置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上部压头与基台-替代体试件复合体的长轴成90°角,剪切压头置于基台试件上方1mm处,距替代体与基台试件连接处3 mm,距不锈钢夹具3mm,与基台试件组件垂直(成90°),在计算机控制下以0.5 mm/min的速度对修复基台施加压力,直至其断裂,记录基台破坏时压力曲线上所显示的力值,为该试件的最大抗折强度。临床修复效果观察: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已完成上前牙区单颗种植体植入术待修复的患者64人共64颗种植体,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全瓷基台组和钛base基台组(32人/组),全瓷基台组予以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和全瓷冠修复;钛base基台组予以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和全瓷冠修复,两组均采用修复体舌侧窝开孔、修复体与基台体外粘接的固位方法。两组完成种植修复后1年,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统计种植体成功率,以种植机械并发症、粉白美学评分(PES/WES)以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参数(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和患者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未进行冠修复的情况下A组内六角+莫氏锥度连接的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为(488.74±15.46N)低于内六角+莫氏锥度连接的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876.75±5.56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修复后临床随访1年,未出现失访者。两组患者共64颗种植体1年累计成功率均为100%,未出现牙冠脱落、崩瓷现象以及修复基台折断、螺丝松动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瓷基台组和钛base基台组在粉色美学(PES)评分分别为9.47±0.84、9.25±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美学(WES)评分分别为9.50±0.76、9.34±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瓷基台组和钛base基台组在改良菌斑指(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和探诊深度(PD)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全瓷基台组和钛base基台组VAS均值分别为9.06±0.76、8.75±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和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均可供前牙区种植修复正常使用。两种氧化锆修复基台支持的全瓷冠修复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中取得了极佳的修复效果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满足了上颌前牙区美学修复的需求,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梁佳越[8](2020)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组织在三种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创建下颌前牙区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模型,分析三种牙弓形态中种植体周围骨皮质应力的分布特点,从而为下前牙连续缺失的情况提供更符合生物力学分布的种植修复方式。材料和方法:1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锥形束CBCT扫描机(Philips Company荷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为:华硕Windows7,处理器为Intel(R)CPU B820@1.70GHz,8G内存,1TB硬盘。使用的软件为:Mimics(Materialise Software Company,比利时);Geomagic Studio(3D System Company,美国);Solid Works(Dassault Company法国);Ansys Workbench19.0(Swanson Analysis Company美国)。2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创建运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获取下颌骨DICOM形式数据,将CBCT扫描获取的牙齿、颌骨初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通过Geomagic、Solidworks三维软件重建生成左下尖牙(33)至右下尖牙(43)连续缺失的下颌骨块、种植体、基台、牙冠的三维有限元部件并进行组合与装配,得到以下三种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模型:有限元模型1,左下尖牙(33)和右下尖牙(43)位点植入2枚种植体;有限元模型2,左下尖牙(33)和右下尖牙(43)位点植入2枚种植体,右下中切牙(41)植入1枚种植体;有限元模型3,左下尖牙(33)和右下尖牙(43)位点植入2枚种植体,两侧中切牙位点(31、41)植入2枚种植体。3有限元模型与在三种牙弓形态中拟合将3M公司成品MBTTM系统3型牙弓函数导入计算机,分别将模型1、模型2、模型3与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弓组合,共获得9组模型。将9组模型导入Workbench中进行网格划分。4测试加载应力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19.0(Swanson Analysis Company美国)进行模型力的加载和分析。为了模仿下颌牙齿在一般咀嚼运动时的受力形式,采用2种加载方式,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求解,运用静态分析对模型施加作用力。结果:1、建立了三种牙弓形态中下颌前牙区连续缺失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的有限元模型;2、种植体周围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颈部皮质骨层;种植体周围骨质应力大小与加载方式密切相关,同一模型的同种牙弓形态中,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骨皮质最大应力总是大于平行牙体长轴加载方式。在模型1中,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应力最大值在斜向加载时分别为垂直向加载的1.26、1.80、1.65倍;在模型2中,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应力最大值在斜向加载时分别为垂直向加载的1.10、1.43、1.65倍;在模型3中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应力最大值在斜向加载时分别为垂直向加载的1.56、1.55、1.65倍;3、垂直向加载时,方圆形牙弓中种植体周围应力最大值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中呈递减趋势(87.13MPa>67.49MPa>39.57MPa),卵圆形牙弓中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中呈递减趋势(91.98MPa>37.02MPa>28.62MPa),尖圆形牙弓中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中呈递减趋势(112.02MPa>40.69MPa>22.93MPa)。方圆形牙弓中,模型1与模型2、模型2与模型3的绝对值差值分别为19.64、27.92;卵圆形牙弓中,模型1与模型2、模型2与模型3的绝对差值为54.96、8.40;尖圆形牙弓中,模型1与模型2、模型2与模型3的绝对差值为71.33、17.76。通过对比以上差值,可以发现种植体数目对应力大小的影响在三种牙弓形态中有明显差异:在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选择3颗种植体较2颗种植体时应力明显减小(54.96、71.33),在方圆形牙弓中,这种差异明显小于其他两种牙弓形态(19.64);在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选择4颗种植体与3颗种植体时应力变化较小(8.40、17.76)。斜向加载时,在同种牙弓形态中遵从同种规律。4、模型1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在模型1中,垂直向与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应力在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递增,方圆形牙弓中应力值最小。同时在应力分布图中,尖圆形牙弓种植体周围骨质红色与黄色的范围也更大,应力分布不均匀。根据实验数据也可观察到,在3种牙弓形态与3种种植固定桥的模型的排列组合中,尖圆形牙弓在模型1的种植体周围应力值最大。5、模型3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在模型3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值较模型1中显着降低,种植体周围应力在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递减(39.57MPa>28.621MPa>22.933MPa);在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图中,3种牙弓形态均以绿色、蓝色为主,表明应力分布较均匀,应力集中区域较少。在模型3中,相比于种植基牙排列较直、分布相对集中的方圆形牙弓,尖圆形的牙弓曲率在同种加载方式下通过种植体的传导优于其他两种牙弓形态。结论:1、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在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形态中存在明显差别;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是模拟计算不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在不同牙弓形态中应力分布情况的有效方法;3、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应力分布与加载方式密切相关,载荷相同时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大于垂直加载;4、下颌3343连续缺失时,无论何种牙弓形态,随着种植体数目的增加,种植术后安全性均增加;5、下颌3343连续缺失,仅于双侧尖牙区植入2颗种植体时,方圆形牙弓种植安全性高于卵圆形、尖圆形牙弓;6、下颌3343连续缺失时,对于卵圆形、尖圆形牙弓形态,选择3颗或4颗种植体较2颗可明显增加种植安全性;但4颗种植体较3颗在种植安全性增加上意义不大;7、本实验为各种牙弓形态提供临床优化参考,具体选择应结合临床。

刘雨潇[9](2020)在《三种不同工艺制作的可摘局部义齿钛支架精度和适合性的体外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牙列缺损(Dentition defec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口腔疾患,定义是在口腔内有着不同数量的牙体缺失,但同时口内还有余留的天然牙齿。牙列缺损对咀嚼、发音和美观等均有影响,长此以往,还有可能破坏口颌系统及影响全身的健康。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以其广泛的适应症及经济实惠等优势在临床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钛金属支架的RPD有生物相容性好,机械性能优,口感舒适等优点而受到欢迎。传统的RPD制作方法是失蜡(Lost-wax technique)铸造法,而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D/CAM)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活动义齿修复领域的应用,RPD金属支架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化技术来制作。其中,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切削已经在口腔活动义齿修复中广泛使用,技术成熟。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在加工金属方面,如金属的冠、固定桥、种植体导板等领域快速发展,为口腔各类修复体的加工制造提出更多的可能。目的:使用3D打印包埋蜡型+失蜡铸造技术、计算机数控切削和选择性激光熔化3种工艺制作钛支架,评估其精度和适合性,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用标准上颌肯氏Ⅲ类缺损的石膏模型作为参考模型,硅橡胶翻制后得到工作模型,设计并制作可摘局部义齿钛支架,分为3组:铸造组,n=8个;CNC组,n=8个;SLM组,n=8个。以铸造组作为对照组,CNC组及SLM组为实验组。1.使用三维光学扫描仪扫描各组试件,获得点云数据保存为标准三角形语言(Standard triangle language,STL)格式,与支架CAD数据一起导入Geomagic Qualify 2013软件,设置支架CAD为Test,扫描件为Reference,最佳拟合对齐后进行3D偏差分析,比较各组试件的加工精度。2.获取带有硅橡胶薄膜的石膏模型,三维光学扫描仪扫描该石膏模型获得其点云数据,以STL格式输出。将点云数据与参考模型的扫描数据一起导入Geomagic Qualify 2013软件,最佳拟合对齐后进行3D偏差分析,统计薄膜厚度。3.通过X线无损探伤的方法获得各组试件的X线影像,扫描电镜观察形貌特征,排查各组有内部缺陷的试件。数据导入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铸造组与CNC组钛支架制作精度稳定较好,SLM组钛支架精度显着低于铸造组和CNC组。2.铸造组与CNC组钛支架适合性无显着差异,SLM组钛支架适合性显着低于铸造组和CNC组。其中,在RPD钛支架支托和大连接体部位适合性:铸造组与CNC组钛支架适合性无显着差异,SLM组钛支架适合性显着低于铸造组和CNC组;在邻面板区域差异无显着性。3.通过X线无损探伤发现,CNC组及SLM组RPD钛支架内部较均匀,未见明显内部缺陷。铸造组支架均发现数目不等的气泡,且部位不一,与CNC及SLM组有显着差异。电镜下CNC组结构均匀一致,铸造组及SLM组欠均匀。结论:从钛支架精度、适合性及内部结构来看,三种加工方式中CNC切削钛支架结果更优,临床上可优先选择。

何凡[10](2020)在《医生手术辅助装置的人性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今大多数医生们工作强度大,无法得到足够的调整和休息。尤其是急诊、手术这些科室,经常长时间工作,给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性伤害。为了填补医疗资源的紧缺,很多医生加班甚至带病工作,作为医生的同时也是患者。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手术的患者减轻了不少负担,但医护人员的身体负担并没有有效减少。因此医生在手术中以及超时长工作所面对的巨大身体消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牙科手术过程需要牙科医生在视野和操作区域都非常狭小的口腔内进行多种复杂精细的操作,长时间工作后牙科医生发生颈、肩、腕、腰综合征的比例较其他职业更高,颈部、肩部、臂膀、背部以及腰部都是术后医生最疲劳的部位。随着社会对医护人员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加强,人们对医护工作情况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改善医护人员工作条件的设计也在不断出现,但市场上针对医生手术的辅助设备却非常缺乏。因此,我想通过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方法,利用劳动姿势评价方法分析,设计一款可以在手术中支撑医生身体,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体力消耗的装置,以适应关怀医护人员背景下的人性化需求。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分析牙科手术室的空间布局和流程,找出设计落脚点;(2)基于人体尺寸数据在CATIA中建立简化的医生虚拟人模型;(3)研究分析了PD理论指导下的牙科医生手术姿势,在CATIA中模拟常见牙科手术姿势,并使用人机工程分析模块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姿势;(4)使用人机设计原型方法完成辅助装置的设计,进行可行性分析。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口腔局部固定义齿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口腔局部固定义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不同骨质类型Kennedy Ⅰ类缺失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词表
第一章 前言(Introduction)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Meterial and Methods)
    1.材料及设备
    2.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Results)
    1.右侧义齿游离端的总位移比较
    2.基托下黏骨膜的应力分布及位移
    3.活动义齿金属支架应力分布
    4.基牙牙周膜的应力分布
    5.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应力分布
    6.种植体周皮质骨和松质骨的应力分布
第四章 讨论(Discussion)
第五章 结论(Conclusion)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Deficiencies and Prospects)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综述(Literature Review) 三维有限元方法在末端游离缺失修复中的应用现状
    1.活动义齿修复
    2.固定义齿修复
    3.固定-活动联合修复
    4.结语
    参考文献(Reference)
致谢(Acknowledgment)
作者简介(Author Biography)
    在学期间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获奖情况
导师评阅表

(2)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精度研究
    前言
    一、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精度的体外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二、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精度的临床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 无牙颌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精度的系统分析与评价
    前言
    1.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病例报告
    前言
    一、牙体缺损的固定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一后牙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病例
        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体会
    二、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二上前牙外伤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病例
        病例三前磨牙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病例
        数字化技术在即刻种植及牙龈塑形中的应用体会
    三、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四可摘局部义齿咬合抬高病例
        病例五可摘局部义齿选择性压力印模病例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会
参考文献
综述 口内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上部结构不同材料和设计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材料与设备
    1.3 治疗过程
    1.4 疗效评价
2 结果
    2.1 支架断裂率
    2.2 人工牙崩瓷率
    2.3 人工牙脱落率
    2.4 种植体成功率
    2.5 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
    2.6 种植体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BLEEDING INDEX,MBI)
    2.7 患者主观满意度
    2.8 病例报告
3 讨论
    3.1 无牙颌上部修复材料的选择
    3.2 工艺并发症与修复方式的关系
    3.3 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咬合因素对工艺并发症的影响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种植修复体良好被动就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下颌磨牙远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语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一 牙体、牙周膜、上下颌骨及下颌隐形矫治器有限元模型的创立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实验二 支抗方式和步距差异对隐形矫治器推下颌磨牙远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有限元分析法应用在口腔医学领域的进展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报告(一)
临床病例报告(二)
致谢

(5)MH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述评
        1.2.1 国外医疗器械领域相关研究
        1.2.2 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相关研究
        1.2.3 相关文献评论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MH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2.1 MH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简介
    2.2 MH公司优势分析
        2.2.1 拥有完整优质的义齿产品体系
        2.2.2 制作工艺和生产技术等核心能力突出
        2.2.3 保持高标准的生产合规性
        2.2.4 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
        2.2.5 提供以用户为导向的服务品质
    2.3 MH公司劣势分析
        2.3.1 整体人工成本偏高
        2.3.2 品牌建设有待加强
    2.4 内部条件分析结论
第三章 MH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持续向好
        3.1.1 政策法规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技术环境
        3.1.4 社会文化环境
    3.2 竞争环境日益严峻
        3.2.1 竞争对手具备较强实力
        3.2.2 外来潜在进入者较多
        3.2.3 新材料义齿的替代性不强
        3.2.4 优质原材料供应商议价优势明显
        3.2.5 口腔医生对产品和价格要求日益提升
    3.3 外部环境分析结论
第四章 MH公司发展战略构建
    4.1 MH公司的SWOT矩阵分析
    4.2 愿景与目标
    4.3 发展战略定位
    4.4 发展战略路径
        4.4.1 一核:以种植牙为核心,打造中高端产品体系
        4.4.2 两扩:聚焦重点领域,扩展销售对象与服务区域
第五章 MH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增强财务管理,优化资金运营效率
    5.2 强化数字化人才建设,提升战略执行力
    5.3 突出营销和渠道建设,夯实品牌价值
    5.4 注重产品项目研发,增强技术优势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正颌外科手术机器人视觉导航与轨迹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外科手术机器人研究现状
        1.2.1 外科手术机器人分类和代表性成果
        1.2.2 外科手术机器人国内发展近况
        1.2.3 颅颌面外科手术机器人研究现状
    1.3 正颌外科手术机器人
        1.3.1 正颌手术机器人研究现状
        1.3.2 正颌手术机器人视觉导航
        1.3.3 机器人辅助正颌手术轨迹规划
    1.4 机器人辅助正颌手术的难点问题
    1.5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正颌手术机器人导航方法
    2.1 引言
    2.2 基于三维影像的手术导航术前规划
        2.2.1 术前多源影像数据采集
        2.2.2 多源三维影像数据融合
        2.2.3 三维头影测量和手术方案规划
    2.3 基于NDI和3D-DIC结合的术中导航系统
        2.3.1 双目立体相机模型
        2.3.2 基于NDI的全局目标定位跟踪
    2.4 基于3D-DIC的局部导航原理
        2.4.1 基于相关算法的图像匹配
        2.4.2 实时性改进
        2.4.3 图像匹配与位姿解算
    2.5 导航系统精度验证实验
        2.5.1 实验系统搭建和操作流程
        2.5.2 测量精度验证实验
        2.5.3 配准精度验证实验
        2.5.4 3D-DIC运动跟踪验证实验
        2.5.5 实验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非对称模板的术前-术中影像配准算法
    3.1 引言
    3.2 三维医学影像配准
        3.2.1 基于点云数据的配准
        3.2.2 基于特征点的配准
    3.3 基于非对称模板的改进算法
        3.3.1 图像空间中标记区域模糊模型生成
        3.3.2 导航空间中标记点的识别
        3.3.3 改进配准算法流程
    3.4 配准精度验证实验
        3.4.1 随机噪声实验设计
        3.4.2 随机选点测试和重复实验
        3.4.3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视觉-力觉融合信息的碰撞位置检测算法
    4.1 引言
    4.2 力传感器集成与数据预处理
        4.2.1 腕力传感器安装和系统标定
        4.2.2 传感器数据预处理
    4.3 基于机械臂腕力传感器的碰撞位置检测
        4.3.1 碰撞位置求解原理
        4.3.2 基于力觉信息自约束的碰撞位置检测方法
    4.4 基于力觉和视觉信息融合的手术机器人碰撞位置检测方法
        4.4.1 术前影像中潜在碰撞区域分割
        4.4.2 基于力传感器数据的外力矢量线
        4.4.3 力觉-视觉融合模型求解方法
    4.5 碰撞位置检测实验
        4.5.1 实验设计与结果
        4.5.2 数据分析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术前三维影像的正颌手术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
    5.1 引言
    5.2 机器人辅助激光截骨系统集成
    5.3 机械臂轨迹规划
        5.3.1 几何路径规划
        5.3.2 实时路径生成
    5.4 基于术前设计数据的截骨轨迹规划方法
        5.4.1 术前截骨设计
        5.4.2 截骨路径几何建模
        5.4.3 截骨工具姿态规划
        5.4.4 关节空间中实时轨迹生成
    5.5 实验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基台和钛Base氧化锆基台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与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的实验研究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材料与器械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与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临床资料
        2 材料与器械
        3 治疗过程
        4 评价指标
        4.1 修复体机械并发症
        4.2 粉白美学(WES/PES)效果评价
        4.3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评估标准
        4.4 患者满意度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20例临床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组织在三种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在临床的应用
    3 下前牙美学区特点及牙弓形态的分型
    4 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设备
    2 数据的获取
    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 下颌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 种植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 牙冠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 有限元模型与在三种牙弓形态中拟合
    4 三维有限元模型材料属性
    5 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触面设定
    6 测试加载应力
    7 有限元模型划分单元数和节点数
    8 测量分析指标与方法
结果
    1 提取种植体周围Von-Mises值
    2 模型1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
    3 模型2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
    4 模型3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
讨论
    1 实验选用加载力
    2 实验选择的材料属性
    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 不同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9)三种不同工艺制作的可摘局部义齿钛支架精度和适合性的体外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制取数字化模型
        2.2.2 支架的设计与制作
        2.2.3 精度比较
        2.2.4 适合性比较
        2.2.5 内部形貌表征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钛支架的精度
    3.2 钛支架的适合性
    3.3 钛支架的形貌表征
第4章 讨论
    4.1 精度测试
    4.2 适合性测试
    4.3 内部形貌表征
第5章 结论
    5.1 实验结论
    5.2 意义及展望
    5.3 实验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10)医生手术辅助装置的人性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来源
    1.2 研究内容概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医生手术情况概述
    2.1 引言
    2.2 手术室概况
        2.2.1 手术室布局
        2.2.2 手术设备
        2.2.3 口腔手术室布局
    2.3 手术辅助装置的人机特点
        2.3.1 人的压力特征
        2.3.2 医护人员的心理特点与压力特征
        2.3.3 人机工程学在本设计研究中的应用
    2.4 数字化样机与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
        2.4.1 数字化样机的概念
        2.4.2 虚拟人概述
        2.4.3 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
第三章 牙科医生手术姿势的研究与建模分析
    3.1 引言
    3.2 虚拟人模型
        3.2.1 虚拟人模型的表示方法
        3.2.2 针对人机分析的虚拟人模型简化
        3.2.3 医生人体骨骼模型的简化表达
        3.2.4 医生人体体表模型的简化表达
    3.3 牙科医生治疗姿势分析
        3.3.1 牙科医生治疗姿势发展与现状
        3.3.2 牙科医生姿势选定
    3.4 利用CATIA进行牙科医生治疗姿势分析
        3.4.1 CATIA人机工程设计与分析功能简介
        3.4.2 使用CATIA建立牙科医生人体模型
    3.5 使用作业姿势评价对虚拟人进行分析
        3.5.1 舒适度概念
        3.5.2 作业姿势评价方法简介
        3.5.3 RULA评价方法
        3.5.4 在CATIA中使用RULA评价牙医虚拟人姿势
第四章 基于牙医手术姿势的辅助装置设计
    4.1 引言
    4.2 人性化设计概述
    4.3 现有手术支撑产品分析
    4.4 确定人体尺寸百分数
        4.4.1 确定产品类型
        4.4.2 选择人体尺寸百分数
        4.4.3 确定功能修正量
    4.5 辅助装置的设计研究
        4.5.1 功能层次分析
        4.5.2 功能的结构映射
        4.5.3 现有牙医椅的结构分析
        4.5.4 确定设计原型的变量组成
    4.6 人机设计原型构建
        4.6.1 固定件设计
        4.6.2 支撑件和缓冲软垫设计
        4.6.3 调节装置设计
    4.7 基于设计原型的手术辅助装置深化设计
        4.7.1 设计方案说明
        4.7.2 最终设计方案展示与说明
    4.8 可行性分析
        4.8.1 功能可行性分析
        4.8.2 技术可行性分析
        4.8.3 市场可行性分析
    4.9 产品人性化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口腔局部固定义齿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不同骨质类型Kennedy Ⅰ类缺失的生物力学分析[D]. 缑小蕊.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D]. 兰晓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上部结构不同材料和设计的临床观察[D]. 邱兆通.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4]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下颌磨牙远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 张笑榕.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MH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居晓峰. 广西大学, 2020(07)
  • [6]正颌外科手术机器人视觉导航与轨迹规划[D]. 李倩倩. 山东大学, 2020
  • [7]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基台和钛Base氧化锆基台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对比研究[D]. 林丽艳. 青岛大学, 2020(01)
  • [8]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组织在三种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D]. 梁佳越. 青岛大学, 2020(01)
  • [9]三种不同工艺制作的可摘局部义齿钛支架精度和适合性的体外评估[D]. 刘雨潇. 南昌大学, 2020(08)
  • [10]医生手术辅助装置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 何凡.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口腔局部固定义齿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