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粉尘对肺功能影响的测定结果分析

水泥粉尘对肺功能影响的测定结果分析

一、水泥粉尘对肺功能影响测定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上官昌跃[1](2021)在《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现状及患病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病。尽管COPD的危险因素已基本明确,但研究显示不同地区COPD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危险因素也不完全一致,其原因可能是不同的经济水平、生活方式和人口老龄化模式等。目前,辽宁省尚缺乏大规模的、基于严格抽样的COPD流行病学调查,不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COPD防控。此外,多数COPD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导致病情进展到中重度才被诊断,不仅治疗效果不佳,也会造成巨大社会经济负担;而肺功能检查作为目前公认的COPD诊断的金标准,由于耗时较多、耗费较大,还未能广泛开展。因此,开发高效的COPD患病风险评估工具来筛查高危人群、提高肺功能检查率以实现早诊早治,对COPD的防控具有重大意义。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是一种概率图模型,也是机器学习的重要算法之一。BN可根据已知条件来估算出不确定的知识。当BN应用于疾病状态预测时,其可根据个体的各疾病相关因素的状态估算疾病状态的概率,从而实现个体患病风险评估。本研究拟以全国慢阻肺监测项目为平台,在严格抽样的人群流调的基础上,运用BN建立适合辽宁省居民疾病特点且实用的COPD患病风险评估模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1)调查辽宁省40岁及以上人群的COPD患病率情况,明确辽宁省COPD的流行水平。(2)初步探讨辽宁省COPD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COPD相关危险因素的特点。(3)建立辽宁省COPD患病风险评估模型,筛查高危人群,为制订COPD的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辽宁省40岁及以上人群中进行抽样。根据城镇化高低水平,经济有效和实际可行情况抽取4个COPD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抽取3个街道/乡镇;在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个居委会/村;在每个居委会/村中选择一组至少有100户的居民/村民小组;在每个居民/村民小组随机抽取100户,利用KISH表在每户随机抽取1名年龄≥40岁成人进行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疾控中心人员对符合标准的抽样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以及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按照美国胸科协会(ATS)的标准进行测试,测试指标为进行支气管扩张试验前后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六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用力肺活量(FVC)和呼气最大峰流速(PEF)。参照GOLD(2017)推荐的COPD诊断标准制定本研究的COPD诊断定义和肺功能严重程度分级,即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l/FVC<70%为COPD。为使结果对辽宁省40岁及以上人群有代表性,患病率的计算均经复杂加权调整。本研究未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人群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运用Rao-Scottc2检验比较COPD患病率情况在不同组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OPD患病的主要因素。将数据集按9: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的基础上构建BN预测模型。结合Logistic回归结果、文献查询及专家经验设置黑名单和白名单后,进行结构学习和随后进行参数学习,初步建立评估模型。然后基于模型预测结果梳理COPD患病的高风险条件。通过内部验证(5-折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测试集验证)对BN的表现进行评估。釆用Pad录入和存储数据资料,描述性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AS 9.2(SAS Institute Inc,Cary,NC,USA)进行分析;贝叶斯网络构建及风险评估采用R软件(版本3.6.2,The Comprehensive R Archive Network,http://cran.r-project.org/)中的“bnlearn”模块进行分析。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如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选取沈阳新民市、本溪明山区、丹东东港市、阜新海州区,共计抽取2400人,回收有效问卷2397份,肺功能检查达到C级以上者2194(98.43%)人。辽宁省COPD总体患病率为21.23%,农村居民患病率(24.59%)高于城镇居民(13.92%,c2=20.24,P<0.001);男性居民患病率(23.89%)高于女性居民(18.88%,c2=6.89,P=0.009);未婚居民患病率(37.57%)高于已婚居民(19.95%,c2=19.80,P<0.001);不同年龄段居民COPD患病率不同,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c2=206.77,P<0.001);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COPD患病率不同,文化程度越高COPD患病率越低(c2=145.76,P<0.001);不同经济收入居民COPD患病率不同,经济收入越高COPD患病率越低(c2=32.77,P<0.001)。辽宁省城乡居民COPD知晓率仅为7.34%,肺功能检查率为4.65%;COPD患者中,轻度(GOLD1)患者占79.8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473 95%CI:1.219~1.781)、高龄(51~60OR=1.763 95%CI:1.284~2.421;61~70 OR=2.860 95%CI:1.817~4.503;≥71 OR=5.78995%CI:5.438~6.163)、中等收入(OR=1.105 95%CI:1.029~1.186)、吸烟(OR=1.43795%CI:1.284~1.609)、冠心病(OR=1.393 95%CI:1.004~1.934)、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OR=1.781 95%CI:1.405~2.257)、父母患有哮喘(OR=3.482 95%CI:2.167~5.596)、室内燃料污染(OR=1.287 95%CI:1.079~1.534)、职业有害气体/粉尘暴露(OR=1.620 95%CI:1.178~2.227)等因素是影响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6~9 OR=0.596 95%CI:0.533~0.665;<9 OR=0.405 95%CI:0.329~0.498)、14岁前与吸烟者同住(OR=0.737 95%CI:0.548~0.991)是COPD的保护因素。基于BN的COPD患病风险评估研究显示,年龄、经济收入、吸烟、暴露有害粉尘、暴露有害气体、BMI以及咳嗽与喘息症状与COPD直接相关,性别、城乡、文化程度等因素可以通过其它因素间接影响COPD的患病率。某个体暴露单一因素或具有呼吸系统症状时,患COPD风险概率最高的人群主要为具有经常咳嗽症状即P(COPD|咳嗽)=0.374,具有喘息症状即P(COPD|喘息)=0.326,高龄和吸烟即P(COPD|高龄)=0.293,P(COPD|吸烟)=0.253。当不同条件/因素逐渐叠加时,个体患COPD的风险整体升高。两种因素同时叠加时,患COPD的风险概率最高的组合为P(COPD|咳嗽,喘息)=0.553,P(COPD|咳嗽,高龄)=0.511;三种因素同时叠加时,患COPD的风险概率最高的组合为P(COPD|咳嗽,喘息,高龄)=0.681与P(COPD|咳嗽,喘息,冠心病)=0.625;四种因素同时叠加时,COPD患病风险概率最高为P(COPD|咳嗽,喘息,吸烟,高龄)=0.738。本研究的交叉验证结果显示,贝叶斯网络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效果好,BN模型的AUC平均值为0.85(0.832~0.892),最佳准确度为0.87(0.846~0.893),均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AUC0.776~0.764、准确度0.825~0.840)。结论:1、辽宁省4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COPD总体患病率与全国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但COPD知晓率和肺功能检查率均远远低于国家长期规划提出的目标。2、整体上COPD患者中肺功能轻度(GOLDⅠ)患者所占比例较高,COPD患者呼吸道症状比例最高的为喘息和呼吸困难,合并的慢性病主要为高血压和冠心病。3、本研究发现男性、高龄、吸烟、个人疾病史(儿童期呼吸道感染和冠心病)、父母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父母患有哮喘等)均是影响辽宁省居民患COPD的危险因素,高经济收入与高文化程度、儿童期与吸烟者同住是COPD的保护因素;与全国调查结论不同,职业有害因素暴露与室内污染燃料(生物燃料和煤炭燃料)均是影响辽宁省居民患COPD的危险因素。4、本研究基于BN构建的COPD患病风险评估模型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提示BN等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作为COPD患病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5、BN模型发现,本地区的高危人群依次为具有咳嗽、喘息症状、高龄、吸烟等;单纯肥胖的居民患病风险低于暴露其他因素居民的患病风险,但肥胖与高龄和吸烟联合暴露时,患病风险概率高于高龄和吸烟与职业有害气体、有害粉尘、男性、农村等因素的组合。

吕学莉[2](2020)在《我国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背景肺功能是衡量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的客观指标,个体肺功能状况越差,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其死亡的风险越高。FEV1、FVC和FEV1/FVC是最常见的三个肺通气功能指标,可用于判断肺通气功能的健康状况,以及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程度和类型。烟草烟雾、生物燃料、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暴露影响肺通气功能的健康状况。目前,我国大多数女性承担着社会和家庭双重职责,不仅在健康素养水平、社会地位以及医疗资源拥有等方面相对较弱,而且其二手烟、生物燃料等室内污染燃料、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等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也较高,加之女性肺部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与男性存在差异,对烟雾的暴露更加敏感,使得女性人群的肺部健康、肺通气功能状况更易受到影响。因此,了解我国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状况,分析肺通气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评价我国不同特征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差异及其健康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护女性肺部健康,减少肺通气障碍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缺乏全国有代表性的关于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本研究基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监测(简称,慢阻肺监测)数据,对我国≥40岁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开展女性肺部健康研究及制定相关防护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目的1.分析我国≥40岁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主要指标FEV1、FVC、FEV1/FVC的基本状况,并探讨FEV1和FVC的相关影响因素;2.了解我国≥40岁女性肺通气障碍人群的FEV1、FVC、FEV1/FVC的基本状况;3.揭示我国≥40岁女性人群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的患病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1.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阻肺监测。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5个监测县/区抽取≥40岁常住居民开展调查。利用电子化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同时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测量以及肺通气功能检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个人疾病史、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和肺通气功能检测禁忌症等。本研究选取慢阻肺监测中的所有女性样本共37795人进行分析,剔除无肺功能测试数据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肺通气功能检查质量不合格的样本后,最终纳入分析的调查对象共33042人。2.采用均数和标准差(X±SD)描述肺通气功能主要指标FEV1、FVC和FEV1/FVC的水平及其变异情况;采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线性回归比较不同特征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FVC的差异;应用基于复杂抽样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40岁女性人群FEV1和FVC的影响因素。采用泰勒级数方差法,估计抽样误差和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率的95%CI;应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Rao-Scott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女性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率的差异;应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40岁女性人群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一、我国≥40岁女性人群的肺通气功能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不同特征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的基本状况我国≥40岁女性人群的基础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FVC分别为(2.26±0.02)L/S、(2.89±0.03)L 和(78.07±0.27)%;支气管舒张试验后 FEV1、FVC 和 FEV1/FVC 分别为(2.31±0.02)L/S、(2.89±0.03)L 和(79.92±0.20)%。随着年龄的增长,FEV1、FVC和FEV1/FVC均呈下降趋势(P<0.001);≥40岁汉族女性人群 FEV1、FVC 和 FEV1/FVC 分别为(2.25±0.02)L/S、(2.89±0.03)L和(78.04±0.27)%,其他民族 FEV1、FVC 和 FEV1/FVC 分别为(2.29±0.04)L/S、(2.91±0.05)L 和(78.77±0.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在吸烟者 FEV1、FVC 和 FEV1/FVC 分别为(2.20±0.04)L/S、(2.94±0.06)L 和(75.02±0.55)%,曾经吸烟者 FEV1、FVC 和 FEV1/FVC 分别为(2.08±0.05)L/S、(2.77±0.06)L 和(74.74±0.67)%,从不吸烟者 FEV1、FVC 和 FEV1/FVC分别为(2.26±0.02)L/S、(2.89±0.03)L 和(78.25±0.26)%,FEV1和FEV1/FVC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生物燃料暴露者FEV1和FVC分别为(2.19±0.03)L/S和(2.82±0.04)L,无生物燃料暴露者FEV1和FVC分别为(2.26±0.02)L/S和(2.89±0.03)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结核病史者基础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FVC分别为(2.04±0.04)L/S、(2.68±0.05)L和(75.75±0.61)%,均低于无结核病史者(P<0.001);中心性肥胖者FEV1和FVC分别为(2.23±0.02)L/S和(2.87±0.03)L,非中心性肥胖者FEV1和FVC分别为(2.27±0.02)L/S和(2.91±0.03)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不同区域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的基本状况北方地区≥40岁女性人群基础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和FVC分别为(2.37±0.02)L/S 和(3.04±0.03)L,南方地区 FEV1为(2.15±0.02)L/S,FVC为(2.75±0.03)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我国城镇≥40岁女性人群 FEV1为(2.28±0.02)L/S,FVC 为(2.92±0.03)L,FEV1/FVC 为(78.19±0.26)%;乡村≥40 岁女性人群 FEV1、FVC 和 FEV1/FVC 分别为(2.23±0.02)L/S、(2.87±0.03)L和(77.97±0.3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和FVC的影响因素以FEV1和FVC分别作为应变量,以身高、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南北方、吸烟状况、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生物燃料暴露、儿童期呼吸道感染、糖尿病、BMI、中心性肥胖等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身高、年龄、南北方、糖尿病史、BMI、中心性肥胖是FEV1和FVC的影响因素,且曾经吸烟和儿童期呼吸道感染是FEV1的影响因素。FEV1和FVC随着身高的增加而增加(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FEV1和FVC呈下降趋势(P<0.001);曾经吸烟者的FEV1低于从不吸烟者(P<0.05);儿童期呼吸道感染者的FEV1低于无感染者(P<0.001);有糖尿病史者的EEV1和FVC低于无糖尿病史者(P<0.05);低体重者的FEV1和FVC低于正常体重者(P<0.05);中心性肥胖者的FEV1和FVC低于非中心性肥胖者(P<0.001)。(四)南北方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和FVC的影响因素我国北方≥40岁女性人群通气功能指标FEV1和FVC高于南方。本研究分别对南北方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和FVC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多重线性回归研究结果显示,南方和北方≥40岁女性人群的FEV1主要受年龄、身高、儿童期呼吸道感染、BMI、中心性肥胖等因素的影响,其FVC主要受身高、年龄、糖尿病、BMI和中心性肥胖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北方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还受吸烟状况和糖尿病的影响。(五)二手烟暴露对女性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和FVC的影响本研究对二手烟暴露与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和FVC的相关性做进一步探讨。在校正了身高、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南北方、生物燃料暴露、职业粉尘和/有害气体暴露、儿童期呼吸道感染、糖尿病、BMI和中心性肥胖等因素后,结果显示二手烟暴露与FEV1和FVC呈负相关(P<0.05)。二、我国≥40岁女性肺通气障碍人群的肺通气功能状况(一)限制性通气障碍者的FEV1、FVC、FEV1/FVC的基本状况我国≥40岁女性限制性通气障碍者的基础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FVC 分别为(1.75±0.02)L/S、(2.15±0.02)L 和(81.19±0.31)%;随着年龄的增加,其FEV1、FVC和FEV1/FVC均呈下降趋势(P<0.001);曾经吸烟者的 FEV1、FVC 和 FEV1/FVC 分别为(1.45±0.08)L/S、(1.87±0.10)L 和(76.96±0.98)%,不同吸烟状况者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史者的FEV1和FVC均低于无疾病史者(P<0.05)。(二)阻塞性通气障碍者的FEV1、FVC、FEV1/FVC的基本状况我国≥40岁女性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基础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FVC 分别为(1.79±0.04)L/S、(2.85±0.05)L 和(62.63±0.38)%;随着年龄的增加,其FEV1、FVC和FEV1/FVC均呈下降趋势(P<0.001);有生物燃料暴露者的FEV1和FVC分别为(1.73±0.04)L/S和(2.76±0.05)L,均低于无生物燃料暴露者(P<0.05);低体重者的FEV1、FVC和FEV1/FVC分别为(1.50±0.06)L/S、(2.52±0.08)L和(59.51±1.60)%,与正常体重者、超重者以及肥胖者相比,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混合性通气障碍者的FEV1、FVC、FEV1/FVC的基本状况混合性通气障碍者的基础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FVC分别为(1.02±0.03)L/S、(1.74±0.03)L 和(58.33±0.76)%;随着年龄的增加,其 FEV1、FVC和FEV1/FVC呈下降趋势(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其FEV1和FVC呈上升趋势(P<0.001);有哮喘史者的FEV1和FEV1/FVC均低于无哮喘史者(P<0.05)。三、我国≥40岁女性人群肺通气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限制性通气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1.限制性通气障碍患病率我国≥40岁女性人群限制性通气障碍患病率为7.80%(95%CI:6.45%~9.16%),城镇女性为 8.23%(95%CI:6.55~9.92),乡村女性为 7.40%(95%CI:5.85%~8.95%);不同年龄组间限制性通气障碍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史者限制性通气障碍患病率(10.02%,95%CI:7.34%~12.70%)高于无病史者(7.68%,95%CI:6.34%~9.02%)(P<0.05);中心性肥胖者限制性通气障碍患病率(8.57%,95%CI:7.02%~10.13%)高于非中心性肥胖者(7.16%,95%CI:5.73%~8.59%)(P<0.05)。2.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影响因素利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限制性通气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将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城乡、危险因素暴露、疾病史、BMI和中心性肥胖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结核病史和中心性肥胖者是限制性通气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结核史者限制性通气障碍患病风险是无结核史者的2.07倍(OR=2.07,95%CI:1.48~2.89);中心性肥胖者限制性通气障碍患病风险是非中心性肥胖者的1.24倍(OR=1.24,95%CI:1.00~1.53)。(二)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1.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率我国≥40岁女性人群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率为6.96%(95%CI:5.70%~8.21%),轻度和中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率分别为4.30%(95%CI:3.33%~5.26%)和2.66%(95%CI:2.20%~3.12%)。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人群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率略高为8.46%(95%CI:6.98%~9.94%),不同文化程度者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曾经吸烟者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率为 14.39%(95%CI:9.98%~18.80%),现在吸烟者为 14.21%(95%CI:11.05%~17.36%),从不吸烟者为6.49%(95%CI:5.23%~7.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现在吸烟者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率略高为8.48%(95%CI:6.24%~10.71%),,曾经吸烟者中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率略高为7.30%(95%CI:4.14%~10.46%),不同吸烟状况者其轻度和中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糖尿病史者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率(9.26%,95%CI:6.58%~11.94%)高于无病史者(6.84%,95%CI:5.60%~8.08%)(P<0.05)。2.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影响因素利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风险更大;现在吸烟者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风险是从不吸烟者的2.14倍(OR=2.14,95%CI:1.60~2.86);有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者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风险是无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者的1.25倍(OR=1.25,95%CI:1.01~1.55);有儿童期呼吸道感染者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风险是无儿童期呼吸道感染者的2.20倍(OR=2.20,95%CI:1.48~3.27);有哮喘史者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风险是哮喘史者的3.58倍(OR=3.58,95%CI:2.74~4.66)。(三)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1.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率我国≥40岁女性人群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率为1.11%(95%CI:0.93%~1.30%),城镇女性为 1.00%(95%CI:0.76~1.25),乡村女性为 1.21%(95%CI:0.93%~1.50%)。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人群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率略高为1.54%(95%CI:1.24%~1.84%),不同文化程度者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曾经吸烟者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率略高为3.18%(95%CI:0.96%~5.39%),不同吸烟状况者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性肥胖者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率(1.33%,95%CI:1.04%~1.63%)高于非中心性肥胖者(0.93%,95%CI:0.71%~1.16%)(P<0.05)。2.混合性通气障碍的影响因素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儿童期呼吸道感染、肺结核史、哮喘史和BMI是混合性通气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风险增加;有儿童期呼吸道感染者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风险是无儿童期呼吸道感染者的3.00倍(OR=3.00,95%CI:1.48~6.08);有结核病史者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风险是无结核史者的3.27倍(OR=3.27,95%CI:1.65~6.49);有哮喘史者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风险是无哮喘史者的5.04倍(OR=5.04,95%CI:2.76~9.20)。低体重者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76倍(OR=2.76,95%CI:1.54~4.95)。结论1.我国≥40岁女性人群的基础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FVC分别为(2.26±0.02)L/S、(2.89±0.03)L 和(78.07±0.27)%,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和FEV1/FVC分别为(2.31±0.02)L/S、(2.89±0.03)L和(79.92±0.20)%,存在地区差异,北方高于南方。2.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国≥40岁女性人群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和FVC呈下降趋势,二手烟暴露者、糖尿病者、低体重者以及中心性肥胖者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和FVC较低。3.我国≥40岁女性人群限制性通气障碍的患病率为7.80%,高于阻塞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的患病水平,主要受结核病史和中心性肥胖等因素的影响。4.我国≥40岁女性人群中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患病率为6.96%,年龄、现在吸烟、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儿童期呼吸道感染和有哮喘史是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的危险因素。5.我国≥40岁女性人群中混合性通气障碍的患病率为1.11%,年龄、儿童期呼吸道感染、结核病史、哮喘史和低体重是混合性通气障碍的影响因素。

吴友珍,李文婷,宋宇美[3](2020)在《深圳市龙华区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损害情况分析及预防》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深圳市龙华区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中的肺功能损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当地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结果的主要因素,为该地区职业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深圳市龙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资料中导出1 200名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接触粉尘作业的600名工人按照粉尘类型、接尘工龄、分成不同组别,比较不同组别肺功能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检测人员因为从事粉尘作业,其肺功能异常占18.7%。对照组相关检测人员未在粉尘条件下工作,其肺功能异常率仅为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实验组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FVC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FEV1/FV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同工龄肺功能结果显示,粉尘条件下工作时间越长,其对应肺功能指标值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接触会造成作业工人的肺功能下降,建议用人单位应加强对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吴丽娟[4](2020)在《大黄?虫丸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矽肺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职业病,尽管各国不断在改进预防矽肺的方法,但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中低收入国家,每年仍然有大量的新发病例。二氧化硅(Si O2)在肺组织中的沉积是矽肺的主要致病原因。Si O2进入肺部后所引起的肺纤维化病变是不可逆的,患者因此而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乃至衰竭。迄今国内外均没有针对矽肺纤维化特殊的治疗药物和措施。因此,研究矽肺的发病机制,进行中医药的相关探索,为治疗矽肺另辟蹊径非常重要。大黄?虫丸是《金匮要略》中的经典名方,我们的前期预实验表明,它对于小鼠矽肺纤维化有改善作用。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由TGF-β1/Smad信号通路入手,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大黄?虫丸治疗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小鼠矽肺纤维化模型造模方案的确定将8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暴露气管注射组、气管插管组、鼻腔滴入组和静式染毒组,共5组,每组16只,其中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第1-4组一次性造模后第40天,第5组连续造模40天,比较各组小鼠体重、肺脏系数、存活率、肺组织病理情况,综合确定实验造模方案。第二部分: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小鼠共108只,其中90只用静式染毒法造模40天后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汉防己甲素组、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组5组,每组18只。不染毒小鼠18只为正常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按照临床大黄?虫丸成人等效剂量的1倍、1.5倍和3倍剂量灌胃给药,一日一次。汉防己甲素按照临床成人等效剂量一天一次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次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给药后14、21、28天每组各处死6只小鼠,计算肺脏系数,取血清检测TNF-α、IL-6、IL-1β、HYP的含量,并用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黄?虫丸对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TGF-β1、α-SMA、Smad2、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用RT-PCR法检测大黄?虫丸对TGF-β1/Smad通路相关基因(TGF-β1m RNA、Smad2m RNA、Smad3m RNA、Smad7m RNA)表达的影响。第三部分:大黄?虫丸对Si O2诱导的矽肺纤维化体外细胞模型作用机制研究用Si O2诱导MH-S细胞构建矽肺纤维化细胞模型,提取大黄?虫丸大鼠含药血清,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中主要药理成分,再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干预,观察细胞形态,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TGF-β1、α-SMA、Smad2、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以上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将静式染毒法作为本实验的造模方法1 各组一般情况正常对照组一般情况正常。各造模组小鼠后期体重增长缓慢,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皮毛稀疏缺乏光泽,污秽粘连。静式染毒组小鼠时有挠鼻现象,可见鼻尖、嘴唇暗紫。2各组存活率及肺脏系数比较正常对照组为100%,暴露气管注射组为62.5%、气管插管组为87.5%,鼻腔滴入组为93.8%,静式染毒组为100%,静式染毒组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各模型组小鼠肺脏系数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各组肺组织病理结果肺组织HE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肺泡结构正常。各造模组均可见部分肺泡腔萎陷,局部肺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胞核固缩。其中,暴露气管注射组、气管插管组及静式染毒组肺间质不同程度的增厚,伴纤维组织增生和新生上皮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主要为圆形深染的淋巴细胞。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肺组织形态无明显改变。四个模型组小鼠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隔增宽,肺野内见大量密集的弥漫性蓝色胶原纤维增生,呈片状或束状分布。4本部分实验结论综上,暴露气管注射法、气管插管法、静式染毒法三种方式皆可以成功复制小鼠矽肺弥漫性纤维化模型,鼻腔滴入法相对成功率低,这可能是因为小鼠经鼻滴最终进入食道而未进入呼吸道所致。综合造模方法和真实疾病形成的拟合程度、成功率、存活率等相关因素,实验选取静式染毒法作为造模方法。第二部分:大黄?虫丸能够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小鼠矽肺模型的肺纤维化进程1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结果造模期间,正常组小鼠一般情况状态良好。模型组小鼠精神逐渐萎靡,时有挠鼻现象,活动减少,体重增加不明显,皮毛稀疏缺乏光泽,污秽粘连,鼻尖、嘴唇较正常组偏暗,部分尾部可见散在紫色血丝。给药后大黄?虫丸高剂量组精神状态良好,接近正常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情况有改善,低剂量组总体情况不如高、中组,但优于模型组。2 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肺脏系数的影响结果肺脏系数:模型组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在给药14天后,可见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1天后,大黄?虫丸高、中剂量组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28天后,高、中、低组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3 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病理染色的影响结果肺组织病理结果:HE染色:正常对照组肺泡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组织充血,肺泡的萎陷、融合,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胞核固缩。不同程度的肺泡间隔增厚,纤维组织增生或上皮细胞增生;以及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肺组织形态结构改善明显,最接近正常组。Masson染色: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的蓝染胶原沉积;模型组可见弥漫性蓝染的胶原纤维,肺泡壁厚薄不一;大黄?虫丸治疗后,不同程度地减少了肺组织中胶原纤维沉积,其中以大黄?虫丸高剂量(1.170 g/kg)改变最为明显,蓝染颜色明显变浅,面积也明显减少。两种染色方法都说明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对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4 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HYP、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14天时,大黄?虫丸高、中剂量组HYP、TNF-α、IL-6、IL-1β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低剂量组TNF-α、IL-6也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21天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HYP、TNF-α、IL-6、IL-1β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中剂量组HYP、IL-6、IL-1β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低剂量组IL-1β的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28天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HYP、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中剂量组的IL-1β也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5 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TGF-β1/Smad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TGF-β1、α-SMA、Smad2、Smad3蛋白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着增加(P<0.01),Smad7显着降低(P<0.01)。14天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TGF-β1、α-SMA、Smad2、Smad3的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Smad7显着增加(P<0.01)。大黄?虫丸中剂量组Smad2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α-SMA、Smad3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7显着增加(P<0.01)。低剂量组Smad2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Smad7显着增加(P<0.01)。21天时,除低剂量组的Smad2低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组的TGF-β1、α-SMA、Smad2、Smad3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Smad7显着增加(P<0.01)。28天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TGF-β1、α-SMA、Smad2、Smad3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Smad7明显增加,其中TGF-β1、Smad2与模型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个指标差异均显着(P<0.01)。大黄?虫丸中、低剂量组Smad3的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Smad7显着增加(P<0.01)。6 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TGF-β1/Smad通路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组Smad2m RNA在14天、21天,Smad3m RNA在14天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7m RNA在21天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模型组TGF-β1m RNA、Smad2m RNA、Smad3m 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Smad7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14天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Smad2m RNA、Smad3m RNA降低(P<0.05),TGF-β1m RNA降低(P<0.01),Smad7m RNA升高(P<0.01)。中、低剂量组TGF-β1m RNA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Smad7m RNA显着升高(P<0.01)。中剂量Smad2m RNA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天时,高剂量组TGF-β1m RNA、Smad3m 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P<0.01),Smad2m RNA表达比模型组低(P<0.05),Smad7m RNA表达比模型组高(P<0.05)。中、低剂量组TGF-β1m RNA、Smad3m RNA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28天时,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组TGF-β1m RNA、Smad2m RNA、Smad3m RNA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Smad7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样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第三部分:大黄?虫丸含药血清能够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体外细胞的纤维化水平1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Si O2诱导的MH-S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经过Si O2混悬液刺激细胞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大黄?虫丸不同浓度干预后,细胞活力均高于模型对照组,且呈浓度依赖性。2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Si O2诱导的MH-S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的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黄?虫丸含药血清15%组及含药血清10%组的IL-6含量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含药血清15%组的TNF-α及IL-1β含量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药血清10%组的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Si O2诱导的MH-S细胞系TGF-β1/Smad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Western-Blot结果:模型对照组TGF-β1、α-SMA、Smad2、Smad3蛋白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mad7表达相反,模型对照组低于正常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虫丸含药血清15%组的TGF-β1、α-SMA、Smad2、Smad3蛋白表达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Smad7蛋白表达相反,高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药血清10%组的TGF-β1、α-SMA、Smad2蛋白表达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含药血清5%组α-SMA蛋白表达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TGF-β1、Smad2的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免疫荧光结果:从细胞免疫荧光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对照组TGF-β1、α-SMA、Smad2、Smad3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AO),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mad7表达的AO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加入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后,15%含药血清组的TGF-β1、α-SMA、Smad2、Smad3的AO值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Smad7的AO值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10%含药血清组TGF-β1、α-SMA、Smad2、Smad3的AO值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Smad7表达的AO值高于模型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含药血清组α-SMA、Smad2的AO值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TGF-β1、Smad3的AO值低于模型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7表达的AO值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说明大黄?虫丸能够明显降低TGF-β1、α-SMA、Smad2、Smad3的AO值,同时增强Smad7的AO值,尤其是15%含药血清组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同Western-Blot相一致。研究结论1、通过造模实验研究,显示暴露气管注射法、气管插管法和静式染毒法三种方式皆可以成功复制小鼠矽肺纤维化模型,但是为了减少造模过程中创伤的影响,降低小鼠的死亡率,更加贴合和接近真实矽肺发生的条件,最终选择了静式染毒法作为本课题造模方法。2、从动物实验的肺系数、病理;血清HYP含量、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肺组织α-SMA、TGF-β1、Smad2、Smad3、Smad7蛋白表达;肺组织TGF-β1m RNA、Smad2m RNA、Smad3m RNA、Smad7m RNA表达,证实大黄?虫丸可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小鼠矽肺模型肺纤维化进程,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3、体外细胞实验用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干预Si O2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系,CCK8测试细胞活力,同样观察相关炎性因子含量,以及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1、α-SMA、Smad2、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结论同动物实验一致,证明大黄?虫丸在体外细胞水平也可以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肺纤维化,且存在浓度依赖性。

王迪[5](2020)在《矽肺发病中外泌体miR-107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矽肺目前仍是发病率较高、进展较快、病情最严重的职业病。以往研究认为,在矽尘的持续作用下,肺成纤维细胞被细胞因子、机械因素及细胞外基质等激活,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进而合成分泌胶原蛋白,是矽肺发病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及其内容物、特别是miRNAs,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信号传递介质,在血管生成、抗原呈递、细胞内稳态失衡、炎症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调控癌症、纤维化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本课题组前期通过miRNA高通量测序,发现矽肺患者血清中外泌体miRNA谱发生明显改变。但是,目前对外泌体miRNAs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实际存在水平、分布规律,及其是否有效介导信号传递尚不清楚。因此,开展矽肺患者血清学调查和矽肺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观察外泌体miRNAs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和生物学作用;建立体外细胞实验模型,探讨巨噬细胞外泌体中miRNA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介导效应、可能的靶点与信号传导通路,进一步揭示其确切调控机制,为拓展对矽肺发病机制的阐释提供新的思路,也为进一步研发潜在的矽肺生物标志和干预靶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矽肺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s检测及靶基因预测1.1研究对象以矽肺患者50例为病例组,无接尘史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基线资料,采集静脉外周血、分离血清。1.2血清外泌体提取方法筛选分别采用超速离心法、30%蔗糖垫法、8%PEG+wash法、8%PEG+5%PEG法及试剂盒法提取血清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颗粒追踪分析、Western blot检测三种方法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并比较外泌体的得率及纯度,确定最适方法。1.3矽肺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s水平检测提取研究对象血清中外泌体miRNA,RT-qPCR检测miR-27b-5p、miR-30c-2-3p、miR-107、miR-122-5p、miR-125a-5p、miR-126-5p、miR-335-5p 的水平。1.4 miRNAs靶基因预测利用miRWalk网站对检测出的差异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和筛选。2.矽肺小鼠中外泌体miR-107水平时序分布规律及其作用观察2.1矽肺小鼠模型建立将5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SiO2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采用非暴露式SiO2粉尘气管滴注法建立矽肺小鼠模型,染尘后1、7、14、28、56天分批处死小鼠,每次每组5只,收集外周血及肺组织。HE、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脏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标志α-SMA、Collagen Ⅰ、Fibronectin及CDK6表达以鉴定模型建立情况。2.2矽肺小鼠血清外泌体、肺组织中miR-107水平检测RT-qPCR检测小鼠血清外泌体、肺组织中miR-107水平以观察其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两者相关性。2.3矽肺小鼠发病中miR-107的干预效应观察人工合成miR-107抑制剂antagomir进行干预观察。20只小鼠随机分为SiO2+anta-miR组、SiO2+anta-NC组、SiO2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于染尘后28天处死,观察其肺脏病理改变,检测肺组织中miR-107水平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原位杂交与免疫荧光共染观察miR-107及Collagen Ⅰ水平。3.染尘巨噬细胞外泌体中miR-107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激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3.1染尘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提取和鉴定以SiO2粉尘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设立对照组,分别提取其外泌体并鉴定。3.2染尘巨噬细胞外泌体及其所含miR-107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激活作用观察RAW264.7细胞培养稳定后,提取其外泌体与小鼠胚肺成纤维细胞(NIH-3T3)共孵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IH-3T3细胞摄取外泌体情况,检测RAW264.7细胞及其外泌体与NIH-3T3细胞中miR-107水平。检测NIH-3T3细胞转分化标志 α-SMA、Collagen Ⅰ、Fibronectin 及 CDK6 蛋白表达水平。将miR-107人工合成模拟物(mimic)及其阴性对照(negativecontrol,NC)分别转染RAW264.7细胞,分离外泌体、检测其miR-107水平。将外泌体分别作用于NIH-3T3细胞,检测其转分化相关标志及CDK6蛋白表达水平。3.3 miR-107 在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激活作用机制研究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验证miR-107~CDK6靶关系:将CDK6-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转染至293T细胞中,比较不同水平miR-107所致报告基因表达的改变,判断miR-107对CDK6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以验证其靶向关系。系列浓度TGF-β刺激NIH-3T3细胞,检测细胞中miR-107和CDK6基因水平。采用 miR-107 mimic 及其抑制剂(inhibitor)、CDK6 小干扰 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过表达CDK6质粒分别转染NIH-3T3细胞并检测转分化相关标志、CDK6及信号通路蛋白cyclinD、pRb、Rb、E2F1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采用 miR-107 mimic、mimic-NC、miR-107 inhibitor、inhibitor-NC 分别转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检测细胞转分化相关标志及CDK6蛋白表达水平。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K-W检验正态性,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样本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多组间样本差异采用ANOVA;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表示,样本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矽肺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s检测与靶基因预测结果1.1血清外泌体提取方法筛选结果超速离心法外泌体得率及纯度均较低,30%蔗糖垫法纯度高但得率低,试剂盒法外泌体得率高但纯度低,相较于8%PEG+wash法,8%PEG+5%PEG法外泌体纯度稍低但得率更占优势。确定8%PEG+5%PEG法为最适提取方法。1.2矽肺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s水平检测结果对照组与病例组平均年龄、不同期别矽肺患者平均年龄和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 miR-107、miR-122-5p、miR-125a-5p、miR-126-5p、miR-335-5p水平均升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壹期矽肺患者相比,贰期患者5条miRNAs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miRNAs靶基因的预测结果miRWalk网站预测发现5对miRNAs~靶基因交互作用模式:miR-107~CDK6、miR-122-5p~TFDP2、miR-125a-5p~TRAF6、miR-125a-5p~CBX7、miR-125a-5p~VSIR,其中以miR-107~CDK6评分最高。2.矽肺小鼠中外泌体miR-107水平时序分布规律及其作用观察结果2.1矽肺小鼠模型建立结果病理检查结果发现,染尘小鼠肺组织前14天以炎症反应为主,之后以纤维化病变为主。2.2矽肺小鼠血清外泌体、肺组织中miR-107水平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O2组小鼠血清外泌体miR-107水平于第7天降低,第14、28、56天升高;肺组织miR-107水平于染尘后第7天降低,第28、56天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外泌体miR-107水平与肺组织miR-107水平呈正相关。2.3矽肺小鼠发病中miR-107的干预效应观察结果与SiO2+anta-NC相比,SiO2+anta-miR组的肺组织未出现大块的细胞结节,胶原累积较少,miR-107水平降低,纤维化相关标志蛋白表达降低,CDK6表达升高。3.染尘巨噬细胞外泌体中miR-107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激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结果3.1染尘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的鉴定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巨噬细胞外泌体为直径30-150 nm的茶托样脂质双分子层结构。与对照组相比,SiO2组外泌体标志相关蛋白表达升高,颗粒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粒径无明显变化(P>0.05)。3.2染尘巨噬细胞外泌体及其所含miR-107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激活作用观察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iO2粉尘诱导的巨噬细胞外泌体及对照组外泌体分别孵育的NIH-3T3细胞均为红色梭形,点状绿色的外泌体聚集在细胞周围或与细胞膜融合(呈黄色),两组绿色荧光分布及数量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SiO2粉尘刺激的RAW264.7细胞及其外泌体、NIH-3T3细胞中miR-107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iO2粉尘刺激的巨噬细胞外泌体孵育的NIH-3T3细胞相对于未染尘巨噬细胞孵育和单纯NIH-3T3细胞,转分化标志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DK6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107 mimic后RAW264.7细胞外泌体中miR-107水平升高,以其刺激NIH-3T3细胞后,细胞转分化相关标志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DK6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 miR-107在TGF-β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激活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结果显示,转染CDK6-3’UTR野生型质粒的细胞中,miR-107 mimic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水平与mimic-NC组相比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CDK6-3’UTR突变型质粒的细胞中,miR-107 mimic组与mimic-NC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刺激后NIH-3T3细胞miR-107水平升高,CDK6水平降低,其中2 ng/mL差异最大,因此以该浓度进行后续研究。与mimic-NC组相比,mimic组miR-107水平升高,CDK6水平降低,转分化相关标志水平升高;与inhibitor-NC组相比,inhibitor组miR-107水平下降,CDK6水平升高,转分化相关标志水平降低,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升高,CDK6下游的cyclin D、pRb、E2F1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CDK6质粒可明显升高细胞中CDK6表达,下调转分化相关标志蛋白表达;转染CDK6siRNA可明显沉默CDK6,上调转分化相关标志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mic-NC组相比,mimic-miR组MRC-5细胞转分化相关标志蛋白表达升高,CDK6表达降低;反之,与inhibitor-NC组相比,inhibitor-miR组MRC-5细胞转分化相关标志蛋白表达降低,CDK6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矽肺发病过程炎症期之后组织及血清外泌体miR-107水平增高,抑制miR-107可明显减轻肺纤维化。SiO粉尘诱导的巨噬细胞外泌体miR-107可促进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靶向抑制CDK6而激活细胞分化。

卢耀勤[6](2020)在《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企业的现状调查,乌鲁木齐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获得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的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研究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建立职业病预测模型,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及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最终提出乌鲁木齐职业卫生工作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对新疆地区企业现状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乌鲁木齐地区的企业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2)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涉及重点职业病职业人群,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3)利用倾向性评分、多因素分析及关联规则大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4)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筛选、验证职业病预测模型;(5)结合GIS地理信息技术,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开发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6)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了解,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结合乌鲁木齐重点职业病报告、职业病人工伤保险情况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出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防控工作对策。结果:(1)对全疆12902个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疆14地级行政区与1个直辖县级市;(2)对乌鲁木齐的361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乌鲁木齐七区一县;(3)对乌鲁木齐厂矿企业的34457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高血压检出率15.32%;血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血红蛋白,异常率为25.99%;尿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尿蛋白,异常率为8.9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率为17.04%;接触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33.82%;接触煤(矽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13.06%;接触石棉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6.30%;接触化学性有害因素苯工人中性粒细胞异常率为2.85%;接触噪声的工人听力异常率为4.86%;接触布鲁菌属工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20.30%;(4)共计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问卷7315份,回收率为97.5%,对问卷有效性进行排查后,最终确认有效问卷7118份,有效率为97.3%;(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1%,不同职业紧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龄、每周工作天、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53%,不同职业倦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噪声、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职称、工作班、月收入、每周工作天、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37.08%。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不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婚姻、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班、年龄、工龄、月收入、每周工作天、每天工作小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对职业紧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16,最小置信度0.65,挖掘出14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每天工作>7小时、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容易产生职业紧张,有1388条,置信度为65.3%,提升度为1.477;在对职业倦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9,最小置信度0.95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业紧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2749条,置信度为90.7%,提升度为1.049;在对精神心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最小置信度0.43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未婚,签订了劳动合同、有职业倦怠的容易产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有1957条,置信度为43.1%,提升度为1.162。(9)结合灰色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建立了五个混合算法模型进行职业病预测,混合模型的结果为:GM-KNN(MAPE:26.89%,RMSE:9155.53),GM-SVM(kernel=linear,MAPE:29.16%,RMSE:8587.02),GM-SVM(kernel=polynomial,MAPE:4.45%,RMSE:1573.30),GM-SVM(kernel=radial,MAPE:14.10%,RMSE:4693.51),GM-SVM(kernel=sigmoid,MAPE:10.79%,RMSE:3422.28),GM-RF(MAPE:6.99%,RMSE:2090.13),GM-GBM(MAPE:8.45%,RMSE:2661.27),GM-ANN(MAPE:3.49%,RMSE:1076.60)。通过对模型的预测效果与精度进行验证后得出,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实现了模型MAPE和RMSE最低。(10)2019年报告确诊职业病病人26例,主要以为接触粉尘、噪声和布鲁氏菌为主。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92%;(11)成功开发了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与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并获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结论:(1)新疆企业行业类型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5%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32.9%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7.7%人群患有职业病;乌鲁木齐是新疆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地区;(2)乌鲁木齐企业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T国际组织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8%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26.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10.6%人群患有职业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与米东区是乌鲁木齐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区域;(3)对乌鲁木齐地区企业34457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高血压、血常规及尿常规异常检出者多集中在6069岁年龄段男性;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主要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噪声;行业不同易感人群和职业危害因素也不同,制造业、采矿业等应加强对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建筑业与农、林、牧、副、渔业应分别加强对噪声与布鲁氏菌病的防护;(4)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的风险,男性、文化程度越高、昼夜轮班、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成正相关;(5)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和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的风险,文化程度低、未签订劳动合同、低职称、轮班工作、低收入、高劳动强度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倦怠,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学历、低职称、轮班、高工龄、低收入、高强度工作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成正相关;(7)倾向性评分与关联规则可以作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通过对比验证,倾向性评分可用于消除问卷调查类研究中存在的偏倚,关联规则可以有效挖掘出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8)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可用于职业病的预测研究;(9)乌鲁木齐职业病患病率高于新疆平均水平,职业病主要以职业性尘肺和传染病为主;乌鲁木齐职业病网络直报情况良好,但还有改进的空间,但职业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及时率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0)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实现了职业卫生调查数据实时、动态、可交互式可视化功能,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实现了在线职业病建模预测功能,平台可以辅助职业卫生管理与决策工作。(11)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建议有第一,统筹整合管理机构,架设顶层设计框架;第二,建立联防联控网络,落实管理体系建设;第三,完善规章制度标准,健全工作法制体系;第四,创新工作思路思维,尝试学科交叉融合;第五,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专业技能队伍;第六,引入前沿科学技术,助力职业卫生防控。

戴娟秀[7](2019)在《焦炉作业工人金属铊暴露及其与吸烟和凋亡通路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肺功能降低影响的队列研究》文中指出铊(thallium,Tl)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在地球上主要以伴生元素分布于黄铁矿、闪锌矿等矿物中,然而铊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低,低于μg/g水平,所以,人们对铊的关注度一直不高。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众多的工业活动,如燃煤、水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含有铊的灰分和废气,排放至大气中导致空气中铊水平增加。高剂量铊的接触可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脏、肝脏和肾脏等组织造成急性损伤,严重者可致死亡。此外,有研究表明,急性高浓度铊暴露可导致肺组织出现肺炎等病理变化,而横断面研究未发现低剂量金属铊暴露与肺功能损伤之间有显着关联性。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主要评价依据,根据肺功能下降速度可早期发现高风险患病人群,以便及早开展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因此,有必要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探索金属铊暴露与肺功能降低之间的关联性。据估计,肺部疾病发生的风险70%90%来自于环境因素。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及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的完成,科学家们发现遗传因素是影响人类绝大多数复杂性和慢性疾病的重要病因,并且可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众所周知,吸烟及其产生的烟雾是引起肺功能下降、引发COPD最主要的环境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金属污染物与肺功能降低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且吸烟可增强该关联性。最近的一项关于中国肺部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7%的吸烟人群罹患COPD,说明个体遗传背景的差异可影响机体患病的易感性。因此,进一步探索金属铊暴露与吸烟和基因遗传变异的交互作用对肺功能损伤的影响,将有助于揭示金属铊的肺部损伤效应和机制。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选取某焦化厂职工为研究对象,在2010年10月份完成了1628名工人的基线资料的调查、肺功能的测定和血液及尿液的收集工作,并于2014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随访,在上述人群中共有1243名工人获得随访信息,包括基本信息的获取、尿样的收集及肺功能测定的结果等。将研究个体的基线肺功能水平和随访后的肺功能水平做差即可得到随访的1243名工人4年间的肺功能降低值。此外,我们测定了该人群基线时(2010年)尿中金属铊的含量,并采用Illumina基因芯片对该人群外周血DNA进行了全基因组分型。接着,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内容的研究:(1)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基线尿铊水平与肺功能降低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了解铊暴露致肺功能损伤的潜在机制,我们对这1243名研究对象进行筛选,从满足筛选标准的1185名工人中以40%的比例随机抽取了474人,随即测定这474人的基线尿铊水平和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并分析尿铊水平与血浆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2)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的吸烟状态和吸烟程度进行分层,探索基线尿铊水平和吸烟状态/吸烟强度的交互及联合作用与肺功能降低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分析不同吸烟状态/吸烟强度及铊暴露人群体内血浆CRP水平的分布;(3)我们从基因芯片分型结果中提取80个细胞凋亡通路基因上下游5 kb区域包含的540个遗传多态性位点,探讨尿铊水平和凋亡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肺功能降低程度的关联性。为了解筛选出的遗传多态性位点的生物学功能,我们进一步在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公共数据库中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正常肺组织中相应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本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焦炉作业工人金属铊暴露与肺功能降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探讨焦炉作业工人的基线金属铊暴露水平与4年间肺功能降低程度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选取某焦化厂职工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10月纳入的1628名工人为基线研究对象,2014年10月对该人群开展了随访工作,其中有1243名工人随访成功。在基线和随访两次调查中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情况及既往史等信息,并采集研究人群的清晨空腹外周血及尿液。本课题组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研究对象的基线(2010年)尿中金属铊含量及尿中10种多环芳烃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测定;研究对象的基线和随访时的实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水平均通过肺功能仪测定直接获得;此外,根据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等信息,通过肺功能仪自动计算获得FVC实测预测比(the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FVC,pp FVC)和FEV1实测预测比(the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FEV1,pp FEV1)水平。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基线纳入的1628名工人中分析了基线尿铊水平与基线肺功能水平之间的横断面关联;同时,在成功随访的1243名工人中分析基线尿铊水平与4年间肺功能降低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上述采用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均校正了吸烟状态、饮酒状态、锻炼情况、性别、年龄、尿中总多环芳烃代谢物水平(the sum of monohydrox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ΣOH–PAHs)、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臀比等混杂因素。我们从1243名的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50人,测定他们基线和随访两个时间点的尿铊含量,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4年间尿铊水平的稳定性;此外,我们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474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基线血浆CRP含量,分析基线尿铊与血浆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2010年的肺功能水平相比,研究对象在2014年的肺功能指标FVC、pp FVC、FEV1及pp FEV1水平均出现了明显降低(所有P<0.001)。横断面的研究结果提示,基线尿铊水平与上述四项基线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无显着关联性(所有P>0.05)。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结果显示,基线尿铊水平与FEV1降低程度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25):基线尿铊水平增加至原来的2倍时,FEV1降低幅度增加29.81 m L。我们根据研究对象的基线尿铊水平的第25位百分位数、第50位百分位数及第75位百分位数,进一步将1243名工人分为4组,分析后发现:与尿铊水平≤0.073μg/mmol肌酐的低铊暴露组人群(包括Q1、Q2和Q3组)相比,尿铊水平>0.073μg/mmol肌酐的高铊暴露组人群(Q4组)的FEV1降低幅度明显增加[β(95%CI)=71.08 m L(13.12,129.04),P=0.016]。随机选取的50名工人的基线和随访两个时间点的尿铊水平的ICC(95%CI)为0.444(0.1920.641,P=0.001)。在随机抽取的474名工人中,尿铊水平与血浆CRP水平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且高铊暴露组人群(尿铊水平>0.073μg/mmol肌酐)的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低铊暴露组人群的含量(尿铊水平≤0.073μg/mmol肌酐)(P=0.006)。结论: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金属铊暴露可导致肺功能指标FEV1水平显着降低,为金属铊的肺部毒性作用提供了流行病学证据。同时尿铊水平与机体系统炎症反应标志物CRP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提示金属铊的暴露导致的机体炎症反应可能在铊引起肺功能损伤中发挥作用,但其潜在的生物学毒性机制还需要深入的探究。第二部分金属铊暴露和吸烟的交互作用与肺功能降低的关联性分析目的:探讨金属铊暴露与吸烟的交互及联合作用对肺功能降低的影响。方法:根据第一部分研究对象的基线吸烟状态,将1243名焦化厂工人分为从不吸烟人群和吸烟人群(包括曾经吸烟人群和目前吸烟人群),结合基线尿铊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尿铊水平与吸烟状态的交互及联合作用对肺功能降低的影响。我们还采用吸烟的包年(=吸烟年数×每日吸烟支数/20)来评价吸烟人群的累积吸烟强度,并以包年的中位数(15包年)将吸烟人群分为轻度吸烟组人群(<15包年)和重度吸烟组人群(≥15包年),继而分析尿铊水平和吸烟强度的交互及联合作用与肺功能降低的关联性。此外,基于第一部分测得的474名工人体内CRP水平的结果,进一步比较不同吸烟状况/吸烟强度及不同尿铊水平暴露组人群中血浆CRP水平的差异。结果:吸烟组人群和从不吸烟组人群随访时的肺功能指标FVC、pp FVC、FEV1及pp FEV1水平均明显低于他们基线时相应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所有P<0.05);且重度吸烟组人群FVC和FEV1降低幅度明显高于从不吸烟组人群的降低幅度(所有P<0.05)。尿铊与吸烟状态和吸烟强度在影响pp FEV1降低程度上均具有明显的交互效应(Pint分别为0.039和0.034)。根据吸烟状态及吸烟强度情况将研究对象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吸烟组人群中,尿铊浓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时,4年间FEV1的降低值增加31.91 m L(95%CI:5.3170.52,P<0.05)。在重度吸烟组人群中,尿铊浓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时,FEV1和pp FEV1的降低值分别增加56.42 m L(95%CI:9.66103.19)和1.63%(95%CI:0.143.11)。分析尿铊水平与吸烟的联合作用,发现与低尿铊水平暴露的从不吸烟人群相比,高尿铊水平暴露的重度吸烟人群的FEV1和pp FEV1降低值分别高158.44 m L(95%CI:54.88262.00,P=0.003)和4.58%(95%CI:1.407.76,P=0.005)。与低尿铊水平暴露的从不吸烟人群相比,高尿铊水平暴露的重度吸烟人群体内血浆CRP含量明显增加,且在六组人群中含量最高(2.18 mg/L vs.1.01 mg/L,P=0.008)。结论:吸烟状态和吸烟强度与金属铊暴露对ppFEV1降低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高尿铊水平暴露的重度吸烟人群的4年间FEV1和pp FEV1降低幅度显着高于低尿铊水平暴露的不吸烟人群,提示吸烟与金属铊在影响肺功能水平上具有联合效应,同时高尿铊水平的重度吸烟人群的血浆CRP水平最高,提示金属铊暴露与吸烟可能通过共同增加机体炎症反应水平产生加重肺功能损伤的联合作用,然而具体的生物学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为环境–环境交互作用对肺功能损伤的影响提供了研究证据。第三部分金属铊暴露和凋亡通路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肺功能降低的关联性目的:在第一部分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我们发现随着金属铊暴露水平的提高,个体4年间的肺功能指标FEV1显着降低。从毒理基因组学比较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中可知,目前已发表的与铊或含铊化合物有关的基因共56个,其中有16个富集在细胞凋亡通路上,因此,在本部分的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探究金属铊暴露与凋亡通路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FEV1降低程度的影响,筛选金属铊暴露致肺功能损伤的易感人群。方法:在上述队列研究的人群中,我们采用Illumina基因芯片对外周血DNA进行全基因组分型,芯片类型为Global Screening Array–24 Multi–Disease Bead Chip Array(GSA–MD)。从分型的结果中,我们选取来源于KEGG凋亡通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80个基因,对其上下游5 kb区域内所有双等位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分型结果进行提取。删除基因分型缺失率≥10%的样本,删除基因分型失败率≥5%、哈迪–温伯格平衡P值<10–6或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0.05的SNP位点,最终纳入540个SNPs位点进行后续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校正性别、年龄、BMI、腰臀比、吸烟和饮酒状态、锻炼状态、尿ΣOH-PAHs及基线FEV1水平,分析尿铊水平和上述凋亡通路基因SNPs的交互作用对FEV1降低值的影响,筛选出与尿铊水平具有显着交互作用的阳性SNPs位点。为探索上述阳性位点对相应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 QTL)分析,分别采用GTEx数据库分析正常肺组织中阳性SNPs位点与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随后进一步在SNP不同基因型人群中分析尿铊水平与FEV1降低值的关联性。结果:分析发现,凋亡通路基因中的12个SNPs对金属铊暴露与FEV1降低程度之间的关联性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Pint<0.01)。对上述SNP位点进行e QTL分析,发现在正常肺组织中,随着rs7373858 A等位基因数和rs113420705 C等位基因数的增加,IRAK2和CASP3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提高(Ptrend分别为0.035和1.30×10–4);在IRAK2–rs7373858 GA+AA基因型携带人群中,尿铊浓度的增加与FEV1降低程度之间存在显着正关联性[β(95%CI)=45.36 m L(18.2072.54),P=0.001];在CASP3–rs113420705 CC基因型携带人群中,尿铊浓度增加值至原来的2倍时,FEV1降低程度增加74.35 m L(95%CI:24.78123.91,P=0.003);在IRAK2–rs7373858 GG基因型携带人群、CASP3–rs113420705 TT基因型携带人群中,尿铊水平与FEV1降低之间均无显着关联(所有P>0.05)。随着rs4647601 A等位基因数的增加,CASP3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trend=5.50×10–7);在CASP3–rs4647601 CC基因携带人群、CA基因型携带人群及AA基因型携带人群中,尿铊与FEV1降低值之间均未见显着关联性(所有P>0.05)。与携带rs7373858 GG基因型且低尿铊水平暴露组人群相比,携带rs7373858 GA+AA基因型且高尿铊水平暴露人群的4年间FEV1降低值增加92.00 m L(95%CI:1.60182.40,P=0.046)。与携带rs113420705 TT基因型且低尿铊水平暴露人群相比,携带rs113420705 CC基因型且高尿铊水平暴露人群的4年间FEV1降低值增加117.82 m L(95%CI:–8.00243.65,P=0.067)。结论:IRAK2基因内含子区的rs7373858和CASP3基因5′UTR的rs113420705位点对金属铊暴露与FEV1降低值之间的关联性均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且rs7373858A等位基因和rs113420705 C等位基因对金属铊暴露与FEV1降低值之间的关联性均具有明显的联合作用。e QTL分析发现rs7373858 C等位基因数和rs113420705 C等位基因数可分别显着提高IRAK2和CASP3基因表达水平,提示凋亡基因IRAK2和CASP3可能参与了铊暴露致肺损伤毒作用过程。本部分不仅为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对肺功能损伤的影响提供研究证据,也为金属铊致肺部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研究线索。

王璐璐[8](2021)在《某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3年调查资料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企业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工程分析来了解生产工艺特点、岗位设置和岗位人数、操作方式、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和使用情况、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和佩戴情况等。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判断,筛选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描述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以及生产环境条件与工人健康的早期影响关系。方法1.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劳动定员、操作方式、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和使用情况、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和佩戴情况等。2.工程分析: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结合原材料的使用情况、最终产品的生产情况以及使用的设备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判断,筛选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的化学性毒物、粉尘及物理性因素采样、检验及评判均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进行。4.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收集2013~2016年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检查项目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其中新入职人员检查指标为接触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入职后第二年起的体检项目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结果现场调查发现企业为24小时连续作业,四班三运转的劳作制度,作业场所相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设置情况基本符合国家规定;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及噪声;企业职业环境检测化学性毒物浓度均未超出国家接触限值,部分作业场所粉尘或噪声超出国家接触限值;企业职工在岗期间健康检查总异常检出率高于岗前(P<0.05);男性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在岗期间健康检查一般项目中肝功能总异常检出率、血压总异常检出率、血脂总异常检出率、心电图总异常检出率、脂肪肝总检出率及血常规总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岗前(P<0.05);在岗期间第二次健康检查肝功能总异常检出率、血脂总异常检出率及血常规总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第一次(P<0.05);岗前及在岗期间健康检查一般项目中男性肝功能异常检出率、血压异常检出率及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在岗期间第一次职业健康检查中男性血常规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在岗期间第二次职业健康检查中男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及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岗前及在岗期间两次职业健康检查不同年龄组肝功能异常检出率、血脂异常检出率及血压异常检出率不同(P<0.05);在岗期间两次健康检查接触氯乙烯职工肝脏超声异常检出率均高于不接触氯乙烯职工(P<0.05);在岗期间第二次职业健康检查接触氯乙烯职工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及肝脏超声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第一次(P<0.05);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第二次接触噪声职工听力异常检出率高于第一次(P<0.05);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第二次接触粉尘职工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及X线胸片(高千伏)异常检出率均低于第一次(P<0.05);接触煤尘、电石粉尘、其他粉尘及聚氯乙烯粉尘职工在岗期间第二次健康检查FEV1.0(%)值均低于岗前(P<0.05);接触煤尘、电石粉尘、其他粉尘及聚氯乙烯粉尘职工在岗期间第二次健康检查FEV1.0(%)值均低于第一次(P<0.05);接触煤尘、电石粉尘、其他粉尘、聚氯乙烯粉尘及石灰石粉尘职工在岗期间两次健康检查FVC(%)值均低于岗前(P<0.05);接触煤尘、电石粉尘、其他粉尘、聚氯乙烯粉尘及石灰石粉尘职工在岗期间第二次健康检查FVC(%)值均低于第一次(P<0.05);接触氯乙烯职工在岗期间第二次健康检查血清ALT高于岗前及第一次在岗期间(P<0.05);接触氯乙烯职工两次在岗期间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较岗前有所降低(P<0.05)。结论粉尘及噪声是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尘职工早期肺功能损害可表现为肺功能指标FVC值下降,FEV1.0值下降出现的较晚。长期低浓度氯乙烯作业职工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ALT升高,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蔚亚[9](2015)在《500例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研究与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研究粉尘作业对肺功能的影响,为因粉尘导致的肺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2014年在该院做肺功能体检项目的 1 000例体检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500例为粉尘作业人员,对照组为500例非粉尘作业人员。对两组体检人员的肺功能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其肺功能情况进行研究。结果通过肺功能仪器检测出来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检测人员均为粉尘工作,其肺功能异常占17.8%。对照组的检测人员均为无粉尘工作,其肺功能异常为6.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作业对工作人员的肺功能有一定的危害,与接害工龄、烟龄有相关性,建议用人单位应加强对员工职业病防护管理及戒烟宣教,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何进伟,葛淼[10](2014)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国青春期女性肺活量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为制定中国青春期女性怖活量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了中国用怖量计法测定76个单位的211780例健康青春期女性怖活量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海拔高度(X1),年日照时数(X2),年平均相对湿度(X3),年平均气温(X4),年降水量(X5),气温年较差(X6),年平均风速(X7)的关系。结果:发现青春期女性怖活量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着的相关关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和年平均风速等要素间的非线性、复杂性关系特征,通过5层神经网络,经过100次至3000次自学习建立模拟规则后,用此规则很好地模拟青春期女性怖活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用Arcgis软件中的空间差值内插出中国青春期女性怖活量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图。结论:知道中国某地的地理要素,就可用此模型估算该地区青春期女性怖活量参考值,同时也可用空间趋势图直观的得到中国任何地方的怖活量参考值。

二、水泥粉尘对肺功能影响测定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粉尘对肺功能影响测定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现状及患病风险评估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研究
    1 前言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目标人群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抽样方案
        2.2.1 抽样原则
        2.2.2 调查地区
        2.2.3 样本量确定
        2.2.4 抽样方法及步骤
        2.2.5 调查点
        2.3 调查内容
        2.3.1 问卷调查
        2.3.2 身体测量
        2.3.3 肺功能检查
        2.3.4 胸部X线及心电图检查
        2.4 数据采集、数据清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2.4.1 数据库结构
        2.4.2 数据清理
        2.4.3 数据分析
        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
        2.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诊断标准
        2.5.2 肺功能分级标准
        2.6 研究指标的定义
        2.6.1 吸烟行为
        2.6.2 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
        2.6.4 经济收入
        2.6.5 室内空气污染
        2.6.6 个人疾病史
        2.6.7 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
        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晓与检查情况
        2.7.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晓情况
        2.7.2 肺功能检查情况
        2.8 质量控制
        2.8.1 设计阶段
        2.8.2 调查阶段
        2.8.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阶段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研究人群的基本特征
        3.3 研究人群行为生活方式分布情况
        3.3.1 吸烟情况
        3.3.2 二手烟暴露情况
        3.3.3 职业有害粉尘和有害气体暴露情况
        3.3.4 职业有害粉尘和有害气体防护情况
        3.3.5 室内燃料污染暴露
        3.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和严重程度
        3.4.1 不同性别及城乡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
        3.4.2 不同年龄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
        3.4.3 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
        3.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流受限严重程度
        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晓及肺功能检查情况
        3.5.1 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名称知晓及肺功能检查情况
        3.5.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病知晓率和肺功能检查率
        3.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症状及合并疾病情况
        3.6.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症状情况
        3.6.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疾病情况
    4 讨论
        4.1 调查数据的代表性以及可靠性
        4.2 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情况
        4.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严重程度
        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晓情况和肺功能检测情况
        4.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症状情况
        4.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疾病情况
        4.7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5 前言
    6 对象和方法
        6.1 对象
        6.2 研究方法
        6.2.1 调查问卷
        6.2.2 调查方法
        6.2.3 数据录入
        6.2.4 质量控制
        6.3 统计学方法
    7 结果
        7.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相关因素分布情况
        7.1.1 人口统计学相关因素情况
        7.1.2 吸烟相关情况
        7.1.3 室内污染燃料暴露情况
        7.1.4 职业暴露情况
        7.1.5 个人疾病史情况
        7.1.6 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
        7.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7.3 主要环境暴露因素联合作用分析
    8 讨论
        8.1 人口统计学因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8.1.1 性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因素
        8.1.2 年龄越高,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越大
        8.1.3 社会经济地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8.1.4 体质指数(BM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的关系
        8.2 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8.3 个人疾病史与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关系
        8.4 室内燃料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的关系
        8.5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第三部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风险评估研究
    9 前言
    10 材料和方法
        10.1 研究对象
        10.2 贝叶斯网络
        10.2.1 危险因素(贝叶斯网络节点)选择
        10.2.2 贝叶斯网络结构
        10.2.3 BN参数学习
        10.2.4 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评价
    11 结果
        11.1 研究人群基本特征
        1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贝叶斯网络模型
        1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风险评估
        11.4 模型验证
    12 讨论
    13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我国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二、研究对象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 样本量估计
        (三) 抽样方法
    三、调查方法和内容
        (一) 询问调查
        (二) 身高、体重和腰围测量
        (三) 肺通气功能检查
    四、指标定义
        (一) 肺通气功能主要指标的定义
        (二) 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的定义
        (三) 肺通气障碍相关影响因素的定义
    五、资料处理与分析
        (一) 电子化数据信息收集与管理
        (二) 数据清理
        (三) 数据分析
    六、质量控制
        (一) 现场调查前的质量控制
        (二) 现场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三) 现场调查后的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一) 一般特征
        (二) 肺通气功能相关因素特征
    二、我国≥40岁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不同特征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指标FEV_1、FVC、FEV_1/FVC的基本状况
        (二) 不同区域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指标FEV_1、FVC、FEV_1/FVC的基本状况
        (三) 女性人群基础肺通气功能指标FEV_1和FVC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 南北方女性人群基础肺通气功能指标FEV_1和FVC的影响因素分析
        (五) 二手烟暴露对女性肺通气功能指标FEV_1和FVC的影响
    三、我国≥40岁女性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人群的肺通气功能状况分析
        (一) 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人群的一般特征
        (二) 限制性通气障碍者FEV_1、FVC、FEV_1/FVC的基本状况
        (三) 阻塞性通气障碍者FEV_1、FVC、FEV_1/ FVC的基本状况
        (四) 混合性通气障碍者FEV_1、FVC、FEV_1/FVC的基本状况
    四、我国≥40岁女性人群肺通气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女性人群限制性通气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 女性人群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三) 女性人群混合性通气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五、基于两种标准估计的肺通气障碍患病率比较
        (一) 基于两种标准估计的限制性通气障碍患病率的比较
        (二) 基于两种标准估计的阻塞性通气障碍患病率的比较
        (三) 基于两种标准估计的混合性通气障碍患病率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肺通气功能的主要生理及环境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3)深圳市龙华区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损害情况分析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肺功能检测
        1.2.2 肺功能检测质量控制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肺功能受检异常率
    2.2 肺功能指标情况
    2.3 不同粉尘作业年限的肺功能检查情况
3 讨论

(4)大黄?虫丸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矽肺流行病学
    2 矽肺发病机制简述
    3 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其在矽肺纤维化发病中的重要性
    4 中医对矽肺的认识
    5 大黄?虫丸的简述
    6 本实验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小鼠矽肺纤维化模型造模方案的确定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3 其他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前准备
        2.2 四种造模方法
        2.2.1 暴露气管注射法
        2.2.2 气管插管法
        2.2.3 鼻腔滴入法
        2.2.4 静式染毒法
        2.3 取材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小鼠一般情况及肺组织形态学
        3.2 小鼠存活率
        3.3 体重及肺脏系数
        3.4 小鼠肺组织HE和 Masson染色结果
    4 第一部分实验结论
第二部分 :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和耗材
    2 动物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
        2.2 大黄?虫丸药液制备
        2.3 动物给药干预
        2.4 动物标本采集及处理
        2.5 Elisa法检测动物血清HYP、TNF-α、IL-6、IL-1β的含量
        2.6 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及HE、Masson染色操作方法
        2.7 Western-Blot操作方法
        2.7.1 实验仪器
        2.7.2 化学试剂
        2.7.3 抗体
        2.7.4 相关试剂的配制
        2.7.5 具体实验步骤
        2.7.6 实验结果
        2.8 实时定量PCR操作方法
        2.8.1 实验仪器
        2.8.2 化学试剂及耗材
        2.8.3 具体实验步骤
    3 动物实验结果
        3.1 小鼠一般情况
        3.2 肺脏系数
        3.3 小鼠肺组织病理结果
        3.4 Elisa法检测HYP、TNF-α、IL-6、IL-1β结果
        3.5 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3.6 RT-PCR法检测TGF-β1/Smad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4 动物实验小结
第三部分 :大黄?虫丸对SiO2诱导的矽肺纤维化细胞模型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方法
        1.1 含药血清的制备
        1.2 串联质谱法检测含药血清中三种主要指标成分
        1.2.1 仪器与试剂
        1.2.2 方法
        1.2.2.1 样品制备
        1.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1.2.2.3 分析条件
        1.2.3 样品测定结果
        1.2.4 讨论
        1.3 细胞培养
        1.3.1 实验材料
        1.3.1.1 实验细胞
        1.3.1.2 主要仪器
        1.3.1.3 主要试剂和耗材
        1.3.2 细胞复苏
        1.3.3 细胞培养
        1.3.4 细胞传代
        1.3.5 细胞计数
        1.3.6 细胞冻存
        1.3.7 细胞模型建立
        1.3.8 分组及给药
        1.3.9 CCK8检测细胞活性
        1.3.10 Elisa检测方法
        1.3.11 Western-Blot操作方法
        1.3.12 细胞免疫荧光操作方法
    2 细胞实验结果
        2.1 细胞一般情况
        2.2 CCK8检测细胞活性
        2.3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结果
        2.4 Western-Blot检测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2.5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3 细胞实验小结
第四部分 :总结与讨论
    1 动物模型的评价
    2 阳性药物的选择
    3 各实验指标的结果分析
        3.1 小鼠肺脏系数的分析
        3.2 HYP、TNF-α、IL-6、IL-1β结果分析
        3.3 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及基因结果分析
        3.4 大黄?虫丸治疗作用与时间、剂量的关系
    4 中医对矽肺的辨证治疗
        4.1 矽肺的中医病名
        4.2 矽肺的中医病机分析
    5 大黄?虫丸方解及作用机制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创新点
第七部分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大黄?虫丸的现代临床运用及治疗多脏器纤维化疾病的研究进展
    1 大黄?虫丸的方源及古代文献研究
    2 大黄?虫丸方义分析
    3 大黄?虫丸现代临床运用范围
    4 大黄?虫丸用于治疗脏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4.1 关于大黄?虫丸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4.2 关于大黄?虫丸治疗肾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4.3 关于大黄?虫丸治疗其他脏器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矽肺发病中外泌体miR-107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矽肺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s检测及靶基因预测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1.2 主要实验试剂
        1.1.3 实验试剂配制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不同方法提取血清外泌体
        1.3.2 外泌体鉴定
        1.3.3 RT-qPCR检测人血清外泌体中相关miRNAs水平
        1.3.4 miRNAs靶基因预测
        1.3.5 统计分析
    2 本章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血清外泌体提取方法筛选结果
        3.1.1 不同方法提取的外泌体形态观察
        3.1.2 不同方法提取的外泌体标志物表达水平检测
        3.1.3 不同方法提取的外泌体粒径及浓度分析
        3.2 矽肺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s水平检测结果
        3.2.1 矽肺病患者及健康对照一般情况
        3.2.2 血清外泌体相关miRNAs水平测定结果
        3.2.3 不同期别矽肺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s水平测定结果
        3.3 miRNAs靶基因预测结果
    4 讨论
        4.1 血清外泌体提取方法筛选
        4.2 矽肺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07、miR-122-5p、miR-125a-5p、miR-126-5p、miR-335-5p水平升高
        4.3 目的miRNAs靶基因预测及筛选
    5 小结
第二部分 矽肺小鼠中外泌体miR-107水平时序分布规律及其作用观察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小鼠来源
        1.1.2 主要实验试剂
        1.1.3 实验试剂配制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矽肺小鼠模型的建立
        1.3.2 miR-107 antagomir干预小鼠
        1.3.3 标本收集
        1.3.4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
        1.3.5 马松(Masson)染色
        1.3.6 原位杂交与免疫荧光共染检测小鼠肺组织中miR-107水平及Collagen Ⅰ表达
        1.3.7 血清外泌体的提取
        1.3.8 RT-qPCR检测miR-107水平
        1.3.9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相关蛋白的表达
        1.3.10 统计分析
    2 本章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矽肺小鼠模型鉴定结果
        3.1.1 小鼠肺组织HE、Masson染色
        3.1.2 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相关标志及CDK6表达检测结果
        3.2 矽肺小鼠血清外泌体、肺组织中miR-107水平检测结果
        3.2.1 矽肺小鼠血清外泌体、肺组织中miR-107水平检测
        3.2.2 矽肺小鼠血清外泌体、肺组织中miR-107水平相关性分析
        3.3 矽肺小鼠发病中miR-107的干预效应观察结果
        3.3.1 小鼠肺组织中miR-107水平检测结果
        3.3.2 小鼠肺组织HE、Masson染色
        3.3.3 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相关标志及CDK6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3.3.4 小鼠肺组织miR-107水平及Collagen Ⅰ表达水平观察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染尘巨噬细胞外泌体中miR-107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激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细胞来源
        1.1.2 主要实验试剂
        1.1.3 实验试剂配制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细胞处理
        1.3.2 外泌体的提取和鉴定
        1.3.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肺成纤维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
        1.3.4 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
        1.3.5 细胞周期检测
        1.3.6 RT-qPCR检测miR-107及相关mRNAs水平
        1.3.7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1.3.8 统计分析
    2 本章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染尘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的鉴定结果
        3.1.1 外泌体形态
        3.1.2 外泌体标志蛋白检测结果
        3.1.3 外泌体粒径及浓度分析结果
        3.2 染尘巨噬细胞外泌体及其所含miR-107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激活作用观察结果
        3.2.1 NIH-3T3细胞摄取外泌体观察
        3.2.2 miR-107水平检测结果
        3.2.3 NIH-3T3细胞转分化标志及CDK6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3.2.4 上调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107对肺成纤维细胞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3.3 miR-107在TGF-β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激活作用机制观察结果
        3.3.1 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
        3.3.2 TGF-β刺激对NIH-3T3细胞中miR-107及CDK6表达的影响
        3.3.3 上调miR-107对NIH-3T3细胞转分化及CDK6水平的影响
        3.3.4 下调miR-107对NIH-3T3细胞转分化及CDK6水平的影响
        3.3.5 过表达CDK6对NIH-3T3细胞转分化及CDK6表达的影响
        3.3.6 回复实验结果
        3.3.7 下调miR-107对NIH-3T3细胞周期的影响
        3.3.8 下调miR-107对NIH-3T3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3.3.9 miR-107人工合成模拟物及抑制剂对MRC-5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4 讨论
        4.1 SiO_2粉尘刺激巨噬细胞分泌外泌体可诱导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4.2 miR-107通过靶向CDK6促进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4.3 miR-107促进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机制探索
    5 小结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
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外泌体生物发生、作用机制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职业病预测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7)焦炉作业工人金属铊暴露及其与吸烟和凋亡通路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肺功能降低影响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焦炉作业工人金属铊暴露与肺功能降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健康状况评价
        1.2 肺功能测试
        1.3 尿肌酐水平的测定
        1.4 尿铊水平的测定
        1.5 尿多环芳烃代谢物水平的测定
        1.6 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测定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2 研究对象的基线尿铊水平分布
        2.3 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水平
        2.4 4年间尿铊水平的变异性分析
        2.5 基线尿铊水平与基线肺功能水平的横断面分析
        2.6 基线尿铊水平与4年间肺功能降低程度的关联性
        2.7 基线血浆C反应蛋白与基线尿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第二部分 金属铊暴露和吸烟的交互作用与肺功能降低的关联性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吸烟状态人群的基线和随访时肺功能水平及降低程度
        2.2 金属铊暴露和吸烟状态对肺功能降低程度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
        2.3 金属铊暴露和吸烟状态对肺功能降低程度影响的联合作用分析
        2.4 不同金属铊暴露水平和吸烟状态人群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
    3 讨论
第三部分 金属铊暴露和凋亡通路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肺功能降低的关联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基因组DNA的提取
        1.2 全基因组芯片检测
        1.3 凋亡通路基因及遗传多态性位点的选择
        1.4 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分析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本部分研究人群基本情况
        2.2 铊暴露和凋亡通路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FEV1降低程度的影响
        2.3 SNPs位点与正常肺组织中相应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
        2.4 在携带不同基因型的人群中尿铊水平与FEV1降低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2.5 金属铊暴露和SNP对 FEV1 降低程度影响的联合作用分析
    3 讨论
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金属铊污染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某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3年调查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致谢
综述 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的职业危害现状
    参考文献

(9)500例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研究与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肺功能测定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肺功能对比
    2.2 肺功能多种因素影响
3 讨论

四、水泥粉尘对肺功能影响测定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现状及患病风险评估模型构建[D]. 上官昌跃.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我国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肺通气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吕学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3]深圳市龙华区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损害情况分析及预防[J]. 吴友珍,李文婷,宋宇美. 中国卫生产业, 2020(17)
  • [4]大黄?虫丸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 吴丽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矽肺发病中外泌体miR-107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D]. 王迪. 郑州大学, 2020(02)
  • [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卢耀勤.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焦炉作业工人金属铊暴露及其与吸烟和凋亡通路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肺功能降低影响的队列研究[D]. 戴娟秀.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8]某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3年调查资料分析[D]. 王璐璐.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9]500例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研究与调查[J]. 蔚亚. 中国卫生产业, 2015(12)
  • [10]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国青春期女性肺活量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A]. 何进伟,葛淼.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 2014

标签:;  ;  ;  ;  ;  

水泥粉尘对肺功能影响的测定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