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ED-21世纪照明新光源(论文文献综述)
肖九梅[1](2020)在《安全出行应关注现代摩托车的照明技术》文中提出在摩托车所有灯具中,前照灯最为重要、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出一个灯具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灯具配光性能是关系车辆行车安全的重要性能指标。由于其与行车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是重要的安全部件,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标准法规,对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性能作出规定,配光性能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前照灯与广大摩托车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务必要引起广大摩托车爱好者的高度重视。
唐昕[2](2020)在《高新区产城融合研究 ——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为例》文中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高新区启动建设以来,一直肩负推动我国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使命。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载体被任命为落实创新发展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担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任。而传统以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为发展动力的“经开区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于当下高新区的发展,“重产轻城”的建设直接导致高新区难以集聚创新型人才及研发团队,因此为解决这一难题,产城融合会是大多数高新区的未来趋势。本文选取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为案例研究对象,园区从镇级工业园逐步发展跃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园,是典型以“经开区开发模式”推动、政府主导建设的园区。发展至今,园区已经获得巨大经济成就,培育了特色产业集群和数量可观的高新技术企业,但作为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之一,园区面临诸多发展困境。本文试图通过构建产城融合与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逻辑框架,为此类园区寻找一条破解之道,更好地完成新时期国家赋予的重任。本文梳理了高新区的发展阶段及其阶段特征,针对新时期我国高新区创新发展中遭遇的困境,分析了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及空间响应,构建了产城融合与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逻辑框架,并结合代表性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归纳出具体的规划路径。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结合园区发展历程、实态特征、发展阶段研判和调研访谈对园区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识别,并以此逻辑和路径为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产城融合是针对当前高新区创新发展瓶颈的一种响应措施,面对当前创新发展阶段高新区难以吸引、留住、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困境,产城融合可以通过为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高品质的空间支持,从而为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吸引和集聚对工作、生活、学习、休闲有较高空间品质需求的创新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产城融合促进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是从空间、产业和管理体制三个方面展开,空间上加强园区和城区在区域层面的互联互动,实现一体化发展,园区层面上推动园区创新服务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高度融合;产业上深化产业高端化与集群化发展;管理体制上实施市场化管理制度。对于创新导向下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的产城融合主要从区域协调上和空间修补两方面开展,通过狮山核心区联动佛山西站新城发展融入佛山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园区内部“科创服务中心+创新产城组团”空间格局,集聚园区各独立发展功能组团的资源,通过三旧改造的更新方式,促进狮山核心区功能融合发展。
王尚巍[3](2020)在《白光LED用AM4(PO4)6:Eu2+(A=Ca,Sr,Ba,Mg,Zn,M=Zr,Hf)蓝-绿荧光粉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最近,一种新型的磷酸盐基质材料,Na超离子导体(NASICON)型化合物,通式为Na3Zr2Si2PO12,由于其灵活的框架结构和可调变的化学成分成为白光LED领域的研究热点[1]。本文以经典Eu2+离子为发光中心,新型NASICON型化合物AM4(PO4)6(A=Ca,Sr,Ba,M=Zr,Hf)以及具有相同化学通式但具有β-Fe2(SO4)3结构的AHf4(PO4)6(A=Mg,Zn)为基质,通过变换/调控基质材料阳离子的种类与比例,系统的研究了AM4(PO4)6:Eu2+(A=Ca,Sr,Ba,Mg,Zn,M=Zr,Hf)蓝-绿荧光粉的晶体结构与发光性质。主要成果如下:(1)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不同Ca/Sr比例的Ca1-xSrxZr4(PO4)6:0.03Eu2+(0≤x≤1)蓝-绿荧光粉样品。XRD衍射和Rietveld精修结果表明样品是整个x范围内的连续固溶体,晶格常数(a,b,c,V)和Ca/Sr-O键键长随Sr2+含量x呈单调变化。随x值的增加,在晶体场效应和Eu2+占位的共同作用下,发射光谱蓝移(492 nm→463 nm),带宽缩窄(87 nm→68 nm),在紫外光(365 nm)的激发下,发光从蓝-绿色逐渐变化为蓝色。由于受Eu2+占位的影响,样品的荧光寿命和温度特性均随x值呈现非线性关系,并且在x=0.2时达到最大。此外,该系列荧光粉样品的热猝灭严重,需做进一步优化才能应用。(2)高温固相法制备了AHf4(PO4)6:Eu2+(A=Ca,Ca0.5Sr0.5,Sr,Sr0.5Ba0.5,Ba)蓝-紫荧光粉样品。当A位阳离子从Ca→Sr→Ba变化时,XRD衍射和Rietveld精修结果表明样品一直保持单相结构,晶格常数(a,b,c,V)和A-O键键长单调变化,证明形成连续固溶体。在330 nm激发下,样品发光强烈,当A位阳离子从Ca→Sr→Ba时,发射光谱逐渐蓝移(A=Ca,452 nm;A=Sr,436 nm;A=Ba,421 nm),带宽线性缩窄,发光从蓝色逐渐转变为蓝紫色。另外,此系列样品的温度特性良好,尤其在A=Ba时,150℃下发光强度可以维持常温的88%。以上结果表明此系列荧光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制备了新型的AHf4(PO4)6:x Eu2+(A=Mg,Zn)蓝光荧光粉样品。XRD衍射和Rietveld精修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具有β-Fe2(SO4)3结构,空间群为P21/n,最佳合成温度为1200℃。基质材料AHf4(PO4)6(A=Mg,Zn)的禁带宽度分别为4.57和4.40e V。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AHf4(PO4)6(A=Mg,Zn)基质中Eu2+能量转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且猝灭浓度较高(CEu2+=10 mol%)。两种荧光粉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150℃时能维持室温发光强度的69%。因此,该系列荧光粉有望为紫外基白光LED提供蓝色光源。
王磊[4](2020)在《白光LED用Ba9Lu2Si6O24:Ce3+青色荧光粉成本优化及光谱调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光LED具有节能、环保、高效、长寿、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目前照明领域。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实现白光LED方式是蓝光LED芯片加黄色荧光粉,存在色温偏高、显色指数差、发光受蓝光芯片影响产生色彩漂移等问题,而紫外LED加三基色荧光粉的方法因为其光谱成分均匀,显色指数高,不受电流影响,可以通过调节不同荧光粉的比例调节色温等优点成为了目前最好的合成WLED方案。对于紫外激发WLED,发射蓝色和绿色光的荧光粉是必不可少。而由于目前许多发蓝色和绿色荧光粉的半高宽较窄,会造成蓝色和绿色光谱之间的出现光谱空缺,所以开发出一款能够填补光谱空缺的青色荧光粉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如果能开发出一款能覆盖蓝色和绿色的宽带青色荧光粉,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三色荧光粉混合过程中发生的重吸收作用。Ba9Lu2Si6O24:Ce3+青色荧光粉目前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紫外激发荧光粉,具有量子效率高,热稳定性好,半高宽较宽,制备简单等特点,通过简单的红色荧光粉的掺杂就可以得到显色指数较高的白色LED荧光粉。但由于稀土元素Lu价格昂贵,使得其成本较高,为提高其竞争力,对原料进行成本优化和性能优化具有巨大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较便宜的Al2O3取代原料中的Lu2O3,获得了Ba9Lu1.5Al0.5Si6O24:Ce3+(BLASO:Ce3+)青色荧光粉,在400 nm激发下,BLASO:Ce3+在488 nm处出现发射峰,半高宽约为117 nm。在室温下,内部量子效率(IQE)可达90.8%。在150°C时,IQE降至81.5%,表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了Al取代Lu对晶体结构和光致发光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阴极发光(CL)系统,验证的Ce的两个发射中心发光。(2)通过Ga2O3取代原料中的Lu2O3,获得了Ba9Lu1.5Ga0.5Si6O24:Ce3+(BLGSO:Ce3+)青色荧光粉。在400 nm激发下,BLGSO:Ce3+在488 nm处出现发射峰,半高宽约125 nm。内部量子效率(IQE)超过90%。在200℃时,发光强度降低到室温下的93.7%,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结合红色荧光粉CaAlSiN3:Eu2+和395 nm紫外芯片,实现了一个显色指数为91.9、相关色温为4720 K的白光。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阴极发光(CL)系统,通过观察微观颗粒来诊断发光的均匀性。(3)通过对烧结工艺的优化,并掺杂少量助溶剂BaF2后,得到了性能更好的Ba9Lu1.5Al0.5Si6O24:Ce3+(BLASO:Ce3+)青色荧光粉,,在400 nm激发下,BLASO:Ce3+发光峰位没有明显改变,结合红色荧光粉CaAlSiN3:Eu2+和395 nm紫外芯片,实现了一个显色指数为94.2、相关色温为5034 K的白光。表明具有较好的显色指数。
陈敏[5](2020)在《稀土镝离子掺杂钒酸锶钠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白光LED因具有能耗低、寿命长、响应快、尺寸小等优势已成为第四代绿色光源。目前,白光LED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蓝光芯片与YAG:Ce3+黄色荧光粉组合,但这种方式因缺少红光成分导致白光LED色温偏高、显色指数偏低;另一种是近紫外芯片与蓝、绿、红三色荧光粉组合,但三色荧光粉的相互重吸收、各荧光粉和紫外LED芯片匹配问题以及工艺复杂限制其广泛使用。研发一种能被近紫外LED芯片激发的新型可调冷暖白光荧光粉能较好克服此类问题。NaSrVO4原料易得,价格便宜,晶体结构稳定。稀土Dy3+在紫外、近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白光。NaSrVO4:Dy3+是一种有望用作紫外、近紫外白光LED的潜在新型白光发射荧光粉。但对其研究的报道至今仍然较少。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以柠檬酸溶胶燃烧法合成NaSrVO4:Dy3+的工艺参数条件和发光特点,探讨其在白光LED中应用的可能性。在优化的工艺条件即燃烧反应温度900℃、保温时间1 h下,合成得到了纯度高、在347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发白光的NaSrVO4:Dy3+粉体材料。其发射光谱特征为由位于484 nm的蓝光发射峰(对应于Dy3+离子的4F9/2→6H15/2跃迁)和580 nm的黄光发射峰(Dy3+离子的4F9/2→6H13/2跃迁),这两种发射光组合成白光。Dy3+的掺杂浓度为5 mol%,NaSrVO4:0.05Dy3+荧光粉的白光发射强度相对最强,当Dy3+的掺杂浓度升高到6 mol%时,发光强度降低,发生浓度猝灭效应。Dy3+进入NaSrVO4基质晶格取代部分Sr2+导致电荷不平衡,会产生空位VSr"而影响了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通过掺入电荷补偿剂Li+能够有效地提高发光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Li+掺入量为1 mol%时,对合成样品的发光强度增强最明显。碱土金属离子Mg2+、Ca2+、Ba2+分别取代部分Sr2+对NaSrVO4:Dy3+样品的发光强度具有增强作用。当其掺入量分别为0.03 mol、0.04 mol和0.04 mol时,仍然得到无其它杂相的高纯NaSrVO4:Dy3+荧光粉,且发光强度增强效果最为显着。La3+、Dy3+共掺合成的NaSrVO4:0.05Dy3+,0.0075La3+相较于NaSrVO4:0.05Dy3+荧光粉样品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和量子效率。这表明稀土La3+掺入可起到能量传递作用,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中心Dy3+离子,提高发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NaSrVO4:Dy3+是一种在白光LED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白光荧光材料。
马如月[6](2020)在《高新技术企业ZM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ZM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自成立之初便走向国际市场,近年来凭借自身优势发展迅速,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现已成为全球LED产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本文在对ZM公司的国际竞争环境和海外市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化蛛网模型和价值工程理论对ZM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得出ZM公司有着和同行业相比较为领先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发展比较不平衡,国际化程度仍然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的结论。针对ZM公司具有的优势和不足,提出ZM公司未来发展应实现跨国经营方式的高效率转变、保持企业核心技术优势市场领先、确保企业人才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促进国际市场营销方式的多元化创新发展的建议,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找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问题,为当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建成充满活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提供良好思路。
陈大华[7](2019)在《光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文中研究表明火光伴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年代,而电光源的出现也就只有150 a左右,但其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石。今天已进入LED照明新时代,并正在向固体照明的OLED和激光光源方向挺进,智能照明和以人为本的健康照明理念也正在不断深入人心。文章探讨电光源的演变和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进行光源研究。
肖军[8](2017)在《绿色照明新光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绿色革命的兴起,一个节能减排的绿色照明正在走进千家万户。每当夜幕降临,就可以看到万家灯火,广告灯、景观灯、照明灯、霓虹灯等光怪陆离的灯光华灯初放。在这些璀璨缤纷的灯光中,一些新型的节能减排低碳产品——绿色照明新光源,正在悄然的走进我们的生活,正在给千家万户带来节能环保的福音。1启动绿色照明引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杨锐[9](2016)在《机器视觉照明技术与装置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机器视觉系统中,算法与采集图像的质量决定了系统对图片的处理速度和处理质量。图片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目标周围的照明环境和目标物体表面材质、物体摆放位置所决定的。良好的光照环境能够有效突出物体的识别目标,从而得到计算机能够分析处理的高质量图片,因此照明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机是否能采集到高质量的图像,良好的光源及配套的照明方案是机器视觉系统能高效运行的保证。本文以机器视觉照明系统为对象,首先,对照明系统主要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光源的参数与选择,光源的位置布局,LED光源形状的选用,光源强度、均匀性、光谱特性对图像的影响,光学辅助器件的运用。其次,建立了光源照射模型。通过对LED灯珠、LED光源整体的光通量、被测面照度的计算,确定了被测目标的图像分析、设计需求和照明原则,同时通过Tracepro软件模拟设计,对相同光源照明的光强叠加及其均匀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光源合理布局能够增加光强及其照明均匀性的结论,对机器视觉照明系统设计研究提供了参考。再次,对机器视觉在线检测系统照明实验装置总体方案进行了设计,选择合适的图像硬件结构,进行软件设计,实现实验系统的各项功能,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最后,对光源布局方式及光源特性对图像的影响进行了大量试验,经实验验证,本文设计的测试系统可实现准确、连续、实时的采集图像,能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光源布局,能够对生产线检测环境进行模拟。
许耀云,井西利,丁金刚,马毅恒,靳李丽,邢小宁[10](2012)在《基于均匀照明的LED反射器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并提高光能利用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均匀照明的LED反射器。之所以选用球面环形阵列LED光源,第一是为扩大照明范围,其次是为了避免面光源垂直照射产生光强过强而导致的眩晕。设计的反射器是运用划分网格的方法获得自由曲面面型,运用机械建模软件拟合曲面的实体模型,进行了照明仿真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反光器相比,自由曲面的反射器能较大程度地利用光源发出的能量,而且均匀性也有很大的提高。
二、LED-21世纪照明新光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ED-21世纪照明新光源(论文提纲范文)
(1)安全出行应关注现代摩托车的照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摩托车用前照灯是确保夜间行驶必备的安全装置 |
2 现代摩托车用前照灯技术要求及标准 |
3 国内外摩托车用前照灯技术动态 |
4 现代摩托车用前照灯技术发展趋势 |
5 结束语 |
(2)高新区产城融合研究 ——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火炬计划”下的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地 |
1.1.2 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高新区,产城融合势在必行 |
1.2 研究问题与目的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
1.3.2 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基于Citespace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知识图谱分析 |
2.1.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
2.1.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研究知识图谱及特点 |
2.2 高新区的研究热点 |
2.2.1 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
2.2.2 高新区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 |
2.2.3 产城融合的相关研究 |
2.2.4 高新区转型发展的相关研究 |
2.3 研究评述 |
2.4 国内外产城融合促进园区创新发展的案例研究 |
2.4.1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 |
2.4.2 苏州工业园 |
2.4.3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
2.4.4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
第三章 产城融合与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逻辑构建 |
3.1 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
3.1.1 要素驱动:生产要素集聚阶段 |
3.1.2 投资驱动:产业集聚阶段 |
3.1.3 创新驱动:创新发展阶段 |
3.2 当前创新驱动下高新区发展的内在需求 |
3.2.1 发展困境:产城分离的创新环境导致创新人才难以集聚 |
3.2.2 需求特征:以吸引创新人才集聚为目标 |
3.3 产城融合:高新区创新发展空间需求的响应 |
3.3.1 产城融合的内涵:以人为本,实现产、城空间融合 |
3.3.2 产城融合通过塑造高品质空间促进创新人才的集聚 |
3.4 创新导向下高新区产城融合的路径构建 |
3.4.1 区域联动,促进城市与园区空间融合 |
3.4.2 功能完善,推动园区创新服务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高度融合 |
3.4.3 产业结构优化,深化产业高端化与集群化发展 |
3.4.4 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市场化管理制度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历程与实态研究 |
4.1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概况与阶段划分 |
4.1.1 狮山镇的发展概况 |
4.1.2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概况与阶段划分 |
4.2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历程 |
4.2.1 分散发展阶段:从“农村社区工业化”到“园区工业化” |
4.2.2 整合发展阶段:从“一园多镇”到“园镇合一” |
4.3 佛高区核心园的实态特征 |
4.3.1 空间:粗放利用,功能结构失衡 |
4.3.2 产业:集聚现象较明显,粗放型与高级化并存 |
4.3.3 管理体制:“市统筹、区建设”,缺乏社会事务管理 |
4.4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阶段研判 |
4.4.1 经济成就巨大,制造业发展迅猛 |
4.4.2 产业集聚已形成,高企培育数量可观 |
4.4.3 创新引领正在进行,传统制造业产值占主导 |
4.5 基于企业访谈的佛高区核心园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识别 |
4.5.1 佛高区核心园创新环境的构建 |
4.5.2 产城脱节的园区环境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创新导向下佛高区核心园产城融合策略研究 |
5.1 战略谋划:从“园区”向“城区”的空间战略演进 |
5.1.1 市级层面规划:从“城市组团”到“城市副中心” |
5.1.2 区镇级层面规划:从"承接东部"到"产业中枢+交通枢纽" |
5.2 空间修补:功能补强,优化园区内部空间 |
5.2.1 重塑园区内部结构,构建“科创服务中心+创新产城组团”空间格局 |
5.2.2 集聚园区各组团资源,以三旧改造促进核心区功能融合发展 |
5.3 区域协调:核心引领,联动新城融入城市发展格局 |
5.3.1 实现空间一体化发展 |
5.3.2 融入区域生态格局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狮山镇政府访谈提纲 |
附录2 佛山高新区核心园企业访谈提纲 |
附录3 佛山高新区核心园企业访谈记录 |
附录4 狮山镇村、社区访谈记录 |
附录5 狮山镇政府部门访谈记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白光LED用AM4(PO4)6:Eu2+(A=Ca,Sr,Ba,Mg,Zn,M=Zr,Hf)蓝-绿荧光粉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传统照明光源的发展 |
1.2 白光LED的发展和现状 |
1.2.1 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展历史 |
1.2.2 白光LED的结构和原理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2.1 发光与发光材料概述 |
2.1.1 发光的定义 |
2.1.2 发光材料 |
2.2 稀土离子发光相关基本理论 |
2.2.1 稀土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
2.2.2 稀土离子的光谱项 |
2.3 Eu~(2+)的发光特性及影响因素 |
2.3.1 Eu~(2+)的发光特性 |
2.3.2 Eu~(2+)的发光影响因素 |
第三章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3.1 样品制备所需试剂与仪器设备 |
3.2 材料的制备方法 |
3.3 样品的表征 |
3.3.1 X射线衍射 |
3.3.2 光致发光光谱 |
3.3.3 漫反射光谱 |
3.3.4 荧光寿命 |
第四章 Ca_(1-x)Sr_xZr_4(PO_4)_6:0.03Eu~(2+)(0≤x≤1)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研究 |
4.1 材料的合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结构与物相分析 |
4.2.2 发光特性研究 |
4.2.3 荧光寿命分析 |
4.2.4 热猝灭性能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Hf_4(PO_4)_6:0.O4Eu~(2+)(A=Ca,Ca_(0.5)Sr_(0.5),Sr, Sr_(0.5)Ba(0.5),Ba)晶体结构与发光性质的研究 |
5.1 材料的合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结构与物相分析 |
5.2.2 发光特性研究 |
5.2.3 荧光寿命分析 |
5.2.4 热猝灭性能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AHf_4(PO_4)6: Eu~(2+) (A=Mg,Zn)晶体结构与发光性质的研究 |
6.1 材料的合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结构与物相分析 |
6.2.2 材料禁带宽度分析 |
6.2.3 发光特性研究 |
6.2.4 荧光寿命分析 |
6.2.5 热猝灭性能研究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白光LED用Ba9Lu2Si6O24:Ce3+青色荧光粉成本优化及光谱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LED发展和现状 |
1.3 实现白光LED的方法 |
1.4 LED用荧光粉的种类 |
1.5 荧光粉的性能要求及未来发展 |
1.6 青色荧光粉的研究现状和BLS体系荧光粉 |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发光学理论 |
2.1 发光的定义 |
2.2 发光的分类 |
2.3 发光机制 |
2.4 发光中心的离子跃迁 |
2.5 发光中心的能量传递 |
2.6 发光原理对实验的指导意义 |
2.7 发光器件的能量效率 |
第三章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
3.1 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
3.1.1 固相合成法 |
3.1.2 湿化学法 |
3.1.3 燃烧法 |
3.1.4 溶胶-凝胶法 |
3.1.5 微波合成法 |
3.2 原料及制备过程 |
3.3 样品的表征 |
第四章 Al掺杂Ba_9Lu_2Si_6O_(24):Ce~(3+)荧光粉制备及性能研究 |
4.1 BLASO_:Ce~(3+)荧光粉的制备 |
4.2 BLASO_:Ce~(3+)荧光粉晶体结构分析 |
4.3 BLASO_:Ce~(3+)荧光粉发光性能分析 |
4.4 BLASO_:Ce~(3+)荧光粉阴极射线发光 |
4.5 BLASO_:Ce~(3+)荧光粉热稳定性能 |
4.6 BLASO_:Ce~(3+)荧光粉荧光衰减性能分析 |
4.7 Ba_9(Lu_(1.5-y)Al_(0.5))Si_6O_(24):yCe~(3+)性能优化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a掺杂Ba_9Lu_2Si_6O_(24):Ce~(3+)荧光粉制备及性能研究 |
5.1 BLGSO:Ce~(3+)荧光粉的制备 |
5.2 BLGSO:Ce~(3+)荧光粉晶体结构分析 |
5.3 BLGSO:Ce~(3+)荧光粉发光性能分析 |
5.4 BLGSO:Ce~(3+)荧光粉阴极射线发光 |
5.5 BLGSO:Ce~(3+)荧光粉热稳定性能 |
5.6 基于NUV驱动的WLED性能研究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助溶剂对Ba_9(Lu_(1.4)Al_(0.5))Si_6O_(24):Ce~(3+)荧光粉性能优化 |
6.1 BLASO_:Ce~(3+)(BaF_2)荧光粉的制备 |
6.2 BLASO_:Ce~(3+)(BaF_2)荧光粉晶体结构分析 |
6.3 BLASO_:Ce~(3+)(BaF_2)荧光粉发光性能分析 |
6.4 基于NUV驱动的WLED性能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稀土镝离子掺杂钒酸锶钠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钒酸基稀土发光材料 |
1.1.1 稀土发光材料 |
1.1.2 稀土元素 |
1.1.3 钒酸根[VO_4]~(3-)发光中心 |
1.2 钒酸锶钠稀土发光材料 |
1.2.1 研究现状 |
1.2.2 发光机理 |
1.2.3 主要合成方法 |
1.3 稀土发光材料在LED中的应用 |
1.3.1 简介LED |
1.3.2 LED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
1.3.3 实现白光LED的技术方案 |
1.3.4 白光LED用稀土发光材料 |
1.4 选题依据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合成方法 |
2.3 测试表征方法 |
第3章 NaSrVO_4:Dy~(3+)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NaSrVO_4:Dy~(3+)合成的影响因素 |
3.2.1 燃烧合成温度 |
3.2.2 保温时间 |
3.3 Dy~(3+)浓度的影响 |
3.3.1 物相组成 |
3.3.2 发光性能的影响 |
3.4 电荷补偿剂Li~+的影响 |
3.4.1 Li~+浓度对物相组成的影响 |
3.4.2 Li~+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碱土金属离子取代对NaSrVO_4:Dy~(3+)荧光性能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Mg~(2+)的影响 |
4.2.1 物相组成 |
4.2.2 发光性能的影响 |
4.3 Ca~(2+)的影响 |
4.3.1 物相组成 |
4.3.2 发光性能的影响 |
4.4 Ba~(2+)的影响 |
4.4.1 物相组成 |
4.4.2 发光性能的影响 |
4.5 碱土金属离子影响差异机理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La~(3+)对NaSrVO_4:Dy~(3+)的影响研究 |
5.1 前言 |
5.2 物相组成和形貌分析 |
5.3 荧光性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6)高新技术企业ZM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技术差距理论 |
二、开放式创新理论 |
三、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 |
二、关于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研究 |
三、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
四、文献述评 |
第三章 ZM公司的国际竞争环境与海外市场分析 |
第一节 ZM公司总体概况 |
一、公司发展历程 |
二、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治环境 |
(二)经济环境 |
(三)社会环境 |
(四)技术环境 |
三、产业环境分析 |
(一)现有竞争者分析 |
(二)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
(三)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四)潜在入侵者威胁 |
(五)替代品的威胁 |
第二节 ZM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分析 |
一、渠道升级,布局全球 |
二、推进产业整合式发展战略 |
三、自主知识产权 |
第四章 ZM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
第一节 基于国际化蛛网模型的ZM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测评 |
一、测量指标及评分标准 |
(一)跨国经营方式 |
(二)财务管理 |
(三)市场营销 |
(四)组织结构 |
(五)人事管理 |
(六)跨国指数 |
二、实施测量评价及结果分析 |
(一)跨国经营方式测评 |
(二)财务管理测评 |
(三)市场营销测评 |
(四)组织结构测评 |
(五)人事管理测评 |
(六)跨国指数测评 |
第二节 基于价值工程的ZM公司国际竞争力水平分析研究 |
一、ZM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的功能要素分析 |
二、ZM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的功能成本分析 |
(一)ZM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功能现实成本分析 |
(二)ZM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功能目标成本分析 |
三、ZM公司国际竞争力功能价值分析 |
第三节 ZM公司的竞争优势评价 |
一、低成本高质量 |
二、研发投入与核心技术 |
三、企业经营与市场结构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一、实现跨国经营方式的高效率转变 |
二、保持企业核心技术优势市场领先 |
三、确保企业人才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
四、促进国际市场营销方式的多元化创新发展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光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论文提纲范文)
1 人造光源的演变史 |
2 中国照明电光源的发展 |
3 传统光源的生产和应用情况剖析 |
3.1 白炽灯的淘汰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
3.2 荧光灯产品逐步退出照明领域 |
3.3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现状 |
4 现代光源发展趋势迅猛 |
(9)机器视觉照明技术与装置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机器视觉照明系统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4 课题来源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2 照明系统主要技术研究 |
2.1 光源主要性能参数 |
2.2 照明系统常用光源的种类及优缺点 |
2.3 机器视觉照明光源的选择 |
2.3.1 光源的选择依据 |
2.3.2 光源的位置布局选择 |
2.3.3 LED光源形状选择 |
2.4 照明光源驱动控制器的选择 |
2.5 照明光源分析软件选用 |
2.6 常用光学辅助器件 |
2.7 本章小结 |
3 光源照明系统光学分析 |
3.1 建立照射模型 |
3.1.1 LED光源灯珠模型 |
3.1.2 LED光源模型 |
3.2 光学分析软件——TracePro简介 |
3.3 LED光源光路分析 |
3.4 LED条形光源照明系统的照度分析 |
3.4.1 单个LED条形光源照射仿真分析 |
3.4.2 四个LED条形光源照射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机器视觉检测照明实验系统总体设计 |
4.1 功能分析 |
4.2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
4.2.1 系统硬件选用 |
4.2.2 实验台设计 |
4.3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
4.3.1 软件功能 |
4.3.2 图像采集系统要求 |
4.3.3 图像采集系统 |
4.3.4 图像采集模块程序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照明系统特性与图片质量关系实验研究 |
5.1 光源特性对图像的影响 |
5.2 照明光源强度对图像的影响 |
5.3 光源布局及均匀性对图像的影响 |
5.4 光源光谱特性对对图像的影响 |
5.5 偏振镜对图像的影响 |
5.6 运动模糊对图像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本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致谢 |
(10)基于均匀照明的LED反射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方法原理 |
1.1 能量守恒建立关系 |
1.2 能量离散化 |
1.3 确定 (θ, φ) |
1.4 计算反射器上的离散点 |
2 光学系统的仿真模拟 |
2.1 光源模型的建立 |
2.2 建立自由曲面反射器模型 |
2.3 光学系统的仿真 |
3 分析及对比结果 |
4 结 论 |
四、LED-21世纪照明新光源(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全出行应关注现代摩托车的照明技术[J]. 肖九梅. 摩托车技术, 2020(10)
- [2]高新区产城融合研究 ——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为例[D]. 唐昕.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白光LED用AM4(PO4)6:Eu2+(A=Ca,Sr,Ba,Mg,Zn,M=Zr,Hf)蓝-绿荧光粉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D]. 王尚巍. 西北大学, 2020(02)
- [4]白光LED用Ba9Lu2Si6O24:Ce3+青色荧光粉成本优化及光谱调控[D]. 王磊.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5]稀土镝离子掺杂钒酸锶钠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D]. 陈敏.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6]高新技术企业ZM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马如月.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6)
- [7]光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 陈大华. 灯与照明, 2019(01)
- [8]绿色照明新光源[J]. 肖军. 上海建材, 2017(01)
- [9]机器视觉照明技术与装置实验研究[D]. 杨锐. 中原工学院, 2016(02)
- [10]基于均匀照明的LED反射器的设计[J]. 许耀云,井西利,丁金刚,马毅恒,靳李丽,邢小宁. 光学技术,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