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伟小提琴协奏曲点燃广州星海音乐厅

薛伟小提琴协奏曲点燃广州星海音乐厅

一、薛伟小提琴协奏音乐会点燃广州星海音乐厅(论文文献综述)

郑龙吟[1](2019)在《镕古铸今 ——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研究》文中提出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西藏在各方面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以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为例,无论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还是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创造与传播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即是藏族优秀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探索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之一,作品在国内外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并产生了强烈反响。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的创作选择了藏族传统音乐典型素材与西方专业音乐创作技法相结合的创作思路,探寻了藏族传统音乐形式特征与西方专业音乐经典体裁相结合的结构模式,采用了藏族传统乐器演奏形态与西方管弦乐队演出形式相结合的演绎形式。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的成功创作及其演出,是国家大力培养藏族专业音乐创作和表演人才的具体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的成功创作及其演出,使藏族优秀传统音乐能够走出高原—到国内各地演出,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交流,形成了对国外敌对势力和境外分裂势力所谓“西藏文化毁灭”谬论的有力回击。这部以《镕古铸今—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研究》为题的博士学位论文就是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的学术评价,从一个侧面总结并展现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巨大成就;总结并展现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重大成就。整个论文由六大部分组成。论文的导论部分主要包含选题论证、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内容,是整个论文的导引部分。论文的第一章是藏族题材和体裁大型器乐作品创作概述。概况性梳理了为西洋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藏族传统乐器创作的藏族题材和体裁大型器乐作品,旨在定位本文研究的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的类属和范畴。论文的第二章是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创作构想释义。通过祈祷大法会的缘起、《吉祥九重天》的启迪、职业艺术家的自省三个层面讨论了作为缘起的仪式及其渊源和作为借鉴的作品及其特点以及作为主体的作者及其行为与这部作品的关联。论文的第三章是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音乐本体分析。从音乐结构、音乐风格、音乐语言三个方面对作品的创作技法做了详尽分析和论述。论文的第四章是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创作成果阐释。通过多方面、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的成功,既得益于观念与意识的突破,亦得益于方法与技艺的契合,更得益于传承与创新的结果。最后,在论文的结语部分中,提出繁荣当代音乐创作必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必须创新文化发展理念的认知,进而为今后西藏题材或体裁大型器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借鉴,提出了建议。

刘再生[2](2017)在《丝路舰队 劈风破浪——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丝路粤韵》之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文中研究表明《丝路粤韵》为我国第一部正式命名为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形式,是广东民族乐团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重要决策和广东省委宣传部门对于繁荣文艺精品创作高度重视而产生的音乐文化硕果、由赵季平等多位着名作曲家组成创作团队合力创作的经典作品,它以浓郁岭南风格特色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详述《丝路粤韵》创作始末,各位作曲家的创新意识与艺术特色,作品史诗性的时代价值与弘扬海上丝路的文化精神以及广东民族乐团在陈佐辉团长、首席指挥兼音乐总监张列领导下走职业化道路、办音乐季、委约作品、招聘人才等一系列举措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一跃而成为全国一流顶尖性的民族乐团。所有这一切,对于我国民族文化事业复兴提供了值得借鉴与参考的经验,也展示了中国民族器乐文化走向历史辉煌的必然性。

唐丽琳[3](2013)在《交响岭南—广州交响乐团历史沿革研究(1957年至2012年)》文中研究指明广州交响乐团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立的交响乐团之一,也是我国岭南地区第一个正式建制的省级乐团。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州交响乐团目前已进入中国最优秀的交响乐团的行列。乐团建团至今,经历了撤并,复建,改革,更名,发展等多个重要阶段。乐团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息息相关,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鲜活案例,也是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缩影。本文以广州交响乐团1957年建团至今的五十五年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音乐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整理广州交响乐团现存的大量的一手文献资料,如节目单、演出记录、会议文件、报评摘要等,通过对关键历史事件的人物进行访谈,通过对关键的历史地点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和整编乐团1957年至2012年的历史沿革材料,编成乐团大事记,以丰富和补充国内地方乐团团史资料,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提供素材;通过对广州交响乐团历史沿革的研究,从乐团的音乐活动、音乐家生活、乐团演出的作品、乐团的客席音乐家邀请等维度研究乐团的发展轨迹,归纳乐团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总结乐团改革与发展的缘由与影响,分析乐团与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从而探寻国内文艺院团改革与发展的普遍规律,为国内文艺院团的未来发展提供经验与启发。

凌紫[4](2012)在《一次完美的起点——记“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金奖获得者张金茹》文中提出张金茹小档案张金茹,1996年出生于安徽,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小提琴专业学生。4岁开始跟随王多老师和邵光禄老师学习小提琴,200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朱清霖老师,2008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着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郑石生教授。在校期间品学兼优,荣获2009年和2010

陈习[5](2011)在《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是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萌芽、成长、并逐步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本文以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百年历程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学、音乐学、文献学、分析学等方法,对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每一个时期的历史事实进行细致的梳理与总结,对在音乐创作历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音乐家及其作品做客观的介绍与评价,对音乐创作中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作曲技法、民族化手法等作了较为具体的归纳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力求详尽地勾勒出我国20世纪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嬗变的历史轨迹,努力探寻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实践经验,为我国当代以及未来的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二、薛伟小提琴协奏音乐会点燃广州星海音乐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薛伟小提琴协奏音乐会点燃广州星海音乐厅(论文提纲范文)

(1)镕古铸今 ——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论证
        一、选题依据和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成果与发展动态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构想与思路
        二、研究方法与路径
第一章 藏族题材和体裁大型器乐作品创作概述
    第一节 为西洋管弦乐队创作的作品
        一、交响乐
        二、管弦乐
        三、协奏曲
    第二节 为民族管弦乐队创作的作品
        一、单乐章作品
        二、组曲类作品
        三、其他类作品
    第三节 为藏族传统乐器创作的作品
        一、藏族传统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的作品
        二、藏族传统乐器与民族管弦乐队结合的作品
        三、各类藏族传统乐器构成的乐队创作的作品
第二章 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创作构想释义
    第一节 祈祷大法会的缘起
        一、祈祷大法会的由来
        二、祈祷大法会的仪式
        三、祈祷大法会的音乐
    第二节 《吉祥九重天》的启迪
        一、创作思路的借鉴
        二、表现载体的承接
        三、表演形式的创新
    第三节 职业艺术家的自省
        一、文化使命的觉悟
        二、艺术灵感的喷发
        三、个人才华的展现
第三章 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创作技法解析
    第一节 音乐结构的类型化
        一、整体布局的体裁性
        二、曲式结构的归类性
        三、段落组织的层次性
    第二节 音乐风格的个性化
        一、音调素材的民族性
        二、乐队构成的区域性
        三、演奏技法的个体性
    第三节 音乐语言的知性化
        一、材料组织的有序性
        二、多声技法的规则性
        三、记谱方式的专业性
第四章 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创作成果阐释
    第一节 观念与意识的突破
        一、艺术观念的确立
        二、当代意识的融合
    第二节 方法与技艺的契合
        一、传统技艺的展示
        二、专业方法的体现
    第三节 传承与创新的结果
        一、创新演奏的古老乐器
        二、现代编排的传统音响
结语
    第一节 繁荣当代音乐创作必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一、传承刻不容缓
        二、传承任务艰巨
    第二节 繁荣当代音乐创作必须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一、借鉴必不可少
        二、借鉴不可盲目
    第三节 繁荣当代音乐创作必须创新文化发展理念
        一、创新势在必行
        二、创新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一、论文类
    二、专着类
    三、学位论文类
    四、外文文献类
    五、文集类
    六、乐谱类
    七、辞典类
    八、音像制品类
    九、其他类
附录:本文音乐分析参照的曲式模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丝路舰队 劈风破浪——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丝路粤韵》之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楔子
《丝路粤韵》创作缘起
题材形式立意高远
主创团队贵在创新
成功秘诀扎根本土
结语

(3)交响岭南—广州交响乐团历史沿革研究(1957年至2012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广州交响乐团建团初期的二十年(1957年至1977年)
    第一节 孕育与诞生(1957年前至1957年)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文艺环境
        二、广州乐团的孕育与诞生
        1. 从华南文工团到华南歌舞团
        2. 从广州市文工团到华南歌舞团、广州管乐队
        3. 北京饭店乐队(政务院管弦乐队)
        4. 从华南歌舞团到广州乐团
    第二节 学步与求存(1958年-1965年)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文艺环境
        二、乐团蹒跚学步与艰苦求存
        1. 艰苦创业——乐团的音乐家
        (1) “四大金刚”守护乐团排练厅——光孝寺,乐团首个排练场
        (2)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乐器、乐谱、演出后勤工作
        (3) 中央支援,自己办班——音乐家的学习生活
        2. 全民运动——乐团的音乐活动
        (1) 1958年至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
        (2) 1961年至1965年,短暂的发展春天
        3. 洋为中用——乐团演出作品
    第三节 停步(1965年-1977年)
        一、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历史背景与文艺环境
        二、乐团停步,建制撤销,人员流散
第二章 广州交响乐团复建与探索时期(1978年至1996年)
    第一节 百废待兴,上下求索(1978年至1982年)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艺环境
        二、而今迈步从头越——广州乐团的复建
        1. 百废待兴——乐团的复建与体制
        2. 枯木又逢春——乐团的音乐活动
        3. 百花齐放,中西争鸣——乐团演奏的音乐作品
    第二节 冲击与抉择(1983年至1988年)
        一、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音乐生活
        二、面包?还是音乐?——乐团的生死抉择
        1. 住在录音棚,吃在大酒店——商品经济大潮下音乐家
        2. 从“春天”到“严冬”——乐团的音乐活动与交响乐作品的积累
    第三节 摸着石头过河——探寻体制改革的新出路(1989年至1996年)
        一、改革开放时期的文艺体制改革
        二、摸着石头过河——探寻体制改革的新出路
        1. 第一位民主票选团长的诞生——“团长负责制”的确立
        2. 干多干少不一样——按劳分配制度及场次补贴制度的建立
        3. 以艺术生产为中心——乐团的音乐活动
        (1) 请进来——乐团的交响乐音乐会与音乐家邀请
        (2) 闯出去——乐团1991年晋京演出与港澳交流合作
        (3) 建品牌,赢市场,要效益——乐团的商业演出与品牌音乐会
        (4) 办比赛,争声誉,立口碑——承办1993年首届全国指挥大赛
        (5) 粤剧交响化、流行交响化的新尝试——音乐作品
        4. 小结
第三章 广州交响乐团发展与飞跃时期(1997年至今)
    第一节 一匹“黑马”的诞生——在职业化道路上跑步前进(1997年至2002年)
        一、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与文艺事业
        二、在职业化道路上跑步前进
        1. 乐团的音乐家
        (1) 乐团艺术发展的掌舵人——音乐总监制度的建立
        (2) 拉上一道幕布,开启一个时代——拉幕考试与全员考核聘任制
        (3) 请进来,送出去——全球乐手招聘与本地乐手外派培训
        2. 乐团的体制改革
        (1) 家中有本“蓝皮书”——《聘任制实施细则与管理规定》的诞生与修订
        (2) 从名字开始的变革——乐团组织架构与编制的变革
        (3) 干好干坏不一样——薪酬制度改革
        3. 乐团的音乐活动
        (1) 音乐季的建立与发展
        (2) 名家风采与华人精英——客席音乐家的来访与合作
        (3) 一匹“黑马”的诞生——乐团的国内巡演活动
        (4) 金色的回响——乐团的国外巡演活动
        (5) 曲高和众——普及音乐会及音乐普及策略
        (6) 商业演出与品牌建设
    第二节 “地方军”的“五大洲”征程(2003年至今)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艺政策
        二、“地方军”踏上“五大洲”征程(2003年至今)
        1. 新的历程——音乐总监换届与乐团发展的新蓝图
        2. 职业化、国际化的道路——乐团的音乐活动
        (1) 让广东的古典乐坛与世界同步——音乐季的发展与乐团演出的作品
        (2) 让世界大师常到广州来做客——客席音乐家来访
        (3) 让世界听见“广交”的声音——乐团的外访活动
        (4) 让广东成为南中国的音乐之都——音乐人才的福地和音乐盛事的策划人
        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借西乐之体,展鸿鹄之志——孕育时期(1920年之前)
    第一节 创作准备阶段
        一、宫廷的小提琴音乐
        二、教堂及教会学校的小提琴音乐
        三、社会的小提琴音乐
    第二节 创作初始阶段
        一、最初的尝试——萧友梅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
        二、洋为中用——司徒梦岩的演奏实践
        三、独奏音乐的开创----李四光的《行路难》
    第三节 早期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
        一、创作技法——对西欧传统作曲理论的直接继承
        二、创作题材——以爱国救亡题材为主的现实主义
    小结
第二章 袭西乐之技,抒爱国之情——成长时期(1920-1949年)
    第一节 两类代表性作曲家:"海归"与"广式"
        一、马思聪、冼星海等"海归"作曲家
        二、吕文成、尹自重等"广式"作曲家
        三、其他作曲家
    第二节 成长时期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
        一、题材内容——以爱国情怀为主
        二、体裁形式——以中小型作品为主
        三、创作技法——以西方传统技法为主
        四、民族化语言——以引用民歌音调素材为主
    小结
第三章 融中西之长,谱时代颂歌——探索时期(1950—1978年)
    第一节 两代代表性作曲家:新生代与老一辈
        一、新中国培养的作曲家
        二、老一辈"海归"作曲家
        三、其他作曲家
    第二节 探索时期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
        一、题材内容——以歌颂性为主
        二、体裁形式——以标题性小品为主
        三、创作技法——以简约性手法为主
        四、民族化语言——以模拟化器乐表现手法为主
    小结
第四章 彰个性之美,展多元风采——繁荣时期(1979—2008年)
    第一节 两域代表性作曲家:教育与创作
        一、小提琴教育领域的作曲家
        二、专业创作领域的作曲家
        三、其他作曲家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
        一、题材内容——以风俗民风为主的多元并存
        二、体裁形式——以室内乐为主的多元并存
        三、创作技法——以尝试现代技法为主的多元并存
        四、民族化手法——以提炼民族音调元素为主的多元并存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总体特征
        一、递进式的历史演进
        二、标题性的创作倾向
        三、民族化的创作追求
        四、经典性作品的缺乏
        五、非均衡性的区域发展
    第二节 关于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的思考
        一、坚持民族化取向
        二、突出思想内涵的时代性
        三、兼顾艺术价值与社会效应
        四、形成创作与演奏的互动机制
        五、建立一支成熟的、专业化的创作队伍
        六、构建音乐创作的"体系化"理论
附录1:曲谱与节目单图片
附录2:中国留学生赴外学习小提琴情况表
附录3:演奏会目录表
附录4:小提琴作品简明表
附录5: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相关的论文资料表
附录6:1978-2008年间正式发行的小提琴曲谱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个人简历

四、薛伟小提琴协奏音乐会点燃广州星海音乐厅(论文参考文献)

  • [1]镕古铸今 ——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研究[D]. 郑龙吟. 西藏大学, 2019(01)
  • [2]丝路舰队 劈风破浪——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丝路粤韵》之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J]. 刘再生.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7(03)
  • [3]交响岭南—广州交响乐团历史沿革研究(1957年至2012年)[D]. 唐丽琳. 上海音乐学院, 2013(02)
  • [4]一次完美的起点——记“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金奖获得者张金茹[J]. 凌紫. 小演奏家, 2012(05)
  • [5]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 陈习.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薛伟小提琴协奏曲点燃广州星海音乐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