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公司一路走好(论文文献综述)
崔锐[1](2020)在《证券监管、公益性捐赠与审计费用 ——基于中国A股市场数据的经验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发展慈善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既能够促进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又是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公益性捐赠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高层次,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使企业获得声誉资产,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改善经营环境,实现利润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被审公司的整体状况和审计师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是影响审计费用的两个主要因素,公司的整体状况可以从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中获得,而审计师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则是由被审公司的监管风险、诉讼风险和声誉风险决定。那么,公益性捐赠作为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当担,是否会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以及各类风险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审计费用呢?证券监管作为一种外部监管机制,会对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否会对企业公益性捐赠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呢?关于审计费用影响因素,以往文献偏重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和事务所特征等受托经济责任角度的分析,而基于社会责任担当视角的研究难得一见。本文从公益性捐赠视角出发,以2014-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深入研究了证券监管、公益性捐赠与审计费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公益性捐赠会导致企业审计费用的上升;(2)证券监管可以抑制公益性捐赠导致的审计费用的增加;(3)相对于战略性公益性捐赠,非战略性公益性捐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还会受到证券监管的调节,即进行非战略性公益性捐赠的企业受到的监管风险会更高;(4)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相比,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公益性捐赠对审计费的影响以及证券监管对公益性捐赠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会更加明显;(5)内控质量越高的企业审计费用越低,但与内控质量较低的企业相比,内控质量越高的企业如果积极进行公益性捐赠,却会导致企业的审计费用上升。此外,在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证券监管对公益性捐赠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6)本文对“审计意见购买”假说进行了检测,并证明了该假说在本文中是不成立的,保证了主检验的稳健性。本文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分析从传统的经济责任范畴扩展到社会责任层面,同时考察了证券监管的治理效应,倡导了可持续发展观,从而丰富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与公益性捐赠的价值管理角色研究文献,为我国审计市场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周莹[2](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刘子卉[3](2019)在《ST昆机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规范控股股东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对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信息披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真实、充分、及时、全面的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法定义务,同时也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我国仍存在相当数量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而且屡禁不止,这严重与诚信准则相违背,甚至无视法律法规。此行为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不利于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为此,本论文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相关问题,以信息披露违规的控股股东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对ST昆机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进行分析研究,深入分析和检验违规的背后动因,并提出规范的建议。本文在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国企上市公司ST昆机,以ST昆机控股股东沈阳机床集团信息披露违规的表象出发,深入分析ST昆机控股股东违规背后的诱导因素,根据ST昆机控股股东具体的违规行为,对案例从内部控制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做研究分析,深挖其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诸如管理层与治理层划分模糊不清、相关主体诚信机制的缺失、公司内部监督不到位,加之监管当局监管力度不足、财务顾问未勤勉尽职以及有关法律制度的欠缺等因素促成了此后违规行为。本文选用了以点带面的研究方法,通过剖析ST昆机控股股东违规行为的动因及其带来的后果,进而对普遍存在的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现象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治建议。对于控股股东违规行为不仅需要强化内部治理、提高外部监督,中小投资者也需加强相关的维权意识。
杨梦丽[4](2019)在《分众传媒私有化动机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市场上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工具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并没有那么完善的体系,因此国内企业想要在国内主板上市需要比较复杂的流程,再加上国内上市门槛高,所以想要上市的企业纷纷转战美国,原因是当时美国的资本市场较为完善,并且美国更为看重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能力,最重要的是美国资本市场上市流程简单,主要实行核准制上市。奔赴美国上市的公司,上市初期投资者对其发展前景看好,公司股价较高,但是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赴美上市公司股价普遍较低,许多赴美上市公司纷纷选择私有化退市。上市公司私有化代表着失去了证券市场的融资支持,进而可能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因此上市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出美国证券市场的动机值得探讨,并且私有化成功后的效果分析也很有必要,私有化后效果可以检验私有化动机的实现程度,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本文以分众传媒为案例研究对象,结合分众传媒私有化退出美国证券市场的过程,重点分析分众传媒私有化动机及效果,最后得出研究结论,为其他想要从美退市的同类企业提供建议。分众传媒于2005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历时8年发展,于2013年私有化成功退市美国。分众传媒的私有化较为典型,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依据,因此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基于私有化相关理论,对分众传媒私有化动机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进而得出相应结论,即私有化的主要动机为权益再融资和市值管理;私有化提升了公司估值,带来了积极的效果。这样做不仅丰富了上市公司私有化理论,也为更多研究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学者提供案例支持。
任亚兰[5](2019)在《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以华润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市场经济一片繁荣的背景下,企业的经营也朝着多元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众多巨型集团企业。集团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使集团内部形成了企业间资本市场。与非集团企业比较而言,集团企业的关键优势是其内部资本市场。内部资本市场作为成员公司融资的关键渠道,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部分代替不完善外部资本市场的作用。在内部资本市场愈加普遍化的浪潮下,其优势也愈发明显。也正由于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势,其配置效率、运行方式以及效率影响因素也正在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焦点。现阶段的学术界,对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无效论”以及“有效论”两种。与此同时,学术界对于内部资本市场在运作方式以及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分析结论也未统一。由此来看,选择国内市场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集团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其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方式与配置效率,可以为其他集团企业提供运作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指导。本文分析过程中,结合了案例研究法以及理论分析方法,对华润集团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本文着重研究其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以及可能带来的未来经济上的影响,在对华润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深入分析时,利用了以资产回报率作为基础的现金流敏感法。同时,考虑了华润集团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等多方面的情况,对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终给予相关合理建议。依照有关分析,本文最后得出下述结论:(1)华润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整体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果,然而,其效率并不高;(2)华润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受公司治理和金融中介、多元化战略以及外部资本市场等多方面影响。依照分析的结论,可对其给出下述的合理建议:(1)内外部资本市场协调互动;(2)理性扩张、适度多元化;(3)加强与内部金融平台体系的互动;(4)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弱化委托代理问题。本文以我国多元化大型国有企业——华润集团作为案例。华润集团的代表性使得本文对其他多元化集团企业资本配置有指导性的意义,有助于国内的内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华润集团仍有一部分尚未上市的公司,且上市公司各分部数据披露不完善,数据获取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本文对华润集团资本配置效率的测量部分尚不够精确。
丁龙海[6](2018)在《流年似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路走好!不知何年何月,成了悼词的结束语,宋涛注意这个词,是在一个饭局上……林辉有个酒局要赶,三杯酒后,他举起酒杯说,大江,我得先走一会儿,敬你一杯!刘大江举起酒杯,碰了一下,笑呵呵地说,忙你的去吧,一路走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宋涛想笑,但他还是忍住了。早晨,他参加朋友父亲的葬礼,悼词念到一路走好,亲朋好友就缓缓移动,开始告别遗
金错刀[7](2018)在《茅侃侃自杀:压力究竟还要摧垮多少人?》文中研究指明又一位年轻的精英离我们远去了,有点不愿意相信:愿他一路走好,更愿生者且行且珍惜。最悲伤的演绎,不是《前任3》里无数个分手的内心独白,而是在茅侃侃的朋友圈里。1月25日凌晨,茅侃侃用黑白色给出了故事结尾。
丁毅[8](2015)在《股票价格高估对中国上市企业投资规模和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一般认为,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然而股市脱离实体经济走势出现长期大涨或大跌的现象经常发生。在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以及本世纪初的金融海啸期间,都出现了实体经济相对稳健而股市剧烈波动的情形。而在中国,这一现象更加明显,股市一直都与实体经济不匹配,中国实体经济一直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最近几年进入新常态,也能维持7%以上的稳健增长。然而这期间股市的表现却是非常不稳健,出现了几次大涨大跌,而在相对稳定的年份也不是保持与GDP相当的增速。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股市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远非经济加速器那么简单。同时,作为微观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往往偏离公司基本面,出现高估或低估现象,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近十年的托宾q均值为2.372,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股的高估现象较普遍,这一点从A股对H股的溢价就可见一斑。围绕股价的高估(或者说误估)开展研究,是分析股市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微观基础,其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不言而喻。金融具有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对于股票市场的研究不应局限于虚拟经济本身,而应延伸至企业的实际投资决策,讨论企业的投资数量和投资效率。因此,研究股市对实体经济在宏观上的影响,从微观层面上就是要看个体股价的误估对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从宏观问题转到微观基础的分析,从股市制度建设和赌场论,转为个体企业的实体投资支出和投资效率,理论研究才能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对企业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更有利于政府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因此,在中国股市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在中国宏观经济不景气的现实下,研究股价高估对中国上市企业的投资支出多少和投资效率的影响,发现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机制和可行路径,成为本文研究的入题点和根本任务。论文由6个部分组成,按照股票价格高估影响上市企业投资支出和效率的理论模型的提出、理论假设的实证检验和影响关系的归因分析的基本思路展开。第1章为导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结构安排及研究的创新之处。本文的股价高估程度是以托宾q来计量刻画的,q越大表示高估越严重,q越小表示高估程度越小(或低估越严重)。因此,高估程度是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变动中的公司基本面而言的误估,所以,计量中也包括q值较小的样本。既然q也可以表示低估,那么为什么使用股价高估这个概念呢?原因有三:一是与主要文献保持可比性,本文的主要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都侧重高估的情况;二是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股价高估问题(使用托宾q理论的q是否大于1作为是否高估的标准),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近十年的托宾q均值为2.372,所以高估一词本身就代表了多数样本;三是为了使本文有关结论更加明确,使得股价高估一词更加“名副其实”,本文还使用q是否大于2作为是否高估的标准,做了分组检验,即包含少数低估样本的总体样本下成立的结论在q大于2的较为高估的样本组会得到强化。简言之,托宾q只表示股价高估程度,但是总体样本和分样本都验证了高估影响投资的有关结论。同时,投资效率沿用标准概念,是相对于最优投资数量而言、针对公司实际投资决策的分析和检验,侧重于投资高于或低于最优数量的差额,而不是指收益率等最终投资结果。第2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股票价格高估和企业投融资决策领域的基本理论,包括理性泡沫理论、行为金融学泡沫理论、托宾q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市场择时理论以及融资约束理论等。并且也梳理了研究股票价格误估与企业投资关系的相关理论。对现有研究如何探索和发现股票市场的过度波动特征,以及股票价格高估与企业投资的相关性进行评述,从而引出论文的研究主题:股票价格高估是否影响上市企业的投资支出,股票价格高估与上市企业投资支出是否正相关,这种正相关性是如何产生的,股票价格的严重高估是否导致上市企业投资的过度波动,是否影响上市企业的投资效率。最后在介绍相关文献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其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本研究的启示。通过文献综述可以看出,现有文献对于股价高估如何影响企业投资没有统一的定论,实证结果分歧较大。需要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是:股价高估是否影响企业投资,中间机制是增发股票吗?这个逻辑归因是资本成本问题吗?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及归因是:在托宾q理论下企业在股价高估时会增发股票,而企业股权依赖时或融资约束时,增发股票的成本较低,于是企业利用这些低成本融资去投资潜在项目。但是这个完整的逻辑链条并没有完全的一次性的被阐述清楚,都是各自在不同的假设下做理论分析或不同的样本下做实证检验,并且都是局限于链条的某些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因此,全面分析股价高估对企业投资的实质影响、具体机制和归因分析,十分重要且必要。第3章构建一个刻画股票价格高估通过股权融资机制影响上市企业投资的理论模型,提出股权融资机制是上市企业投资受股票价格高估影响的重要途径。不同于主流的理论模型,本文还着重阐释了股价高估对投资效率的理论影响,并与投资支出多少结合起来理解,试图在股价高估影响投资多少和投资效率两方面得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作支撑。同时,在理论模型中提出可供检验的假设,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最优化的模型证明,因为最优投资额是既定的,不论企业是否存在股权依赖或是否做出增发决策,股价高估都不会影响投资额。这与Baker等(2003)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这恰是现有文献的主要分歧点。本文认为,实际上既定最优投资的假说是不符合实际的,现实中的企业,不是因为资金缺乏而无法覆盖所有的目标项目的投资,就是因为管理者“帝国建造”和在职消费的冲动而盲目扩张项目,而且理论上的所谓最优投资也是随着外界经济金融条件而动态变化的。同时,行为金融学许多文献也发现管理者往往具有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所以,现实的企业都是会向外扩张的,股权依赖的企业会想尽办法筹资去投资,已经不缺资金和完成目标投资的企业也会利用更多的资金去投资其他项目。当然,增发股票筹集的资金未必全部用于实体投资,可能部分用于储蓄、分红或金融投资,本文也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第4章提出股价高估对上市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和影响机制的实证证据。首先对现有的实证研究结论进行梳理和分析,作为本章研究的参考和对比;然后使用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样本,基于加入企业基本面变量的托宾q模型,以托宾q值作为代表上市企业股价高估的解释变量,并控制其他企业基本面变量,分析股价高估与中国上市企业投资支出的关系,结合第3章理论模型的假设,检验并证明两者关系;最后检验将股价高估和上市企业投资联系在一起的股权融资机制,基本思路是检验股价高估是否促进增发,而增发企业又是否会更多地投资。基于以上实证结论,进一步对股价高估对上市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做归因分析。归因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资本成本和信贷替代等因素做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货币主义视角揭示股价高估对企业投资额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托宾q理论认为,股价高估时企业会选择增发股票,获得新的融资后投资,即股票价格高估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数量。那么,问题是企业会不会在高估时增发股票,增发收益又是否用于实际投资呢?本文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三个供实证检验的假说:1)股价高估会影响企业实际投资支出;2)股价影响投资的中间机制是股票增发;3)对于股权依赖的公司,股价高估更可能带来投资的增加。三个假说的目的是考察股价高估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是否存在、影响的具体机制以及产生原因。本文基于加入企业基本面变量和年度、行情等其他控制变量的托宾q模型,结合使用混合OLS和固定效应回归的方法,平衡和非平衡面板等多个数据集,行情分组和企业分组等,依次检验了以上三个假说。并且,我们使用动态面板GMM和PSM方法处理了内生性问题,这一公司金融方面最为困扰的计量问题,得出了稳健的结论。此外,我们还深入考察股市行情好和差、股价高估和低估两个分组下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根据托宾q理论的逻辑进度,股市行情好时增发股票未必是企业真的缺少投资资金,企业股价高估相对于低估更可能增发股票进而更可能多的投资。检验了股价高估对投资支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之后,本文还试图探寻机制背后的原因,辨析股价高估对投资的影响是否只是货币现象,使用融资约束或者说股权依赖作为资本成本的代理变量,使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作为信贷能力的代理变量,考察了资本成本以及资金可得性对股价高估影响投资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对于资金约束严重的公司和信贷能力差的公司股价更能影响投资,也就说股价高估带来的股权再融资是因为资本成本的权衡而做出的,而且与当前的信贷是替代关系。第5章在以上章节证明的股价高估和上市企业投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股价高估与中国上市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首先,简要回顾了目前对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然后给出主要的测算投资效率的方法,进而梳理了股价误估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方面的文献,通过现有文献和定性逻辑分析,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在验证两者关系之前,使用Vogt交互项法对全部样本做检验,其结果显示大部分上市企业存在投资低效率现象,进而从统计学上证明中国上市企业投资低效率具有普遍性。为了更好地区分和考查投资效率的不同情况,使用加入企业基本面变量的托宾q模型,以Richardson(2006)的残差度量模型的残差作为非效率投资额的代理变量(投资过度和不足既表明投资效率低的程度,也暗含了低效率的原因),检验股价高估与中国上市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基于加入基本面变量的托宾q模型,以实际q值与预期q值的差作为股价泡沫的代理变量,结合行业和年度虚拟变量等其他控制变量,对企业低效率投资做混合OLS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从而判断股价泡沫作为特殊价格高估对中国上市企业投资低效率的影响,辨明股价高估(泡沫)对中国上市企业投资效率的解释程度。最后,对股价高估的低效率投资影响做归因分析。归因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存货变动等因素做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从委托代理等角度揭示股价高估对企业低效率投资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投资效率是与投资支出非常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于投资效率问题学术界较多的关注低效率投资问题,即资源的错位配置,数学表现为投资效率的方差较大。本文提及的投资效率概念是相对于最优投资数量而言的,是针对公司实际投资决策的分析和检验,侧重于投资高于或低于最优数量的差额,而不是指收益率等最终投资结果。专门研究投资效率的文献更多关注投资数量的最优化,这也更容易与宏观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应,既体现了微观企业投资效率,又能更好地反应宏观经济基础。而且,本文理论模型也更关注股价高估对管理层做出是否投资或投资多寡的影响,效率反映的是对最优投资额的偏离程度。我们首先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供实证检验的假说:4)股价高估会导致过度投资,降低投资效率;5)股价高估是中国企业投资低效率的主要成因之一;6)过度投资越严重的企业,股价高估对投资效率的负面作用越显着,并主要表现为存货增多。三个假说的目的是考察股价高估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是否存在、股价高估(泡沫)对投资效率的解释程度以及股价高估导致低效率的原因。假说提出后,设计实证方程,选择变量,给出描述性统计。进而使用混合OLS、固定效应等多种计量技术做回归分析检验假说。因为中国企业的低效率问题、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我们还专门检验了股价大幅偏离基本面的泡沫对于低效率的影响。作为稳健性检验,使用动态面板的GMM方法处理内生性。最后,我们参考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做股价高估的投资效率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增加存货即是股价高估影响投资效率的表现又是原因;过度投资的冲动,例如增发和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性短期持股,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等,是股价高估导致过度投资的原因。第6章是论文的的结论部分,根据前文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本文最主要的结论是,股价高估会通过各种机制增大资本品投资,而这种投资可能恰恰是无效率的过度投资。其理论意义在于,托宾q理论虽经得住中国经验的检验,但是带来的投资效率问题值得进一步的理论重视;而现实意义是股价偏离基本面会影响企业投资支出和效率,为分析股市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微观基础。本文可能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把企业投资效率问题纳入托宾q理论的检验视野。我们检验了托宾q理论的中国实用性,相比已有的矛盾观点,本文坚持了托宾q理论,但是一个不同或者说本文的一个理论发展是,股价高估造成投资增多的重要原因,不仅是股权依赖,而且是过度投资的冲动。过度投资的冲动促进了金融向实体经济的转化,这一点是其进步力量,然而该现象本身又是低效率的表现。这也成了股价高估对投资影响的又一个权衡。发现和检验其中的作用机制,找出企业最优的投资路径,以及改善政府定向调控的着力点,是本文的核心要义。第二,探究了股价高估影响企业投资的具体机制。托宾q理论认为增发股票是股价高估影响投资的中间变量,我们对此进行了检验,判断是否真的会在股价高估时增发,而增发收益又是否用于实体投资。而且,对于企业投资效率问题,我们还专门检验了严重偏离基本面的股价泡沫对企业低效率投资的影响,以此判断股价高估是否是低效率投资的成因之一。而且,我们在分析中综合了融资约束等多个视角,固定效应和混合OLS等多个方法,平衡和非平衡面板等多个数据集,行情分组、动态面板等多个稳健性分析,使得结论更全面。第三,通过归因分析,找出了股价高估影响企业投资的背后根源,使研究更完整、更具意义。对于投资支出,我们从资本成本和信贷替代方面,判断企业增发股票是否是因为成本问题和信贷资金不足;而投资效率方面,我们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股价泡沫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出发,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投资冲动导致股价高估下的过度投资这一理论预期的真实性。第四,本文采用了微观层面的数据和视角检验了股价高估对实体投资的影响,对实体经济的微观基础做出着重分析,通过联系实际释放理论研究的活力,接地气以释放市场和政府管制的活力。而且,本文选择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是研究股价高估影响企业投资这一问题的绝佳的微观样本,其原因有以下四点:首先,虽然中小板企业数量相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数量而言较小,但是这些企业都是各行业的佼佼者,资产规模和产值较大、成长力和创新力都较强,即数量少但代表性强;其次,主板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政府控制和政治关联严重,企业行为的代表性不足,而创业板和新三板虽然都是新兴的市场力量,但是公司治理和数据披露的要求低于中小板。相比之下,中小板集中了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民营企业和中等规模面向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更能代表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微观主体的真实市场表现,更符合“市场微观主体”的定位;再次,即便不考虑企业性质的特殊性等因素,退一步讲,中小板样本也更优于其他,这是因为各板块、各行业虽有特殊性,但是中国股市治理制度和宏观经济背景是相同的,其代表性从计量经济学的样本选择上来看是无本质差异的,国内学者在使用上市公司样本时对于各版块和各行业的选择大都也是随机选取的,并无特别的喜好;最后,相比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中国股市波动大,企业高估现象严重,股权依赖、投资过度等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中国上市公司是验证有关理论假说的较好现实素材和实证样本。本文仍然存在几点不足,也是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希望以后的专家学者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不断把研究深入推进。第一,本文的理论模型略显单薄,是在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并加入了投资效率问题的分析,虽有创新,但是原创性不足,没有对本文丰富的实证假说和机制研究以及归因研究提供统一的全面的理论框架。第二,股价高估的测算上本文使用了最为经典的测量方式,用托宾q的值表示股价的误估,q越大,高估越严重,q越小表示高估越不严重(或者说低估越严重)。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它直接源自托宾q理论,理论基础扎实,与经典文献可比性强。但是目前对于股价误估的测算方法越来越多,许多学者采用剥离基本面的额外波动来表示股价的误估。这种方式在检验股价泡沫对企业低效率投资的影响时使用了,其他计量上并没有使用。这也是出于避免计量结果过多、造成比较混乱的考虑。但是如果在以后的研究中专注于股价高估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影响时,也许最新方法可能更精确。第三,本文的一个重要现实意义就是对宏观股市的微观企业做了基础性分析,从微观视角看宏观经济及宏观经济政策。这是当前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限于本文是重点研究微观企业实体投资的,所以没有进一步阐述其背后的宏观政策含义,今后的研究中探讨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对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应该是很好的研究选题。
黄蓉,梁飞宏[9](2015)在《缅怀爱创业的“70”后——刘祥南》文中研究表明花甲之年创业,从退休教授到上市公司董事长,刘祥南的创业历程颇有些传奇色彩,如今这段传奇画上了句号!2015年4月29日下午,美亚柏科发布题为《刘老师,您一路走好!》的公告。公告称,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原厦门大学信息与技术学院教授)、厦门致公党老年委主任刘祥南先生,于2015年4月29日凌晨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9岁。
皮海洲[10](2014)在《阿里赴美上市,还请一路走好》文中研究指明阿里巴巴如果最终能成功在美国上市,估值将可望达到2500亿美元,这确实是阿里人的荣耀。牵动国人眼球的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上市事宜终于尘埃落定。5月6日,阿里正式提交了赴美IPO申请。据业内估计,阿里巴巴最终IPO融资额在160亿到200亿美元之间,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IPO之一。
二、上市公司一路走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市公司一路走好(论文提纲范文)
(1)证券监管、公益性捐赠与审计费用 ——基于中国A股市场数据的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公益性捐赠 |
2.1.1 社会责任与公益性捐赠 |
2.1.2 公益性捐赠经济后果的研究 |
2.2 审计费用 |
2.2.1 审计费用的概述 |
2.2.2 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 |
2.3 证券监管 |
2.3.1 证券监管的概念 |
2.3.2 证券监管的有效性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1 公益性捐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
3.2 证券监管对公益性捐赠与审计费用两者间关系的影响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
第5章 实证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
5.1 描述性分析 |
5.2 相关性分析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5.4 稳健性检验 |
5.4.1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
5.4.2 替换公益性捐赠指标的稳定性检验 |
5.4.3 基于内生性问题的稳健性检验 |
第6章 进一步研究 |
6.1 公益性捐赠的细分 |
6.2 市场化程度的细分 |
6.3 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细分 |
6.4 审计意见购买假说检验 |
第7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局限性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启示 |
7.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ST昆机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点 |
1.4 论文框架 |
1.5 文献综述 |
1.5.1 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研究 |
1.5.2 控股股东与信息披露关系之研究 |
1.5.3 控股股东披露违规的动因之研究 |
1.5.4 文献评述 |
2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的理论概述 |
2.1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的基础理论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2.2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的主要类型 |
2.2.1 筹划重大事项信息披露违规 |
2.2.2 股票质押、冻结未及时披露 |
3 ST昆机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行为 |
3.1 ST昆机的创立 |
3.2 ST昆机的发展历程 |
3.3 ST昆机的公司治理结构 |
3.3.1 公司股权结构 |
3.3.2 公司治理结构 |
3.4 ST昆机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的方式 |
3.4.1 对协议生效重要条件遗漏 |
3.4.2 对重要时效信息延迟披露 |
4 ST昆机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分析 |
4.1 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的内部动因 |
4.1.1 控股股东对ST昆机的“救赎” |
4.1.2 控股股东及其相关责任人诚信机制缺失,法律意识淡薄 |
4.1.3 ST昆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
4.2 促成ST昆机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的外部因素 |
4.2.1 证监会处罚力度不够,违规成本低 |
4.2.2 第三方责任人未勤免尽责,发现违规行为 |
4.2.3 控股股东信义义务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
5 ST昆机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后果分析 |
5.1 对企业内部的影响 |
5.1.1 致使重组失败,陷入发展危机 |
5.1.2 导致股价暴跌,遭遇退市风险 |
5.1.3 面临巨额索赔,影响企业形象 |
5.2 助长证券市场违规不正之风,扰乱市场秩序 |
5.3 使中小投资者在违规期间蒙受大额损失 |
6.应对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的建议 |
6.1 建设内控文化,保证内部监管的独立性 |
6.2 提高监管处罚效率与违规成本 |
6.3 借鉴英美德对控股股东信义义务的法制建设 |
6.4 中小投资者需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增强维权意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分众传媒私有化动机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创新点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回顾 |
2.1.1 国外文献回顾 |
2.1.2 国内文献回顾 |
2.1.3 文献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上市公司私有化相关概念 |
2.2.2 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动机 |
2.2.3 上市公司私有化理论基础 |
3 分众传媒私有化案例介绍 |
3.1 分众传媒基本情况 |
3.1.1 分众传媒发展历史 |
3.1.2 分众传媒经营现状 |
3.2 分众传媒私有化过程 |
3.2.1 董事会确定私有化方案 |
3.2.2 权益投资方设立收购母公司 |
3.2.3 分众传媒大股东进行股权置换 |
3.2.4 分众传媒完成私有化退市 |
3.3 分众传媒私有化成功原因 |
3.3.1 保守的私有化价格 |
3.3.2 融资发挥财务杠杆效应 |
3.3.3 融资对象背景强大 |
3.3.4 签订高风险协议 |
4 分众传媒私有化动机分析 |
4.1 权益融资动机 |
4.2 大股东动机 |
4.2.1 进行财富转移 |
4.2.2 减持股票套现 |
4.3 市值管理动机 |
4.3.1 战略选择 |
4.3.2 品牌形象 |
4.4 监管成本动机 |
5 分众传媒私有化效果分析 |
5.1 融资能力增强 |
5.1.1 投资者支持分众 |
5.1.2 再融资成效显着 |
5.2 估值变化 |
5.2.1 公司估值上升 |
5.2.2 套利收益颇丰 |
5.3 监管成本降低 |
5.4 经营业绩提高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分众传媒私有化成功的关键原因 |
6.1.2 分众传媒私有化主要动机 |
6.1.3 分众传媒私有化提升了公司估值 |
6.2 建议 |
6.2.1 制定合理的私有化方案 |
6.2.2 选择合适时机转板上市 |
6.2.3 做好未来发展规划 |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以华润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3 创新与不足 |
1.3.1 创新 |
1.3.2 不足 |
2. 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多元化集团企业 |
2.1.2 内部资本市场 |
2.1.3 资本配置效率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论 |
2.2.3 交易费用论 |
2.2.4 协同理论 |
2.2.5 优序融资理论 |
3. 文献综述 |
3.1 国外文献综述 |
3.2 国内文献综述 |
3.3 文献评述 |
4. 华润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基本情况 |
4.1 案例选取与公司简介 |
4.1.1 案例选取 |
4.1.2 华润集团简介 |
4.2 华润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方式 |
4.2.1 公司内部业务偏向 |
4.2.2 内部资金拆借 |
4.2.3 产品和服务关联交易 |
4.2.4 内部担保 |
4.2.5 融资租赁 |
4.2.6 集团内部股权交易 |
5. 华润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分析 |
5.1 内部资本配置效率测量工具 |
5.2 测量方法选取 |
5.3 基于资产回报率现金流敏感法的效率测算 |
6. 华润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6.1 外部资本市场因素的影响 |
6.2 多元化战略因素的影响 |
6.3 内部金触中介因素的影响 |
6.4 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 |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关于提升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建议 |
7.2.1 内外部资本市场协调互动 |
7.2.2 理性扩张、适度多元化 |
7.2.3 加强与内部金融平台体的互动 |
7.2.4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弱化委托代理问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8)股票价格高估对中国上市企业投资规模和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股票价格泡沫的一般理论 |
2.2 行为金融理论中的股票价格泡沫 |
2.3 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和企业投资 |
2.4 股票价格误估、融资约束与上市企业投资 |
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股票价格高估影响上市企业投资的理论研究 |
3.1 基于股权融资机制的理论模型 |
3.2 股价高估与企业投资无关的理论解释 |
3.3 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4章 股价高估对上市企业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证分析 |
4.1 引言 |
4.2 研究假说 |
4.3 实证研究模型和数据选择 |
4.3.1 数据来源 |
4.3.2 计量模型设定 |
4.3.3 变量定义 |
4.3.4 描述性统计 |
4.4 基础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 |
4.4.1 股价高估对投资支出影响的POLS回归 |
4.4.2 股价高估对投资支出影响的固定效应(FE)回归 |
4.4.3 股价高估对投资影响的平衡面板固定效应回归 |
4.5 股票价格高估影响上市企业投资的股权融资机制的检验 |
4.5.1 检验思路、实证模型和回归结果 |
4.5.2 股市行情和企业估值水平的分组固定效应回归 |
4.6 稳健性检验 |
4.6.1 动态面板GMM检验 |
4.6.2 倾向得分匹配(PSM)检验 |
4.7 上市企业投资支出的归因分析——融资约束和信贷替代 |
4.8 小结 |
第5章 股价高估与中国上市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 |
5.1 引言 |
5.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
5.2.1 上市企业投资效率研究 |
5.2.1.1 无效率投资的成因 |
5.2.1.2 股权结构与投资效率 |
5.2.1.3 对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的评论 |
5.2.2 企业投资效率的估计方法 |
5.2.3 股价高估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假说 |
5.3 股票价格高估对中国上市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5.3.1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
5.3.2 回归分析 |
5.3.2.1 上市企业投资效率的Vogt检验——是否过度投资 |
5.3.2.2 上市企业投资过度与不足的度量 |
5.3.2.3 股票价格高估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回归结果 |
5.4 股票价格泡沫对中国上市企业低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 |
5.5 稳健性检验 |
5.6 上市企业投资低效率的归因分析 |
5.7 小结 |
第6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9)缅怀爱创业的“70”后——刘祥南(论文提纲范文)
只要有梦想,创业永远不会晚 |
花甲之年创业公司成功上市 |
打造屋顶农场延续创业梦想 |
四、上市公司一路走好(论文参考文献)
- [1]证券监管、公益性捐赠与审计费用 ——基于中国A股市场数据的经验分析[D]. 崔锐.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7)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ST昆机控股股东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案例研究[D]. 刘子卉.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4]分众传媒私有化动机及效果分析[D]. 杨梦丽.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7)
- [5]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以华润集团为例[D]. 任亚兰.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6]流年似水[J]. 丁龙海.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8(13)
- [7]茅侃侃自杀:压力究竟还要摧垮多少人?[J]. 金错刀. 东西南北, 2018(06)
- [8]股票价格高估对中国上市企业投资规模和效率的影响研究[D]. 丁毅. 吉林大学, 2015(07)
- [9]缅怀爱创业的“70”后——刘祥南[J]. 黄蓉,梁飞宏. 福建质量管理, 2015(Z2)
- [10]阿里赴美上市,还请一路走好[J]. 皮海洲. 金融经济,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