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茭白反季节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翁丽青[1](2021)在《河姆渡双季茭反季节早熟栽培技术》文中认为茭白属禾本科菰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分布广泛,南至广东、北至北京、东至台湾、西至四川均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1]。浙江省栽培面积约3万hm2,占全国栽培面积的40%,是浙江省栽培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2]。茭白按感光性和采收时间可分为单季茭、双季茭两大类,单季茭一年一熟,双季茭一年两熟[3]。
应冬勤,陈可可[2](2019)在《黄岩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分析浙江省黄岩区三大设施蔬菜产业基地现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自然灾害、连作障碍、病虫害、新技术新器械等推广应用及产品销售等问题,从而制定在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促进设施蔬菜在今后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唐媚媚[3](2018)在《王世懋《学圃杂疏》研究》文中提出王世懋是我国明代的一位热爱园艺的文学家。他生于江苏太仓的名门望族,为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始任南京礼部主事,曾在陕西、江西、福建等地方当官,累官至南京太常寺少卿。他好学,擅长诗文,其生平着述以文学创作居多,也有部分涉农着述。他兴趣爱好广泛,擅长书法,爱好鉴藏书画,喜欢旅游,热爱园艺。在晚年时期,他以病疾为由,辞官归隐,在家乡太仓筑建了私家园林“澹园”。他在澹园选育了各种植物,包括有花、果、蔬、瓜、豆、竹等。后来,他以澹园的园艺植物为研究对象,于1587年撰写了《学圃杂疏》一书,这是王世懋涉农着述的代表作。目前,学术界对《学圃杂疏》一书的看法与评价不一,若要科学地评价它的农学与园艺学价值,必须要对它所记载农业科学技术与园艺经验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探索处该书所蕴含的农学与园艺学思想,并综合判定其农学地位与其现代意义所在。《学圃杂疏》阐释了多种园艺植物,而全书的侧重点则在于阐释花卉。尽管它篇幅不长,仅有七千余字,但它内容丰富。该书中记载了园艺植物的栽培技术、园艺观赏与食用功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王世懋的农学与园艺思想。同时,该书所蕴藏的农业科学技术与园艺技巧对明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王世懋及其《学圃杂疏》作学术史回顾,探求该课题可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以此作为下文分析的背景。第二,扼要地介绍王世懋生平与着述,从整体上来掌握他的作品情况,为下文对其《学圃杂疏》的具体论述做好铺垫。第三,分析《学圃杂疏》的写作题材来源、版本与编写体例,以便在下文对该书的内容进行全面地展开与论述。第四,从农学、园艺学角度分析《学圃杂疏》的内容,详细地分析该书所记载的植物栽培技术、园艺观赏与食用功效,从而,揭示书中所蕴含的农学与园艺思想。第五,结合文章对王世懋及其《学圃杂疏》的分析,再从王世懋所在的时代背景、其饮食习惯与闲暇生活来看晚明士人闲暇文化。最后,通过对全文的分析,综述《学圃杂疏》的学术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以回应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此外,希望能借此为园艺事业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农业的推进提供一点启示与借鉴。
蒋罗那[4](2018)在《安徽省岳西茭白产业发展SCP范式分析 ——基于种植户的调研数据》文中研究指明安徽省岳西县利用多山区地形和高海拔气候这一独特自然环境大量发展高山茭白种植以来,岳西茭白产业已基本实现了种植规模化、区域品牌化和生产标准化,逐渐成为促进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特色产业以及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岳西地区农户小规模经营传统、产业组织内部结构松散等问题,使得茭白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利用效率低、无法应对自然灾害等等,导致整个岳西茭白产业利润水平极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目前学术界对于类似茭白这种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发展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特色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茭白产业基本现状、产业结构、市场行为、生产绩效角度对岳西茭白特色产业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安徽省岳西茭白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包括种植资源概况、产业特征和发展现状分析;接着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行业壁垒和规模化程度分析了岳西茭白产业的产业结构特征;然后从茭白生产参与者及政府的组织协调行为、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三个方面对岳西茭白产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重点分析茭白种植户的投入产出及其生产效率水平,并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茭农生产效率水平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岳西茭白生产的区域集中度较高但区域内组织化程度低,且当前农户的茭白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于生产发展的需要。茭白种植户的茭白生产效率水平的差异化程度较大,且有近95%的种植户都处于DEA非完全有效状态,在茭白生产中的效率损失较为严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者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种植区域土壤条件、灾后补救能力、种植技术水平、获取市场信息能力、政府的补贴作用和村里道路建设情况等等。
杨国荣[5](2017)在《安溪早茭白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文中指出介绍茭白的生长特性,反季节生产的育苗技术、大田肥水管理等。
杨国荣[6](2016)在《安溪早茭白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茭白的生长特性,并总结其反季节生产的育苗技术、大田肥水管理等栽培技术。
袁名安,郑寨生,张尚法,孔向军,王凌云,李怡鹏,杨梦飞,张雷[7](2016)在《金华市水生蔬菜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2010年以来,金华市水生蔬菜育种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在杂交选育、系统选育基础上,研究掌握了诱变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先后育成特色水生蔬菜东河早藕、金华红芽芋、浙茭3号、浙茭6号、浙茭7号等新品种,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省茭白、莲藕、芋新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生产上,通过改常规栽培为设施栽培,改大田去除杂株的粗放式留种为精细式单株留种,改老茭墩分株直接种植为两段育苗或带茭分株种植,根据茭白需肥特性,丰富和完善了双季茭白设施栽培技术,双季茭白夏茭提早30 d上市。通过"五改"(改中、晚熟品种为入泥浅、易采挖的早熟、优质、抗病莲藕品种,改露地栽培为大棚设施栽培,改迟栽深栽为早栽浅栽,改整藕作种为主藕、子藕分株作种,改重施追肥为重施基肥)栽培技术,双季莲藕初夏即可采收青荷藕,莲藕产值达22.5万元·hm-2。采用适当密植、采摘嫩果、流水降温、摘叶促花等鲜食籽莲"早鲜多"栽培技术,较生产干籽籽莲人工成本降低,效益增加。通过大棚育苗、带果移栽、合理疏盘、采摘嫩菱、活水留种、及时覆膜等菱长季节栽培技术,解决了菱传统栽培多以深水池塘种植为主,采收时间短、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夏季采摘时间提早2个多月,秋季采摘期延迟1个多月,产量和效益显着提高。
朱显结[8](2016)在《高山茭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指出以岳西县高山茭白栽培为依据,总结高山茭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及种株选择、栽植、水浆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控、采收标准等关键技术环节,以期为相似地区推广提供参考。
余瑞远[9](2013)在《茭白反季节早熟栽培技术》文中提出茭白提早在12月下旬移植,就能于2月底批量供应市场,不但缓解了蔬菜春淡市场需求,且高产高效。现从选好种苗、适时移植和肥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茭白的反季节早熟高产技术,以供参考。
陈建明,张珏锋,周杨,王来亮[10](2013)在《我国茭白高效种养和轮作套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茭白田种养结合和轮作套种的作用和功能,综述了茭白田套养经济动物的高效种养模式和茭白与其他作物轮作套种的高效模式,并提出最成功应用的4个案例,以期为我国茭白产业的良性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基础。
二、茭白反季节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茭白反季节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河姆渡双季茭反季节早熟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特征特性 |
2 栽培技术 |
2.1 种苗选择 |
2.2 寄秧育苗 |
2.3 大田移栽 |
2.4 大田管理 |
2.5 及时采收 |
2.6 采后管理 |
(2)黄岩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黄岩区三大设施蔬菜基地产业现状 |
1.1 院桥越冬型大棚番茄产业 |
1.2 宁溪大棚反季节茄子产业 |
1.3 头陀大棚提早型双季茭白产业 |
2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1 自然灾害对设施蔬菜产业的影响 |
2.2 连作障碍问题 |
2.3 病虫害问题 |
2.4 品种改良、引进问题 |
2.5 新技术、新农药器械应用问题 |
2.6 产品销售渠道拓展问题 |
3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
3.1 强化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培育,为规模化发展、合作社建设打好基础 |
3.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产业发展 |
3.3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
3.4 抓住机遇,提升品牌 |
3.5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
3.6 搞好产销衔接,拓宽销售渠道 |
3.7 完善预警体系,提高抗灾能力 |
(3)王世懋《学圃杂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学术史回顾 |
1.2.1 学界对王世懋的研究 |
1.2.2 学界对《学圃杂疏》的研究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论文框架 |
1.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3.2 论文的基本框架 |
2 王世懋生平及着述考略 |
2.1 王世懋生平述略 |
2.2 王世懋着述述要 |
2.2.1 王世懋着述概况 |
2.2.2 王世懋涉农着述 |
3 《学圃杂疏》写作特色 |
3.1 《学圃杂疏》写作题材来源 |
3.2 《学圃杂疏》的版本与体例 |
4 《学圃杂疏》内容分析 |
4.1 《学圃杂疏》记载之栽培技术 |
4.1.1 高效栽培技艺调控生长发育 |
4.1.2 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
4.1.3 施肥和浇水的技巧必不可少 |
4.1.4 做好防寒措施以安全越冬 |
4.1.5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土壤 |
4.2 《学圃杂疏》记载之园艺观赏 |
4.2.1 以形态为佳的园艺植物 |
4.2.2 以色彩为美的园艺植物 |
4.2.3 以香味为上的园艺植物 |
4.2.4 以花期为胜的园艺植物 |
4.3 《学圃杂疏》记载之食用功效 |
4.3.1 具有食用价值的植物 |
4.3.2 具有养生功效的植物 |
4.3.3 具有药用功能的植物 |
4.4 《学圃杂疏》的农学与园艺思想 |
5 从王世懋及《学圃杂疏》看晚明士人闲暇文化 |
5.1 王世懋所在的时代背景 |
5.2 王世懋养成的饮食习惯 |
5.3 王世懋追求的闲暇生活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学位论文相关成果 |
附录 B相关图片 |
附录 C江苏省太仓市实地调查之访谈记录 |
(4)安徽省岳西茭白产业发展SCP范式分析 ——基于种植户的调研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农业产业组织研究综述 |
1.3.2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3 茭白产业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实践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框架设计 |
1.6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6.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6.2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
2.1 产业组织理论 |
2.1.1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 |
2.1.2 产业组织理论经典范式——SCP范式 |
2.2 区域经济理论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2.2.2 产业集聚理论 |
第三章 安徽省岳西茭白产业概况 |
3.1 岳西县茭白种植资源概况 |
3.2 茭白产业特征分析 |
3.2.1 茭白产品的特性 |
3.2.2 岳西茭白产业的基本特点 |
3.3 岳西茭白产业生产现状 |
3.3.1 岳西茭白生产的演变历程 |
3.3.2 岳西茭白生产概况 |
3.4 岳西茭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第四章 岳西茭白产业结构分析 |
4.1 集中度分析 |
4.1.1 绝对集中度 |
4.1.2 相对集中度 |
4.2 产品差别化 |
4.3 行业壁垒 |
4.4 规模化 |
4.4.1 数据来源及样本数据特征 |
4.4.2 农户的种植规模扩大意愿 |
第五章 岳西茭白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
5.1 组织协调行为 |
5.1.1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5.1.2 茭白种植户与合作组织的联结程度 |
5.2 价格行为 |
5.3 非价格行为 |
5.3.1 销售渠道选择行为 |
5.3.2 技术水平与需求 |
5.3.3 生产专门化行为 |
5.3.4 品牌策略 |
第六章 岳西茭白产业绩效分析 |
6.1 茭白种植户成本收益分析 |
6.2 茭白种植户生产效率分析 |
6.2.1 分析方法的选定 |
6.2.2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定 |
6.2.3 DEA结果分析 |
6.3 茭白种植户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
6.3.1 模型设定 |
6.3.2 变量描述 |
6.3.3 实证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7.1 基本结论 |
7.2 加快岳西县茭白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茭白种植户问卷 |
作者简介 |
(5)安溪早茭白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育苗 |
1.1 种苗选择 |
1.2 培育壮苗 |
2 大田管理 |
2.1 施肥 |
2.1.1 基肥 |
2.1.2 追肥 |
2.2 灌水 |
2.3 清棵剥黄叶 |
3 病、虫害防治 |
3.1 主要虫害 |
3.2 主要病害 |
3.3 鼠害防治 |
4 适时采收 |
(6)安溪早茭白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育苗 |
1.1 种苗选择 |
1.2 培育壮苗 |
2 大田管理 |
2.1 施肥 |
2.1.1 基肥 |
2.1.2 追肥 |
2.2 灌水控制 |
2.3 清棵剥黄叶 |
3 病虫害防治 |
3.1 虫害防治 |
3.2 病害防治 |
3.3 鼠害防治 |
4 适时采收 |
(7)金华市水生蔬菜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执行育种规划,夯实育种基础 |
1.1 育种技术手段不断丰富 |
1.2 新品种特色鲜明 |
2 研究完善多项实用新技术 |
2.1 茭白高效栽培技术 |
2.1.1 改进栽培模式 |
2.1.2 改进留种方式 |
2.1.3 改进育苗方式 |
2.1.4 改进施肥技术 |
2.2 莲藕双季栽培技术 |
2.2.1 品种改进 |
2.2.2 栽培模式改进 |
2.2.3 种植技术改进 |
2.2.4 种藕结构改进 |
2.2.5 施肥技术改进 |
2.3 鲜食籽莲“早鲜多”栽培技术 |
2.3.1 适当密植 |
2.3.2 采摘嫩果 |
2.3.3 流水降温 |
2.3.4 摘叶促花 |
2.4 菱长季节栽培技术 |
2.4.1 大棚育苗 |
2.4.2 带果移栽 |
2.4.3 合理疏盘 |
2.4.4 采摘嫩菱 |
2.4.5 活水留种 |
2.4.6 及时覆膜 |
2.5 其他栽培新技术 |
2.5.1 双季茭白种茎割除技术 |
2.5.2 冷水灌溉区域双季茭白种植新模式 |
2.5.3 冷水灌溉区域单季茭白茎叶割除栽培技术 |
2.5.4 茭白灌施沼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
3 小结 |
(8)高山茭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及种株选择 |
1.1 品种选择 |
1.2 种株选择 |
2 田块选择及准备 |
3 适时栽植 |
4 水浆管理 |
5 平衡施肥 |
6 病虫害防控 |
6.1 病害 |
6.2 虫害 |
7 及时采收 |
(9)茭白反季节早熟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好种苗 |
2 精选苗地, 培育壮苗 |
3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 |
4 科学管水 |
5 合理施肥 |
6 做好中耕除草及剥叶 |
7 综合防治病虫鼠害 |
(10)我国茭白高效种养和轮作套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茭白种养结合和轮作套种的作用和功能 |
2 茭白田种养结合高效模式的研究 |
3 茭白与其他作物轮作套种高效模式研究 |
4 茭白种养结合和轮作套种模式的成功案例 |
4.1 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高效种养模式 |
4.2 茭白田养鸭高效种养模式 |
4.3 茭白田套养鲤鱼高效种养模式 |
4.4 茭白与水芹轮作栽培高效模式 |
四、茭白反季节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姆渡双季茭反季节早熟栽培技术[J]. 翁丽青. 长江蔬菜, 2021(04)
- [2]黄岩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应冬勤,陈可可. 现代园艺, 2019(21)
- [3]王世懋《学圃杂疏》研究[D]. 唐媚媚.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安徽省岳西茭白产业发展SCP范式分析 ——基于种植户的调研数据[D]. 蒋罗那. 安徽农业大学, 2018(02)
- [5]安溪早茭白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J]. 杨国荣. 福建热作科技, 2017(01)
- [6]安溪早茭白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J]. 杨国荣. 福建农业科技, 2016(Z1)
- [7]金华市水生蔬菜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 袁名安,郑寨生,张尚法,孔向军,王凌云,李怡鹏,杨梦飞,张雷. 浙江农业科学, 2016(10)
- [8]高山茭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J]. 朱显结.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8)
- [9]茭白反季节早熟栽培技术[J]. 余瑞远. 上海农业科技, 2013(06)
- [10]我国茭白高效种养和轮作套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陈建明,张珏锋,周杨,王来亮. 长江蔬菜, 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