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高粱秸秆中的汽油

甜高粱秸秆中的汽油

一、甜高粱秆制汽油醇(论文文献综述)

师媛媛[1](2018)在《甜高粱秆制备乳酸技术研究探讨》文中认为依靠科技创新开发使粮食资源得到增值转化,同时发展非粮原料路线,推动工业发酵制品产业优化升级,降低生产成本,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探讨以甜高粱秆发酵替代传统粮食淀粉质发酵生产乳酸的技术,该技术比用玉米生产成本低,还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乳酸质量,满足聚乳酸的生产需求,使能降解的聚乳酸塑料具备与石油基塑料竞争的成本优势。

付成年,张生金,郎小芸,杨柳青[2](2016)在《甘肃省甜高粱研究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甜高粱研究利用现状,分析了甘肃省甜高粱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甜高粱产业化发展的5条关键措施,对今后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甜高粱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李芳[3](2011)在《固态蒸馏制取乙醇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固态蒸馏技术沿用我国传统的白酒固态装甑蒸馏技术,其形状结构极其简单,但机理仍在探索中。白酒甑桶类似于一个填料蒸馏塔,物质(水与酒)和热量的传递均在酒醅中进行,酒醅既是含有乙醇成分的物料,又是蒸馏塔的填充料。固态发酵制取燃料乙醇不需要考虑保存芳香物质,提纯乙醇的浓度和提高其产量是该过程的关键因素。从减少污染、降低成本和节约能源的角度看,固态发酵蒸馏制取乙醇有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固态法蒸馏比液态法蒸馏在环保节能方面更具优越性。目前,固态蒸馏研究较少,缺少对固态蒸馏过程中内在机理的研究。本文通过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实验分析了升温速率等因素对乙醇醅失重情况的影响,发现温度对乙醇醅失重没有显着影响作用,这对蒸馏试验有指导性意义。本文还探索研究了在温度为133.3℃,床层高度为20mm(100g),40mm(200g)60mm(300g)的物料分别在蒸汽流量为5.Okg/h,6.5kg/h和8.Okg/h三种情况下的蒸馏情况,考察了蒸汽温度、床层高度和蒸汽流量等因素对薄层蒸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蒸馏出的乙醇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物料的干燥过程很相似,.馏出乙醇的质量随时间先缓慢增加,后出现一个恒质量阶段,最后缓慢下降直到零。而且流量较小者其恒质量阶段时间长,说明流量较小时,蒸汽的流速与乙醇从物料中扩散到物料表面时的速度同步,恰好能在相同时间段内将相同质量的乙醇带出。

吴利兴[4](2010)在《甜高粱茎秆制取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研究与推广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甜高粱(Sorghum bicolor(L.) Moench)也叫芦粟、甜秫秸、甜秆和糖高粱,为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由于它生物产量极高,栽培容易,用途很广,加之它茎秆中所含的糖极易转化为酒精,而酒精又是汽油的代用品,因而将甜高粱作为一种能源作物栽培已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本实验利用吉林市农科院自有品种九甜梁1号,分别采用固体和液体发酵工艺对甜高粱制取乙醇的工艺进行探索,并进行了糖汁的保存时间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甜高粱固体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是:入池温度为18℃,发酵时间为72h,酵母添加量为1.5‰,茎秆锤度为20°Bx。2.甜高粱汁液液体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是:酵母添加量为1‰,发酵时间为72h,茎秆锤度为22°Bx,发酵起始pH值是4.6。3.探索出适宜的甜高粱配套生产技术,其最大可加工时间为6个月,冻秆保存时间为5个月。4.把汁液调酸到pH4.0时,保存时间可以延长到一个月左右,而且经过中途的适当调酸,仍然可以延长保存时间,长达61天。在进行大量相关试验的同时,通过科学地选用甜高粱品种提高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改进甜高粱茎秆制取粗乙醇的简易固态发酵法的设备、完善工艺技术;利用北方独特的冬季自然条件开展甜高粱茎秆贮藏技术的研究;连续2年在广大农村建立甜高粱生产示范基地,建立甜高粱高产、高糖栽培示范田并进行实地生产加工粗乙醇,并与乙醇生产企业合作,生产的粗乙醇由企业进行精馏。破解了多项技术瓶颈,基本实现了甜高粱种植、粗乙醇加工,乙醇生产企业三者的有效对接。极大地促进了甜高粱茎秆加工乙醇项目的产业化,也为生物质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鲍月英[5](2010)在《氮离子束辐照甜高粱诱变效应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选用由美国肯塔基大学植物与土壤学系提供的甜高粱Keller与Della种子。利用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束辐射处理供试材料的干种子,分析氮离子束辐照后M1代田间存活率、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及过氧化物同工酶与辐射剂量的关系;由于M1代存在许多生理损伤而发生很多不遗传的变化,生长不良导致很多植株死亡,因此,本研究M1代没有作选择,田间单穗收获贮存。次年,利用“穗行法”种植,M2代根据田间表现型性状筛选突变体,秋季单穗收获考种,根据田间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和室内考种数据分析,每个品种挑选出12(包括对照株系)株优良突变株系,作ISSR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经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束辐照后的甜高粱Keller和Della的田间存活率均呈“类马鞍型”曲线,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田间存活率先降后增再下降。(2)不同甜高粱品种对氮离子束辐照敏感程度不同,本研究表明甜高粱keller的敏感程度比甜高粱Della高。(3)同一品种,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对甜高粱M1代茎粗、株高、主茎节数、产量、糖锤度等性表现及过氧化物同工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氮离子束辐照可引起甜高粱多方面的突变株系,本研究筛选出一些茎粗、株高、糖锤度高、早熟及矮秆型优良突变株系。尤其筛选出的早熟矮秆突变的甜高粱KM22—3的生育期缩短了25d左右。(5)利用田间表现型性状结合ISSR分子辅助育种技术有助于提高突变体筛选的效率。

孟伊娜[6](2010)在《甜高粱茎秆采后生理特性及乙醇发酵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新疆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粱新品种-新高粱3号和4号甜高粱茎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甜高粱茎秆不同生长期(抽穗期、成熟期、完熟期)及采后220天贮藏期内不同贮藏方式下(去叶立放、去叶平放、带叶立放、带叶平放、金字塔型)水份含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淀粉含量、纤维含量(以干基计)、失水率、呼吸强度、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变化;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甜高粱茎秆中的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对甜高粱茎秆发酵乙醇的最佳发酵条件包括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料液比、无机盐的添加对乙醇发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甜高粱茎秆采后不同贮藏方式下整体贮藏期间的乙醇发酵试验。结果如下:不同生长期生理指标的变化:两品种甜高粱茎秆水份、总糖、还原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总酸、淀粉、粗纤维含量均随着收获期临近逐渐增加,而由抽穗期到成熟期,各种指标含量出现积累现象,增加幅度较大;而由成熟期到完熟期,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变慢;而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在抽穗期略低,成熟期和完熟期略有回升;且在各个生长时期,3号甜高粱茎秆的各项指标始终比4号茎秆高。贮藏期间生理指标变化:在整体贮藏期间内,所有贮藏方式下,3号和4号甜高粱茎秆水分、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淀粉、纤维(以干基计)、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含量均总体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失水率均呈上升趋势,呼吸强度先下降后上升;而还原糖呈“双峰”型即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同一种贮藏方式下3号甜高粱茎秆的各项指标(失水率、呼吸强度除外)含量始终比4号茎秆高。在整体贮藏期,茎秆水分、总糖、还原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淀粉、纤维(以干基计)、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整秆去叶立放>整秆去叶平放>整秆带叶立放>整秆带叶平放>金字塔五层>金字塔四层>金字塔三层>金字塔双层>金字塔一层。而失水率变化则与上述趋势相反。在整体贮藏期间,整秆型茎秆呼吸强度比金字塔型高;对于总酸来说,整秆型及金字塔型在0-130 d时呈上升趋势,整秆型在130-220 d呈整体下降趋势,而金字塔型贮藏方式在130-220 d则呈上升趋势。甜高粱茎秆固态发酵发酵最佳工艺条件:接种量5 %(v/w)、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0℃、料液比14:1、pH4.0;无机盐添加试验:添加0.3 % (NH4)2SO4、0.2 % KH2PO4、0.1 % MgSO4、0.1 %纤维素酶、0.08 %糖化酶,最终酒精度可达7.2 %(v/v)。

鲍月英,支中生[7](2009)在《氮离子束注入对甜高粱植株过氧化物同工酶(POD)及主要性状表现的影响》文中认为利用不同剂量氮离子束注入方法处理甜高梁Della和Keller两个品种的干种子,对植株过氧化物同工酶(POD)酶谱进行分析;考查M1代田间出苗率、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糖锤度和鲜草产量等6个性状,并对不同品种材料M1代性状表现和不同注入剂量对甜高粱M1代性状的影响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离子束注入引起了POD的差异,且不同剂量处理的种子后代植株任POD酶谱特征上有所不同。②从生理生化角度研究氮离子束注入对两种甜高粱的影响,用田间出苗率、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糖锤度和鲜草产量等6个性状指标研究甜高粱对氮离子束注入的敏感性问题,得到田间出苗率和茎粗随着注入剂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马鞍型"曲线。③离子注入不仅在不同品种之间M1代性状差异明显,而且不同剂量处理和对照(CK)之间性状表现差异显着,影响各度各不相同。

李岩,董喜存,李文建,冯亮英,刘青芳,何金玉,曲颖[8](2009)在《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保护酶同工酶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叶片中保护酶同工酶的影响。[方法]以甜高粱品种KFJT-CK为对照,以经碳离子辐照选育的早熟突变株KFJT-1为试材,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突变后代KFJT-1与对照KFJT-CK相比,POD同工酶酶谱基本相同,说明碳离子辐照并未使甜高粱POD同工酶的表达发生明显的变化;SOD同工酶酶谱的条带数相同,只是条带的颜色深浅有所差异,说明碳离子辐照仅使SOD同工酶的表达量有所差异;EST同工酶增加了1条新谱带,说明碳离子束辐照使甜高粱EST的表达发生了变异。[结论]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叶片中POD的影响很小,对SOD有较微弱的作用,而对EST的同工酶谱有很大的影响。

习林哲[9](2009)在《甜高粱秆发酵制备燃料乙醇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未经预处理的甜高粱秆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甜高粱品种,不同菌种,不同发酵条件(包括pH值、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对酒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放大发酵试验;研究了稀酸、碱和超声波辅助酶解预处理对甜高粱秆中还原糖浓度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预处理方法,并在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下进行同步糖化发酵试验;以甜高粱秸秆汁液为原料,研究了液态发酵过程中不同丹宝利酵母接种量、不同发酵时间、原料不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酒精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正交回归模型。试验结果如下:1.当采用未经预处理的甜高粱秆进行固态发酵时,“四粒美”为适宜发酵的甜高粱品种;丹宝利酵母为适宜的发酵菌种;适宜发酵条件为:pH值为甜高粱秆初始自然pH值,酵母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33℃,发酵时间为3 d;发酵酒精度可达4.1%(v/v)。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 Brix,含水量约为76%的四粒美秸秆直接粉碎进行固态发酵,按每亩收获甜高粱秆5000 kg计算,按以上比例折算理论上每亩可得到无水乙醇400 kg,而实际燃料乙醇的产量可达328.0 kg,酒精得率为82%。采用未经预处理的四粒美秸秆,进行了50 kg发酵池放大发酵试验。当发酵时间为48 h时,酒精度为3.5%(v/v),总糖含量为3.58%,还原糖含量为0.11 mg/mL,pH值为4.67,酵母总数为1.52×109。这在工业生产中将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有利于降低发酵成本。2.当采用四种预处理方法对四粒美秸秆进行预处理时:过孔径4.75 mm方孔筛的甜高粱秆为适宜的粉碎程度;3%稀硫酸为适宜的稀酸预处理浓度;NaOH预处理方法处理甜高粱秆不可行;超声波处理90 min后辅助酶解的方法最优。当采用超声波处理90 min辅助酶解的预处理方法酶解四粒美秸秆时,适宜的酶解条件为:纤维素酶加入量为10 mL,酶解温度为55℃,初始pH值为5.0,还原糖含量最高。当采用超声波预处理90 min后的四粒美秸秆进行同步糖化发酵时,适宜的发酵条件为:酵母接种量为5%, pH值为5.0,发酵时间为3 d,发酵温度为30℃,纤维素酶的加入量为15 mL,酒精度最高。在此条件下,按每亩收获甜高粱秆5000 kg计算,燃料乙醇的产量可达384.5 kg。酒精得率96.1%,比未经预处理的试验结果提高17.2%。3.通过三元一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建立了甜高粱汁液态发酵酒精度(Y)对丹宝利酵母接种量(x1)、发酵时间(x2)和甜高粱汁的糖度(x3)正交回归模型:Y=9.854+1.619x2+1.209x2x3(1%≤x1≤5%;1 d≤x2≤3 d;12%≤x3≤36% )。

董喜存,李文建[10](2008)在《离子束诱变技术及其在甜高粱能源开发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进行甜高粱品种和酵母菌种的选育,旨在甜高粱燃料乙醇产业化的有效开发。对离子束诱变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植物、微生物诱变育种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甜高粱燃料乙醇产业化研发中对重离子诱变育种的初步应用进行介绍和展望。

二、甜高粱秆制汽油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甜高粱秆制汽油醇(论文提纲范文)

(1)甜高粱秆制备乳酸技术研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甜高粱综合利用现状
    2.1 制糖
    2.2 酿制白酒、乙醇 (酒精)
    2.3 造纸和制纤维板
3 甜高粱生产乳酸的技术方案
    3.1 技术方案
    3.2 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
        3.2.1 甜高粱品种的选育
        3.2.2 解决鲜秸秆的安全储存问题
        3.2.3 榨出糖汁后, 甜高粱秸秆的预处理
        3.2.4 纤维素酶解和酶制剂是木质纤维素制乳酸的核心问题
        3.2.5 选用适用的乳酸菌株
4 结束语

(2)甘肃省甜高粱研究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甜高粱开发利用概况
    1.1 国外发展情况
    1.2 国内发展情况
    1.3 甘肃省研发种植情况
2 甘肃省甜高粱产业化开发核心内容
    2.1 倾力打造谷氨酸产业链
    2.2 深度开发乙醇产业链
    2.3 加强甜高粱保健食品的开发利用
    2.4 综合利用甜高粱加工副产品
3 甘肃省甜高粱产业化发展对策
    3.1 加快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建设
    3.2 强化技术服务,提升产业效益
    3.3 及早做好青贮设施建设
    3.4 加大扶持政策争取力度
    3.5 建立利益共享双赢机制

(3)固态蒸馏制取乙醇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乙醇工业现状与发展
        1.1.1 乙醇的用途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2 乙醇生产技术发展概况
        1.1.3 世界和中国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
        1.1.4 目前乙醇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2 蒸馏
        1.2.1 蒸馏技术背景
        1.2.2 液态蒸馏
        1.2.3 固态蒸馏
        1.2.4 精馏原理
        1.2.5 双组份物系的汽液平衡
        1.2.6 连续蒸馏计算
2 固态蒸馏制取乙醇
    2.1 蒸馏制取乙醇的方法
        2.1.1 制取燃料乙醇工艺流程
        2.1.2 液态发酵蒸馏制取燃料乙醇
        2.1.3 固态发酵蒸馏制取燃料乙醇
        2.1.4 固态法与液态法制乙醇的比较
    2.2 本文研究的内容
        2.2.1 固态蒸馏制取乙醇研究概况
        2.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热重法分析乙醇醅失重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目的及实验物料
    3.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及主要实验步骤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升温速率对乙醇醅失重曲线的影响
        3.4.2 不同升温速率对乙醇醅失重速率曲线的影响
        3.4.3 不同升温速率对乙醇醅差热曲线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固态蒸馏制取乙醇的动力学研究
    4.1 实验物料及实验装置
        4.1.1 实验物料
        4.1.2 实验装置
        4.1.3 检测仪器
    4.2 实验方法及工作原理
    4.3 固态蒸馏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20mm物料时流速对蒸馏情况的影响
        4.3.2 40mm物料时流速对蒸馏情况的影响
        4.3.3 40mm物料时温度对蒸馏情况的影响
        4.3.4 60mm物料时流速对蒸馏情况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6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 致谢
附录

(4)甜高粱茎秆制取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研究与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甜高粱发酵工艺具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 甜高粱茎秆发酵制取酒精的工艺流程
    2.3 不同酸度下糖汁的保存试验
    2.4 检测分析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6 讨论
    2.7 结论
第三章 甜高粱发酵生产乙醇的配套生产技术及推广应用的研究
    3.1 甜高粱的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3.2 甜高粱茎秆的贮藏技术及不同贮存时期的乙醇提取量分析
    3.3 利用甜高粱茎秆采用简易固态发酵法制取粗乙醇的加工工艺
    3.4 建立甜高粱生产、示范、加工基地,推广甜高粱种植加工技术
    3.5 技术工艺路线
    3.6 利用甜高粱茎秆生产乙醇的产业化效益分析
    3.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氮离子束辐照甜高粱诱变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辐射诱变育种概况
    1.2 辐射诱变育种及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3 辐射诱变育种的主要内容
        1.3.1 诱变材料的选择
        1.3.2 辐射源的种类及特征
        1.3.3 辐射处理的方法
        1.3.4 辐射剂量的选择
    1.4 低能离子束的特点
    1.5 离子束诱变育种技术机理及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5.1 离子束诱变技术的原理
        1.5.2 离子束诱变育种技术在植物育种种的应用
    1.6 研究甜高粱育种的目的及其意义
        1.6.1 甜高粱形态特征
        1.6.2 甜高粱育种的研究进展
        1.6.3 甜高粱突变体选择的目标
    1.7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植物育种中应用
        1.7.1 RAPD 标记
        1.7.2 RFLP 标记
        1.7.3 AFLP 标记
        1.7.4 SSR 标记
        1.7.5 ISSR 标记
        1.7.6 分子标记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8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1.9 本项研究的创新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试验地自然概况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自然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离子束辐射方法
        2.2.2 田间试验设计
        2.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 分析方法和软件
3 结果与分析
    3.1 离子辐照对甜高粱M_1代田间存活率的影响
    3.2 M_1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异表现
    3.3 氮离子束辐照剂量对甜高粱M_1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3.3.1 Della 和Keller M_1代性状差异的方差分析
        3.3.2 同一个品种不同辐射剂量处理对M_1代性状方差分析
        3.3.3 同一个品种不同辐射剂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3.4 M_2代的诱变效应
    3.5 M_2代单株有益变异情况
        3.5.1 选育茎秆抗倒伏型的株系
        3.5.2 选育含糖量高的株系
        3.5.3 培育生物学产量高株系
        3.5.4 选育早熟型株系
    3.6 基因组DNA 多态性分析
        3.6.1 植物总DNA 的提取检测结果
        3.6.2 ISSR—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
        3.6.3 引物筛选及ISSR—PCR 扩增结果
4 讨论
    4.1 氮离子束对甜高粱田间存活率的影响
    4.2 不同辐照剂量氮离子束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析
    4.3 氮离子束辐照对甜高粱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4.4 甜高粱M_2代有益突变株系的筛选
    4.5 有益突变体的ISSR 多态性分析
    4.6 存在的问题及工作设想
        4.6.1 引进和创新高含糖量和抗倒伏资源
        4.6.2 创新育种技术路线,使高产与高糖性状有机地结合
        4.6.3 丰富甜高粱杂交种的类型
        4.6.4 充分利用高效育种新技术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甜高粱茎秆采后生理特性及乙醇发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甜高粱资源及国内外甜高粱栽培现状
    1.2 甜高粱茎秆生理指标研究进展
        1.2.1 糖
        1.2.2 糖代谢相关酶
    1.3 甜高粱茎秆贮藏的研究
    1.4 甜高粱茎秆发酵
        1.4.1 甜高粱茎秆发酵生产乙醇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甜高粱茎秆发酵生产乙醇工艺研究
        1.4.3 生产菌种的选育
        1.4.4 固定化技术研究
    1.5 甜高粱茎秆采后生理特性研究的意义
    1.6 课题研究的目标
    1.7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甜高粱茎秆采后生理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分析检测方法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生长时期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2.2.2 采后贮藏期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2.2.3 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的测定
        2.2.4 采收前不同时期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
        2.2.5 贮藏期间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变化
    2.3 结论与讨论
        2.3.1 结论
        2.3.2 讨论
第3章 甜高粱茎秆乙醇发酵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分析检测方法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乙醇发酵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3.2.2 无机盐添加对乙醇发酵的影响
        3.2.3 甜高粱茎秆乙醇发酵试验结果
    3.3 结论与讨论
        3.3.1 结论
        3.3.2 讨论
第4章 结论
    4.1 结论
    4.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保护酶同工酶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种子处理方法。
        1.2.2 酶液的提取。
        1.2.3 同工酶电泳。
        1.2.4 染色。
        1.2.4.1 POD染色。
        1.2.4.2 EST染色。
        1.2.4.3 SOD染色。
        1.2.5 酶谱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POD同工酶的影响
    2.2 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SOD同工酶的影响
    2.3 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EST同工酶的影响
3 讨论

(9)甜高粱秆发酵制备燃料乙醇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燃料乙醇的发展概况
    1.3 木质纤维原料制备乙醇的研究
        1.3.1 主要木质纤维燃料——甜高粱
        1.3.2 纤维原料的预处理
        1.3.3 纤维素的酶法水解
        1.3.4 甜高粱秆发酵方式的选择
        1.3.5 酒精生产工艺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原料及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未经预处理的甜高粱秆固态发酵试验
        2.2.2 甜高粱秆经过预处理的固态发酵试验
        2.2.3 甜高粱汁液态发酵试验设计
    2.3 试验结果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甜高粱秆未经预处理固态发酵试验
        3.1.1 不同甜高粱品种对酒精度的影响
        3.1.2 不同酵母菌种对酒精度的影响
        3.1.3 不同酵母接种量对酒精度的影响
        3.1.4 不同发酵温度对酒精度的影响
        3.1.5 不同发酵时间对酒精度的影响
        3.1.6 不同pH 对酒精度的影响
        3.1.7 不同发酵条件对酒精度影响的正交试验
        3.1.8 放大发酵试验
    3.2 甜高粱秆经过预处理的固态发酵试验
        3.2.1 标准曲线的制定
        3.2.2 不同粉碎程度对酒精度的影响
        3.2.3 不同稀硫酸预处理浓度对甜高粱秆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NaOH 预处理浓度对甜高粱秆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2.5 超声波辅助酶解预处理甜高粱秆
        3.2.6 对比发酵试验
        3.2.7 超声波预处理甜高粱秆辅助酶解同步糖化发酵试验
    3.3 甜高粱汁液态发酵
        3.3.1 不同酵母接种量对甜高粱汁液态发酵酒精度的影响
        3.3.2 不同发酵时间对甜高粱汁液态发酵酒精度的影响
        3.3.3 甜高粱汁不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酒精度的影响
        3.3.4 回归模型设计试验
4 讨论
    4.1 影响甜高粱秆乙醇发酵的因素
    4.2 纤维质原料的预处理
    4.3 理论值与实际值差距
    4.4 甜高粱秆发酵燃料乙醇
    4.5 建议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10)离子束诱变技术及其在甜高粱能源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离子束诱变技术的原理
2 离子束诱变技术在植物和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3 离子束诱变技术在甜高粱燃料乙醇联产开发中的应用
    3.1 品种引进
    3.2 甜高粱重离子诱变育种
    3.3 应用开发
4 展望

四、甜高粱秆制汽油醇(论文参考文献)

  • [1]甜高粱秆制备乳酸技术研究探讨[J]. 师媛媛. 河南化工, 2018(01)
  • [2]甘肃省甜高粱研究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 付成年,张生金,郎小芸,杨柳青. 中国糖料, 2016(05)
  • [3]固态蒸馏制取乙醇的试验研究[D]. 李芳. 天津科技大学, 2011(04)
  • [4]甜高粱茎秆制取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研究与推广应用[D]. 吴利兴. 延边大学, 2010(03)
  • [5]氮离子束辐照甜高粱诱变效应的研究[D]. 鲍月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2)
  • [6]甜高粱茎秆采后生理特性及乙醇发酵工艺研究[D]. 孟伊娜. 新疆农业大学, 2010(03)
  • [7]氮离子束注入对甜高粱植株过氧化物同工酶(POD)及主要性状表现的影响[J]. 鲍月英,支中生. 内蒙古草业, 2009(04)
  • [8]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保护酶同工酶表达的影响[J]. 李岩,董喜存,李文建,冯亮英,刘青芳,何金玉,曲颖.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5)
  • [9]甜高粱秆发酵制备燃料乙醇试验研究[D]. 习林哲. 河北农业大学, 2009(10)
  • [10]离子束诱变技术及其在甜高粱能源开发中的应用[J]. 董喜存,李文建.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2)

标签:;  ;  ;  ;  ;  

甜高粱秸秆中的汽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