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港欲成为亚洲区葡萄酒分销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君[1](2021)在《J公司中高端白酒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济势头发展迅猛,为白酒市场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白酒行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利润水平日益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出现,市场内酒企质良莠不齐,竞争加剧,两极分化明显。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升级,高端白酒市场大放异彩、展露锋芒,许多生产中低端白酒的企业开始纷纷提高品牌定位,争取打入中高端白酒市场。J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国营企业,位居鲁酒龙头地位,迄今已有5000年酿酒历史,但在转型发展中高端白酒产品的过程中,营销遇到了难题。当前的济形势日益复杂,J公司如何在严峻的局势下进军中高端白酒市场,如何通过制定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差异化营销策略销售中高端白酒产品、实现企稳回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腾飞之路,是十分值得探究的问题。通过查阅大的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对白酒市场展开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结合市场营销理论对J公司旗下的中高端产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其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PEST、波特五力、SWOT等分析工具,从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微观环境三个方面对J公司中高端产品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及战略机遇进行分析,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方面制定出适合J公司中高端白酒的差异化营销策略。从产品策略来看,突出芝香的独特性,运用STP理论对J公司中高端白酒进行精准定位,聚焦目标客户群,打造有特色的品牌诉求和文化;从价格策略来看,拉升“金字塔”型的价格体系,提升品牌定位,加强J公司中高端白酒的市场竞争力,深耕200-700元的中高端市场;从渠道策略来看,中高端白酒渠道相对复杂,以全渠道视角,整合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引入“互联网+”的思维,重视网络营销,优化供应链,利用大数据平台,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提升客户体验为核心;从促销策略来看,合理选择广告媒体,采取差异化促销策略,针对不同价位的产品匹配消费场景,设计不同年龄阶段的广告,注重宣传与投入的反馈。最后探讨了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条件,力求促使J公司在残酷的白酒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其走出营销困境提供帮助。
孙彤彤[2](2021)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农业经营规模、技术进步程度、国际环境形势等条件变化影响,中国农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当前,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的趋势和格局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关键,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农业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均得到了一定发展,其中,美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美国农业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塑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强国,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及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确定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及分析框架,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理论为基础,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为背景,综合评价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详细分析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深入探讨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农业发展困境提出对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回顾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1)1860年至1945年是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农业先后经历了农业半机械化(1860-1914年)与农业机械化(1915-1945年)阶段,美国农业完成了由手工到半机械化、基本机械化、再到全面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简单机械化来维持。(2)1945年至2000年间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以后,美国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结构,美国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更加明显,并实现了农业科学化,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升。(3)2000年以后美国农业进入“新时代经济”。在此期间,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农业贸易迅速扩张并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支撑。本文建立了包含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分别对应竞争力结果、竞争力维度、竞争力来源三个层面。第一部分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方面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基于显示性指标的评价: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看,美国农业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但有减弱趋势,其中植物产品比较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及饮料等;从净出口情况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因为美国对农业进口依赖程度也很高,其中谷物产品、稻草秸秆及饲料具有较强净出口能力。基于解释性指标的评价:从建立的国际竞争力“基础——形成过程——结果”三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来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在18个观察对象中排名第一,其中,美国农业在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指标上表现最好,可以发现美国充足且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及雄厚的研究开发资金,有效地将美国现有技术和自然资源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同时美国在农业适用技术和专利开发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这大幅提升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第二部分从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两个维度探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取路径。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美国较高的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更高产量所抵消,同时较低的内陆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弥补了其较高的农场价格劣势,促使美国农业获得成本优势,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第二,美国在食品供应安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各种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均较好,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专业化的农业营销方式促进美国农业差异化优势快速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三部分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基本因素和辅助因素两方面讨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要素、农业需求条件、农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辅助因素包括政府因素和历史机遇。通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获得由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健全的相关支持产业和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等多个方面综合决定。然而,美国农业仍面临长期产能过剩、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启示。相较于美国农业,中国农业尚面临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有许多不足、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基于中国农业发展困境及上述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来实现。
常健聪[3](2021)在《跨国零售企业“全球本土化”营销组合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首先探讨零售企业市场营销组合四要素(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分析了跨国零售巨头家乐福和H&M在中国市场实施"全球本土化"营销的经验与教训,从中得出我国零售企业海外扩张的基本路线。
高云峰[4](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自2015年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合作成果卓着。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各异,政治、文化、经济、宗教差异明显。同时,中国企业技术要素输出带来的专利海外保护等问题使得“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伴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内在需求。随着合作逐渐深入到制度层面,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转型发展以及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移出催生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一体化需求,然而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缺失、差异化明显,各国规则合作意愿不强严重制约合作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已成当务之急。由此,存在两个需要考量的问题:第一,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缺失和差异性可能导致的各国收益差异或一定程度的利益失衡是否与当下以TRIPS协定为核心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困境具有同质性;第二,一定程度的利益失衡能否成为阻却“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实施及规则建构的重要因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巨大差异并且缺乏美欧发达国家权力作用因素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建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以及如何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写作。首先,在提出问题阶段,提出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建构不足、差异较大可能引发一定程度利益失衡的现实。其次,本文在分析问题部分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建构“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话语权;第二,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基本矛盾研判;第三,在收益差异的客观情势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依据理性选择仍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最后,本文在解决问题阶段探讨一带一路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建构,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实施进路及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利益的保护。本文除绪论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区域和双边条约的实证分析,进而梳理总结出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可能导致的利益失衡问题,这是本文逻辑展开的起点。首先,本部分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知识产权条款、中国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进行了分析梳理、归纳总结。其次,在前述归纳总结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一带一路沿线现有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不足的背后是利益失衡的实质;并指出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态势已经不能满足各国转型发展和平衡发展需求,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中也可能存在的收益差异,即利益失衡的问题。第二部分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利益失衡的理论分析,为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的建构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引。首先,本部分从话语权理论出发,揭示当今国际知识产权话语权由美欧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且服务于其利益的实质,进而提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话语权建构的问题。其次,本部分运用辩证分析及动态利益平衡理论对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基本矛盾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基本矛盾是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各国转型发展需求,保护和培养创新能力以及维系创新与传播的相对动态平衡始终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重要功能。最后,本部分运用国家理性选择理论分析指出即使存在收益差异的客观现实,各国也能基于获得绝对收益而积极参与合作;同时,亦强调不应混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客观差异与当今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不公平不合理造成的人为差异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提出基于客观差异性现实不应追求绝对的发展平衡。第三部分探讨了如何建构“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首先,本部分在反思现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足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差异性和规则合作缺失的基础上,立足法律内部视角,指出规则建构应当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相对动态利益平衡的正当性基准。其次,就法律规则构建的外部动态视角,应当遵循的路径为,不断挖掘和完善符合沿线国家共同的规则,对于超TRIPS条款可以先设置为任择性规则或概括性规则,再逐渐向强制性规则和具体规则过渡。最后,本部分提出未来我国有可能会遵循高低两个标准的文本路径拓展知识产权协定,但无论哪个版本都应在坚持原有的稳定条款基础上突出核心利益条款和中国知识产权条款文本的建设重点,包括稳定范式、核心条款遴选、最惠国待遇及国民待遇条款的设置、贸易协定中的知识产权条款与投资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协调以及商号、商誉和原产地名称若干术语的界定和澄清问题。最后一个部分探讨了在规则建构基础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实施路径。首先,本部分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坐标系的方法将知识产权保护逻辑的各个要素予以呈现,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阐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其次,阐释了中国政府层面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实施路径,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提出柔性合作模式。最后,阐述中国企业在实施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中海外知识产权利益的保护问题。
余宜嫣[5](2020)在《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已经是世界啤酒生产第一大国,与发达国家啤酒市场进入成熟期、市场疲软所不同的是我国仍是啤酒行业新兴国家,人均消费量依然具有前景,中国啤酒行业被国外啤酒行业研究人员称为“世界啤酒产业最后的乐土”。自上世纪开始,国外啤酒企业百威英博、喜力啤酒、SABMiller(现已被百威英博收购)、嘉士伯、朝日啤酒纷纷进入中国啤酒市场,采用本土投资建厂、与本地企业战略联盟、全资并购或控股本土啤酒企业等各种方式争夺中国啤酒市场份额,国内品牌主要存在于中低端市场,品牌价值不高,而中国啤酒消费结构升级,对高端品牌的需求越来越高,给外资品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嘉士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中国并成为第二大外资啤酒,位列中国市场五大啤酒巨头之一,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在“五大啤酒巨头”光鲜的外表之下,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营业收入嘉士伯与前四大啤酒巨头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嘉士伯需要及时对中国市场做出策略调整。本文从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现状展开,从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以及微观环境对其在中国的营销环境展开分析,总结嘉士伯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理清了嘉士伯营销的整体环境。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TP和4Ps理论分析方法全面剖析嘉士伯实施的营销策略,包括品牌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并指出嘉士伯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嘉士伯营销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高端产品组合欠丰富,外围市场薄弱,渠道终端控制不足,促销宣传区域化以及深耕西部市场难以走向中部和东部市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嘉士伯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同时也希望对其他啤酒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有一定借鉴作用。
王璐[6](2020)在《MDS公司连续并购的动因及效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二十年来,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各地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战略转型。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企业如果想谋求快速发展,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原本的经营战略较难以应对快速更迭的市场需求,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外生式战略来实现自身的跳跃式发展。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外生式战略,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扩大规模,缩减企业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并且助力其快速进入新兴行业领域。并购行为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有着十分成熟的企业并购体系和众多的成功案例。而我国并购则最早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企业的并购行为日渐增多。为了攫取市场机会,很多公司通过整合社会上的资源,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削减企业运营上的费用,实施了一系列的并购行为。现阶段,除了各公司并购活动众多外,还呈现出频率快、规模大的新特点。连续性并购是指三年内并购次数超过五次的并购行为,连续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获得多方面的资源,加以合理整合运用后,有可能帮助企业实现增值,从而实现战略转型的目标。企业并购的案例日渐增多,但是终究能为并购双方的企业带来的是收益还是亏损,也是因人而异,对此众多学者也是见仁见智,无法形成统一观点。本文运用财务管理学、公司金融、公司战略学相关学科的理论,通过MDS过去几年连续并购的案例分析,从MDS进行连续并购前的动因角度入手,并结合并购完成后MDS公司的市场效应和各项协同能力指标,来分析MDS的并购成效。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并购理论研究对并购相关理论方法进行阐述,再结合MDS实际的并购案例进行分析。具体拟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相结合,本文的关注点在于MDS为何进行多起连续并购(即动因)以及并购后的MDS与并购前的差异表现,通过参考相关资料文献,并做好了相关数据的整理与归纳分析。本文通过对MDS公司所处的的行业发展状况、公司的背景及其发展状况,进而对该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其过去几年期间的财务数据表现较差,说明公司单一的业务布局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故而MDS在过去几年一直寻求外部并购机会并发起了多起并购行为。本文研究发现,MDS连续并购,虽然实现了较好的转型,使原本为单一的红酒售卖企业转变为包含金融服务、地产投资以及区块链技术交易和开发的多元化经营企业。但从MDS并购完成后的实际表现来看,这几次连续并购似乎并未给MDS带来较好的价值提升和盈利表现,反而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恶化转变,且下降态势没有丝毫的改变。但是随着收购行为出现的大股东减持行为时有发生,从而有可能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故而本文在对MDS公司连续并购的动因与效应分析中,得出MDS公司的目的在于业务转型和大股东的套现的结论,并对此现象提出了部分政策建议。
尹佳瑞[7](2020)在《翻译障碍问题的认知分析 ——以《拿索斯的故事》翻译项目(节选)为例》文中认为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围绕《拿索斯的故事》翻译项目撰写。《拿索斯的故事》讲述了创始人克劳斯·海曼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让拿索斯平价唱片厂牌从起步、发展,再到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古典音乐唱片公司的故事。该书共十八章节,笔者主要负责第六、十一、十三、十四、十六章的翻译。本翻译项目经历了译前准备、翻译和译后编辑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笔者浏览了翻译文本,收集了古典音乐相关信息并建立术语库,阅读了平行文本及认知语言学、翻译障碍相关文献。第二阶段笔者利用计算机翻译工具辅助翻译,同时借助Word文档中的添加批注功能,标记出现的翻译理解和表达障碍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第三阶段翻译完成后,笔者通过自查、小组讨论、同伴互评不断完善译文,最后由导师统稿修改。经过对翻译实例的认知分析,笔者发现理解障碍问题主要集中在语言和修辞层面,语言层面涵盖术语及语法结构,而表达障碍问题反映在语言表达缺乏准确性、专业性。翻译障碍问题出现的原因表现在笔者欠缺一定的语言、逻辑、转换及审美等翻译能力。本翻译实践报告旨在通过《拿索斯的故事》翻译项目,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将翻译视为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以笔记的形式记录翻译过程,尝试对不可预见的翻译理解和表达障碍问题进行认知分析。笔者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背景知识更好地实现语内转换,充分理解原文本内容,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实现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语际转换,呈现质量合格的翻译作品。同时,笔者可以结合自身在翻译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练习、反思,有助于提升认知水平和翻译能力,以期为今后翻译实践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提供借鉴。
顾典雅[8](2020)在《基于渠道管理的WC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营运资金作为企业持续经营和日常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公司的使用效率还是资金周转速度都起到了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高效运营。一个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体制,才能使营运资金始终保持在一个适度适量、科学合理的水平之上,促使企业高效、健康的发展。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营运资金的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基于渠道管理理论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分析细化到采购渠道、生产渠道以及销售渠道,实现了对各个流通环节资金的把控,从而更精准的探究出企业在营运资金上存在的问题。将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与渠道管理理论相结合,以新视角观察分析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的管控,可以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上的弊端进行有效改进。将全新的理念引入实践中来,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更能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向导作用。葡萄酒酿造时间普遍偏长导致了葡萄酒酿造企业营运资金周转较慢,针对该行业的特点,对葡萄酒酿造业进行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无论是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还是高效运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营运资金管理在理论发展发面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在实际应用领域还有待探索和完善。本文在将营运资金管理和渠道管理理论融合的方法进行基本阐述的基础上,以葡萄酒酿造行业中的知名企业——WC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WC公司目前营运资金的基本状况,并选取了葡萄酒酿造业中其他三家知名企业,分别是烟台张裕、莫高股份、通葡股份,将这四家公司的营运资金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并通过对营运资金进行重新分类的方法,将传统的要素角度分析与新型的渠道角度分析相结合,深究WC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已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期对WC公司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全面经济效益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王思瑞[9](2020)在《动态补偿策略在英译汉中的应用 ——以《拿索斯的故事》(节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理想的翻译是让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但不同的语言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有意义的缺失。本翻译实践报告旨在探讨如何运用补偿理论弥补信息型文本中的意义缺失。翻译项目选自《拿索斯的故事》(The Story of Naxos)第四章和第十一章(部分),该书介绍了一家唱片公司从无到有,最后成为行业翘楚的过程,其中还介绍了很多古典音乐家,作曲家及指挥家。根据德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莱斯(Reiss)在其《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中提到的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即文本类型理论,该书属于信息型文本,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本书在词汇、句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且原文包含较多背景信息。若读者对源语文化背景了解不多,便会造成意义缺失,甚至是误解。因此,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文本类型,对会造成意义缺失或误解的词句进行补偿,以保证文章的可读性与所传递内容的准确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结合翻译补偿理论,着眼于翻译过程中的动态补偿策略,通过注释、具体化、转化等方法分别从文化、语法、语义和审美等层面探究了补偿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报告进一步证实了补偿策略在提升翻译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陈彦蓉[10](2020)在《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中提出2012年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对于开放的小型经济体而言,荷兰总是在国际排名中获得高分。荷兰被誉为卓越的贸易国和投资国。多年来,荷兰在内向和外向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茅。荷兰普遍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荷兰的物理和数字基础设施,高技能劳动力,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对创新和技术的投资,荷兰的政治和经济稳定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荷兰成立的一个公司,公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持有海外资产,主要原因有两个:(1)发展实际经济活动,如生产或销售,(2)或通过税收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集团的纳税。第一个原因,常常由荷兰的常规公司所执行;第二个原因,常常由荷兰的特殊金融机构,在定向投资其他国家。荷兰有时被称为过境国。荷兰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有29%来自荷兰常规公司,有71%来自特殊金融机构。特殊金融机构即信箱公司,又称特殊目的实体。特殊金融机构是仅仅出于税务原因而在荷兰成立且没有或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活动的公司。2015年,荷兰拥有超过14,000家特殊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在荷兰设立特殊金融机构的主要动机是尽可能的少缴税,意即避税。荷兰低预扣税,参与免税,税收裁定,荷兰税务机关的可获得性以及荷兰信托部门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特殊金融机构通过荷兰重新定向投资的主要原因。本论文从二方面着手研究荷兰对外直接投资(OFDI),荷兰常规公司和特殊金融机构。从荷兰实体经济出发:深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从微观、宏观二个层面对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探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趋势与前景、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况、深入研究荷兰对外直接投资历经300年的发展概述。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卢森堡、瑞士和德国等。荷兰根据经济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生产,而对发达国家流向高科技生产。2015年,整个荷兰商业界大约有160万个公司,其中只有1.2%是大型公司,其余都是独立经营的中小企业。2015年,大约有1%的荷兰公司会进行对外直接外投资。其中大型公司占20%,中小企业占80%。这14,000家荷兰公司总共在国外投资了45,059家公司。就价值和参股比率而言,中小企业的投资规模通常都比大型公司小。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持股两家公司,大型公司平均持股八家公司。大型公司有51%进入欧盟27国的某个国家投资,个体经营的中小企业有67%。大型公司有18%进入亚洲和大洋洲内的某个国家投资,中小企业有11%。对大型公司来说有8%进入欧洲其他地区内的某个国家投资,中小企业有6%。大型公司有10%进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内的某个国家投资,中小企业有5%。荷兰对外直接投资有70%以上是由特殊金融机构完成的。2015年荷兰常规公司对外投资了35,144家公司,特殊金融机构对外投资了24,237家公司。比较特殊金融机构和荷兰常规公司的投资地理分布时,他们主要都投资于欧盟地区,但欧盟地区对特殊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远低于荷兰常规公司。特殊金融机构更重视在欧盟以外的地区投资,例如,特殊金融机构相对更重视在亚洲和大洋洲投资。特殊金融机构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也相对经常投资。荷兰以其庞大的国际条约网络而闻名。尤其着重于三种双边条约;双边税收协定(142个),双边投资条约(91个)和双边贸易条约(581个)。外国公司利用特殊金融机构,转移投资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利用荷兰与这些目的地国家缔结双边条约。其中税收协定的效果最大。当公司尝试逐步征服国外市场时,国际化是伴随而来的过程。首先,出口比投资渠道使用的频率高17倍。其次,公司已经向该国出口后,开始投资的机会就会增加。独立的中小企业首先在特定国家的投资之前,先有出口经验。贸易政策中的各种工具可以影响投资和出口。例如,当法规差异更大时,荷兰出口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而非出口。出口壁垒大,荷兰公司通过投资比出口更具吸引力。与荷兰缔结条约的国家,若是没贸易壁垒,出口比投资多。投资条约也是如此。对于荷兰的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而言,目的地国的特征对于选择特定目标市场至关重要。通常市场离荷兰越远,荷兰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文化差异越大,荷兰投资者或出口商在该国活跃的可能性就越小。欧盟27国,北美和亚洲其他地区(中东以外)是投资项目的相对重要目的地。市场规模与决定在有关国家开展业务的荷兰公司的数量成正比,而与荷兰之间的距离则成反比。荷兰公司的数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得更快,而随着目标市场的规模的增加而增长得更快。除了距离和规模外,文化上的亲近也是企业家的重要因素。与荷兰之间的文化差异越小,企业家越容易投资。以人均平均收入表示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水平,与出口商和投资者的数量成正比。岛国对荷兰出口商和投资者来说,是相对不受欢迎的目的地。平均进口关税对荷兰进入者数量产生负面影响。目标国家适用的进口关税越高,该国家对荷兰出口商的兴趣就越小,进口关税高的国家的新投资者,数量大大低于关税低的国家。目前发生的新冠病毒危机,比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程度还要更严重。在锁国之后,家庭的工作和收入损失,以及较低的企业投资和国际投资,可能会延长复苏的道路。2021年以后,全球增长也有可能受到影响。上一次金融危机,荷兰大约花了13年的时间,才复苏经济,这一次受创较深,可能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恢复。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过程盘根错节非常复杂,通常是综合考虑所有的投资因素才能做出最佳的决定。
二、香港欲成为亚洲区葡萄酒分销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港欲成为亚洲区葡萄酒分销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1)J公司中高端白酒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1 关于白酒产品策略的文献研究 |
1.2.2 关于白酒价格策略的文献研究 |
1.2.3 关于白酒渠道策略的文献研究 |
1.2.4 关于白酒促销策略的文献研究 |
1.2.5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市场营销理论分析 |
2.1.1 STP理论 |
2.1.2 4Ps理论 |
2.2 营销策略分析方法 |
2.2.1 PEST分析法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SWOT分析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J公司中高端白酒营销现状分析 |
3.1 J公司简介 |
3.2 J公司营销状况 |
3.2.1 产品及定价布局 |
3.2.2 市场销售及促销策略 |
3.2.3 数字化营销创新 |
3.3 J公司中高端白酒营销存在的问题 |
3.3.1 产品趋同严重 |
3.3.2 定价不够精准 |
3.3.3 销售渠道受限 |
3.3.4 产品推广困难 |
3.4 J公司中高端白酒营销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1 缺乏拳头产品 |
3.4.2 价格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
3.4.3 渠道选择和管理方式不佳 |
3.4.4 促销手段相对匮乏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J公司中高端白酒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
4.1.1 政治法律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文化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行业营销环境分析 |
4.2.1 行业内竞争者行为分析 |
4.2.2 替代性产品分析 |
4.2.3 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
4.2.4 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4.2.5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4.3 J公司SWOT分析 |
4.3.1 优势(S) |
4.3.2 劣势(W) |
4.3.3 机遇(O) |
4.3.4 威胁(T)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J公司中高端白酒差异化营销策略 |
5.1 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 |
5.1.1 场景化产品定位策略 |
5.1.2 “拳头”产品方案 |
5.1.3 “非卖品”产品策略 |
5.2 价格差异化营销策略 |
5.2.1 “金字塔”助力品牌形象提升 |
5.2.2 拳头产品带领下的价格体系 |
5.3 渠道差异化营销策略 |
5.3.1 线下渠道的选择 |
5.3.2 线上渠道的选择 |
5.3.3 供应链管理思路 |
5.4 促销差异化营销策略 |
5.4.1 场景化促销组合策略 |
5.4.2 广告及推广营销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J公司中高端白酒差异化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条件 |
6.1 强化产品品质观念 |
6.2 加强价格保护机制 |
6.3 健全渠道管理体系 |
6.4 注重宣传投入反馈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与J公司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致谢 |
(2)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基本概念的研究 |
1.2.2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
1.2.3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
1.2.4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
1.2.5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6 关于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
1.2.7 研究述评 |
1.3 文章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文章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2.1 相关概念 |
2.1.1 产业的内涵 |
2.1.2 农业的内涵 |
2.1.3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2.1.4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要素禀赋理论 |
2.2.3 竞争优势理论 |
2.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
2.3.1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
2.3.2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
2.3.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2.3.4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 |
3.1 农业机械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860-1945 年) |
3.1.1 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大发展 |
3.1.2 农业半机械化与农业基本机械化的实现 |
3.1.3 以简单机械化维持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
3.2 农业现代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945-2000 年) |
3.2.1 家庭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主体 |
3.2.2 农业机械化全面进步与农业科学化的实现 |
3.2.3 以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
3.3 新时代经济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2000 年以后) |
3.3.1 新世纪以来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 |
3.3.2 农业贸易迅速扩张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 |
3.3.3 以外部市场需求支撑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 |
4.1 基于显示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
4.1.1 显示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测定 |
4.2 基于解释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2 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4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
4.2.5 样本与数据来源 |
4.2.6 评价结果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分析 |
5.1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分析 |
5.1.1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总体变化 |
5.1.2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分析 |
5.1.3 美国农业成本优势分析——以大豆和玉米为例 |
5.1.4 一个案例:美国与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分析 |
5.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优势分析 |
5.2.1 以农业质量获取差异化优势 |
5.2.2 以农业安全保障获取差异化优势 |
5.2.3 以农业专业化营销获取差异化优势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影响因素分析 |
6.1 生产要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6.1.1 丰富的天然资源为美国农业提供竞争基础 |
6.1.2 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提高美国农业生产效率 |
6.1.3 技术创新是美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
6.2 需求条件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6.2.1 国内需求助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快速形成 |
6.2.2 国际需求驱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
6.2.3 新兴市场促使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得以维持 |
6.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6.3.1 种子培育体系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
6.3.2 农产品加工业使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强化 |
6.3.3 冷链物流业促进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扩张 |
6.4 农业经营主体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6.4.1 家庭农场在美国农业经营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
6.4.2 独资经营是美国农场类型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
6.4.3 专业化农场经营创造和保持美国农业竞争优势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辅助影响因素分析 |
7.1 政府因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7.1.1 美国农业价格支持政策 |
7.1.2 美国农业资源支持政策 |
7.1.3 美国农业出口市场计划 |
7.1.4 美国农业信贷和税收政策 |
7.1.5 美国农业保险补贴机制 |
7.2 历史机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7.2.1 西进运动给美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
7.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美国农业发展提速 |
7.2.3 科技革命加快了美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
7.2.4 世界人口暴增使美国农业继续蓬勃发展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
8.1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经验 |
8.1.1 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
8.1.2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
8.1.3 强势的相关支持产业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
8.1.4 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
8.2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教训 |
8.2.1 长期产能过剩易使美国爆发农业经济危机 |
8.2.2 农业企业垄断使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 |
8.2.3 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
8.3 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困境 |
8.3.1 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
8.3.2 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 |
8.3.3 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 |
8.3.4 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 |
8.4 对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
8.4.1 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
8.4.2 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 |
8.4.3 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
8.4.4 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 |
8.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跨国零售企业“全球本土化”营销组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市场营销组合的全球化(标准化)与本土化 |
(一)产品 |
(二)价格 |
(三)渠道 |
(四)促销 |
(五)心理距离对营销组合的影响 |
二、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全球本土化”战略实施 |
(一)标准化和本土化营销组合策略的应用 |
(二)竞争对手间的“全球本土化”较量 |
(三)“水土不服”引发的争议 |
(四)本土化的危机管理 |
三、H&M在中国市场的“全球本土化”营销组合 |
(一)H&M的定价策略 |
(二)H&M的产品策略 |
(三)H&M的促销策略 |
(四)H&M的渠道策略 |
四、结论与启示 |
(4)“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基本框架 |
第一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的现实 |
一、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实证分析 |
(一)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现实考量 |
(二)中国双边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现实 |
二、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不足之表征 |
(一)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阙如 |
(二)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软性特征 |
(三)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差异性 |
(四)一带一路沿线个别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不稳定性 |
三、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不足背后利益失衡实质 |
(一)知识产权保护合作阙如与各国发展需求之间失衡 |
(二)知识产权保护差异性与平衡发展之间失调 |
第二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利益失衡的理论分析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话语权建构 |
(一)话语的权力本质 |
(二)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话语权实践 |
(三)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话语权解析 |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基本矛盾研判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辩证分析 |
(二)基于相对公平正义与动态利益平衡理论之分析 |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国家理性选择考量 |
(一)基于混合博弈理论之国家行为分析 |
(二)基于集体行动理论之国家行为分析 |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收益差异性辨析 |
第三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的内部视角 |
(一)现有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的反思 |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考量要素 |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外部视角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路径 |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重点 |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之中国规则体系化建设 |
(一)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综述 |
(二)中国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文本评析 |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中国文本建设的重点 |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实施路径 |
一、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逻辑及其展开 |
(一)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的基本逻辑 |
(二)全球知识产权价值链视角下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 |
二、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的实施路径 |
(一)规则建设层面实施路径 |
(二)合作谈判层面实施路径 |
(三)合作方式层面实施路径 |
三、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利益保护 |
(一)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利益保护方式 |
(二)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
(三)中国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建议与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市场营销理论 |
1.2.2 国内外啤酒行业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啤酒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
1.2.4 嘉士伯啤酒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嘉士伯企业概况及在中国营销现状 |
2.1 嘉士伯企业概况 |
2.1.1 嘉士伯企业简介 |
2.1.2 嘉士伯全球营销区域及全球市场地位 |
2.2 嘉士伯在中国营销现状 |
2.2.1 嘉士伯在中国发展历程 |
2.2.2 嘉士伯在中国销售现状 |
2.3 嘉士伯在中国未来营销规划 |
第3章 嘉士伯在中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1 基于PEST宏观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中国啤酒市场规模及前景 |
3.2.2 中国啤酒市场消费需求情况 |
3.2.3 中国啤酒市场竞争格局 |
3.3 行业主要竞争者分析 |
3.4 嘉士伯在中国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 |
3.4.1 嘉士伯在中国市场营销的优势分析 |
3.4.2 嘉士伯在中国市场营销的劣势分析 |
3.4.3 嘉士伯在中国市场营销的机遇分析 |
3.4.4 嘉士伯在中国市场营销的威胁分析 |
第4章 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
4.1 嘉士伯的营销战略 |
4.1.1 嘉士伯市场细分 |
4.1.2 嘉士伯目标市场选择 |
4.1.3 嘉士伯的市场定位 |
4.2 嘉士伯营销策略组合分析 |
4.2.1 品牌策略 |
4.2.2 产品策略 |
4.2.3 价格策略 |
4.2.4 渠道策略 |
4.2.5 促销策略 |
第5章 嘉士伯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5.1 嘉士伯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5.1.1 高端产品组合欠丰富,推广不力 |
5.1.2 外围市场薄弱,电商渠道建设缓慢 |
5.1.3 渠道终端控制力不足 |
5.1.4 促销推广范围有限,营销效率不高 |
5.2 嘉士伯在中国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
5.2.1 加快国际品牌引入,开发更多口味产品 |
5.2.2 加快向东部大城市布局,拓展销售渠道 |
5.2.3 对经销商纳入考核体系 |
5.2.4 增加品牌认知的整合营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精准营销 |
5.2.5 设置不同价格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MDS公司连续并购的动因及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简评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并购相关理论概述 |
2.1 并购的相关概念、类型、特点 |
2.1.1 并购的相关概念 |
2.1.2 并购的类型 |
2.1.3 并购的特点 |
2.2 并购动机理论基础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2.2.2 管理代理理论 |
2.2.3 市场优势理论 |
2.2.4 协同效应理论 |
第3章 案例描述 |
3.1 MDS公司简介 |
3.1.1 公司状况及发展状况 |
3.1.2 股权结构 |
3.2 MDS连续并购的实施过程 |
3.2.1 主要并购事件 |
3.2.2 并购行为特征分析 |
第4章 连续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 |
4.1 MDS连续并购的主要动因 |
4.1.1 寻求企业战略转型 |
4.1.2 获得协同效应 |
4.1.3 管理层行为动因 |
4.2 MDS连续并购的效应分析 |
4.2.1 MDS连续并购的市场效应分析 |
4.2.2 MDS连续并购的多元化效应分析 |
4.2.3 MDS协同效应分析 |
第5章 问题分析 |
5.1 企业战略转型目标不明确 |
5.2 并购后整合不及时,没有充分获得协同效应优势 |
5.3 支付方式风险影响企业竞争 |
5.4 大股东减持股份进行套现,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
第6章 相关启示与对策 |
6.1 重视对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管理,合理选择并购目标 |
6.2 加强并购整合力度,多元化企业整合策略 |
6.3 科学规划,合理选择并购支付方式 |
6.4 加强监管,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翻译障碍问题的认知分析 ——以《拿索斯的故事》翻译项目(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1 INTRODUC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2 Research background |
1.3 Research questions |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
2.2 Studies on translation obstacles |
3 PROCESS DESCRIPTION |
3.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
3.1.1 Collection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3.1.2 Making term bases |
3.2 Translation process |
3.2.1 Marking obstacles in translation |
3.2.2 The use of tools |
3.3 Post-editing |
3.3.1 Self proofreading |
3.3.2 Peer review |
3.3.3 Supervisor’s revision and edition |
4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bstacles |
4.1 Translation obstacles in comprehension |
4.1.1 Linguistic level |
4.1.2 Rhetorical level |
4.2 Translation obstacles in expression |
4.2.1 Unclear expression |
4.2.2 Unidiomatic expression |
4.3 Causes of translation obstacles |
4.4 Solutions to translation obstacles |
5 Conclusion |
5.1 Reflection |
5.2 Limit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
(8)基于渠道管理的WC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
1.2.2 基于管理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预期目标与创新点 |
2 相关基本理论 |
2.1 营运资金管理的涵义 |
2.2 渠道管理理论 |
2.3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4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3 WC公司有限公司营运资金案例分析 |
3.1 WC公司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
3.1.1 WC公司概况 |
3.1.2 WC公司经营及财务状况 |
3.2 WC公司有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3.2.1 流动资产的管理 |
3.2.2 流动负债的管理 |
3.2.3 营运资金周转效率分析 |
3.3 基于渠道管理的WC公司有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3.3.1 采购渠道 |
3.3.2 生产渠道 |
3.3.3 销售渠道 |
4 WC公司有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采购渠道问题及原因分析 |
4.2 生产渠道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 销售渠道问题及原因分析 |
5 WC公司有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针对应付账款问题的对策建议 |
5.1.1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优化应付账款的管理 |
5.1.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合理采购计划 |
5.1.3 建立信任关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5.2 针对存货问题的对策建议 |
5.2.1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构建智能生产运营系统 |
5.2.2 对下游商户适当帮扶,提升存货变现能力 |
5.2.3 提高灌转及运输效率,促使管理效益达到最佳 |
5.3 针对应收账款问题的对策建议 |
5.3.1 利用应收账款保理融资,降低影响转移风险 |
5.3.2 加大应收账款收回力度,发挥业财融合优点 |
5.3.3 满足市场消费者需求,准确定位销售渠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动态补偿策略在英译汉中的应用 ——以《拿索斯的故事》(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1 INTRODUC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2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ve text |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
1.4 Layout of the report |
2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
2.1.1 Preparation of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2.1.2 Selection of the 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2.1 Tools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2.2.2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y |
2.3 Revision after translation |
3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
3.1 Previous study on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abroad |
3.2 Previous study on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at home |
4 TRANSLATION CASE ANALYSIS |
4.1 Compensation at the grammatical level |
4.1.1 Conversion |
4.1.2 Inversion |
4.1.3 Voice transformation |
4.1.4 Tense transformation |
4.2 Compensation at the cultural level |
4.2.1 Annotation inside the text |
4.2.2 Annotation outside the text |
4.3 Compensation at the semantic level |
4.4 Compensation at the aesthetic level |
5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
(10)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评价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结构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一、论文的创新 |
二、论文的不足 |
第二章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微观理论 |
一、垄断优势理论 |
二、内部化理论 |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
一、比较优势理论 |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三、竞争优势理论 |
第三章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
第一节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
一、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
二、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景 |
三、投资政策发展 |
第二节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
一、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
二、投资流量的宏观概述 |
三、荷兰的就业情况 |
第三节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与特征 |
一、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 |
二、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 |
第四章 特殊金融机构 |
第一节 特殊金融机构的作用 |
一、特殊金融机构的定义 |
二、荷兰常规公司和特殊金融机构投资的比例 |
三、荷兰常规公司和特殊金融机构投资的地理分布 |
第二节 双边条约的重要性 |
一、荷兰是国际条约体系的核心 |
二、不同类型双边条约的吸引力 |
三、特殊金融机构对荷兰经济重要性有限 |
第五章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 |
第一节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 |
一、独立的中小企业主要进行小规模投资 |
二、大型公司和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 |
第二节 荷兰重要的大型跨国公司 |
一、金融业跨国公司 |
二、金融业跨国公司 |
三、非金融服务业跨国公司 |
第六章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的关系 |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的关系 |
一、出口和投资的介绍 |
二、出口和投资齐头并进 |
三、出口和投资的方式 |
第二节 条约与投资和出口的关系 |
一、条约和非关税措施与投资和出口的关系 |
二、贸易协议的深度 |
第三节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或出口的选择因素 |
第七章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国家 |
第一节 美国 |
一、美国经济概况 |
二、荷兰对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
第二节 德国 |
一、德国的经济概况 |
二、荷兰对德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
第八章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危机和挑战 |
第一节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危机 |
一、85年的货物贸易和投资趋势 |
二、金融危机 |
三、新冠病毒危机 |
第二节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 |
一、优势(Strength) |
二、劣势(Weakness) |
三、威胁(Threat) |
四、机会(Opportunity) |
第九章 结论和建议 |
第一节 本文的结论 |
第二节 本文的建议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香港欲成为亚洲区葡萄酒分销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 [1]J公司中高端白酒营销策略研究[D]. 王丽君.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孙彤彤. 吉林大学, 2021(01)
- [3]跨国零售企业“全球本土化”营销组合研究[J]. 常健聪. 营销界, 2021(07)
- [4]“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研究[D]. 高云峰. 吉林大学, 2020(03)
- [5]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 余宜嫣.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6]MDS公司连续并购的动因及效应分析[D]. 王璐. 南昌大学, 2020(01)
- [7]翻译障碍问题的认知分析 ——以《拿索斯的故事》翻译项目(节选)为例[D]. 尹佳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8]基于渠道管理的WC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 顾典雅.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9]动态补偿策略在英译汉中的应用 ——以《拿索斯的故事》(节选)为例[D]. 王思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10]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 陈彦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