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盏乡:都市农业的希望(论文文献综述)
江树青[1](2021)在《淄博市都市型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王玮华[2](2020)在《天津近郊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观光园是一种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空间的新型农业形式。农业观光园中主要的植物类型可以分为农作物与观赏植物,农作物则是农业观光园中主要的植物素材。本文以天津近郊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天津近郊农业观光园的实地调研,对其植物景观现状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优秀园区的成功经验并提出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设计理论、原则及配置要点,构建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的基础理论。2.通过对天津近郊的水高庄园、杨柳青庄园、稻香公园、张家窝镇农业产业园区、大柳滩庄稼院、万源龙顺度假庄园、无暇生态园、名洋湖都市庄园8所农业观光园的实地调查。得出调研地常用植物129种,隶属52科98属。从植物景观现状展开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园区农作物新奇品种应用较少,与其他观赏性植物融合不好;造景意识不强;植物在观光旅游中应用形式单一,无特色;科技含量不高;管理粗放;滨水植物景观枯燥、生硬;园区缺少特色主题,景观互动较差。3.本文从调研地中选取天津近郊四区中最有代表性的四个园区,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天津近郊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获得评价指标权重及其重要性排序,最后根据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分级标准将四个园区进行分级。万源龙顺庄园和水高庄园隶属Ⅰ级;名洋湖都市庄园隶属Ⅱ级;无暇生态园隶属Ⅲ级。可以看出天津市近郊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总体较好,在美学、生长状况、服务功能方面均有良好的综合质量。4.以名洋湖都市庄园项目为实际案例,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及调研园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场地现状,提出设计理论和方法,改善园区植物景观现状。
朱丹瑜[3](2019)在《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研究 ——以严塘镇鑫业生态农庄为例》文中认为传统生态农庄的规划模式是在缓解城市居民由于城市化进程飞速造成巨大压力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些规划模式深受西方生态农庄规划准则的影响。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传统生态农庄的规划模式已经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因此,创新生态农庄规划模式已然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通过对乡村旅游、生态农庄、乡村振兴等概念的界定,并重点从旅游业角度研究生态农庄。并以景观生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休闲经济理论、体验经济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结合国内外案例总结当前生态农庄规划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再通过比较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生态农庄与传统生态农庄在规划理念、规划思路、规划侧重点上的不同,引入乡村振兴理念,以突出“生态振兴”、“产业融合”的特点,追求“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目标构建生态农庄策划模式,在生态农庄规划内容上融入绿色、生态理念、技术、方法,而从提炼出一套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农庄规划方案。将提炼的生态农庄规划方案应用在鑫业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之中,首先分析项目概况,总结农庄定位和发展战略,然后对严塘镇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对鑫业生态农庄产业布局进行分析,综合两个分析结论对鑫业生态农庄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包括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系统规划以及重要节点设计。并提出规划实施策略与分期开发建议,保证生态农庄的运营顺利。
万斐[4](2019)在《铜川市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面临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结构性调整,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建设。休闲农业作为其主要拓展功能,在提供城市居民休闲游憩、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提供产品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效益突出,在今后的园区建设中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是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仅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划引导,严重影响园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但当前对休闲农业的研究多集中于产业特性、现状问题、区域布局等方面,对休闲农业的旅游市场定位、产品开发、空间规划研究较少,未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铜川市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为对象,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实例调研、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和技术,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的趋势下,现代农业园区的休闲农业旅游规划问题。主要从园区基本条件、建设现状、旅游资源等方面深入分析,明确园区的旅游发展优势与开发重点,瞄准目标客源市场,确立园区旅游发展定位,提出依托产业现状及资源特色,以耀旬路为轴线,串联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生态休闲等特色旅游资源,构建“一带三板块”的旅游空间规划策略及“强化主题、组团发展”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指导园区旅游产品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功能拓展,提升园区影响力,促进照金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为现代农业园区的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谢冬梅[5](2019)在《融合智慧农业理念的鸿尾生态农庄景观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我国农业在逐渐发展变化着,过去农村破败荒凉的形象在悄然改变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的积极支持都让生态农庄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好时机。开发生态农庄可以让农村地区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性,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也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把旅游业和农业生产融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农村综合经济效益。但如何才能让生态农庄的规划建设更为科学合理、更具有整体性,促进农民增收,如何抓取特色,打造本土特色品牌,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查分析为依据,而以生态为基础,以休闲为导向,以景观设计为手段,以智慧农业为支撑,遵循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鸿尾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策略,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整合文献、理论、专着等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农庄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总结归纳了生态农庄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国内外生态农庄的发展趋势与基本研究情况。(2)通过分析台湾清境农场,江苏省昆山市星期九农场、福州白沙湾生态农庄、福州龙台山生态园、北京蟹岛休闲生态农庄等五个案例,总结出了生态农庄成功发展的经验和特点。(3)以笔者参与的鸿尾生态农庄规划设计为实践案例,通过对基地实地考察,与当地村民讨论交流获得有效讯息,再结合自然人文现状分析、市场分析、优劣势分析,总结了其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目标,总结出了项目主要定位,对其进行了总体规划、产业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并进行了效益分析。在果园种植业规划中,提出了一种针对较大面积且品种相对简单的采摘果园新经营模式。(4)针对鸿尾乡生态农庄的蜜柚园区场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智慧农业物联网的设计思路是选择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生成物联网平台的软件应用模式雏形,同时结合图像与视频处理技术、Zig Bee(紫蜂)技术、WSN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共同实现平台的实施。本文研究目的是希望对生态农庄在规划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推动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为乡村居民提供就业条件增加经济收入,给周边居民提供一个能亲近自然、食用有机果蔬的休闲场所。
吴俊蓉[6](2019)在《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因工业化进程加快而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农村因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而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些转移劳动力的农民身份并未改变,却以其生产生活方式所具有的农民与工人的“两栖性”特征而获得了“农民工”的称谓。新世纪以来,农民工以其庞大的人口规模、重要的社会成员地位、巨大的社会贡献和面临的多重生存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培育,一是基于对国家现代化要求与农民工公民素质之间存在张力的政治关切,回应国家和社会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之下,对农民工进行公民意识培育的实践要求。二是基于对农民工因文化场域转换而产生心理困扰的人文关切,回应农民工自身从传统农业文明中的村民到现代城市文明中的市民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心理再塑造的现实需要。本研究一共分为七部分。导论部分提出研究的缘由和价值,梳理相关论题的研究情况,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一章,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背景及相关理论资源。本章追溯了农民工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公民意识的演变情况,分析了农民工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论述了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必要性。本章还介绍了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相关理论资源,即马克思主义公民意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和国外公民教育相关理论。第二章,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解析及其考察维度。首先,本章从公民概念内涵入手,通过梳理公民意识在西方文化中的演变历程分析公民意识内涵基本要素,并根据中国学者对公民意识的阐释来界定本文所论及的公民意识内涵。其次,本章基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重点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内涵、内容、特征和功能。再次,本章根据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介绍了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考察维度,即权利意识、公共责任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为后文的调查作了铺垫。第三章,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本研究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1180名农民工的调查发现,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总体较弱。在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四个考察维度中,农民工的权利意识最强,公共责任意识最弱,民主法治意识较强,公共参与意识中等偏弱。在权利意识方面,农民工的社会权利意识最强,民事权利意识次之,政治权利意识再次之。在公共责任意识方面,农民工的爱国意识较强,宽容意识和合作意识居于中等偏弱,公益意识较弱,政治责任意识极弱。在民主法治意识方面,农民工对法律权威有高度的认同,守法意识较强,但他们的民主意识很弱,对契约精神和人本精神知之甚少,法律信仰还远未建立。在公共参与意识方面,农民工的经济参与意识最强,尤其表现在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参与上,但其参与政治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的意识依次减弱。同时,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等的不同又有所差异。第四章,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从我国公民文化发育情况来看,中国传统臣民思想的固执性、中国启蒙思想的局限性和新中国公民观念发展的曲折性都是导致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整个社会成员公民意识薄弱的思想根源。从农民工自身的公民实践来看,由于农民工生存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社会保护不足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局限,他们的维权活动、政治参与活动、文化参与活动和社会公共参与活动等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政策及其实施情况来看,相关政策虽涉及农民工城市文明教育和素质提升方面的要求,但缺少直接针对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任务。农民工培训内容总体上仍然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而以融合性与发展性的城市文化适应力的培训较少。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实践主要存在理论准备不足、主体责任不明和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第五章,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目标、原则与内容。基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功能的考量,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目标在于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公民、维护稳定的国家政治秩序、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公共领域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基本原则有四,即思想基础上遵循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结合,交往关系上遵循主体性与公共性的结合,内容选择上遵循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结合,实施方法上遵循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结合。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主要内容包括丰富农民工的公民知识、强化农民工的国家认同、培育农民工的公共精神和提高农民工的公民能力。第六章,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实践路径。本章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探讨了国家、网络媒体、社会组织和农民工自身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策略。国家层面的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就是国家通过可控制和调节的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以此提供良好的政策导向、制度支持和物质基础。同时,在宏观层面还要发挥基于互联网的媒体对公民文化氛围的营造作用,即借助主流媒体以明确公民文化导向、介入大众媒体以传播优良的公民文化信息、关注自媒体以校正不良的公民文化信息。社会层面的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是社会组织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农民工的公民知识,并进行实践的训练与引导,造就合格公民的过程。农民工自我公民意识教育可以从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和自我反思三个方面进行。本研究试图在农民工研究叙事方式上有所创新。本文在生存论预设下的“生存——经济”叙事模式和公民权视野下的“身份——政治”叙事模式这两种农民工问题研究方式的基础上,力图建立农民工研究的“心理——文化”叙事方式,分析了农民工面临的文化场域转换问题。农民工在由农村走向城市或由同质文化圈进入异质文化圈过程中,他们不能较好地适应以公民文化为特征的现代城市文化,是其产生文化焦虑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培育是缓解这种文化焦虑、提高其文化适应力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所确立的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目标、原则、内容和实践路径,都主要围绕农民工文化心理市民化展开。
刘长天[7](2019)在《基于养生文化的中草药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 ——以沧州市福永源中草药休闲农业园为例》文中认为休闲农业园是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综合农业园区模式,近些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中草药休闲农业园是休闲农业园衍生出的以中草药种植加工为特色的一种形式。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亚健康呈蔓延趋势,康养市场逐步扩大。近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了乡村旅游与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草药休闲农业园是能将“乡村振兴”与“健康产业”两者协同发展的良好载体。综上我们有必要从养生角度出发为人们营造一处兼具休闲观光与康养功能的中草药休闲农业园。本研究符合社会发展形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意在为此类园区的发展进行理论梳理研究,并从养生角度出发对中草药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一些思考。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系统归纳总结及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养生文化出发,以中草药休闲农业园为研究对象,研究梳理养生文化相关理论学说与休闲农业发展脉络,探讨将二者结合的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并以沧州市福永源中草药休闲农业园为实践对象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研究成果如下:第一,通过对相关文献与着作研究,将养生文化分为中医药学说、儒道释养生理论及现代保健理念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归纳,梳理出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脉络,总结出各地休闲农业发展特点与概况,研究并整理与中草药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的景观设计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旅游心理学等理论。第二,进行案例分析、调研及资料整合。选取五处较有代表性的案例从项目概况、项目特色、项目启示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各个案例优劣与得失。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对福永源中草药休闲农业园在景观规划设计、项目设置、后期运营等方面提供借鉴。并通过对基于养生文化中草药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探讨,确立了其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第三,以沧州市福永源中草药休闲农业园为对象进行案例设计实践,基于养生文化,通过现场调研、归纳分析,提出并确定项目设计原则与目标。通过规划园区功能与景观结构,合理设置道路来满足生产、观光、康养体验的需要。同时结合养生文化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突出主题,布设与养生文化及农业相关的活动项目。营造集康养体验、文化观光、农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中草药休闲农业康养园区。
张蕾[8](2017)在《体验经济下的休闲农业园开发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最近几年,我国休闲农业园的开发建设颇为火热。对休闲农业的研究,也吸引了政府部门、设计行业、农民乡绅、投资主体多个领域,研究的内容涉及发展历程、案例经验、产业系统、开发模式、设计要点、经营理念等众多方面。笔者认为,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的跨界整合而产生的,同时体现两者的特性。休闲农业的产生和形成,有着历史的必然性。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休闲方式与休闲观念的改变,人们追求田园、乡野、返朴归真的健康生活;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逐渐失去特色,以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传统农业农村面临巨大的危机,有人预测“20年后,乡村将成为奢侈品”。休闲农业园的开发,既满足了城里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又增加了村里人的经济收入,还可解决农村就业与风貌环境等问题。目前,休闲农业产业已经成为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纽带,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然而,在体验经济的新时代,休闲旅游长足发展,人们对休闲产品的需求也越发的多元化、定制化。笔者在借鉴其他学科及前人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对农业园的开发和建设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探索休闲农业园的开发建设思路与方法,期望在体验经济下,休闲农业园能够满足更多旅游者的观光休闲需求,并关注其过程体验与心理感受。
蔡惠影[9](2017)在《宿迁湖滨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都市化的高速进展,城市的现有资源和环境压力也日益严峻,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不得不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问题延伸到生态农业产业开发建设中来。对郊区或农村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区域进行开发,结合农业生产进行旅游项目的规划,利用农业高科技技术,发展“为达到都市居民的对绿色农业产业的消费需求,在城市边缘郊区上采用集约化的产业生产,达到形成农、林、牧、加工业的多元化循环利用的自然产业资源,生产、加工和营销食品和燃料的产业”的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在我国逐渐兴起,将都市融合在农田土地中,农田进入都市的核心区反应了市民对自然的畅想,体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乡土地矛盾,更能创造与人有情感交流的互动型景观,获得明显的物质收获,还有利于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推动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的飞跃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园区缺乏地域性总规的引导、选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晰,产业不能带动周边发展,设施游乐项目陈旧无创意,没有体现地域性的乡土特色文化等,这类问题阻碍了都市型农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提出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概念,针对园区规划设计的发展情况,需对园区的农业产业规划设计、景观生态打造、旅游项目运营模式等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从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出发,以农业科技和生态技术为支撑,结合笔者参与的宿迁湖滨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探究我们如何能实现具有“农业产业生产、景观、生态、游憩”效益的多元性都市农业产业园。力求对未来的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基于整合各学科对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多学科交叉法,归纳出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的特征及分类,结合农业的基础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旅游学理论等,总结农业产业特色园区中规划设计概述,且对优秀、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以笔者参与的宿迁湖滨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实际案例进行探讨分析。通过去现场实地勘察,了解项目的区位条件、交通分析、资源环境分析、用地现状分析等基本条件进行总结分析,总体规划包括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交通规划、水利系统规划、景观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通过图文结合的模式,在对多个具体景点及产业进行详细设计。力图打造以都市农业产业、生态循环为导向,在空间地域上发展融生产、生态、休闲观光、乡村发展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注重城乡经济融合、产业融合和环境保护,展示生物资源循环利用前景的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最后,结合理论研究部分和实践项目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分析宿迁湖滨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创新点,为建设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提供一定的参考,并提出基于现实对未来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展望。
杨智[10](2017)在《基于体验经济理念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唐山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美丽乡村”政策的提出,观光农业园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了建设热潮,但目前我国观光农业园的设计存在设计趋同和体验性不强等问题。本文将以观光农业园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基本概念以及发展概况进行研究分析后,研究分析国内外优秀案例,总结出提高观光农业园体验性的设计方法。在理论及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进行唐山市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以兼顾农业生产和农业园游览体验功能的实现为目标,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地域文化背景,展现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的观光农业园。
二、金盏乡:都市农业的希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盏乡:都市农业的希望(论文提纲范文)
(2)天津近郊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1.4 相关概念概述 |
1.4.1 农业观光园的概念 |
1.4.2 农业观光园植物种质资源分类 |
1.4.3 植物景观的概念 |
1.5 农业观光园中主要文化资源 |
1.5.1 植物文化 |
1.5.2 历史文化 |
1.5.3 农耕文化 |
1.5.4 民俗文化 |
1.6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6.1 国外研究进展 |
1.6.2 国内研究进展 |
1.7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7.1 研究方法 |
1.7.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案例分析 |
2.1 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
2.2 成都花舞人间 |
2.3 台湾宜兰香格里拉休闲农庄 |
2.4 日本小岩井农场Makiba园 |
第三章 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
3.1 指导理论 |
3.1.1 植物生理学 |
3.1.2 景观生态学 |
3.1.3 景观美学 |
3.2 设计原则 |
3.2.1 时序性原则 |
3.2.2 观赏多样性原则 |
3.2.3 主配性原则 |
3.2.4 艺术性原则 |
3.3 农业观光园植物配置要点 |
3.3.1 色相配置 |
3.3.2 形态配置 |
3.3.3 轮作、间作套种配置 |
3.3.4 嵌入式植物配置模式 |
3.3.5 动物资源与周边环境合理融合 |
3.4 农业观光园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
3.4.1 总体布局 |
3.4.2 功能分区 |
第四章 天津近郊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调研对象 |
4.1.1 水高庄园 |
4.1.2 杨柳青庄园 |
4.1.3 稻香公园 |
4.1.4 张家窝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
4.1.5 大柳滩庄稼院 |
4.1.6 万源龙顺度假庄园 |
4.1.7 无暇生态园 |
4.1.8 名洋湖都市庄园 |
4.2 调研内容 |
4.3 调研结果与问题分析 |
4.3.1 植物景观现状调查 |
4.3.2 园区运营现状调查 |
4.3.3 农业观光园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植物景观的评价研究 |
5.1 分析方法 |
5.2 构建植物景观评价模型 |
5.3 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描述 |
5.3.1 美学功能 |
5.3.2 生长状况 |
5.3.3 服务功能 |
5.4 构造判断矩阵 |
5.5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5.6 各评价因子权重的计算 |
5.7 计算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指数 |
5.7.1 评分标准 |
5.7.2 综合评价值的分级及评估 |
5.8 结果与分析 |
5.8.1 评价指标权重值分析 |
5.8.2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六章 实例分析与应用——以名洋湖都市庄园为例 |
6.1 项目地的简介与选择 |
6.1.1 项目地概况 |
6.1.2 项目地现状与选择 |
6.2 设计定位 |
6.3 设计理念 |
6.4 设计原则 |
6.4.1 文化性原则 |
6.4.2 生态性原则 |
6.4.3 体验性原则 |
6.4.4 经济性原则 |
6.5 规划平面图 |
6.6 功能分区 |
6.7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
6.7.1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
6.7.2 不同形式植物景观的营造 |
6.7.3 各功能区植物景观的营造 |
6.7.4 植物种类的选择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果分析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研究 ——以严塘镇鑫业生态农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现状研究 |
1.2.2 生态农庄的国内外现状研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3.3 研究的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与难点 |
1.5.1 创新点 |
1.5.2 难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相关理论与案例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乡村旅游 |
2.1.2 生态农庄 |
2.1.3 乡村振兴战略 |
2.2 生态农庄规划设计相关理论 |
2.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休闲经济理论 |
2.2.4 体验经济理论 |
2.3 生态农庄案例分析 |
2.3.1 国外生态农庄实践 |
2.3.2 国内生态农庄实践 |
2.3.3 国内外实践启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农庄规划方案 |
3.1 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农庄规划与传统生态农庄规划的比较 |
3.1.1 规划理念 |
3.1.2 规划思路 |
3.1.3 规划侧重点 |
3.2 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农庄策划内容 |
3.2.1 强调“生态振兴”的规划理念 |
3.2.2 以“生态宜居”为导向的客源市场研究 |
3.2.3 以“产业兴旺”为目的进行农庄产业布局 |
3.2.4 基于“产业融合”的理念规划农庄项目 |
3.3 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内容 |
3.3.1 总体布局 |
3.3.2 选址 |
3.3.3 主题定位 |
3.3.4 功能分区 |
3.3.5 系统规划 |
3.4 运营建议与规划实施建议 |
3.5 小结 |
第四章 严塘镇鑫业生态农庄规划设计实践 |
4.1 项目概况、现状评估与战略分析 |
4.1.1 严塘镇概况 |
4.1.2 自然地理与资源概况 |
4.1.3 现状评估 |
4.1.4 战略分析 |
4.2 生态农庄现状分析 |
4.2.1 现状用地分析 |
4.2.2 建筑风貌现状 |
4.3 鑫业生态农庄定位与发展战略 |
4.3.1 生态农庄定位于战略分析 |
4.3.2 鑫业生态农庄SWOT分析 |
4.4 鑫业生态农庄客源市场调查与分析 |
4.4.1 旅游客源市场特征调查 |
4.4.2 客源市场分析 |
4.4.3 客源市场特征对生态农庄发展的启示 |
4.5 鑫业生态农庄产业布局分析 |
4.5.1 产业发展思考与发展目标 |
4.5.2 资源整合 |
4.5.3 产业布局与分析 |
4.6 总体规划 |
4.6.1 总体布局 |
4.6.2 功能分区 |
4.6.3 道路交通规划 |
4.6.4 景观组织规划 |
4.6.5 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
4.7 重要节点设计 |
4.7.1 光伏生态停车场 |
4.7.2 “王莲苑”观景台 |
4.7.3 农庄标示牌 |
4.7.4 娱乐泳池 |
4.7.5 生态公厕 |
4.8 鑫业生态农庄规划实施及预测分析 |
4.8.1 规划实施策略 |
4.8.2 分期开发建议 |
4.8.3 生态农庄未来预测 |
4.9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铜川市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现状 |
1.4.1 国外研究进展 |
1.4.2 国外发展现状 |
1.4.3 国内研究进展 |
1.4.4 国内发展现状 |
1.4.5 小结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相关基础研究 |
2.1 概念辨析 |
2.1.1 休闲农业 |
2.1.2 美丽乡村 |
2.1.3 现代农业园区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2.2.1 城乡一体化 |
2.2.2 产业融合 |
2.2.3 旅游经济学 |
2.2.4 现代农业发展相关理论 |
2.3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案例分析 |
2.3.1 天津曹庄花卉植物园旅游区 |
2.3.2 北京蟹岛度假村 |
2.3.3 福建省围头战地文化渔村 |
2.3.4 陕西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
2.3.5 经验总结 |
2.4 本章小结 |
3 照金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
3.1 铜川市照金现代农业园区概况 |
3.1.1 交通区位 |
3.1.2 自然条件 |
3.1.3 社会经济 |
3.1.4 农业产业 |
3.1.5 建设情况 |
3.2 园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3.2.1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3.2.2 休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
3.3 园区休闲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
3.3.1 发展优势 |
3.3.2 发展劣势 |
3.3.3 发展机遇 |
3.3.4 面临挑战 |
3.3.5 分析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4 照金现代农业园区旅游资源评价及市场分析 |
4.1 周边旅游资源概况 |
4.1.1 铜川市旅游资源概况 |
4.1.2 耀州区旅游资源概况 |
4.2 照金现代农业园区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
4.2.1 旅游资源分类 |
4.2.2 旅游资源评价 |
4.2.3 旅游资源特征 |
4.3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4.3.1 区域客源市场现状 |
4.3.2 旅游方式分析 |
4.3.3 旅游目的分析 |
4.3.4 消费构成分析 |
4.3.5 旅游偏好分析 |
4.3.6 客源目标市场定位 |
4.4 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
4.4.1 旅游发展竞争分析 |
4.4.2 旅游发展合作分析 |
4.4.3 旅游开发方向 |
4.5 本章小结 |
5 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策略 |
5.1 旅游发展模式选择 |
5.2 旅游规划策略 |
5.2.1 因地制宜,确立园区旅游发展定位 |
5.2.2 轴线带动,构建网络式空间发展格局 |
5.2.3 组团发展,建设主题旅游产品体系 |
5.2.4 强化优势,打造精品农业,提供旅游发展载体 |
5.2.5 提升服务,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
6.1.1 主要研究结论 |
6.1.2 论文创新点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融合智慧农业理念的鸿尾生态农庄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需求背景——城市化进程使得人们渴望回归自然 |
1.1.2 政策背景——各级政府关于振兴乡村的政策 |
1.1.3 产业发展背景——生态农庄的兴起 |
1.2 生态农庄存在的核心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
1.4.1 生态农庄的概念和特点 |
1.4.2 智慧农业 |
1.4.3 农业物联网 |
1.4.4 休闲农业及景观规划设计概念及联系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点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生态农庄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2.1 国内外发展概况 |
2.1.1 国外发展概况 |
2.1.2 国内发展概况 |
2.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2.2.1 国外研究概况 |
2.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三章 国内优秀生态农庄案例分析 |
3.1 案例一:台湾清境农场 |
3.1.1 概况 |
3.1.2 特色分析与经验借鉴 |
3.2 案例二:江苏省昆山市星期九农场 |
3.2.1 概况 |
3.2.2 特色分析与经验借鉴 |
3.3 案例三:福州龙台山生态农庄 |
3.3.1 概况 |
3.3.2 特色分析与经验借鉴 |
3.4 案例四:福州白沙湾生态农庄 |
3.4.1 概况 |
3.4.2 特色分析与经验借鉴 |
3.5 案例五:北京蟹岛休闲生态农庄 |
3.5.1 概况 |
3.5.2 特色分析与经验借鉴 |
3.6 小结 |
第四章 鸿尾乡生态农庄规划设计 |
4.1 项目概况 |
4.2 资料收集与调查分析 |
4.2.1 地理交通位置 |
4.2.2 自然环境状况 |
4.2.3 人文历史资源 |
4.2.4 用地现状调查 |
4.2.5 社会经济环境调查 |
4.2.6 市场调查分析 |
4.2.7 优劣势分析及其对策 |
4.3 规划设计总则 |
4.3.1 设计依据 |
4.3.2 设计原则 |
4.3.3 项目建设目标 |
4.3.4 主题定位 |
4.3.5 规划设计理念与构思 |
4.4 总体布局及分区规划 |
4.4.1 总体规划结构 |
4.4.2 功能分区规划 |
4.5 主要产业建设规划 |
4.5.1 产业规划的目标 |
4.5.2 产业规划的原则 |
4.5.3 发展模式 |
4.5.4 环境容量及游客人数估算 |
4.5.5 名优果园种植业规划 |
4.5.6 观赏花卉栽培业规划 |
4.5.7 观赏苗木种植业规划 |
4.5.8 蔬菜种植业规划 |
4.5.9 禽畜果园放养业规划 |
4.5.10 水产养殖业规划 |
4.6 休闲旅游项目规划 |
4.6.1 名优果品蔬菜采摘项目策划 |
4.6.2 竹林品茗活动项目策划 |
4.6.3 赏花活动项目策划 |
4.7 基础设施规划 |
4.7.1 道路交通规划 |
4.7.2 竖向规划 |
4.7.3 建筑小品规划 |
4.7.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4.7.5 给排水规划 |
4.7.6 电力电信规划 |
4.8 效益分析 |
4.8.1 生态效益 |
4.8.2 经济效益 |
4.8.3 社会效益 |
第五章 融合物联网技术的生态农庄蜜柚园区智慧农业系统的设计思考 |
5.1 鸿尾乡生态农庄蜜柚园区的智慧农业系统的技术支持 |
5.1.1 关于SaaS模式 |
5.1.2 关于图像及视频处理技术 |
5.1.3 关于Zig Bee网络技术 |
5.1.4 关于WSN |
5.1.5 关于水肥一体化技术 |
5.2 蜜柚果园的智慧农业系统框架设计思路 |
5.2.1 子系统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概述 |
5.2.2 子系统2:蜜柚果园图像与视频监控子系统 |
5.2.3 子系统3:蜜柚果园水肥一体化管理子系统 |
5.2.4 子系统4:后台数据管理子系统 |
5.3 蜜柚果园的智慧农业子系统分项设计 |
5.3.1 果园图像与视频监控系统分项设计 |
5.3.2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设计 |
5.3.3 水肥一体化工程系统以及软件系统专项设计 |
5.4 关于融合智慧农业理念的其他细节的拓展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绪论 |
0.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0.1.1 选题缘由 |
0.1.2 研究意义 |
0.2 研究综述 |
0.2.1 国内研究综述 |
0.2.2 国外研究综述 |
0.2.3 国内外研究总体评价 |
0.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0.3.1 研究思路 |
0.3.2 研究方法 |
0.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0.4.1 研究重点 |
0.4.2 研究难点 |
0.5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0.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0.5.2 存在的不足 |
1.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背景及相关理论资源 |
1.1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问题的提出 |
1.1.1 农民工产生的时代背景 |
1.1.2 农民工的含义及相关词汇辨析 |
1.1.3 农民工发展历程及其公民意识的演进 |
1.2 农民工现状及其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必要性 |
1.2.1 农民工现状 |
1.2.2 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
1.2.3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必要性 |
1.3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理论资源 |
1.3.1 马克思主义公民意识理论 |
1.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1.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 |
1.3.4 当代国外公民教育理论 |
2.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解析及其考察维度 |
2.1 公民及公民意识内涵解析 |
2.1.1 公民概念界定 |
2.1.2 公民意识的西方流变 |
2.1.3 公民意识的中国阐释 |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域下的公民意识解析 |
2.2.1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概念 |
2.2.2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内容 |
2.2.3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特征 |
2.2.4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功能 |
2.3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考察维度及具体内容 |
2.3.1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考察的四个维度 |
2.3.2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考察维度确立的依据 |
2.3.3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各维度的具体内容 |
3.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 |
3.1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现状调查方案 |
3.1.1 调查内容设计 |
3.1.2 抽样程序及调查方法 |
3.1.3 问卷信度检测和效度分析 |
3.1.4 数据处理方法 |
3.2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主要特点 |
3.2.1 农民工权利意识特点 |
3.2.2 农民工公共责任意识特点 |
3.2.3 农民工民主法治意识特点 |
3.2.4 农民工公共参与意识特点 |
3.3 农民工群体内部相关变量对其公民意识的影响 |
3.3.1 性别对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影响 |
3.3.2 文化程度对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影响 |
3.3.3 年龄对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影响 |
3.3.4 收入水平对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影响 |
3.3.5 地域差别等对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影响 |
3.4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现状调查的结论 |
4.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
4.1 中国的公民文化发展有限 |
4.1.1 古代中国臣民文化根深蒂固 |
4.1.2 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发育不成熟 |
4.1.3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民观念曲折发展 |
4.2 农民工公民实践活动有所局限 |
4.2.1 农民工公民实践活动的考察方面 |
4.2.2 农民工公民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 |
4.2.3 农民工公民实践活动不足的制约因素 |
4.3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存在问题 |
4.3.1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政策分析 |
4.3.2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相关项目考察 |
4.3.3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中的问题归纳 |
5.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目标、原则与内容 |
5.1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目标 |
5.1.1 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公民 |
5.1.2 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公共领域 |
5.1.3 维护稳定的国家政治秩序 |
5.1.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5.2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原则 |
5.2.1 思想基础上遵循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
5.2.2 交往关系上遵循主体性与公共性相结合 |
5.2.3 内容选择上遵循同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 |
5.2.4 实施方法上遵循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
5.3 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内容 |
5.3.1 丰富农民工的公民知识 |
5.3.2 强化农民工的国家认同 |
5.3.3 培养农民工的公共精神 |
5.3.4 提升农民工的公民能力 |
6.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的实践路径 |
6.1 发挥国家的宏观体系构建作用 |
6.1.1 明确政策导向以协调各方力量 |
6.1.2 改革相关制度以提供平等机会 |
6.1.3 发展市场经济以夯实物质基础 |
6.2 发挥互联网加媒体的公民文化营造作用 |
6.2.1 借助主流媒体以明确公民文化导向 |
6.2.2 介入大众媒体以传播优良的公民文化 |
6.2.3 关注自媒体以校正不良公民行为倾向 |
6.3 发挥培训机构的示范带动与资源整合作用 |
6.3.1 开发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课程模块 |
6.3.2 创新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方式 |
6.3.3 建设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师资队伍 |
6.3.4 创建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
6.4 发挥企业的生产激励与文化引导作用 |
6.4.1 结合企业生产与管理活动 |
6.4.2 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
6.4.3 走进企业职工关怀活动 |
6.5 发挥社区的日常生活管理与服务作用 |
6.5.1 组织农民工参与政治选举活动 |
6.5.2 组织农民工参与社区治理活动 |
6.5.3 组织农民工参与主题教育和文化活动 |
6.6 发挥农民工的自我教育作用 |
6.6.1 系统学习公民文化知识 |
6.6.2 主动参与公民实践活动 |
6.6.3 反思自我的公民认知与实践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现状调查问卷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7)基于养生文化的中草药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 ——以沧州市福永源中草药休闲农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休闲农业国外研究概况 |
1.3.2 休闲农业国内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及范围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范围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实地调研法 |
1.5.3 系统归纳总结法 |
1.5.4 实证分析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本章小结 |
2 养生文化与休闲农业园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养生文化 |
2.1.2 休闲农业 |
2.1.3 休闲农业园 |
2.1.4 中草药休闲农业园 |
2.1.5 保健型园林与养生园林 |
2.2 养生文化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中医药理论 |
2.2.2 儒释道养生理论 |
2.2.3 当代养生保健理念 |
2.3 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基础 |
2.3.1 景观设计学 |
2.3.2 环境心理学 |
2.3.3 旅游心理学 |
2.3.4 景观生态学 |
2.3.5 景观疗养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案例借鉴与分析 |
3.1 台湾桃园市昆仑养生庄园 |
3.1.1 项目概况 |
3.1.2 项目特色 |
3.1.3 项目启示 |
3.2 北京东城区地坛中医药文化养生园 |
3.2.1 项目概况 |
3.2.2 项目特色 |
3.2.3 项目启示 |
3.3 北京房山区草根堂农场 |
3.3.1 项目概况 |
3.3.2 项目特色 |
3.3.3 项目启示 |
3.4 日本山梨市FUFU山梨保健农园 |
3.4.1 项目概况 |
3.4.2 项目特色 |
3.4.3 项目启示 |
3.5 北京朝阳区蟹岛休闲生态农庄 |
3.5.1 项目概况 |
3.5.2 项目特色 |
3.5.3 项目启示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养生文化的中草药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
4.1 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
4.1.1 规划设计原则 |
4.1.2 规划设计理念 |
4.2 景观规划设计分项思路 |
4.2.1 场地选址 |
4.2.2 园区空间布局 |
4.2.3 景观营造 |
4.2.4 活动项目 |
4.2.5 融合养生文化 |
4.3 本章小结 |
5 案例实践—以沧州市福永源中草药休闲农业园为例 |
5.1 项目概况 |
5.1.1 区位交通 |
5.1.2 红线范围划定 |
5.1.3 项目现状分析 |
5.1.4 项目SWOT分析 |
5.2 景观规划设计总则 |
5.2.1 设计依据 |
5.2.2 设计原则与理念 |
5.2.3 设计目标 |
5.2.4 设计定位 |
5.2.5 结合养生文化 |
5.3 总体规划设计 |
5.3.1 总体布局 |
5.3.2 功能分区规划与景观结构规划 |
5.3.3 分区规划设计 |
5.4 专项规划设计 |
5.4.1 道路系统规划 |
5.4.2 游线规划 |
5.4.3 竖向设计 |
5.4.4 植物景观设计 |
5.4.5 景观视线及空间分析 |
5.4.6 其他服务设施 |
5.4.7 产业链规划 |
5.5 运营与宣传建议 |
5.5.1 活动项目分类 |
5.5.2 宣传运营、发展及经济效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福永源中草药休闲农业园主要植物选择表 |
附录B 福永源中草药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图纸 |
附录C 福永源中草药休闲农业园节点初步设计 |
致谢 |
附录 |
(8)体验经济下的休闲农业园开发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契机——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 |
1.1.2 外促——旅游产业的空间拓展 |
1.1.3 内驱——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内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及基本特征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现代农业 |
2.1.2 农业旅游 |
2.1.3 乡村旅游 |
2.1.4 观光农业 |
2.1.5 休闲农业 |
2.2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及特征 |
2.2.1 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 |
2.2.2 国外休闲农业的总体特征 |
2.3 国内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2.3.1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 |
2.3.2 大陆地区休闲农业发展 |
2.4 休闲农业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
2.4.1 休闲农业的基本特征 |
2.4.2 休闲农业的类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休闲农业园的开发建设策略 |
3.1 休闲农业园开发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 |
3.1.1 农业科学理论 |
3.1.2 旅游学理论 |
3.1.3 景观学理论 |
3.2 休闲农业园的开发建设流程 |
3.2.1 休闲农业园开发建设的一般流程 |
3.2.2 休闲农业园开发建设的关键节点 |
3.3 体验经济下的休闲农业园的开发建设策略 |
3.3.1 休闲农业园的选址策略 |
3.3.2 休闲农业园的定位策略 |
3.3.3 休闲农业园的景观设计策略 |
3.3.4 休闲农业园的空间布局策略 |
3.3.5 休闲农业园的体验项目策划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设计实践——曹妃甸休闲农业园的开发建设 |
4.1 项目背景及场地认知 |
4.1.1 项目区位及周边发展 |
4.1.2 场地条件及现状运营 |
4.1.3 核心问题诊断 |
4.2 案例启示及借鉴意义 |
4.3 战略定位及规划布局 |
4.3.1 战略定位 |
4.3.2 规划布局 |
4.3.3 种植及景观设计 |
4.4 项目策划及运营策略 |
4.4.1 台湾文创农业馆 |
4.4.2 儿童亲子农乐园 |
4.4.3 中草药养生岛 |
4.4.4 家庭农场 |
4.4.5 特色工具体验 |
4.4.6 淡季运营项目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宿迁湖滨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都市生态农业的兴起 |
1.1.2 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
1.1.3 居民追求生态旅游及多样化消费需求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归纳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实证研究法 |
1.4.4 多学科交叉法 |
1.5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框架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厘定 |
2.1.1 都市型农业 |
2.1.2 休闲农业产业 |
2.1.3 生态循环农业 |
2.1.4 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 |
2.2 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发展研究 |
2.2.1 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的特点 |
2.2.2 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的功能定位 |
2.2.3 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类型 |
2.3 国内外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相关研究 |
2.3.1 国外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相关研究概况 |
2.3.2 我国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
2.3.3 国内外发展都市农业园区的启示 |
2.4 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理论 |
2.4.1 农业基础理论 |
2.4.2 景观生态类理论 |
2.4.3 旅游学相关理论 |
2.5 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
2.5.1 园区规划设计原则 |
2.5.2 园区规划设计程序 |
2.5.3 农业产业园区旅游项目的开发思路和产品创新 |
2.5.4 园区规划设计要点 |
第三章 典型案例调查分析 |
3.1 义乌市江东都市生态农业园 |
3.1.1 项目概况 |
3.1.2 园区特色 |
3.1.3 案例经验 |
3.2 北京市蟹岛绿色生态农庄 |
3.2.1 项目概况 |
3.2.2 园区特色 |
3.2.3 案例经验 |
3.3 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 |
3.3.1 项目概况 |
3.3.2 园区特色 |
3.3.3 案例经验 |
3.4 台湾走马獭农场 |
3.4.1 项目概况 |
3.4.2 园区特色 |
3.4.3 案例经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宿迁湖滨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实证研究 |
4.1 项目概况 |
4.1.1 区位条件 |
4.1.2 自然条件分析 |
4.1.3 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
4.1.4 上位规划解读 |
4.1.5 SWOT分析 |
4.2 总体规划 |
4.2.1 规划原则和依据 |
4.2.2 规划目标与功能 |
4.2.3 相关规划定位 |
4.2.4 功能分区 |
4.3 专项规划 |
4.3.1 道路交通规划 |
4.3.2 水利规划 |
4.3.3 给排水规划 |
4.3.4 强弱电设置 |
4.3.5 配套设施规划 |
4.3.6 建筑及周边环境整治 |
4.3.7 产业规划 |
4.4 分区规划及生产项目设置 |
4.4.1 综合服务区 |
4.4.2 优质粮油区 |
4.4.3 精品蔬果区 |
4.4.4 生态养殖区 |
4.5 景观结构规划与休闲项目设置 |
4.5.1 景观空间结构规划 |
4.5.2 休闲项目设置 |
4.6 组织管理与运营机制 |
4.6.1 总体组织框架 |
4.6.2 管理公司 |
4.6.3 园区服务网 |
4.6.4 运营机制 |
4.7 投资匡算与效益分析 |
4.7.1 基础设施投资 |
4.7.2 产业项目投资 |
4.7.3 总投资与来源 |
4.7.4 效益分析 |
第五章 结论、讨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体验经济理念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唐山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化进程推进 |
1.1.2 美丽乡村政策的提出 |
1.1.3 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 |
1.1.4 休假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变革 |
1.1.5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2 观光农业园概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农业 |
2.1.2 观光 |
2.1.3 观光农业 |
2.1.4 观光农业园 |
2.2 观光农业园的特征与类型 |
2.2.1 观光农业园特征 |
2.2.2 观光农业园类型 |
2.3 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
2.3.1 观光农业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
2.3.2 观光农业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
2.4 观光农业园问题及发展趋势 |
2.4.1 观光农业园现状 |
2.4.2 观光农业园问题 |
2.4.3 观光农业园发展趋势 |
3 体验经济概述 |
3.1 相关概念 |
3.1.1 体验 |
3.1.2 体验经济 |
3.2 体验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
3.3 体验经济的特征 |
3.4 体验经济与旅游的相关性 |
3.4.1 全面融入体验性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
3.5 小结 |
4 观光农业园的体验设计研究 |
4.1 观光农业园体验设计相关学科和理论 |
4.1.1 体验经济学 |
4.1.2 旅游心理学 |
4.1.3 植物群落学 |
4.1.4 环境心理学 |
4.2 体验活动设计原则 |
4.2.1 独特性原则 |
4.2.2 参与性原则 |
4.2.3 协调性原则 |
4.2.4 科技性原则 |
4.2.5 文化性原则 |
4.3 体验活动类型 |
4.3.1 娱乐体验设计 |
4.3.2 教育体验设计 |
4.3.3 审美体验设计 |
4.3.4 避世体验设计 |
4.4 体验设计内容 |
4.5 体验活动设计表达途径 |
4.5.1 行为方面 |
4.5.2 感官方面 |
4.5.3 情感方面 |
4.6 体验活动设计策略 |
4.6.1 确立体验主题 |
4.6.2 设计体验游程 |
4.6.3 构建体验场景 |
4.6.4 延伸体验产品 |
5 观光农业园规划实证案例 |
5.1 案例一: 北京市农业生态谷 |
5.1.1 项目概况 |
5.1.2 案例特色 |
5.2 案例二: 北京蓝调庄园 |
5.2.1 项目概况 |
5.2.2 案例特色 |
5.3 案例三: 北京蟹岛度假村 |
5.3.1 项目概况 |
5.3.2 功能分区与布局结构 |
5.3.3 案例特色 |
5.4 案例四: 台湾头城休闲农场 |
5.4.1 项目概况 |
5.4.2 案例特色 |
5.5 案例五:日本小岩井农场 |
5.5.1 项目概况 |
5.5.2 案例特色分析 |
5.6 案例六: 日本富田农场 |
5.6.1 项目概况 |
5.6.2 案例特色分析 |
5.7 小结 |
6 规划设计实践——唐山市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 |
6.1 项目概况 |
6.1.1 区位 |
6.1.2 规划范围 |
6.1.3 项目背景 |
6.1.4 上位规划 |
6.2 基地分析 |
6.2.1 现状用地分析 |
6.2.2 景观资源分析 |
6.2.3 道路分析 |
6.2.4 竖向分析 |
6.2.5 水体分析 |
6.2.6 历史人文分析 |
6.2.7 场地综合评价(SWOT分析) |
6.3 总体规划 |
6.3.1 规划定位 |
6.3.2 规划原则 |
6.3.3 规划目标 |
6.3.4 规划布局 |
6.4 专项规划 |
6.4.1 交通系统 |
6.4.2 水系设计 |
6.4.3 竖向设计 |
6.4.4 服务设施规划 |
6.4.5 小品规划 |
6.4.6 铺装规划 |
6.4.7 驳岸规划 |
6.4.8 植物规划 |
6.4.9 体验活动策划 |
6.4.10 游线规划 |
6.4.11 导视标识系统规划 |
6.5 技术经济指标 |
6.5.1 规划用地平衡表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附件 |
四、金盏乡:都市农业的希望(论文参考文献)
- [1]淄博市都市型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的应用研究[D]. 江树青. 天津农学院, 2021
- [2]天津近郊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的应用研究[D]. 王玮华.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3]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研究 ——以严塘镇鑫业生态农庄为例[D]. 朱丹瑜.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7)
- [4]铜川市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策略研究[D]. 万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融合智慧农业理念的鸿尾生态农庄景观规划设计[D]. 谢冬梅.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6]农民工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培育研究[D]. 吴俊蓉. 西南财经大学, 2019(12)
- [7]基于养生文化的中草药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 ——以沧州市福永源中草药休闲农业园为例[D]. 刘长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8]体验经济下的休闲农业园开发建设研究[D]. 张蕾. 北京建筑大学, 2017(04)
- [9]宿迁湖滨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 蔡惠影.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10]基于体验经济理念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唐山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为例[D]. 杨智.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