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种蔬菜中甲胺磷、氧乐果和克百威的残留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怡彤[1](2020)在《太湖流域西北部农药的污染特征、来源及风险评价》文中提出农药在保护植物免受病原体,真菌,昆虫和杂草的侵害方面具有突出作用,由于过度使用造成的水环境污染和生态毒性引起广泛关注。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对37种目标农药进行分析检测。系统研究了我国太湖流域西北部河湖水系中农药的污染特征。调查分析了鱼塘,畜禽养殖场和污水处理厂三种潜在排放源中农药的存在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探究地表水中农药的潜在来源。通过计算风险商分析农药的风险水平,评价太湖流域西北部水环境中单一农药的风险和农药的混合风险。旨在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促进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提升,实现水生态修复和水生态功能的改善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2018年太湖流域西北部地表水中共检测到17种农药,多菌灵、水胺硫磷和吡虫啉主要污染物质。2018年地表水中农药污染较为严重的水体包括滆湖,竺山湖,潞横河和三山港。2018年农药整体检出水平呈3月>8月>6月>11月。(2)2019年检出14种农药,吡虫啉、多菌灵、噻虫嗪和对硫磷是主要检出农药。2019年农药污染情况较2018年有所减轻:3月、6月和8月农药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湖泊污染明显改善。农药的时空分布差异可能与气候,作物类型及生长情况和人类的实践活动等因素有关。(3)潜在排放源中共检出11种农药,其中敌敌畏、对硫磷、啶虫脒、吡虫啉和噻虫嗪检出浓度相对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和畜禽养殖场是永安河,武南河和武进港,太滆运河等重要河流及滆湖、竺山湖中农药的潜在排放源。(4)风险商计算结果表明:地表水中克百威、灭多威、多菌灵、敌敌畏、对硫磷、水胺硫磷和辛硫磷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高风险。潜在排放源中敌敌畏、对硫磷和多菌灵表现为高风险水平。大多数监测断面农药的混合风险表现为高风险。
王鹏思[2](2019)在《金银花和铁皮石斛上农药残留状况调研及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指出金银花和铁皮石斛作为具有药食两用功能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但是,目前对金银花和铁皮石斛两种药材中的农药残留情况缺乏比较系统、全面的报道。为从源头上较全面了解两种药材上的残留状况,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等方式,选择了可能污染两种药材的农药及其代谢产物141种作为检测指标,建立了两种药材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收集的74批次金银花样品和40批次铁皮石斛样品进行了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对两种药材上的残留农药进行了风险评估。以下为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1.分别建立了金银花和鲜铁皮石斛上141种农药及其部分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金银花前处理方法中多数农药及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在60.3%~109.8%之间,RSD≤19.1%;鲜铁皮石斛前处理方法中多数农药及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在60.4%~112.4%之间,RSD≤18.4%,两方法中多数农药的定量限(limits of quantification,LOQs)≤10 ng/g。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均简便、快速、经济节约,符合农药多残留分析要求。2.调查了我国金银花和铁皮石斛的总体种植情况,收集了金银花主产区代表性样品74批次,收集了鲜铁皮石斛主产区代表性样品40批次,应用所建立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74批次金银花中均有农药检出,共检出69种农药及代谢物,检出率最高的为多菌灵(100%),其次为灭幼脲(90.5%)、毒死蜱(82.4%)、吡虫啉(71.6%)、啶虫脒(60.8%)等;40批次鲜铁皮石斛中有37批次检出农药残留,共检出43种农药及代谢物,检出率最高的为苯醚甲环唑(70.0%),其次为吡唑醚菌酯(62.5%)、戊唑醇(52.5%)、嘧菌酯(50.0%)、烯酰吗啉(45.0%)等。3.采用点评估的方法,对金银花和鲜铁皮石斛上的残留农药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以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计算了残留农药的累积风险,并将残留农药进行了风险排序。结果表明,金银花和鲜铁皮石斛上残留农药的慢性膳食风险商(Chronic Hazard Quotient,HQc)、急性膳食风险商(Acute Hazard Quotient,HQa)和危害指数(HI)均小于100%,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农药风险排序结果表明,金银花中甲维盐、氧乐果、氟虫腈、毒死蜱、克百威、甲拌磷等11种农药为高风险农药,鲜铁皮石斛中苯醚甲环唑、克百威、氟虫腈、甲维盐4种为高风险农药,需重点关注。本研究在对金银花和鲜铁皮石斛中农药残留状况的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可为两种药用植物种植过程中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针对性建议,为相关部门对两种药材的质量监管提供重要参考及两种药材上部分农药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杨芳[3](2018)在《QuEChERS联合GC-MS/MS和LC-MS/MS建立生姜及其制品中88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应用》文中认为生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蔬菜之一,生姜营养丰富,兼具养生保健功能,生姜耐贮藏,可全年供应,我国有大量生姜及其制品出口。生姜在种植和贮藏过程中需要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而农药残留问题也是目前国内外特别关注的方面,所以,全面了解生姜中农药残留情况,依赖于高通量、高准确度、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生姜基质复杂,前处理难度大,近年来,QuEChERS法由于其提取效率高、能够针对性地对不同的样品基质进行净化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根据GB 2763-2016中对于生姜农药残留的要求及生姜中农药残留的检出情况,研究了88种农药项目GC-MS/MS和LC-MS/MS的MRM条件,比较了QuEChERS提取方法、QuEChERS提取方法加甲苯与国标提取方法对生姜中88种农药残留的提取效率,对三种净化剂(GCB、PSA、C18)的配比进行优化,对建立的检测方法进行基质效应研究和方法学评估。对采集的91个生姜及其制品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88种农药的前级离子、产物离子、碰撞能量的选择,确立了88种农药残留GC-MS/MS和LC-MS/MS的MRM参数。比较了QuEChERS提取方法、QuEChERS提取方法+1mL甲苯、国标提取方法对88种农药残留的提取效率,结果显示使用QuEChERS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优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QuEChERS提取方法为:乙酸+乙腈(体积比:1+99)和1g无水乙酸钠均质提取后再加入无水硫酸镁;通过统计分析,确立了对生姜基质净化的最佳方式:在8mL提取液中加入200mgC18、500mgPSA、40mgGCB和750mg无水硫酸镁,可以使88种农药的回收率集中在60%120%。2、考察了生姜、糖姜、盐姜等三种样品的基质效应,得出结论为三种样品的基质效应不一样,需要使用不同的基质线性进行校准,以提高样品定量的准确性。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估,88种农药回收率在60.2%120.0%,实验室内变异系数RSD值为1.2%18.2%,线性关系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000050.001124mg/kg,定量限为0.000180.003745mg/kg,检出限低于国标方法(氟硅唑、敌菌灵、克螨特、呋喃硫威尚无类似基质的国标,采用与文献方法比对的方式)。3、对采集的91个生姜及其制品进行检测,共有8个样品检出农药残留,有机生姜和普通姜制品未检出农药残留,出口姜制品、生姜半成品和普通的生姜都有一定程度的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残留中,除氯虫苯甲酰胺在GB 2763-2016中制定了最大残留限量,喹螨醚、噻嗪酮、苯醚甲环唑、毒死蜱、精甲霜灵暂未制定生姜及其制品中最大残留限量。本试验能够为GB 2763等国家标准的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抽检计划的制定提供有效数据,同时对生姜及其制品的出口进行把关,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李俊辉,梁先龙,宋晓婉,赵芬娜[4](2017)在《2017上半年安徽省部分地区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和风险评估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分析批发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上半年安徽省9个城市地区蔬菜批发市场,6类典型蔬菜,共881组,针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农药进行抽样检测其残留量。[结果]不同种类蔬菜的农药残留种类不一样,超标率也有所不同,半年内蔬菜农药残留安全指数小于1,说明所检蔬菜没有安全风险;从农药污染的综合评价来看,克百威是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该研究可为市场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和监督依据,并且为消费者购买蔬菜提供参考。
宋利军,刘瑞弘,李腾根,廖秀海,毛尚根,周银古[5](2015)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街头流动餐饮蔬菜及其制品中的农药残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街头流动餐饮蔬菜及其制品中的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SILICA/PSA柱净化、丙酮定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测定。结果加标的20种农药样品测得的平均回收率为66.1%105.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0%10.75%。93份样品中,甲萘威检出2份,克百威检出5份,毒死蜱检出4份,三唑磷检出11份,联苯菊酯检出1份,甲氰菊酯检出29份,氯氟氰菊酯检出21份,其余农药残留指标均未检出。生菜中三唑磷、甲氰菊酯和氯氟氰菊酯的检出数高于土豆丝和咸菜。2份咸菜中的克百威超标,2份土豆丝中的氯氟氰菊酯超标。结论本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回收率高、检出限低,符合分析要求,适合街头流动餐饮中有机磷类、氨基甲酸乙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
林得平[6](2014)在《水环境和土壤中56种农药的残留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最为关键的产业。近年来随着新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及种植模式的改变、气候的急剧异常、抗性上升等原因,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日益加重,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突出,农业生态形势严峻。目前应对病虫害采取的主要是化学防治的措施,但长期不合理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农业科技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科技和现实课题。因此,建立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土壤和水中农药的检测方法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选取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及其衍生物等56种农药,通过液液萃取(LLE)和振荡提取等方法进行提取,固相萃取(SPE)进行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进行检测,建立了一种56种常见农药在水环及土壤中的进行了残留分析方法,并且利用这些方法对山东省境内的部分地区面源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本文分4个部分:1.本文综述了农药的种类及性质、水环境和土中农药残留的基本状况、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整理了水环境和土壤中农药残留常用的检测技术。2.研究了水环境中56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综合应用固相萃取净化以及液液萃取等技术,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56种农药的线性及回收率做了测定;对LC-MS-MS方法中流动相的选择及GC-MS-MS方法中气相色谱部分及串联质谱部分的仪器条件及前处理方法中提取过程及净化过程进行了优化。通过对水空白样品的添加回收实验得出,不同方法的大部分农药回收率稳定在6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本方法前处理过程简便、迅速、省时省力,上机检测所需时间短,可以非常快速地给出实验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较好,能够满足水环境中常见农药的日常检测的需要。3.研究了土壤中56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应用振荡提取技术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对土壤中56种农药的线性及回收率做了测定,对前处理方法中提取剂种类及提取方式都进行了优化。通过对土壤空白样品的添加回收实验得出,不同方法的大部分农药回收率稳定在6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具备比较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本方法的定性检出限(LOD)在0.011-0.99μg/L之间,定量检出限(LOQ)在1-5μg/L之间,是一种较好的水环境及土壤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可以广泛用于农田面源污染调查和药害事故处理等方面。4.本课题以山东省为试点,同时采集和检测典型农业区的地表水、土壤等环境样品,对山东省农药的使用现状及面源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
田相旭[7](2013)在《微波加热—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葱蒜类蔬菜中农药多残留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葱蒜类蔬菜是人们喜食的调味品蔬菜,在周年生产供应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均对其设置了严格的安全限量要求,但由于其本身性质的特殊性,给农药残留检测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本研究在参考已有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先进检测设备,建立葱蒜类蔬菜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破解农产品例行监测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测中的难题,并为开展葱蒜类蔬菜风险评估检测技术研究提供思路。首先,本文综述了农药多残留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技术、测定技术,整理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中葱蒜类蔬菜农药残留的限量要求。第二,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中提供的检测方法,分别用速测法、气相色谱法、气质联仪法对葱蒜类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实验,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和困难。第三,通过对微波加热条件、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条件、提取溶剂、提取方式和样品净化条件的选择,建立了微波加热,乙腈匀浆提取,石墨化碳黑/氨基双层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MRM)检测,内标法同时定性定量检测葱蒜类蔬菜中48种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称取25.0g样品在微波炉中加热25s,然后加50.0mL乙腈匀浆提取,提取液经氮吹近干,用25.0mL乙腈+甲苯(3+1)转移,过石墨化碳黑/氨基双层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近干,定容后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内标法定量。用该方法对韭菜、大葱、大蒜和洋葱样品中的48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每种农药都能够很好的与其它组分分离,无明显干扰;韭菜中农药添加实验表明48种农药在0.01mg/kg-1.0mg/k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在0.9881~1.000范围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在4种葱蒜类蔬菜中分别添加0.01mg/kg、0.05mg/kg、0.10mg/kg三个水平,平均回收率在61.85%~111.53%之间,其中90%以上的农药的回收率在7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7%~13.1%之间,准确性和精密度较好;方法定性检测限(LOD)在0.023~3.5μ g/kg之间,定量检测限(LOQ)均低于0.01mg/kg。本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准确、灵敏,适用于葱蒜类蔬菜中48种农药多残留的定性定量检测,能够满足当前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标准中对葱蒜类蔬菜农药检测检出限的要求。
罗瑞峰[8](2013)在《新疆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的迅速发展,食品(农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管理食品(农产品)安全,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而我国近年来大量的出口农产品也被退回,其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如何管好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的重要途径,摸清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特别是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是保证监管措施有效的基础。为给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践调查、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新疆蔬菜近三年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数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新疆蔬菜质量安全有保障通过三年的例行监测基本摸清了新疆蔬菜质量状况,其合格率水平较高,并有持续向好的趋势,但其趋势逐渐扁平化,说明随着蔬菜质量安全整治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成为了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主因,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优质优价”的问题,供给安全和质量安全的矛盾,监管体制的缺陷等等问题。(2)不同季节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有关对新疆蔬菜三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证明了新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和季节有显着的关联性,这与反季节蔬菜的生产有密切的关系。菜农在反季节进行大棚的生产,为了保证棚里的温度,一般不进行换气,以闷棚为主,使得大棚里的湿度很高,这一时期的病虫害发生率非常高,用药比较频繁。5月中旬后,自然气温上升,大棚敞开,湿度下降,病虫害减少,用药次数下降。从监测的数据也证明了反季节蔬菜生产的特点。(3)农药的使用与蔬菜的种类有关从监测数据来看,叶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与季节无关,农药残留超标率与叶菜的成长特点相关,叶菜生长期短,病虫害主要发生在蔬菜的采摘期,菜农施药后,没有按照农药的休药期进行休药是照成叶菜超标的主要原因。茄果类、豆类和瓜类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设施农业的生产方式有密切的关系。(4)禁用农药和高毒农药是蔬菜超标的主要原因在蔬菜生产中菜农对农药的种类不是很关注,主要关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和速度,这一因素是菜农在生产时使用禁用和高毒农药的主要原因。禁用和高毒农药一般半衰期较长,我国标准对其限量值远低于其他低毒农药,在生产中使用了禁用和高毒农药,极易照成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对新疆蔬菜的监测数据显示,克百威(含三羟基克百威)、毒死蜱、氧乐果、氯氟氰菊酯、涕灭威(含砜及亚砜)和啶虫脒,这6种农药超标次数之和占到48种农药超标次数的75.6%。说明新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主要是这几种农药照成的。(5)为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提出一下措施:加强农户安全用药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加快标准化蔬菜无公害基地建设步伐;强化农药市场管理及加强蔬菜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加大监管宣传力度,净化品牌环境;建立健全蔬菜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健全蔬菜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及构建农药监管与农资信用体系;建立蔬菜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赵桦林[9](2013)在《丁硫克百威在黄瓜和白菜中的残留代谢行为研究》文中指出农药残留超标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一个严重问题。丁硫克百威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作物或者环境中产生代谢或者降解,从而生成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3-酮基克百威等毒性更高、药效更持久的代谢物。因此,在研究丁硫克百威及其相关产品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降解时,需同时研究丁硫克百威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残留降解规律。另外,农药在样品贮存期间有可能会产生降解或者代谢,如果只检测农药母体而忽略其降解或代谢产物的影响,就可能低估残留风险大小。本论文针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和白菜(Brassica rapa pekinensis)这两种在我国栽培广泛,丁硫克百威在其上也使用较多的蔬菜品种,重点开展了丁硫克百威及其三种主要代谢物的多残留检测方法研究,丁硫克百威在黄瓜与白菜样品贮存期间的残留稳定性研究,并通过两年三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研究了丁硫克百威在蔬菜中的代谢转化和最终残留行为,主要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白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3-酮基克百威的同步检测方法。白菜样品匀浆后用硅藻土混合分散,经加速溶剂萃取仪(ASE)用二氯甲烷萃取,固相萃取柱净化,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上采用正电离方式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内标法定量。丁硫克百威及其3种代谢物在白菜中的检出限为0.002-0.010mg/kg,定量限为0.005-0.020mg/kg,平均回收率在85%1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3%12.5%。在黄瓜中的检出限为0.001-0.005mg/kg,定量限为0.002-0.010mg/kg,回收率在74%1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9%9.1%。(2)开展不同的贮存时间和样品形态对丁硫克百威在样品贮存期间的残留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丁硫克百威在黄瓜与白菜样品贮存期间会很快降解代谢,主要代谢为克百威。不同的样品处理形式会影响丁硫克百威的降解速率,黄瓜与白菜样品适宜以匀浆形式贮存,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匀浆的样品应尽快在30天内分析测定。(3)在北京、浙江、湖南的两年三地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发现:丁硫克百威在黄瓜和白菜两种蔬菜中的降解代谢行为有一定差异,在黄瓜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2种,而在白菜中则为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和3-酮基克百威3种。丁硫克百威在黄瓜与白菜中降解速率较快,在黄瓜中的消解半衰期为0.8-2.5d;将代谢物折算为丁硫克百威总量后的半衰期为1.5-3.3d;在白菜中的消解半衰期为0.7-2.3d,折算为总量后的半衰期为0.7-2.8d。通过最终残留试验数据结果,初步推荐丁硫克百威在黄瓜与白菜的种植过程中采用喷雾施药,使用剂量为120ga.i./ha,施药次数2次,在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d,在白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4d。但这些安全间隔期并不完全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因此建议对丁硫克百威和克百威在黄瓜与白菜上的残留限量标准进行进一步评估,或者进一步优化和修改丁硫克百威的安全使用技术。
段俊彦[10](2009)在《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多残留测定时的基质效应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茶叶出口标准,农药残留最低限量标准不断降低,借此设立技术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有机磷类农药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药,发展快速、可靠、灵敏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无疑是控制有机磷类农药残留、保障进出口茶叶安全的基础。本文建立了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前处理与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快捷、灵敏、高效,符合农残分析方法发展的要求。在茶叶有机磷类农残分析中,基质成分引起的分析物响应值增强或降低效应是严重影响定量准确度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补偿基质效应的方法,提高了方法的定量准确度。建立了茶叶中49种有机磷类农药的多残留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法:样品采用丙酮为溶剂、Florisol为吸附剂的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检测。通过在分析过程中添加分析保护剂的方法有效地补偿了基质效应对农残定量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基质增强效应明显的有机磷化合物,如甲胺磷、敌百虫、乙酰甲胺磷、氧乐果等起到了很好的补偿效果,并且通过添加分析保护剂改善了一些极性农药的峰形,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降低了方法的检出限。该方法最低检测浓度在0.0003~0.0096mg/kg之间;在0.01~1.00mg/L范围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在茶叶中添加0.32mg/kg系列浓度回收率在75.7%~105.2%的范围,相对标准偏差0.2%~10.2%。该方法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满足对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的监测。采用茶叶基质对农残气相检测过程中的基质增强效应进行了评价,同时采用添加分析保护剂的措施对其进行补偿,提高有机磷农残分析定量结果可靠性。评价了三种分析保护剂组合的加入对补偿基质效应的影响,并与基质匹配标样进行了比较。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比保护剂A(20mg/mL)和保护剂C(10mg/ml),表明对大多数农药(尤其是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敌百虫、氧乐果、百治磷、磷胺)能显着补偿由基质增强效应造成的定量误差,并降低了检测限。对茶叶中四种主要组分的基质效应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各茶叶组分基质对各有机磷农药的响应值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多数影响表现为增强效应。其中茶氨酸和咖啡碱对多数有机磷农药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效应,而在茶多酚中,有不少有机磷农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基质减弱效应。在所考察的49种有机磷农药中,敌敌畏、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乐果、磷胺、对氧磷等有机磷农药受不同茶叶组分基质效应影响最强,而二嗪磷、久效磷、毒死蜱、甲基嘧啶磷、对硫磷、硫环磷在各茶叶组分基质中比较稳定。在咖啡碱基质中,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表现出的基质增强效应较在其他三种茶叶组分基质中为强,由此推测茶叶中引起基质增强效应的主要物质可能在咖啡碱中含量较多。
二、两种蔬菜中甲胺磷、氧乐果和克百威的残留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蔬菜中甲胺磷、氧乐果和克百威的残留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太湖流域西北部农药的污染特征、来源及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农药概述 |
1.2.1 化学农药的分类 |
1.2.2 农药的危害 |
1.3 地表水中农药的污染现状 |
1.3.1 国外污染现状 |
1.3.2 国内污染现状 |
1.4 地表水中农药的分析方法 |
1.4.1 地表水中农药的预处理方法 |
1.4.2 地表水中农药的分析方法 |
1.5 地表水中农药的潜在来源 |
1.6 地表水中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 |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1.7.1 研究问题 |
1.7.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7.3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域与样品采集 |
2.1.1 研究区域 |
2.1.2 样品的采集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试剂、材料与仪器 |
2.2.2 样品预处理 |
2.2.3 仪器分析 |
2.3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2.3.1 线性关系 |
2.3.2 检出限(LOD)与定量限(LOQ) |
2.3.3 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3章 太湖流域西北部农药的污染特征 |
3.1 地表水中农药的存在特征 |
3.1.1 地表水中农药的赋存水平 |
3.1.2 地表水中农药的空间分布特征 |
3.1.3 地表水中农药的季节分布特征 |
3.2 地表水中农药的变化特征 |
3.2.1 地表水中农药赋存水平变化 |
3.2.2 地表水中农药的空间分布变化 |
3.2.3 地表水中农药的季节分布变化 |
3.3 小结 |
第4章 太湖流域西北部农药的潜在来源 |
4.1 鱼塘中农药的存在特征 |
4.1.1 鱼塘中农药的赋存水平 |
4.1.2 鱼塘中农药的分布特征 |
4.2 畜禽养殖场中农药的存在特征 |
4.2.1 畜禽养殖场中农药的赋存水平 |
4.2.2 畜禽养殖场中农药的分布特征 |
4.3 污水处理厂中农药的存在特征 |
4.3.1 污水处理厂中农药的赋存水平 |
4.3.2 污水处理厂中农药的分布特征 |
4.4 农药的潜在来源解析 |
4.4.1 潜在排放源中农药的来源 |
4.4.2 地表水中农药的来源 |
4.5 小结 |
第5章 太湖流域西北部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 |
5.1 太湖流域西北部农药的风险水平 |
5.2 太湖流域西北部农药的混合风险 |
5.3 太湖流域西北部单一农药的风险 |
5.3.1 地表水中农药的风险 |
5.3.2 潜在排放源中农药的风险 |
5.4 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金银花和铁皮石斛上农药残留状况调研及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金银花和铁皮石斛简介及资源分布概况 |
第二节 金银花和铁皮石斛上常见病虫害及常用化学农药总结 |
第三节 中药材上农药登记情况简介及限量标准现状 |
第四节 中药材上常用农药种类及农药污染途径 |
第五节 中药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简介 |
第六节 中药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
第二章 金银花和铁皮石斛中141种农药HPLC-MS/MS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一节 农药品种的确定、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二节 仪器分析方法的优化 |
第三节 金银花和铁皮石斛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
第四节 方法学验证 |
第五节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金银花和铁皮石斛农药残留状况研究 |
第一节 样品收集 |
第二节 样品测定 |
第三节 测定结果 |
第四节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金银花和铁皮石斛中残留农药的风险评估 |
第一节 残留农药的风险评估方法 |
第二节 金银花中残留农药的风险评估结果 |
第三节 铁皮石斛中残留农药的风险评估结果 |
第四节 本章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QuEChERS联合GC-MS/MS和LC-MS/MS建立生姜及其制品中88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 |
1.1.1 我国蔬菜种植规模 |
1.1.2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出情况 |
1.2 国家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管控措施 |
1.2.1 相关法规、条例的建立 |
1.2.2 标准保障体系的建立 |
1.2.3 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立 |
1.2.4 认证认可体系的建立 |
1.2.5 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 |
1.3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方法 |
1.3.1 样品前处理检测技术 |
1.3.2 仪器检测手段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2 检测项目的确定 |
1.4.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生姜及其制品中88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的建立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原料 |
2.2.2 试剂与标准品 |
2.2.3 仪器 |
2.2.4 仪器条件 |
2.2.5 GC-MS/MS和LC-MS/MS前级离子、产物离子、碰撞能量、保留时间、分段时间的确定 |
2.2.6 提取方式的选择 |
2.2.7 净化条件的优化 |
2.2.8 基质效应 |
2.2.9 方法准确度(回收率)与精密度 |
2.2.10 线性关系与方法检出限、定量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GC-MS/MS和LC-MS/MS前级离子、产物离子、碰撞能量、保留时间、分段时间的确定 |
2.3.2 提取方式 |
2.3.3 净化方式 |
2.3.4 基质效应 |
2.3.5 方法准确度(回收率)与精密度 |
2.3.6 线性关系与方法检出限、定量限 |
2.4 小结 |
第三章 91个生姜及其制品中88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原料 |
3.2.2 仪器 |
3.2.3 仪器条件 |
3.2.4 试剂与标准品 |
3.3 试验方法 |
3.3.1 提取 |
3.3.2 净化 |
3.3.3 上机 |
3.3.4 结果计算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91个生姜及其制品检测结果 |
3.4.2 生姜中农药残留情况分析 |
3.4.3 生姜制品中农药残留情况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1.1 研究结论 |
4.1.2 创新点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样品信息表 |
(4)2017上半年安徽省部分地区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和风险评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的抽样 |
1.2 样品农药残留量的分析与测定 |
1.3 评价方法 |
1.4 安全指数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蔬菜农药残留检出和超标的种类项次 |
2.2 农药残留检出和超标的种类及项次 |
2.3 蔬菜农药残留安全指数评价 |
3 结论与讨论 |
(5)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街头流动餐饮蔬菜及其制品中的农药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仪器与试剂 |
1. 2 方法 |
1. 2. 1 样品前处理 |
1.2.1.1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
1.2.1.2样品提取 |
1.2.1.3样品净化 |
1.2.2样品分析 |
1.2.3保留时间及质谱特征离子 |
2 结果 |
2.1内标物图谱及定量检出限 |
2.2加标回收试验分析 |
2.3 93份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分析 |
3 结论 |
(6)水环境和土壤中56种农药的残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农药残留的研究及概述 |
1.1.1 农药的基本情况介绍 |
1.1.2 农药对水体的影响 |
1.1.3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 |
1.2 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研究 |
1.2.1 振荡和匀浆(均质)提取法 |
1.2.2 固相提取(萃取)法(SPE) |
1.2.3 固相微萃取技术(SMPE) |
1.2.4 基质固相分散法(MSPD) |
1.2.5 凝胶渗透色谱技术(GPC) |
1.2.6 加速溶剂提取技术(ASE) |
1.2.7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CFE) |
1.2.8 超声波提取法 |
1.2.9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MAE) |
1.2.10 QuEChERS技术 |
1.2.11 液液萃取技术 |
1.3 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1 气相色谱法 |
1.3.2 液相色谱法 |
1.3.3 色谱/质谱联用法 |
1.3.4 色谱/串联质谱法 |
1.4 水环境中农药残留测定常见的方法概括及应用情况 |
1.5 土壤中农药残留测定常见的方法概括及应用情况 |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水环境中56种农药的残留分析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2.2.2 农药工作溶液及标准溶液的配制 |
2.2.3 仪器的分析条件 |
2.2.4 提取和净化 |
2.2.5 分析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LC-MS-MS方法的结果与讨论 |
2.3.2 GC-MS-MS方法的结果与讨论 |
2.3.3 方法的线性关系及相关系数 |
2.3.4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 |
2.3.5 方法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土壤中56种农药的测定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3.2.2 农药工作溶液和标准溶液的配制 |
3.2.3 仪器的分析条件 |
3.2.4 样品的提取和净化过程 |
3.2.5 分析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提取剂的选择 |
3.3.2 提取方式的选择 |
3.3.3 净化方式的选择 |
3.3.4 方法的线性关系及相关系数 |
3.3.5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 |
3.3.6 方法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农药面源污染试点调查 |
4.1 前言 |
4.2 实际调查情况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调研结果 |
4.3.2 地表水中农药分布特征 |
4.3.3 土壤样品中农药分布特征 |
4.3.4 样品地理分布特征 |
4.4 问题及讨论 |
4.5 结论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微波加热—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葱蒜类蔬菜中农药多残留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样品采集和制备研究概述 |
1.1.1 国内外农药残留研究概述 |
1.1.2 样品采集概述 |
1.1.3 样品制备概述 |
1.2 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1.2.1 振荡和匀浆(均质)提取法 |
1.2.2 固相提取(萃取)法(SPE) |
1.2.3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 |
1.2.4 基质固相扩散法(MSPD) |
1.2.5 凝胶渗透色谱技术(GPC) |
1.2.6 加速溶剂提取技术(ASE) |
1.2.7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CFE) |
1.2.8 超声波提取法 |
1.2.9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MAE) |
1.2.10 QuEChERS技术 |
1.3 农药多残留测定技术研究进展 |
1.3.1 气相色谱法(GC) |
1.3.2 液相色谱法(LC) |
1.3.3 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LC-MS) |
1.3.4 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LC-MS-MS) |
1.3.5 快速检测方法 |
1.4 葱蒜类蔬菜中农药残留限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
1.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
1.4.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 |
1.4.3 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
1.4.4 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要求 |
参考文献 |
第2章 葱蒜类蔬菜的农药残留通用检测方法比较 |
2.1 实验部分 |
2.1.1 速测技术 |
2.1.2 气相色谱法 |
2.1.3 气相色谱-质谱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速测技术 |
2.2.2 气相色谱法 |
2.2.3 气相色谱-质谱法 |
2.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微波加热-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葱蒜类蔬菜中的农药多残留方法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和材料 |
3.2.2 农药标准溶液和工作溶液的配制 |
3.2.3 分析条件 |
3.2.4 样品制备和保存 |
3.2.5 样品提取 |
3.2.6 样品净化 |
3.2.7 检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微波加热时间的选择 |
3.3.2 提取溶剂选择 |
3.3.3 提取方式选择 |
3.3.4 净化条件选择 |
3.3.5 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
3.3.6 GC-MS-MS中多反应监测(MRM)方法的确定 |
3.3.7 方法的线性关系 |
3.3.8 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
3.3.9 方法定性检出限(LOD)和定量检出限(LOQ)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件 |
(8)新疆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外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 |
1.2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 |
1.3 农药的分类性质及其危害 |
1.3.1 常用的农药分类 |
1.3.2 农药的性质 |
1.3.3 农药残留的危害 |
1.3.4 农药残留的种类、危害、原因及影响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农药残留监测结果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材料 |
2.1.2 蔬菜样品的样品采集、制备、保存 |
2.1.3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及判断方法 |
2.2 结果分析 |
2.2.1 抽样数量与合格率监测结果分析 |
2.2.2 不同季节新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情况 |
2.2.3 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情况 |
2.2.4 不同受检环节监测结果分析 |
2.2.5 南北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比较 |
2.2.6 不同农药检出率和超标率比较 |
2.3 新疆蔬菜农药残留现状 |
第三章 农药残留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
3.1 新疆蔬菜农药残留原因分析 |
3.1.1 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 |
3.1.2 农药市场管理有漏洞 |
3.1.3 菜农文化素质不高,农药知识缺乏 |
3.1.4 农户安全用药意识差 |
3.1.5 蔬菜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低 |
3.1.6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缓慢 |
3.1.7 优质蔬菜难以实现优价,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3.1.8 外地蔬菜大量涌入,增加流通领域监管难度 |
3.1.9 农药残留检测体系不健全 |
3.1.10 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存在技术性瓶颈 |
3.1.11 基层农技推广网络不健全 |
3.1.12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
3.1.13 其他因素 |
3.2 蔬菜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
3.2.1 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产品 |
3.2.2 实行高毒农药专营制度 |
3.2.3 加强培训,提高菜农素质 |
3.2.4 制定法规,规范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
3.2.5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
3.2.6 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
3.2.7 加快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 |
3.2.8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
第四章 结论 |
(1) 2010-2012年蔬菜合格率有一定波动 |
(2)不同季节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有关 |
(3)农药的使用与蔬菜的种类有关 |
(4)各监测环节的蔬菜合格率没有显着性差异 |
(5)南北疆蔬菜合格率呈现北高南低 |
(6)禁用农药和高毒农药是蔬菜超标的主要原因 |
(7)为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提出一下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9)丁硫克百威在黄瓜和白菜中的残留代谢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丁硫克百威、克百威简介 |
1.2 丁硫克百威在环境中的代谢及毒性 |
1.3 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 |
1.4 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检测技术 |
1.4.1 样品前处理技术 |
1.4.2 仪器分析技术 |
1.5 丁硫克百威的限量标准、田间试验与稳定性介绍 |
1.6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剂、标品与材料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实验设计 |
2.1.4 分析测定 |
2.1.5 线性范围与方法确证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样品萃取条件的优化 |
2.2.2 样品净化条件的优化 |
2.2.3 基质效应 |
2.2.4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
2.3 方法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丁硫克百威在样品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剂、标品与材料 |
3.1.2 仪器与设备 |
3.1.3 样品分析测定 |
3.2 试验方案 |
3.3 结果计算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丁硫克百威在黄瓜样品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
3.4.2 丁硫克百威在白菜样品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丁硫克百威的残留代谢行为研究 |
4.1 田间试验 |
4.1.1 试验药剂与仪器 |
4.1.2 田间试验方案 |
4.1.3 采样、样品处理及保存 |
4.2 检测方法 |
4.2.1 试剂与材料 |
4.2.2 仪器与设备 |
4.2.3 样品分析测定 |
4.3 结果计算 |
4.3.1 消解动态试验 |
4.3.2 最终残留试验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消解动态试验 |
4.4.2 最终残留试验 |
4.4.3 残留中值(STMR)和最大值(HR) |
4.4.3.1 丁硫克百威、克百威残留中值(STMR)和最大值(HR) |
4.4.3.2 折算后丁硫克百威总量残留中值(STMR)和最大值(HR) |
4.5 讨论与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5.1 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
5.2 丁硫克百威在黄瓜与白菜样品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 |
5.3 丁硫克百威的残留代谢行为研究 |
5.4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多残留测定时的基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技术 |
1.2.1 样品预处理技术 |
1.2.2 分析技术 |
1.3 基质效应 |
1.3.1 基质效应的定义和类别 |
1.3.2 基质效应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
1.3.3 基质增强效应敏感化合物 |
1.3.4 基质效应的消除和补偿方法 |
1.3.5 基质效应研究前景 |
1.4 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研究概况 |
第二章 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多残留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
2.1 引言 |
2.2 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提取技术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建立正交试验表 |
2.2.3 实验步骤 |
2.2.4 结果和分析 |
2.2.5 结论 |
2.3 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净化技术研究 |
2.3.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3.3 结果与分析 |
2.3.4 小结 |
2.4 标准工作曲线和最低检测限 |
2.5 添加回收率和方法精密度 |
2.6 方法应用 |
2.7 总结 |
第三章 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多残留基质效应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剂与材料 |
3.2.2 仪器与设备 |
3.2.3 色谱操作条件 |
3.2.4 分析保护剂的考察 |
3.2.5 质量控制与定量 |
3.2.6 四种校准标样的考察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基质效应的产生情况 |
3.3.2 分析保护剂的选择与评价 |
3.3.3 分析保护剂对补偿基质效应影响的考察 |
3.3.4 分析保护剂添加法与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校准法效果比较 |
3.4 总结 |
第四章 茶叶中部分主要组分的基质效应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剂与材料 |
4.2.2 仪器与设备 |
4.2.3 样品前处理 |
4.2.4 气相色谱条件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试验方法 |
4.3.2 各有机磷类农药在不同茶叶组分中基质效应情况 |
4.3.3 四种茶叶组分的基质效应评价 |
4.4 总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两种蔬菜中甲胺磷、氧乐果和克百威的残留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太湖流域西北部农药的污染特征、来源及风险评价[D]. 周怡彤.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2]金银花和铁皮石斛上农药残留状况调研及风险评估研究[D]. 王鹏思.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3]QuEChERS联合GC-MS/MS和LC-MS/MS建立生姜及其制品中88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应用[D]. 杨芳. 江西农业大学, 2018(02)
- [4]2017上半年安徽省部分地区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和风险评估分析[J]. 李俊辉,梁先龙,宋晓婉,赵芬娜.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0)
- [5]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街头流动餐饮蔬菜及其制品中的农药残留[J]. 宋利军,刘瑞弘,李腾根,廖秀海,毛尚根,周银古.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24)
- [6]水环境和土壤中56种农药的残留分析[D]. 林得平. 山东大学, 2014(04)
- [7]微波加热—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葱蒜类蔬菜中农药多残留技术研究[D]. 田相旭. 山东大学, 2013(04)
- [8]新疆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D]. 罗瑞峰. 石河子大学, 2013(04)
- [9]丁硫克百威在黄瓜和白菜中的残留代谢行为研究[D]. 赵桦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10]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多残留测定时的基质效应研究[D]. 段俊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