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玉米片生产工艺

风味玉米片生产工艺

一、风味玉米片生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佳[1](2020)在《国产化焦糖味爆米花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焦糖味爆米花是一种深受国人喜爱的休闲零食,具有口感酥脆、风味独特、营养美味等特点。目前市售的焦糖味爆米花糖粉主要依赖美国进口,采用国产糖粉生产的爆米花,其产品品质较差,不能满足国人的需求。为了解决现有爆米花制品受制于美国进口糖粉的不利现状,研制国产化焦糖味爆米花迫在眉睫,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论文以玉米为原料,研究了与焦糖味爆米花品质相关的生产配方和工艺参数。通过实验对焦糖味爆米花的品质进行优化,同时与进口糖粉制作的爆米花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系列新型焦糖味爆米花产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混合糖粉原料和乳化剂的筛选:选择白砂糖、甘香砂糖、原蔗糖及焦糖粉末作为爆米花混合糖粉的原料,选择大豆磷脂作为爆米花混合糖粉的乳化剂。(2)焦糖味爆米花配方优化的研究:选择150 g爆裂玉米、80 g椰子油作为本实验的优选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优配方为焦糖味爆米花专用糖粉总量180 g,具体组成包括白砂糖51.66 g,甘香砂糖51.66 g,原蔗糖25.83 g,焦糖糖粉49.68 g,大豆磷脂0.39 g,食用盐0.78 g。(3)焦糖味爆米花加工工艺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焦糖味爆米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磁爆米花机加热温度190℃,搅拌速率为一段转速55转/min,二段转速55转/min,三段转速60转/min,四段转速55转/min。(4)自制与进口糖粉制作产品的比较研究:最佳配方制作的产品哑粒质量比为7.73%,爆花率为92.74%,平均粒径为1.894 cm,感官评分总分为87.50分,和进口糖粉制作的产品指标较为接近。最优配方组的硬度为(6969.70±324)g、脆度为(5543.29±674)g、内聚性为(0.219±0.006)、胶粘性为(1526.84±103)、咀嚼性为(461.59±36.85)、回复性为(0.071±0.005),均高于进口糖粉组。最优配方组和进口糖粉组整体风味较为相近。所研制的产品达到预期效果,符合市售条件。(5)系列新型焦糖味爆米花产品的研制:研制了三种新型焦糖味爆米花,分别为甜橙风味、海苔风味和奶油风味。在基础配方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各爆米花的调味配方。

杨惠莲[2](2020)在《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原辅料配方优化及品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苹果和甘薯为原料,采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制备苹果-甘薯复合脆片。研究了甘薯品种、原辅料配方及添加量对脆片品质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宜加工的甘薯品种,并优化了原辅料配方,以期得到品质较佳的复合脆片产品,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复合处理和添加辅料对脆片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对其品质进行了评价,为果蔬脆片质地调控和加工品质影响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质构特性、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微观结构等指标的测定,探究甘薯品种、原料配比、辅料添加对复合脆片品质的影响,并对其成品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下:1.以10个不同品种甘薯为研究对象,对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苹果-甘薯复合脆片产品的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烟薯25号品种制成的复合脆片感官评分最高、质构品质较好,其为最适宜加工复合脆片的甘薯品种。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甘薯原料化学成分对复合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脆片硬度与甘薯原料的水分含量、还原糖含量、水溶性果胶含量(WEP)和螯合性果胶含量(CEP)有显着的相关性,脆片脆度与甘薯原料直链淀粉含量有显着的相关性,脆片膨化度与甘薯原料淀粉含量、半纤维素含量、WEP含量和CEP含量有显着相关性,脆片复水性与还原糖含量、水分含量、WEP含量和CEP含量有显着相关性。2.通过测定脆片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研究苹果与甘薯的原料配比对复合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甘薯6:4配比的复合脆片质构品质最好,感官评分最高。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复合脆片的辅料配方,结果表明:最优辅料配方为白砂糖5.0%、小苏打0.6%、食盐0.2%,此时复合脆片的脆度为0.31 mm,感官评分为8.59,整体品质较好。3.通过测定脆片的质构品质、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微观结构,对复合脆片成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苹果-甘薯复合脆片与单一的苹果脆片和甘薯脆片相比,硬度、脆度显着降低,膨化度增大,感官评分提高,营养上综合了苹果和甘薯的优点,整体营养价值提高;而添加白砂糖、小苏打和食盐不同辅料后均能改善苹果-甘薯复合脆片的质构特性及微观孔隙结构。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添加白砂糖-小苏打-食盐复合辅料脆片的感官评分显着高于其他添加单一辅料的复合脆片。

吴亦鸣[3](2017)在《油炸糯米糕制作、品质分析及其淀粉油脂复合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炸糯米糕是中国的传统小吃,深受大家喜爱,但其相关研究却很少。本研究选用籼糯米为原料,制作出油炸糯米糕,研究油炸的时间、温度和水分对其品质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油炸过程中淀粉和油脂的反应,选用高直链玉米淀粉作对比,研究油炸过程中淀粉和脂质复合性质,并对其结构进行解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感官评分为基准,以油炸时间、油炸温度和水分添加量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优的制作工艺为:水分添加量为65g/100g糯米粉,油炸温度为170℃,油炸时间为6min,产品的感官得分为80.5。2.油炸糯米糕的质构和吸油量等品质受油炸时间、温度以及水分添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油炸时间主要影响糯米糕的粘性和弹性,油炸温度对糯米糕脆性有显着影响,而水分添加量对其脆性、粘性和弹性均有较大影响。油炸时间越长,糯米糕的吸油率越高,而温度和水分过低过高都会导致吸油率上升,在160℃左右和水分添加量为65g/100g糯米粉的条件下,糯米糕吸油率最低。3.顶空固相微萃取油炸糯米糕的风味物质,经GC-MS分析获得油炸糯米糕中风味化合物68种,其中烃类物质11种,醇类6种,醛类20种,酸类2种,酮类9种,酯类5种,吡嗪类1 1种,呋喃类2种,苯酚和吡咯啉各1种。这些风味化合物中最主要的是醛类、吡嗪类和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68.71%、8.36%和7.63%。其次是醇类为2.99%,烃类为2.98%,含量最少的是酯类、呋喃类、酸类和其他,含量分别为 2.20%、2.15%、0.57%和 0.74%。4.选择糯米淀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分别经精炼菜籽油油炸得复合物,脱脂粉碎后,并对其性质和形态进行检测。傅里叶红外结果显示:糯米淀粉和玉米淀粉在油炸过程中均能和油脂形成复合物,且初始水分含量对其复合度有重要影响。在初始水分≥22%的条件下,两种淀粉均能与油脂复合,且当水分为40%时,其复合度最大。GS-MS分析复合物中的脂肪酸显示,复合的脂肪酸种类、含量与炸油中的脂肪酸组成有关,且高直链玉米淀粉比糯米淀粉能复合更多油脂,复合油脂的牢固度也高于糯米淀粉;扫描电镜显示,初始水分为22%时糯米淀粉表观形态开始明显变化,而玉米淀粉则因膨胀而破裂,在40%时两种淀粉都失去淀粉颗粒形态,产生复杂的孔洞结构。荧光显微分析,复合物中的油脂现金黄色荧光,玉米淀粉组荧光亮度明显比糯米组要高。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油脂在两种淀粉中的分布不相同,糯米淀粉中油脂滴呈现细小分散的油滴分布,而玉米淀粉中油脂滴分布更均匀,分布范围更大。

吴亦鸣,周裔彬,丁援园,王海松,谢晶,杨丽萍[4](2017)在《油炸糯米糕顶空固相微萃取优化及其风味物质分析》文中认为自制油炸纯糯米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香气成分的条件进行优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油炸糯米糕风味物质最佳萃取条件为:取1.5 g样品萃取量加入到顶空进样瓶中,使用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DVB/CAR/PDMS)(50/30μm)萃取头,在60℃条件下萃取80 min;油炸糯米糕中共检测出68种风味物质,其中烃类物质11种,醇类6种,醛类20种,酸类2种,酮类9种,酯类5种,吡嗪类11种,呋喃类2种,苯酚和吡咯啉各1种,其中主要是醛类、吡嗪类和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68.71%、8.36%和7.63%。

王永倩[5](2017)在《油条风味分析评价及其形成机理初步研究》文中提出风味是评价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油条是一种传统油炸面制食品,因其具有良好的风味口感特征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前,关于油条风味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故进一步深入了解油条风味物质特征、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试验主要以不同的植物油和面粉为原料,以油条风味品质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质联用方法,分别就油条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优化,油条主要风味物质的确定及其形成机理,影响油条风味形成的主要因素,油条风味品质与成品品质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顶空固相微萃取油条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最佳条件方法为:5g样品,75μmCAR/PDMS萃取头,于70℃水浴萃取40min,解析时间5min。油条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油条表皮。(2)在油条加工过程中共检出118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有醛类、杂环类等9大类。其中,以醛类物质为主;油条风味中的关键风味物质(ROAV≥1)主要有(E)-2-壬烯醛、(E,Z)-2,6-壬二烯醛、(E)-2-癸烯醛、(E,E)-2,4-壬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等5种;主要辅助风味化合物(0.1≤ROAV<1)共3-甲基丁醛、壬醛、(E)-2-辛烯醛、(E,E)-2,4-庚二烯醛、1-辛烯-3-醇、2-乙基-3,5-二甲基吡嗪等6种;其中,(E,E)-2,4-癸二烯醛对油条整体风味物质的形成贡献作用最大,是其最主要风味物质成分,2-乙基-3,5-二甲基吡嗪为其主要辅助修饰风味物质。此外,醛类是油条的主要风味物质成分。(3)油条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主要是油脂氧化反应与美拉德反应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且油脂的氧化作用占主要地位。另外,在葡萄糖添加量为0.4%0.6%时,既可丰富油条的风味物质组成,又能将油脂氧化产物调控在一个较合适的水平,以使得油条具有较好的风味品质。(4)原料面粉以及少量蛋白质(<6%)和淀粉的添加(<12%)对油条风味形成的影响相对较小,过量添加则均对油条风味的形成影响较大;煎炸油与油炸温度是影响油条风味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油炸温度则宜控制在190210℃左右为宜。(5)风味的确是油条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但一定程度上受其组织结构、质构等品质的影响;此外,合理调控美拉德反应和脂肪氧化反应强度可以使油条既有怡人的风味又有美味的口感和良好的组织结构。

史亚萍[6](2013)在《高鱼糜含量鲢鱼膨化脆片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淡水鱼生产大国,淡水鱼的产量占总水产品产量的60%以上,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便宜等特点。目前,我国水产品的加工率仅为30%左右,其中淡水鱼的加工率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大宗淡水鱼中,鲢鱼产量高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营养物质。市场上鲢鱼的销售多以鲜活为主,附加值高的鲢鱼休闲食品并不多见。膨化食品由于具有品种繁多、外形精巧、营养丰富及酥脆可口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一些儿童、青少年以及老人的喜爱。因此,开发出一种加工工艺简单、附加值高的淡水鱼休闲膨化食品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拟研究以鲢鱼肉为主原料,以小麦面粉、玉米淀粉、小苏打及其他调味品为辅料的二次膨化型膨化鱼片的加工技术,以期为实际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和理论支持。首先研究了膨化鱼片的产品配方。以产品的膨化度、色差及感官品质评分为评价指标,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重点研究鲢鱼肉及小麦面粉含量对膨化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鱼肉及玉米淀粉为主料制备的膨化鱼片中,50%的鱼肉含量可取得最大膨化度;在一定范围内,以小麦面粉替代部分玉米淀粉可进一步增大以上配方产品的膨化度,以20%的小麦面粉取代玉米淀粉时可得到最大的产品膨化度。鱼肉及小麦面粉含量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与对膨化度的影响有较大一致性,即膨化度大,感官品质评分也高。通过以感官品质评分为评价指标的鱼肉、小麦面粉和玉米淀粉含量配比复合试验,得到膨化鱼片的最佳配方为鱼肉:玉米淀粉:小麦面粉=55:30:15。同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以鱼肉、玉米淀粉和小麦面粉混合物总重计,添加1%白糖、1.5%味精、0.6%小苏打、2%食盐的产品配方。在此配方下产品色泽金黄、味道鲜美、口感酥脆且膨化效果佳。其次研究了盐含量对膨化鱼片制备工艺及产品品质的影响。以粘度、质构、色差及膨化度为评价指标,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盐含量对膨化鱼片制备工艺中间体性质及终产品膨化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食盐含量在0-4%内,随着盐含量增加,鱼浆粘度增加,鱼糕白度增加,质构变化显着,且产品膨化度增大。通过分别添加低钠盐、氯化钾及氯化钙比较口味及膨化度试验,发现添加4%低钠盐可使产品获得较大的膨化度,且产品咸度适宜。再次对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蒸煮工艺中,70-75℃下蒸煮10min后,产品的膨化度较大;老化工艺中,4℃下老化12h后,产品的膨化度较大;切片处理时,鱼片厚度为1mm时,产品的膨化度大且含油率合理;干燥工艺中,5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h,坯料含水量在8.41%左右时,产品的膨化度较大;油炸工艺中,油炸温度为180-200℃,油炸8-10s后,产品香脆可口、颜色均匀且膨化度大。因此,产品的最佳加工工艺为:70-75℃下蒸煮10min,4℃老化12h后切成1mm的薄片,50℃下鼓风干燥4h,180-200℃下油炸8-10s。通过以上工艺,产品可以取得表面均匀光滑、香脆可口、含油率合理且膨化度极佳的效果。最后对产品的货架期进行了预测。在对保藏期间产品酸价、过氧化值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产品的酸价是影响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以酸价为产品品质变化的关键因子,预测产品室温下的货架期为142天。

赵红雷[7](2013)在《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玉米出口国,也是重要的玉米进口国,其玉米生产、消费及在进出口贸易的波动,都将直接影响着世界玉米贸易格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年际间玉米进出口贸易呈现较大波动,在净出口国和净进口国之间多次转换。在中国玉米国内市场供求同世界玉米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中国玉米进出口大幅涨落,必然会对国内和国际玉米市场带来不良影响。对中国来讲,大起大落的玉米进出口波动,给政府调控国内玉米市场供求、稳定价格带来很大困难,当这种贸易涨落与国内玉米市场供求矛盾出现不同步或者反应过度时,就会不正常地刺激国内市场玉米价格,放大或加剧国内玉米供求矛盾;对国际市场而言,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可使世界其他主要玉米贸易国对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需求不可预测,同时可能会导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动荡,因此研究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特点及成因,探寻波动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有效调控波动的政策措施,对于稳定发展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保障中国玉米产业安全乃至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和国际贸易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按照“认识波动-分析波动-调控波动”的研究思路,在对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发展历程和中国玉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劣势分析基础上,首先利用速度法测算出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周期,并与世界其它玉米贸易大国的波动强度进行比较,全面认识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的总体状况。其次利用内部传导和外部冲击的波动产生理论分析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运用中国与玉米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出中国玉米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引力方程,并对各因素进行弹性分析,进一步利用市场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成因进行了事后再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在充分认识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特征和波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最后理清调控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思路,提出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的调控对策与措施。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中国玉米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劣势并存,国际竞争力较弱。中国玉米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在于市场区位、非转基因、提高玉米单产和品质的潜力大;但在生产成本、商品品质、市场流通等方面存在劣势,通过测算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及与其它玉米出口大国的比较得出,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较弱且呈下降趋势。(2)利用速度法测算出1961-2010年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量的波动周期,发现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每隔4.45年就要发生一次大的波动,通过与世界其它玉米出口大国和进口大国贸易波动强度的比较发现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强度较大。(3)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密切相关的内部传导影响因素有生产、消费、价格,外部冲击因素有自然灾害、进出口贸易政策、购买力水平、运输成本、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国际竞争力等。(4)构建出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引力模型方程,弹性分析发现与中国玉米出口规模正相关的影响因素有中国及中国玉米出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玉米出口规模负相关的影响因素有中国及中国玉米出口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国玉米出口平均价格、人民币汇率、贸易双方之间的距离、贸易双方拥有共同边界,其中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弹性系数为-11.9072,中国玉米出口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弹性系数为-1.1017,中国玉米出口平均价格的弹性系数为-7.3101;与中国玉米进口规模正相关的影响因素有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玉米生产量、中国玉米国内价格,与中国玉米进口规模负相关的影响因素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国玉米进口平均价格、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汇率、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距离,其中中国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弹性系数为-13.1771,中国玉米进口平均价格的弹性系数为-0.6499,中国玉米国内价格的弹性系数为3.2969、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弹性系数为-2.8314。(5)竞争力效应与中国玉米出口额变动保持严格的同步性,并且贡献巨大,市场规模效应对中国玉米出口波动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增长或减缓降低,市场分布效应对中国玉米出口都表现为制约增长或加剧减少,引力效应与中国玉米进口额变动保持严格的同步性,并且贡献较大,需求效应和中国玉米进口变动保持一致。本文认为调控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强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相关研究;二是建立玉米进出口贸易监测和异常波动预警系统;三是充分发挥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调控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四是提高玉米种植积极性和单产,增强中国玉米生产供给能力;五是全面兼顾,合理协调消费需求;六是努力提高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七是制定可持续性的玉米进出口贸易政策;八是准确把握玉米进出口时机和规模、合理协调玉米进出口配额。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运用速度法对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波动周期进行划分,用“峰-峰”法把中国玉米出口贸易量和进口贸易量均划分为11个周期,发现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平均波动周期皆为4.45年,即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每隔4-5年就要发生一次大的波动;(2)运用国家“钻石”模型对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中国玉米生产的要素禀赋不丰富、国内需求水平过高、相关及辅助性产业总体上不发达、生产规模小、进出口贸易管理不当是造成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较弱且呈逐渐下降趋势的原因。(3)利用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出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引力模型方程,对影响中国玉米进出口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弹性分析,发现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大差异,得出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收入弹性系数,以及中国玉米进口平均价格、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对中国玉米进口规模的价格弹性系数。

吴晓华,刘玉兰,黄勤生[8](2012)在《煎炸油及煎炸专用棉籽油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我国每年用于食品煎炸的植物油用量超过100万t,煎炸油品质直接影响到煎炸食品的安全、健康和营养。棉籽油是我国传统的一种煎炸用油,棉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赋予它良好的煎炸稳定性、起酥性及煎炸食品的营养和感官特性。本文对目前我国食品专用煎炸油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综述,并对棉籽油用于食品煎炸油的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郭顺堂[9](2012)在《我国全谷物食品的开发及存在的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谷物食品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风险,近年来在西方国家深受消费者重视.就我国谷物种类、分布和产量,以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根据我国市场现有全谷物食品的消费形式和市场产品的加工类型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主食类、冲调类和即食类食品,然后介绍了全谷物食品的加工原理和主要方式,指出了全谷物食品加工主要存在口感粗糙、氧化"哈败"等技术问题;同时,结合我国消费情况指出了我国全谷物食品存在被"零食化"、口味偏甜,市场划分较粗,产品针对性不强等市场问题.

刘键[10](2012)在《高比例辅料(大麦)啤酒酿造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添加大麦代替麦芽生产啤酒,会引起麦汁α-氨基氮含量和发酵度的降低,以及麦汁粘度和β-葡聚糖含量升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对麦芽、麦汁与啤酒中戊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地衣酚-盐酸法和间苯三酚法在测定不同样品时的精密度和回收率,结果表明间苯三酚法用于测定麦芽中戊聚糖时较为准确,测定的几种不同品种麦芽戊聚糖含量为4.44-9.05%;而麦汁则不能够直接采用这两种方法测定,必须先经过酵母发酵处理,经过处理后的麦汁采用地衣酚-盐酸法测定的结果较为理想;地衣酚-盐酸法用于测定啤酒的戊聚糖含量较为准确,测定啤酒中戊聚糖的含量为697.59-1297.22mg/L。其次对添加酶制剂的种类、用量和配比进行了优化,酶制剂的添加可以使麦汁中总可溶性氮含量、α-氨基氮和麦汁浸出率增加。其中β-葡聚糖酶尽管对麦汁过滤性能影响较小,但是它可以降低β-葡聚糖的含量。而α-淀粉酶对麦汁的过滤有极大的促进作用。α-淀粉酶能够使麦汁中葡萄糖和麦芽三糖的含量增加,麦芽糖的含量降低。耐高温α-淀粉酶与α-淀粉酶共同作用可以明显提高大麦的浸出率,增加麦汁中的可发酵性糖含量。优化得到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为50U/g,α-淀粉酶的添加量为143U/g,β-葡聚糖酶的添加量为0.5U/g,耐高温α-淀粉酶的添加量为150U/g。最后对不同比例大麦做出的麦汁进行发酵实验。并根据品评结果最终大麦的最大添加量为70%。

二、风味玉米片生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味玉米片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国产化焦糖味爆米花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玉米
    1.2 爆米花概述
        1.2.1 爆米花的加工方式
        1.2.2 爆米花的营养特征
        1.2.3 爆米花的原料
    1.3 爆米花行业发展现状
    1.4 国产化焦糖味爆米花的研究现状
        1.4.1 爆裂玉米的研究
        1.4.2 焦糖味爆米花糖粉的研究
        1.4.3 爆米花设备国产化的研究
    1.5 爆米花品质分析技术
        1.5.1 感官分析技术
        1.5.2 质构分析技术
        1.5.3 色差分析技术
        1.5.4 电子鼻分析技术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爆米花辅料的筛选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和试剂
        2.1.2 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焦糖味爆米花加工工艺流程
        2.2.2 混合糖粉中商品糖组成筛选
        2.2.3 混合糖粉中乳化剂组成筛选
    2.3 实验指标测定
        2.3.1 感官评价
        2.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辅料中不同商品糖的筛选
        2.4.2 辅料中乳化剂的筛选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焦糖味爆米花配方优化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和试剂
        3.1.2 仪器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焦糖味爆米花加工工艺流程
        3.2.2 玉米及椰子油的确定
        3.2.3 焦糖味爆米花糖粉的配方设计
    3.3 实验指标的测定
        3.3.1 哑粒质量比
        3.3.2 平均粒径
        3.3.3 爆花率
        3.3.4 感官评价
        3.3.5 色差
        3.3.6 质构
        3.3.7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玉米及椰子油的确定
        3.4.2 焦糖味爆米花糖粉的单因素实验
        3.4.3 焦糖味爆米花糖粉最优配方的确定
        3.4.4 最优配方参数的验证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焦糖味爆米花的工艺条件优化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和试剂
        4.1.2 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焦糖味爆米花工艺流程
        4.2.2 焦糖味爆米花的工艺设计
    4.3 实验指标的测定
        4.3.1 哑粒质量比
        4.3.2 平均粒径
        4.3.3 爆花率
        4.3.4 感官评价
        4.3.5 色差
        4.3.6 数据统计与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加热温度对焦糖味爆米花品质的影响
        4.4.2 一段转速对焦糖味爆米花品质的影响
        4.4.3 二段转速对焦糖味爆米花品质的影响
        4.4.4 三段转速对焦糖味爆米花品质的影响
        4.4.5 四段转速对焦糖味爆米花品质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制焦糖味爆米花与进口同类产品的比较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和试剂
        5.1.2 仪器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自制焦糖味爆米花与进口同类产品的比较研究
    5.3 实验指标的测定
        5.3.1 哑粒质量比
        5.3.2 平均粒径
        5.3.3 爆花率
        5.3.4 感官评价
        5.3.5 色差
        5.3.6 质构
        5.3.7 电子鼻
        5.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自制和进口焦糖味爆米花的哑粒质量比和爆花率分析
        5.4.2 自制和进口焦糖味爆米花平均粒径分析
        5.4.3 自制和进口焦糖味爆米花感官评价分析
        5.4.4 自制和进口焦糖味爆米花的色差分析
        5.4.5 自制和进口焦糖味爆米花的质构分析
        5.4.6 自制和进口焦糖味爆米花的电子鼻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列新型焦糖味爆米花产品的研制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
        6.1.1 材料和试剂
        6.1.2 仪器和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风味的选择
        6.2.2 系列新型焦糖味爆米花的开发
    6.3 实验指标的测定
        6.3.1 感官评价
        6.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6.4 结果与分析
        6.4.1 甜橙风味爆米花专用糖粉添加量的确定
        6.4.2 海苔味爆米花专用糖粉添加量的确定
        6.4.3 奶油风味爆米花专用糖粉添加量的确定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2)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原辅料配方优化及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休闲食品生产现状及复合果蔬脆片概述
        1.1.1 休闲食品生产现状
        1.1.2 复合型果蔬脆片产品优越性
        1.1.3 复合型果蔬脆片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果蔬脆片产品的生产技术
        1.2.1 真空油炸技术
        1.2.2 微波干燥技术
        1.2.3 真空微波干燥技术
        1.2.4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1.2.5 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
    1.3 果蔬化学成分对质构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1.3.1 果胶与质构的联系
        1.3.2 半纤维素与质构的联系
        1.3.3 纤维素与质构的联系
        1.3.4 水分与质构的联系
        1.3.5 淀粉与质构的联系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甘薯品种对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品质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制作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2.2 感官评价标准
        2.2.3 质构指标测定
        2.2.4 化学成分测定
        2.2.5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品种甘薯原料化学成分指标分布
        2.3.2 不同品种甘薯原料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2.3.3 甘薯品种对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品质特性影响
        2.3.4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品质指标与甘薯原料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料配比及添加辅料对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制作工艺流程
        3.2.2 原料配比试验设计
        3.2.3 辅料添加量单因素试验设计
        3.2.4 辅料添加量正交试验设计
        3.2.5 感官评价标准
        3.2.6 质构指标测定
        3.2.7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原料配比对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品质的影响
        3.3.2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辅料添加量单因素试验分析
        3.3.3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辅料添加量正交试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成品品质评价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脆片制作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2.2 水分含量测定
        4.2.3 感官评价标准
        4.2.4 质构指标测定
        4.2.5 显微结构测定
        4.2.6 多酚类物质测定
        4.2.7 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4.2.8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质构品质评价
        4.3.2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感官品质的评价
        4.3.3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营养品质的评价
        4.3.4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微观结构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油炸糯米糕制作、品质分析及其淀粉油脂复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糯米生产加工现状
        1.1.1 糯米产地与产量
        1.1.2 糯米特性
        1.1.3 糯米加工及其产品
    1.2 油炸食品研究概述
        1.2.1 油炸理论原理
        1.2.2 影响油炸食品品质的因素
        1.2.3 油炸食品风味成分研究
        1.2.4 国内外油炸糯米食品相关研究
    1.3 淀粉-脂质复合物研究进展
        1.3.1 淀粉的种类与结构
        1.3.2 淀粉-脂质形成原理
        1.3.3 影响淀粉-脂质复合物形成的因素
        1.3.4 常见物理制备淀粉-脂质复合物的方法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糯米粉基本成分测定
        3.3.2 油炸糯米糕制作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
        3.3.3 油炸糯米糕制作工艺优化正交试验
        3.3.4 糯米糕质构检测
        3.3.5 糯米糕吸油量测定
        3.3.6 固相微萃取方法
        3.3.7 测定风味物质气质联用仪(GC-MS)条件
        3.3.8 固相微萃取检测油炸糯米糕挥发性风味物质单因素试验
        3.3.9 固相微萃取加测油炸糯米糕挥发性风味物质正交试验
        3.3.10 糯米淀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油炸处理
        3.3.11 淀粉-油脂复合物复合度(CI)测定
        3.3.12 扫描电镜(SEM)
        3.3.13 淀粉-油脂复合物傅里叶红外(FTIR)检测
        3.3.14 淀粉-油脂复合物结合脂肪的提取与检测
        3.3.15 淀粉-油脂复合物荧光显微镜及共聚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
    3.4 数据处理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4.1 糯米粉基本成分测定结果
    4.2 油炸糯米糕工艺优化试验结果
        4.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4.2.2 正交试验结果
    4.3 不同油炸时间、油炸温度及水分含量对糯米糕食用品质的影响
        4.3.1 质构(TPA)
        4.3.2 吸油量
    4.4 油炸糯米糕挥发性风味试验结果
        4.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4.4.2 正交试验结果
        4.4.3 油炸糯米糕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4.5 糯米淀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油炸后复合物测定结果
        4.5.1 复合度(CI)分析
        4.5.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4.5.3 复合物中提取脂肪酸分析
        4.5.4 电镜扫描(SEM)分析
        4.5.5 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
        4.5.6 共聚焦激光显微镜(CLSM)图像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油炸糯米糕顶空固相微萃取优化及其风味物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糯米基本成分测定
        1.2.2 糯米糕的制备及油炸
        1.2.3 HS-SEMP法萃取油炸糯米糕香气成分优化
        1.2.3. 1 选择萃取头实验
        1.2.3. 2 单因素实验
        1.2.3. 3 正交实验
        1.2.4 GC-MS法分析香气成分
        1.2.4. 1 色谱条件
        1.2.4. 2 质谱条件
        1.2.5 定性定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糯米基本成分测定
    2.2 单因素实验
        2.2.1 选取最优萃取头
        2.2.2 萃取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2.2.3 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2.2.4 样品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2.3 正交实验
    2.4 油炸糯米糕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3 结论

(5)油条风味分析评价及其形成机理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食品风味简介
        1.1.2 食品风味物质的提取与分析
        1.1.3 食品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及影响因素
        1.1.4 油条及相关风味研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油条风味物质的萃取条件优化及成分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1.4 试验设计
        2.1.5 数据处理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 单因素试验
        2.2.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2.3 油条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确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条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机理的初步探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1.4 试验设计
        3.1.5 数据处理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油条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3.2.2 油条挥发性风味形成机理的初步探究
        3.2.3 葡萄糖的添加对油条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条风味物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1.4 试验设计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原料植物油种类对油条风味的影响
        4.2.2 原料面粉种类对油条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
        4.2.3 蛋白添加量对油条风味的影响
        4.2.4 淀粉添加量对油条风味的影响
        4.2.5 油炸温度对油条风味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油条风味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实验方法
        5.1.4 试验设计
        5.1.5 数据处理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不同原料油脂油条的的风味品质和成品品质
        5.2.2 不同原料面粉油条的风味品质和成品品质
        5.2.3 不同蛋白质添加量油条的风味品质与成品品质
        5.2.4 不同淀粉添加量油条的风味品质与成品品质
        5.2.5 不同葡萄糖添加量油条的风味品质与成品品质
        5.2.6 不同油炸时间油条的风味品质与成品品质
        5.2.7 不同油炸温度油条的风味品质与成品品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高鱼糜含量鲢鱼膨化脆片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立题依据及意义
        1.1.1 立题依据
        1.1.2 立题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1.2.1 膨化食品市场现状
        1.2.2 鱼类膨化产品研究进展
        1.2.3 膨化技术发展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研究目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工艺流程
        2.2.2 产品配方设计
        2.2.3 蒸煮工艺的研究
        2.2.4 老化工艺的研究
        2.2.5 切片厚度的确定
        2.2.6 干燥工艺的研究
        2.2.7 油炸工艺的研究
        2.2.8 保藏期间产品品质变化及货架期的预测
    2.3 测定方法
        2.3.1 膨化度的测定
        2.3.2 体积的测定
        2.3.3 粘度的测定
        2.3.4 色差的测定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3.6 质构的测定
        2.3.7 感官评定
        2.3.8 水分含量的测定
        2.3.9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2.3.10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2.3.11 菌落总数的测定
        2.3.12 盐含量的测定
        2.3.13 酸价的测定
        2.3.14 过氧化值的测定
        2.3.1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产品配方设计
        3.1.1 鱼肉含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3.1.2 面粉含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3.1.3 鱼肉、淀粉和面粉配比的优化
        3.1.4 小苏打含量的确定
        3.1.5 味精含量的确定
        3.1.6 白糖含量的确定
        3.1.7 食盐含量的确定
    3.2 蒸煮工艺的研究
    3.3 老化工艺的研究
    3.4 切片厚度的选择
        3.4.1 切片厚度对产品含油率的影响
        3.4.2 切片厚度对产品膨化度的影响
        3.4.3 切片厚度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
    3.5 干燥工艺的研究
        3.5.1 水分添加量的确定
        3.5.2 坯料最佳水分含量的确定
    3.6 油炸工艺的研究
    3.7 保藏期间内产品品质变化及产品货架期的预测
        3.7.1 保藏期间产品品质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3.7.2 产品货架期的预测
    3.8 膨化鱼片的产品品质
        3.8.1 膨化鱼片的理化指标
        3.8.2 膨化鱼片与市场上其他产品的比较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产品外观图
附录Ⅱ: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1.5.1 研究对象
        1.5.2 数据来源
    1.6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经济波动的形成机理和研究方法
    2.1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2.1.1 内生经济波动理论
        2.1.2 外生经济波动理论
        2.1.3 内部传导与外部冲击波动理论
        2.1.4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2.2 波动研究方法的比较与选取
第三章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3.1 世界玉米市场的基本格局
        3.1.1 世界玉米主要出口国分布
        3.1.2 世界主要玉米进口国分布
        3.1.3 世界玉米进出口贸易格局特点
    3.2 中国玉米国际贸易发展态势
        3.2.1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阶段性分析
        3.2.2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3.2.3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总体特点
    3.3 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分析
        3.3.1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优劣势
        3.3.2 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比较
        3.3.3 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特征
    4.1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量的波动周期分析
        4.1.1 进出口贸易量波动周期划分
        4.1.2 进出口贸易量波动周期特征分析
        4.1.3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特征统计分析
    4.2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强度与其他玉米贸易大国比较
        4.2.1 中国玉米出口量波动强度与其他主要玉米出口国比较
        4.2.2 中国玉米进口量波动强度与其他主要玉米进口国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5.1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的内部传导因素
        5.1.1 生产供给因素
        5.1.2 消费需求因素
        5.1.3 价格因素
    5.2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的外部冲击因素
        5.2.1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
        5.2.2 进出口贸易政策
        5.2.3 购买力水平
        5.2.4 运输成本
        5.2.5 汇率
        5.2.6 国际竞争力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引力方程拟合及弹性分析
    6.1 引力模型简介
    6.2 中国玉米出口引力方程拟合及弹性分析
        6.2.1 变量选择
        6.2.2 出口市场选择和数据来源
        6.2.3 出口引力方程拟合
        6.2.4 影响因素弹性分析
    6.3 中国玉米进口引力方程拟合及弹性分析
        6.3.1 变量选择
        6.3.2 进口市场选择和数据来源
        6.3.3 进口引力方程拟合
        6.3.4 影响因素弹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成因的 CMS 模型分析
    7.1 CMS 模型
        7.1.1 CMS 模型简介
        7.1.2 CMS 模型基本原理
    7.2 中国玉米出口贸易波动成因分析
        7.2.1 模型建立与变量选择
        7.2.2 实证结果分析
    7.3 中国玉米进口贸易波动成因分析
        7.3.1 模型建立与变量选择
        7.3.2 实证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调控
    8.1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调控思路
    8.2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调控对策与措施
        8.2.1 加强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相关研究
        8.2.2 建立玉米进出口贸易监测和异常波动预警系统
        8.2.3 充分发挥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调控国内玉米市场价格
        8.2.4 提高玉米种植积极性和单产,增强中国玉米生产供给能力
        8.2.5 全面兼顾,合理协调消费需求
        8.2.6 努力提高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
        8.2.7 制定可持续性的玉米进出口贸易政策
        8.2.8 准确把握玉米进出口时机和规模,合理协调玉米进出口配额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煎炸油及煎炸专用棉籽油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食品专用煎炸油应具备的条件
2 煎炸过程中油脂品质的变化
    2.1 油脂酸值的变化
    2.2 油脂羰基值的变化
    2.3 油脂碘值的变化
    2.4 油脂皂化值的变化
    2.5 油脂过氧化值的变化
    2.6 油脂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2.7 油脂极性组分的变化
3 食品专用煎炸油的开发应用
    3.1 大豆油
    3.2 棕榈油
    3.3 棉籽油及棉籽调和油
4 煎炸油及煎炸食品的卫生安全
5 展望

(9)我国全谷物食品的开发及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全谷物食品的营养成分
    1.1 基本营养组成
    1.2 功能性成分和抗营养组分
2 全谷物食品与营养健康
    2.1 能量平衡与体重控制
    2.2 心脑血管疾病
    2.3 糖尿病与血糖控制
    2.4 癌症
3 全谷物的资源分布及产量
4 我国全谷物食品的加工利用现状
    4.1 全谷物食品的产品形式
        4.1.1 传统主食类全谷物食品
        4.1.2 冲调类全谷物食品
        4.1.3 即食类全谷物食品
    4.2 全谷物食品的加工原理和关键技术
        4.2.1 压片蒸煮加工、焙烤和气流膨化工艺原理
        4.2.2 挤压膨化工艺原理
    4.3 全谷物食品的市场消费情况
5 我国发展全谷物食品面临的问题
    5.1 加工技术难点和问题
    5.2 市场问题

(10)高比例辅料(大麦)啤酒酿造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啤酒的概述
    1.2 辅料概述
        1.2.1 大麦
        1.2.2 玉米
        1.2.3 大米
        1.2.4 高粱
        1.2.5 小麦
        1.2.6 潜在的新型辅料
    1.3 大麦辅料啤酒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戊聚糖检测方法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地衣酚盐酸法
        2.2.2 间苯三酚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麦芽中戊聚糖的检测
        2.3.2 麦汁中戊聚糖的检测
        2.3.3 啤酒样品中戊聚糖的检测
    2.4 结论
第3章 糖化过程酶制剂的选择优化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糖化工艺
        3.2.2 大麦对麦汁组分的影响
        3.2.3 酶制剂的筛选
        3.2.4 大麦水解酶的优化
        3.2.5 中性蛋白酶的优化
        3.2.6 β-葡聚糖酶的优化
        3.2.7 耐高温α-淀粉酶的优化
    3.3 实验结果
        3.3.1 大麦添加量对麦汁的影响
        3.3.2 酶制剂的筛选
        3.3.3 大麦水解酶的优化
        3.3.4 中性蛋白酶的优化
        3.3.5 β-葡聚糖酶的优化
        3.3.6 α-淀粉酶的优化
        3.3.7 耐高温α-淀粉酶的优化
    3.4 结论
第4章 高比例大麦啤酒酿造技术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制备麦汁
        4.2.2 发酵液过程跟踪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发酵过程中外观糖度的跟踪分析
        4.3.2 发酵过程中 FAN 跟踪分析
        4.3.3 发酵过程中 pH 值跟踪分析
        4.3.4 发酵过程中发酵度的跟踪分析
        4.3.5 发酵过程中双乙酰含量跟踪分析
        4.3.6 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含量跟踪分析
        4.3.7 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含量跟踪分析
        4.3.8 感官品评
    4.4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表

四、风味玉米片生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国产化焦糖味爆米花的研制[D]. 王思佳.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
  • [2]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原辅料配方优化及品质研究[D]. 杨惠莲.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6)
  • [3]油炸糯米糕制作、品质分析及其淀粉油脂复合物的研究[D]. 吴亦鸣.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4)
  • [4]油炸糯米糕顶空固相微萃取优化及其风味物质分析[J]. 吴亦鸣,周裔彬,丁援园,王海松,谢晶,杨丽萍. 食品工业科技, 2017(16)
  • [5]油条风味分析评价及其形成机理初步研究[D]. 王永倩.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7)
  • [6]高鱼糜含量鲢鱼膨化脆片的制备工艺研究[D]. 史亚萍. 江南大学, 2013(S1)
  • [7]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波动研究[D]. 赵红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6)
  • [8]煎炸油及煎炸专用棉籽油的研究进展[J]. 吴晓华,刘玉兰,黄勤生. 农业机械, 2012(36)
  • [9]我国全谷物食品的开发及存在的问题[J]. 郭顺堂.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10]高比例辅料(大麦)啤酒酿造技术的研究[D]. 刘键.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2(02)

标签:;  ;  ;  ;  ;  

风味玉米片生产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