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牛大林场社区林业实践

国有牛大林场社区林业实践

一、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Forestry in State-Owned Niuda Forest Farm(论文文献综述)

马礼斌[1](2020)在《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也成为各国努力的共同方向。2011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陆续制定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林业建设。但是内蒙古林业发展仍然遇到不少的困难,其中之一是当前林业投融资机制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地满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数据分析等手段,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当前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现状:生态建设工程投资规模增长迅猛,内蒙古全自治区林地面积有6.75亿亩,森林面积达到3.92亿亩;地方政府持续性实施政策性投入,累计超过1500多亿元;开展林业贴息贷款、基金制度及证券市场融资;不断鼓励外资投入,全国2017年林业实际利用外资32718万美元。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主要存在四个问题:(1)内蒙古林业民间投资体量较小;(2)内蒙古林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大;(3)内蒙古小规模林企、林农融资贷款相对较难;(4)内蒙古林农林权流转意愿较弱,林业资本市场不成熟。本文根据上述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完善内蒙古林业投融资渠道的建议。

沙晓娟[2](2020)在《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整体评价 ——以乌尔旗汉林业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森林经营方案是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森林资源,高效、科学的经营管理森林法定性文件,也是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检查和监督森林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的评价对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乏对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乌尔旗汉林业局是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示范点。因此,本文以乌尔旗汉林业局为研究案例,对比两期森林经营方案来评价森林经营方案(2006年)编制情况,建立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2006年)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对乌尔旗汉林业局两期森林经营方案对比,发现2017年森林经营方案在内容上编制的更为丰富和完善,几乎涵盖了《纲要》中要求编制的内容,涵盖了非木质资源经营与游憩规划、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经营基础设施与维护、经营能力建设和森林经营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估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在2006年森林经营方案中没有体现。(2)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森林经营方案的经营措施和经营效果的评价,共有9项标准31项指标。其中森林经营方案的经营措施评价有森林采伐、更新造林、森林抚育3项标准,经营效果评价由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森林结构、自然灾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6项标准。(3)通过对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分析计算,表明在上一经理期内,经营措施中除生长抚育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外,其余指标完成情况不理想;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表现在: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年均净增率分别为0.33%和3.56%,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年净增率分别为0.46%和0.37%,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率为33.19%等;森林结构中,中龄林面积和蓄积明显高于其它龄组;森林火灾较其他自然灾害更为严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提升。(4)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总体得分为4.2,表明此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接近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针对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的评价结果,提出了一些森林经营方案调整建议,可为修订森林经营方案提供指导意见;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在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评价过程简单易懂,便于操作。

李潇欣[3](2020)在《北京市国有林场发展森林康养的适宜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人更加重视全方位的健康,大健康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森林康养产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与此同时,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推进,绝大部分国有林场确定为生态公益性单位,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产品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国有林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不仅能够推动国有林场的发展,而且也契合国家发展健康产业的目标。北京市作为首都,理应在森林康养建设方面起带头作用。北京市现有34家国有林场,通过改革后均列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具备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本篇文章为研究北京市国有林场发展森林康养的适宜情况,助力北京市国有林场发展森林康养事业,从北京市34家国有林场现状出发,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对基于需求者的国有林场发展森林康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找到关键的影响因素,并依此建立北京市国有林场发展森林康养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权重值,依据此指标体系代入北京市34家国有林场数据,对各个国有林场发展森林康养的适宜性进行打分,得出8家国有林场很适宜发展森林康养产业,14家国有林场适宜发展森林康养产业,7家国有林场一般适宜发展森林康养产业,5家国有林场不适宜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并依据每个林场适宜情况的不同给出发展建议。帮助北京市34家国有林场更好更快的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在国有林场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好。

石琳先[4](2020)在《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分析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现在及今后的合作造林提供借鉴参考,拓展合作思维,拓宽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效果,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了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的数据资料,包括了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合作造林工程历年的造林设计等,并对合作区参与农民及林业干部职工做问卷调查,运用Excel、Spss23.0等工具进行统计分析。从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工程、合作造林模式、利益相关者、农民及可持续性等5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合作造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并提出合作造林的创新发展方向及建议。本文得出以下结论:①一方面社会大环境有利于国有林场进行合作造林,另一方面杨树局薛家庄林场有能力走出去进行合作造林,同时地方的造林需求,为合作造林的开展提供了可能。②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目前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国有林场自主合作,自己投资造林;二是局县合作,林局和地方谈合作事宜,安排国有林场造林。两种模式各有不同的优劣势,相比之下,模式一适合小规模的合作造林,而模式二适合大规模的合作造林。③合作造林中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多种利益关系交错,合作造林要想顺利开展必须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合理进行利益分配。并结合合作造林对利益相关者的损益分析,扬长避短,尽可能保障相关者的利益。④合作区农民是合作造林的重要参与者、受益者,他们对合作造林的了解关系对合作造林的认可。而受教育程度、参与度影响他们对合作造林的了解。他们参加合作造林主要目的是增加收入,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要发挥文化的作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同时发扬右玉精神,使其积极地投身到林业事业中;合作造林发挥了一定的扶贫功能,但却十分有限,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通过营造经济林,发展林下经济等多种林业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⑤合作造林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管护经营、科技投入、利益相关者、农民参与度、政策、合作协议及资金问题的影响,要提升其可持续性,需要增加合作造林的资金投入、科技投入,提高政策支持力度、组织管理能力,并且积极引导农民参与。⑥通过借鉴其他一些经验做法,提出合作造林的创新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在理念上吸收“参与式”社区林业的理念,使工程覆盖区的农民积极参与进来;在模式上,借鉴“购买式造林”模式、多元化投资模式、托管模式,从中吸取经验,使合作造林实现创新发展。

尚婷婷[5](2020)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居民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必然会为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但同样会对周边居民的生产与生活行为造成影响,周边居民世代延续的生活方式面临改变,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受到了限制,要求居民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并承担保护环境的重任。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与周边居民间事关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地权属与权益、文化冲突及政策冲突等矛盾也随之加剧,居民生计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设形成了短期内“互不相容”、长期“相互依赖”的局面。因此,深入了解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周边居民生计现状与可持续水平,找出影响居民生计可持续的主要因素,为改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居民生计状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可持续生计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居民可持续生计水平进行评价,评估居民生计的现实状态,从而探索提出可供参考的具体举措,进一步协调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周边居民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根据研究背景明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相关研究现状找到研究的切入点,辨析国家公园居民可持续生计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解析,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生计水平的评价夯实理论基础。其次,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概况、居民生计概况两个方面进行发展现状研究。一方面,明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及功能区划分情况,另一方面,明确周边居民的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情况,从而全面掌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存在的问题。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实际情况,按照全面性和科学性、目标性和可量化、适用性和可行性的原则,确定评价指标,构建起生计资本指标体系、生计策略指标体系和生计可持续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周边居民可持续生计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较高,居民倾向于选择生计多样化生计策略而非单一农化生计策略,居民生计可持续性较差,抵御外在环境变化能力较弱。最后,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生计策略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即促进自然资本增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深文化认同程度、积极拓宽生计方式。

耿东[6](2019)在《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是森林经营主体和林业主管部门经营管理森林的重要依据。论文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研究对象,以该场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本底数据,系统分析该场森林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经营条件,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家林业相关政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程,提出了皇甫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指导思想、经营目标,进行了森林功能与分类区划、森林经营类型划分、森林培育规划、森林采伐规划等,主要结果如下:(1)皇甫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依据,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以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为推手,大力推行森林保护和培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最终将林场建设成为以自然资源保护、森林游憩为主的公益一类事业性质国有林场。(2)全场共划分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大柳分场大径材及珍贵树种培育区、常山分场大径材培育区等6个功能区。(3)全场共划分20个森林经营类型,设计了各森林经营类型培育目标、主要树种、经营周期、林地选择、造林技术、森林抚育、采伐更新等关键技术。(4)经理期内全场森林抚育合计面积4104hm2,其中:马尾松林1228 hm2;杉木74 hm2;外松1236 hm2;硬阔叶林1521 hm2;软阔叶林45 hm2。(5)经理期内采伐林木蓄积合计56090m3,其中:马尾松24124m3;(?)松 13547m3;硬阔 13056m3;杨树 209m3;杉木 5154m3;(6)经理期内发展麻栎能源林1000hm2、薄壳山核桃木本油料林200hm2;设计了两林种营造林关键技术。

刘媛[7](2018)在《我国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呈现出经济高速发展、生态却极度脆弱的不协调状态,基于生态视角下公共产品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国有林场是我国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基层单位,职能主要是提供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公共产品,如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快速有效地增加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的供给以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研究首先通过二元Logit回归模型对我国七个区域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的供需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其次,通过引用SSP分析范式对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框架进行构建,明确了本文国有林场公共产品总体供给机制的方向和构建的结构。第三,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影响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因素。第四,基于影响因素的前提下,运用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对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过程进行阶段性推导,建立阶段性国有林场公共产品长效供给机制。第五,根据构建的机制,设计出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能够有效实现的运行路径。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第一,我国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七个地区国有林场公共产品都是供需不匹配的状态,七个区中只有文化功能类公共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而供给功能类、调节功能类和支持功能类公共产品均是需求大于供给。第二,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影响因素有国有林场的环境因素、林场的管理机制、林场的经营模式以及林场的需求偏好满足程度,这四项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是林场的环境因素>林场的管理机制>林场的经营模式>林场需求偏好的满足程度。第三,构建出我国阶段性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分别为“需求-提供”阶段下国有林场公共服务需求机制,包括构建以国有林场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林场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供给机制、完善国有林场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策激励与约束管理机制。“提供-生产”阶段下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生产机制,包括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森林管护机制、建立高标准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生产监测制度、建立以满足市场多元需求的森林适度开发机制和加强以符合国有林场公共产品分布特点的生产机制。“生产-供给”阶段下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包括构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立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的地区市场谈判交易机制、科学建立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的财政补偿机制和加强国有林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责任机制。第四,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实现路径就是以促进林场能够更有效的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为目标,以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协同供给为载体,当两个林场或更多林场同时提供公共产品时,在各林场之间完全承诺的前提下,采取以匹配率方式的间接提供和直接提供,不仅能够满足提供成本最小化,同时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也是最好的,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为:第一,完善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政策制度。第二,健全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的民主监督制度。第三,完善国有林场公共产品多元主体供给的利益协调保障。第四,提升国有林场公共产品品质创新的保障。

关俊威[8](2018)在《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研究》文中认为林下经济是稳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林区职工收入的重要渠道。林下中草药是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符合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情况、自然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格局,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区生态持续完善、林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协调稳定的重要选择。在东北(内蒙古)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关键时期,林下中草药成为国有林区现代林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国有林区接续替代产业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从当前来看,国有林区林下中草药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种植无序化、林下中草药生产加工附加值低、林下中草药制品营销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严重地抑制了林下中草药行业的产业替代作用、极大地弱化了林下中草药行业的经济促进作用。如何实现林下中草药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环节的横向耦合与纵向协同,林下中草药产业供需链、技术链与空间链的多维支撑与融合发展;如何培育具有较高操作性、实践性、系统性与科学性的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推动林下中草药产业链主体的多维联结、链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技术的研发创新、产业结构的网络构筑,这是提升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培育效率与运行效能,增强林下中草药产业主体的竞争优势与运行绩效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有林区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为研究对象,应用产业链类型理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关联理论,论述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资源的分布与特点,以及产业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等整体发展态势;论述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基本原则,构建的战略层次、结构层次和价值层次等核心思想;从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结构维度培育方面,全面阐释产业链上游-林下中草药种植、产业链中游-林下中草药生产加工、产业链下游-林下中草药制品营销等环节的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又从价值维度培育方面,系统描述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供需链、技术链、空间链的基本模式与实现路径,切实推动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供需动态平衡、技术协同创新、空间合理分布;提出了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的基本原则,分析了相关主体的博弈行为,确定了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并提出了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支撑体系,以提升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培育效率,增强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运行效能。

李博[9](2018)在《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规制:县一级林业治理的转型与变革 ——以阳县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从政府治理理论出发对其所实施的林业治理从保护一发展的二重维度进行了考查,旨在回答县一级林业治理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过程中所遭受的规制以及背后的动因。在研究过程中以陕西省西南部一个县林业治理中的转型与变革为微观个案,主要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来获取资料。阳县的林业治理经历了从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林业治理到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的林业治理的转型,同时林业治理的转型集中反映了县一级在面临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时秉持的治理逻辑。在县一级林业治理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始终是其面临的主要治理目标,而从这二者之中的任何一个目标来看,均不构成对县一级林业治理的制约,但是从目前林业治理的基本路径来看,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已经成为县一级林业治理的一大困境。本研究发现,在县一级的林业治理中,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治理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规制了国家生态保护的有效实施。具体而言,从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林业治理向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的林业治理转型过程中,受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转型倒逼,以保护为主导的林业治理并没有实现其治理方式的转型,在县一级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的林业治理中仍然采用经济发展的治理方式,主要表现为项目制的治理方式和从生态保护中所追求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条块部门利益的最大化、农民增收和地方的脱贫,即县一级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的林业治理仍然遵从着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林业治理方式,而形成这种治理逻辑的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国家对于县一级考核的不合理以及治理机制的不健全;主观上是由于县一级财政、贫困和林业所针对的治理对象所造成的。与此同时,本研究认为,在政府的林业治理过程中,农民已经成为除政府之外的另一大治理主体,并且成为了政府的新的“代理人”,这种代理主要表现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农民代替国家和集体对于森林资源进行管护。而在此过程中,作为政府新的“代理人”的农民又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改变政府对林业的治理方式,在此过程中政府和农民的博弈从一定程度上形塑和纠正了政府的治理逻辑。林业治理作为当前国家治理体系中部门治理的典型代表,在其治理过程中所遭遇的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规制也集中的反映了部门治理中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与国家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林业治理在保护和发展二者之间来回摇摆,从而使林业治理走上了一条钟摆式的治理模式。林业作为县一级治理中的一个条,集中反映了其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规制中所经历的转型与变革,而这种转型与变革并没有实现治理方式和治理逻辑的适时调整和完善。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林业治理有必要从治理目标、治理方式等方面来转型。

袁璟[10](2018)在《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绿色发展制度构建》文中提出森林康养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作为一项产业,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森林康养是实施“两山论”的有力措施。但是,由于森林康养被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产业发展的同质性、国民对森林康养不熟悉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森林康养产业绿色健康发展。而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制度,由于其制度制定一般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无法可依、缺失引导目标,让国民走进森林、体验森林、收获健康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的路要走。基于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晚且相关制度存在一定滞后性的现实情况,本文大胆提出要构建一套适应当前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制度,以期待能促进该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在本文中,首先通过资料分析、对比研究方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近5年来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及制度构建信息为样本,分析比较了 5年来我国各省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同时,本文从法令规章、行为规范、文化——认知三个层面,探讨了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绿色发展制度构建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本文的研究表明,森林康养的推动中存在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后续政策缺失、相关标准不完善导致产业发展不规范、相关企业积极性不高;而开展森林康养活动企业社会责任感待提升、内部规范待完善,资格资质认定不规范等情况时有发生,使得相关企业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创新精神,从内部阻碍了其绿色发展;再者,各级政府不够重视,林区、林场发展目标不清晰,国民对森林康养了解度不高等都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本文运用了社会制度学、利益相关者和生态伦理学理论,从三方面对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绿色发展制度进行了构建。一是管理制度规范生成,包括强制性制度及非强制性制度构建。二是通过森林康养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构建配套政策与措施。三是进行价值体系构建。

二、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Forestry in State-Owned Niuda Forest Farm(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Forestry in State-Owned Niuda Forest Farm(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基础概念概述
    2.1 现代林业
    2.2 投资和融资
    2.3 公共产品理论
    2.4 森林资源的外部性理论
    2.5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3 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现状分析
    3.1 内蒙古林业发展概况
        3.1.1 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3.1.2 林业发展成效
    3.2 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现状
        3.2.1 生态建设工程投资规模增长迅猛
        3.2.2 国家的政策性投入
        3.2.3 林业贴息贷款、基金制度及证券市场融资
        3.2.4 外资投入
4 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4.1 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4.1.1 内蒙古林业民间投资体量相对较小
        4.1.2 内蒙古林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大
        4.1.3 内蒙古小规模林企、林农融资贷款相对较难
        4.1.4 内蒙古林农林权流转意愿较弱,林业资本市场不成熟
    4.2 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职能层面
        4.2.2 林业融资体制层面
        4.2.3 林业行业本身层面
5 对策建议
    5.1 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民间投资主体
    5.2 服务好林企林农,增强内蒙古林业投资吸引力
    5.3 创新林企融资模式,降低内蒙古林业融资贷款难度
    5.4 完善林权流转制度,健全内蒙古林业资本市场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整体评价 ——以乌尔旗汉林业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森林经营方案发展、概念研究进展
        1.3.2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研究进展
        1.3.3 森林经营方案检查与评定研究进展
        1.3.4 森林经营方案调整与修订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区概况
        2.1.1 自然条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条件
    2.2 研究方法
        2.2.1 比较研究法
        2.2.2 文献阅读法
        2.2.3 数理统计分析法
        2.2.4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MCDA)
        2.2.5 层次分析法(AHP)
3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评价
    3.1 森林资源及经营评价
        3.1.1 森林资源分析
        3.1.2 两期方案相关内容对比
    3.2 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
    3.3 森林区划与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3.3.1 森林区划
        3.3.2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3.4 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3.5 非木质资源经营与游憩规划
    3.6 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3.7 森林经营基础设施与维护
    3.8 经营能力建设
    3.9 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
    3.10 森林经营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估
4 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 评价指标选择方法
    4.2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1 标准与指标确定
        4.3.2 经营措施评价
        4.3.3 经营效果评价
5 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5.1 标准与指标权重确定
    5.2 各评价指标计算分析
        5.2.1 经营措施各指标分析
        5.2.2 经营效果各指标分析
    5.3 方案实施效果评价结果
    5.4 方案调整及实施建议
        5.4.1 完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内容,提升森林综合效益
        5.4.2 统筹编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差异化,促进方案优化升级
        5.4.3 重视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监督与检查
        5.4.4 强化更新造林,提高林地利用率
        5.4.5 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林分质量
        5.4.6 着重调整森林资源的龄组结构
        5.4.7 适当增加阔叶树种比例,维持树种结构平衡
        5.4.8 增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内容
        6.1.2 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6.1.3 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6.1.4 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结果
    6.2 主要结论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附录 B 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3)北京市国有林场发展森林康养的适宜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与实践现状
    2.2 国内研究与实践现状
        2.2.1 国内对森林康养的研究
        2.2.2 国内对国有林场的研究
        2.2.3 基于国有林场的森林康养的研究
    2.3 研究评述
3 北京市国有林场现状与分析
    3.1 数据来源
    3.2 北京市国有林场的描述统计分析
4 基于需求者的国有林场发展森林康养影响因素分析
    4.1 影响因素的选取
    4.2 问卷基本描述
    4.3 森林康养发展的影响因素描述
    4.4 康养发展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和因子分析
        4.4.1 主成分分析
        4.4.2 因子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北京市国有林场森林康养发展的适宜性评价分析
    5.1 评价的思路和原则
        5.1.1 评价的整体思路
        5.1.2 评价的原则
    5.2 评价的指标体系
    5.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1 层次分析法
        5.3.2 权重的确定
    5.4 评价结果分析
        5.4.1 北京市国有林场得分情况
        5.4.2 北京市国有林场适宜性情况分布
        5.4.3 各程度国有林场典型介绍
    5.5 本章小结
6 北京市国有林场森林康养发展策略分析
7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多功能林业理论
        1.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1.3.3 参与式林业理论
        1.3.4 国内合作造林现状
        1.3.5 国外合作造林现状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环境与人口经济
    2.2 林业发展状况
    2.3 国有林局林场概况
        2.3.1 杨树局
        2.3.2 薛家庄林场
    2.4 地方造林现状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与分析
    4.1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工程简介
        4.1.1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概况
        4.1.2 杨树局与右玉县合作造林工程概况
        4.1.3 2019年薛家庄林场参与的杨树局与右玉县合作造林工程
    4.2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模式分析
        4.2.1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模式
        4.2.2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模式优劣势比较分析
    4.3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不同利益相关者分析
        4.3.1 利益相关者的划分
        4.3.2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4.3.3 利益相关者的损益分析
    4.4 基于农民视角的合作造林分析
        4.4.1 样本的选取和描述性分析
        4.4.2 样本的相关性分析
        4.4.3 思考与启示
    4.5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可持续性分析
        4.5.1 合作造林可持续性的内涵
        4.5.2 合作造林的目标
        4.5.3 合作造林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4.5.4 合作造林可持续性提升对策
5 借鉴与探索: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的创新发展
    5.1 理念创新:“参与式”社区林业
    5.2 模式创新
        5.2.1 “购买式造林”模式
        5.2.2 多元化投资模式
        5.2.3 托管模式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介

(5)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居民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国家公园
        2.1.2 可持续生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内生发展理论
        2.2.3 资源配置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居民生计的状况和问题研究
    3.1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总体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经济社会概况
        3.1.3 功能区的划分
    3.2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居民生计状况
        3.2.1 居民生计资本状况
        3.2.2 居民生计策略状况
    3.3 东北虎豹国家居民生计存在的问题
        3.3.1 自然资本贫乏
        3.3.2 基础设施薄弱
        3.3.3 人力资源匮乏
        3.3.4 生计方式单一
        3.3.5 生态补偿不到位
        3.3.6 社区参与不到位
    3.4 本章小结
4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居民可持续生计的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1.1 全面性和科学性原则
        4.1.2 目标性和可量化原则
        4.1.3 适用性和可行性原则
    4.2 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
        4.2.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4.2.2 相关研究中的指标选择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构建
        4.3.1 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
        4.3.2 生计策略评价指标体系
        4.3.3 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
    4.4 本章小结
5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居民可持续生计评价
    5.1 数据来源
    5.2 评价方法
        5.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2.2 熵值法确定权重
    5.3 结果分析
        5.3.1 生计资本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5.3.2 生计策略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5.3.3 生计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建议
    6.1 促进自然资本增殖
        6.1.1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6.1.2 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6.2 促进人力资本增殖
        6.2.1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6.2.2 提升职业教育培训水平
    6.3 促进物质资本增殖
        6.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6.3.2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6.4 促进金融资本增殖
        6.4.1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6.4.2 建立金融扶持机制
    6.5 促进社会资本增殖
        6.5.1 丰富社区文化活动
        6.5.2 加大文化人才培养
    6.6 促进生计策略丰富
        6.6.1 积极拓宽生计方式
        6.6.2 制定差异化生计策略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 森林经营
        1.1.2 森林经营方案
        1.1.3 森林经理期
        1.1.4 森林经营单位
        1.1.5 编案单位
        1.1.6 经营规划设计单元
    1.2 森林经营理论
        1.2.1 近自然森林经营
        1.2.2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1.2.3 多功能森林经营
        1.2.4 森林分类经营
    1.3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历史
        1.3.1 国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历史
        1.3.2 国内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历史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意义
    2.4 研究内容
3 研究区自然概况
    3.1 经营单位基本情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与土壤
        3.1.3 气候条件
        3.1.4 植被条件
        3.1.5 水文条件
        3.1.6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1.1 林场数据收集
        4.1.2 森林经营与功能区划
        4.1.3 森林培育规划
        4.1.4 森林采伐规划
    4.2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与分析
    5.1 森林资源与森林经营状况分析评价
        5.1.1 资源现状分析
        5.1.2 森林经营分析
        5.1.3 森林保护状况
        5.1.4 经营能力
    5.2 森林经营需求与经营环境分析
        5.2.1 经营环境分析
        5.2.2 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5.3 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
        5.3.1 经营方针
        5.3.2 经营目标
    5.4 森林经营区划与经营布局
        5.4.1 森林功能区划
        5.4.2 森林分类区划
        5.4.3 森林管理类型区划
        5.4.4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5.5 森林培育规划设计
        5.5.1 培育类型及实施对象
        5.5.2 抚育任务
        5.5.3 抚育组织
        5.5.4 改造
    5.6 森林采伐利用规划设计
        5.6.1 确定合理年伐量
        5.6.2 伐区生产规划
        5.6.3 森林更新
    5.7 非木资源培育与利用规划
        5.7.1 经济林发展规划
        5.7.2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5.8 森林健康与森林保护规划
        5.8.1 森林管护
        5.8.2 森林防火
        5.8.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5.8.4 地力维护
    5.9 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9.1 森林集水区管理
        5.9.2 生物多样性保护
    5.10 营林基础设施规划
        5.10.1 种苗生产设施
        5.10.2 林道设施
        5.10.3 营林设施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7)我国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有林场
        2.1.2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
        2.1.3 供给
        2.1.4 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2.2 主要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产品服务系统理论
        2.2.3 公共产品理论
        2.2.4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国内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现状
        2.3.2 国外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现状
        2.3.3 文献简评
3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的属性分析
    3.1 公共产品的属性与分类
        3.1.1 公共产品的属性分析
        3.1.2 公共产品的分类依据
    3.2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的分类
    3.3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的属性分析
        3.3.1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
        3.3.2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分割性
        3.3.3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的收益性
        3.3.4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的制度约束性
    3.4 本章小结
4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需现状分析
    4.1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评价
        4.1.1 国有林场供给功能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4.1.2 国有林场调节功能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4.1.3 国有林场支持功能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4.1.4 国有林场文化功能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4.2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需求现状评价
        4.2.1 研究假设与数据来源
        4.2.2 研究方法和模型的设计
        4.2.3 模型的结果及讨论
    4.3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分区供需现状分析
        4.3.1 华北地区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需现状分析
        4.3.2 东北地区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需现状分析
        4.3.3 华东地区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需现状分析
        4.3.4 华中地区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需现状分析
        4.3.5 华南地区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需现状分析
        4.3.6 西南地区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需现状分析
        4.3.7 西北地区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需现状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分析框架构建
    5.1 SSP范式对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5.2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SSP分析框架建立
    5.3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的SSP要素分析
        5.3.1 SSP范式下的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状态”
        5.3.2 SSP范式下的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结构”
        5.3.3 SSP范式下的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5.4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构建方向
    5.5 本章小结
6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的供求理论探讨
        6.1.1 供求均衡理论
        6.1.2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求均衡理论
    6.2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研究模型与研究区域
        6.2.2 研究假设与指标体系
        6.2.3 研究模型检验
        6.2.4 研究结果讨论
    6.3 本章小结
7 建立我国国有林场公共产品长效供给机制
    7.1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总体框架
        7.1.1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构建的原则
        7.1.2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分布的特点
    7.2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长效供给阶段推导
        7.2.1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的引入
        7.2.2 基于钻石模型下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阶段划分
    7.3 建立阶段性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7.3.1 需求-提供阶段下国有林场公共服务需求机制
        7.3.2 提供-生产阶段下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生产机制
        7.3.3 生产-供给阶段下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7.4 本章小结
8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实现路径
    8.1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实现的总体路径
    8.2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实现的目标
    8.3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生产中服务主体的选取
        8.3.1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网络体系
        8.3.2 服务主体的协同供给模式
        8.3.3 协同供给模式下各供给主体的相互关系分析
    8.4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取
        8.4.1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直接供给
        8.4.2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间接供给
    8.5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具体运行过程
    8.6 本章小结
9 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实现的具体保障和措施
    9.1 完善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政策保障
    9.2 健全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的民主监督制度
    9.3 保障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主体利益协调
    9.4 提升国有林场公共产品品质创新保障
    9.5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清单
致谢

(8)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林下中草药资源的相关研究
        1.3.2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相关研究
        1.3.3 林药结合的相关研究
        1.3.4 国外中草药产业相关研究
        1.3.5 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5.1 研究技术路线
        1.5.2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链
        2.1.2 林下中草药
        2.1.3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链类型理论
        2.2.2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2.2.3 新产业组织理论
        2.2.4 产业关联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资源与产业发展整体态势
    3.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资源分布与特点
        3.1.1 黑龙江省林区的自然环境
        3.1.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资源的分布
        3.1.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资源的特点
    3.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现状与问题
        3.2.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种植的现状与问题
        3.2.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生产加工的现状与问题
        3.2.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制品营销的现状与问题
    3.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整体SWOT分析
        3.3.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S)
        3.3.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W)
        3.3.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机会分析(O)
        3.3.4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威胁分析(T)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框架设计
    4.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基本原则
        4.1.1 关联性-吸引力均衡原则
        4.1.2 相关差异性原则
    4.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战略层次
        4.2.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S-O战略
        4.2.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S-T战略
        4.2.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W-O战略
        4.2.4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W-T战略
        4.2.5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4.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结构层次
        4.3.1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基本结构
        4.3.2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结构属性
    4.4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价值层次
        4.4.1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价值维度
        4.4.2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价值属性
    4.5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总体框架
    4.6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结构维度培育
    5.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上游环节培育
        5.1.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GAP基地建设
        5.1.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GAP基地建设的关键技术
        5.1.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企业GAP生产品种的选择
        5.1.4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GAP基地组织模式
    5.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中游环节培育
        5.2.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生产加工环节培育
        5.2.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生产加工环节培育的关键技术
        5.2.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生产加工企业优化
    5.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下游环节培育
        5.3.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制品营销环节培育
        5.3.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制品营销环节培育的关键环节
        5.3.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制品营销企业优化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价值维度培育
    6.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供需链培育
        6.1.1 林下中草药产业供需链培育的原则、目标与标准
        6.1.2 林下中草药产业供需链培育的基本模式
        6.1.3 林下中草药产业供需链培育的实现方法
    6.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技术链培育
        6.2.1 林下中草药产业技术链培育的思路
        6.2.2 林下中草药产业技术链培育的基本模式
        6.2.3 林下中草药产业技术链培育的实现方法
    6.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空间链培育
        6.3.1 林下中草药产业空间链培育的思路
        6.3.2 林下中草药产业空间链培育的基本模式
        6.3.3 林下中草药产业空间链培育的实现方法
    6.4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
    7.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
    7.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相关主体博弈机制
        7.2.1 产业链上游与中游的主体博弈行为
        7.2.2 产业链中游与下游的主体博弈行为
    7.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
        7.3.1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基本框架
        7.3.2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比例确定
    7.4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应用的关键问题
        7.4.1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的决定因素筛选
        7.4.2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的持续优化
        7.4.3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的不断完善
    7.5 本章小结
8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支持体系
    8.1 完善林下中草药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8.1.1 优惠扶持政策支持
        8.1.2 产业外向型发展支持
        8.1.3 产业发展的领导与政策支持
    8.2 健全林下中草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8.2.1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8.2.2 引导创业基金注资
    8.3 构建林下中草药产业的技术支持体系
        8.3.1 建立林下中草药“研产”一体化技术平台
        8.3.2 建立林下中草药科研创新基地
        8.3.3 突破中草药制品的国际技术壁垒
    8.4 搭筑林下中草药产业的中介支持体系
        8.4.1 培育林下中草药产业中介服务机构
        8.4.2 充分发挥林下中草药行业协会的作用
        8.4.3 加强林下中草药行业的技术中介服务
    8.5 本章小结
9 实证分析——黑龙江省林下五味子产业链培育
    9.1 黑龙江省域五味子资源基本概况
        9.1.1 黑龙江省域五味子野生情况
        9.1.2 黑龙江省域五味子种植情况
    9.2 黑龙江省五味子产业链存在问题
        9.2.1 上游种植产业不规范,田间管理不到位
        9.2.2 中游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少
        9.2.3 下游营销创新能力薄弱,营销手段单一
    9.3 黑龙江省五味子产业链发展的战略选择
        9.3.1 五味子产业链的SWOT分析
        9.3.2 五味子产业链培育的战略选择
    9.4 基于S-O发展战略的黑龙江省五味子产业链培育
        9.4.1 五味子产业链的结构维度培育
        9.4.2 五味子产业链的价值维度培育
    9.5 黑龙江省五味子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支撑体系
        9.5.1 五味子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
        9.5.2 五味子产业链发展的支撑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企业
    附录二: 黑龙江省中药产品生产企业
    附录三: 通过GAP认证的中药企业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9)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规制:县一级林业治理的转型与变革 ——以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 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
    1.4 研究方法
    1.5 田野调查点介绍
    1.6 核心概念界定
    1.7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治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化
    2.2 林业治理的机制和体制研究
    2.3 中国林业治理的变迁史
第三章 发展中木材资源的获取与林业治理目标的转型
    3.1 木材生产与林业治理
    3.2 县域经济发展与政府林业治理
    3.3 林业治理与资源型经济
    3.4 林业治理目标转型的动因
    3.5 小结
第四章 保护与发展双重规制中林业治理的机制
    4.1 退耕还林中部门之间的关系平衡
    4.2 林业治理中的项目制
    4.3 林业治理中的扶贫开发
    4.4 以社区发展为主导的林业治理
    4.5 小结
第五章 保护和发展双重规制中国有林场的集权与分权
    5.1 以林场为单位的林业治理模式
    5.2 林业治理改革中的人权与财权
    5.3 县一级林业治理改革中的约束
    5.4 小结
第六章 保护和发展双重规制中的政府与农民
    6.1 林业治理中的政府和农民
    6.2 基层治理对林业治理的影响
    6.3 政府林业治理中林业部门的两面性
    6.4 林业治理中基层政府的“共谋”和农户的应对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10)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绿色发展制度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
        (二)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森林浴
        (二) 森林疗养
        (三) 森林康养
        (四) 森林康养产业
        (五) 绿色发展
    二、相关理论阐述
        (一) 新制度社会学理论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 生态伦理学
第3章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一)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二)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制度构建现状
    二、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绿色发展制度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 法令规章层面
        (二) 行为规范层面
        (三) 文化—认知层面
第4章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绿色发展制度构建对策
    一、管理制度规范生成
        (一) 强制性制度构建
        (二) 非强制性制度构建
    二、相关利益集团社会关系层面构建
        (一) 森林康养关键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分析
        (二) 森林康养社会关系构建配套政策与措施
    三、价值体系构建
        (一) 政府管理者价值目标的构建
        (二) 产业服务者价值取向的构建
        (三) 构建森林康养文化价值体系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Forestry in State-Owned Niuda Forest Farm(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D]. 马礼斌.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2]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整体评价 ——以乌尔旗汉林业局为例[D]. 沙晓娟.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3]北京市国有林场发展森林康养的适宜性评价研究[D]. 李潇欣.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分析及对策建议[D]. 石琳先.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居民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D]. 尚婷婷.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6]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例[D]. 耿东.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7]我国国有林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 刘媛.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8]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研究[D]. 关俊威. 东北林业大学, 2018(02)
  • [9]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规制:县一级林业治理的转型与变革 ——以阳县为例[D]. 李博.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10]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绿色发展制度构建[D]. 袁璟.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标签:;  ;  ;  ;  

国有牛大林场社区林业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