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头立式泥沙磨损试验机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喻仲昆[1](2020)在《Ni基合金喷熔层抗泥沙冲蚀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泥沙冲蚀广泛存在于船舶海洋工程、管道及水利机械中,已成为材料破坏及设备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威胁生产安全。采用表面技术,特别是表面涂层技术可有效提高受冲蚀部件的抗泥沙冲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Ni基合金由于工艺性好、组织稳定、具有优良的耐磨性、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Ni基自熔性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Ni基合金,包括Ni Cr BSi系列、Ni Cr BSi CuMo系列以及WC增强Ni Cr BSi、WC增强Ni Cr BSi CuMo等。本文采用氧乙炔喷熔技术制备了Ni60A、Ni55MoA、Ni60CuMo、NiWC35、Ni55MoA-WC、Ni60CuMo-WC共6种Ni基合金喷熔层,采用XRD、SEM方法分析了喷熔层的组织结构,测量了喷熔层的硬度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了6种喷熔层在淡水和3.5wt.%Na Cl介质中的抗泥沙冲蚀磨损性能,分析了不同Ni基自熔性合金喷熔层的泥沙冲蚀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Mo元素可以显着提高喷熔层的韧性和细化喷熔层组织,使其具有良好的抗电化学腐蚀性能;WC的加入虽然显着提高了喷熔层的硬度,但降低了其抗电化学腐蚀的能力。不同元素的加入会对喷熔层的抗冲蚀性能带来不同的影响,在Ni Cr BSi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Cu、Mo、WC可提高喷熔层在淡水和3.5 wt.%Na Cl介质中的抗泥沙冲蚀性能,并且WC的加入对喷熔层抗泥沙冲蚀性能的改善效果更加显着,纳米WC的加入对喷熔层的抗泥沙冲蚀性能的改善效果要优于一般的微米WC。研究同时表明:在淡水介质中,喷熔层的材料损失主要由机械作用造成,但在3.5 wt.%Na Cl介质中,喷熔层的材料损失的原因包括机械冲击、电化学腐蚀以及机械冲击与电化学腐蚀的交互作用三个部分。6种Ni基合金喷熔层之间的抗冲蚀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淡水和3.5wt.%Na Cl介质中,喷熔层Ni60CuMo-WC都具有最佳的抗泥沙冲蚀性能,其在淡水和3.5wt.%Na Cl介质中的抗泥沙冲蚀性能分别比喷熔层Ni60A、Ni60CuMo分别提高了约83%、74%和78%、64%。在淡水介质中,喷熔层Ni60A的冲蚀以微切削为主,喷熔层Ni60CuMo的冲蚀机理为多次塑形变形与微切削共同作用,喷熔层Ni60CuMo-WC的冲蚀机理为多次塑形变形、微切削及WC的“阴影保护作用”。在3.5 wt.%Na Cl介质中,Ni60A、Ni60CuMo及Ni60CuMo-WC三种喷熔层都由于不同相之间原电池的形成,产生了阳极溶解,由此加速了涂层材料的去除;由于WC的加入增加了喷熔层中的晶界数量,并且WC与γ相固溶体之间电位差较大,这使得在冲蚀试验过程中,喷熔Ni60CuMo-WC的交互作用比喷熔层Ni60A、Ni60CuMo更为显着。
黄炎[2](2020)在《WC基涂层在NaCl介质中的泥沙冲蚀行为和机理》文中研究说明泥沙冲蚀是疏浚工程中过流部件的一种主要失效形式,广泛存在于挖泥船泵壳、叶轮和绞刀等关键易损部件。当在海水中进行疏浚作业时,由于海水是一种腐蚀介质,将产生腐蚀磨损。泥沙冲蚀磨损和腐蚀磨损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机械过流部件的失效。采用表面工程技术,特别是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提高关键过流部件的表面性能是解决工程装备泥沙冲蚀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提高海洋装备零部件的抗泥沙冲蚀性能,进行HVOF工艺制备的不同WC基涂层的泥沙冲蚀行为和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采用燃油型HVOF工艺(HVOLF)制备了纳米WC-12Co、微米WC-10Co4Cr、纳米WC-10Co4Cr、双峰WC-10Co4Cr、多峰WC-10Co4Cr五种涂层,采用燃气型HVOF工艺(HVOGF)制备了多峰WC-10Co4Cr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涂层的组织结构;分析了涂层的孔隙率、显微硬度和开裂韧性;采用CHI604E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六种WC基涂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了WC基涂层在淡水和3.5wt%NaCl介质中的抗泥沙冲蚀性能和行为,定量分析机械力冲蚀和电化学腐蚀的交互作用对泥沙冲蚀的影响,同时深入分析不同WC基涂层的抗泥沙冲蚀机理,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结果表明,燃油型HVOF工艺制备的多峰WC-10Co-4Cr涂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均为六种涂层中最优,远好于采用燃气型HVOF工艺制备的多峰涂层,具体分析可知:燃油型HVOF工艺制备的多峰WC-10Co-4Cr涂层组织结构更为致密,孔隙率较低(0.31%),氧化脱碳程度小;同时,其显微硬度相对于燃气型HVOF工艺制备的多峰涂层提高了18.4%,开裂韧性值也为六种涂层中最高(4.66 MPa);燃油型HVOF工艺制备的多峰WC-10Co4Cr涂层腐蚀电位为六种涂层中最高(-0.450 V),腐蚀电流密度最小(5.14μA/cm2),极化电阻最大(107960?·cm2),说明其抗腐蚀性能最优。燃油型HVOF工艺制备的纳米WC-10Co4Cr涂层腐蚀电位高于纳米WC-12Co涂层,说明Cr的加入能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在六种WC基涂层中,燃油型HVOF工艺制备的多峰WC-10Co-4Cr涂层具有最优异的的抗泥沙冲蚀性能,分别比燃油HVOF工艺制备的纳米和双峰WC-10Co4Cr涂层提高了18%和11%。在3.5wt%NaCl介质中,总冲蚀作用主要可分为机械力冲蚀、电化学腐蚀和两者的交互作用,并且在微纳米WC-10Co4Cr涂层中交互作用占总冲蚀作用的60%左右。WC基涂层表面的泥沙冲蚀损伤主要是由于WC颗粒与Co(Cr)粘结相形成腐蚀微电池,导致Co(Cr)粘结相的溶解,同时机械作用产生层间裂纹和蚀坑;涂层-基体结合面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腐蚀介质通过冲蚀坑和裂纹渗入涂层深处,基体和涂层形成了新的腐蚀电偶,造成了基体的腐蚀。燃油型HVOF工艺制备的多峰WC-10Co-4Cr涂层具有的特殊组织结构阻碍了腐蚀介质的渗入,进一步提高了涂层的抗泥沙冲蚀性能。
黄炎,丁彰雄,喻仲昆,熊庭,柯杜[3](2019)在《微纳米WC-10Co4Cr涂层在NaCl介质中的抗泥沙冲蚀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工艺制备了微纳米、纳米和普通结构WC-10Co4Cr金属陶瓷涂层,测量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孔隙率和开裂韧性,分析了三种WC-10Co4Cr涂层在3.5wt%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研究了喷涂层在NaCl介质中的抗泥沙冲蚀性能,并探讨了涂层在NaCl介质中的泥沙冲蚀机理。结果表明:微纳米WC-10Co4Cr涂层具有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相比于纳米、微米涂层,微纳米涂层的抗泥沙冲蚀磨损性能分别提高了38%和78%。微纳米WC-10Co4Cr涂层致密的组织结构、高显微硬度(1126HV0.3)和高开裂韧性(4.66MPa·m1/2)有效减弱了泥沙冲蚀过程中的机械冲刷作用和电化学腐蚀作用。
顾剑峰[4](2018)在《304不锈钢—高铬铸铁耐磨复合管组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路运输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但诸多重要河道以及港口都需要进行泥沙清淤。目前,作为疏浚设备的泥沙管常用碳钢或低合金钢制造,较低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得泥沙管磨损严重,需要频繁更换。而如果使用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材料则会由于其较差的韧性导致泥沙管产生裂纹开裂,乃至发生安全事故。由于单一材料很难满足高硬度、高耐磨性与较好韧性的综合需求,因此提出了使用双金属复合材料作为泥沙管管材的方案。本文使用的双金属复合管是通过离心铸造制造的304不锈钢-高铬铸铁双金属耐磨复合管。其内层为高铬铸铁硬度高,耐磨性好;外层为304不锈钢韧性好。这使得双金属复合管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本文以耐磨复合管为研究对象,使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镜、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以及ANSYS模拟软件对其内层组织形成、元素分布规律、力学性能以及预应力形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对复合管的研究表明,高铬铸铁耐磨内层组织为共晶碳化物、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其在界面附近的晶粒相较于内表面细小,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这是因其传热主要通过界面附近进行,该处温度梯度较大所致。高铬铸铁耐磨内层的元素分布较为特殊,这是由于其受离心力和金属液的粘度阻力的共同影响所致。高铬铸铁的共晶点不仅与碳含量相关,还与铬、硅有一定关系,因此偏析的元素将导致高铬铸铁耐磨内层各厚度方向出现不同的共晶点,这使得不同位置出现了数量不同的碳化物,结果导致高铬铸铁耐磨内层出现了硬度的梯度变化。对双金属耐磨复合管进行力学性能检测表明,双金属复合管硬度呈现出梯度变化;高铬铸铁内层的耐磨性是45钢的4倍以上,表明其耐磨性能较好;抗拉强度为414.52Mpa,略低于离心铸造304不锈钢;界面剪切强度为502MPa,说明其结合性能良好;冲击韧性在100-200J/cm2,介于高铬铸铁与不锈钢之间。使用SEM对其断口进行分析,发现高铬铸铁的断裂机理为脆性断裂,不锈钢为韧性断裂。两者的复合没有对不锈钢断裂造成影响。使用ANSYS对离心铸造过程进行了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模拟,其结果表明双金属复合管从铸型中取出后,其应力逐渐增大。高铬铸铁层形成压应力,达到340MPa,不锈钢层形成拉应力,达到162MPa。
石琎[5](2016)在《HVOF制备的微纳米结构WC基涂层抗冲蚀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冲蚀现象普遍存在于船舶、水利、管道运输、能源与冶金等机械装置内,冲蚀磨损导致了机械的早期失效,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采用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和纳米涂层材料,对零件表面进行涂层处理已成为目前解决冲蚀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采用燃油型HVOF工艺制备了微纳米、微米WC-10Co-4Cr涂层和两种纳米WC-12Co涂层,采用燃气型HVOF工艺喷涂了微纳米、微米WC-10Co-4Cr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和X射线衍射相分析(XRD)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开裂韧性、孔隙率及电化学特性,分别进行了涂层的干砂冲蚀与泥沙冲蚀试验,并探讨了涂层抗冲蚀的机理。试验研究表明,不同HVOF工艺制备的WC基涂层的抗冲蚀性能存在很大的差异,燃油型HVOF工艺喷涂的涂层明显优于燃气型HVOF工艺喷涂的涂层;纳米WC-12Co粉末制备工艺与特性对涂层的抗冲蚀性能有一定影响,燃油型HVOF制备的纳米WC-12Co涂层(JN2)比燃油型HVOF制备的纳米WC-12Co涂层(JN1)具有更优异的抗冲蚀性能;燃油型HVOF喷涂的微纳米WC-10Co-4Cr涂层比纳米WC-12Co在干砂以及泥沙中具有更优异的抗冲蚀性能。燃油型HVOF工艺喷涂的微纳米WC-10Co-4Cr具有高硬度、高韧性和较强耐腐蚀特性,在干砂、淡水泥沙与3.5%NaCl泥沙介质中,都具有最优异的抗冲蚀性能,因此可望以优良的抗冲蚀涂层应用于机械中,提高它们的抗冲蚀性。
李浩[6](2013)在《WC/Ni60A覆层抗泥沙磨损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叙述了WC/Ni60A覆层的粉末制备材料和喷焊工艺方法,测试覆层的硬度及沿厚度方向的硬度分布,对35%WC/Ni60A喷焊覆层进行泥沙磨损实验、XRD测试、金相分析和覆层样品磨损形貌观察。在实验基础上讨论该喷焊覆层的抗泥沙磨损性能,分析覆层中硬质相和基体相的成分构成、结合机理,结合泥沙磨损实验结果及其磨损形貌,探讨该覆层材料在泥沙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机理及覆层中硬质相和基体相的作用。
陈纬梁[7](2010)在《空心砖芯具结构改进及其材料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空心砖是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常用墙体主材,由于其强度高、质轻、保温、隔音降噪和环保,是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理想填充材料,目前已成为国家建筑部门优先推荐的产品。本文首先对常见空心砖的生产原料、设备和工作流程进行一定的概括,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空心砖的生产状况,指出了我国目前空心砖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空心砖成型模具的改良。空心砖芯具是空心砖成型模具的关键部件,芯具一般由芯头、芯杆、芯架三部分构成。在空心砖挤出成型过程中,芯具承受着剧烈的挤压和磨粒磨损,其中以芯头和芯杆的磨损最为严重。目前生产中常见的空心砖芯具主体以焊接方式连接,选用具有一定耐磨性和焊接性的材料制作而成。第二部分提出本文三次实验材料的选择、相关实验设备、以及实验的工艺流程和参数设置。第三部分指出了原有芯具结构存在的问题,即焊装结构的选材要求导致的芯具整体寿命短的局限。为此,将芯杆和芯架从原来的焊接改为机械连接,同时芯座也可设计为整体铸造。第四部分提出了空心砖芯具各部件的选材优化和对芯具材料的工艺处理方案:选用ZG50SiMnCrNiMo进行芯架整体铸造,采用Cr12TD渗钒处理和强韧化处理代替焊接性能较好而耐磨性不足的20Mn制作芯头和芯杆固定板;选择50CrVA钢制作芯杆,应能兼顾对其韧塑性和耐磨性的工况要求。第五部分介绍了全新设计芯具的制备工艺,芯杆和芯头经前处理后,进行TD渗钒(硼砂盐浴960℃*4h),配合后续热处理,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芯具部件。最后对新制备的空心砖芯具样品材料进行了相对耐磨性ε测评,试验结果表明,在砂浆磨损试验条件下,与20Mn钢(未处理,ε=1)相比,Cr12钢TD渗钒(ε=6.45)和20Mn钢镀硬铬(ε=5.19)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而YT14硬质合金(ε=1.55)和95氧化铝陶瓷(ε=0.93)对耐磨性能的提升作用不理想。本文研究表明,芯具结构由焊装结构改为机械连接,一方面可灵活选择耐磨性优异的材料并便于表面改性和强韧化处理,另一方面当芯具部件磨耗后便于及时更换,有利于空心砖挤出的高效生产。改进后的芯具采用TD渗钒和相应热处理对提高空心砖挤出成型模具的使用寿命有显着作用。
马超[8](2009)在《药芯焊丝堆焊热作模具耐磨层组织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产品质量、效益及新产品开发能力。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模具性能要求越来越苛刻,寿命问题日益突出。表面强化技术作为提高模具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模具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金属粉型药芯焊丝是近年来国际发展的新趋势,被称为“代替实芯焊丝的焊接材料”。该焊丝除了具有金属粉型药芯焊丝焊接质量好、无渣、高效率和合金成分可方便调节等固有的优点外,合理的设计粉芯中的合金成分,按通常工序制造与修复轧辊等设备,充分利用必需的消除应力工序的高温回火,堆焊层金属在奥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的同时更主要是通过二次硬化析出了大量碳化物导致硬度增加,使得该焊丝还具有焊态硬度低、机加工性能好和时效态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等优点,解决了某些高合金实芯焊丝轧制困难的问题,同时克服了现行堆焊材料硬度高、加工性能差或者硬度低、加工性能好、耐磨性差的矛盾,并能克服焊道之间的软化现象,使堆焊表面硬度较为均匀,对耐磨件的堆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两种不同药芯焊丝进行自动埋弧堆焊,并对堆焊层合金的组织与硬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堆焊合金的组织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堆焊合金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在消除应力处理时,在回火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发生了相变,增加了马氏体的含量而提高了硬度,同时合金碳化物的析出形成了较多的硬质相,产生了所谓“二次硬化”现象,使得回火后的硬度更加稳定。同时初生碳化物,共晶碳化物与基体结合的更好更牢固,增强相互之间的作用,并相应提高合金的韧性。总结出这种堆焊层组织即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既具有高的耐磨性,又具有较高的韧性,通过反复加热和冷却过程的耐热疲劳性实验,分析了不同冷却过程萌生裂纹概率的大小,并分析了在此过程中裂纹产生的机制。采用这种“少量多元”的合金体系,即加入少量,多种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堆焊层金属中形成优质,多元和复合的合金强碳化物,利用不同的合金碳化物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所具有的良好强化作用,保证了堆焊合金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回火软化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能,降低了合金元素的消耗成本。
赵辉,丁彰雄[9](2009)在《超音速火焰喷涂纳米结构WC-12Co涂层耐泥沙冲蚀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分别制备了纳米结构、双峰结构及微米结构WC-12Co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比较了不同结构WC-12Co涂层的组织结构及显微硬度,进行了不同结构WC-12Co涂层和Ni60喷熔层的泥浆冲蚀磨损试验,并探讨了它们的泥浆冲蚀机理。结果表明: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的纳米结构及双峰结构WC-12Co涂层结构致密,涂层显微硬度明显高于微米结构WC-12Co涂层;与微米结构WC-12Co涂层相比,纳米结构和双峰结构WC-12Co涂层具有更优良的抗泥浆冲蚀性能,其耐泥浆冲蚀性能分别提高了50%及20%以上。
彭军波,李爱农,杜学铭[10](2004)在《混凝土工况条件下特种耐磨堆焊材料耐磨性研究》文中指出在多头立式磨损试验机上,以45钢(正火态)作为标准试样,选用D8、D9两种耐磨堆焊材料,在混凝土工况条件下进行了磨损试验。分析比较了45钢与D8、D9两种耐磨堆焊材料的磨损性能,并利用SEM对这几种材料在混凝土工况条件下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现察,分析了它们的磨损机理。在混凝土工况条件下,45钢的磨损机理主要是显微切削和塑性变形;D8、D9两种耐磨堆焊材料的磨损机理是显微切削和碳化物颗粒的脱落。
二、多头立式泥沙磨损试验机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头立式泥沙磨损试验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Ni基合金喷熔层抗泥沙冲蚀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1.2 冲蚀现象 |
1.2.1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中的冲蚀 |
1.2.2 管道的冲蚀 |
1.2.3 水力机械的冲蚀 |
1.3 冲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
1.3.1 冲蚀机理 |
1.3.2 影响冲蚀磨损的因素 |
1.4 冲蚀磨损的防护措施 |
1.4.1 优化受冲蚀部件的结构设计 |
1.4.2 选用耐冲蚀磨损材料 |
1.4.3 采用表面技术 |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抗冲蚀涂层设计与制备 |
2.1 抗冲蚀涂层材料的选择 |
2.1.1 Co基合金 |
2.1.2 Fe基合金 |
2.1.3 Ni基合金 |
2.2 Ni基合金粉末的特性 |
2.3 Ni基合金涂层的制备 |
2.3.1 试样基体 |
2.3.2 Ni基合金涂层制备工艺 |
2.3.3 喷熔工艺的参数优化选择 |
2.3.4 喷熔层的制备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Ni基合金喷熔层的组织结构 |
3.1 Ni基合金喷熔层的相结构分析 |
3.1.1 XRD测试步骤 |
3.1.2 XRD衍射结果及分析 |
3.2 Ni基合金喷熔层组织结构分析 |
3.2.1 Ni基合金喷熔层金相样品制备 |
3.2.2 Ni基合金喷熔层组织结构观察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Ni基合金喷熔层性能分析 |
4.1 Ni基合金喷熔层硬度测试 |
4.1.1 硬度测试步骤 |
4.1.2 硬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
4.2 Ni基合金喷熔层抗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 |
4.2.1 极化曲线的测量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Ni基合金喷熔层的抗泥沙冲蚀性能研究 |
5.1 冲蚀试验设备 |
5.2 冲蚀参数 |
5.3 Ni基合金喷熔层抗泥沙冲蚀性能试验 |
5.3.1 试验步骤 |
5.3.2 试验结果 |
5.4 Ni基合金喷熔层抗泥沙冲蚀性能分析 |
5.5 Ni基合金喷熔层抗泥沙冲蚀机理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2)WC基涂层在NaCl介质中的泥沙冲蚀行为和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常见的冲蚀现象 |
1.2.1 船舶流体机械的冲蚀 |
1.2.2 管道的冲蚀 |
1.2.3 水利机械的冲蚀 |
1.2.4 风机的冲蚀 |
1.3 冲蚀磨损概述和原理 |
1.4 冲蚀磨损的影响因素 |
1.5 国内外冲蚀磨损防护方法的研究现状 |
1.5.1 设计优化 |
1.5.2 材料优化 |
1.5.3 表面强化 |
1.6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
1.6.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抗泥沙冲蚀涂层材料和涂层制备工艺的选择 |
2.1 常用的抗冲蚀涂层材料 |
2.1.1 铁基合金 |
2.1.2 镍基合金 |
2.1.3 钴基合金 |
2.1.4 碳化钨基 |
2.2 不同种类的WC基粉末特性 |
2.2.1 WC基粉末制备工艺 |
2.2.2 WC基粉末颗粒的尺寸 |
2.2.3 WC基粉末宏观粒度分布和表面形貌 |
2.2.4 WC基粉末的相结构分析 |
2.3 涂层的制备工艺选择 |
2.3.1 WC基涂层常用的制备方法 |
2.3.2 喷涂参数优化 |
2.3.3 涂层试样的制备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HVOF制备的WC基涂层组织结构 |
3.1 WC基涂层金相样品制备及组织结构分析 |
3.1.1 WC基涂层金相样品制备 |
3.1.2 WC基涂层组织结构观察及分析 |
3.2 WC基涂层的相结构分析 |
3.2.1 XRD测试步骤 |
3.2.2 XRD测试结果及分析 |
3.3 WC基涂层的孔隙率分析 |
3.3.1 涂层孔隙率测试步骤 |
3.3.2 孔隙率测试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WC基涂层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
4.1 HVOF制备的WC基涂层的显微硬度分析 |
4.1.1 试样测试步骤 |
4.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2 WC基涂层的开裂韧性 |
4.2.1 涂层开裂韧性测试步骤 |
4.2.2 涂层开裂韧性测试结果及分析 |
4.3 HVOF制备的WC基涂层的电化学性能 |
4.3.1 极化曲线的测量 |
4.3.2 电化学阻抗谱的测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WC基涂层泥沙冲蚀行为与冲蚀机理研究 |
5.1 WC基涂层泥沙冲蚀试验方案 |
5.1.1 泥沙冲蚀试验设备 |
5.1.2 泥沙冲蚀试验步骤及试验参数 |
5.1.3 试验结果记录及分析 |
5.2 WC基涂层抗泥沙冲蚀性能分析 |
5.2.1 泥沙冲蚀中的机械作用 |
5.2.2 泥沙冲蚀中的交互作用 |
5.3 WC基涂层泥沙冲蚀行为及机理研究 |
5.3.1 WC基涂层在不同阶段泥沙冲蚀表面形貌 |
5.3.2 WC基涂层泥沙冲蚀截面形貌 |
5.3.3 WC基涂层泥沙冲蚀后EDS和 XRD分析 |
5.4 WC基涂层泥沙冲蚀物理模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3)微纳米WC-10Co4Cr涂层在NaCl介质中的抗泥沙冲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样制备 |
1.3 涂层性能表征 |
1.4 泥沙冲蚀试验 |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1 WC-CoCr涂层的组织结构 |
2.2 WC-10Co4Cr涂层的力学性能 |
2.3 电化学特性 |
2.4 WC-10Co4Cr涂层在3.5wt%NaCl介质中的泥沙冲蚀性能 |
2.5 WC-10Co4Cr涂层在NaCl介质中的抗泥沙冲蚀磨损机理 |
3 结论 |
(4)304不锈钢—高铬铸铁耐磨复合管组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双金属复合管的各类生产工艺及特点 |
1.3.1 机械结合复合法 |
1.3.2 冶金复合法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离心铸造耐磨复合管的制备及特点 |
2.1 离心铸造的介绍 |
2.1.1 离心铸造的优点 |
2.1.2 离心铸造机介绍 |
2.2 离心铸造耐磨复合管的工艺参数 |
2.2.1 铸型转速的确定 |
2.2.2 浇注温度的确定 |
2.2.3 铸型预热温度 |
2.2.4 浇注间隔时间的确定 |
2.3 耐磨复合管成分 |
2.4 离心铸造耐磨复合管的优点 |
第3章 耐磨复合管内层组织及界面分析 |
3.1 前言 |
3.2 高铬铸铁耐磨内层分析 |
3.2.1 XRD物相分析 |
3.2.2 金相组织分析 |
3.2.3 耐磨复合管内层组织分析 |
3.3 界面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耐磨复合管的元素分析 |
4.1 前言 |
4.2 厚度方向元素电子探针检测 |
4.3 元素分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耐磨复合管的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
5.1 前言 |
5.2 力学性能结果 |
5.2.1 显微维氏硬度 |
5.2.2 洛氏硬度 |
5.2.3 泥沙磨损实验 |
5.2.4 剪切实验 |
5.2.5 抗拉强度实验 |
5.2.6 夏比冲击实验 |
5.3 断口分析 |
5.3.1 拉伸断口分析 |
5.3.2 冲击断口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ANSYS的耐磨复合管预应力模拟 |
6.1 预应力的形成及作用 |
6.2 预应力的一般检测方法 |
6.3 ANSYS介绍 |
6.4 ANSYS的模拟过程 |
6.4.1 模拟过程的简化处理 |
6.4.2 铸件的建模及网格划分 |
6.4.3 材料的热物性参数 |
6.4.4 边界换热系数 |
6.4.5 生死单元的设置 |
6.4.6 温度场计算求解 |
6.4.7 应力场计算求解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HVOF制备的微纳米结构WC基涂层抗冲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1.2 冲蚀现象 |
1.2.1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冲蚀 |
1.2.2 水利机械的冲蚀 |
1.2.3 管道的冲蚀 |
1.2.4 风机的冲蚀 |
1.3 冲蚀原理及影响因素 |
1.3.1 冲蚀的原理 |
1.3.2 影响冲蚀磨损的因素 |
1.4 冲蚀磨损的防护措施 |
1.4.1 改进设计 |
1.4.2 合理选材 |
1.4.3 表面强化 |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第2章 抗冲蚀涂层设计与制备 |
2.1 涂层材料的选择 |
2.1.1 镍基合金 |
2.1.2 钴基合金 |
2.1.3 铁基合金 |
2.1.4 碳化钨(WC-Co系列) |
2.2 四种WC基粉末 |
2.2.1 WC基粉末制备工艺 |
2.2.2 WC基粉末颗粒的尺寸 |
2.2.3 WC基粉末颗粒的宏观粒度分布和形貌 |
2.2.4 WC基粉末的相结构分析 |
2.3 WC基涂层的制备 |
2.3.1 喷涂工艺选择 |
2.3.2 HVOF喷涂方法 |
2.4 WC基涂层制备 |
2.4.1 基体试样 |
2.4.2 涂层制备 |
2.4.3 参数的优化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HVOF制备的WC基涂层组织结构 |
3.1 WC基涂层金相样品制备及组织结构分析 |
3.1.1 WC基涂层金相样品制备 |
3.1.2 WC基涂层组织结构观察及分析 |
3.2 WC基涂层的相结构分析 |
3.2.1 XRD测试步骤 |
3.2.2 XRD测试结果及分析 |
3.3 WC基涂层的孔隙率分析 |
3.3.1 涂层孔隙率测试步骤 |
3.3.2 孔隙率测试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HVOF制备的WC基涂层性能分析 |
4.1 HVOF制备的WC基涂层的显微硬度分析 |
4.1.1 试样测试步骤 |
4.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2 HVOF制备的WC基涂层的开裂韧性 |
4.2.1 涂层开裂韧性测试步骤 |
4.2.2 涂层开裂韧性测试结果及分析 |
4.3 HVOF制备的WC基涂层抗腐蚀性能测试 |
4.3.1 涂层抗腐蚀性能测试步骤 |
4.3.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HVOF制备的WC基涂层冲蚀性能研究 |
5.1 WC基涂层干砂冲蚀 |
5.1.1 WC基涂层干砂冲蚀试验方案 |
5.1.2 WC基涂层干砂冲蚀试验结果 |
5.1.3 WC基涂层干砂冲蚀机理分析 |
5.2 WC基涂层泥沙冲蚀 |
5.2.1 WC基涂层泥沙冲蚀试验方案 |
5.2.2 WC基涂层泥沙冲蚀试验结果 |
5.2.3 WC基涂层泥沙冲蚀机理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6)WC/Ni60A覆层抗泥沙磨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WC/Ni60A覆层的喷焊制备 |
1.1 母材 |
1.2 喷焊材料 |
1.3 喷焊方法及工艺 |
2 覆层组织性能测试及分析 |
2.1 覆层组成物测试分析 |
2.2 覆层微观形貌 |
2.3 覆层硬度 |
3 覆层泥沙磨损实验 |
3.1 泥沙磨损试样制备 |
3.2 泥沙磨损实验参数及实验结果 |
4 分析 |
5 结论 |
(7)空心砖芯具结构改进及其材料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空心砖发展概况 |
1.2.1 我国空心砖生产现状 |
1.2.2 我国空心砖发展前景 |
1.2.3 国外空心砖的发展概况 |
1.3 空心砖成型的机械装备 |
1.3.1 空心砖的成型过程 |
1.3.2 空心砖成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
1.3.3 我国空心砖生产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案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 |
2.2.1 原芯具性能测试实验仪器 |
2.2.2 芯具TD盐浴渗钒实验仪器 |
2.2.3 芯具材料耐磨性对比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案 |
2.3.1 原芯具性能测试实验方案 |
2.3.2 芯具TD盐浴渗钒实验方案 |
2.3.3 芯具材料耐磨性对比实验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原空心砖芯具的性能测试及结构改进 |
3.1 空心砖砖坯成型过程 |
3.2 空心砖成型芯具的结构概述 |
3.2.1 芯架的结构 |
3.2.2 芯杆的结构 |
3.2.3 芯头的结构 |
3.3 原空心砖模具的性能测试 |
3.3.1 芯头的性能测试 |
3.3.2 芯杆的性能测试 |
3.3.3 刀架的性能测试 |
3.3.4 原模具性能总评 |
3.4 原空心砖成型芯具结构 |
3.4.1 焊装结构成型芯具的设计 |
3.4.2 焊装结构缺陷分析 |
3.4.3 综合性能评定 |
3.5 空心砖成型芯具的结构改进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空心砖芯具的选材优化 |
4.1 焊装结构芯具的选材和失效情况 |
4.2 机械装配结构芯具的选材 |
4.2.1 芯架材料的选用 |
4.2.2 芯杆材料的选用 |
4.2.3 芯杆固定板及芯头材料的选用 |
4.3 对芯具材料的后处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空心砖芯具机械装配结构制备工艺 |
5.1 芯具的机加工 |
5.2 芯架的铸造 |
5.3 芯具表面处理工艺的选择 |
5.3.1 模具表面强化方法的选择 |
5.3.2 TD渗钒的影响因素和渗钒层结构 |
5.4 空心砖芯具盐浴渗钒处理 |
5.4.1 处理过程 |
5.4.2 盐浴实验结果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新制备芯具材料的耐磨性测评 |
6.1 试验前的材料硬度测试 |
6.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7.2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药芯焊丝堆焊热作模具耐磨层组织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试验材料制备及试验方法 |
2.1 试验材料的制备及特性 |
2.1.1 堆焊用焊丝 |
2.1.2 焊接工艺及注意事项 |
2.1.3 试验样品制备及标识 |
2.2 试验方法 |
2.2.1 硬度试验 |
2.2.2 耐磨试验 |
2.2.3 热疲劳试验及观察 |
2.2.4 堆焊层金相观察 |
2.2.5 堆焊层XRD成分分析 |
2.2.6 试样磨损、热疲劳后SEM组织观察 |
第3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1 硬度结果与分析 |
3.2 耐磨性试验及结果 |
3.3 耐热疲劳性能试验及结果 |
3.3.1 耐热疲劳性能试验 |
3.3.2 表面裂纹产生的机理 |
3.4 堆焊层微观组织观察及分析 |
3.4.1 堆焊层表面的组织特征 |
3.4.2 堆焊层、熔合区的相组成分析 |
第4章 其它因素对堆焊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
4.1 合金元素对堆焊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
4.1.1 碳元素的影响 |
4.1.2 钨、钼元素的影响 |
4.1.3 铬、钒元素的影响 |
4.1.4 硅、锰元素的影响 |
4.1.5 初生碳化物的影响 |
4.2 回火热处理对堆焊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超音速火焰喷涂纳米结构WC-12Co涂层耐泥沙冲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样制备 |
1.3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1 WC-12Co涂层的组织结构 |
2.2 WC-12Co涂层的显微硬度 |
2.3 WC-12Co涂层的泥沙冲蚀磨损 |
2.4 WC-12Co涂层的泥沙冲蚀机理分析 |
3 结论 |
四、多头立式泥沙磨损试验机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Ni基合金喷熔层抗泥沙冲蚀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D]. 喻仲昆.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2]WC基涂层在NaCl介质中的泥沙冲蚀行为和机理[D]. 黄炎.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3]微纳米WC-10Co4Cr涂层在NaCl介质中的抗泥沙冲蚀性能研究[J]. 黄炎,丁彰雄,喻仲昆,熊庭,柯杜. 热喷涂技术, 2019(04)
- [4]304不锈钢—高铬铸铁耐磨复合管组织及性能研究[D]. 顾剑峰.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5]HVOF制备的微纳米结构WC基涂层抗冲蚀性能研究[D]. 石琎.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6]WC/Ni60A覆层抗泥沙磨损性能研究[J]. 李浩. 船舶, 2013(02)
- [7]空心砖芯具结构改进及其材料制备工艺研究[D]. 陈纬梁.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
- [8]药芯焊丝堆焊热作模具耐磨层组织性能试验研究[D]. 马超.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 [9]超音速火焰喷涂纳米结构WC-12Co涂层耐泥沙冲蚀性能研究[J]. 赵辉,丁彰雄. 热加工工艺, 2009(10)
- [10]混凝土工况条件下特种耐磨堆焊材料耐磨性研究[A]. 彭军波,李爱农,杜学铭. 湖北省第九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