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儿童癫痫病诊断价值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周鹏飞[1](2021)在《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烟雾病血清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和验证》文中认为背景:烟雾病,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颈内动脉起始段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底出现代偿性增生的微小血管网为特点的罕见脑血管病,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患者出现卒中症状前及时干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极其重要,因此烟雾病的早期诊断是非常必要的。烟雾病的诊断依赖影像技术,包括脑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但是影像学技术成本昂贵,具有侵入性,对患者有一定的副作用,某些患者存在检查禁忌症。同时烟雾病的诊断也是一种排除性诊断,与烟雾病综合征相鉴别存在困难。因此,寻找一种简易快速、相对廉价、可靠的用于烟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多种疾病的生物标记物检测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也为疾病早期的正确诊断提供了新方法。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己经被广泛应用于为多种疾病寻找合适生物标记的研究中,但是寻找烟雾病血清生物标记物的相关的蛋白组学研究很少,迄今为止尚未有特异性蛋白质成功应用于临床的报道。目的:鉴定、筛选并验证可用于烟雾病血清学诊断的特异性蛋白质标记物,以期发现烟雾病潜在的血清标志物,为烟雾病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收集血清标本及相关资料: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从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入组的烟雾病患者、烟雾病综合征患者以及实验期间收集的对照组的空腹外周全血标本,静置3小时后12000转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分装进行-80℃冰箱冻存。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入院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实验室资料(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影像学资料,将烟雾病组与烟雾病综合征组,分别根据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分为缺血组与出血组。2、利用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筛选烟雾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之间的血清差异蛋白:以缺血型烟雾病与正常健康人的血清作为实验对象,符合表达差异倍数大于1.2倍且P值(T检验)小于0.05的筛选标准的蛋白质视为差异表达蛋白质。3、利用生物信息学进一步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利用基因本体及富集分析、KEGG通路及富集分析、聚类分析对差异蛋白进一步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而筛选出作为下一步验证的候选差异蛋白。4、利用酶联免疫实验对候选血清差异蛋白进行验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最终共收集137例患者血清标本,烟雾病组94例,其中出血型44例(46.81%),缺血型50例(53.19%),男女之比为1.19:1,平均年龄集中在中年(47.72±8.10岁)。烟雾病综合征组35例,其中出血型7例(20.00%),缺血型28例(80.00%),男女之比为1:1.06,年龄集中在中年(53.40±6.68岁),其中31例(87.50%)合并动脉粥样硬化,4例(12.50%)合并甲状腺相关疾病。对照组8例。与烟雾病综合征组比较,烟雾病组年龄较低(47.72±8.10岁vs 53.40±6.68岁,P<0.001),总胆固醇(4.49±0.96 mmol/L vs 4.18±0.98 mmol/L,P=0.114)、甘油三酯(1.64±1.02 mmol/L vs 1.34±0.56 mmol/L,P=0.038)和低密度脂蛋白(2.67±0.77 mmol/L vs 2.43±0.84 mmol/L,P=0.124)均较高,前两者有统计学意义,而高密度脂蛋白(1.25±0.33 mmol/L vs 1.29±0.35 mmol/L,P=0.500)两者差异不大,性别构成比例也无统计学差异(P=0.565)。两组出血型与缺血型对应比较与上述结果类似。2、蛋白质组学实验鉴定出767种蛋白质,筛选出85种差异蛋白,上调有34种,下调有51种,结合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及查阅相关文献,表明胆固醇代谢通路可能在烟雾病发生发展上起一定的作用,在鉴定筛选出的差异蛋白中参与该通路的蛋白包括载脂蛋白C-Ⅰ、载脂蛋白C-Ⅱ、载脂蛋白C-Ⅲ、载脂蛋白E、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胆固醇脂转移蛋白。其中胆固醇脂转移蛋白表达下调,其余蛋白表达上调。综合分析选择载脂蛋白E为烟雾病候选血清差异蛋白。3、烟雾病缺血组(无高脂血症)中载脂蛋白E的血清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烟雾病缺血组中载脂蛋白E的血清表达水平高于烟雾病综合征缺血组(59.89±27.97mg/L vs 44.47±24.35 mg/L,P=0.074)。烟雾病出血组(无高脂血症)中载脂蛋白E血清表达水平(60.42±39.70mg/L)高于烟雾病缺血组(无高脂血症)(40.47±10.16 mg/L),且高于对照组(42.26±20.57 mg/L),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载脂蛋白E可能是烟雾病潜在血清标记物,可能在缺血型烟雾病与缺血型烟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上有一定意义。2、脂质代谢,特别是胆固醇代谢可能在烟雾病的发生发展中存在重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王玲[2](2021)在《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5月-2020年10月期间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对致痫病灶进行术前评估。以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tactic Electroencephalogram,SEEG)或术中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与MRI及18F-FDG PET/CT显像进行对比,分析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根据Engel分级标准将难治性癫痫患者分为术后疗效良好组(EngelⅠ-Ⅱ)和术后疗效不佳组(EngelⅢ-Ⅳ),对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疾病病程,致痫灶位置(颞叶、颞叶外),MRI性质(阴性、阳性)以及在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中检测到的病灶数目(单发、多发)、病灶范围(单侧、双侧)和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 max)等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继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上病灶特点和部分临床指标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评估:59例患者中,MRI检查阳性率83.1%(49/59),正确定侧率71.2%(42/59),正确定位率57.6%(34/59);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率98.3%(58/59),正确定侧率94.9%(56/59),正确定位率81.4%(48/59);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阳性率100%(59/59),正确定侧率96.6%(57/59),正确定位率88.1%(52/59)。在致痫灶检出阳性率以及定侧定位准确性方面,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优于单独MRI和PET/CT脑代谢显像。经皮尔逊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RI与PET/CT显像之间病灶阳性率、致痫灶定侧及定位准确性均存在显着差异(χ2=8.121、P=0.004;χ2=11.800、P=0.001;χ2=7.835、P=0.005);MRI与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之间病灶阳性率、致痫灶定侧及定位准确性亦均存在显着差异(P=0.001;χ2=14.115、P<0.001;χ2=13.892、P<0.001);而PET/CT与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之间病灶检出阳性率、致痫灶定侧及定位准确性无显着差异(P=1.000;P=1.000;χ2=1.049、P=0.306)。将PET/CT脑代谢显像和PET/MRI异机融合显像致痫灶定位情况行Kappa一致性检验,得Kappa值=0.740,根据Fleiss提出的三级标准划分为一般符合。预后判断:59例难治性癫痫手术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术后疗效良好组(EngelⅠ-Ⅱ级)45例,术后疗效不佳组(EngelⅢ-Ⅳ级)14例。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上病灶数目、病灶SUVmax以及疾病病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3、P=0.001);而发病年龄、致痫灶位置、病灶范围、MRI性质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56、P=0.591、P=0.616、P=0.766)。进而对病灶数目、病灶SUVmax以及疾病病程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数目(OR=9.046,95%CI:1.496~54.686,P=0.016)、病灶SUV max(OR=0.599,95%CI:0.392~0.916,P=0.018)、病程(OR=1.013,95%CI:1.002~1.024,P=0.019)与难治性癫痫患者预后均具有相关性。结论:1.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病灶的检出阳性率和定侧、定位准确性显着高于MRI,略优于传统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2.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上病灶数目、病灶SUV max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疗效具有相关性,病灶数目呈单发、病灶SUV max越低者术后疗效可能越好,可为临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信息。3.癫痫病程长短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疗效亦具有相关性,病程越长,术后疗效越差。
王巍,鲁霞,刘俊,阚英,刘洁,杨吉刚[3](2021)在《123I-MIBG SPECT/CT断层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Curie评分中的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123碘-间碘苄胍(123I-metaiodobenzylguanidine,123I-MIBG)平面显像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Curie评分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11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123I-MIBG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的图像,所有患儿均属于3期或4期的高危患者。收集123I-MIBG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的Curie评分,以病理结果、其他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为神经母细胞瘤病灶诊断的依据,分别比较两种显像方式的差异性,以及它们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在211例患儿中,48.82%(103/211)的患儿基于123I-MIBG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的Curie评分是一致的。51.18%(108/211)的患儿123I-MIBG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I-MIBG平面显像的Curie评分为0(0,1)分,SPECT/CT断层显像的Curie评分为0(0,2)分,两种显像方式的Curi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P<0.001)。依据Curie评分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高分组(≥2)和低分组(<2),两种显像方式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3I-MIBG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1.66%和93.84%,两种显像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它们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分别为0.44(0.34~0.54)和0.90(0.85~0.96),相较于123I-MIBG平面显像,SPECT/CT断层显像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论与123I-MIBG平面显像相比,SPECT/CT断层显像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及诊断一致性;基于123I-MIBG SPECT/CT断层显像的Curie评分,对患儿全身肿瘤情况的半定量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蔡立新,陈佳,陈倩,陈述花,关宇光,金丽日,李云林,梁树立,林华,林一聪,刘爱华,任连坤,邵晓秋,王湘庆,王雪原,王玉平,徐翠萍,杨冬菊,遇涛,张凯,张夏婷,周健[4](2020)在《癫痫外科治疗术前评估规范(草案)》文中认为癫痫外科是癫痫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少50%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适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是癫痫灶切除手术,手术能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前评估的完整和可靠,目前可开展癫痫灶切除手术的癫痫中心明显增多,有必要明确评估措施的价值,确定评估技术的选择标准,规范癫痫中心术前评估流程,确保术前评估过程严谨、技术可靠、措施合理。为达到上述目的,特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标准,请全国癫痫工作者对本稿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反馈
王佳宁[5](2020)在《MR多模态功能成像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正常足月新生儿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脑血流动力学研究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在正常足月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日龄因素对正常新生儿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3T核磁脑部3DASL序列及常规序列扫描。按日龄分为1-3天组,4-7天组,8-15天组。3DASL图像导入GE AW 4.6后处理工作站,用Functool软件获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在CBF图上分别在两侧对称位置额、顶叶白质、基底节区、放射冠、丘脑及脑干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记录各ROI的CBF值。比较脑组织两侧对称位置ROI的CBF值,比较男、女不同性别间各ROI的CBF值,比较不同日龄三组间各ROI的CBF值。结果:1.两侧对称位置额、顶、基底节区、放射冠、丘脑的CBF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两组各脑区ROI的CBF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8-15天组基底节区、放射冠、顶叶白质CBF值高于1-3天组及4-7天组(P<0.05),4-7天组基底节区CBF值高于1-3天组(P<0.05),4-7天组额叶白质CBF值低于1-3天组和8-15天组(P<0.05),4-7天组脑干CBF值高于1-3天组和8-15天组(P<0.05)。结论:1.本研究采用常规多模态参数MR脑功能成像结合3DASL新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了脑功能损伤早期的动态研究,并优化了本研究的脑功能评价磁共振技术参数,具有创新性。2.研究结果证实了3DASL技术可清楚地显示新生儿脑各区的不同血流信号的异常变化,是一项非常好的无创性、快速、准确的评价新生儿脑功能损伤磁共振成像技术。3.结果显示8-15天组基底节区、放射冠、顶叶白质CBF值高于1-3天组及4-7天组(P均<0.05),4-7天组基底节区CBF值高于1-3天组(P均<0.05),支持随着日龄的增加,这些脑区CBF值呈上升的趋势。说明随着日龄增加,由于新生儿脑髓鞘化活跃及突触密度增加,脑的代谢及耗氧量在增加,可使脑血流量增加。4.在临床应用中,新生儿的性别因素对CBF值无显着影响;应考虑日龄对CBF值影响,并采用双侧对照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学研究。第二部分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不同日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及60例HIE新生儿进行3T核磁脑部3DASL序列及常规序列扫描。正常新生儿及HIE新生儿都按日龄分为1-3天组,4-7天组,8-15天组。3DASL图像导入GE AW 4.6后处理工作站,用Functool软件获得CBF图,在CBF图上分别在两侧对称位置额、顶叶白质、基底节区、放射冠、丘脑及脑干选取感兴趣区,记录各ROI的CBF值,并对双侧对称部位的CBF值取平均值。分别比较1-3天组、4-7天组、8-15天组HIE新生儿与相应日龄正常新生儿脑血流量,总结不同日龄段HIE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1.1-3天组HIE新生儿基底节区、丘脑、脑干CBF值高于1-3天组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CBF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冠CBF值略高于正常组,顶叶CBF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4-7天组HIE新生儿基底节区、丘脑、放射冠、额叶CBF值低于4-7天组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CBF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叶CBF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15天组HIE新生儿各脑区CBF值与8-15天组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统计学分析提示:1-3天组HIE新生儿基底节区、丘脑、脑干CBF值高于1-3天组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HIE新生儿存在血流重新分配,中央灰质区存在再灌注损伤,因为这些区域在不成熟的大脑代谢更高,需氧量更大。2.1-3天组HIE新生儿额叶、顶叶CBF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为保证代谢最旺盛的中央灰质区,周围白质区脑血流量减少。3.4-7天组HIE新生儿基底节区、丘脑、放射冠、额叶CBF值低于4-7天组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部分脑区此时期脑血流自身调节能力失代偿,脑血流量大部分靠血压调节,而长期缺氧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所以脑灌注随之减低。4.8-15天组大部分脑区的脑血流量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我们对HIE进行脑血流动力学评估的最佳时间窗优化为7天内。5.基底节区、丘脑早期高灌注有助于早期诊断HIE及评估预后。第三部分动脉自选标记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BF值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的相关性,早期CBF值变化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关系,HIE临床分级与MR分级的一致性。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0例行头颅MR平扫及3DASL序列扫描。根据临床分度分三组:轻度、中度、中度,MR分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中度,比较两种分度的一致性。比较临床分度轻、中、重三组新生儿CBF值的差异。根据NBNA评分将新生儿分组,35分以上为预后良好组,35分以下为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CBF值差异。比较CBF值与NBNA评分相关性。结果:1.临床分度与MR分度的评价结果是存在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0.672,P<0.001)。2.基底节区CBF值在临床轻、中、重组分别为24.02±3.03、29.10±1.93、38.28±7.53;丘脑CBF值在临床轻、中、重组分别为25.90±2.17、30.46±5.04、36.16±8.24;NBNA评分在临床轻、中、重组分别为38.82±0.41、37.00±0.87、32.42±2.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基底节区CBF值在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别为40.80±8.15、27.87±3.85;丘脑CBF值在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别为39.53±7.55、28.76±4.65;NBNA评分在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别为30.88±1.96、37.44±1.32;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4.基底节区CBF值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很密切,呈负相关(r=-0.908,P<0.05);丘脑CBF值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较密切,呈负相关(r=-0.754,P<0.05)。结论:1.研究结果证实,HIE的临床分度与3DASL成像评价分度结果,有较统一的一致性。提示本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有效性、实用性,对新生儿脑的功能损伤评价是一项无创性的磁共振检查技术。2.统计学数据分析证实基底节区CBF值、丘脑CBF值和NBNA评分在临床分级的轻、中、重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基底节区、丘脑的CBF值在轻、中、重组的新生儿中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两个部位的CBF值越高,病情越重,基底节区、丘脑早期CBF值可客观、直观地反应HIE严重程度。3.基底节区CBF值、丘脑CBF值和NBNA评分在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预后不良组的脑灌注高于预后良好组的脑灌注,提示CBF值可以评估与细胞延迟死亡相关的再灌注现象,因此可以用于预测脑功能损伤的结果和及早进行神经保护治疗。4.基底节区CBF值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很密切,呈负相关。丘脑CBF值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较密切,呈负相关。由此认为基底节区、丘脑的灌注越高,NBNA评分越低,预后越差。5.ASL联合常规MR多模态扫描技术、NBNA评分可更全面地对HIE分度及准确评估临床预后,给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信息。
曹阳[6](2020)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入我院儿童神经内科治疗的2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和20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志愿者纳入研究。分为病患组和健康对照组,病患组患儿均在急性期内(<14天)完成第一次检查,并对其中部分患儿进行了治疗后复查。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分析临床症状、首诊影像特征及复查影像变化情况。经验性视觉评估脑血流量(CBF)伪彩图,测量各期病变区、正常小脑半球CBF值,计算标准化脑血流量值(nCBF)。急性期首次检查组分别与复查组、健康对照组比较。绘制CBF值与nCBF值诊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病患组2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在急性期(发病14天内)完成第一次磁共振检查。其中对9名患儿一共进行了 1 1次复查,其中在急性期(<14天)复查7人次,非急性期(>14天)复查4人次。病毒性脑炎患儿在急性期磁共振常规序列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双侧不对称,呈现为局限性点片状或大片状异常信号,受累部位主要包括颞叶、额叶、顶叶和岛叶、海马区域和基底节、丘脑及脑干。病灶形态大多不规则,大多无明显占位效应,少数表现为脑回肿胀,累及范围较大时可有占位效应。3DASL及DWI序列更优于常规MRI序列,阳性率更高,能更好的检出早期小病灶。3DASL灌注成像测量各组CBF、nCBF值,急性期首次检查组nCBF值为:2.81±1.08;急性期复查组:1.63±0.51;非急性期复查组:1.21±0.43。急性期首次检查组的nCBF值明显高于急性期复查组(1.63±0.51)及对照组(1.36±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ROC曲线分析,3D ASL的nCBF值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更高。当nCBF的阈值为1.84时,诊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Youden指数最高,此临界值可作为诊断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参考依据。9例患者治疗后复查3D ASL检查显示灌注动态改变,随时间变化灌注减低。结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通过半定量化的方法获得标准化脑血流量值(nCBF),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是一种可行的提高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效能的量化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评估及预后监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汪珊[7](2019)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及多模态术前评估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癫痫是以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为特征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中约30%即使通过规范及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控制发作的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脑皮质发育畸形的一类亚型,是儿童最常见、成人第二常见的局灶性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病因。手术切除致痫区是药物难治性FCD癫痫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癫痫无发作率在40%-75%之间。2011 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将 FCD 分为三型:Ⅰ型为存在皮质分层异常的皮质畸形,根据放射状、切线状和两者都有的异常皮质分层,依次分为Ⅰa型,Ⅰb型和Ⅰc型;Ⅱ型为存在皮质分层异常及异形神经元,根据伴或不伴气球样细胞分为Ⅱa和Ⅱb型;Ⅲ型为皮质分层异常伴紧临的其他可能致痫区,如海马硬化、肿瘤、血管畸形及出生后早期任何获得性损害(感染、围产期缺血性损害等),并依次分为Ⅲa型、Ⅲb型、Ⅲc型及Ⅲd型。目前多数脑皮质发育畸形的研究都是基于FCD Ⅱ型展开,对FCDⅠ型及其亚型了解甚少;且既往研究关于FCD分型的依据较多,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基于2011年ILAE的最新分型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拟通过大样本病理证实的FCDⅠ型和Ⅱ型患者观察其临床特征及术后一年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其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高分辨MRI是检测FCD致痫区的常用检查工具,但仍有50-80%患者因病灶太微小而不能在MRI上被肉眼识别,尤其是FCDⅠ型。准确评估致痫区的位置及范围是难治性癫痫手术切除术成功的先决条件。研究表明MRI阴性是FCD癫痫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MRI阴性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控制率仅为MRI阳性患者的30%-50%。近期研究表明MRI后处理技术对FCD微小病灶的检出有一定的帮助。形态学分析程序(Morphometry analysis program,MAP)是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的多种MRI后处理方法集合的有助于提高FCD检出率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目前研究发现MAP对MRI 阳性的FCD(尤其是FCDⅡ型)的检出率达98%-100%,对MRI阴性的FCD检出率为43%-48%。然而目前研究的样本基于MRI阴性为主,且样本量较小,尚没有基于FCDⅠ型检出率的研究。因此,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拟使用MAP去检测大样本病理诊断为FCDⅠ型及Ⅱ型的致痫区,并评价该方法在临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FCD癫痫患者的头颅MRI多为阴性,其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术前评估均极具挑战性。开展多模态检测技术来初步制定致痫区的假设并完善颅内电极植入的方案是术前评估最重要的步骤。因此,在本文的第三、四部分,我们主要探索多模态检测技术在颞叶外癫痫深部脑区—两类特殊部位(岛盖区和扣带回)的MRI阴性患者致痫区的定位价值,综合了解目前多模态检测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 药物难治性FCD Ⅰ型和Ⅱ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术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FCD Ⅰ型和Ⅱ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术后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行切除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并且术后病理证实为FCDⅠ型及Ⅱ型。手术后至少随访1年(EngelⅠ级被定义为术后无发作)。采用单及多因素分析FCDⅠ型及Ⅱ型的临床特征,手术后无发作的比率及其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238例患者(FCD Ⅰ型147例;FCD Ⅱ型91例),术后一年无发作率为65.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59.5%-71.5%],FCD Ic型(P=0.029)和术后3-6个月头皮脑电图出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IEDs)(P<0.001)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相比于FCD Ⅱ型组,癫痫发病年龄晚(P=0.043),发作类型多(P=0.004),行颅内脑电图(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alogram,ICEEG)监测比例高(P=0.001)以及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P<0.001)是FCD Ⅰ型的独立影响因素。亚组分析发现,FCD Ⅰ型术后一年无发作率为62.6%(95%CI,54.8%-70.4%),多脑叶切除术(P=0.013)和术后3-6月脑电图IEDs(P=0.002)是FCD Ⅰ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先兆发作(P=0.037)是其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FCD Ⅱ型术后一年无发作率为70.3%(95%CI,60.9%-79.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Secondary generalized tonic clonic seizures,sGTCS)(P=0.010)是其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局灶性手术切除术是药物难治性FCD癫痫患者较为可靠的治疗手段,FCD Ic型和术后3-6月头皮脑电图出现IEDs是其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于FCDⅡ型,FCDⅠ型患者手术预后稍差,发病年龄晚,癫痫发作类型多,颞叶癫痫多见,术前评估行ICEEG比例高。多脑叶切除术及术后3-6月头皮脑电图IEDs是FCDI型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先兆是其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sGTCS是FCDⅡ型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 形态学分析程序(Morphometric Analysis Program,MAP)在检测FCD癫痫患者致痫区的应用研究目的高分辨MRI是检测FCD致痫区的常用检查工具,但仍有83%FCDⅠ型和33%FCD Ⅱ型癫痫患者因病灶太微小而不能在MRI上被肉眼识别。本文探讨MAP在检测FCDⅠ型和Ⅱ型致痫区中的定位价值,以期提高MAP在临床实践中的认识及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在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行局灶性癫痫手术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FCDⅠ型和Ⅱ型的238例患者。术后随访至少一年(Engel Ⅰ级被定义为术后无发作)。利用MAP通过Matlab2015b软件对术前MRI的3D T1序列进行一系列MRI后处理及整合,并将产生的图论与术前MRI其他序列(如Flair及T2)进行配准,盲法分析MAP在FCD各亚型致痫区中的检出率,并将MAP 阳性图论与术后MRI或CT(仅4例患者术后扫描了头颅CT)配准以分析MAP 阳性区是否被完全切除。结果在238例病理诊断为FCD患者(FCDⅠ型147例,FCD Ⅱ型91例)中,167例患者的头颅MRI报告为阴性;124例患者的术前MRI经过非侵入性术前评估及多学科患者管理会议(Patient management conferences,PMC)讨论后被认为是FCD。FCD Ib 型(P<0.001)和Ic型(P=0.002)病灶在MRI不易在PMC发现,FCD Ⅱb型在MRI容易被PMC识别(P<0.001)。MAP能准确定位118例患者(49.6%),其中FCDⅠ型检出率为32.0%(FCD Ⅰb型23.7%,FCD Ⅰc型46.3%),FCDⅡ型检出率为78%(FCD Ⅱa型55.6%,FCD Ⅱb型87.5%),沟底部皮质发育不良(25例)检出率为88.0%;亚组分析发现,在PMC上被发现微小可疑病灶的FCD更容易被MAP识别。MAP阳性区完全切除是FCD术后无发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AP是数种MRI后处理方法集合的用于检测颅内微小FCD病灶的低成本无创的一个软件项目,致力于识别MRI上可疑或阴性的FCD病灶,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及推广。第三部分 多模态非侵入性术前评估在MRI阴性岛盖癫痫致痫区中的定位价值研究目的MRI阴性岛盖癫痫致痫区的定位极具挑战,FCD是MRI阴性癫痫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本研究探索MAP,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odeoxy glucose 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PET),SPECT 减影成像和磁共振融合技术(Subtraction ictal SPECT co-registered to MRI,SISCOM)及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四种多模态检测技术在MRI阴性且ICEEG诊断为岛盖癫痫致痫区的定位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MRI阴性且ICEEG证实为岛盖区放电起源,手术切除范围均局限于岛盖区的22例患者。分别比较MAP/FDG-PET/SISCOM/MEG四种多模态检测技术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RI阴性岛盖癫痫致痫区的定位价值。患者术后随访至少1年(采用Engel分级评定手术疗效)。结果在22例岛盖癫痫患者中,MAP能检出10例患者致痫区(45.5%,10/22);FDG-PET能检出5例患者(23.8%,5/21);SISCOM可检出4例患者(26.7%,4/15);MEG可检出6例患者(30.0%,6/20)。任意两种模态联合应用,岛盖癫痫致痫区的检出率最高见于MAP+SISCOM(59.1%,13/22),其它依次为 MAP+FDG-PET/MEG(54.5%,12/22),MEG+SISCOM(45.0%,9/20),FDG-PET+MEG/SISCOM(36.4%,8/22)。若三种模态联合应用,检出率最高见于MAP+MEG+SISCOM组合(68.2%,15/22),其它依次见于MAP+FDG-PET+SISCOM(63.6%,14/22),MAP+FDG-PET+MEG(59.1%,13/22),FDG-PET+SISCOM+MEG(45.5%,10/22)。若四种模态同时应用,致痫区的检出率并没有提高(68.2%,15/22)。当其他模态均不能提供岛盖癫痫致痫区的定位信息时(表现为阴性或无法定位),单用MAP可检出5例患者,SISCOM能检出2例,MEG仅检出1例,而FDG-PET并不能检出任一患者。在22例患者中,术后一年无发作率为68.2%;在19例患者中,术后两年无发作率为47.4%。所有病理诊断为FCD Ⅱ型的患者,其致痫区均可被MAP检出;仅1例FCDⅠ型患者致痫区能被MAP检出。结论在MRI阴性岛盖癫痫致痫区术前评估中,MAP/MEG/SISCOM三种模态联合使用时通过提供结构像信息,发作间期及发作期功能像的定位信息对致痫区的检出率最高。当其他模态无法提供有用的定位信息时,单用MAP对致痫区的检出率最高。第四部分 多模态非侵入性术前评估在MRI阴性扣带回癫痫致痫区中的定位价值研究目的由于大脑中央深部的解剖位置及扣带回癫痫(Cingulateepilepsy,CE)非特异性的症状学表现,头皮视频脑电图难以准确定其致痫区。此外,作为边缘系统环路的组成部分,其同源皮质间的传导、与运动及感觉系统的复杂连接以及发作期继发双侧同步性痫样放电等因素进一步导致CE定侧及定位困难,尤其是在MRI阴性情况下。FCD是MRI阴性癫痫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本文通过探索MAP、FDG-PET、SISCOM以及MEG多模态检测技术在MRI阴性CE中定位价值,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MRI阴性CE术前评估的认识。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行癫痫术前评估的9例MRI阴性CE患者,且术后至少随访一年(术后发作达到Engel Ⅰ级和或Ⅱ级被认为手术有效)。利用MAP对术前3D T1加权像进行一系列MRI后处理及整合,将产生的图论与术前及术后其他MRI序列进行配准;并进一步比较其他非侵入性术前评估手段在MRI阴性CE中的定位价值。结果MAP能准确定位6例患者(66.7%,3例MRI严格阴性和3例MRI可疑微小病灶患者):4例患者在完全切除MAP阳性区后其发作得到完全控制;2例患者采用激光消融术部分损毁MAP 阳性区后没有完全控制发作。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为FCD(FCD ⅡA型2例,FCD ⅡB型3例,FCD IB型2例,2例激光消融术者无病理结果)。FCD自动检测图论仅检出2例患者。所有MAP 阳性区与ICEEG结果完全吻合,并经配准后在原始MRI上发现既往被肉眼忽视的微小病灶。9例患者行发作间期FDG-PET检查,仅2例患者低代谢区定位于扣带回或扣带回紧邻脑区(P1和P9);4例患者行发作间期及发作期SPECT(示踪剂注射时间范围在12-16秒)检查,仅1例患者高灌注定位在扣带回区(P1);5例患者行发作间期MEG检查,仅1例患者棘波定位于扣带回区(P1)。结论FDG-PET,SPECT及MEG在检测MRI阴性扣带回癫痫致痫区的定位价值有限。MAP是MRI后处理方法集合并用于检测颅内微小FCD病灶的低成本无创的软件项目,给予MRI阴性扣带回癫痫患者二次阅片的机会。FCD自动检测程序作为一种新方法在未来仍需进一步测试及改良以提高其FCD自动检测率。
张桂霞[8](2018)在《PET/MRI在儿童难治性癫痫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多数在儿童期发病,有20%~30%的患儿药物治疗效果差,发展成为儿童难治性癫痫,这些患儿部分可以通过手术获得发作控制,但是术前癫痫灶的精准定位,给手术治疗带来了一些挑战,特别是对于常规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阴性难治性癫痫患者。本研究旨在评估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与 MRI 融合显像(18F-FDG PET/MRI),对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月4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18F-FDG PET/MRI检查的121例癫痫患儿,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98例难治性癫痫患儿。所有患儿均进行病史询问及严格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采集一般信息,并进行清醒和睡眠期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头颅MRI、头部18F-FDG PET/MRI等检查。按头颅MRI结果分为两组,分别是MRI Pe性组和MRI阴性组,分别从发病年龄、发作形式、发作频率、病程、用药种类等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别。根据脑电图放电部位、发作形式、临床发作症状、发作视频、头颅MRI以及头部PET/MRI判断可能的致痫灶,对病灶明确有手术适应症的经术前评估后,行外科手术治疗,定期随访,统计随访期间患儿癫痫发作情况。结果:98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男性56例,女性42例,男女比例1.33:1,男性稍多于女性,1岁以下为癫痫发作起病的高峰年龄。MRI 阳性组和MRI阴性组在发病年龄、发作形式、发作频率、病程及抗癫痫药物使用史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纳入的98例患儿EEG均有异常癫痫样放电。头颅MRI脑显像,阳性检出率45.9%。98例患儿均于癫痫发作间期行18F-FDG PET/MRI显像,3例正常,其余95例全部显示为低代谢灶,阳性检出率96.9%,MRI与PET/MRI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T/MRI能提高病灶的识别率。手术患儿29例,18例患儿行癫痫灶切除术,5例患儿行颠顶枕离断术,2例患儿实施大脑半球离断术,1例患儿行热凝术,1例患儿行胼胝体离断术,1例患儿行胼胝体前段切开并左额皮层热灼术,1例患儿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29例手术患儿中,有23例(79.3%)患儿根据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发作视频判断癫痫灶的起源、脑电图定位及18F-FDG PET/MRI显像定位与术中定位完全一致。在有病理报告的22例患儿中,68.2%为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18.2%为肿瘤;9.1%为巨脑回;4.5%为重度皮质发育不良;4.5%为囊肿。43例MRI 阳性患儿中有13例进行了手术治疗,55例MRI阴性患儿中16例进行了手术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即使MRI阴性难治性癫痫,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控制发作。术后疗效判断采用改良的Engle分级方法评估,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36个月,23例(79.3%)患儿达到Engel Ⅰ级,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4例(13.8%)患儿达到EngelⅢ级;2例患儿达到Engel Ⅳ级(6.9%)。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发病年龄、抗癫痫药物治疗史、是否手术对发作控制的影响,发现用药种类与发作控制负相关,用药种类越多,控制越不好。手术与发作控制相关,经过手术的患儿发作控制情况要好于未手术的。结论:难治性癫痫患儿MRI脑显像阳性检出率为45.9%,PET/MRI融合显像阳性检出率96.9%。PET/MRI不但能够发现解剖结构、颅脑功能及生化代谢异常,同时还为术前评估提供了有力证据,能显着提高癫痫灶的识别,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决策,改善常规MRI阴性难治性癫痫患儿预后。对于难治性癫痫患儿,有手术适应症的应尽早手术切除,以更好的控制癫痫发作,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傅鹏[9](2018)在《NeuroGam软件分析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发作间期癫痫定位诊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NeuroGam软件分析法在晕厥患者中检出癫痫的增益性探讨目的:晕厥是一种因短时的大脑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TLOC),其特点是快速发作、持续时间短、可完全自行恢复。晕厥不但可能会造成身体伤害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可能提示机体存在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客观、准确地评价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对晕厥患者至关重要。脑灌注SPECT视觉分析法在临床中较为常用,但存在客观性差、容易产生偏倚的特点,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NeuroGam软件可基于体素水平分析大脑血流灌注,可使功能异常区域的评估更加可靠,临床解释也更加客观。本研究对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对比不同病因所致晕厥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并探讨NeuroGam软件分析在晕厥中的价值,以及癫痫与脑SPECT影像表现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和诊断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3例患者,其中男10人,女13人,平均年龄为50.2±14.7岁。所有患者均被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晕厥。病例包括7例反射型,6例心脏型,3例直立性低血压型和7例不明原因晕厥。对照组共包括17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8人,女性9人,平均年龄为53.1±11.9岁,均无任何神经系统或心脏疾病的病史。患者在进行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前至少72小时没有晕厥发作。受检者安静休息,避免光刺激,口服过氯酸钾400mg 1h后,静脉注射99Tcm-ECD740925MBq,注射完毕后,患者平卧休息,30 min后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由两名未查阅过患者资料的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以视觉分析法共同阅片。以2个以上断面且在同一断面连续2个或2个以上层面出现肉眼可辨的局部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确认定为阳性病灶。应用NeuroGam软件(Segami公司,美国)对图像重建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左右大脑半球各叶及特定脑功能区域(Brodmann’s area)血流灌注状况。对图像的归一化处理完成后,定性分析以小脑作为参考区域进行计数标准化。定量分析以软件提供的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数据库为对照,进行个体分析时,计算机程序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个体素的Z值:Z值=(数据库对照组平均值-个体值)/数据库对照组标准差为了能够更精确地定位灌注异常的区域,对大脑皮层功能区采用Brodmann分区进行分析。结果:对脑血流灌注的SPECT rCBF显像结果的视觉分析显示,23例晕厥患者仅4例脑灌注显像异常,阳性率为17.4%(4/23)。3例异常病变,包括反射性、直立性低血压和不明原因的晕厥各1例,由于rCBF图像呈散在的放射性减少,没有明显的局限性。仅1例表现为颞叶局限性rCBF减少,为反射性晕厥。NeuroGam软件分析结果显示:23例患者中有14例[60.9%(14/23)]显示异常的脑灌注成像,包括4例反射性,2例心脏性,1例直立性低血压,7例不明原因性晕厥。6例异常病变表现为rCBF图像的弥漫性放射性减低,其中2例为反射性,2例为心脏性,1例为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性,1例不明原因性晕厥。其余8例患者表现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低[57.1%(8/14)]。采用NeuroGam软件对8例患者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患者包括2例反射性,6例不明原因性晕厥。对6例不明原因性晕厥的患者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最终确诊为癫痫的患者5人。在这5例患者中,局限性放射性摄取减低区分别位于额叶、颞叶和岛叶。通过比较NeuroGam软件的健康人群数据库的参考数据,在以下的Brodmann区域(Brodmann’s area,BA)中进一步显示异常病变:BA12(双侧),BA13(右侧),BA37(双侧),BA38(双侧)和BA44(左侧)。r CBF的Z值减低的区域位于BA12/44(额叶)、BA38(颞叶)、BA13(岛叶)和BA37(枕颞部),分别为-2.9±0.8、-3.2±1.1、-3.6±0.9、-3.4±0.7、-3.1±1.2。结论:NeuroGam软件分析可以观察到晕厥患者脑灌注异常,且显示出比传统方法更高的阳性率,NeuroGam软件分析有助于发现和定位rCBF的异常区域,并可以评估晕厥的这些变化。使用NeuroGam软件分析可能对癫痫进一步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第二部分NeuroGam软件分析法与几种临床常规方法对癫痫定位诊断的比较目的:癫痫是脑皮质异常放电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传统致痫灶定位的方法常采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CT及MRI,但仍难以很好地确定病灶的精确位置和累及范围。应用99Tcm-双半胱乙酯(ethylcysteinate dimmer,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定位癫痫致痫灶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但仍存在主观性强、重复性差,容易导致偏倚的缺点。近年来基于体素分析的统计参数图(the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3D-SSP(the three-dimensional stereotactic surface projection)及NeuroGam等自动化诊断的软件包的开发和应用,为脑功能研究提供了丰富、客观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应用NeuroGam软件对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进行分析,观察致痫灶在癫痫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特点,评估NeuroGam软件对检出并定位致痫灶的价值,进而为临床选择辅助的定位方法提供可靠的核医学依据,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新的辅助诊断工具。方法:癫痫患者52例,男25例,女27例,年龄1358岁,平均37.2±13.4岁,均为2005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99Tcm-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均在发作间期进行,99Tcm-ECD脑显像与EEG、MRI检查均在2周内进行。采用GE Infinia Vc Hawkeye型SPECT仪,配低能高分辨率平行孔准直器。99TcmO4-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ECD由北京师范大学师宏药业有限公司提供,99Tcm-ECD放化纯度大于90%。受检者安静休息,避免光刺激,口服过氯酸钾400mg 1h后,静脉注射99Tcm-ECD 740925MBq,注射完毕后,患者平卧休息,30 min后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应用Neuro Gam软件(Segami公司,美国)对图像重建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左右大脑半球各叶及特定脑功能区域(Brodmann’s area)血流灌注状况。定量分析以软件提供的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数据库为对照,进行个体分析时,计算机程序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个体素的Z值:Z值=(数据库对照组平均值-个体值)/数据库对照组标准差,不同区域Z值以x±s的形式表示,与正常人数据库相比相差2个标准差以上者为异常,并通过特定的色阶方法显示Z值图。为了能够更精确地定位灌注异常的区域,对大脑皮层功能区采用Brodmann分区(见图1)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常规EEG检查,以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做常规单双极导联描记,由专业医师进行分析,以记录到棘波、尖波、棘一慢综合波、尖一慢综合波和多棘波等为异常波形。43例患者行常规MRI扫描,采用Siemens 1.5T Sonata MRI仪,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MRI医师共同读片,以颞叶萎缩、海马硬化、胶质增生及局部信号异常等为阳性表现。通过与EEG、MRI对致痫灶的检出阳性率及异常区显示率进行比较,评价NeuroGam软件对癫痫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Neuro Gam软件分析显示,52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显像42例异常,阳性率为80.8%(42/52),42例中能明确显示异常区36例,异常区显示率为85.7%(36/42),均高于脑血流灌注显像目测法(59.6%、77.4%),且两种检查结果的完全一致性为65.4%(34/52)。36例中30例表现为单叶局限性rCBF减少,显示分别位于额叶10例、颞叶18例及顶叶2例;4例表现为多叶局限性rCBF减少,均显示位于额叶和颞叶;2例患者可见rCBF增加,分别位于颞叶和顶叶。应用NeuroGam软件分析法还可进一步显示异常区位于不同脑功能分区并进行半定量分析显示Z值。EEG检查52例患者29例异常,阳性率55.8%(29/52),能明确异常区16例,异常区显示率为55.2%(16/29)。另有43例患者行MRI检查,异常17例,阳性率39.5%(17/43),能明确异常区9例,异常区显示率为52.9%(9/17)。NeuroGam软件分析法与EEG、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48.1%(25/52),34.9%(15/43)。结论:NeuroGam软件分析法是一种简便、客观、有效的癫痫病灶定位方法,探测敏感性高于EEG和MRI,是99Tcm-ECD脑显像分析的有力工具。特别适用于临床日常实践,对临床医师判断癫痫病灶非常有帮助,是另一个可以选择的定位诊断癫痫病灶的方法,较传统方法较具有更强大的诊断能力。第三部分Neuro Gam软件分析法对发作间期SPECT定位诊断癫痫的增益价值目的:癫痫是一组由异常的大脑神经元过度或同步放电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由于部分患者发展成为耐药性癫痫等原因,使癫痫灶切除术等外科治疗方法,成为有效控制癫痫症状的重要手段,而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诊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癫痫发作时致痫灶传播速度快且不易捕捉,对注射显像剂时机要求较高,使在癫痫发作期进行SPECT常规检查受到较大的限制。发作间期SPECT定位致痫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发作期低。脑功能分析软件可以较好地弥补这一不足。脑功能分析软件可基于体素水平对脑SPECT数据进行分析,具有客观、重复性好等优点。本研究应用脑功能分析NeuroGam软件,在SPECT脑血流灌注图像的基础上,对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致痫灶进行定位分析,研究其对常规视觉分析法定位能力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住院并经神经内科医师确诊为癫痫的患者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2361岁,平均42.2±10.7岁)。所有患者均于入院规范治疗前行SPECT检查,且检查前24小时停服抗癫痫药物。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以目测法共同阅片。对癫痫的定位结果分为明确、不确定和无法定位3个等级,明确定位者为视觉可辨的局灶性阳性病灶,不确定者为多处散在的弥漫性或不均匀的脑血流灌注改变,无法定位者为临床确诊为癫痫而SPECT视觉分析结果为阴性。应用NeuroGam软件对图像重建数据进行分析。对图像的归一化处理完成后,定性分析以小脑作为参考区域进行计数标准化,局部脑血流灌注由橙色到蓝色的连续色阶表示;半定量分析以软件提供的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数据库为对照,进行个体分析时,计算机程序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个体素的Z值:Z值=(数据库对照组平均值-个体值)/数据库对照组标准差,不同区域Z值以x±s的形式表示,与正常人数据库相比相差2个标准差以上者为异常,并通过特定的色阶方法显示Z值图。为了能够更精确地定位灌注异常的区域,对大脑皮层功能区采用Brodmann分区进行分析。对癫痫的定位结果分为明确、不确定和无法定位3个等级,明确定位者为Z值低于2个标准差以上的局灶性阳性病灶,不确定者为Z值低于12个标准差以内的局灶性或弥漫性脑血流灌注改变,无法定位者为临床确诊为癫痫而NeuroGam软件分析为阴性。由2名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影像学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完成对致痫灶的最终定位结果的诊断分析。分别计算视觉分析法和Neuro Gam软件分析法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rat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rate,NPV),准确度(accuracy,Ac),灵敏度(sensitivity,Se),特异度(specificity,Sp)和不确定比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价诊断效能。结果:经临床最终诊断综合定位,67例癫痫患者中可明确定位致痫灶51例,16例无法定位。NeuroGam软件分析法可明确定位47例,无法定位12例,不确定8例;视觉分析法可明确定位32例,无法定位19例,不确定16例。与视觉分析法相比,NeuroGam软件分析法对致痫灶的定位灵敏度更高(χ2为4.876,P=0.027)。NeuroGam软件分析法和视觉分析法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0.760和0.689、(0.613,0.908)和(0.547,0.832)。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差(Kappa=0.367,P=0.001)。与视觉分析法相比,Neuro Gam软件分析法对致痫灶的定位诊断更具优势(P<0.001)。结论:在对发作间期癫痫的99Tcm-ECD脑血流灌注SPECT致痫灶的定位诊断中,Neuro Gam软件分析法对视觉分析法具有明显的增益价值。结论:1.NeuroGam软件分析有助于发现和定位rCBF的异常区域,可能对癫痫进一步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并对癫痫的发病机制有更多的认识。2.NeuroGam软件分析法是一种简便、客观、有效的癫痫病灶定位方法,探测敏感性高于EEG和MRI,对临床医师判断癫痫病灶非常有帮助,较传统方法较具有更强大的诊断能力。3.在对发作间期癫痫的99Tcm-ECD脑血流灌注SPECT致痫灶的定位诊断中,NeuroGam软件分析法对视觉分析法具有明显的增益价值。
张露茵(CHEUNG Lo Yan)[10](2017)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有关自闭症的临床文献进行资料分析,从中找出较佳的针灸治疗自闭症方案。观察针刺合耳穴贴压联合治疗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本论文分两部分进行研究: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一.文献研究:透过电子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Access Science、MEDLINE(OVID)、Pro Quest5000(Health&Medical Collection)、Pub Med及Sci Finder Web,输入关键词:“自闭症”、“孤独症”、“儿童自闭症”、“儿童孤独症”、“中医”、“针灸”、“autism”、“autistic”、“child autism”、“children autism”、“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寻找由2000年至2016年出版的相关文献资料。从中归纳中西医对儿童自闭症的理解(包括成因、症状、治疗等),总结及分析各种针灸治疗自闭症的方案。二.临床研究:选择2015年5月到2017年6月在香港私人中医门诊(正方中医诊疗所及仁键堂)收取治疗的儿童自闭症60例,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每次治疗分为三部份:头部取四神针、双侧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针刺留针60分钟;背部用毫针由下到上快速点刺督脉的穴位1次;及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单侧耳穴取肝、肾、心、脑点及因相对应症状选用交感、神门或口、舌或皮质下、脑干,每周进行2次治疗,8周为1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共24周治疗。本研究是首个同时使用头部靳三针穴位、背部督脉穴位及耳穴贴压组成综合针灸治疗方案。对照组每次治疗分为两部份:头部取四神针、双侧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留针60分钟;及背部用毫针由下到上快速点刺督脉的穴位1次,每周进行2次治疗,8周为1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共24周治疗。在治疗前、每完成8周疗程及完成24周治疗再停针休息8周后填写自闭症行为检核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及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从而评估治疗方案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是首个研究同时比较疗程开始前,到完成疗程及暂停治疗后之评分从而观察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法的远期效果。结果:一、文献研究:从电子数据库找到139篇与自闭症有关文献,除去相同文献,选出与西医及自闭症相关文献有42篇,与中医及自闭症相关文献有59篇,与中医治疗自闭症有关52篇,涉及中医临床治疗自闭症49篇,涉及针灸治疗自闭症之文献有43篇。二、临床研究:到最后研究组及对照组各只有30例完成所有治疗及交回填好的评估表。经Stata/SE11.0分析,当完成24周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分数比明显下降[ABC评估分数(95.57±12.05),(63.22±9.60)t=11.50,P=0.00;CARS评估分数(42.79±4.83),(31.58±2.54)t=11.25,P=0.00],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分数亦有下降[ABC评估分数(95.04±11.87),(69.87±8.09)t=9.60,P=0.00;CARS评估分数(42.55±4.71),(33.69±2.41)t=9.17,P=0.00]。在完成24周治疗及停止治疗8周后,研究组在停止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分数比明显下降[ABC评估分数(95.57±12.05),(69.45±8.76)t=9.60,P=0.00;CARS评估分数(42.79±4.83),(33.56±2.45)t=9.33,P=0.00],对照组在停止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分数亦有下降[ABC评估分数(95.04±11.87),(76.29±8.11)t=7.14,P=0.00;CARS评估分数(42.55±4.71),(35.13±2.67)t=7.51,P=0.00]。而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完成24周治疗时两组的评估分数之间有差异性,前者评估分数比后者低[ABC评估分数(63.22±9.60),(69.87±8.09)t=-2.90,P=0.01;CARS评估分数(31.58±2.54),(33.69±2.41)t=-3.30,P=0.00]。同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完成治疗研究停止治疗8周后两组的评估分数之间有差异性,前者评估分数亦比后者低[ABC评估分数(69.45±8.76),(76.29±8.11)t=-3.14,P=0.00;CARS评估分数(33.56±2.45),(35.13±2.67)t=-2.37,P=0.02]。以上的评估分数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整体而言,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对ABC表中各分项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病情改善幅度和速度不一。另一方面,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对CARS表各病情分级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病情改善幅度和速度并不一致,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并不是各级病情组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文献研究:因对自闭症的重视,近代不论中外有关自闭症发表的文献数量日渐增多,虽然稍有回落;研究的深度及阔度也有变化,从单纯针对患者的医疗、心理、教育训练角度到自闭症患者父母或照顾者的心理生理、自闭症对家庭社会的各方面影响都有涉及。从文献数据分析,针灸治疗自闭症不论采用那种穴位定位方法,在头部选穴位置功能与脑部各区在头皮上反射区是相近似。二、临床研究:证实经针刺及耳穴贴压法比纯针刺疗法更能明显减低自闭症患儿的评估分数,在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与治疗前相对比仍然是有改善,这提示针刺及耳穴贴压法联合使用对自闭症患儿的症状改善更为突出及有明显的远期效果。
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儿童癫痫病诊断价值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儿童癫痫病诊断价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烟雾病血清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选择 |
2.1.2 血清标本入组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资料收集 |
2.2.1 血清标本的收集 |
2.2.2 临床资料的收集 |
2.3 实验试剂、仪器及耗材 |
2.3.1 实验试剂 |
2.3.2 实验仪器 |
2.3.3 实验耗材 |
2.4 实验方法 |
2.4.1 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筛选MMD血清差异蛋白 |
2.4.2 ELISA验证候选差异蛋白 |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血清标本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 |
3.2 MMD差异蛋白的鉴定筛选与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 |
3.2.1 实验组信息 |
3.2.2 蛋白质筛选鉴定结果 |
3.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 ELISA验证差异蛋白 |
3.3.1 预实验 |
3.3.2 实验一 |
3.3.3 实验二 |
3.3.4 实验三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不足之处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血流动力学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应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患者选择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
2.2.1 MRI图像采集及分析 |
2.2.2 ~(18)F-FDG PET/CT图像采集及分析 |
2.2.3 PET/MRI异机融合图像获取及分析 |
2.3 电生理检查方法 |
2.3.1 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 |
2.3.2 术中皮层脑电图(ECo G) |
2.4 致痫灶定位 |
2.5 预后及随访 |
2.6 统计学分析 |
2.6.1 术前评估 |
2.6.2 预后判断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MRI检查结果 |
3.3 ~(18)F-FDG PET/CT检查结果 |
3.4 ~(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检查结果 |
典型病例 |
3.5 预后分组结果 |
3.6 预后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18)F-FDG PET/MRI显像原理及与其他影像学方法的比较 |
4.2 PET/MRI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4.3 PET/MRI在难治性癫痫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
4.4 发病年龄和病程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疗效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PET/CT和PET/MRI在药物难治性癫痫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123I-MIBG SPECT/CT断层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Curie评分中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123I-MIBG的显像方法 |
1.3 123I-MIBG图像分析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123I-MIBG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的Curie评分的比较 |
2.2 两种显像方法Curie评分分组的结果比较 |
2.3 诊断价值分析 |
3 讨论 |
(5)MR多模态功能成像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正常足月新生儿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不同日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语英文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儿童病毒性脑炎概述 |
1.2 动脉自选标记灌注技术概述 |
1.3 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常规资料收集 |
2.4 颅脑MRI扫描方案 |
2.5 图像后处理及数据采集 |
2.6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样本分组情况 |
3.2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总结 |
3.3 常规MR成像特征及各序列阳性率 |
3.4 ASL-MR成像评价 |
3.4.1 ASL-MR图像视觉评估 |
3.4.2 ASL-MR ROI测量结果 |
3.4.3 病患组急性期病例病灶CBF值、nCBF值与对照组的比较 |
3.4.4 首次检查组、急性期复查组、非急性期复查组与对照组的nCBF值比较箱线图 |
3.4.5 CBF值、nCBF值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中的ROC曲线分析 |
3.4.6 3DASL在儿童病毒性脑炎随访中的作用 |
第4章 讨论 |
4.1 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因 |
4.2 儿童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 |
4.3 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 |
4.4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磁共振平扫及3D ASL表现 |
4.5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及多模态术前评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药物难治性FCDⅠ型和Ⅱ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引言 |
1 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情况 |
2.2 FCDⅠ型和Ⅱ型的基线临床特征及FCDⅠ型的预测因素 |
2.3 总样本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2.4 FCDⅠ型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
2.5 FCDⅡ型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形态学分析程序在检测FCDⅠ型和Ⅱ型癫痫致痫区的应用 |
引言 |
1 方法学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MAP分析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情况 |
2.2 FCD病理亚型,PMC结论及MAP检出率的关系 |
2.3 MAP+,切除范围及预后的关系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非侵入性多模态术前评估在MRI阴性岛盖癫痫致痫区中的定位价值 |
引言 |
1 方法 |
1.1 纳入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纳入对象基线情况 |
2.2 症状学表现 |
2.3 头皮脑电图变化 |
2.4 MAP结果 |
2.5 FDG-PET结果 |
2.6 SISCOM结果 |
2.7 MEG结果 |
2.8 单个模态及多模态致痫区检出率 |
2.9 手术,病理及1-2年手术预后结局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非侵入性多模态检测在MRI阴性扣带回癫痫中的应用 |
引言 |
1 方法 |
1.1 纳入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纳入对象基线情况 |
2.2 症状学及头皮脑电图 |
2.3 多模态检测结果 |
2.4 手术,病理及预后结局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8)PET/MRI在儿童难治性癫痫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综述: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9)NeuroGam软件分析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发作间期癫痫定位诊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NeuroGam软件分析法在晕厥患者中检出癫痫的增益性探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NeuroGam软件分析法与几种临床常规方法对癫痫定位诊断的比较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NeuroGam软件分析法对发作间期SPECT定位诊断癫痫的增益价值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NeuroGam在核医学脑功能显像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 |
一、古代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 |
二、现代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 |
第二节 耳穴疗法 |
一、古代中医对耳穴之理解 |
二、现代对耳穴之理解 |
三、治疗方法和机理 |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自闭症的认识 |
一、自闭症的发现、疾病分类及定义的演变 |
二、流行病学 |
三、诊断评估表 |
四、影像诊断 |
五、西医角度的自闭症病因病机 |
六、自闭症的西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或脱落标准 |
六、分组方法 |
七、研究工具 |
八、治疗方法 |
九、观察指标及方法 |
十、资料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一、一般数据 |
二、治疗期间评分结果及统计分析 |
三、停止针灸治疗8周后的评分结果及统计分析 |
四、研究期间治疗的不良反应 |
第三节 讨论 |
一、诊断标准、评估方法及评估表的选择 |
二、评价治疗方案或研究方案 |
三、治疗方面 |
四、中医治疗的特点 |
五、研究选题依据和选择研究方案依据 |
六、本研究过程中观察到的问题 |
七、研究结果与类同研究文献结果比较 |
第四节 结论 |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
四、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儿童癫痫病诊断价值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烟雾病血清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和验证[D]. 周鹏飞. 南昌大学, 2021(01)
- [2]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D]. 王玲. 兰州大学, 2021(12)
- [3]123I-MIBG SPECT/CT断层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Curie评分中的价值分析[J]. 王巍,鲁霞,刘俊,阚英,刘洁,杨吉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1(01)
- [4]癫痫外科治疗术前评估规范(草案)[J]. 蔡立新,陈佳,陈倩,陈述花,关宇光,金丽日,李云林,梁树立,林华,林一聪,刘爱华,任连坤,邵晓秋,王湘庆,王雪原,王玉平,徐翠萍,杨冬菊,遇涛,张凯,张夏婷,周健. 癫痫杂志, 2020(04)
- [5]MR多模态功能成像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D]. 王佳宁.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6]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D]. 曹阳. 南华大学, 2020(01)
- [7]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及多模态术前评估的临床研究[D]. 汪珊. 浙江大学, 2019(03)
- [8]PET/MRI在儿童难治性癫痫中的临床应用[D]. 张桂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8(03)
- [9]NeuroGam软件分析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发作间期癫痫定位诊断的价值[D]. 傅鹏. 河北医科大学, 2018(12)
- [10]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研究[D]. 张露茵(CHEUNG Lo Ya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