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话题作文运思选材摭谈(论文文献综述)
王晋[1](2020)在《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作为着名的教育家、学者,梁启超早在上世纪初就对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他力主废科举、进行学制改革,开启了语文现代化的新纪元,致力于办学、讲学,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梁启超在总结民初之际的作文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整理思想、求真求达”的作文教学观点,而且主张作文可教的是规矩,不可教的是技巧。这对于作文教学实践活动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学者和一线教师日渐认识到写作教学对育人的重要性,真实语境写作也受到普遍关注。升入中学,学生在心理发展上进入快速增长期,此时也是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整理思想不仅能帮助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所需观点,还能促进组织材料以形成科学的思维框架,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发展批判思维、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反映本真的作文教学重新受到青睐。面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需要在学习任务群的指引下整合,以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文章构造原则是梁启超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秉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研习中外写作教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实习期间的写作教学实践,对梁启超中学写作教学思想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首先,建立在对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的学理价值思考的基础之上,结合梁启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教育实践经历,分析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思想来源、新文体蕴含的写作观。其次,结合梁启超的作文教学法专着系统梳理写作教学思想,依次从重“规矩”轻“言巧”、教做“真人”教作“真文”、心中常怀“读者意识”的教学原则,为“立人”而“立文”、立“规矩”弃“技巧”、重“结构”轻“修辞”的教学目标,文体分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几方面来阐述。最后,结合当下写作教学理论来对梁启超写作教学的局限进行补充修正,总结出适应核心素养下写作教学的范式策略,从加强情境化写作设计、激发写作兴趣、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加强写作序列训练的过程性管理、完善写作教学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希望通过以上的策略能够提高中学生写作教学的效果,使中学写作教学更好地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
唐媚[2](2015)在《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研究》文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了明确的要求,即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使学生取得语文的根本素养。语文课程不仅在于指导学生能正确理解运用母语、丰富词汇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从而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母语运用能力,更在于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之情。然而,通过第二次在母校的系统学习,笔者对十多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有了明悟,尤其是在对2013年前出版的七至九年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进行系统整理后,发现在整个教材的写作教学编排中,写作和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都是融合在一起,配合每个单元的文章主题来进行训练。这就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写作教学缺乏分层次有重点的知识体系安排,作文训练缺乏系统化,没有形成阶段性的评价标准。这样导致教师只能依据实际情况并针对中考来自己制定教学目标——花三年的时间训练学生写好一篇文从字顺的记叙文。这种教学目标实施的结果,就是学生不管遇上任何作文题,只会依据一种或几种固定的文章构成模式来进行写作,以争取最大限度地在中考中获取作文基本分。使本应内容丰富多彩、结构迥异的写作课只是流于一种固化的模式,最终就是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仍然不知道如何写作记叙文。写作能力是多项能力的综合,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拥有合格的写作技能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形成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化的训练,而一篇文章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作者对立意环节的把握。借助文献研究,发现马正平教授所提出的写作立意思维操作原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笔者针对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所进行的研究,欲引入其先进的写作立意思维操作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缺乏分层次有重点的知识体系安排,作文训练缺乏系统化的背景下,进行可操作的写作立意思维训练;在因果思维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控制下完成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知行递变的第一层次。为了让因果思维中的写作立意思维操作模型知识,转化为更便于初中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成果,笔者紧紧围绕“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研究”这个中心议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设计为:原因分析在记叙文写作立意中的运用——背景分析在记叙文写作立意中的运用——角度分析在记叙文写作立意中的运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运用,并对其训练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本篇论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的文体知识建构;第二部分是对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教学突破的实践;第四部分是关于教学实践的总结。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尝试,致力于探索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模式的途径。力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学生记叙文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满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训练的相关要求。
李晓华[3](2014)在《初中生写作总体构思过程干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对初中生写作总体构思过程的干预研究,总体构思是指写前构思,是作者动笔之前对作文的总体规划。总体构思过程表现出思维活动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总体构思过程干预研究立足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总体构思的过程,以写作思维理论为依据,以思维导图为干预手段,探究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总体构思教学干预策略。本文就如何运用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和辩证思维这三种写作思维方式对初中生总体构思的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展开了探索,并运用思维导图直观形象地展现出初中生总体构思过程的思维操作流程,构建总体构思干预策略的结构图式。以达到指导学生开阔思维、有效构思的目标。本文的绪论部分阐明问题的提出,本文研究的对象,相关概念的界定,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是文献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写作构思干预研究的理论发展及现状,论证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是对初中生写作总体构思过程及思维活动的探究。首先,依据写作总体构思各个环节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将总体构思过程分为审题聚材、立意选材、结构布局和定法选技四个层次阶段。其次,探究初中生总体构思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关注初中生的写作心理及思维特点,分析并确定适合初中生运用的三种写作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和辩证思维,并分析这三种思维方式的特征和联系,为下文的构思策略研究奠定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本文研究的主体,具体探究对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总体构思过程各个环节的干预策略,思维导图作为干预手段使构思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操作更为直观形象,主要针对审题聚材、立意选材、结构布局和定法选技这几个构思环节提出教学干预。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构建整个写前构思过程干预流程的思维导图,形成初中生总体构思过程干预策略图式,使学生能够更清楚、更系统地了解总体构思过程中思维的流程,增强干预策略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然后,论证此构思干预策略图式的应用价值,重点论述了对于初中生思维品质的广阔性、缜密性、深刻性发展的推进作用,并分析保障初中生总体构思过程干预策略有效应用的注意事项。结论部分总结评价这套针对初中生总体构思过程的干预策略的优势和不足,期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邓尤佳[4](2014)在《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很多学者结合具体学科对支架式教学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支架式教学以“最近发展区”为理论基础主张通过高水平的教师或同伴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水平培养其独立探索的学习能力。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中会比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更关心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心理需求,强调提供灵活多样的支架来帮助学生进行审题、立意、构思、表达、修改等写作活动内化写作知识和技能,并通过渐撤支架来促进学生独立写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将首先通过对高中写作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调查,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部分的相关要求进行研究,分析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的现实需要和理念要求。其次,将理论与实际语文写作教学情境相结合,论述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和特点。再次,结合教学实践中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探讨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说明支架式教学的应用及过程。最后结合案例分析反思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以期为我国当前高中写作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照。
陈艳[5](2009)在《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有较强的观察、体验和思考的能力,他们渴望展现个性风采。写作是个体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运用语言文字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个体思维劳动的结晶。而个性化作文和个性化作文教学积极倡导学生自主的表达、真实的流露、创新的思考和独特的展现,已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成为语文教育和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国内外教育界人士已经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多年,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界定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内涵。阐述了个性的涵义、个性化作文的涵义和基本要素、个性化作文教学及其特点。第二部分阐述了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支撑。主要从“多元智能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两个方面指导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第三部分分析了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现实依据。分别从高中学生作文现状、高中学生个性心理新特点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三个方面来说明实施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四部分进行了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探讨。这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主要从增强自主意识营造对话氛围、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素质、重视广泛阅读的有向积累、注重差异性观察和个性体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锤炼学生个性化语言、建立个性化作文评价等七个方面探讨了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徐新军[6](2006)在《中学写作情趣化教学探微》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是探讨写作情趣化教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写作情趣化教学的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探讨了写作情趣化教学的理论建构和目的意义。第三部分探讨了写作情趣化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第四部分探讨了写作情趣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与具体方法。 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学写作和写作教学现状,分析了导致沉闷、被动和单调局面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写作教学的过程应该充分重视情趣的主张,和进一步阐述了写作情趣化教学的概念内涵。第二部分具体探讨了写作情趣化教学的理论建构和目的意义。第三部分从提高文化修养、更新写作教学观念、贴近社会生活、调动学生内驱力和不断带给学生新鲜感等五个方面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五个要求。第四部分具体探讨了写作情趣化教学的课程开发和运作程序,并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能调动学生写作情趣的教学方法。
刘国强[7](2002)在《话题作文运思选材摭谈》文中研究指明 由于话题作文中的话题是由命题者事先设定的,因此尽管话题是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熟知的信息,但因学生事先无法预知而有所准备,故而学生接触话题后仍然需要根据话题信息的范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激活思维,让相关的生活积累在心中复活,从而迅速有效地调集写作素材,写出风格各异、色彩纷呈、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下面结合高考作文题谈谈话题作文运思选材的基本思路。
二、话题作文运思选材摭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话题作文运思选材摭谈(论文提纲范文)
(1)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形成过程 |
第一节 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 |
一、时代背景与社会变革 |
二、丰富的人生阅历 |
三、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 |
第二节 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
一、传统写作教学的文化基因 |
二、传统写作教学的理论借鉴 |
三、近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
第三节 梁启超“新文体”所蕴含的写作观 |
一、新文体的文体意识 |
二、新文体的结构特点 |
三、新文体的语言形式 |
第二章 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内容 |
第一节 教学原则 |
一、重“规矩”轻“言巧” |
二、教做“真人”教作“真文” |
三、心中常怀“读者意识” |
第二节 教学目标 |
一、为“立人”而“立文” |
二、立“规矩”弃“技巧” |
三、重“结构”轻“修辞” |
第三节 教学内容 |
一、记述之文的文体教学 |
二、论辩之文的文体教学 |
第四节 教学方法 |
一、教授法的形式 |
二、自主学习的作文法 |
第三章 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的应用及启示 |
第一节 实践起点:中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
一、作文讲授现状 |
二、作文训练现状 |
三、作文评改现状 |
第二节 学习指导:学生写作的实践指导 |
一、培养求真求达的态度 |
二、尊重个体差异 |
三、培养语文素养 |
第三节 教学实施:教师教学的实践引领 |
一、循序渐进指导 |
二、注重不同文体 |
三、改变传统的命题教学 |
四、关注“写什么”和“怎么写” |
五、加强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2)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 研究的理由 |
1.2 研究的背景 |
2 研究的意义 |
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4.1.1 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 |
4.1.2 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培养与操作实践 |
4.1.3 非构思写作研究 |
4.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4.3 评论 |
5 记叙文立意思维训练是提升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基础 |
5.1 过渡性心理特征与逻辑性思维 |
5.2 记叙文写作立意思惟训练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 |
5.3 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是培养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
5.4 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世界的有效途径 |
1 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的文体知识建构 |
1.1 记叙文的概念与分类 |
1.1.1 记叙文的概念 |
1.1.2 记叙文的分类 |
1.2 记叙文相关知识建构 |
1.2.1 记叙文的六要素 |
1.2.2 叙述的方式 |
1.2.3 叙事的线索 |
1.2.4 叙述的人称 |
1.2.5 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
1.3 写作及立意的文体概念 |
1.3.1 写作的概念 |
1.3.2 立意的概念 |
1.3.3 “新颖”——“立意”的最高审美理想 |
1.3.4 使文章具有高远空阔的意境——“立意”的本质 |
1.4 当AI写作作的理想境界——非构思写作 |
1.5 以非构思写作理论为基础的立意思维训练 |
2 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的现状分析 |
2.1 新课标对初中记叙文写作的要求 |
2.1.1 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 |
2.1.2 新课标对记叙文写作立意环节要求的解读 |
2.1.3 教材解读 |
2.2 对中考写作能力评价的解读 |
2.2.1 近三年中考命题特点及解读 |
2.2.2 中考写作能力评价的解读 |
2.3 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遭遇的现实困境 |
2.3.1 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教学实例 |
2.3.2 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遭遇的现实困境 |
2.3.3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3 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教学突破的实践——写作立意思维操作原理的教学运用 |
3.1 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
3.1.1 训练内容的选择 |
3.1.2 训练步骤和方法 |
3.1.3 教学内容 |
3.2 教学实践的落实——训练方案的实施过程 |
3.2.1 教学实践情况概述 |
3.2.2 课堂教学操作 |
3.3 教与学效果的调查与评估 |
3.3.1 学生学习体会的调查 |
3.3.2 一线教师对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 |
3.3.3 学生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水平测试及对比及分析 |
4 教学实践的总结——训练方案的教后反思、体会及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3)初中生写作总体构思过程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国内外有关写作构思干预研究的概述 |
第一节 国内有关写作构思干预策略的研究 |
第二节 国外有关写作构思干预策略的研究 |
第二章 初中生写作总体构思过程及思维活动探究 |
第一节 初中生写作总体构思过程探究 |
第二节 初中生总体构思过程思维活动探究 |
第三章 初中生写作总体构思过程阶段性干预策略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在构思干预中的运用 |
第二节 审题聚材的干预策略 |
第三节 立意选材的干预策略 |
第四节 结构布局的干预策略 |
第五节 定法选技的干预策略 |
第四章 初中生总体构思干预策略图式的构建及应用 |
第一节 构建总体构思过程干预策略图式 |
第二节 干预策略图式对初中生写作思维品质发展的推动 |
第三节 干预策略图式应用要点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理论基础 |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
2. 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论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高中写作教学实施支架式教学的意义 |
(一) 高中写作教学实践的现实需要 |
1. 对语文教师的调查 |
2. 对学生的调查 |
(二) 落实高中语文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 |
1.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审美、探究能力 |
2. 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
二、 高中写作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模式 |
(一) 高中写作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
1. 综合考察,把握学生最近发展 |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
3. 搭建支架,辅助学生独立探索 |
4. 协作学习,推进学生共同进步 |
5. 效果评价, 促使师生教学相长 |
(二) 高中写作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实施特点 |
1. 目的性 |
2. 主体性 |
3. 互动性 |
4. 情境性 |
三、 高中写作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 |
(一) 高中写作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
1. 审题立意指导的支架式教学 |
2. 选材指导的支架式教学 |
3. 构思表达指导的支架式教学 |
4. 评改指导的支架式教学 |
(二) 高中写作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
1. 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2.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3. 要搭建适宜的支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情况一览表 |
(5)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个性化作文教学涵义的界定 |
第一节 个性的涵义 |
第二节 个性化作文涵义及基本要素 |
第三节 个性化作文教学及其特点 |
第二章 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支撑 |
第一节 多元智能理论 |
第二节 人本主义思想 |
第三章 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现实依据 |
第一节 高中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的现状和归因 |
第二节 高中学生个性心理的新特点 |
第三节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四章 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增强自主意识,营造“对话”氛围 |
第二节 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 |
第三节 重视广泛阅读中的有向积累 |
第四节 注重差异性观察和个性体验 |
第五节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第六节 锤炼学生个性化的语言 |
第七节 建立个性化作文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中学写作情趣化教学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写作情趣化教学概念的提出 |
(一) 中学写作及写作教学现状与分析 |
(二) 中学生写作的特征 |
(三) 中学写作情趣化教学概念的内涵 |
二、写作情趣化教学的理论建构、目的和意义 |
(一) 写作情趣化教学的理论建构 |
(二) 写作情趣化教学的主要目的 |
(三) 写作情趣化教学的研究意义 |
三、写作情趣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
(一) 要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和教学技能 |
(二) 要努力更新写作教学的观念 |
(三) 要善于调动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
(四) 要不断地带给学生新鲜感 |
(五) 要让写作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
四、写作情趣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教学方法 |
(一) 写作情趣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
(二) 写作情趣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话题作文运思选材摭谈(论文参考文献)
- [1]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研究[D]. 王晋. 河南大学, 2020(02)
- [2]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研究[D]. 唐媚. 四川师范大学, 2015(01)
- [3]初中生写作总体构思过程干预研究[D]. 李晓华.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
- [4]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邓尤佳. 安徽师范大学, 2014(03)
- [5]高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D]. 陈艳.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7)
- [6]中学写作情趣化教学探微[D]. 徐新军.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4)
- [7]话题作文运思选材摭谈[J]. 刘国强. 中学语文,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