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电阻测量与分析

绝缘电阻测量与分析

一、绝缘电阻测量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峰,张晓辉,刘双东[1](2021)在《电动汽车绝缘电阻测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GB/T18384.1—2015[1]给出了电动汽车有源电路绝缘电阻测量方法,该方法的绝缘电阻计算公式中包含有电压参数。然而如果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路电压,其测量值往往不能反映被测电路的真实电压,因此也不会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为此,文章通过分析电压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推导出测量值与理论值接近程度的表达式,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绝缘电阻测量方法,其核心做法就是在电路中并入一对至少小于电压表内阻2个数量级的等值电阻,这样,电压表对该电路的测量值就可以代表该电路的被测电压值,其计算结果是绝缘电阻与并入电阻的并联值,再通过电阻并联公式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绝缘电阻值。最后,文章对GB18384—2020[2]的绝缘电阻测量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提出了思考。

刘浩[2](2021)在《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电阻测量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水内冷发电机定子的绝缘结构及以往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温度、湿度、发电机和附属设备、极化电势、内冷水水质、汇水管屏蔽线以及汇水管接地对绝缘电阻测量的影响,旨在为同类型发电厂提供借鉴和帮助。

常波[3](2021)在《动车组高压隔离开关用绝缘子性能衰退及可靠性研究》文中认为动车组高压隔离开关用绝缘子是重要的户外高压设备,在服役过程中,污秽、雨水以及光照等外部自然因素会造成绝缘子的老化,进而影响其可靠性。目前,对于老化绝缘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场仿真和电气性能试验研究等方面。本文对不同服役年限的绝缘子开展了相关电气性能试验并结合电场仿真,研究了绝缘子运行过程中的放电特性以及电气性能随服役年限的衰退特性。本文以FQJG2-30-16-400-M动车组高压隔离开关用支柱绝缘子为研究对象,选取服役年限为3年、4年、5年、6年以及10年的绝缘子。通过测量绝缘子的泄漏电流,进而得到了其绝缘电阻,研究发现了绝缘电阻随服役年限呈下降趋势;通过对绝缘子进行喷水分级和静态接触角测量,结论表明了绝缘子憎水性随服役年限也呈下降趋势;通过对绝缘子施加正极性雷电和负极性雷电,发现了正极性雷电闪络电压远小于负极性雷电闪络电压,其值均保持在185 kV以上,符合入网要求。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对绝缘子进行了淋雨试验,雨水电导率为3000 μS/cm,研究了绝缘子在淋雨状态下的水珠分布和放电现象。以此为基础,利用COMSOL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研究了绝缘子伞裙表面覆有水珠以及形成干燥带时的放电特性。伞裙表面存在水珠时,高压端和低压端附近伞裙表面的电场畸变类似,越靠近中轴线,水珠表面电场畸变越大;伞裙表面存在干燥带时,电场畸变明显,干燥带出现在杆径处电场畸变最大,干燥带最大场强值随干燥带数量的增加反而下降。基于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研究了不同污秽度下服役年限对绝缘子闪络电压的影响。选取盐密为0.1 mg/cm2和0.4 mg/cm2两个污秽等级,分析了盐密对绝缘子闪络电压的影响。采取均匀升压法和最大耐受法两种试验加压方式,得到了不同服役年限下绝缘子污闪电压以及最大耐受电压变化特性,服役10年的绝缘子在盐密为0.4 mg/cm2下闪络电压接近31 kV,最大耐受电压降到25 kV,建议更换绝缘子或加强检修次数和频率。通过上述电气性能试验分析,得到了绝缘子的电场分布特性以及电气性能随服役年限的变化特性。本研究对以后动车组高压隔离开关用绝缘子的可靠性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程灵[4](2021)在《高性能取向硅钢在电力装备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高性能取向硅钢是制造特高压交/直流变压器、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直流换流阀饱和电抗器等电力装备的核心材料。推动国产取向硅钢质量提升及其在高端电力装备中实现安全可靠应用,解决高品质铁心材料被国外“卡脖子”问题,对于自主保障特高压变压器与饱和电抗器质量安全及工程进度,全面提升电力变压器能效等级与运行维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0.23~0.30 mm高磁感取向硅钢、0.18 mm薄规格极低损耗取向硅钢、耐热刻痕磁畴细化取向硅钢、0.1 mm及以下厚度超薄取向硅钢在国产化过程中存在的应用技术难题进行研究。研究了复杂工况下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电磁特性与交/直流变压器铁心材料选型方法、长时间服役后取向硅钢材料状态评估与寿命预测方法等。结果表明:对于正常工况下铁损相同的取向硅钢材料,厚规格、低磁感取向硅钢在直流偏磁条件下损耗及励磁电流更小,而薄规格取向硅钢在谐波工况下的损耗更低,并进一步揭示了造成该现象的原因。针对受高压直流输电地中电流影响较大的交流变压器、直流偏磁与高次谐波工况同时存在的换流变压器以及含谐波工况的一般交流电力变压器,分别提出了不同铁损、公称厚度、磁感应强度及表面张力取向硅钢材料在铁心中的选用建议。通过跟踪分析服役0~35年后取向硅钢绝缘涂层性能及微观形貌特征,并模拟变压器油环境开展加速劣势试验,确立了涂层加速劣化条件与变压器实际运行数十年后涂层状态之间的等效关系,支撑在役电力变压器铁心材料服役状态评估。研究了0.18 mm薄规格极低损耗取向硅钢的电磁特性与服役可靠性,基于Mag Net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S15型变压器铁心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磁通密度为1.35 T时,18QH065牌号取向硅钢的铁损低至0.349 W/kg,不断接近非晶合金水平,磁感B800比非晶带材高0.32~0.40 T。在130℃保温1200 h前后,采用激光刻痕技术的0.18 mm极低损耗取向硅钢的铁损增长率与新日铁成熟产品相当,均低于2%。与常规厚度硅钢相比,0.18 mm薄规格硅钢的谐波损耗优势明显;直流偏置对铁损的影响主要在低磁密区,1.9 T深度饱和后0~150A/m偏置磁场下的铁损几乎相同。设计的10 k V/630 k VA变压器空载损耗实测值为417 W,较国标GB 20052-2013中能效1级硅钢变压器的限定值大幅降低了26.7%,同时负载损耗降低了12.8%,节能减排优势明显。研究了耐热刻痕取向硅钢在去应力退火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晶粒取向及磁性能演变规律。基于23ZDMH80耐热刻痕取向硅钢,计算了Epstein方圈法与SST单片法之间的等效磁路长度与损耗转化因子,并研制了一台超高能效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结果表明:耐热刻痕取向硅钢在850℃退火0-8h过程中,在刻痕线微区晶粒平均尺寸从42.3增大至68.2?m;晶粒取向主要是{210}<-241>、{215}<1-20>、{110}<1-12}等非<001>不利取向,同时包括{100}<001>和Goss等少量有利取向,形态上存在异形晶粒、等轴晶、柱状晶等多种类型;在微区晶粒尺寸增大和试样边部毛刺应力消失双重因素下,耐热试样铁损先下降、后缓慢上升,但增长率小于1.2%。磁极化强度为1.7 T时,单片法和爱泼斯坦方圈法之间损耗转化因子?P为8.6%(高于IEC标准推荐值5.0%),等效磁路长度为0.489m。研制的S15型10 k V/400 k VA立体卷铁心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低至289 W(较GB 20052-2013中能效1级产品降低29.5%),负载损耗为3072 W(降低15%),噪声(声压级)低至35.4 d B,具有超高能效特性,节能环保优势突出。以磷酸铝、纳米硅酸铝以及铬酸酐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国产超薄取向硅钢涂层,结合换流阀饱和电抗器运行工况,研究了涂层对磁性能和服役安全性的影响,并评估了国产超薄硅钢的电磁与噪声特性。结果表明:涂液在700℃/20 s最优烧结固化工艺下,涂层附着性为A级、绝缘电阻系数达22.5Ω·cm2/片。建立了铁损降低率与涂层厚度之间的数学方程。设计并搭建了超薄取向硅钢涂层电压击穿强度测试装置,完成了自研涂层和进口产品涂层的U-I曲线对比测试,确保可承受理论脉冲电压峰值0.87 V。得到薄带在50 Hz~10 k Hz频率,5次、7次、9次、11次谐波及0°、90°、180°相位差条件下的损耗变化规律。外加拉应力从0增加至20 MPa过程中,带材的磁致伸缩系数和噪声先下降后上升,在4~5 MPa拉应力条件下?p-p和Lv A达到最低点。带涂层的超薄取向硅钢已应用于±800k V特高压直流工程换流阀饱和电抗器制造,推动了高品质超薄硅钢带材国产化。

孙立红[5](2021)在《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量技术初探》文中认为在电气设备和电力电缆等运行中,绝缘电阻是重要的技术指标,绝缘电阻良好才可以保证其运行正常。在电气设备实际运行中,受发热、污染和老化等因素影响,会引发漏电、短路等现象,威胁设备和人员安全。因此,日常要做好对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的测量工作,及时、定期开展该工作,以判断绝缘性能是否合格,做好防范工作。当前,在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量中,也存在一些误区需改进,本文在认识这些误区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正确测量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的技术和方法,为实现规范的绝缘电阻测量提供参考,保障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性。

张木森[6](2021)在《SrTiO3晶界层电容器的制备及其绝缘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SrTiO3因其较低的介电损耗和良好的温度稳定性等特点成为制作电容器等元器件的主要材料之一,但SrTiO3的介电常数较小,室温1k Hz、1V下测量一般在300左右,绝缘电阻不大,室温50V直流电压下为1GΩ–10GΩ(1 mm x 1mm x 0.25 mm)制约了SrTiO3晶界层电容器的进一步小型化及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如何增加SrTiO3的介电常数及提高SrTiO3晶界层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值和电学稳定性是当前SrTiO3介电材料及SrTiO3芯片电容器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论文采用传统的固相二步法制备了SrTiO3晶界层电容器样品(1 mm x 1mm x 0.25 mm),并对其进行了形貌表征和介电性能的测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施主La掺杂对SrTiO3电容器的影响,配比方程式为Sr1-xLaxTi O3(x=0.000、0.004、0.008、0.012、0.016)。实验结果得出:电容器的介电常数会随着La掺杂含量的增加迅速增加,但同时损耗也增大,选取适当的掺杂浓度(x=0.008)在室温1k Hz、1V测量条件,可获得远大于纯SrTiO3电容器的介电常数(15533)且介电损耗为0.022同时在50V直流电压下仍具有较高阻值(>109Ω)的电容器。(2)采用二步法制备的SrTiO3晶界层电容器,对其进行后续热、电和液氮处理,研究处理前后电容器电学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50V直流电压和200℃条件下对SrTiO3晶界层电容器进行后续快速退火和液氮处理后,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在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绝缘电阻值可得到大幅提升,从最初30GΩ上升至200GΩ。通过处理,最后可获得平均介电常数为30000,损耗为0.003,绝缘电阻(50V测量)为200GΩ的高性能SrTiO3晶界层电容器。(3)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氧化剂(方程式为x%Cu O+(100-x)%[Pb3O4、Bi2O3、B2O3](x=0、10、15、20、25))对电容器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经电学处理后电容器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氧化剂配比(x=20)时,可以在获得较高介电常数(23668)和较低介电损耗(0.004)的情况下同时获得较高的绝缘电阻(55GΩ@50V)的电容器;经50V直流电压处理上述样品后,随Cu O含量增加,电容器介电常数的下降量也逐渐增加,而介电损耗在加压前后则无明显规律,但都小于0.01,样品的绝缘电阻值也随Cu O含量的增加迅速增加,在Cu O含量为20%时取得了处理后的最大值490GΩ。

宋军材[7](2020)在《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的电缆绝缘状况在线检测系统的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行业发展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电力电缆因其优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网、工业装置等需要大容量用电领域。电力电缆是电能传输和分配的重要设备,因此其绝缘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和各工商场所的正常运行。电缆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生产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绝缘缺陷,在运行过程中又会受到外界的热、光、机械应力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电缆原来的缺陷扩大或者增加新的缺陷,从而产生不可逆转的劣化趋势,一旦电缆发生故障将会对社会经济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目前我国在运和新铺设的电力电缆大多为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最早投入使用的XLPE电缆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目前许多电缆因为使用环境恶劣或者已经接近使用年限,绝缘状况已经十分恶劣,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电缆的铺设方式导致其检测难度较大,因此采用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及时获取电缆绝缘状况信息,判断其绝缘状态,对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电力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简单分析了现有的在线式和离线式两类传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基于介电响应理论的新型检测方法,最终确定使用其中的极化/去极化电流(Polarization/Depolarization Current,PDC)法进行电缆在线绝缘诊断系统设计。PDC法是一种基于介质响应理论的在线式电缆绝缘诊断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它具有无损检测、操作方便、获取数据丰富的优点。然后计算模型参数,建立了 XLPE电缆扩展德拜模型与分布参数模型,利用两种模型进行仿真,模拟不同绝缘劣化状态对电缆PDC的影响,总结电缆绝缘劣化时PDC变化规律,使用绝缘电阻、介电特性和局部放电等公认的绝缘状态评估特征验证PDC法的准确性。鉴于PDC法在XLPE电缆绝缘状态诊断中的优势,本文开发了一套基于PDC法的电缆绝缘在线诊断系统,整个诊断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设计了包括基于DSP芯片的主控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直流高压单元,继电器单元和Wi-Fi模块几大部分,然后制作电路板,并对设计的电路板进行性能测试。软件部分包括上位机程序设计和硬件单元工作流程设计,使用了 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和数字滤波器。最终设计的电缆绝缘状态在线诊断系统可以实现极化/去极化测试功能,测试所得数据通过总线串口发送回上位机显示和处理,同时可以通过Wi-Fi模块在手机端接收数据。最后针对所设计的检测系统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验证了检测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获取了大量电缆PDC数据,丰富了基于PDC法的电缆绝缘在线诊断系统的数据库。

张子杰[8](2020)在《舰船配电线缆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舰船配电线缆绝缘层在恶劣航行环境条件下极易受电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和生物效应的损伤及侵蚀,导致其绝缘性能降低,从而引发舰船配电系统单相或多相接地故障、相间短路故障甚至引起绝缘式电气火灾等事故,严重威胁着舰船的安全性和生命力,尤其对于新型全电力舰船,由此线缆绝缘性能下降问题所引发的危害将更为严重。常规以人工手持欧表仪器对舰船器配电线缆进行绝缘监测的方法存在着检测准确率不高、时效性较差、必须对系统进行断电检测、难以满足舰船配电系统智能化发展等缺陷:当前陆用绝缘在线监测技术受舰船配电系统多种线制并存、运行环境恶劣等因素影响,无法有效应用在收船配电线缆绝缘监测中。本文研究了交流单相、三相浮地、有效接地等不同舰船配电线制下线缆绝缘在线监测理论方法以及舰船单相交流系统线缆绝缘在线监测理论方法的工程实现技术,并将该技术与舰船PMS技术相融合,在实现舰船交流单相系统电参量全方位监控的同时,有效的监测了舰船交流单相系统线缆绝缘性能,主要研究工作与内容如下所述。研究了我国现有舰船配电系统的特点、舰船配电线往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必要性,总结了现有的舰船配电线缆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了舰船配电线缆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总体方案,参照相应标准对智能化舰船配电线缆在线绝缘监测系统的拓扑结构进行设计,并分析该系统中各层的功能及特点。研究了舰船配电线缆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交流单相、三相浮地以及有效接地舰船配电系统的各自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别提出阻性剩余电流分离法、零序电流电压法及剩余电流分解法以实现对上述三种舰船配电系统的线缆绝缘在线监测。其中阻性剩余电流分离法主要利用了阻性剩余电流与系统电压同相位的特征,实时对集总剩余电流的阻性成分进行有效分离最终得到线缆绝线电阻,实现交流单相舰船配电系统的线缆绝缘在线监测:零序电流电压法则主要利用了三相浮地舰船配电系统中出现单相或者多相对地短路时,故障回路零序电流会滞后零序电压一定角度,非绝缘故障回路零序电流会超前零序电压一定角度,依照该准则对浮地舰船系统中绝缘故障回路进行精准定位:剩余电流分解法主要利用了三相四线制舰船配电系统中各相阻性剩余电流与各相电压同相位的特点,在发生单相或者多相对地短路时,以一相电压相位做参考相位,得到集总剩余电流与各相电压之间的相位矢量图,通过矢量三角形将系统集总剩余电流还原至各相上,获得每一相的阻性剩余电流,实现有效接地舰船配电系统中各相线缆的绝缘监测。最后通过MATLAB中simulink模块搭建模型对上述三种监测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证明上述在线监测方法及理论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合工程化和实用化思想,研究了智能化舰船配电线缆在线绝缘监测系统的技术实现,设计了舰船交流单相系统线缆绝缘监控器、舰船有效接地的三相系统线缆绝缘监测器及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硬件并编写了相应软件,利用现有的组网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将舰船交流单相系统线缆绝缘监控器的各项测量信息及有效接地的三相绝缘监测器的各相测量信息经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后实时上传至本地监控后台及云平台中,实现舰船配电系统数据的跨平台监测。经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舰船交流单相系统线缆绝缘监控器能对交流单相回路的线缆绝缘电阻及其他电能参数进行准确、可靠的在线测量,其中绝缘电阻测量误差不超过5%,其他电能参数的测量误差最大不超过0.5%,电磁兼容等级可达三级;舰船有效接地的三相系统线缆绝缘监测器的拥有较高的鉴相成功率,经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中心试验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满足国标所规定的各相指标。

曲金[9](2020)在《不同状态下绝缘子电场分析与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绝缘子被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输变电线路中,而劣化绝缘子的存在则直接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当输电线路绝缘子串存在劣化绝缘子时,绝缘电阻降低,绝缘强度下降,很容易发生闪络,对电网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亟需对不同状态绝缘子电场进行分析并研究出合适的劣化绝缘子检测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悬式瓷质绝缘子的结构与劣化原理,以及绝缘子串的空间电位分布,并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Infolytica ElecNet建立了悬式瓷质绝缘子串的结构模型进行仿真研究。仿真计算了16片XP-160型绝缘子串与16片XWP-160型绝缘子串的空间电场分布。通过改变绝缘子片的绝缘电阻和相对介电常数来模拟绝缘子片的不同状态,计算出两种型号绝缘子串不同状态下的电场分布后,进一步研究了绝缘子串的电场变化规律。论文研究表明,绝缘子劣化程度(即绝缘电阻)与劣化绝缘子的片数对空间电场的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劣化程度越深,电场畸变越大;劣化绝缘子片数越多,电场畸变也越大。且不同状态下的绝缘子片的电场值变化随着劣化程度的不同(绝缘电阻)成线性变化。最后分析了以泡克尔斯效应为原理的光电电场检测法,并基于上述研究,结合电场分布测量法,研究了光电电场传感器应用于劣化绝缘子检测的可行性,并针对低值绝缘子电场变化不够明显的特点对光电电场传感器进行了优化。

胡媛元[10](2020)在《基于ARM处理器的便携式机载线缆故障检测系统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机载线缆是飞机的神经系统,负责输送动力电源、传递控制信号和数据信息等。线缆系统电气环境复杂,其潜在故障是造成许多空难事故的原因,因此实现整机线缆的故障检测,对保证飞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国内外学者研究故障检测方法时,大多使用离位检测,需拆卸线缆,检测设备体型较大,不利于便携,并且检测线缆的芯数固定,不利于扩展。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便携式机载线缆故障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多芯线缆的原位检测。论文提出一种便携式线缆故障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ARM处理器代替PC机,对检测结果进行图形化显示。通过系统主机、子机及继电器阵列板的相互配合,实现快速检测多芯线缆有无短路和断路现象,并对线缆导通电阻和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测量系统利用无线通信实现了线缆的原位检测,并提出一种总线级联方式,能快速无限扩展线缆的检测芯数。论文使用34401A数字万用表、DP832数字电源搭建系统标定平台,分别对两种量程内导通电阻值进行标定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0~20?和0~1k?量程区间内,测量系统测得电阻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4%。分别对两种32芯线缆进行测试,测量结果相对误差均小于±4%,并且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短路、断路现象。系统主机尺寸为196mm×133mm×48mm,重量为0.847kg,续航时间为4.2h。

二、绝缘电阻测量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绝缘电阻测量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动汽车绝缘电阻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动汽车绝缘电阻测量方法
2 电压表内阻对被测参数的影响
3 绝缘电阻测量新方法
4 对GB 18384—2020版国标绝缘电阻测量方法的思考
5 结论

(2)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电阻测量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水内冷发电机定子绕组和汇水管结构
2 测量绝缘电阻的方法
3 发电机绝缘电阻测量的影响因素
    3.1 温度的影响
    3.2 湿度的影响
    3.3 发电机出口附属设备的影响
    3.4 极化电势的影响
    3.5 内冷水水质的影响
    3.6 汇水管屏蔽线断线
    3.7 汇水管接地
4 结束语

(3)动车组高压隔离开关用绝缘子性能衰退及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憎水性测试方法研究
        1.2.2 绝缘电阻测试方法研究
        1.2.3 雷电冲击试验方法研究
        1.2.4 动车组车顶绝缘子电场分布特性研究
        1.2.5 人工污秽试验方法研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不同服役年限绝缘子的性能衰退测试
    2.1 喷水分级法
        2.1.1 试验方法
        2.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2 静态接触角法
        2.2.1 试验装置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 绝缘电阻测量
        2.3.1 试验布置
        2.3.2 试验方法
        2.3.3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2.4 雷电冲击试验
        2.4.1 试验装置
        2.4.2 试验方法
        2.4.3 试验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车顶污秽绝缘子沿面弱放电现象研究
    3.1 试验装置及接线
    3.2 试验方法
        3.2.1 淋雨试验
    3.3 污秽状态下绝缘子电场仿真
    3.4 绝缘子模型的建立
        3.4.1 绝缘子仿真模型
        3.4.2 材料和边界条件设置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3.5.1 洁净及干湿污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
        3.5.2 干燥带存在时的绝缘子电场分布
        3.5.3 表面覆有水珠时的绝缘子电场分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顶污秽绝缘子闪络电压变化特性研究
    4.1 试验装置及接线
    4.2 试验方法
        4.2.1 污液的配置
        4.2.2 试验步骤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闪络现象分析
        4.3.2 干闪电压随服役年限的变化
        4.3.3 湿闪电压随服役年限的变化
        4.3.4 污闪电压随服役年限的变化
    4.4 最大耐受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高性能取向硅钢在电力装备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高磁感取向硅钢研发与应用技术进展
    1.3 国内外0.18mm薄规格取向硅钢研发与应用技术进展
    1.4 国内外耐热刻痕取向硅钢研发与应用技术进展
    1.5 国内外0.1mm及以下厚度超薄取向硅钢研发与应用技术进展
    1.6 现有取向硅钢材料应用性能评价方法
        1.6.1 磁性能测量方法
        1.6.2 谐波损耗与直流偏磁损耗的测量方法
        1.6.3 磁致伸缩系数测量方法
        1.6.4 表面绝缘涂层性能测试方法
    1.7 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及实验方法
        1.7.1 研究内容
        1.7.2 实施方案与技术路线
        1.7.3 实验方法
第二章 0.23~0.30mm高磁感取向硅钢在高电压等级变压器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2.1 高磁感取向硅钢电磁特性分析与交/直流变压器铁心材料选型
        2.1.1 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基础磁性能
        2.1.2 直流偏磁工况下取向硅钢的磁特性与铁心材料选型
        2.1.3 谐波工况下取向硅钢的磁特性与铁心材料选型
        2.1.4 直流偏磁与谐波工况同时存在时铁心材料选型
    2.2 电力变压器长时间服役后取向硅钢材料状态评估与寿命预测
        2.2.1 取向硅钢状态评估与寿命预测方法
        2.2.2 表面绝缘涂层劣化规律与性能评价
        2.2.3 取向硅钢磁性能变化规律分析
    2.3 变压器退役后二次再利用取向硅钢鉴别技术研究
        2.3.1 抽样检测判定
        2.3.2 依据噪声频谱判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0.18mm极低损耗取向硅钢在S15 型平面叠铁心变压器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3.1 0.18mm取向硅钢的电磁特性及其与非晶合金性能对比
        3.1.1 磁性能和磁致伸缩特性对比分析
        3.1.2 0.18mm取向硅钢磁性能波动性分析
    3.2 0.18mm薄规格极低损耗取向硅钢服役性能研究
        3.2.1 极低损耗取向硅钢的磁时效性能
        3.2.2 谐波含量及相位差对损耗的影响
        3.2.3 直流偏磁工况对损耗的影响
    3.3 0.18mm极低损耗取向硅钢配电变压器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3.3.1 铁心结构设计与三维电磁场仿真分析
        3.3.2 变压器空载损耗仿真
        3.3.3 变压器负载损耗仿真
        3.3.4 0.18mm取向硅钢S15 型变压器性能实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耐热刻痕低损耗取向硅钢在S15 型立体卷铁心变压器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4.1 退火过程中耐热刻痕取向硅钢的组织与晶粒取向分析
        4.1.1 微观组织分析
        4.1.2 刻痕区晶粒取向分析
    4.2 耐热刻痕取向硅钢的电磁特性与S15型立体卷铁心配电变压器性能评估
        4.2.1 磁性能与磁致伸缩特性分析
        4.2.2 立体卷铁心变压器制造与性能评价
    4.3 基于耐热刻痕取向硅钢的Epstein-SST法等效磁路长度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薄取向硅钢在特高压直流换流阀饱和电抗器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5.1 特高压直流换流阀饱和电抗器对超薄取向硅钢性能特殊要求分析
    5.2 国产超薄硅钢涂层制备及其对磁性能和服役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5.2.1 超薄取向硅钢表面涂层制备
        5.2.2 表面涂层厚度对磁性能的影响
        5.2.3 超薄取向硅钢表面绝缘涂层对服役安全性的影响
    5.3 服役工况下超薄取向硅钢中频损耗、谐波损耗、磁致伸缩及噪声特性研究
        5.3.1 服役工况下超薄取向硅钢的损耗特性
        5.3.2 轧向拉应力对磁性能、磁致伸缩及噪声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量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的因素
2 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试环节
3 测量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存在误区
    3.1 使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
    3.2 使用绝缘电阻表检测电气设备短路状况
    3.3 忽略测量时间
4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量技术与方法
    4.1 绝缘抽查测试法
    4.2 介质吸收测试法
    4.3 绝缘步进电压测试法
5 结语

(6)SrTiO3晶界层电容器的制备及其绝缘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介质的基本理论概念
        1.2.1 电介质的基本理论
        1.2.2 电介质的极化
    1.3 电容器的基本理论概念
        1.3.1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1.3.2 电容器的介电常数及损耗
        1.3.3 电容器的绝缘电阻
    1.4 SrTiO_3晶界层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1.4.1 SrTiO_3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1.4.2 SrTiO_3晶界层电容器制备
        1.4.3 SrTiO_3晶界层电容器的结构
        1.4.4 SrTiO_3晶界层电容器研究进展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SrTiO_3陶瓷电容器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2.1 材料制备中的原料及设备
    2.2 SrTiO_3电容器的制备流程
    2.3 SrTiO_3电容器的后续处理
    2.4 材料的表征方法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2 样品形貌测试
    2.5 样品介电性能及绝缘性能的测量
        2.5.1 样品介电性能测试
        2.5.2 样品绝缘电阻的测量
第3章 La施主掺杂对SrTiO_3陶瓷电容器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3.3.1 样品物相结构(XRD)分析
        3.3.2 样品形貌(SEM)分析
        3.3.3 样品介电性能分析
        3.3.4 样品绝缘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后续处理对SrTiO_3陶瓷电容器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样品制备
        4.2.2 样品处理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4.3.1 样品形貌表征
        4.3.2 样品绝缘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氧化剂及偏压处理对SrTiO_3电容器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实验结果和讨论
        5.3.1 样品介电性能分析
        5.3.2 样品绝缘电阻结果分析
        5.3.3 样品直流偏压下介电性能分析
        5.3.4 样品直流偏压后绝缘电阻分析
        5.3.5 物理过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的电缆绝缘状况在线检测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传统电缆绝缘状态检测方法
    1.3 基于介电响应的新型绝缘状态检测方法
    1.4 介电响应理论应用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XLPE电缆等效模型研究
    2.1 德拜扩展模型等效电路的建立
    2.2 德拜扩展模型支路参数求解
    2.3 德拜扩展模型仿真分析
    2.4 分布参数模型仿真分析
    2.5 水树枝的介电响应特性仿真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电缆绝缘状态在线诊断系统硬件设计
    3.1 仪器设计方案
    3.2 基于DSP芯片的主控单元设计
    3.3 数据采集单元设计
    3.4 高压单元设计
    3.5 基于继电器的开关单元设计
    3.6 基于Wi-Fi的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3.7 集成式极化/去极化电流检测仪器的研制
    3.8 本章小结
4 电缆绝缘状态在线诊断系统软件设计
    4.1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2 数字滤波器设计
    4.3 PDC测试仪主要控制程序设计
    4.4 CAN总线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自制仪器测试及分析
    5.1 PDC测试仪实验室电缆测试
    5.2 PDC测试仪现场电缆测试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表

(8)舰船配电线缆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舰船配电系统的特点
        1.1.2 船配电线缆绝缘下降的原因及危害
    1.2 舰船配电线缆在线绝缘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舰船配电线缆在线绝缘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舰船配电线缆在线绝缘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舰船配电线缆在线绝缘监测总体方案研究
    2.1 舰船配电线缆在线绝缘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 本章小结
3 舰船配电线缆在线绝缘监测相关理论研究
    3.1 绝缘层电介质交流极化模型
    3.2 电缆线路等效电路模型
    3.3 交流单相系统线缆绝缘性能在线监测方法
        3.3.1 基于剩余电流测量法的线缆绝缘性能在线监测方法
        3.3.2 基于阻性剩余电流分离的线缆绝缘性能在线监测方法
        3.3.3 多个单相回路的绝缘监测原理分析
        3.3.4 阻性剩余电流分离的线缆绝缘性能在线监测方法的仿真
    3.4 交流浮地系统线缆绝缘性能在线监测方法
        3.4.1 基于零序电流的线缆绝缘故障选线方法
        3.4.2 基于零序电压的线缆绝缘故障选相方法
    3.5 有效接地的三相系统线缆绝缘性能在线监测方法
        3.5.1 基于剩余电流分解法的线缆绝缘故障监测方法
        3.5.2 基于剩余电流分解法的线缆绝缘故障监测方法的仿真
    3.6 本章小结
4 舰船配电线缆在线绝缘监测技术的实现
    4.1 舰船交流单相系统线缆绝缘监控器电路设计
        4.1.1 舰船交流单相系统线缆绝缘监控器的总体硬件结构及功能
        4.1.2 舰船交流单相系统线缆绝缘监控器制核心模块设计
        4.1.3 舰船交流单相系统线缆绝缘监控器软件流程设计
    4.2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设计
        4.2.1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通讯规约
        4.2.2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硬件设计
        4.2.3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器软件设计
    4.3 本地后台监控设计
    4.4 云平台监控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舰船配电线缆在线绝缘监测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室试验与分析
        5.1.1 回路绝缘电阻测量功能试验
        5.1.2 回路电压及频率测量功能试验
        5.1.3 回路电流测量功能试验
        5.1.4 有功无功率测及功率因数测量试验
        5.1.5 有效接地的三相交流回路绝缘监测试验
    5.2 电磁兼容性试验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不同状态下绝缘子电场分析与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绝缘子电场计算研究现状
        1.2.2 绝缘子检测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绝缘子的结构建模与电位分析
    2.1 零低值绝缘子
    2.2 绝缘子建模
        2.2.1 悬式绝缘子结构
        2.2.2 绝缘子片数的选择
        2.2.3 绝缘子参数
        2.2.4 建模
    2.3 绝缘子空间电位分布
    2.4 绝缘子电场计算的有限元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XWP-160型绝缘子不同状态下的电场分析
    3.1 XWP-160型绝缘子正常情况电场分析
    3.2 XWP-160型绝缘子不同状态下的电场分析
        3.2.1 XWP-160型绝缘子串顶端零低值电场分析
        3.2.2 XWP-160型绝缘子串中间零低值电场分析
        3.2.3 XWP-160型绝缘子串底部零低值电场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XP-160型绝缘子不同状态下的电场分析
    4.1 XP-160型绝缘子正常情况电场分析
    4.2 XP-160型绝缘子不同状态下的电场分析
        4.2.1 XP-160型绝缘子串顶端绝缘子片零低值电场分析
        4.2.2 XP-160型绝缘子串中间绝缘子片零低值电场分析
        4.2.3 XP-160型绝缘子串底部绝缘子片零低值电场分析
    4.3 两种型号绝缘子电场变化数学模型
        4.3.1 XWP-160型绝缘子劣化时电场变化数学模型
        4.3.2 XP-160型绝缘子劣化时电场变化数学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劣化绝缘子的非接触式检测法
    5.1 电光效应
    5.2 光电电场传感器原理
    5.3 光电检测系统
    5.4 光电检测系统的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ARM处理器的便携式机载线缆故障检测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线缆故障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2.1 系统检测内容及参数指标
    2.2 线缆故障检测方法分析
        2.2.1 线缆导通电阻测量方法
        2.2.2 线缆断路检测方法
        2.2.3 线缆短路检测方法
        2.2.4 线缆绝缘电阻测量方法
        2.2.5 继电器阵列切换方法
    2.3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线缆故障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结构及组成
        3.1.1 系统主机硬件设计
        3.1.2 系统子机硬件设计
    3.2 线缆切换继电器阵列电路
        3.2.1 继电器驱动电路
        3.2.2 继电器级联电路
    3.3 系统信号处理电路
        3.3.1 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3.3.2 模数转换器电路设计
        3.3.3 恒流源电路设计
    3.4 系统电池电源管理电路
        3.4.1 锂电池充电电路
        3.4.2 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3.4.3 电池电压检测电路
    3.5 系统核心控制电路
        3.5.1 子机控制单元设计
        3.5.2 主机控制模块选型
        3.5.3 系统显示模块设计
        3.5.4 无线通信模块选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线缆故障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设计整体方案
    4.2 系统检测程序设计
        4.2.1 系统自检程序
        4.2.2 线缆导通性测试程序
        4.2.3 线缆绝缘性测试程序
        4.2.4 液晶屏驱动程序
        4.2.5 系统通信程序设计
    4.3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4.3.1 软件开发环境搭建
        4.3.2 用户图形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
    5.1 系统样机外形与功耗测试
        5.1.1 系统样机外观与质量
        5.1.2 系统样机功耗测试
    5.2 系统样机标定测试
        5.2.1 标定测试平台搭建
        5.2.2 电流源稳定性测试
        5.2.3 导通电阻标定测试
    5.3 系统样机测量数据分析
        5.3.1 导通电阻测量数据
        5.3.2 线缆故障检测数据
        5.3.3 绝缘电阻测量数据
    5.4 系统测量误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专利
攻读学位期间大赛获奖

四、绝缘电阻测量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动汽车绝缘电阻测量方法研究[J]. 高峰,张晓辉,刘双东. 汽车实用技术, 2021(24)
  • [2]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电阻测量的影响因素[J]. 刘浩. 电力安全技术, 2021(09)
  • [3]动车组高压隔离开关用绝缘子性能衰退及可靠性研究[D]. 常波.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高性能取向硅钢在电力装备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 程灵. 钢铁研究总院, 2021(01)
  • [5]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量技术初探[J]. 孙立红. 中国设备工程, 2021(07)
  • [6]SrTiO3晶界层电容器的制备及其绝缘性能研究[D]. 张木森. 湖北大学, 2021(01)
  • [7]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的电缆绝缘状况在线检测系统的开发[D]. 宋军材.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8]舰船配电线缆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D]. 张子杰.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不同状态下绝缘子电场分析与检测研究[D]. 曲金.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10]基于ARM处理器的便携式机载线缆故障检测系统研制[D]. 胡媛元. 黑龙江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绝缘电阻测量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