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反射治疗仪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观察

脑反射治疗仪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观察

一、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唐晓楠[1](2020)在《脑电生理治疗仪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神经衰弱疾病行脑电生理治疗仪的预后效果,以改善患者神经衰弱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8月2019年1月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总计100例。结合神经衰弱患者治疗方法,对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1组神经衰弱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2组神经衰弱患者配合实施脑电生理治疗仪治疗。对比试验1组与试验2组神经衰弱患者经过治疗后组间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健康认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2组神经衰弱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试验1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对比治疗前改善、试验2组对比试验1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实施脑电生理治疗仪治疗神经衰弱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杨琍舒[2](2019)在《基于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的薯蓣丸方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古今临床应用古代虚劳名方薯蓣丸的经验,明晰薯蓣丸的适用病症和适用人群,为进一步安全有效使用薯蓣丸提供临床经验的支持。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是基于薯蓣丸相关的古今文献和导师黄煌教授的临床案例,进行经典文献解析、临床个案分析、案例统计以及社会调查,从而提炼出薯蓣丸的方证,即适用疾病和适用人群。结果:薯蓣丸的主治疾病谱主要分布在晚期肿瘤、老年病、贫血、慢性咳喘、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产后虚损等,大多是消耗性疾病的迁延期或终末期。适用人群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人体消瘦,面色及肤色萎黄、肢冷、肌肉萎缩、脉虚弱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等。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便溏、怕冷、咳嗽、心悸、胸闷以及关节疼痛。整理发现薯蓣丸适用于“虚劳夹有风邪”的虚性体质。体质形成的因素多与外感未能及时治愈,久病、手术、放化疗、营养不良以及高龄等相关。导师临床案例以及其他文献调查发现,本方对肿瘤晚期以及慢性虚损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在晚期肿瘤治疗上,本方能增进食欲,增加体重,改善贫血,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且无任何副作用。从组方功效分析发现,薯蓣丸具有理虚拯劳,扶正祛邪的效用。由炙甘草汤、桂枝汤、理中丸、八珍汤、柴胡桂枝汤、十全大补汤等组成,君药为山药,大枣和甘草。全方有补益脾胃、益气养血和祛风散邪的功效。药理研究提示薯蓣丸具有增强免疫能力、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保护肾功能、促进白细胞、红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作用。薯蓣丸充分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结论:基于对经方薯蓣丸的文献回顾性研究,本研究认为薯蓣丸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可以作为肿瘤晚期的调理方、慢性消耗性疾病过程中的食疗方以及老年保健方在临床推广应用。

潘宁[3](2019)在《脑反射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脑反射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8例VB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均给予脑反射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WBLSV)、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反射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可改善VB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元万梅[4](2018)在《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患者的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10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脑反射治疗仪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社会功能、心理、生理及健康认识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可提高神经衰弱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颜良达[5](2017)在《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临床实验根据随机对照的科研设计原则将90名受试者分为针刺结合压灸组、单纯针刺组、压灸组进行比较研究。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颈椎X线检查、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分别在治疗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评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针刺结合压灸法、单纯针刺、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阐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的96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病例来源为台湾中医诊所。按完全随机1:1:1的比例分为三组:针刺结合压灸组、单纯针刺组、药物组,每组32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以下五个证型:肝阳上扰型、瘀血内阻型、痰浊阻窍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针刺结合压灸组的针刺主穴为病变椎体夹脊穴、风池(双),百会穴行压灸法,留针30分钟,间断性行针2-3次。疗效观察具体项目包括:《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颅内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颁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修改制定。结果:治疗前,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药物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辨证分型、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差异经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组的一般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1.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①眩晕指标得分比较经过三周的治疗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药物组的眩晕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疗法的临床疗效比单纯针刺、药物治疗明显。远期疗效方面,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更有优势,且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远期疗效要优于药物组。②颈肩痛指标得分比较治疗三周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的颈肩疼痛评分与药物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调查时,三组的颈肩疼痛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三周治疗结束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可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症状,而药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颈肩疼痛症状无疗效。随访数据表明,三种不同疗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症状,在时效性方面均未能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③头痛指标得分比较三周的治疗后,单纯针刺组、药物治疗组的头痛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周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组、药物治疗均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头痛症状,但三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不明显。在疗效时间维持方面,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对于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头痛症状,与单纯针刺、药物治疗相比较,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④日常生活及工作得分比较治疗三周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与药物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与药物治疗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周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组、药物治疗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三种疗法的疗效差异不明显。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方面,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的疗效要优于药物治疗。⑤心理及社会适应得分比较组内比较:无论是治疗后,还是随访时,三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三周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与单纯针刺组、药物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三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比较经过三周的治疗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与单纯针刺组、药物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与药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周后,三种不同疗法均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且针刺结合百会压灸要优于单纯针刺、药物治疗。在远期疗效方面,药物组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相比不甚理想。3.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比较三周治疗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药物治疗均能升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异常降低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三组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无论是三周的治疗结束后,还是随访调查时,三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药物治疗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三组的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论是三周的治疗结束后,还是随访调查时,三组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4.总体疗效评价由统计结果可知,三组治疗后颈椎病总体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临床治愈率为12.9%;显效率为38.7%;有效率为35.5%;无效率为12.9%;总有效率为87.1%。单纯针刺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7%;显效率为29.0%;有效率为32.3%;无效率为29.0%;总有效率为71.0%。药物组的临床治愈率为6.7%;显效率为26.7%;有效率为33.3%;无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66.7%。以上数据表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着,可较好地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晕症状,促进颈部功能的恢复,其临床疗效要好于单纯针刺治疗和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结论:由以上研究数据可得知如下结论:①对于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方面,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可较好地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症状,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疗法的临床疗效比单纯针刺、药物治疗明显。关于眩晕的远期疗效对比方面,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更有优势,且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远期疗效要优于药物组。但随访数据表明,三种不同疗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症状,在时效性方面均未能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此外,治疗三周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组、药物治疗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三种疗法的疗效差异不明显。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方面,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的疗效要优于药物治疗。②关于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方面,治疗三周后,三种不同疗法均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且针刺结合百会压灸要优于单纯针刺、药物治疗。在远期疗效方面,药物组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相比不甚理想。③椎动脉型颈椎病TCD观察指标方面,三周治疗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药物治疗均能升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异常降低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但远期疗效对比方面,三组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不明显。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药物治疗组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无明显作用。

张晗[6](2014)在《天王补心汤加减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背景:近些年来,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的思想负担也随之加重,身心健康受到威胁。目前广泛性焦虑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I起国内外学者对广泛性焦虑的广泛关注。西医主要使用药物干预治疗,但现有药物因存在依赖性、起效缓慢、副作用大、费用高等缺陷,致使患者依从性差,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通过导师毛丽军主任医师多年总结名老中医周绍华主任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经验,并在“十一五”课题用数据挖掘方法在其中挖掘出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有效方剂及常用中药,辨证加减组成天王补心汤加减方。本研究通过中医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此方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体现中医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优势,为研发抗焦虑新中成药提供临床参考资料。2.临床研究:目的:评价天王补心汤加减方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分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PSQI量表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明确天王补心汤加减方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门诊符合广泛性焦虑症心阴不足型患者108例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中药组给予天王补心汤加减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口服;西药组给予西药帕罗西汀口服(20mg, qd8am);中西药组给予天王补心汤加减每日一剂及帕罗西sT-口服(20mg, qd8am)。共观察8周。在治疗前分别记录每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测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ZUNG氏焦虑自评量(SAS)积分、PSQI量表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等,并在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第4周、第8周各进行一次测评填写观察表,记录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ZUNG氏焦虑自评量(SAS)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数据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并判定疗效。同时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安全性。结果:1.三组总共纳入108例病例,1例脱落,1例剔除,最终进入最后统计的病例共107例,其中,中药组36例,西药组36例,中西药组35例。2.HAMA评分情况:中药组治愈6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6.11%;西药组治愈5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13.89%,总有效率为83.33%;中西药组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91.43%。三组组内治疗前后HAMA量表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治疗方法均可降低广泛性焦虑的HAMA评分。三组间总有效率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方面比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与西药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药组治愈率均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中药组治愈5例,无效7例,治愈率13.89%,有效率为80.56%;西药组治愈4例,无效8例,治愈率11.11%,总有效率77.78%;中西药组治愈8例,无效4例,治愈率22.86%,有效率为88.57%。三组组内内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三组有效率、治愈率经检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相当。改善中医证候核心症状:心烦、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方面,其中,心烦和急躁易怒两个核心症状方面,三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多梦方面,三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治疗前后积分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与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治疗前后积分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药组在改善睡眠方面疗效更优。4.本研究中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2%。中药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西药组有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6%;中西药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三组组间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中药组与中西药组。结论:1天王补心汤加减可以改善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症状,是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有效方药。2天王补心汤加减与帕罗西汀合用治愈率优于单纯使用帕罗西汀,且在改善本病失眠症状方面疗效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3天王补心汤加减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与西药帕罗西汀合用可降低帕罗西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王红,廖色青,谭远霞,李利容[7](2009)在《脑反射治疗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脑反射治疗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120例,经TCD检查证实均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对照组60例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反射治疗仪治疗30 min,每日1次,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脑反射治疗仪配合药物及恰当的辨证护理可大大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

曾超胜,余丹,蔡毅[8](2008)在《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应用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方法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34例,对照组20例。结果脑反射怡疗仪治疗组有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70%(P<0.05)。结论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是治疗神经衰弱的较好方法。

陈党红[9](2005)在《舒筋颗粒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肌张力增高(Hypertonia)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可见于脑卒中、帕金森氏病、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尤以卒中后为多见,主要表现为肌群的肌张力增高以及由此导致的肌肉运动协调异常。严重影响了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难题。文章回顾了中西医方面有关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作用机制作探讨的基础上,试图从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探讨导师经验方——舒筋颗粒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机理,通过观察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大鼠痛域改变和行为学评分的变化、P物质(Substance P,SP)、r-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GABA)表达的影响,探讨舒筋颗粒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可能作用机制,从而为舒筋颗粒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提供理论、临床和实验依据,探索出新的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药物。 一、理论研究 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回顾了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病因病机的认识,对本病的的源流、现状进行了概括,认为中医对肢体痉挛的认识有“经筋病”和“脏腑病”的不同,病机也有“阴阳失调”“偏胜偏虚”的不同。西医强调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具体的病理生理仍不十分清楚。 随着神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神经肽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其中SP与GABA是研究得较多的两种,此两种神经递质在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两种神经递质在分布位置上高度重迭,而且在骨骼肌痉挛的产生及痛觉传递中互相影响,因此通过某种方法调节此两种神经递质,从而达到降低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和减轻疼痛的目的,是治疗痉挛性偏瘫的又一新思路。 二、临床研究 目地:舒筋颗粒是导师黄培新教授结合多年来临床经验总结,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有一定疗效,为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效果的可靠性,进行本课题研究。 方法: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在2003年11月~2005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肌张力增高的病人,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舒筋颗粒组与巴氯酚组。 结果:两组基本情况、既往史比较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表明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在脑病中心基础治疗方案上,分别加用舒筋颗粒和巴氯酚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进行测评肌力、上下肢肌张力、FM评分(Fugl-Meyer:躯体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肌力、上下肢肌张力、FM评分、生活自理能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曾超胜,余丹,蔡毅[10](2003)在《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文中认为

二、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脑电生理治疗仪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评价标准
        1.4.1 效果判定标准
        1.4.2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2.2 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3.讨论

(2)基于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的薯蓣丸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文献收集
        2.2. 文献确认
        2.3. 文献分析
        2.4. 结果及讨论
第二章 古代文献研究
    1. 薯蓣丸原方
        1.1. 薯蓣丸方剂类文献研究
        1.2. 薯蓣丸方论研究
        1.3. 薯蓣丸组方方解
    2. 薯蓣丸类方
    3. 小结
第三章 现代文献研究
    1. 名中医经验
        1.1. 虚劳
        1.2. 老年衰老
        1.3. 肺结核
        1.4. 肿瘤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
        1.6. 肾炎
        1.7. 皮肤病
    2. 临床报道
        2.1. 肿瘤
        2.2. 呼吸系统疾病
        2.3. 肾病
        2.4. 循环系统疾病
        2.5. 慢性肝病
        2.6. 其他
    3. 药理研究
        3.1. 免疫调节作用
        3.2. 肾功能保护作用
        3.3. 抗肿瘤作用
        3.4. 其他
        3.5. 山药药理
        3.6. 大枣药理
    4. 小结
第四章 黄煌教授应用薯蓣丸的经验
    1. 薯蓣丸病案统计
        1.1. 主治疾病统计
        1.2. 适用人群特征统计
        1.3. 薯蓣丸临床症状统计
        1.4. 薯蓣丸的剂型与剂量
        1.5. 疗效评价
    2. 黄煌教授应用薯蓣丸典型病案
        2.1. 结肠腺癌侵犯十二脂肠案(患病2011-)
        2.2. 胰头颈癌侵犯门静脉、肝总动脉案(患病2014-)
        2.3. 多发性骨髓瘤案(患病2016-)
        2.4. 左上肺中分化腺癌—肺小细胞肺癌案(患病2010-)
        2.5. 消瘦腹泻案
    3.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1. 经典原文的诠释
        1.1. 关于“虚劳诸不足”
        1.2. 关于“风气百疾”
        1.3. 关于“虚劳诸不足”与“风气百疾”的关系
    2. 薯蓣丸组方结构分析
        2.1. 薯蓣丸中方剂分析
        2.2. 薯蓣丸药对分析
        2.3. 薯蓣丸单味药分析
    3. 薯蓣丸功效探讨
        3.1. 理虚拯劳
        3.2. 扶正祛邪
    4. 薯蓣丸方证探讨
        4.1. 推荐处方
        4.2. 适用人群
        4.3. 主治疾病谱
    5. 薯蓣丸方证的鉴别
        5.1. 与炙甘草汤的鉴别
        5.2. 与八珍汤的鉴别
        5.3. 与十全大补汤的鉴别
    6. 薯蓣丸的使用注意
        6.1. 热证慎用
        6.2. 水饮病慎用
    7. 薯蓣丸的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7.1. 薯蓣丸可以作为肿瘤晚期的调理方
        7.2. 薯蓣丸可以作为消耗性疾病的食疗方
        7.3. 薯蓣丸可以作为老年保健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黄煌教授薯蓣丸与其他方剂交替使用的治疗经验整理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脑反射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护理方法
    1.3 临床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液流变学指标
    2.2 心理状态
3 讨论

(4)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患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生命质量
3 讨论

(5)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解剖学基础
        1.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1.4 西医治疗
    2 中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本病的中医病名记载
        2.2 病机探讨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或脱落病例标准
    3 临床试验方法
        3.1 病例数估算
        3.2 随机分组
        3.3 治疗方法
        3.4 注意事项
        3.5 疗效评定
        3.6 随访调查
        3.7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病例数量分析
    2 基线分析
        2.1 三组性别比较
        2.2 三组年龄比较
        2.3 三组病程比较
        2.4 三组中医辨证分型比较
        2.5 治疗前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比较
        2.6 治疗前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比较
        2.7 治疗前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比较
    3 患者治疗结果
        3.1 三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治疗前后比较
        3.2 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比较
        3.3 三组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比较
    4 总体疗效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
    1 研究设计思路
    2 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
    3 椎动脉型颈椎病TCD观察指标的分析
    4 结果讨论
    5 本研究创新之处
    6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 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6)天王补心汤加减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广泛性焦虑的研究概况
        1.1 本病病名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归属
        1.2 祖国医学对本病临床表现的相关描述
        1.3 病因病机
        1.4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2.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分型及治疗
        2.3 专方治疗
        2.4 其他治疗方法
    3.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概况
        3.1 焦虑症的概念
        3.2 焦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3.3 病因和发病机制
        3.4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4. 天王补心汤的相关研究
        4.1 天王补心汤的古代中医研究
        4.2 天王补心汤的现代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案
        2.1 研究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合并用药
        2.4 观测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3. 统计方法
        4.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
        2 入组资料分析
        2.1 一般情况比较
        3. 临床疗效比较
        3.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3.2 焦虑自评量表观察
        3.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比较(PSQI)
        3.4 中医证候量表观察
        4. 安全性检查
        5. 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疗效分析
        2.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析
        2.2 焦虑自评量表分析
        2.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分析
        2.4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3. 天王补心汤加减方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理论依据及组方分析
        3.1 理论依据
        3.2 组方分析
        4. 不良反应分析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问题及展望
        2.1 存在的问题
        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脑反射治疗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1]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标准[2]
2 治疗效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表1)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比较 (表2)
    2.3 两组椎-基底动脉TCD参数比较 (表3)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
    3.2 专科护理
    3.3 脑反射治疗护理
    3.4 辨证施护
    3.5 用药护理
    3.6 饮食护理
    3.7 出院指导
4 讨 论

(9)舒筋颗粒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部分 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西医认识及基础研究
    一、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医源流及病因病机
    二、现代医学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认识
        (一) P物质在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中的作用
        (二) GABA在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中的作用及其与P物质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中西医治疗现状及课题思路
    一、中医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现状
        (一) 针刺治疗
        (二) 针刺加中药辨证治疗
        (三) 中药辨证治疗
    二、西医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现状
        (一) 药物治疗
        (二) 物理化学治疗
    三、舒筋颗粒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思路
        (一) 芍药甘草汤的基础研究
        (二)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运用
        (三) 立题依据
第三部分 舒筋颗粒对60例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随机试验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小结
第四部分 舒筋颗粒对肌张力增高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探讨
    一、舒筋颗粒对肌张力增高大鼠痛阈、肌张力及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
    二、舒筋颗粒对肌张力增高大鼠脊髓后角SP及GABA表达的影响
第五部分 分析与讨论
第六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及附录
附图
致谢

四、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脑电生理治疗仪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观察[J]. 唐晓楠.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22)
  • [2]基于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的薯蓣丸方证研究[D]. 杨琍舒.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3]脑反射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潘宁. 医疗装备, 2019(16)
  • [4]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患者的疗效[J]. 元万梅. 医疗装备, 2018(16)
  • [5]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D]. 颜良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6]天王补心汤加减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脑反射治疗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J]. 王红,廖色青,谭远霞,李利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13)
  • [8]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J]. 曾超胜,余丹,蔡毅. 医疗保健器具, 2008(04)
  • [9]舒筋颗粒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探讨[D]. 陈党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 [10]脑反射治疗仪配合常规用药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J]. 曾超胜,余丹,蔡毅.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3(06)

标签:;  ;  ;  ;  ;  

脑反射治疗仪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