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大同市加强欠税管理的对策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许靖[1](2020)在《风险管理视角下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改进研究 ——以大同市税务系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柴锐[2](2019)在《Y县税务局欠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收调节宏观经济、为企业减负、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2019年以来,我国实施了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税务部门既要落实好各项税收政策,让纳税人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又必须做到应收尽收,最大限度避免税款流失,如何将欠税科学的管理起来,有效的追缴欠税,挽回国家税收损失,已经成为税务部门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笔者对欠税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并运用委托——代理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结合税收工作实践,解释了欠税产生的原因。立足于基层税务局欠税管理的工作实际,以Y县欠税管理情况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其欠税现状、管理情况、具体措施的介绍,概括出基层税务机关在欠税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包括产生欠税的风险点多、欠税追缴工作较被动、欠税核实难度较大、欠税企业情况难掌握、欠税企业发票管控难的问题,而税务机关在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流程不清晰、信息技术较滞后、人力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并认为税收制度不够健全、征管体制改革矛盾凸显、缺乏外部协调机制、纳税人遵从度不高等因素是导致基层税务机关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对于如何解决基层税务机关欠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介绍国外先进经验,概括出对我国欠税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的一些启示。为统一、规范欠税管理日常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欠税管理风险,笔者尝试对欠税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构建。并就完善基层税务机关欠税管理提出了完善现行税收法制体系、构建适应欠税管理工作的系统机制、加强执法部门协同共治、持续开展税法宣传以促进纳税遵从的管理建议。文章旨在为基层税务机关欠税管理工作提供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李倩[3](2019)在《省级以下税务部门纳税评估工作研究 ——以大同市税务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纳税评估是贯彻国家税收政策、推进税收体制改革、规范纳税程序、评价税务部门征收管理水平、推动税收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国际通用的做法。我国的税务机关已经开展了几十年的纳税评估工作,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加快推进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以纳税评估为核心的征管改革,明确指出今后要将纳税评估作为加强日常税源管理、强化大企业税收征管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纳税评估工作已经融入税收征管业务全流程。2016年10月,金税三期系统在国地税成功上线,全国税收业务平台实现统一,征管数据实现大集中,奠定了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基础。2018年6月,省级和省级以下国地税机构合并,税收数据现实了真正共享,拓宽了纳税评估工作的数据来源。2016年,山西省税务局将大同市税务局列为全省纳税评估试点单位之一。本文以此为背景,基于有关纳税评估的国内外文献,探究纳税评估的理论意义。以工作实践为基础,研究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现实意义。借鉴国内外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先进理念,参考国内外税务部门的先进做法,通过回顾我国开展纳税评估的基础理论和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梳理大同市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对大同市税务局今后的纳税评估工作做出展望。相信在信息互联互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征管制度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大同市税务局能够运用好纳税评估手段,推动税收事业发展。
李伟[4](2018)在《南川区税务强制的风险与防范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就此拉开序幕。数年以来,法治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税务领域,征纳双方在依法行政、依法维权方面的意识同样都有了大幅提升。但是目前的税务强制执法依然存在与法治不相适应的地方,导致近年来纳税人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提起涉税行政诉讼的报道屡见报端,税务机关败诉的案例不胜枚举,甚至税务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数字也不断刷新,导致执法风险空前增大。现实中,多种原因引起欠税金额大幅上升,给税务机关实施行政强制带来了不小压力。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是本次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并后成立的税务局将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原有的国地税两个系统各自管理不同的税费种,且业务流程、执法理念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新成立的税务局在实施税务强制过程中面临学习知识、整合力量、统一流程等方面的新挑战,增大了税务强制执法的复杂性。涉税诉讼增多和欠税金额上升使得研究税务强制风险及防范具有实践价值,机构合并的新挑战,使得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本文共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献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思路、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明确了相关概念,阐述了税务强制、税务强制风险和风险分类的内涵,简述了不当实施税务强制的后果;第三部分简要介绍南川区原国税局的基本情况、近三年税务强制工作情况、问卷调查的发放和结果统计,论述完善和创新税务强制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为风险分类,按照执法依据、执法意愿、执法能力、外部协调、管理手段等五个方面将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归类;第五部分为原因分析,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立足工作实际,尝试深入剖析产生上述五类强制风险的具体原因;第六部分为防范对策,鉴于南川区原国地税已于2018年7月正式合并,本文立足新机构、新职责,从机构合并后新税务局的角度,结合工作经验,针对性的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防范对策;最后为结论与展望。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完善税务强制法律体系提供建议,为新成立的税务局培育执法意愿、提升执法能力、加强外部协调、完善管理手段等提供意见参考和实践指导。
姜飞云[5](2016)在《运动式反腐败工作研究 ——以山西省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为例的实证考察》文中提出世界各国都开展过形式不同的运动式反腐,中国亦然。运动式反腐的成效如何,对这种反腐败工作方式应当从哪几方面评价,目前学界还缺少深入的相关性研究。本文通过对山西省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为例的实证考察,认为每一次运动式反腐都与环境和时代的选择密切相关,而其运动式反腐本身因具体工作方式不当往往导致反腐低效,因而需要通过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以达到反腐的理想成效。本文首先对山西省煤焦反腐专项斗争开展的背景作了分析。在对国内外开展运动式反腐情况、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总体状况作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山西省开展煤焦领域反腐专项斗争的原因和背景,列举山西省煤焦领域腐败问题的各种主要表现。在对专项斗争的工作目标及原则作分析时,对煤焦领域腐败涉及面和全省干部队伍总体状况作出估计,对山西省煤焦领域腐败状况作总体判断,进而分析专项斗争欲求达致的基本目标。本文结合对专项斗争实践的考察,将斗争的工作内容、组织架构、工作时限和步骤逐一交待,然而从专项斗争所需的经费保障、资金清缴的绩效、案件查处情况、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实证考察;在分析的基础上,再对整个专项斗争的工作运行机制、工作执行效力、工作得失与专项斗争之后的社会现实及相关后果作出对比分析,然后对这场专项斗争本身作出尽量客观的评价。本文认为,对于这场专项斗争所取得的成绩,党和政府一直保持着相对积极的评价,即取得了“六个一批”的成绩。同时,也存在当时已经注意到但却没妥善处理好的诸多问题——如专项斗争难以为继却勉强为继、对诸多腐败养痈遗患、“贼喊捉贼”式的腐败者反腐败、放纵了以煤炭为纽带的利益帮派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2014年山西省发生严重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本文从价值尺度和历史尺度作分析后认为,专项斗争对于人民群众的价值,不以专项斗争工作方式本身的属性,而是以人民群众的客观实际需要为基准。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解决突出问题的迫切性是专项斗争是否具有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专项斗争体现人民群众或党委政府工作的创造性本质,但人民群众内部由于经济地位的差异,不同主体的需要不同,从而对专项斗争的期望值大小不一,两者间的价值关系不尽相同。从历史尺度讲,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反腐败,不论是否采取专项斗争的方式方法,都值得后人认真总结,深刻反思。本文认为,客观公正地看待这场专项斗争,对于党和政府更加有效地选择正风反腐工作方式、更加深入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对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斗争进行阐释。如在借鉴阶级分析方法时,特意把这场专项斗争置于一定的社会阶层关系中进行考察和评价,认为反腐败斗争是由于不同阶层经济地位的对立和利益切割产生的,单靠共同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团结各阶层的作法往往可能失败,进而认为社会的阶层斗争在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而开展的经济或政治斗争中有最完全的表现,阶层之间的矛盾斗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动力。本文认为,其一,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腐败只有达到了相对猖獗的程度,专项斗争这种运动式反腐形式必然会出现;其二,运动反腐是法制严重失控、法治严重失灵后的不得已之举:其三,运动反腐是制度反腐不成熟时的权宜之计,既有必然性,也有无奈性,同时为制度反腐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本文总结道:在目前社会现实运动中,采用运动反腐还是制度反腐,选择本身并非根本性问题。因两者在通常情形下可相互补充,即一般采用制度反腐,在制度反腐效用低下腐败问题突出时,开展运动反腐,突出问题解决后,仍旧进行制度反腐。两种反腐形式或并行或交替,能够最大程度实现社会的反腐理想。这场专项斗争之所以成效不够理想,是战略决策或制度执行力或行动力的问题。为此,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是开展好党内外一切工作的要旨。本文为探讨“运动式反腐”的现实意义,采用的既是实证研究的方法——因其是针对具体的一项“运动”开展的研究;也是参考历史文献的方法——因其主要工作已经结束,研究必须借助于以往大量的文本资料。本文在历史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实证研究的多种方法,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作出比较,适当归纳和演绎,具体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信息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对比分析相关数据和档案资料,在对事件或工作逐项叙述的同时进行评价,边述边评,寓评于述,从局部现象透视整体问题,从整体情况探询局部问题。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其一,填补了通过实证方式研究反腐败工作的历史空白。其二,填补了将“运动式反腐”作为主题全面开展研究的空白。其三,对运动式反腐的成效作出了客观评价,将将运动式反腐作为与制度反腐的同等重要的反腐方式加以重视、认真研究。
何颖[6](2015)在《T市N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征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支柱型产业正在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N区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很快,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税收已经成为了N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房地产行业也随之成为促进N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N区税务局作为征税管理部门,对房地产企业实施监管工作,但在实际征税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意识淡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与税收增长幅度比例失衡,偷税漏税现象比较严重;房地产征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房地产征税管理办法不合理;房地产征税管理操作机制缺乏规范性;征税管理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部门之间的配合没有形成合力,缺少有效的激励、制约手段。这些问题作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征税管理基本理论入手,以N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征税管理为研究对象,对N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征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探索N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征税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借鉴了其他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并提出改善征税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张录,李佃军[7](2005)在《欠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建议》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欠税一直是困扰税收征管工作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随着税收透明度的增强和公平税负构建和谐社会呼声的日益强烈,欠税问题已经上升到一个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级税务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欠税现状及其欠税成因的一些浅显分析,提出对欠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耿晓松[8](2004)在《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中的税收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从现代企业制度对税制的基本要求入手,结合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我国税制改革的利弊得失,重点分析了影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税收问题,提出深化我国税制改革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法律构想。 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组建、管理、运营的规范的制度形式。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企业制度。它具有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特征。现代企业制度与税收关系密切,具体表现在:1、企业是税收的基础,税收反作用于企业;2、国家通过税收参与企业收入分配;3、国家通过税收规范企业行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与运行对国家税收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基本要求,即:税法统一、税制规范、税收结构优化、税负公平。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税收在内的各个方面的配合与支持。我国税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分别统一了内资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纳税;不断优化的税制结构,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企业技术进步;补充完善了国企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的税收法规制度,充分运用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发挥了经济杠杆作用等。但是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仍然存在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税制结构不够优化、税法尚未完全统一、存在重复证税、税收调控力度与广度还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税收问题,包括:政策不明确、体制上不适应、政策规定过于原则、纳税主体难认定、零散税源难监控、应征税款难征收、欠税、避税问题突出,税款流失严重等。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深化税制改革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 针对前述各方面问题,本人分析了企业的发展规律,结合我国税制现状,就深化税制改革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措施包括:(1)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取消按所有制和区域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2)逐步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过渡:(3)扩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范围,促使小规模纳税人向一般纳税人转变;(4)分流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作用;(5)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强化欠税管理;(6)逐步改变“任务治税”的局面,推进税收属地管理体制。
陈淑珍[9](2004)在《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兼论大同市财政收入结构问题》文中指出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市财政收入构成存在的问题为例,对调整和优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对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提出了设想。
王亮,崔红,孙海[10](2001)在《大同市企业所得税管理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
二、关于大同市加强欠税管理的对策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大同市加强欠税管理的对策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2)Y县税务局欠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1.实地调查法 |
2.文献研究法 |
3.比较分析法 |
(五)写作思路 |
(六)创新与不足 |
一、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
(一)欠税及欠税管理的概念 |
1.欠税的定义 |
2.欠税的分类 |
3.欠税管理的定义 |
4.税收风险管理的定义 |
(二)欠税产生的理论分析 |
1.委托——代理人理论 |
2.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Y县税务局欠税管理工作现状 |
(一)Y县税务局欠税现状 |
(二)Y县税务局欠税管理情况 |
1.欠税防范情况 |
2.欠税确认情况 |
3.欠税管控情况 |
4.欠税追缴情况 |
(三)Y县税务局欠税管理具体措施 |
三、Y县税务局欠税管理问题及原因 |
(一)欠税管理面临的问题 |
1.产生欠税的风险点多 |
2.欠税追缴工作较被动 |
3.欠税核实的难度较大 |
4.欠税企业情况难掌握 |
5.欠税企业发票管控难 |
(二)税务机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管理流程不清晰 |
2.信息技术较滞后 |
3.人力资源不均衡 |
(三)欠税管理的制约因素 |
1.税收制度不够健全 |
2.体制改革矛盾凸现 |
3.缺乏外部协调机制 |
4.纳税人遵从度不高 |
四、基层税务局欠税管理优化路径 |
(一)欠税管理国外经验借鉴 |
1.政府主导型 |
2.第三方追缴型 |
(二)欠税管理的流程重构 |
1.欠税管理流程设计的原则 |
2.欠税管理实施流程的重构 |
(三)优化欠税管理的具体建议 |
1.完善现行税收法制体系 |
2.构建适应欠税管理工作的系统机制 |
3.加强执法部门协同共治 |
4.持续开展税法宣传,促进纳税遵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省级以下税务部门纳税评估工作研究 ——以大同市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纳税评估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纳税评估定义 |
2.1.2 信用等级评价 |
2.2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2.2.1 税收遵从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3 绩效管理理论 |
2.3 纳税评估的程序 |
2.3.1 确定纳税评估对象 |
2.3.2 纳税评估分析 |
2.3.3 评估疑点核实 |
2.3.4 评估结果处理 |
2.4 影响纳税评估的因素及现状 |
2.4.1 数据因素对纳税评估结果的影响 |
2.4.2 团队因素对纳税评估结果的影响 |
2.4.3 方法因素对纳税评估结果的影响 |
2.4.4 平台因素对纳税评估结果的影响 |
3 大同市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现状 |
3.1 基本情况 |
3.1.1 纳税评估机构的设置情况 |
3.1.2 纳税评估工作的试点情况 |
3.2 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成效 |
3.2.1 灵活运用纳税评估方法 |
3.2.2 逐步完善纳税评估工作机制 |
3.2.3 转变纳税评估工作理念 |
4 大同市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
4.1 纳税人资料信息来源不全面、不准确 |
4.2 纳税评估工作定位不清 |
4.3 纳税评估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4.4 纳税评估工作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
4.5 纳税评估主体单一 |
4.6 纳税人税法遵从意识不强 |
5 大同市税务局纳税评估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纳税人信息来源不全面、不准确的原因 |
5.2 纳税评估工作定位不清的原因 |
5.3 纳税评估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的原因 |
5.4 纳税评估工作法律地位不明确的原因 |
5.5 纳税评估主体单一的原因 |
5.6 纳税人税收不遵从的原因 |
6 解决大同市税务局纳税评估问题的建议 |
6.1 国内外纳税评估的先进经验 |
6.1.1 国外纳税评估工作的先进经验 |
6.1.2 广州市纳税评估工作的先进经验 |
6.2 提高大同市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的对策 |
6.2.1 加强涉税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6.2.2 正确处理好纳税评估工作与其他税收工作的关系 |
6.2.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评估人员素质 |
6.2.4 呼吁从法律上明确纳税评估的地位 |
6.2.5 引入税务师事务所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
6.2.6 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
7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南川区税务强制的风险与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简要述评 |
1.3 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与基本思路 |
1.3.1 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 |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4 创新点 |
1.4.1 聚焦税务强制风险 |
1.4.2 立足机构合并提出建议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税务强制相关概念 |
2.1.1 税务强制 |
2.1.2 税务强制风险 |
2.1.3 风险分类 |
2.2 主要理论 |
2.2.1 搭便车理论 |
2.2.2 外部性理论 |
2.3 不当实施税务强制的后果 |
2.3.1 国家税款流失 |
2.3.2 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 |
2.3.3 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执法责任 |
3 南川区原国税局税务强制工作调查 |
3.1 基础信息 |
3.2 近三年税务强制实施情况 |
3.3 问卷调查及结果 |
3.3.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
3.3.2 调查结果统计 |
3.4 完善和创新税务强制存在必要性 |
4 税务强制风险的分类 |
4.1 执法依据的风险 |
4.1.1 强制执行的启动存在争议 |
4.1.2 强制执行的主体存在分歧 |
4.1.3 错误确定保管费承担主体 |
4.1.4 滞纳金限额存在认知分歧 |
4.1.5 强制扣缴效果不佳 |
4.2 执法意愿的风险 |
4.2.1 滥用裁量启动税务强制执行 |
4.2.2 实施税务强制意愿低比例不高 |
4.3 执法能力的风险 |
4.3.1 超期冻结存款 |
4.3.2 不制作现场笔录 |
4.3.3 不履行催告程序 |
4.4 外部协调的风险 |
4.4.1 行政部门配合力度不高 |
4.4.2 司法机关支持力度欠缺 |
4.5 管理手段的风险 |
4.5.1 税务强制措施单一 |
4.5.2 税务强制成本较高 |
5 税务强制风险的原因分析 |
5.1 执法依据风险的原因 |
5.1.1 法律规定存在缺漏 |
5.1.2 法律条文存在冲突 |
5.1.3 执行手段限制了实施效果 |
5.2 执法意愿风险的原因 |
5.2.1 为规避失职责任而滥用裁量权 |
5.2.2 执法环境影响执法意愿 |
5.3 执法能力风险的原因 |
5.3.1 执法者经验不足能力欠缺 |
5.3.2 机构合并将增大执法复杂性 |
5.3.3 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欠缺 |
5.3.4 重实体轻程序思想依然存在 |
5.4 外部协调风险的原因 |
5.4.1 税务请求权缺乏法律救济 |
5.4.2 与司法强制缺乏制度衔接 |
5.5 管理手段风险的原因 |
5.5.1 观念陈旧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 |
5.5.2 征管数据质量不高增大执法成本 |
6 税务强制风险防范对策 |
6.1 完善税务强制法律体系 |
6.1.1 对税务强制法律体系查漏补缺 |
6.1.2 明确冲突条款的适用并及时修法 |
6.1.3 优化税务行政强制手段 |
6.2 培育正确的执法意愿 |
6.2.1 增强裁量权行使权责意识 |
6.2.2 改善裁量权行使的环境 |
6.3 增强税务强制执法能力 |
6.3.1 成立专业执法团队 |
6.3.2 全员学习补齐短板 |
6.3.3 提升执法人员法律技能 |
6.3.4 律师护航确保程序正当 |
6.4 协调争取外部支持 |
6.4.1 畅通税务请求权的实现途径 |
6.4.2 构建与司法机关的协调途径 |
6.5 创新管理手段 |
6.5.1 发挥信息优势管理开票行为 |
6.5.2 提升征管数据质量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运动式反腐败工作研究 ——以山西省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为例的实证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1. 关于国内对运动式反腐的研究 |
2. 关于山西省反腐败工作的研究 |
3. 关于煤焦领域反腐败工作的研究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3. 主要创新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1. 运动式反腐 |
2. 专项斗争 |
3. 煤焦领域 |
4. 资源整合 |
5.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 |
第一章 山西省煤焦反腐专项斗争开展的背景 |
第一节 国内外开展运动式反腐情况 |
1. 国外开展运动式反腐概况 |
2. 1949 年以来我国开展运动式反腐败的简况 |
3. 山西省历史上反腐败工作总体情况 |
第二节 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
1. 山西及山西煤炭资源简况 |
2. 山西省煤炭企业概况 |
3.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基本情况 |
4. 山西非煤资源整合基本情况 |
第三节 山西省开展煤焦领域反腐专项斗争的原因和背景 |
1. 专项斗争开展的政治原因 |
2. 专项斗争开展的经济条件 |
3. 专项斗争开展的文化背景 |
第四节 山西省煤焦领域腐败问题的主要表现 |
1. 涉煤行政审批失范 |
2. 煤矿安全监管不力 |
3. 煤炭企业违规经营 |
4. 煤炭购销运输混乱 |
5. 税费征管权责不明 |
6. 涉煤涉焦领域其它腐败现象 |
第二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工作目标及原则 |
第一节 对山西省煤焦领域腐败状况的基本判断 |
1. 对煤焦领域腐败涉及面的估计 |
2. 对全省干部队伍总体状况的估价 |
3. 作出基本判断的前提和根据 |
第二节 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基本目标 |
1. 遏制煤焦领域腐败易发多发的势头 |
2. 优化煤焦领域发展环境 |
3. 教育挽救大多数干部 |
第三节 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工作原则 |
1. 政策的宽严相济 |
2. 方法的灵活多样 |
第三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具体内容 |
第一节 开展涉煤领域人员思想教育活动 |
1. 思想教育活动内容 |
2. 思想教育活动形式 |
3. 思想教育活动成效 |
第二节 开展煤焦领域“六项清理整治” |
第三节 查处一批煤焦领域腐败案件 |
第四节 推动煤焦产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
第五节 建立健全煤焦领域制度体系 |
第四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组织架构 |
第一节 党政合力的领导体制 |
第二节 煤焦反腐败专项斗争领导组及其办公室 |
1. 省市县三级领导组及其办公室 |
2. 市县两级领导组及其专项办 |
3. 派驻各市的联络员 |
第五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工作时限和步骤 |
第一节 “三步走”的计划与变化 |
第二节 从原定两年到无限期延长 |
1. 时限延长的主客观因素 |
2. 时限延长的目标与任务 |
3. 从短期斗争到长期斗争 |
第三节 煤焦反腐败专项斗争结束的名与实 |
1. 认定煤焦反腐专项斗争尚未结束的依据 |
2. 认定煤焦反腐专项斗争已经结束的依据 |
3. 煤焦反腐专项斗争有始无终的或然性 |
第六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经费保障 |
第一节 煤焦专项办的经费来源简析 |
第二节 煤焦专项办经费支出简析 |
第三节 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成本核算 |
第七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资金清缴情况 |
第一节 资金清缴的方向和力度 |
1. 清缴资金的种类 |
2. 资金清缴的原则 |
3. 清缴工作的重点 |
第二节 资金清缴的相关举措 |
1. 清缴的方式方法 |
2. 清缴的行政举措 |
第三节 关于资金分成的有关政策及规定 |
第四节 清缴资金的管理问题 |
1. 关于资金价款征收的有关问题 |
2. 关于查缴税费的有关问题 |
3. 关于欠缴资金的有关问题 |
4. 关于设立收缴资金过渡专户的问题 |
5. 关于收缴各类基金、价款和税费的政策和标准问题 |
6. 关于加强工作指导和情况报告的问题 |
第八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案件查处情况 |
第一节 煤焦反腐专项斗争中的信访举报与线索核查 |
1. 煤焦反腐专项斗争期间的信访举报情况 |
2. 关于信访举报线索的核查情况 |
第二节 煤焦反腐案件查办的社会效应分析 |
1. 煤焦反腐案件查办的数量与质量 |
2. 煤焦反腐案件查办的目标与指标 |
第三节 煤焦腐败案件查办的现实难题 |
1. 对历史遗留问题难以深究根底 |
2. 煤焦腐败案件主办机关和主办人员的认识和能力问题 |
3. 煤焦腐败案件查办的“信托现象” |
第九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制度建设情况 |
第一节 制度建设对于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建立健全山西煤焦领域反腐制度体系 |
1. 煤焦领域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的主要特点 |
2. 煤焦领域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的原则 |
3. 制度建设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4. 制度建设任务和责任分解 |
第三节 制度建设的方式方法 |
第四节 制度建设成效评估 |
第十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工作运行机制 |
第一节 会议精神的贯彻与执行 |
第二节 文件印发的形式与内容 |
1. 专项办文件 |
2. 专项办通报 |
3. 专项办简报 |
4. 专项斗争要情专报 |
5. 专项斗争领导机构的讲话 |
第三节 督促检查的时机与实效 |
第四节 改革典型的培养与推广 |
第十一章 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的执行效力 |
第一节 各类涉煤机构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简析 |
1. 省专项斗争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和省纪委的关系 |
2. 省市县三级专项办之间的关系 |
3. 省市县三级直属涉煤涉焦部门专项斗争工作机构及其它 |
第二节 煤焦反腐工作责任制建立的情况简析 |
第十二章 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的得失 |
第一节 对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的基本评价 |
1. 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取得的成绩 |
2. 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存在的不足 |
3. 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原则与方法的背离 |
第二节 如何看待煤焦反腐败专项斗争的遗留问题 |
1. 专项斗争难以为继而勉强为继 |
2. 对诸多腐败养痈遗患 |
3. 贼喊捉贼,腐败者反腐败 |
4. 放纵了以煤炭为纽带的利益帮派 |
第二节 看待山西省煤焦领域反腐败的两个尺度 |
1. 煤焦反腐败专项斗争的价值尺度 |
2. 煤焦反腐败专项斗争的历史尺度 |
结论 |
一. 对山西省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的几种理论解释 |
1. 以阶级分析方法为工具的解释 |
2. 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变革理论为工具的解释 |
3.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目的与手段辩证关系的解释 |
4.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工具的解释 |
5. 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为工具的解释 |
6. 以矛盾特殊性原理为工具的解释 |
二. 运动反腐的必然与无奈 |
三. 从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的路径选择 |
四. 致力于增强反腐败工作的执行力 |
参考文献 |
一、参考书目 |
二、参考文章 |
后记 |
(6)T市N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征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制度背景 |
2.1 税收政策 |
2.1.1 税收概念 |
2.1.2 房地产行业主要税种例举 |
2.1.3 税收原理 |
2.1.4 税收特征 |
2.2 征税管理 |
2.3 纳税评估理论 |
2.3.1 纳税评估概念 |
2.3.2 纳税评估的方法 |
2.3.3 纳税评估的用途 |
第三章 N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征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3.1 N区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现状 |
3.1.1 N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速度与税收增长幅度比例失衡 |
3.1.2 N区房地产税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幅度偏缓 |
3.1.3 N区房地产行业各税种征收比例不均衡 |
3.2 N区房地产征税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
3.2.1 房地产行业的复杂性给税收管理带来困难 |
3.2.2 N区税务部门的征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
3.2.3 N区税务部门对房地产行业征税执法不严 |
3.2.4 N区税务部门的征税管理办法不合理,操作机制缺乏规范性 |
3.2.5 N区税务部门缺乏统一完善的管理措施 |
第四章 其他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征税管理经验 |
4.1 建立房地产征税管理体系 |
4.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征税管理的有效进行 |
4.3 强化税源管控 |
4.4 加强纳税评估的应用 |
第五章 N区房地产征税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
5.1 加强对税务人员的管理,减少征税管理制约因素 |
5.1.1 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5.1.2 整合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
5.1.3 加强税收文化建设 |
5.2 改善相对落后的房地产征税管理模式 |
5.3 加强税收执法监督 |
5.4 制定合理的征税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机制 |
5.4.1 加强部门之间信息交流 |
5.4.2 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
5.4.3 制定具体的征税管理办法 |
5.5 形成统一完善征税管理措施 |
5.6 全面树立纳税服务观 |
5.6.1 转变税管员的服务文化观念 |
5.6.2 规范纳税服务 |
5.6.3 在依法治税的基础上建立纳税服务体系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中的税收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一、 现代企业制度对税制的基本要求 |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与特征 |
(二) 现代企业制度与税制的关系 |
(三) 现代企业制度对税制的基本要求 |
二、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税制改革 |
(一)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二) 我国的税制改革 |
(三) 我国税制改革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
三、 影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税收问题 |
(一) 现行税制体系存在的一般问题 |
(二)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特殊税收问题 |
四、 完善我国现行企业税制的法律思考 |
(一) 清理、调整税收优惠政策 |
(二) 逐步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过渡 |
(三) 扩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范围 |
(四) 弱化分流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作用 |
(五) 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强化欠税管理 |
(六) 逐步改变“任务治税”的局面,推进税收属地管理体制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关于大同市加强欠税管理的对策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风险管理视角下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改进研究 ——以大同市税务系统为例[D]. 许靖. 天津大学, 2020
- [2]Y县税务局欠税管理研究[D]. 柴锐. 云南大学, 2019(02)
- [3]省级以下税务部门纳税评估工作研究 ——以大同市税务局为例[D]. 李倩.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4]南川区税务强制的风险与防范研究[D]. 李伟.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2018(04)
- [5]运动式反腐败工作研究 ——以山西省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为例的实证考察[D]. 姜飞云.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1)
- [6]T市N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征税管理研究[D]. 何颖.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8)
- [7]欠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建议[A]. 张录,李佃军. 税收实践与探索——山西地税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文集(2005), 2005
- [8]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中的税收法律问题研究[D]. 耿晓松. 郑州大学, 2004(04)
- [9]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兼论大同市财政收入结构问题[J]. 陈淑珍.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
- [10]大同市企业所得税管理分析及对策[J]. 王亮,崔红,孙海. 经济师, 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