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我是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一、我做电视节目主持人(论文文献综述)

董爽[1](2021)在《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他鉴与本土化(2006-20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研究对象是中国电视舞蹈综艺,聚焦于2006——2020年间的他鉴与本土化过程。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对国外电视舞蹈综艺进行了简要的历史梳理,以英、美两国的电视舞蹈综艺为例,归纳出其由公共教育至商业化的转向特征,并具体叙述了早期的商业化文娱节目与之后领潮的电视舞蹈节目;第二章论述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历程,并将其归纳为四个发展阶段,比对分析它与英美电视舞蹈综艺的发展路径。并在中国电视生态变革的背景下,分析舞蹈综艺节目的商业化驱动、“模式”效仿与创新的难题。第三章将《舞蹈风暴》作为田野个案研究对象,以技术迭代为支撑背景,分析电视舞蹈综艺他鉴中的本土体现、本土化中的调适、本土化后的结果。第四章承接前两章中的内容,以国内电视舞蹈综艺他鉴和本土化中的媒介、舞蹈和人为落脚点,指出本土化中的共性特征,共有四个方面:舞蹈综艺制作的本土意识和创新、舞蹈的行业市场和公共空间的变化、舞蹈综艺公共领域中的特性以及舞蹈从业者的选择和态度,勾勒出国内外传媒影响下中国舞蹈文化传播的变化。

吴海玲[2](2021)在《全媒体传播时代的职业认同研究 ——以C市J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群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媒介生态的格局正在面临着重新的洗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以,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飞速发展,并且迅速地成为了年轻人更为喜爱和接受的媒介形式。而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新媒体早已不是“极客”的专属,其受众范围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年轻人。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传统媒体从业者在社会的信息生产分发系统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降低,而收入方面也被后发的新兴媒体从业者所超越,传统媒体从业者需要做出改变来应对这种媒介变革。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传统媒体中较多的出现在观众面前的职业,在过去拥有着较高的曝光度,而在当今的媒介生态中,由于电视媒体的乏力,主持人这一角色也面临着边缘化的风险。在这样的变革中,主持人的职业认同现状如何,他们面对着怎样的认同危机,又当如何应对这种危机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针对主持人这一群体,探究其职业认同影响因素以及重构途径,现实层面以期为主持人群体及媒介组织提供参考,更好的应对媒介变革,在学理层面进一步推进新时期该部分群体的职业认同研究。本研究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包括主持人转型热潮、传统媒体的疲软、全媒体传播时代的新要求以及技术变革等方面,同时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主要通过访谈去发现影响职业认同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专业认知如何影响主持人职业认同,发现主持人出于热爱的从业动机、对于职业认知的落差以及较大的工作压力都在影响着其职业认同的建构;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导致主持人认同危机的一些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发现新的媒介环境对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网络直播的兴起会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认同产生影响,AI主播对主持人职业认同产生的影响较小;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新时期主持人职业认同重构中的关键要素,主持人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职业定位是使主持人职业认同重构过程保持其连续性的重要因素,而社会支持以及媒介变革中的机遇可能会对职业认同的重构起到正向促进作用。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关注了媒介变革过程中新闻媒体从业者的职业认同问题,但相关研究更对地聚焦记者、编辑等职业,对于主持人群体的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对于全媒体传播时代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认同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到主持人职业认同建构和重构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剖析,以期更好地助力媒介变革中的主持人顺利转型,更好的发挥出传统媒体在全媒体传播时代的作用。

张倩钰[3](2021)在《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研究 ——以毕业作品《自贡“小三绝”》为例》文中指出在众多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中,电视文化类节目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全民的文化自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无论哪种节目,主持人的个人形象对节目内容的传播极为重要。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和设计对节目收视率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共分五个章节,首先是绪论。第一章首先对电视文化类节目进行界定,其次分析了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由其自身形象、节目形象、媒体形象三部分构成。第二章从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方面研究主持人的自身形象塑造,认为文化节目主持人不仅应该具有外在形象美,同时还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此打造富有魅力的内在形象。第三章结合文化节目的定位分析了该类型主持人的形象特点,主持人可以通过发挥“自我”角色优势,塑造既符合节目定位,又充满个性的节目形象。第四章将主持人的媒体形象与受众心理衔接,提出主持人的IP化发展趋势,当受众对节目主持人的接受度和知晓度越高时,主持人的媒体形象塑造越成功。第五章提供了关于在电视文化类节目中如何塑造主持人形象的建议性策略,提出主持人形象是否良好是组合因素所决定的,而非独立存在,应是其自身形象、节目形象、媒体形象三者的有机结合,同时需注意形象的个性魅力塑造。最后为结语。本文将结合毕业作品《自贡“小三绝”》,以播音学的理论为基础,辅助运用传播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去进行典型案例的鉴赏性分析,试图找出塑造主持人形象的实用策略,为电视文化类节目中如何塑造成功的主持人形象提供一些借鉴。

郑广鑫[4](2021)在《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语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节目的蓬勃发展,“互动”成为网络视听内容的内核,多版本和衍生类网络访谈节目随之增加。网络访谈节目深受大众喜爱,在网络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究其原因,与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的独特风格与语言策略密不可分,节目主持人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从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出发,运用语用学中的语用策略等理论,以近三年受关注的网络访谈节目为研究语料,探究角色新特征背景下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用策略模式以及使用成因,并对其能力提升提出建议。研究发现,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通常会承担多重角色,角色新特征影响下语用策略丰富、立体、多样,灵活且富有变化。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用策略不仅增强了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表达,还强化了节目整体的传播效果。全文共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讨论了研究缘起、国内外电视访谈节目主持和网络访谈节目主持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创新之处。本文以近三年网络上关注度高的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用策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对象新、研究角度新。第二部分通过梳理网络访谈节目的发展历程,对网络访谈节目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概念、特点以及语用策略特征。第三部分从角色新特征视角入手,分析了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用策略。作为网络访谈节目的传播主体,主持人在节目中担当讲述者、引导者、探询者、倾听者、调控者多重角色。本章以此为基础,立足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角色新特征,讨论了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陈晓楠、窦文涛、高晓松、姜思达等人在不同角色定位下使用的语用策略。第四部分从言外环境和言内环境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了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语用策略的使用成因。这里既有宏观的社会语境、中观的媒介语境、微观的节目语境,同时也有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语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因素的分析。第五部分根据前文的研究,从外部媒介环境和内部发展空间两个方面对网络访谈主持人语用策略能力提升提出合理化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语。本文从语用策略视角分析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交际语言,深入研究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不同角色定位下的言语策略使用,既可以比较充分地探究在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使用问题,又可以更好地提升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效率。

侯璨[5](2020)在《美食节目主持人的屏幕形象研究 ——以《源·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正在步入一个形象制胜的时代,越来越追求形象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好的个人形象可以提升人际关系,好的企业形象可以转化为经济生产力,好的国家形象更是对外关系稳定发展的保证。那么,一个好的主持人形象更是关乎一个节目甚至传播媒介的成败。近年来,美食节目在分享美食的同时又能传递饮食文化及其背后的人文故事等,这也对美食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美食节目需要不断强化主持人的屏幕形象,构建主持人的品牌价值。研究美食节目主持人的屏幕形象有助于让美食节目主持人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个案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传播学的“说服论”、形象学的“实力与形象的关系”、语言学的“语体样式”等相关理论,结合本人的毕业作品《源·食》和一些经典案例,对美食节目主持人的屏幕形象进行了探讨。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现状、方法和笔者的毕业作品《源·食》。第二章讨论了美食节目主持人屏幕形象的定义和价值。一个好的屏幕形象可推动主持人往更加专业的方向去发展,促进节目品牌的塑造。第三章探讨美食节目主持人屏幕形象的构建要求。其内在形象要求是:主持人应是主导美食内容的品鉴师、深耕节目内容的策划者和符合受众期待的分享家;外在形象要求是:要有规范的有声语言表达与谐和的非语言表达。第四章从主持人的内在意识、语音发声、语言表达和副语言表现四个方面阐释美食节目主持人的屏幕形象的构建路径。主持人的内在意识可以通过培养健全的人格,储备有效的美食知识库,练习结构化思维和拥有独特的饮食魅力进行完善。主持人的语音发声需优化精细的弱控制呼吸状态、掌握虚实结合的音色变化和适当增强鼻腔共鸣。主持人语言表达的提升包括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结合、美食信息迁移的多元化表达、转化与对比的讲解、复述不等于“复制”。主持人副语言的保障需要主持人姿势与体态语联合,主持人的服饰语言与美食道具的联动。

周丹[6](2020)在《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华有典故》的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一种兼顾文化属性和娱乐属性的节目,它综合了综艺节目的观赏性以及文化节目的知识性,将传统文化与电视综艺节目相融合。它既能彰显中国文化魅力,又能提高收视率和商业竞争力,成为目前主流的电视综艺节目形态。在创新节目形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传承社会责任,为本土化创作提供源动力的同时,也存在节目内容较为单一、节目制作缺乏新意、没有做到“受众中心、节目传播效果差等问题。针对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市场存在的问题,《中华有典故》扎根中国传统文化,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着力进行原创努力。在内容方面,通过短剧呈现中华典故,以“文化电视化”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精髓;选取脍炙人口的中华典故,彰显节目丰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在制作创新方面,突出节目题材原创、剪辑特色鲜明;在受众创新方面,定位于8岁~12岁阶段学生,弥补目前此一阶段节目的空白。在传播创新策略方面,利用社交媒体,提升节目热度,打造具有特色的地区广告宣传模式,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对融合传统文化生动表现形式的课题做出了新探索。

汗左拉·艾则孜[7](2020)在《《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智慧树》栏目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少儿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是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运用中形成的各种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特点及语用策略情况的综合表现。少儿节目对象比较特殊,他们主要为幼儿和儿童,智力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并处于语言习得阶段,这使得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有别于成人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智慧树》栏目自2003年开播以来,便成为少儿节目中的领军者,节目之所以能在诸多少儿节目中成为佼佼者,与该节目的内容、板块构成和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及语用策略密切相关。本文采用统计法和交叉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智慧树》栏目的10期节目内容进行转写、整理、归类并分析。在对大约41600字语料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言符号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特点进行归类并举例分析。其次,对非语言符号中体态语、客体语言、环境语言及场景和道具的运用进行归类并分析。最后,对《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用情况中话题推进模式和语用策略情况进行分析。本文参考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特点的分析,发现《智慧树》栏目主持人的语言在语音方面,红果果和绿泡泡通过自身的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语音要素,在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方面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特点;在词汇方面,灵活运用语气词、频繁使用感叹词、常用基本词汇,为节目语言的简单易懂提供了基础;在语法方面,句类的选择、重复和省略的使用、口语词汇频率高体现出了少儿节目语言灵活多变的特点;在修辞方面,拟人、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段的使用为节目语言增添了色彩;在非语言符号方面,节目主持人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客体语言、环境语言及场景布置和道具的使用情况等体现出节目主持人善用非语言符号的特点;在语用分析方面,话题推进模式和语用策略情况不同于成人类节目,推进模式独特、语用策略类型丰富。

邓丽君[8](2020)在《综艺节目主持人叙事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极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呈现出高度融合势态。从2019年第七届网络视听大会的研究成果看,综艺节目广受大众喜爱,在传媒影视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综艺节目以“寓教于乐”为宗旨,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将向真向善的社会行为通过电子媒介的语境呈现在屏幕上。而此类节目的广受欢迎与节目主持人的叙事模式关系密切。屏幕上有很多优质综艺节目主持人以故事化的社会角色鲜活存在其中,给受众带来心理慰藉。本文从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叙事角色出发,运用跨学科研究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其叙事策略及成因的讨论,探究综艺节目主持人情感共鸣、娱乐轻松、文化导向三种叙事模式。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论述了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叙事模式和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叙事研究现状、本文的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探讨了综艺节目主持人通过承担提问者、聆听者、共情者和施惠者角色,使用第三人称全知与限知以及第一人称限知叙事视角,引发节目嘉宾、受众的情感共鸣叙事模式。这种叙事模式的形成原因在于主客体的谈话促进了真情实感的流露,长期互动产生了移情效果。第三章主要讨论了综艺节目主持人娱乐轻松的叙事模式:主持人担任探索者、援助者、体验者和传承者等叙事角色,运用肢体语言强化节目戏剧性和创造正在进行时的身体叙事策略,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这种叙事模式的形成原由在于多元化叙事主体消解了主持人的中心地位和在社会转型时期受众群体的焦虑需要得到缓解。第四章主要论述了综艺节目主持人文化导向的叙事模式:综艺节目主持人以说书人、点评者、幽默者和品鉴者等多个叙事角色,采用叙事语言的悬念感、情节点、微观性以及道具符号象征全新叙事时空的叙事策略,对受众进行文化引导。造成这种叙事模式的原因是,优秀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媒体责任意识与受众审美力的提升需求。第五章是结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进行总结,并对节目主持叙事的发展之路进行了展望。

付梦迪[9](2020)在《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出版现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99年中央电视台策划出版《在电视上读书:读书时间访谈录》以来,我国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出书现象持续发酵。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在电视节目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的独特表达魅力,深入挖掘节目的内涵,进行二度创作。首先,文化类电视节目凭借电视媒体积累较高的人气,粉丝效应帮助其屡屡登上图书畅销榜。其次,我国的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作为图书和电视两种融合媒介互补形成的产物,逐渐成为我国出版业的热点,深受出版社的追捧和读者的喜爱,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图书市场的种类,同时也给图书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文化类电视节目和图书的互动对双方产生了影响,从图书出版的角度来看,把电视节目内容转化为图书,有利于提升节目的内涵。从电视媒体的角度来看,电视节目扩大了图书的影响范围,有效带动了图书的销量,转变了图书的宣传营销方式。本文以文化类电视节目、读者群以及图书出版行业这三个角度为入手点分析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这一出版现象。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来梳理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的状况,总结该出版现象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概括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的类别,通过将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大致分为思想文化类、语言文学类、民俗文化类以及文化遗产类四类,总结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的整体面貌。第三章,在探究其不断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从消费主义理论和“粉丝经济”理论出发,重点探讨其出现和越来越流行的原因。第四章,探究该出版现象对图书出版业和电视媒体双方的意义和所产生的影响。第五章,对文化类电视节目出书现象进行了冷思考,揭示出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应的发展对策。

李云舒[10](2020)在《《非你莫属》互动言语行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天津卫视大型求职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的互动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语用学相关理论,对话语结构的总体结构和局部结构、话语角色的转换及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非你莫属》中互动言语行为的交际价值。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依据和意义,以及有关互动言语行为、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互动言语行为,以及《非你莫属》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对《非你莫属》的基本概况进行分析。通过对节目的特点和热播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节目由于其自身特点所产生的现实意义,为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现实影响起到推动作用。第三章,对《非你莫属》的话语结构进行分析。从节目的整体结构看,节目开端和结尾遵循着固定模式,主体由四部分局部结构构成,每一个局部结构相对于自身而言又是一个小的整体结构,局部结构中,通过对话轮、相邻语对、反馈项目和修正机制的分析,体现出会话应遵循的言语交际规范。第四章,运用语用学理论对话语角色的定义、转换和功能进行分析,并且结合节目中的会话语料为论据,分别分析主持人和求职嘉宾话语角色随着节目流程推进时的主要功能。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互动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将研究视角转移到了电视访谈节目中,尤其是由于《非你莫属》节目有着多重话语角色的特殊性质,研究的角度更加丰富,不仅为日常言语交际提供了指导价值,还为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我做电视节目主持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做电视节目主持人(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他鉴与本土化(2006-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外电视舞蹈综艺概略
    第一节 主流媒体的公共责任
        一、英国BBC
        二、美国CBS
    第二节 商业化转向
        一、早期的商业化文娱节目
        二、领潮的电视舞蹈节目
        (一)《来跳舞吧》与《舞动奇迹》
        (二)《舞魅天下》与《与星共舞》
第二章 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历程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2000——2005 年电视舞蹈综艺“初创期”
        二、2006——2014 年电视舞蹈综艺“勃发期”
        三、2015——2016 年电视舞蹈综艺“停滞期”
        四、2017——2020 年电视舞蹈综艺“黄金期”
    第二节 变革和效仿
        一、生态变革
        二、模式效仿
    第三节 创新难题
第三章 个案研究:《舞蹈风暴》的他鉴和本土化
    第一节 他鉴模式的本土体现
        一、舞蹈之外的角色设定
        二、受众参与
    第二节 本土化中的调适
        一、节目的重新定位
        二、素材与人才的选择
        三、大众化的适应调整
        四、新媒体中的营销与大众传播
        (一)多屏营销
        (二)粉丝社群
    第三节 本土化后的结果
        一、技术创新
        二、赛制中真正的幕后“推手”——编导
        三、对舞蹈创编的催化
第四章 他鉴和本土化中的媒介、舞蹈和人
    第一节 舞蹈综艺制作的本土意识和创新
    第二节 舞蹈的行业市场和公共空间
        一、“全球舞蹈超市”
        二、舞蹈空间的拓展
    第三节 舞蹈综艺公共领域中的特性
        一、综艺内容对社会文化的反映
        二、受众参与和民主权利的体现
        三、媒体助推大众审美
    第四节 舞蹈从业者的选择和态度
        一、体制内演员对市场的接纳
        二、舞蹈专业群体的“抵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1999——2020 年电视舞蹈、舞蹈综艺节目一览表
    附录二 《舞蹈风暴》个案田野调查相关人员采访名单
    附录三 田野个人采访记录(部分)
        一、采访冯双白记录
        二、采访夏小虎记录
        三、采访《舞蹈风暴》编导胡岩记录
        四、采访《舞蹈风暴》编导池咚咚记录
        五、采访郑子豪记录
    附录四 《舞蹈风暴》第一、二季作品名单(部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全媒体传播时代的职业认同研究 ——以C市J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群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电视媒体及主持人的发展困境与转型
        1.3.2 职业认同研究
        1.3.3 国内媒体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专业认知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2.1 从业动机与职业认同
    2.2 认知落差与职业认同
    2.3 工作压力与职业认同
第3章 媒介变革对职业认同的冲击
    3.1 日新月异的职业要求
    3.2 AI主播的出现
    3.3 网络主播的兴起
第4章 全媒体传播时代主持人职业认同的重构
    4.1 新时代的职业定位
    4.2 社会支持对职业认同的塑造
        4.2.1 社会关系网络与实际社会支持
        4.2.2 社会认可度与领悟社会支持
    4.3 媒介变革与职业认同重构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研究 ——以毕业作品《自贡“小三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毕业作品《自贡“小三绝”》的概括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概说
    第一节 电视文化类节目概况
    第二节 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自身形象塑造
    第一节 外在形象塑造
    第二节 内在形象塑造
第三章 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节目形象塑造
    第一节 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特点
    第二节 发挥主持人“自我”角色优势
第四章 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媒体形象塑造
    第一节 主持人IP化发展
    第二节 主持人的媒体形象塑造与受众心理衔接
第五章 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提升策略
    第一节 把握主持人个人形象和节目形象、媒体形象的统一
    第二节 主持人需要打造个性魅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语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访谈节目主持研究综述
        二、国内电视访谈节目主持研究综述
        三、国内网络访谈节目主持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概述
    第一节 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界定
        一、网络访谈节目概念界定
        二、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概念界定
    第二节 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语用策略特征
        一、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语用策略界定
        二、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语用策略特征分析
第二章 角色新特征背景下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语用策略分析
    第一节 个性“讲述者”:纪录片样态下的新呈现形式
        一、闲聊式:即兴开场,语言简洁轻松
        二、抒情式:叙述传情,表达真挚生动
        三、总结式:归纳概括,巩固深化主题
        四、消解式:结尾解构,引发观众深思
    第二节 积极“引导者”:多元化场景中的新互动模式
        一、氛围营造:洞察现场,合理运用环境
        二、语境顺应:专注对话,善用交谈语境
        三、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话题逐步探索
        四、概括引导:抓住重点,突出语言核心
    第三节 智慧“探询者”:故事化背景下的新叙事方式
        一、直接式:开门见山,话题正面直击
        二、委婉式:幽默先行,提问迂回婉转
        三、螺旋式:边讲边问,话题环环相扣
        四、假设式:寓问于谈,启发嘉宾思考
    第四节 专注“倾听者”:平民化交谈中的新角色关系
        一、共情式:感同身受,保持理性与适度感性
        二、语空式:适当沉默,引发同情同理及同频
        三、肯定式:充分理解,及时对嘉宾进行反馈
        四、评析式:总结重点,对嘉宾话语给予分析
    第五节 适时“调控者”:主人翁意识下的新调度方法
        一、制造热点:引发争论,活跃现场氛围
        二、控制话轮转换:把持话轮,驾驭进程
        三、适时打断:即性应变,掌控现场节奏
        四、善用非语言符号:合理运用传递情感
第三章 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语用策略成因分析
    第一节 言外语境:传播环境更新催生话语策略变革
        一、社会语境:聚焦时代发展,话题设置多元化
        二、媒介语境:关注网络媒体,话语焦点差异化
        三、节目语境:突破空间壁垒,话语内容灵活化
    第二节 言内语境:网络语言环境助推语用策略转变
        一、语音:强调表达含义,激发观众兴趣
        二、词汇:突破用词习惯,扩大访谈效果
        三、语法:句式简洁多样,便于观众接受
第四章 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语用策略提升路径
    第一节 外部提升机制:塑造主持人业务发展的媒介生态环境
        一、构建主持人立体化成长环境
        二、拓宽主持人多平台发展渠道
        三、重塑主持人跨媒介评价体系
    第二节 内部提升机制:打造主持人自我修养的内部发展空间
        一、树立品牌意识,提升社会竞争力
        二、加强理性思考,提高舆论传播力
        三、强化网络意识,增强话语影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近五年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访谈节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5)美食节目主持人的屏幕形象研究 ——以《源·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形象”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主持人形象塑造”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毕业作品《源·食》概况
第二章 美食节目主持人屏幕形象概述
    第一节 美食节目主持人屏幕形象的界定
    第二节 美食节目主持人屏幕形象的发展历程
        一、以传授烹饪知识为主的诞生期
        二、节目元素逐渐增多的发展期
        三、以娱乐效果为主的繁荣期
    第三节 美食节目主持人屏幕形象的价值探寻
        一、推动主持人专业化的发展
        二、促进节目品牌的塑造
第三章 美食节目主持人屏幕形象的构建要求
    第一节 主持人的内在形象要求
        一、主导美食内容的品鉴师
        二、引领节目内容的策划者
        三、符合受众期待的分享家
    第二节 主持人的外在形象要求
        一、规范的有声语言表达
        二、谐和的非语言表达
第四章 美食节目主持人屏幕形象的构建路径
    第一节 主持人内在意识的完善
        一、勿用猎奇方式传递食物
        二、储备美食知识库
        三、练习结构化思维
        四、具有独特的饮食魅力
    第二节 主持人言语发声的优化
        一、运用精细的弱控制呼吸状态
        二、掌握虚实结合的音色变化
        三、适当增强鼻腔共鸣
    第三节 主持人语言表达的提升
        一、口头语体与书面语体结合
        二、美食信息迁移的多元化表达
        三、转化与对比的讲解
        四、复述不等于“复制”
    第四节 主持人副语言的保障
        一、主持人姿势与体态语的联合
        二、主持人服饰语言与食物道具的联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6)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华有典故》的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3 国外电视节目相关文献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比较研究法
    1.5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5.1 研究的重点
        1.5.2 研究的难点
    1.6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概述
    2.1 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定义
    2.2 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特性
        2.2.1 文化性
        2.2.2 竞争性
        2.2.3 综合性
        2.2.4 创新性
    2.3 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2.3.1 初创阶段(1958-1965年)
        2.3.2 停滞阶段(1966-1976年)
        2.3.3 复苏与发展阶段(1977-1999年)
        2.3.4 繁荣阶段(2000年至今)
    2.4 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2.4.1 原创文化类综艺的取得的成就
        2.4.1.1 符合当下观众日益提升的精神需求
        2.4.1.2 适合传统文化多样化的特点
        2.4.1.3 增强受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4.2 原创文化类综艺存在的问题
        2.4.2.1 市场同质化严重
        2.4.2.2 节目制作缺乏新意
        2.4.2.3 没有做到“受众中心”
        2.4.2.4 节目传播效果差
第三章 《中华有典故》的题材与形式创新策略
    3.1 题材选择创新
        3.1.1 成语典故
        3.1.2 人物典故
        3.1.3 事件典故
        3.1.4 神话典故
    3.2 题材呈现创新
        3.2.1 丰满的人物形象
        3.2.2 紧张的故事情节
        3.2.3 精彩的剧本语言
    3.3 节目制作创新
        3.3.1 节目形态原创
        3.3.2 剪辑特色鲜明
第四章 《中华有典故》的定位与传播创新策略
    4.1 受众定位创新
        4.1.1 主体受众
        4.1.2 次要受众
        4.1.3 边缘受众
    4.2 传播方式创新
        4.2.1 文字图片为主的传统社交媒体
        4.2.2 搜索引擎优化
        4.2.3 传统新闻发布会
        4.2.4 媒介矩阵:新媒体矩阵的理念引入与多重搭建
第五章 《中华有典故》策划案的收获与不足
    5.1 《中华有典故》策划案的收获
        5.1.1 加深对传统文化电视化方式传播的认识
        5.1.2 原创意识的增强
        5.1.3 为自己从业素养的良好形成奠定基础
    5.2 《中华有典故》策划案的不足
        5.2.1 表现形式还需进一步丰富
        5.2.2 推广策略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附录1 :所参考的主要原创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表
附录2 :策划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0.1.1 研究目的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外语言风格的研究综述
        0.2.2 国内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
        0.2.3 少儿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综述
    0.3 研究方法
    0.4 语料来源
    0.5 创新之处
第1章 《智慧树》栏目概述
    1.1 《智慧树》栏目介绍
        1.1.1 《智慧树》栏目版块构成
        1.1.2 《智慧树》栏目人员构成
    1.2 《智慧树》栏目主持人特征分析
        1.2.1 特殊的角色定位
        1.2.2 个性化的语言
        1.2.3 儿童化的形象
第2章 《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言符号特点
    2.1 语音要素及其特点
        2.1.1 停顿的使用
        2.1.2 重音的使用
        2.1.3 语调的使用
        2.1.4 语速的使用
    2.2 词汇要素及其特点
        2.2.1 灵活运用语气词
        2.2.2 频繁使用感叹词
        2.2.3 常用基本词汇
    2.3 语法要素及其特点
        2.3.1 句类的选择
        2.3.2 重复的使用
        2.3.3 省略的使用
        2.3.4 口语化程度高
    2.4 修辞要素及其特点
        2.4.1 拟人的使用
        2.4.2 比喻的使用
        2.4.3 对比的使用
        2.4.4 夸张的使用
第3章 《智慧树》栏目主持人非语言符号特点
    3.1 体态语的运用
        3.1.1 面部表情
        3.1.2 身体姿势
    3.2 客体语言的运用
    3.3 环境语言的运用
    3.4 场景布置及道具的运用
第4章 《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用分析
    4.1 《智慧树》栏目话题推进模式分析
        4.1.1 话题的开始
        4.1.2 话题的推进
        4.1.3 话题的结束
    4.2 《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用策略分析
        4.2.1 语用策略的定义
        4.2.2 语用策略的功能
        4.2.3 《智慧树》栏目语用策略种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智慧树》栏目节目内容
附录B 十期《智慧树》栏目的转写语料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综艺节目主持人叙事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叙事模式的相关研究综述
        二、关于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叙事研究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综艺节目主持人情感共鸣的叙事模式
    第一节 主持人情感共鸣的叙事角色
        一、聆听者与共情者
        二、提问者与施惠者
        三、主持人情感共鸣叙事功能分析
    第二节 主持人情感共鸣的叙事策略
        一、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呈现节目的纪实性
        二、第一人称限知视角还原节目的自然性
        三、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渲染节目的仪式感
    第三节 主持人情感共鸣叙事模式的成因
        一、谈话促进情感共鸣的真实感
        二、互动生成叙事主体的内模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综艺节目主持人娱乐轻松的叙事模式
    第一节 主持人娱乐轻松的叙事角色
        一、探索者与援助者
        二、体验者与传承者
        三、主持人娱乐轻松叙事功能分析
    第二节 主持人娱乐轻松的叙事策略
        一、主持人身体叙事强化节目的情节点
        二、主持人身体叙事创造正在进行时态
        三、受众对身体叙事突发性的期待心理
    第三节 主持人娱乐轻松叙事模式的成因
        一、多元化叙事主体消解主持人中心地位
        二、社会转型时期受众群的焦虑需要缓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艺节目主持人文化导向的叙事模式
    第一节 主持人文化导向的叙事角色
        一、说书人与点评者
        二、幽默者与品鉴者
        三、主持人文化导向叙事功能分析
    第二节 主持人文化导向的叙事策略
        一、细节悬念和情节叙事技巧的适切运用
        二、道具符号象征全新叙事时间与空间集
    第三节 主持人文化导向叙事模式的成因
        一、内因: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韧度
        二、外因:媒体责任感与受众审美力的提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9)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出版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第二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本选题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出版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缓慢起步期
    第二节 快速发展期
    第三节 深度发展期
第二章 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的类别及特点
    第一节 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的类别
        一、思想文化类
        二、语言文学类
        三、民俗文化类
        四、文化遗产类
    第二节 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的特点
        一、图书内容的特点
        二、图书形式的特点
第三章 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出版流行的原因
    第一节 变革的时代背景
        一、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
        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
        三、图书出版的市场化转型
    第二节 消费主义引领的读者消费
        一、寻求社会认同的集体性消费
        二、“粉丝现象”助力文化生产
    第三节 图书出版产业日趋大众化、娱乐化
        一、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
        二、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的娱乐功能被放大
第四章 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出版的意义
    第一节 对图书出版业产生的影响
        一、给图书市场带来的影响
        二、对编辑工作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 对文化类电视节目产生的影响
        一、延伸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品牌价值
        二、扩大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第五章 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出版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编校质量整体不高
        二、跟风出版现象严重
        三、版权问题频频出现
    第二节 发展对策
        一、提高编辑从业人员的素质
        二、致力图书品牌塑造
        三、提升出版产业的文化责任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非你莫属》互动言语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方法
    六、语料说明和转写符号说明
第二章 《非你莫属》的特点及热播原因
    第一节 《非你莫属》的特点
        一、节目形式以“相亲”模式展现求职过程
        二、节目内容展现新型招聘方式
        三、节目功能兼具服务性与娱乐性
    第二节 《非你莫属》热播的原因
        一、去“明星化”的嘉宾阵容
        二、与观众相通的情感共鸣
        三、为职场就业带来积极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非你莫属》的会话结构分析
    第一节 《非你莫属》的总体结构分析
        一、节目的开端——开场白
        二、节目的结尾——结束语
    第二节 《非你莫属》的局部结构分析
        一、话轮
        二、相邻语对
        三、反馈项目
        四、修正机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你莫属》的话语角色及其功能
    第一节 《非你莫属》的话语角色
        一、什么是话语角色
        二、话语角色的转换
        三、《非你莫属》中多重话语角色分析
    第二节《非你莫属》中主持人和嘉宾的主要话语角色功能
        一、什么是话语角色功能
        二、主持人和求职嘉宾的主要话语角色
        三、主持人和求职嘉宾的主要话语角色功能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我做电视节目主持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他鉴与本土化(2006-2020)[D]. 董爽.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2]全媒体传播时代的职业认同研究 ——以C市J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群体为例[D]. 吴海玲. 吉林大学, 2021(01)
  • [3]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研究 ——以毕业作品《自贡“小三绝”》为例[D]. 张倩钰.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语用策略研究[D]. 郑广鑫.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美食节目主持人的屏幕形象研究 ——以《源·食》为例[D]. 侯璨.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6]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华有典故》的创新策略研究[D]. 周丹.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7]《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D]. 汗左拉·艾则孜. 新疆大学, 2020(07)
  • [8]综艺节目主持人叙事模式研究[D]. 邓丽君.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9]文化类电视节目图书出版现象研究[D]. 付梦迪.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非你莫属》互动言语行为研究[D]. 李云舒.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我是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