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主要成分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宋丹丹[1](2021)在《HY影视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影产业票房屡创新高,国产影片数量、质量也大幅提高。此外,国家多项政策的扶持促使许多企业涌入影视行业,进一步推动了影视行业的繁荣发展。但是由于影视行业轻资产的特殊性,普遍具有收益高、投资周期长、盈利不确定等特点,导致企业存在财务风险。如何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影视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强对影视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本文研究的现实背景。本文的研究对象HY影视公司是国内知名综合性娱乐公司,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被称为“影视娱乐第一股”。研究其2015-2019年财务报告发现:净利润逐年下降,2018和2019年更是接连亏损,财务风险凸显。论文以HY公司经营状况作为切入点,以其财务风险作为研究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财务指标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HY影视公司2011-2019年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其财务风险管理现状,识别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因子分析法对HY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双重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发现:HY影视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结构不合理、偿债压力大、投资风险高、资金占用严重、主营业务管理水平低、收益分配不合理等现象。本文从财务风险的预防、规避等角度提出了多条控制措施: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强化企业对现金流的管控;改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筹资活动;谨慎选择投资项目,降低投资风险等。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引起HY影视公司对其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同时为其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康瑞军[2](2021)在《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基于深沪两市83家上市企业数据》文中研究指明在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调控主基调下,在各级政府聚焦房地产金融风险以及我国金融体系还不完善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由于其自身投资高、收益高、风险高的特征,面临着很大的财务风险,为降低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运用因子分析—TOPSIS法对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找出影响财务风险主要因子的主要指标,并深入分析在主要指标上表现较差企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建议。通过阅读文献梳理相关理论,本文从偿债、营运、盈利、发展、现金流量、综合、治理能力七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选用因子分析—TOPSIS法对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本文以83家沪深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选用因子分析法对房地产开发企业2013年至2019年各年的截面数据分别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各年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并根据模型计算出各年的综合因子得分F值;其次,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TOPSIS综合评价法计算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综合因子得分与理想解的距离C值,并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据此评价财务风险与财务状况,评价结果表明:(1)有32.5%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处于较高等级及以上的范围内,整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发展水平不是很理想,企业间财务状况与综合实力差距比较显着,造成整体的财务风险偏高。(2)营运能力因子、偿债能力因子与综合能力因子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较大。最后,在财务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综合评价的结果,为企业提出降低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机制以缩短产品去化周期;依据企业情况储备适量土地以匹配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商业地产转型发展以优化企业资产质量;变革企业发展模式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企业投资管理模式以不断提高投资收益。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是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每股存货,来间接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储备金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第二是采用因子分析—TOPSIS法对样本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并对各年因子得分进行时间加权,最后得到2013—2019年各样本企业财务风险的综合评价结果。
余晨晖[3](2020)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案例研究》文中认为经济领域对社会领域的影响往往是传导性的,它通常会从一个微小的变化逐渐演变到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亚洲的金融危机和美国的次贷危机都是很好的例子。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在市场大浪潮中前行的中国企业亟需担当起事前风险预警的重要使命。财务风险预警是从财务报表数据、管理信息等微观数据入手,采用统计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等工具来分析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在潜在风险变为真正的危机之前警醒企业经营者,提示企业管理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潜在风险,保障企业的安全。本文将对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东软集团进行研究,在充分分析其风险因素之后发现其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在大量阅读了国内外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当前的风险分类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提出重新构建风险类别。而功效系数法能够对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对信息技术服务型上市公司11年的样本数据进行风险的五分类计算。其中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财务指标的系数进行确定,排除了主观因素,为功效系数法的计算提供依据。相比较其他的财务预警方法,支持向量机对有限的样本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能获得现有信息条件下的最优解,因此选择了支持向量机的多分法为财务预警提供技术支撑,并对构建的风险预警系统进行有效性验证,最后将构建模型应用到东软集团的财务风险预警中。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东软集团的预测精度较高,输出结果识别出东软集团在近年呈现出一定的财务风险。最终,结合企业整体的发展状况提出了风险防范对策。
刘丽洁[4](2020)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阿里巴巴盈利质量四要素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电商行业盈利质量的研究,并且选取国内电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阿里巴巴作为研究对象,从盈利性、收现性、稳定性、成长性四个要素出发,针对电商行业特点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从内涵上对盈利质量进行界定,分析盈利质量内涵的核心内容,并且对盈利质量的评价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电商行业盈利质量分析中可以借鉴的方面。其次,从理论上分析盈利质量,并结合前文的研究基础,立足于阿里巴巴的发展实际,根据阿里巴巴盈利质量四要素财务指标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结果,发现阿里巴巴存在主营电商业务发展缓慢、业务成本增加造成盈利稳定性较差、资产管理能力薄弱、活跃用户增长面临瓶颈等问题。最后,建议阿里巴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回归电商主业、精准定位市场用户、提高消费者资产运营能力、利用平台内容化实现品效合一、提升资本利用率、提高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一方面能提高阿里巴巴的盈利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对国内外电商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参考作用。本文通过对阿里巴巴盈利质量四要素财务指标的研究,并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契合电商企业的新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从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分析其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行业特征分析阿里巴巴盈利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对策,使得本文的研究结果更有针对性、科学性。
冯潇[5](2020)在《现金流视角下YM公司财务预警研究》文中指出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的诞生、经营与发展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出现的财务危机可能性也日益增加。当财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企业应当构建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在日常经营中动态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风险,避免企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现金流视角下的财务预警相较于传统的财务预警有更多的优越性。现金流视角的财务预警不以会计利润为尺度,降低数据被粉饰带来的干扰,可以更直观地反应出企业的偿债能力、获现能力和盈利质量;同时,现金流视角的财务指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与企业会计处理方式无关,不易受会计政策和估计的影响,更便于企业之间经营成果的横向比较。煤炭行业经历过“黄金十年”的辉煌,也面临着快速增长之后的风险和挑战。本文以煤炭企业YM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信息与财务预警有机结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企业最近十年的纵向相关指标数据确定企业财务预警模型中变量的权重,紧密结合YM公司实际情况,以提高模型对个体公司的适用性;并且,在借鉴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中功效系数法的用法后,细化功效系数法的评价标准值,由两档增加至五档,以提高预警模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使得出的预警信息更加科学、准确,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本文论证的现实意义。
赵增辉[6](2020)在《基于DEA的德邦物流公司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转型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加快流通领域深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性与先导性产业。政府不断颁行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健康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为了建立一流的现代化综合物流服务企业,德邦物流公司进行相关业务调整,经营规模不断扩张,营业网点数量也迅速增长,然而在公司营收不断增长的同时,其生产经营中相关问题也暴露而出。因此对德邦物流公司绩效水平进行研究评价,明确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德邦物流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向现代化综合物流企业转型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案例研究法与实证分析法相结合,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德邦物流公司绩效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进而明确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绩效相关概念理论进行介绍,然后对几种主要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和对比,明确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用于德邦物流公司绩效评价研究的优越性。在德邦物流公司进行案例介绍及基于DEA的评价体系构建时,首先对德邦物流公司经营发展现状进行初步了解,进而对德邦物流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对以往学者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归纳,并结合专家访谈法对指标进一步筛选,用以确定指标体系。然后基于DEA原理选择投入导向的DEA-BCC模型作为其静态评价分析模型,选择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作为其动态分析模型,最后明确样本公司与评价标准。实证分析部分,通过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投影分析,对德邦物流公司绩效水平进行静态分析,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德邦物流公司2016—2018年度绩效水平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发现德邦生产经营存在以下问题:(1)整体绩效水平不高,组织结构臃肿;(2)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人均效能不高;(3)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较低(4)盈利能力较差,利润产出不足。最后本文针对性提出德邦物流公司经营发展四项对策建议:(1)创新经营模式,精减组织结构。(2)转变经营理念,完善考核培训制度。(3)科技赋能,建立智慧型物流企业。(4)创新产品服务,提高利润产出。
马小云[7](2020)在《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分析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建立了美的集团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主成分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EVA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从概念上对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相关理论基础和影响机理。梳理了国内外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分类整理,目前大部分国内外的研究学者认为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正向的。随后提出了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近年来,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引起了更多研究学者和企业的关注,我国许多企业也陆续实施股权激励,以期提高企业绩效。本文选取美的集团研究分析其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合具体的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研究。美的集团股权激励方案是比较丰富的,但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还有待具体的研究,并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再次,从美的集团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现状的初步分析,从短期股价效应和长期积累效果两方面结合研究,评价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总结了其成功之处和存在的潜在风险。最后,建议美的集团完善股权激励措施,尤其是对营运能力方面的激励,并在行权条件上做进一步的补充优化,加大股权激励与被激励对象的匹配程度,以提升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本文对美的集团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长期累积效果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新的指标体系,对财务能力进行评价,计算绩效得分。并且进一步研究美的集团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使分析评价更有针对性。
付智聪[8](2020)在《九阳股份盈利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家电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首先,面临的挑战方面。小家电行业内存在着较多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并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从而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态势。此外,苏泊尔、浙江美大等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导致产品覆盖问题的出现,进而加剧了企业对市场份额争夺的形势;其次,面临的机遇方面。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就小家电行业而言,消费者对小家电产品的外观与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特点,而需求的多样化意味着市场增长点的出现,从而形成小家电企业的发展机遇。鉴于以上两个方面,九阳股份作为小家电行业中知名的典型企业之一,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下,如何提高盈利能力,以应对竞争挑战,并抓住发展机遇,成为九阳股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九阳股份盈利能力的评价,一方面,利于确定九阳股份盈利能力,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为促进其盈利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为其它小家电企业进行盈利能力评价提供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以九阳股份为研究对象,对其盈利能力进行评价。首先,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盈利能力评价方法等文献进行了剖析,并以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创新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而为九阳股份盈利能力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基于五力模型对九阳股份所处的产业环境进行分析,并对九阳股份盈利能力的创造现状与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再次,从盈利能力的获利性、成长性、稳定性、收现性四个维度,构建九阳股份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3个财务指标转化为3个主成分指标,并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及排名。另外,以3个主成分指标作为变量,采用熵值法,对各主成分进行赋权,从而得到综合得分与排名。在以3个主成分作为变量的基础上,结合熵值法确定的综合排名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九阳股份盈利能力进行等级确定,并进行结果分析;最后,结合盈利能力现状分析与实证分析,提出有助于提升九阳股份盈利能力的对策。通过上述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九阳股份盈利能力在小家电行业中综合排名第6,盈利能力等级为良好。其中,在获利与成长性方面,排名第10,表现较差;在稳定性方面,排名第1,表现优秀;在收现性方面,排名第11,表现较差。第二,存在利润点单一、境内外地区收入结构不合理、产品收入结构不平衡的问题,该类问题是导致九阳股份在获利与成长性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存在现金回流保障性差的问题,该问题是导致九阳股份收现性排名靠后的主要因素。第三,九阳股份应从多元化战略实施方面,解决利润点单一化问题,具体路径可分为厨房电器内部多元化与家居类产品多元化。从加快与尚科宁家公司合作方面,解决境内外地区收入结构不合理问题。从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方面,解决产品收入结构不平衡问题。从完善现金保障措施方面,解决现金保障性差的问题。
王溪[9](2020)在《基于主成分-层次分析法的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对我国经济综合贡献率达11.04%,对相关行业诸如交通、餐饮、住宿等贡献率超过80%,为社会提供了 2825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受益于旅游需求的急速增长,我国住宿业发展活力十足,住宿业上市公司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突破点。高管作为企业的核心成员,要想实现企业绩效的稳定和持续增长离不开高管人员的管理,但是现阶段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问题突出,两级分化严重,高管薪酬机制未能正向促进高管工作积极性。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进行分析,基于薪酬模型,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大环境出发探讨影响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各项因素,从而构建了四个一级指标、十八个二级指标的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本文搜集4家住宿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得出了四家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综合排名,根据评分环节显示出的高管薪酬体系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高管薪酬体系的建议,从而帮助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高管薪酬体系,以最小成本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构建高管薪酬评价体系,分析了锦江股份、首旅酒店、华天酒店、金陵饭店四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排名情况,最终对排名靠后的华天酒店的高管薪酬体系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住宿行业整体发展形式逐渐升温,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差距较大,高管薪酬付费效率和人工成本利润率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高管间薪酬差距低于全行业和同行业的平均水平。(2).本文对四家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进行检验发现四家住宿业上市公司薪酬机制发展不成熟,各企业薪酬体系存在问题不一,并集中分析了华天酒店的高管薪酬发展现状。华天酒店近几年经营业绩不佳,导致高管薪酬水平较低,短期激励不足,长期激励缺失,企业薪酬缺乏竞争力。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寻求与新技术和新兴行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实行适当比例的长期激励计划;完善薪酬监管体系,设置薪酬委员会,保障高管薪酬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吕磊[10](2020)在《熵权法下格力电器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施加于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是企业积累的财务学识与财务资源的有机组合,是企业活力和综合实力的价值体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提高企业财务能力。而提高企业财务能力必须建立在对其进行正确评价。本文选取了家电行业的代表企业格力电器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目的性与准确性、科学性与全面性、相对性与系统性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选择了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四个维度共16个二级财务评价指标。在充分考虑各自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熵权法赋予评价指标相应的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格力电器企业财务能力进行分项及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选择家电行业另外一个代表企业美的集团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格力电器偿债能力有下降趋势,尤其是与美的集团相比,趋势更为明显;盈利能力稳步增长,表现始终优于美的集团;营运能力虽然优于美的集团,但是波动明显;发展能力与美的集团接近,但是与美的集团相似,都呈现震荡收敛趋势。最后,本文提出格力电器应调整企业负债模式,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产权比率,加强长期偿债能力;保持销售净利率,提高营业毛利率,强化销售收入能力;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提升流动资产周转率,增强资产利用率;增加营业收入,全面提升发展能力等政策建议。
二、应用主要成分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主要成分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HY影视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财务风险的概念 |
2.1.2 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
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1 风险识别 |
2.2.2 风险评估 |
2.2.3 风险应对 |
2.3 财务风险管理内容 |
2.3.1 筹资风险管理 |
2.3.2 投资风险管理 |
2.3.3 资金回收风险管理 |
2.3.4 收益分配风险管理 |
2.4 财务风险管理相关方法 |
2.4.1 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
2.4.2 财务风险评价方法 |
2.4.3 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
第三章 HY影视公司财务风险识别分析 |
3.1 影视行业及其财务风险管理特点介绍 |
3.1.1 HY影视公司所处行业介绍 |
3.1.2 影视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特点 |
3.2 HY影视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3.2.1 公司简介 |
3.2.2 主要业务 |
3.2.3 组织架构 |
3.2.4 商业模式 |
3.2.5 经营现状 |
3.3 HY影视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
3.3.1 财务制度相关内容 |
3.3.2 财务组织结构 |
3.3.3 财务管理控制情况 |
3.4 HY影视公司财务风险识别过程 |
3.4.1 筹资风险识别 |
3.4.2 投资风险识别 |
3.4.3 资金回收风险识别 |
3.4.4 收益分配风险识别 |
3.5 HY影视公司财务风险识别结果 |
3.5.1 筹资结构不合理 |
3.5.2 项目投资风险大 |
3.5.3 主营业务管理水平低 |
3.5.4 资金占用现象严重 |
3.5.5 收益分配不合理 |
3.5.6 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
第四章 HY影视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分析 |
4.1 HY影视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
4.1.1 财务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
4.1.2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 |
4.1.3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 HY影视公司财务风险纵向评价模型的构建 |
4.2.1 适用性检验 |
4.2.2 提取因子 |
4.2.3 因子的旋转 |
4.2.4 建立评价模型 |
4.2.5 财务风险评价分析 |
4.2.6 纵向评价结果分析 |
4.3 HY影视公司财务风险横向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1 适用性检验 |
4.3.2 提取因子 |
4.3.3 因子的旋转 |
4.3.4 建立评价模型 |
4.3.5 财务风险评价分析 |
4.3.6 横向评价结果分析 |
第五章 HY影视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
5.1 财务风险预防法 |
5.1.1 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
5.1.2 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的管控 |
5.1.3 优化企业筹资结构 |
5.2 财务风险回避法 |
5.3 财务风险降低法 |
5.3.1 重视主营业务管理 |
5.3.2 采取合理的收益分配方式 |
5.3.3 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基于深沪两市83家上市企业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章 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企业财务风险 |
2.1.2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 |
2.1.3 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 |
2.2 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
2.2.1 外部因素 |
2.2.2 内部因素 |
2.3 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 |
2.3.1 风险管理理论 |
2.3.2 资本结构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方法选择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
3.1.1 财务风险通用评价方法 |
3.1.2 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
3.2 因子分析—TOPSIS法基本原理 |
3.2.1 因子分析法 |
3.2.2 TOPSIS法 |
3.3 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及含义 |
3.3.1 偿债能力指标 |
3.3.2 营运能力指标 |
3.3.3 盈利能力指标 |
3.3.4 发展能力指标 |
3.3.5 现金流量指标 |
3.3.6 综合能力指标 |
3.3.7 治理能力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实证分析 |
4.1 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因子分析 |
4.1.1 样本选择 |
4.1.2 因子分析过程 |
4.2 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TOPSIS综合评价 |
4.3 研究结果分析 |
4.3.1 财务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4.3.2 财务风险影响因子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5.1 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
5.1.1 营运能力方面的原因分析 |
5.1.2 偿债能力方面的原因分析 |
5.1.3 综合能力方面的原因分析 |
5.2 降低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建议 |
5.2.1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
5.2.2 不断创新营销机制以缩短产品去化周期 |
5.2.3 依据企业情况储备适量土地以匹配企业发展战略 |
5.2.4 加快商业地产转型发展以优化企业资产质量 |
5.2.5 变革企业发展模式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5.2.6 优化企业投资管理模式以不断提高投资收益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科研情况 |
(3)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财务预警方法研究 |
1.2.2 财务风险警情划分方法研究 |
1.2.3 文献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财务风险预警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 |
2.1.1 财务风险的内涵 |
2.1.2 财务风险的特征 |
2.1.3 财务风险的分类 |
2.1.4 财务风险预警 |
2.2 财务风险预警相关模型及方法概述 |
2.2.1 主成分分析法 |
2.2.2 功效系数法 |
2.2.3 支持向量机 |
2.3 信息技术服务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重要性分析 |
3.1 东软集团公司概况 |
3.2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分析 |
3.3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
3.3.1 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不强 |
3.3.2 预警管理制度不完善 |
3.3.3 预警岗位设置不健全 |
3.3.4 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 |
3.4 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必要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
4.1 风险预警模型构建的思路 |
4.2 样本数据的选取 |
4.3 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1 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3.2 财务指标的选取 |
4.4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风险分类 |
4.4.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财务指标赋予权重 |
4.4.2 财务风险警度的确定 |
4.4.3 预警程度的判定 |
4.5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
4.5.1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运行机理 |
4.5.2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训练 |
4.5.3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测试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
5.1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结果及分析 |
5.1.1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结果 |
5.1.2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结果分析 |
5.2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的有效性 |
5.3 东软集团风险防范对策 |
5.3.1 完善公司治理 |
5.3.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5.3.3 完善财务风险控制 |
5.4 案例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读研期间取得的成果 |
附录2 信息技术服务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
附录3 风险类别计算结果及警情展示 |
附录4 SVM代码 |
致谢 |
(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阿里巴巴盈利质量四要素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以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盈利质量概念的研究 |
1.2.2 盈利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
1.2.3 盈利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本文研究路线 |
1.4 创新点 |
2 盈利质量的基础理论 |
2.1 盈利质量的内涵 |
2.2 .盈利质量分析的四要素理论 |
2.3 盈利质量四要素下的财务指标分析 |
2.3.1 盈利性分析 |
2.3.2 收现性分析 |
2.3.3 稳定性分析 |
2.3.4 成长性分析 |
2.4 主成分分析法 |
3 阿里巴巴盈利质量四要素财务指标分析 |
3.1 阿里巴巴简介 |
3.1.1 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 |
3.1.2 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框架 |
3.1.3 阿里巴巴的盈利情况分析 |
3.2 阿里巴巴盈利质量四要素财务指标分析 |
3.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3.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3.2.3 阿里巴巴盈利质量四要素财务指标分析 |
3.2.3.1 盈利能力分析 |
3.2.3.2 盈利稳定性分析 |
3.2.3.3 盈利收现性分析 |
3.2.3.4 盈利成长性分析 |
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阿里巴巴盈利质量综合分析 |
4.1 样本与指标的选择 |
4.2 指标赋值方法 |
4.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体系构建 |
4.4 阿里巴巴盈利质量的综合分析 |
4.4.1 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分析 |
4.4.2 企业盈利的收现性分析 |
4.4.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
4.4.4 企业盈利的成长性分析 |
4.4.5 企业盈利质量的综合水平分析 |
4.5 阿里巴巴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 |
4.5.1 主营电商业务发展较缓慢 |
4.5.2 并购投资以及业务成本的增加造成盈利稳定性较差 |
4.5.3 资产管理能力薄弱,财务风险增高 |
4.5.4 主营电商业务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活跃用户增长出现瓶颈 |
4.6 阿里巴巴盈利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
4.6.1 宏观政策层次的原因分析 |
4.6.2 行业层次的原因分析 |
4.6.3 企业内部层次的原因分析 |
5 提高阿里巴巴盈利质量的及对策 |
5.1 回归电商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
5.2 了解消费需求,精准定位市场用户 |
5.3 提高消费者资产运营能力,增强客户粘性 |
5.4 利用平台内容化提升用户参与度,走向品效合一 |
5.5 提升资本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 |
5.6 合理战略定位,提高创新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现金流视角下YM公司财务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现金流量相关理论 |
2.1.1 现金的概念 |
2.1.2 现金流量的概念 |
2.1.3 现金流量的性质 |
2.1.4 现金流量的管理 |
2.2 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
2.2.1 财务风险的概念 |
2.2.2 财务风险的特征 |
2.2.3 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 |
2.2.4 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 |
2.2.5 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
2.3 财务预警相关理论 |
2.3.1 财务预警的概念 |
2.3.2 财务预警的关联理论 |
2.3.3 财务预警的功能 |
2.3.4 财务预警模型 |
2.3.5 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的原则及方法 |
2.3.6 现金流和财务预警的关系 |
第三章 YM公司财务现状分析 |
3.1 煤炭行业概述 |
3.2 YM公司概况 |
3.3 YM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3.3.1 盈利能力分析 |
3.3.2 偿债能力分析 |
3.3.3 营运能力分析 |
3.3.4 发展能力分析 |
3.4 YM公司现金流视角下财务预警的必要性 |
3.4.1 构建财务预警模型的必要性 |
3.4.2 从现金流视角构建模型的必要性 |
第四章 现金流视角下YM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设计及模拟效果 |
4.1 构建YM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
4.1.1 现金流角度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 |
4.1.2 构建YM公司现金流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
4.2 YM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设计 |
4.2.1 YM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1.1 确定权重的方法 |
4.2.1.2 确定YM公司财务预警指标权重 |
4.2.2 YM公司财务预警标准的确定 |
4.2.2.1 预警模型评价方法 |
4.2.2.2 确定煤炭行业标准值和预警的警度区间 |
4.3 YM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模拟效果 |
4.3.1 YM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模拟 |
4.3.2 YM公司财务预警结果分析 |
第五章 YM公司实施现金流视角下财务预警模型的保障措施 |
5.1 培养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意识 |
5.2 加强企业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动态监管 |
5.3 完善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
5.4 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6)基于DEA的德邦物流公司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框架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绩效评价理论及方法 |
2.1 绩效评价理论 |
2.1.1 相关概念 |
2.1.2 基本理论 |
2.2 绩效评价方法 |
2.2.1 杜邦分析法 |
2.2.2 经济增加值(EVA) |
2.2.3 平衡记分卡(BSC) |
2.2.4 主成分分析法(PCA) |
2.2.5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
2.3 DEA方法在绩效评价中的优越性 |
第3章 德邦物流简述及基于DEA的评价体系构建 |
3.1 德邦物流公司简述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组织结构与人员构成 |
3.1.3 德邦物流经营现状 |
3.2 基于DEA的德邦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2 DEA模型的选择 |
3.2.3 样本选取 |
3.2.4 评价标准 |
第4章 基于DEA的德邦物流公司绩效评价分析 |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4.1.1 数据来源 |
4.1.2 数据处理 |
4.2 德邦物流公司绩效评价分析 |
4.2.1 静态评价分析 |
4.2.3 动态评价分析 |
4.3 德邦物流公司绩效评价结果显现的问题 |
4.3.1 整体绩效水平不高,组织结构臃肿 |
4.3.2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人均效能不高 |
4.3.3 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较低 |
4.3.4 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利润产出不足 |
第5章 改善德邦物流公司绩效水平的对策 |
5.1 创新经营模式,精减组织结构 |
5.2 转变经营理念,完善考核培训制度 |
5.3 科技赋能,建立智慧型物流企业 |
5.4 创新产品服务,提高利润产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16 —2018年样本公司原始数据 |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股权激励 |
2.1.2 企业绩效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二元经济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人力资本理论 |
2.2.4 双因素理论 |
2.2.5 技术创新理论 |
2.3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 |
2.3.1 短期影响机理 |
2.3.2 长期影响机理 |
3 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现状 |
3.1 美的集团实施股权激励的背景和动因 |
3.1.1 美的集团股权激励的实施背景 |
3.1.2 美的集团股权激励的动因 |
3.2 美的集团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 |
3.2.1 股票期权激励的现状 |
3.2.2 全球合伙人持股计划的现状 |
3.2.3 限制性股票激励的现状 |
3.2.4 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的现状 |
3.2.5 四种股权激励计划总结 |
3.3 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存在多角度的正向影响 |
3.3.1 股权激励促进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
3.3.2 股权激励实现财务能力的提升 |
3.4 本章小结 |
4 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评价分析 |
4.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短期效果分析 |
4.1.1 选取事件研究法 |
4.1.2 短期股价波动效应分析 |
4.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股权激励对长期财务能力影响的对比分析 |
4.2.1 选取比较对象 |
4.2.2 选取评价指标 |
4.2.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 |
4.3 股权激励对长期企业价值具有正向激励作用 |
4.4 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评价总结 |
4.4.1 具有正向效应 |
4.4.2 存在部分潜在风险 |
4.5 本章小结 |
5 对策建议 |
5.1 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的启示 |
5.2 美的集团完善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对策 |
5.2.1 增设业绩考核指标数量,扩大拓宽企业绩效范围 |
5.2.2 行权条件需有依据,确保企业绩效切实提升 |
5.2.3 提高股权激励方案匹配度,加大提升企业绩效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九阳股份盈利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述 |
2.1.1 盈利能力 |
2.1.2 盈利能力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竞争优势理论 |
2.2.2 资源基础理论 |
2.2.3 创新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九阳股份盈利能力现状分析 |
3.1 九阳股份盈利能力相关概况分析 |
3.1.1 九阳股份简介 |
3.1.2 基于五力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
3.2 九阳股份盈利能力的创造现状分析 |
3.2.1 利润点 |
3.2.2 利润对象 |
3.2.3 利润源 |
3.2.4 利润杠杆 |
3.3 九阳股份盈利能力的保护现状分析 |
3.3.1 技术驱动战略的实施 |
3.3.2 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
3.4 本章小结 |
4 九阳股份盈利能力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
4.1 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主成分得分 |
4.2.1 数据的搜集与预处理 |
4.2.2 数据的检验 |
4.2.3 主成分的提取 |
4.2.4 主成分的经济解释 |
4.2.5 主成分得分计算及分析 |
4.3 熵值法确定权重及综合排名 |
4.3.1 数据预处理 |
4.3.2 权重的计算 |
4.3.3 综合排名计算及分析 |
4.4 聚类分析法确定盈利能力等级 |
4.4.1 聚类分析的计算 |
4.4.2 盈利能力等级的确定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九阳股份盈利能力提升对策 |
5.1 推进厨房电器与家居类产品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
5.2 加快与尚科宁家的合作与整合进程 |
5.3 加大电磁炉系列与西式电器系列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力度 |
5.4 完善客户信用评价制度与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基于主成分-层次分析法的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旅游上市公司成为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经营形式 |
1.1.2 住宿业上市公司成为旅游上市公司发展的新突破点 |
1.1.3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乱象,两级分化严重,结构不合理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创新 |
1.3.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1.3.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1.3.3 研究内容的创新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目标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理论基础 |
1.4.5 研究方法 |
1.4.6 技术路线图 |
1.4.7 数据来源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住宿业上市公司 |
2.1.1 国内研究 |
2.1.2 国外研究 |
2.1.3 研究述评 |
2.2 高管薪酬 |
2.2.1 国内研究 |
2.2.2 国外研究 |
2.2.3 研究述评 |
2.3 综述小结 |
第三章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分析 |
3.1 住宿业上市公司样本选取 |
3.2 住宿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
3.2.1 住宿业上市公司特征分析 |
3.2.2 住宿业上市公司规模分析 |
3.2.3 住宿业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
3.3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 |
3.3.1 高管薪酬行业水平分析 |
3.3.2 高管薪酬付费效率分析 |
3.3.3 高管薪酬内部公平性分析 |
3.4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问题分析 |
3.4.1 住宿业市场逐渐回暖,业绩增速放缓,处于微利水平 |
3.4.2 薪酬寡头趋势明显,“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度”现象并存 |
3.4.3 高管间薪酬差距较小,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有逐渐缩小趋势 |
3.4.4 高管薪酬机制未有效发挥作用,缺乏科学的高管薪酬评价体系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薪酬评价体系构建前的基本考量 |
4.2 薪酬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1 战略导向原则 |
4.2.2 公平性原则 |
4.2.3 可操作性原则 |
4.2.4 系统性原则 |
4.3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内部一致性 |
4.3.2 外部竞争性 |
4.3.3 薪酬激励效应 |
4.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
4.4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的构建 |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
4.4.2 高管薪酬评价体系指标搜集 |
4.4.3 高管薪酬评价体系指标验证 |
4.4.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指标分类 |
4.4.5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4.6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的应用 |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1.1 样本选择 |
5.1.2 数据来源 |
5.2 数据处理 |
5.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
5.2.2 数据计算说明 |
5.3 评价结果 |
5.3.1 得分情况 |
5.3.2 整体分析 |
5.3.3 个案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研究问卷调查 |
附录二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指标权重问卷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熵权法下格力电器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企业财务能力 |
2.1.2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 |
2.2 相关理论 |
2.2.1 信息熵基础理论 |
2.2.2 熵权法基础理论 |
3 格力电器企业财务能力评价 |
3.1 家电行业及格力电器发展概况 |
3.1.1 家电行业发展概况 |
3.1.2 格力电器发展概况 |
3.2 评价体系构建 |
3.2.1 评价指标选取 |
3.2.2 评价方法选择 |
3.3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 |
3.3.1 构建标准化判断矩阵 |
3.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3 评价结果 |
3.3.4 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格力电器企业财务能力横向对比分析 |
4.1 美的集团发展概况 |
4.2 美的集团企业财务能力评价 |
4.2.1 构建标准化判断矩阵 |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3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结果 |
4.3 企业财务能力对比分析 |
4.3.1 综合企业财务能力对比分析 |
4.3.2 分项企业财务能力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格力电器企业财务能力提升建议 |
5.1 偿债能力提升建议 |
5.2 盈利能力提升建议 |
5.3 营运能力提升建议 |
5.4 发展能力提升建议 |
6 结论及启示 |
6.1 结论 |
6.2 启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应用主要成分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HY影视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宋丹丹.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基于深沪两市83家上市企业数据[D]. 康瑞军.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案例研究[D]. 余晨晖.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阿里巴巴盈利质量四要素评价研究[D]. 刘丽洁.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5]现金流视角下YM公司财务预警研究[D]. 冯潇.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6]基于DEA的德邦物流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 赵增辉.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7]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马小云.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8]九阳股份盈利能力评价研究[D]. 付智聪.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9]基于主成分-层次分析法的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研究[D]. 王溪. 苏州大学, 2020(03)
- [10]熵权法下格力电器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研究[D]. 吕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