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碘制剂对鸡蛋碘含量及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茜[1](2021)在《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和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由于现代集约化养殖模式以及商业化对家禽快速生长的要求,导致产蛋后期蛋鸡和肉仔鸡出现死亡率升高、肝脏脂肪蓄积过多、饲料利用率低以及机体应激等现象。甜菜碱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家禽生产性能、减少血脂含量、改善脂质代谢以及抗氧化的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本课题通过两个试验研究了1000 mg/kg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脂肪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及2000 mg/kg甜菜碱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脂肪代谢和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一通过在日粮中添加1000 mg/kg甜菜碱,探究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选用80只460日龄健康且产蛋性能接近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甜菜碱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甜菜碱组在常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00 mg/kg的甜菜碱,其他饲养条件保持一致。试验周期为2周,每周统计生产性能、测蛋品质、采血,并在第二周采集肝脏样品。试验结果显示:饲喂甜菜碱能显着降低饲喂7天蛋鸡的破蛋率(P<0.05),饲喂7天和14天对蛋鸡产蛋率和料蛋比无显着影响(P>0.05);改善了饲喂7天和14天的蛋黄颜色和蛋壳颜色,并增强饲喂14天的蛋壳强度(P<0.05),对饲喂7天的蛋壳强度无显着影响(P>0.05);显着降低饲喂14天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比率(P<0.05);显着提高饲喂7天和饲喂14天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饲喂14天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对饲喂14天肝脏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显着影响(P>0.05);有提高饲喂7天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趋势(P=0.09),提高饲喂14天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肝脏脂肪酶活性(P<0.05),有提高饲喂14天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趋势(P=0.06);显着下调饲喂14天肝脏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的表达量(P<0.05),极显着下调蛋鸡肝脏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量(P<0.01)。试验结果表明,短期饲喂甜菜碱对料蛋比无显着影响,但显着降低破蛋率;改善蛋壳和蛋黄颜色以及蛋壳强度;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甘油三酯含量;下调肝脏CPT1、SREBP1-CP和PPARγ的表达量,抑制肝脏脂肪合成。试验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2000 mg/kg甜菜碱,探究甜菜碱对肉仔鸡生产性能以及脂肪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44只体重基本一致且健康的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甜菜碱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甜菜碱组在饲喂常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2000 mg/kg的甜菜碱,其他饲养条件保持一致。试验周期为35天,21日龄和35日龄统计生产性能,采集血液和肝脏样品。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甜菜碱有降低1~21日龄肉仔鸡料肉比的趋势(P=0.09),对1~35日龄和21~35日龄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提高了21日龄血清高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总胆固醇含量(P<0.05),提高了35日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降低总胆固醇含量(P<0.05);降低21日龄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35日龄肝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有提高21日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6)和35日龄肝脏脂肪酶活性的趋势(P=0.09),提高35日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21日龄肝脏脂肪酶活性(P<0.05);下调35日龄肝脏SREBP1-C的表达量(P<0.05)。试验结果表明:甜菜碱有降低肉仔鸡前期料肉比的趋势;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总胆固醇含量;降低肝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肝脏脂肪酶活性;下调肝脏脂肪合成酶SREBP1-C的表达量,抑制肝脏脂肪合成。综上所述:短期饲喂1000 mg/kg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但是可改善蛋鸡脂肪代谢,提高蛋鸡抗氧化能力;日粮中添加2000 mg/kg甜菜碱具有提高肉仔鸡生产性能的趋势,也可有效调控肉仔鸡脂肪代谢,提高肉仔鸡抗氧化能力。
郑紫薇[2](2021)在《植酸酶与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氮磷排泄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通过研究低磷低蛋白日粮中植酸酶与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对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养分消化率、胫骨钙磷、氮磷和氨气排泄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植酸酶与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其降低氮磷排泄的应用效果。确定在蛋鸡饲粮中植酸酶与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的适宜添加量,为植酸酶与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提供蛋鸡生产实践依据。本试验选用产蛋率无差异且健康的70周龄京粉蛋鸡1056只,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11组,每组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6只鸡。1组为正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正常磷、蛋白水平);2组为负对照组,饲喂低磷低蛋白日粮;3~11组为试验组,在低磷低蛋白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植酸酶(500 U/kg、1 000 U/kg、10 000U/kg)×微生态制剂(0.1 g/kg、0.5 g/kg、1.0g/kg)。试验期为 8 周,其中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试验结果显示:1)生产性能:①低磷低蛋白日粮添加植酸酶对生产性能(产蛋率、日耗料量、蛋重、料蛋比)无显着影响(P>0.05)。②低磷低蛋白日粮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显着降低料蛋比(P<0.05),1.0 g/kg微生态制剂组的料蛋比显着低于正对照组、负对照组、0.1g/kg微生态制剂组(P<0.05)。③植酸酶、微生态制剂两者对产蛋率、料蛋比有显着交互作用(P<0.05),试验组的产蛋率与正对照组无显着影响(P>0.05),4~11与负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正对照组的料蛋比显着低于负对照组(P>0.05),8组显着低于正对照组(P<0.05)。2)蛋品质:低磷低蛋白日粮添加植酸酶、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的蛋品质无显着影响(P>0.05),植酸酶、微生态制剂两者对蛋鸡的蛋品质不存在显着交互作用(P>0.05)。3)养分表观消化率:①低磷低蛋白日粮添加植酸酶可显着提高钙消化率、磷消化率(P<0.05)。1 000U/kg植酸酶组的钙消化率显着高于正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1 000 U/kg、10 000U/kg植酸酶组的磷表观消化率与正对照组、500U/kg植酸酶组有显着差异(P<0.05)。②低磷低蛋白日粮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显着提高蛋白消化率(P<0.05)。0.5 g/kg、1.0 g/kg微生态制剂组的蛋白消化率显着高于正对照组、负对照组(P<0.05),1.0 g/kg微生态制剂组显着高于0.1 g/kg微生态制剂组。③植酸酶、微生态制剂两者对磷、蛋白消化率存在显着交互作用(P<0.05)。试验组的磷消化率均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5),8组显着高于正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8组的蛋白消化率显着高于正对照组、负对照组(P<0.05),与3组、4组差异显着(P<0.05),与其他试验组无显着差异(P>0.05)。4)胫骨钙磷:低磷低蛋白日粮添加植酸酶、微生态制剂对胫骨钙磷无显着影响(P>0.05),植酸酶、微生态制剂两者对胫骨钙磷不存在显着交互作用(P>0.05)。5)氮、磷、氨气排泄:①低磷低蛋白日粮添加植酸酶可显着降低氮磷排泄(P<0.05)。1 000 U/kg、10 000 U/kg植酸酶组的磷排泄与正对照组、负对照组、500U/kg植酸酶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的氮排泄均显着低于正对照组(P<0.05),10 000U/kg植酸酶组显着低于负对照组、500U/kg植酸酶组。②低磷低蛋白日粮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显着降低氮排泄(P<0.05)。试验组的氮排泄显着低于正对照组(P<0.05),1.0g/kg微生态制剂组显着低于负对照组、0.5g/kg微生态制剂组(P<0.05)。③植酸酶、微生态制剂两者对氮、磷、氨气排泄存在显着交互作用(P<0.05)。6组、8组、11组的磷排泄显着低于正对照组、负对照组、3组、5组(P<0.05)。试验组的氮排泄均显着低于正对照组,8组、10组、1 1组显着低于负对照组,1 1组显着低于3组(P<0.05)。试验组的氨气排泄显着低于正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6)血清生化指标:①低磷低蛋白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显着影响血清磷含量、AKP活性(P<0.05)。1 000U/kg植酸酶组的血清磷含量显着高于正对照组、负对照组、500U/kg植酸酶组(P<0.05)。1 000 U/kg、10 000 U/kg植酸酶组的AKP活性显着降低正对照组、负对照组、500U/kg植酸酶组(P<0.05)。②低磷低蛋白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血清钙、血清磷、总蛋白含量以及AKP活性无显着(P>0.05)。③植酸酶、微生态制剂两者对血清磷含量、AKP活性存在显着交互作用(P<0.05)。3组的血清磷含量显着降低于正对照组,其他试验组均与正对照组无显着差异,7组、8组显着高于3组。7组、8组的AKP活性显着高于正对照组、负对照组、3组、4组(P<0.05)。7)根据磷排泄拟合二次曲线估测蛋鸡最佳试验组为8组,根据氮排泄拟合二次曲线估测蛋鸡最佳试验组为11组。8)经计算经济效益,蛋鸡饲喂低磷低蛋白日粮添加植酸酶1 000 U/kg和微生态制剂1.0 g/kg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在低磷低蛋白日粮中添加1 000 U/kg植酸酶+1.0 g/kg微生态制剂较好,在保证蛋鸡的营养需要上,可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提高表观养分消化率,降低氮、磷和氨气排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张恒硕[3](2020)在《低蛋白日粮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影响及营养调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产蛋后期峪口京白1号蛋鸡为研究对象,在能量水平、三种限制性氨基酸水平一致的情况下,探究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肝脏健康以及肠道健康等的影响,并在降低1%蛋白水平下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α-月桂酸单甘油酯,探究该营养调控方法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为开发具有应用价值的低蛋白日粮提供参考。本试验选择63周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产蛋率基本一致的峪口京白1号蛋鸡648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108羽,分4个重复,每重复9格,每格3羽。对照组饲喂粗蛋白水平16.77%的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降低粗蛋白水平0.5%%、1%和1.5%,并补充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使之与对照组对应氨基酸水平一致。试验Ⅳ组在试验Ⅱ组的基础上添加600 mg/kg复合酶制剂,试验Ⅴ组在Ⅳ组的基础上再添加400 mg/kg α-月桂酸单甘油酯。预试期7天,正式期56天。试验结束次日进行屠宰试验,采集样品并检测。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生产性能方面,产蛋率上,各组间无显着差异,蛋白水平下降,产蛋率有降低的趋势,试验组Ⅰ、Ⅱ、Ⅲ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0.42%、0.78%、0.63%(P>0.05),而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α-月桂酸单甘油酯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 0.83%、0.65%(P>0.05);料蛋比上,日粮蛋白水平下降,有提高料蛋比的趋势,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与试验组Ⅱ(同蛋白水平组)相比降低了 2.12%,差异显着(P<0.05);平均蛋重上,各组间无显着差异;合格蛋率上,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合格蛋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1%、2.0%(P<0.05);次品蛋率上,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或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降低了次品蛋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 25.12%、45.73%(P<0.05)。蛋品质方面,蛋壳强度上,与试验组Ⅰ相比,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和α-月桂酸单甘油酯显着提高了蛋壳强度(P<0.05);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上,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高了蛋白高度与哈氏单位(P<0.05);蛋黄颜色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提高蛋黄颜色深度(P<0.05)。2.对蛋鸡各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粗蛋白消化率方面,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了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粗脂肪消化率(P<0.05);干物质、粗纤维、粗灰分消化率方面,各组差异均不显着。3.对蛋鸡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各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免疫指标:白介素IL-2含量,与试验组Ⅰ以及试验组Ⅳ相比,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显着提高了血清白介素IL-2 的含量(P<0.05);不同蛋白水平及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对脾脏指数、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白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无显着影响(P>0.05)。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方面,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较对照组、试验组Ⅰ、Ⅱ分别提高了 20.6%、25%、20.6%,差异显着(P<0.05);丙二醛含量,蛋白水平降低显着提高了蛋鸡血清丙二醛的含量,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降低了蛋鸡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各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消化酶指标:脂肪酶活性方面,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或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脂肪酶活性(P<0.0 5);胰蛋白酶活性方面,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或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活性(P<0.05);淀粉酶活性方面,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或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中淀粉酶活性(P<0.05)。4.对蛋鸡肝脏健康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脏器指数指标:肝脏指数方面,与试验组Ⅱ相比,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显着降低了肝脏指数(P<0.05)。肠道形态结构指标:十二指肠隐窝深度上,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空肠绒毛高度上,蛋白水平降低显着降低了蛋鸡空肠的绒毛高度,差异显着(P<0.05),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了空肠绒毛高度(P<0.05);空肠绒隐比上,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了空肠绒隐比(P<0.05)。盲肠菌群指标:各组菌群多样性无显着差异。日粮蛋白水平下降对蛋鸡盲肠菌群结构有显着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蛋白水平降低0.5%,显着降低了脱硫弧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P<0.05),但也显着提高了梭杆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P<0.05);蛋白水平降低1.0%,显着降低了弯曲杆菌门、脱硫弧菌门等菌的相对丰度(P<0.05);蛋白水平降低1.5%,显着降低了葡萄球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但也显着降低了别样杆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与同一蛋白水平的试验组Ⅱ相比,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显着提高了艾克曼菌科等菌以及消化球菌科、布劳特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显着降低了氨基酸球菌科、琥珀酸弧菌科等菌的相对丰度。总体上,蛋白水平降低改变了盲肠肠道菌群结构,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可以改变蛋鸡盲肠肠道菌群结构。综上所述,蛋鸡日粮蛋白水平下降,对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血清生化、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无显着影响;降低了抗氧化性能;影响了肠道结构;对盲肠菌群多样性无显着影响,改变了盲肠菌群结构。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提高了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提高了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提高了抗氧化性能;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改善了肠道形态结构。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提高了蛋鸡生产性能,改善了蛋品质;提高了粗蛋白、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提高了蛋鸡免疫性能与抗氧化能力;提高了消化酶活性,降低了肝脏指数,改善了肠道形态结构,改变了盲肠菌群结构。
赵庆枫[4](2019)在《蛋虫草培养物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将北虫草菌种接种在鸡蛋尿囊腔内成功培育出蛋虫草培养物,利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蛋虫草培养物粉,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和北虫草菌丝体一致,基因测序序列一致性和北虫草相似,经动物试验,提高正常小鼠和显着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改善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提高血清生化指标、提高新城疫抗体水平,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1、选育北虫草菌种,以0.1ml、0.3ml、0.5ml接种在360d蛋鸡所产的无公害鸡蛋尿囊腔和卵黄囊腔内,以在尿囊腔内接种0.3ml菌种培养18d时,菌丝体生长明显,喷雾干燥蛋虫草培养物粉重量显着。2、蛋虫草培养物经消毒、粉碎、打浆、过滤后喷雾干燥,以蛋虫草培养物粉重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影响产物指标的最佳工艺参数:进风温度150℃、进样量300 mL/h、空气流量600 L/h、干燥剂比例4%时,色泽正常,蛋虫草培养物粉重量达最高7.59 g。3、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蛋虫草培养物和北虫草菌丝体一致,呈管状有分枝。以磁珠法提取总基因组DNA,ITS区引物设计,PCR扩增产物双向测序,通过BLAST程序和多种相关菌株序列分析,并构建发育进化树,发现菌株ZK-1在GenBank中的相似序列较多,尤其和Cordyceps militaris strain CICC 14013(AY899259)同源性高达100%,属于北虫草。4、蛋虫草培养物粉按高、中、低剂量灌胃,体温、饮水、体重等一般状态与正常小鼠差异不明显,高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显着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廓清指数、吞噬指数,高、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采食量和体重,增殖免疫器官细胞,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廓清指数、吞噬指数,显着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5、高、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阳性药物小鼠比正常小鼠显着增加白细胞,其他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对正常小鼠的免疫力均有所提高。高、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阳性药物小鼠白细胞比免疫力低下小鼠显着增加56.55%、42.77%、37.93%、44.84%,中性粒细胞数量显着增加127.29%、90.93%、63.65%、109.11%,红细胞显着增加18.08%、14.94%、13.25%、9.01%,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着减少3.75%、3.58%、2.12%、1.04%,血小板显着增加30.76%、31.38%、0.69%、34.65%,高、中剂量蛋虫草培养物、阳性药物小鼠的淋巴细胞比免疫力低下小鼠显着增加20.45%、14.39%、15.91%,低剂量不显着增加9.85%,高、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和阳性药物显着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细胞免疫机能,对小鼠的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水平相当。高、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之间小鼠的血液指标差异不显着,以高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比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更能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水平。6、高剂量蛋虫草培养物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细胞比正常小鼠显着增加,中剂量抗体生成细胞比正常小鼠显着增加,高、中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显着提高正常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高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显着增加免疫力低下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极显着增加抗体生成细胞;中剂量蛋虫草培养物的血清溶血素比免疫力低下小鼠显着增加14.87%,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比免疫力低下小鼠显着增加93.04%、84.58%,表明高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比阳性药物显着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与阳性药物显着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相当,高、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之间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相当。7、在蛋鸡产蛋后期饲料中添加蛋虫草培养物粉,总蛋白、白蛋白显着增加,甘油三脂、胆固醇减少0.87%、0.46%,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低密度蛋白含量减少,促进体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利用,产蛋率、平均蛋重显着增加,砂皮蛋显着减少,提高了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蛋形指数显着改善1.82%、蛋壳强度显着增加4.37%、蛋壳重显着提高6.94%,蛋白重显着减少3.77%,蛋黄颜色显着加深6.55%,蛋白高度显着增加3.08%,哈夫单位显着增加2.48%,蛋新鲜度和均匀度增加,蛋黄颜色加深,蛋品质明显得到改善。新城疫抗体滴度显着提高14.58%,使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显着提高了机体免疫水平,将蛋虫草培养物作为蛋鸡饲料添加剂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综上所述,将北虫草菌种接种在鸡蛋成功培育出蛋虫草培养物,利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出蛋虫草培养物粉,其形态结构和北虫草菌丝体一致,基因序列和北虫草一致性相似,能提高正常小鼠和显着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免疫力,改善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将其做为动物生产的新型免疫增强剂和饲料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生杰[5](2019)在《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蛋种鸡繁殖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繁殖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确定其在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实际生产中的适宜添加量,以期寻求提高产蛋后期蛋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营养策略,为海兰褐蛋种鸡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于蛋种鸡舍挑选出产蛋率、体重基本一致且健康的55周龄海兰褐蛋种鸡480只,随机分为4个组别,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350和500 mg/kg的葡萄糖氧化酶。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试验结果如下:(1)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的生产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试验各阶段,200、350和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料蛋比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350mg/kg和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显着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其中16周分别降低了2.47%,10.95%和10.60%,712周分别降低了2.81%,11.58%和10.88%;112周分别降低了2.60%,11.10%和10.56%;200、350和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产蛋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350mg/kg和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显着提高(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其中16周产蛋率分别提高3.30%、9.19%和8.53%,712周产蛋率分别提高2.40%、7.61%和7.93%。不同添加水平的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蛋重均无显着影响(P>0.05)。(2)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种蛋的蛋壳厚度和哈氏单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0、350和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与对照组相比,第6周末蛋种鸡蛋壳厚度分别提高2.86%(P>0.05)、5.71%(P<0.05)和6.28%(P<0.05);第12周末壳厚度分别提高2.85%(P>0.05)、5.41%(P<0.05)和5.70%(P<0.05);第6周末哈氏单位分别提高2.09%(P>0.05)、9.73%(P<0.05)和10.49%(P<0.05),第12周末哈氏单位分别提高2.42%(P>0.05)、6.30%(P<0.05)和7.15%(P<0.05)不同添加水平的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的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和蛋形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3)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粗蛋白和磷的表观代谢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200、350和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粗蛋白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7.84%(P>0.05)、22.47%(P<0.05)和23.81%(P<0.05),磷的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6.82%(P>0.05)、26.18%(P<0.05)、29.47%(P<0.05),且350mg/kg和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不同添加水平的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钙和能量的表观代谢率无显着影响(P>0.05)。(4)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种蛋的受精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0、350和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与对照组相比,6周末时,受精率分别提高了14.42%(P<0.05)、12.68%(P<0.05)和18.86%(P<0.05),12周末分别提高了18.71%(P<0.05)、19.30%(P<0.05)和25.43%(P<0.05)。不同添加水平的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死胚率、受精蛋出雏率、孵化率、健雏率均没有显着影响(P>0.05)。(5)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大白卵泡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200、350和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大白卵泡数量分别提高了8.73%(P>0.05)、28.73%(P<0.05)和35.05%(P<0.05),且350mg/kg、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添加水平的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排卵前卵泡和小黄卵泡数量无显着影响(P>0.05)。(6)随着饲粮中葡萄糖氧化酶添加水平的增加,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血清中雌二醇、促卵泡素和孕酮的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350mg/kg和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7)随着饲粮中葡萄糖氧化酶添加水平的增加,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血清中SOD、T-AOC活性比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且三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350mg/kg、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血清中GSH-Px活性显着提高(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血清中MDA活性比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随着饲粮中葡萄糖氧化酶添加水平的增加,显着提高了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肝脏中SOD、GSH-Px活性,以350 mg/kg、500 mg/kg葡萄糖氧化酶组改善效果较好(P<0.05),且两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显着降低了肝脏中MDA活性,且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考虑,本试验条件下,产蛋后期蛋种鸡饲粮中葡萄糖氧化酶适宜添加量为350mg/kg。
李孟宁[6](2019)在《不同处理的复合微量元素菌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饲料添加剂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界对于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也愈加关注。据此,本人结合国内外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复合微量元素菌剂作为添加剂饮水的使用效果,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量元素菌剂饮水对淘汰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影响,以期深入研究复合微量元素菌剂资源与动物生产相关的营养特性,同时也为开发复合微量元素菌剂使用的新途径、大规模投入畜牧行业生产实践、改善我国饲料资源短缺及分布不合理的局面提供参考,为后续对复合微量元素菌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选用体重相近、食欲正常、体质健康的540日龄的海兰褐壳淘汰蛋鸡96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为3个试验:试验1:探究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将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2只,A组为对照组,B组、C组为试验组,预试验7天,试验期28天,每组基础日粮相同,B组蛋鸡的饮水中添加0.1%的乳酸菌复合微量元素菌剂,C组蛋鸡的饮水中添加0.2%的乳酸菌复合微量元素菌剂。试验2:探究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将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2只,A组为对照组,B组、C组为试验组,预试验7天,试验期28天,每组基础日粮相同,B组蛋鸡的饮水中添加0.2%的活性乳酸菌复合微量元素菌剂,C组蛋鸡的饮水中添加0.2%的灭活乳酸菌复合微量元素菌剂。试验3:探究不同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将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C组、D组为试验组,预试验7天,试验期28天。每组基础日粮相同,B组蛋鸡的饮水中添加0.2%的乳酸菌复合微量元素菌剂,C组蛋鸡的饮水中含0.2%的酵母菌复合微量元素菌剂,D组蛋鸡的饮水中添加0.2%的乳酸菌加酵母菌复合菌剂。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1中,C组的蛋重高于对照组和B组,差异显着(P<0.05);C组的料蛋比低于对照组和B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试验组的哈氏单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试验组鸡蛋中铁的沉积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试验组鸡蛋中锌和硒的沉积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2中,B组的产蛋率高于对照组和C组,差异显着(P<0.05);B组的哈氏单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 05),低于C组,差异不显着(P>0.05);B组鸡蛋中铜的沉积量高于A组,差异显着(P<0.05);两试验组鸡蛋中锌的沉积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3中,三组试验组的产蛋率、哈氏单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但三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三组试验组的鸡蛋中铁的沉积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但三组试验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D组鸡蛋中铜的沉积量低于C组,差异显着(P<0.05)。综上,复合微量元素菌剂的使用对于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提高鸡蛋中微量元素的沉积量有良好的效果。通过综合分析与比较,0.2%的乳酸菌加酵母菌复合菌剂在蛋鸡生产中的使用效果最好,可进行推广使用。
朱飞[7](2017)在《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在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下,肉种鸡在饲养过程中常常因为饲养密度高、饲养环境差等原因而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而产生多种问题。L-茶氨酸是一种具有降血压、增强免疫、促进脂质代谢、抗肿瘤、抗疲劳、抗应激、抗氧化及镇静等作用的功能性添加剂。本试验以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为试验动物,研究L-茶氨酸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血清生化及蛋品质的影响。选择52周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岭南黄肉种鸡1 296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鸡。对照组和试验组均在阶梯式鸡笼的中层进行饲养,分别饲喂添加了0mg/Kg、100mg/Kg、200mg/Kg、400mg/Kg、800mg/Kg和1 600mg/Kg L-茶氨酸的基础日粮,正试期8周。试验结束后,随机从各组的每个重复中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鸡2只,计12只/组。宰前禁食12h(不断水),称重后处以安乐死,依次取样规范留存,并按照各指标测定方法进行分析测定。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日粮中添加L-茶氨酸对岭南黄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L-茶氨酸对岭南黄肉种鸡产蛋率没有显着影响(P>0.05),但极显着降低了100mg/Kg、200mg/Kg和1600mg/Kg组的总次品蛋率(P<0.01)、砂壳蛋率(P<0.01)和畸形蛋率(P<0.01);极显着降低了100mg/Kg、400mg/Kg、800mg/Kg及1 600mg/Kg组平均蛋重(P<0.01),显着降低了200mg/Kg组的平均蛋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活胚率、受精率、健雏率、活胚蛋孵化率及总孵化率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各试验组的血清LH和FSH水平随着剂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特点,其中L-茶氨酸200mg/Kg组的血清LH和FSH水平显着提高(P<0.05),1 600mg/Kg组的血清FSH水平显着下降(P<0.05)。FSHR mRNA及LHR mRNA表达量同样随着剂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特点,其中200mg/Kg组的FSHR mRNA和LHR mRNA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而1 600mg/Kg组的FHSR mRNA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2、日粮中添加L-茶氨酸对岭南黄肉种鸡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L-茶氨酸400mg/Kg和800mg/Kg组均能显着提高血清IgM水平(P<0.05),200mg/Kg、400mg/Kg和800mg/Kg组均能极显着提高血清IgA水平(P<0.05),200mg/Kg和400mg/Kg组能显着提高血清IgG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血清IFN-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L-茶氨酸400mg/Kg组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1 600mg/Kg组达到差异极显着水平(P<0.01)。此外,血清IL-2、IL-4水平以及胸腺、脾脏指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3、日粮中添加L-茶氨酸对岭南黄肉种鸡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血清T-AOC、T-SOD和GSH-Px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200mg/Kg组的血清T-AOC活性达到差异极显着水平(P<0.01),400mg/Kg组的血清T-AOC活性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1 600mg/Kg组的血清T-SOD活性达到差异极显着水平(P<0.01),200mg/Kg组的血清GSH-Px活性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同时,各试验组的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下降,其中L-茶氨酸200mg/Kg和400mg/Kg组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L-茶氨酸200mg/Kg组的肝脏T-SOD活性显着提高(P<0.05),各试验组的肝脏MDA水平均极显着下降(P<0.01)。4、日粮中添加L-茶氨酸对岭南黄肉种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血清TP和Glob水平均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L-茶氨酸200mg/Kg组的血清ALB水平显着提高(P<0.05);各试验组的白球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各试验组的血清AST、ALT活性以及Ca、P、Ure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200mg/Kg和800mg/Kg组的血清ALT活性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400mg/Kg组的血清ALT活性达到差异极显着水平(P<0.01),1600mg/Kg组的血清Ca水平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800mg/Kg和1 600mg/Kg组的血清P水平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100mg/Kg、200mg/Kg、400mg/Kg和800mg/Kg组的血清Urea达到差异极显着水平(P<0.01),1 600mg/Kg组的血清Urea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L-茶氨酸200mg/Kg、400mg/Kg及1 600mg/Kg组的血清ALP活性显着提高(P<0.05),800mg/Kg组的血清ALP活性极显着提高(P<0.01)。5、日粮中添加L-茶氨酸对岭南黄肉种鸡蛋品质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颜色、蛋壳强度及蛋壳厚度差异均不显着(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的日粮中添加适量L-茶氨酸能明显降低其次品蛋率,促进免疫因子释放,帮助调节氨基酸平衡,防止脂肪酸的过氧化,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含量和相应受体基因的表达量,且未见对产蛋、孵化性能以及蛋品质的不良影响。本项研究为L-茶氨酸在畜牧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马晓婷[8](2017)在《乳酸菌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养分代谢及发酵粪中氨气和硫化氢散发量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研究饲料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消化代谢、血液指标及发酵粪中NH3、H2S浓度的影响。试验动物选取60周龄的京红蛋鸡360只,设计分组为4组,每组90只,每组设定6个重复,每重复为15只。对照组、试验I、II和III组在饲喂相同日粮的条件下分别添喂0、50、100、150 mg/kg乳酸菌。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生产性能方面,试验Ⅲ组的平均日产蛋重、平均蛋重、产蛋率、商品蛋合格率分别高出17.23%、1.07%、15.07%和1.21%,均为极显着水平(P<0.01),料蛋比降低14.46%(P<0.01),蛋壳重量提高14.56%(P<0.01);在消化代谢方面,各试验组均能显着或极显着地提高蛋鸡对日粮中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的消化量(率)(P<0.05或P<0.01),改善钙和磷的保留率;在免疫生化指标方面,正试期54 d,各组之间均未出现差异性(P>0.05);在抗氧化性能方面,正试期54 d各试验组SOD、GSH-PX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Ⅲ组CAT极显着高于对照组35.33%(P<0.01),试验II组和III组T-AOC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4.06%(P<0.05)和21.22%(P<0.01),各添喂组MDA含量都低于未添喂组,试验Ⅲ组较对照组低21.70%,最为明显(P<0.05);试验Ⅲ组粪便含水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3.39%(P<0.01);试验Ⅲ组发酵粪中NH3和H2S浓度分别极显着低于对照组38.76%和20.17%(P<0.01);试验Ⅰ、Ⅱ、Ⅲ组粪便乳酸菌数目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1.32%、14.74%及18.16%,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试验Ⅲ组分别比Ⅰ组和Ⅱ组高出6.14%(P<0.01)和2.98%(P<0.05),试验Ⅱ组比Ⅰ组高出3.07%(P<0.05);试验Ⅰ、Ⅱ、Ⅲ组粪便大肠杆菌数目较对照组分别减少9.23%(P<0.05)、11.03%(P<0.05)和12.56%(P<0.01),其它组别之间都未达到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蛋鸡产蛋后期饲料中添喂乳酸菌能够明显提高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降低发酵粪中NH3和H2S浓度;提高蛋鸡在后期阶段对日粮的消化率,提升饲料转化率;改善蛋鸡的抗氧化性能,有益于胃肠道的健康,建议添喂量为150 mg/kg。
陈天龙[9](2016)在《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对产蛋期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蛋鸡机体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酵母菌-红曲霉中药混合制剂在蛋鸡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选用288只400日龄健康、体重、产蛋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的海兰褐蛋鸡,并将其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72只鸡,组内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设计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基础日粮+0.5%中药红曲霉合生元制剂)、试验Ⅱ组(基础日粮+0.25%酵母菌制剂+0.25%中药红曲霉合生元)和试验Ⅲ组(基础日粮+0.5%酵母菌制剂)。试验期间保证蛋鸡自由采食及饮水。试验期共56天,预饲期为7天,正式试验49天。每天记录产蛋总数、软破蛋数、饲料消耗量、蛋鸡死亡数,试验过程中按照事先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料样、粪样、血样、肝脏样本及鸡蛋样的采集。实验结束后根据拟定试验方案来分别测定分析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蛋鸡机体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相关指标。本试验结果:(1)在产蛋鸡生产性能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组蛋鸡的产蛋率比对照组显着提高6.5%(P<0.05),产蛋数量显着提高了18.4%(P<0.05),料蛋比比对照组显着降低了37.9%(P<0.05);(2)在产蛋鸡日粮中各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组蛋鸡的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显着提高了13.7%(P<0.05),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显着提高26.0%(P<0.05),钙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显着提高27.9%、(P<0.05)。(3)在产蛋鸡氮和磷排泄率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添加组的蛋鸡的氮磷排泄率都显着低于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6.29%(P<0.05)和13.9%(P<0.05)。(4)在产蛋鸡肠道及粪便菌群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添加组的蛋鸡肠道菌群中乳酸菌和双歧杆菌都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7%(P<0.05)和39.43%(P<0.05),好氧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着低于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4.71%(P<0.05)和39.04%(P<0.05)。(5)在鸡蛋品质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蛋壳强度和蛋壳亮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蛋壳强度提高了4.28%(P<0.05),蛋壳亮度提高了9.82%(P<0.05),蛋壳比率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降低了16.34%(P<0.05),蛋黄红度(a*)有了显着地提高,提高了29%(P<0.05),蛋黄黄度(b*)与对照组相比较有了显着地提高,提高了7.51%(P<0.05),蛋白高度提高了11.18%(P<0.05);哈夫单位提高了6.41%(P<0.05)。(6)在鸡蛋营养成分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蛋清的脂肪含量有明显降低,蛋白质含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脂肪含量下降了6.54%(P<0.05),蛋白质含量提高了4.13%(P<0.05),蛋黄中的脂肪含量下降了9.04%(P<0.05),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下降了18.24%(P<0.05)、甘油三酯含量下降了19.84%(P<0.05),蛋黄中的蛋白含量提高了3.8%(P<0.05)。(7)在蛋黄脂肪酸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硬脂酸C18:0、棕榈油酸C16:1含量有明显降低,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含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硬脂酸C18:0含量下降了7.23%(P<0.05),棕榈油酸C16:1含量下降了17.49%(P<0.05), 油酸C18:1含量提高了8.62%(P<0.05),亚油酸C18:2含量提高了17.48%(P<0.05),亚麻酸C18:3含量提高了37.21%(P<0.05)。(8)在蛋黄氨基酸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苏氨酸Thr、蛋氨酸Met、赖氨酸Lys、丙氨酸Ala、天门冬氨酸Asp、精氨酸Arg、苯丙氨酸Phe含量及氨基酸总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亮氨酸(Leu)含量提高了40.43%(P<0.05),、异亮氨酸(Ile)含量提高了50%(P<0.01)、苏氨酸(Thr)含量提高了55.6%(P<0.01)、蛋氨酸(Met)含量提高了30.69%(P<0.05)、赖氨酸(Lys)含量提高了45.43%(P<0.01)、丙氨酸(A1a)含量提高了36.22%(P<0.05)、天门冬氨酸(Asp)含量提高了35.88%(P<0.05)、精氨酸(Arg)含量提高了3938%(P<0.05)、苯丙氨酸(Phe)含量提高了39.71%(P<0.01),氨基酸总量提高了38.7%(P<0.05)。(9)在产蛋鸡血液生化指标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谷丙转氨酶(GPT)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2.68%(P<0.05);谷草转氨酶(GOT)含量提高了3.65%(P<0.05);尿素氮含量降低了16%(P<0.05),总胆固醇(CHO)含量降低了10.47%(P<0.05),甘油三脂(TG)含量降低了14.25%(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提高了36.84%(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降低了21.05%(P<0.05)。(10)在产蛋鸡血液免疫指标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G含量分别提高了41.48%(P<0.01),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A含量分别提高了34.94%(P<0.01),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M含量分别提高了33.33%(P<0.01)。(11)在产蛋鸡血清蛋白含量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免总蛋白(TP)含量提高了8.82%(P<0.05),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提高了6.44%(P<0.05)。(12)在产蛋鸡血液抗氧化指标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提高了31.59%(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提高了18.21%(P<0.05),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了58.6%(P<0.05),丙二醛活性比对照组下降了12.68%(P<0.05)。(13)在肝脏抗氧化指标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着提高了3.41%(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显着提高了12.71%(P<0.05),丙二醛含量下降了28.13%(P<0.05)。(14)在蛋黄抗氧化指标方面: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提高了17.29%(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提高了6.63%(P<0.05)、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了40.02%(P<0.05),丙二醛活性组比对照组下降了34.44%(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及日粮中各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显着的提高;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还可以降低蛋鸡粪尿中氮和磷的排泄率;可以提高鸡蛋品质和营养成分,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蛋黄中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可以有效改善蛋鸡血液生化相关指标,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提高蛋鸡血清蛋白含量和血液免疫蛋白IgG、IgA、IgM的含量;可以提高血清、肝脏和蛋黄中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了MDA的含量,总体提高蛋鸡以及鸡蛋的抗氧化性能。
王琦[10](2015)在《复方中药超微粉对不同鸡品种鸡蛋胆固醇含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超微粉对3个不同品种鸡的生产性能、肝脏、肾脏、鸡蛋胆固醇等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产蛋率相近的300日龄崇仁麻鸡、余干黑鸡、海蓝褐鸡各90羽,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复方中药超微粉。试验期为60d。在试验的第1d、15d、30d、45d、60d,每组随机抽取6羽鸡采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清抗氧化功能;且收集鸡蛋进行胆固醇检测;取部分肝、肾用福尔马林固定,用于组织学观察。结果如下:1、添加1%复方中药超微粉后,崇仁麻鸡和海蓝褐鸡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日均产蛋率升高(P<D.05);余干黑鸡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蛋重下降(P<0.05);3个品种鸡采食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2、试验组中3个品种鸡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3、试验组中3个品种鸡血清抗氧化功能(SOD、MDA、GSH-PX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未见明显异常。4、添加1%复方中药超微粉后,3个品种鸡的鸡蛋胆固醇含量显着下降。组内比较,3个品种鸡的对照组在整个试验期内差异均不显着(P>0.05),崇仁麻鸡试验组第30d显着低于第1d、15d(P<D.05),第45d、60d显着低于第1d、15d、30d(P<0.05);余干黑鸡第30d,45d,60d显着低于第1d、15d(P<0.05);海蓝褐鸡第30d、45d、60d显着低于第1d、15d(P<0.05);组间比较,崇仁麻鸡第15d、30d、45d、60d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余干黑鸡第30d,45d,60d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海蓝褐鸡第30d、45d、60d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1%复方中药超微粉可降低3个品种鸡蛋中胆固醇含量,且产蛋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对3个品种鸡血常规、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没有影响,3个品种鸡在饲喂添加1%复方中药超微粉的日粮期间未见异常,该中药配方在本试验周期内可以用做饲料添加剂。
二、不同碘制剂对鸡蛋碘含量及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碘制剂对鸡蛋碘含量及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和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1 家禽脂质代谢简述 |
1.1.1 脂质的合成 |
1.1.2 脂质的分解 |
1.1.3 脂质的转运 |
1.1.4 脂质过多的危害 |
1.2 甜菜碱的来源 |
1.3 甜菜碱的理化特性 |
1.4 甜菜碱的生理功能 |
1.4.1 供甲基功能 |
1.4.2 渗透调节功能 |
1.4.3 调节脂质代谢 |
1.4.4 抗氧化功能 |
1.4.5 改善肠道菌群 |
1.4.6 抗球虫作用 |
1.5 甜菜碱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
1.5.1 甜菜碱在蛋鸡上的应用 |
1.5.2 甜菜碱在肉鸡上的应用 |
1.5.3 甜菜碱在猪上的应用 |
1.5.4 甜菜碱在其他动物上的应用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试剂、耗材和仪器 |
2.2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2.2.1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
2.2.2 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3.1 生产性能 |
2.3.2 蛋品质 |
2.3.3 血液指标的测定 |
2.3.4 肝脏指标的测定 |
2.3.5 肝脏组织RNA的提取 |
2.3.6 反转录 |
2.3.7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
3.1.1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1.2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3.1.3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血常规和血脂含量的影响 |
3.1.4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肝脏脂肪指标的影响 |
3.1.5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脂肪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1.6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肝脏脂肪代谢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
3.2.1 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2 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肉仔鸡血清脂肪指标的影响 |
3.2.3 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肉仔鸡肝脏脂肪指标的影响 |
3.2.4 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肉仔鸡脂肪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5 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肉仔鸡肝脏脂肪代谢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
4.1.1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
4.1.2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血脂的影响 |
4.1.3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肝脏指标和脂代谢基因的影响 |
4.1.4 短期饲喂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 甜菜碱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
4.2.1 甜菜碱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2 甜菜碱对肉仔鸡血脂的影响 |
4.2.3 甜菜碱对肉仔鸡肝脏指标和脂代谢基因的影响 |
4.2.4 甜菜碱对肉仔鸡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植酸酶与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氮磷排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1 引言 |
1.1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
1.2 低磷低蛋白日粮的研究进展 |
1.2.1 磷的生理作用及磷源饲料资源现状 |
1.2.2 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及蛋白饲料资源现状 |
1.2.3 低磷低蛋白日粮的应用 |
1.3 植酸与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
1.3.1 植酸与植酸酶 |
1.3.2 植酸酶的活性及影响因素 |
1.3.3 植酸酶在家禽上的应用 |
1.4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
1.4.1 肠道健康与微生态制剂 |
1.4.2 微生态制剂的生理功能 |
1.4.3 微生态制剂在家禽上的应用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与材料 |
2.2 试验设计与饲粮组成 |
2.3 饲养管理 |
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
2.4.1 生产性能 |
2.4.2 消化率测定 |
2.4.3 蛋品质测定 |
2.4.4 氮磷排放量 |
2.4.5 胫骨中的钙、磷含量 |
2.4.6 粪中氨气测定 |
2.4.7 血清生化试验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植酸酶、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植酸酶、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3.3 植酸酶、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4 植酸酶、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的胫骨钙磷影响 |
3.5 植酸酶、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的氮磷、氨气排泄的影响 |
3.6 植酸酶、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血清指标的影响 |
3.7 经济效益分析 |
3.8 采用二次回归模型估测植酸酶与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对蛋鸡氮磷排泄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植酸酶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 |
4.2 植酸酶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的蛋品质影响 |
4.3 植酸酶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4.4 植酸酶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胫骨钙磷的影响 |
4.5 植酸酶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氮磷、氨气排放的影响 |
4.6 植酸酶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的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低蛋白日粮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影响及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痛点一:我国蛋白原料短缺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
1.2 痛点二:饲料利用率低,尤其是蛋白利用率低 |
2. 低蛋白日粮 |
2.1 低蛋白日粮概念 |
2.2 理想蛋白质概念 |
2.3 蛋鸡低蛋白日粮研究进展 |
2.4 低蛋白日粮应用现状和理论尚待完善的探讨 |
2.5 低蛋白日粮饲料添加剂营养调控技术 |
3.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2 研究内容 |
二、试验研究与分析讨论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时间和地点 |
1.2 试验设计 |
1.3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1.4 饲养管理 |
1.5 样品采集 |
1.6 指标测定及方法 |
1.7.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2.3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4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肝脏指数的影响及肝脏切片观察 |
2.5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生化的影响 |
2.6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指标的影响 |
2.7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8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9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肠道健康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3.3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4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肝脏健康的影响 |
3.5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指标的影响 |
3.7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8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9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肠道健康的影响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蛋虫草培养物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概况 |
1.2.1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历史 |
1.2.2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
1.2.3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
1.2.4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依据和研究基础 |
1.3 中药免疫增强剂概述 |
1.3.1 中药免疫增强剂在动物中的应用 |
1.3.2 中药免疫增强剂中动物常用的类型 |
1.3.3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主要成分 |
1.3.4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常用剂型 |
1.3.5 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
1.4 北虫草的研究概述 |
1.4.1 北虫草的药用价值 |
1.4.2 北虫草的免疫调节作用 |
1.4.3 北虫草的生长需求 |
1.4.4 北虫草的制备 |
1.5 禽类免疫系统的构成 |
1.5.1 禽类的免疫器官 |
1.5.2 禽类的免疫细胞 |
1.6 构建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模型 |
第2章 北虫草在鸡蛋内培养与制备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剂与仪器 |
2.1.3 试验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菌种接种剂量 |
2.2.2 鸡蛋接种部位 |
2.2.3 接种培养时间 |
2.3 讨论 |
2.3.1 接种剂量对蛋虫草培养物发酵培养影响 |
2.3.2 接种部位对蛋虫草培养物发酵培养影响 |
2.3.3 接种时间对蛋虫草培养物发酵培养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蛋虫草培养物粉喷雾干燥制备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1.3 工艺流程 |
3.1.4 操作要点 |
3.2 结果 |
3.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3.2.2 正交试验结果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蛋虫草培养物形态、分子学特征鉴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剂与仪器 |
4.1.3 试验方法 |
4.2 结果 |
4.2.1 蛋虫草培养物形态特征鉴定 |
4.2.2 蛋虫草培养物分子学鉴定及序列分析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检测指标 |
5.2 结果 |
5.2.1 一般状态的结果 |
5.2.2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变化的结果 |
5.2.3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a)变化的结果 |
5.3 讨论 |
5.3.1 一般状态的影响 |
5.3.2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变化的影响 |
5.3.3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a)变化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1.3 检测指标 |
6.2 结果 |
6.2.1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白细胞变化的结果 |
6.2.2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变化的结果 |
6.2.3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变化的结果 |
6.2.4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红细胞变化的结果 |
6.2.5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结果 |
6.2.6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血小板变化的结果 |
6.3 讨论 |
6.3.1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白细胞变化的影响 |
6.3.2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变化的影响 |
6.3.3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 |
6.3.4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红细胞变化的影响 |
6.3.5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影响 |
6.3.6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血小板变化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材料 |
7.1.2 试验方法 |
7.1.3 检测指标 |
7.2 结果 |
7.2.1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变化的结果 |
7.2.2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PFC)变化的结果 |
7.3 讨论 |
7.3.1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血清溶血素(HClgm)变化的影响 |
7.3.2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PFC)变化的影响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试验材料 |
8.1.2 试验方法 |
8.1.3 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测定 |
8.2 结果 |
8.2.1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变化的结果 |
8.2.2 蛋虫草培养物对鸡蛋蛋品质变化的结果 |
8.2.3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结果 |
8.2.4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变化的结果 |
8.3 讨论 |
8.3.1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8.3.2 蛋虫草培养物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 |
8.3.3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8.3.4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
8.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蛋种鸡繁殖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葡萄萄糖氧化酶的理化性质和酶学特性 |
1.2 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 |
1.2.1 改善肠道上皮,防控球虫病 |
1.2.2 促进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 |
1.2.3 解除霉菌危害,提高安全性 |
1.2.4 减少需氧有害菌的感染机率 |
1.3 作用机理 |
1.4 葡萄糖氧化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4.1 葡萄糖氧化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
1.4.2 葡萄糖氧化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
1.4.3 葡萄糖氧化酶在兔生产中的应用 |
1.4.4 葡萄糖氧化酶在牛生产中的应用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动物 |
2.2 试验设计与饲粮 |
2.3 饲养管理 |
2.4 指标测定及方法 |
2.4.1 生产性能测定 |
2.4.2 常规蛋品质测定 |
2.4.3 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测定 |
2.4.4 繁殖性能统计 |
2.4.5 卵泡数量的统计 |
2.4.6 血清激素含量 |
2.4.7 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蛋品质的影响 |
3.3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3.4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繁殖性能影响 |
3.4.1 对孵化性能的影响 |
3.4.2 对卵泡数量的影响 |
3.5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
3.6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7 经济效益分析 |
4 讨论 |
4.1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蛋品质的影响 |
4.3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4.4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
4.5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卵泡数量的影响 |
4.6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激素水平的影响 |
4.7 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8 经济效益的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不同处理的复合微量元素菌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微量元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1.2 富微量元素微生物制剂的研究现状 |
1.2.1 富微量元素微生物制剂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1.2.2 富微量元素微生物制剂的添加对环境的影响 |
1.3 复合微量元素菌剂 |
1.3.1 复合微量元素菌剂简介 |
1.3.2 复合微量元素菌剂的应用前景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
2.1.3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
2.1.4 样品采集 |
2.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6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2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蛋品质的影响 |
2.2.3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2.3.3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
3.1.3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
3.1.4 样品采集 |
3.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6 数据的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2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蛋品质的影响 |
3.2.3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2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3.3.3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
4.1.3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
4.1 4 样品采集 |
4.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6 数据的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2 不同菌剂饮水对蛋品质的影响 |
4.2.3 不同菌剂饮水对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不同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3.2 不同菌剂饮水对蛋品质的影响 |
4.3.3 不同菌剂饮水对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L-茶氨酸的由来及理化性质 |
1.2 L-茶氨酸的自然合成 |
1.3 L-茶氨酸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
1.4 L-茶氨酸的功能及应用 |
1.4.1 镇静和放松作用 |
1.4.2 降血压作用 |
1.4.3 增强免疫作用 |
1.4.4 抗肿瘤作用 |
1.4.5 抗疲劳、抗应激作用 |
1.4.6 抗氧化作用 |
1.5 L-茶氨酸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 |
1.6 安全性评价 |
1.7 开展本研究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时间和地点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日粮 |
2.4 饲养管理 |
2.5 屠宰及样品采集 |
2.6 指标测定方法 |
2.6.1 生产性能指标 |
2.6.2 繁殖性能指标 |
2.6.3 免疫功能 |
2.6.4 抗氧化性能 |
2.6.5 蛋品质常规指标 |
2.6.6 血清生化指标 |
2.6.7 血清激素 |
2.7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
3.2.1 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孵化性能的影响 |
3.2.2 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血清激素的影响 |
3.2.3 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卵巢FSHR和LHR 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2.4 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曲线和溶解曲线分析 |
3.3 L-茶氨酸对岭南黄肉种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3.1 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3.2 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血清免疫的影响 |
3.4 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4.1 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4.2 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5 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 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蛋品质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L-茶氨酸对岭南黄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
4.2 L-茶氨酸对岭南黄肉种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4.3 L-茶氨酸对岭南黄肉种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4.4 L-茶氨酸对岭南黄肉种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8)乳酸菌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养分代谢及发酵粪中氨气和硫化氢散发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乳酸菌 |
1.2 乳酸菌在家禽中的应用 |
1.3 影响乳酸菌在家禽生产应用中的因素 |
1.4 蛋鸡产蛋后期的生理特点 |
1.5 本试验研究目的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2.2 材料 |
2.3 试验动物及设计 |
2.4 试验动物管理 |
2.5 测定指标 |
2.6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3.3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营养物质摄入量的影响 |
3.4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营养物质排出量的影响 |
3.5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营养物质消化量的影响 |
3.6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7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钙和磷代谢的影响 |
3.8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免疫指标的影响 |
3.9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10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发酵粪中NH3、H2S含量的影响 |
3.11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粪便乳酸菌数量和大肠杆菌数量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4.3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营养消化量(率)的影响 |
4.4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钙、磷代谢的影响 |
4.5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免疫指标的影响 |
4.6 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4.7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发酵粪中NH3和H2S浓度的影响 |
4.8 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粪便乳酸菌数量和大肠杆菌数量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1.2 红曲霉的研究进展 |
1.3 中草药的研究进展 |
1.4 酵母菌的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动物 |
2.3 试验方法 |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5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日粮各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3.3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肠道菌群和氮磷排泄率的影响 |
3.4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
3.5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鸡蛋黄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 |
3.6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7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3.8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 |
3.9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l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日粮各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4.3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肠道菌群和氮磷排泄率的影响 |
4.4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
4.5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鸡蛋黄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 |
4.6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7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4.8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 |
4.9 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蛋鸡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复方中药超微粉对不同鸡品种鸡蛋胆固醇含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中药超微粉碎的概念 |
3 中药超微粉的特点及优势 |
3.1 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率和药效 |
3.2 有利于生物活性成分的保留 |
3.3 有利于中药材资源的保护 |
4 中药超微粉碎在饲料添加剂领域中存在的不足 |
5 中药超微粉碎在添加剂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
5.1 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利用率,节约中药资源 |
5.2 合理改良现有的生产设备,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 |
5.3 加强超微粉碎中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禽体内代谢的基础研究 |
6 中药降脂机理 |
7 中药降低鸡蛋胆固醇的作用 |
8 复方中药组方的组成成分 |
8.1 生山楂 |
8.2 香附 |
8.3 决明子 |
8.4 荷叶 |
8.5 红花 |
8.6 桃仁 |
9 不同鸡品种介绍 |
9.1 崇仁麻鸡 |
9.2 余干黑鸡 |
9.3 海蓝褐鸡 |
10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肾功能的影响 |
2.3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肝功能的影响 |
2.4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血常规的影响 |
2.5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6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鸡蛋胆固醇的影响 |
2.7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肝肾组织切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肾功能的影响 |
3.3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肝功能的影响 |
3.4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血常规的影响 |
3.5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6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肝肾组织切片的影响 |
3.7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鸡鸡蛋胆固醇的影响 |
4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不同碘制剂对鸡蛋碘含量及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甜菜碱对产蛋后期蛋鸡和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D]. 刘茜.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植酸酶与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氮磷排泄的影响[D]. 郑紫薇.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3]低蛋白日粮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影响及营养调控技术研究[D]. 张恒硕. 浙江大学, 2020
- [4]蛋虫草培养物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与应用[D]. 赵庆枫. 吉林大学, 2019(02)
- [5]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后期蛋种鸡繁殖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 李生杰.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1)
- [6]不同处理的复合微量元素菌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D]. 李孟宁. 延边大学, 2019(01)
- [7]L-茶氨酸对产蛋后期岭南黄肉种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D]. 朱飞.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8]乳酸菌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养分代谢及发酵粪中氨气和硫化氢散发量的影响[D]. 马晓婷.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9]酵母菌—中药红曲霉混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D]. 陈天龙. 延边大学, 2016(02)
- [10]复方中药超微粉对不同鸡品种鸡蛋胆固醇含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王琦. 江西农业大学,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