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论流程企业CIMS建设的若干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国元贺[1](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产品化设计研究 ——以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向制造业学习过程中,制造业与建筑业的趋同性强化了建筑“产品”的概念。制造业先进理念技术逐步引入到建筑中,然而,应用的深度与角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筑工业化已成为设计建造的重要方向,但国内外研究中并没有对于“建筑产品化”的确切概念,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制造业产品与建筑异同,定义“建筑产品化”:以标准化为基础,通过模块化方法,提高各层级建筑产品通用化程度的建筑系列化过程。工程实践中,精益建造所提倡的“建筑是固定的产品,流动的人员”局限于现场施工建造方式,并不能将建筑产品质量提高到制造业水平,通过系统分析法进行建筑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以及模块化特征分析,结合案例研究,提出了建筑构件-建筑模块-建筑系列的建筑产品化结构体系。BIM仅以建筑设计图纸提交为目的的设计策略,局限于设计与产品间的联系,产生大量重复性低效设计工作,数据库间信息隔离、信息有效性差,难以支撑建筑产品化发展,应用模型分析法,引入制造业产品族概念,建立建筑产品化应用的分析模型,归纳了建筑产品化道路并总结了建筑产品化的设计方法。本文基于产品化视角,从建筑构件产品、模块产品、系列产品三个层次延伸“建筑产品化”概念,论述了基于BIM的建筑产品化设计模式,并以老旧小区加建电梯项目为例,进行建筑产品化设计的比较研究,找出适合建筑业的产品化发展模式。使建筑产品化实现同制造业一样,支撑一系列建筑设计生产建造的优化过程,加速建筑工程“制造业化”。
盖勇[2](2020)在《A公司散货船造船生产效率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A公司为一家大型国有造船企业,承接散货、集装箱、油轮等船舶类型的建造。由于船型的多样化以及计划的多变性导致生产进度难以控制,影响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虽然船舶建造总量在国内造船企业中遥遥领先,但生产效率与世界一流的造船企业相比仍有差距,主要突出表现是造船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技术创新能力弱,这严重制约了A公司造船产量增加、成本下降和船价竞争力的提升。随着近年来造船市场持续低迷及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企业的利润在被不断的压缩,因此,A公司为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现阶段正努力解决造船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文结合A公司实际情况,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现有资源配置的条件下,通过与日韩先进船企的生产指标进行对比,以现有散货船建造为研究对象,对组织计划管理、生产模式、工艺管理和内部信息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找出目前生产效率不高的制约因素,同时对关键问题进行识别,提出提升生产效率的优化策略,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来保证优化策略的推广和实施。基于以上的相关优化策略以及保障措施,应用于A公司现有散货船的实际生产建造中,从船台周期、总组合拢效率、完整性等角度来验证生产效率提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实际建造生产中,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对后续船舶建造有着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王冲[3](2019)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船舶内装是船舶制造行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专业,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和远洋运输量的激增,人们对海上长距离航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船东对内装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然而关于内装的相关研究和资料屈指可数,而关于船舶内装成本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是一个空白,本文立足船厂实际管理,对船厂的生产管理各流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于降低的船舶内装建造成本,提升内装管理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标的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通过对公司的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管理的长期跟踪研究,结合国内外知名船厂的相关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多年来的实际工作接触和数据的分析总结,从内装的设计、采购、供应链支持、信息化建设、人力、工程款结算、动能耗材以及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大连重工在船舶内装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针对公司目前内装成本控制的节点片面性和时间维度的局限性特点,本文以实现总体成本最低为目标对内装管理流程中各环节和流程的管理进行优化提升,通过优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从实践中规范材料定额,以总体成本控制理念实现全流程的总体成本最低。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进行构思,第一章为论文的写作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为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的研究现状及成本特点,第三章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管理现状,第四章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问题分析,第五章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成本控制对策研究,最后结论部分对公司的问题和改进方案进行宏观概括,本文的成本控制策略对于公司以及国内其它船厂的内装成本管理改进都具有非常典型的参照和研究意义。
姚清振[4](2019)在《基于CIMS的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装配式建筑的迅速发展,PC构件工厂的数量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在PC构件的生产、运输、施工和运维阶段中,参与方众多,信息量庞大,信息传输错综复杂,极易导致信息传递流通不畅和疏漏,进而影响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进度、投资和质量的管理。鉴于此,亟待建立PC构件全寿命周期的信息管理系统来统筹装配式建筑各阶段的信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论文将CIMS(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的理念和和方法引入到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中,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分析。利用CIMS提供的IDEF0建模方法,将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分为五个子系统:设计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施工管理系统和运维管理系统,并给出各子系统之间及各子系统内部的功能结构。2.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模型建立。以IDEF1x建模方法为基础,明确PC构件全寿命周期内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并理清各信息的属性及相关逻辑联系,为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3.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过程模型建立。以IDEF3过程建模方法为基础,结合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信息模型,对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过程模型进行研究,实现了PC构件全寿命周期的业务流程获取,明确了系统各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4.信息管理方案说明。以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阐述了基于管理系统的各阶段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刘福德,姚明海[5](2017)在《钢铁企业CIMS信息流分析与功能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IMS技术结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生产管理理念,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和集成化,能够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结合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以信息流分析为基础进行功能设计,为钢铁企业开发和实施CIMS提供解决方案。首先,设计了钢铁企业CIMS的总体结构,通过CIMS信息流图表明了ERP/MES/PCS之间的关系,并描述了信息传递过程,研究了信息集成方法;然后,依据信息流分析设计了软件功能结构并对功能进行了简要描述。实际应用时要与企业自身状况相结合,以实现生产和经营的无缝集成。
李晨辉[6](2016)在《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国际造船领域竞争激烈,同时也存在发展的机遇。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为造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并推动着船舶制造业的变革与升级。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作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集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理念于一身,对造船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活动一体化集成、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日韩欧美等国外先进造船企业都对CIMS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应用,实现了造船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目前正在向智能化造船方向发展。但是我国造船企业对CIMS的应用状况并不理想,面临着信息技术集成化水平低、二次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影响因素,对于CIMS在我国的有效推广应用和促进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首先通过研究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特点、我国造船企业应用CIMS状况,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提出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各类影响因素。以TOE理论框架为基础提出技术、组织管理、环境、成本、人力资源五大影响因素扩展分析框架TOECH,在TOECH分析框架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设计筛选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克朗巴哈系数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信度分析与修正,筛选确定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考虑到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影响因素具有相互作用的特点,而DANP模型可以反映出复杂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因素的影响权重,因此本文选用DANP模型对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相互间的影响网络关系图和各因素的影响权重。研究发现,我国造船企业应用CIMS影响权重最大的是技术因素中的技术集成度和研发创新能力两个指标;影响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原因型指标是环境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说明此两项指标对其他指标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我国造船企业应该从提高技术集成度和增强研发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直接促进CIMS的有效应用,同时要通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合理利用外部资源、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等方式推进CIMS的实施。政府应该发挥好导向作用,规范市场和行业标准,提供财政、税收支持,为CIMS的有效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于龙飞[7](2016)在《基于BIM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研究与应用中,暴露出了我国建筑行业当前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各单位间的协同工作困难、信息化程度较低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借鉴学习了制造业思想、理论方法和工具。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即CIMS),是以信息技术和系统技术集成为基础的现代化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提出以来,在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是工业4.0的基础。受限于我国建筑业传统的建造方式以及较低的信息化程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建筑业仍未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的大力推广,建筑业将进一步走向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这为CIMS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借鉴了CIMS在机械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利用CIM理论和BIM技术,提出了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BIM—CICS),并对其具体实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先深入分析了CIM哲理及CIMS的内涵,分析总结了CIMS应用工程的特点,为将CIMS引入建筑业做好铺垫。对将BIM和CIMS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进行了适用性研究。然后,本文提出了基于BIM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BIM—CICS)的概念,对BIM—CICS进行了总体设计,对BIM—CICS的体系结构,总体架构及功能模型等进行了研究,划分了体系结构层次。并针对装配式建筑产业流程进行了革新再造。以总体框架为基础,对分系统及支撑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各分系统及支撑系统的设计思想、功能设计及功能结构模型。之后,本文研究了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对各种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进行分析及对比。研究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选择中应考虑的因素,并对方案选择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建筑技术体系优选方法。最后,本文结合案例,选取三种典型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优选。研究显示,模块与核心筒复合体系在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邱璘[8](2016)在《现代造船模式的涂装物流系统研究和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全球贸易衰退导致造船行业的整体下滑,降本、增效是造船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首选策略。船舶制造是资金、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船舶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原材料和设备,如钢板、配套设备、油漆、焊材、舾装件等。物流管理,包括采购、配送、仓储、发放,一直是制约造船进度的关键点。做好物流管理,不但直接影响到合同交船日期,也事关造船企业的市场信誉。国内许多大型船舶企业都采用了信息化技术辅助造船,但是,与国外先进船厂相比,物流配套环境的不完善,导致计划、采购与实际到货的脱节,使得信息化产品的实施和应用遇到了重重阻碍。船用油漆作为造船环节中的主要物资,加上油漆属于危险化学品,在日常的运输、仓储、施工中都需要比其它物资进行更严格的管理。根据权威统计,人工费用、能源费用、制造费用的总和大约占到单船成本的2.3%,但就涂料成本这一项就占到了单船成本的3%。A公司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完善、行之有效的油漆物资的管理方法,对上游供应商、公司内部仓储、生产部门施工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跟踪,提高油漆库存的周转率,配合生产计划,实现最优库存的管理要求。通过对A公司内部的涂装物流管理业务的研究,开发了全新的涂装物流管理系统,实现设计、物流、资金的集成管理。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包括:针对原有涂装物流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梳理并优化了原有的涂装物流业务流程,全新的业务流程基于托盘为单位进行涂装物流配送管理的理念,利用定额管理、无线技术、扫描技术、供应商外部协同机制等手段,建立了高效、合理的涂装物流内外部供应配送模型。以系统用例分析,功能模块划分,E-R关系图、数据流图的设计,业务的核心编码规范以及数据表规划为设计思路,实现全新的涂装物流系统。新系统正式使用后,生产部门的申请计划更加的准确,库存积压的情况显着减少,公司的油漆用量,比往年呈整体下降趋势。到货、领用环节加入了手持终端设备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大幅降低了物流与资金流的管理成本。
张祖国[9](2015)在《基于社会化的协同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智能制造是工业界持续关注的问题,其支撑技术体系处于持续发展更新中。狭义的智能制造主要关注制造的自动化、企业内不同业务系统的集成、生产线的柔性与工厂制造业务的敏捷性以及紧耦合企业集团内的协同。互联网环境下制造协同更多表现为松耦合特征,因此存在自组织去中心化的企业间的制造服务动态按需协同机制问题。论文针对此问题,对国内外智能制造与协同制造相关的知识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设计了体系结构,定义了一系列相关概念,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围绕制造资源共享、制造资源的选择与分配、制造联合服务访问与授权、动态按需配置制造流程和制造智慧的联合进化与遗传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论文首先从技术与集成框架两个角度论述了CIMS(Computer/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要素、体系结构、系统建模方法及其演进;智能体特征、模型、组织特征与协调协作方法与强化学习机制和遗传算法;制造的社会化特征与虚拟组织;制造的敏捷与柔性特征;云制造技术与思想的发展;德国工业4.0的CPS(Cyber-Physical System)框架、数据标准化与动态配置生产线目标。文章比较了不同IM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差异。论文针对松耦合环境下的制造服务协同问题提出了社会化协同智能制造SCIM(SNS-Based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的概念,通过定义智能制造资源IMR(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ource)、全制造服务周期TMSL(Total Manufacturing Service Lifecycle)、虚拟生产线VPL(Virtual production Line),构造了SCIM体系结构参考模型,设计了SCIM的两种协作模型E2E(Enterprise to Enterprise)和E2P(Enterprise to Person),设计了E2P下的分包模式和自定义产品模式,并在SCIM体系结构下给出了设计协同、工艺协同、虚拟库存协同、MRO(Maintenance,Repair and Operation)协同的交互场景。论文将企业服务总线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扩展为分布式协同制造总线CMB(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Bus),并通过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复制与更新给出初步实现方法;基于微服务架构提出了微服务制造单元MMSU(Micro Manufacturing Service Unit),分析了其运行机制和消息机制及对遗存系统的集成;将MMSU引入数字制造设备,提出双通道现场服务总线DC-OS(Dual Channel-Onsite Service),将数字制造设备纳入动态制造流程配置进程。在SCIM体系内,协作的关键流程环节包括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分享、资源与服务的优化选择、制造服务的安全授权、跨企业的动态制造服务流程配置以及松耦合企业间制造应用的智慧进化与遗传过程。针对四个方面,论文在第四章进行了相关技术研究并给出了解决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open LDAP和JXTA协议的点到点LDAP服务发现与资源同步机制;随后研究了融合CA与o Auth的SCIM体系下跨信任域的应用服务联合认证与授权方案;然后设计了面向社会化协作的制造服务流程引擎模型结构,分析了该流程引擎与制造资源目录服务的交互、流程引擎对MMSU代理的驱动以及流程节点间的消息机制;该章节最后将遗传算法应用于IME(IM-ed Enterprise)间的制造知识进化,定义了系统框架和内部功能流程,探讨了基于混合语义分析的制造知识处理算法模型和模糊推理机制。由于获取SCIM体系内制造资源与服务后,面临多种同类或相似资源或服务的情况,资源选择是SCIM体系内的重要决策问题。论文通过多目标规划和单纯形法构造了虚拟资源优化选择问题模型及求解方法,通过平衡运输问题的求解思想建立选定资源后实现虚拟生产线上的任务分配问题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本文部分研究成果在某集团企业的实际案例中进行了应用,支撑了其持续智能化改造项目的实施,证明文章提出的SCIM体系结构及配套的资源分享、服务授权、制造服务动态配置及制造应用智慧遗传进化方案是可行的。资源分享、服务授权、制造服务动态配置及制造应用智慧遗传进化对复杂社会化关系的适应能力,资源与服务协同的租用资费、资源与服务隐私、双通道现场服务总线在数字制造设备上的实现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黄丹[10](2014)在《基于“六大系统”的矿山CIMS生产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我国矿山基本落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体系构架在安全应急管理之外有宽广的应用空间。开展基于“六大系统”生产管理体系研究,实现矿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管理与维护工作融入到每日的生产工作中,进一步挖掘“六大系统”在矿山的应用价值。通过熵增理论和集对分析原理定量分析评价了CIMS管理效用及“六大系统”的建设水平。基于“六大系统”建设矿山CIMS生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利用技术手段使生产信息高度集中,强调管理体系构建与管理思想融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凡口铅锌矿为例,介绍了矿山“六大系统”CIMS基本构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阐述了CIMS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体系以及各层次的技术内涵、技术特征、管理功能和应用模式。基于“六大系统”的技术手段,支撑起CIMS体系构架,从而确立了矿山生产管理信息化CIMS体系。(2)分析了矿山“六大系统”CIMS生产管理体系对企业精细化、扁平化管理和人本管理的促进作用及其与数字矿山的关系。熵增原理综合评价指出,实施矿山“六大系统”CIMS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3)为了促进矿山CIMS建设,综合评价“六大系统”服务CIMS生产管理的能力,在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对“六大系统”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级,对“六大系统”的建设水平做深层次的评估,不仅侧面反映企业的重视程度和安全水平,而且为其深层次应用做铺垫。根据综合分级评价模型,对凡口铅锌矿“六大系统”进行评估定级。(4)以凡口铅锌矿为例,说明研究和建立CIMS体系的技术路线是以“六大系统”为依托,并具体分析了技术手段和管理应用。(5)进一步推进以“六大系统”为基础的矿山CIMS管理体系建设,结合设计与参与建设“六大系统”的研究与现场经验,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现有“六大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个人的意见建议;阐述矿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模型,需要加强CIMS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六大系统”在今后生产中的深层次应用。
二、浅论流程企业CIMS建设的若干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流程企业CIMS建设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产品化设计研究 ——以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概念辨析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论文框架 |
第2章 制造业中以产品为目标的工业设计理论与实践 |
2.1 由生产到产品——工业设计理论的发展 |
2.1.1 由标准化到个性化的工业设计 |
2.1.2 精益生产理论 |
2.1.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2.1.4 敏捷制造理论与工业4.0 |
2.2 以产品为目标的工业设计实践 |
2.2.1 汽车 |
2.2.2 船舶 |
2.3 制造业中产品化设计的技术体系 |
2.3.1 软件系统 |
2.3.2 产品族DNA开发设计模式 |
2.3.3 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与系列化 |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建筑业中的产品化趋向与设计模式的转变 |
3.1 由建造到制造——建筑设计理论的转变 |
3.1.1 既有建筑工程建造体系分析 |
3.1.2 精益建造理论 |
3.1.3 并行工程与协同产品开发 |
3.1.4 建筑产品化与制造服务化 |
3.2 以产品为目标的建筑设计实例 |
3.2.1 整体厨卫浴 |
3.2.2 集装箱建筑 |
3.3 BIM技术与建筑的产品化设计 |
3.3.1 BIM应用框架 |
3.3.2 BIM技术应用于建筑产品化各阶段的优势 |
3.3.3 BIM技术推进建筑工程“制造业化” |
本章小结 |
第4章 BIM技术在不同层级建筑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4.1 构件族库——建筑产品化设计的基础 |
4.1.1 基于BIM的建筑构件产品化设计模型 |
4.1.2 基于BIM的构件产品标准化设计研究 |
4.1.3 BIM构件产品族库 |
4.2 部品模块——建筑产品化设计的核心 |
4.2.1 基于BIM的建筑产品族模块化设计 |
4.2.2 建筑产品模块化设计矩阵模型 |
4.2.3 BIM模块装配资源平台 |
4.3 产品系列——建筑产品化设计的目标 |
4.3.1 基于BIM的建筑产品化工作模型 |
4.3.2 基于BIM的建筑产品供应链 |
4.3.3 建筑产品系列化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中建筑产品开发与设计 |
5.1 基于BIM的外加电梯产品开发 |
5.1.1 建筑产品化设计特征 |
5.1.2 外加电梯项目产品化分析 |
5.1.3 外加电梯产品化族库建立 |
5.2 基于BIM的外加电梯产品化设计 |
5.2.1 外加电梯模块化装配平台 |
5.2.2 外加电梯产品系列化设计 |
5.2.3 方案生成 |
5.3 外加电梯项目案例比较研究 |
5.3.1 横向比较 |
5.3.2 纵向比较 |
5.3.3 建筑产品化设计前景 |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表目录 |
图目录 |
附录 |
研究成果 |
致谢 |
(2)A公司散货船造船生产效率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以及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拉动式计划体系 |
2.2 鱼骨图研究法 |
2.3 准时化生产技术 |
2.4 物料需求计划体系 |
2.5 优化生产技术 |
3 A公司简介及生产效率管理现状 |
3.1 公司简介 |
3.1.1 A公司的背景 |
3.1.2 主要产品介绍 |
3.2 造船行业发展环境 |
3.3 造船生产计划及效率管理现状 |
3.3.1 A公司生产计划体系 |
3.3.2 A公司生产计划层级 |
3.3.3 A公司生产效率现状 |
4 A公司散货船生产效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散货船生产效率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组织计划问题 |
4.1.2 生产模式问题 |
4.1.3 工艺技术问题 |
4.1.4 信息共享效率问题 |
4.2 散货船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4.2.1 组织计划管理因素 |
4.2.2 生产模式因素 |
4.2.3 工艺管理因素 |
4.2.4 内部信息管理因素 |
5 A公司散货船生产效率提升的优化策略 |
5.1 组织计划管理优化 |
5.1.1 月度计划完善 |
5.1.2 周计划完善 |
5.1.3 建立重要工事施工计划 |
5.2 生产模式优化 |
5.2.1 分段模式优化 |
5.2.2 合拢模式优化 |
5.2.3 质量管理模式优化 |
5.2.4 精度管理模式优化 |
5.2.5 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优化 |
5.3 工艺管理优化 |
5.4 内部信息管理优化 |
5.4.1 加强员工的培训 |
5.4.2 制定信息化管理标准 |
6 A公司散货船生产效率优化策略的实施保障 |
6.1 完善生产技术准备 |
6.1.1 分级警示制度 |
6.1.2 生产技术准备会议制度 |
6.2 建立生产标准化体系 |
6.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6.4 深化信息系统管理 |
6.5 强化创新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论文的研究目的 |
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
1.4.1 成本控制的概念 |
1.4.2 成本控制的研究内容 |
1.4.3 成本控制的目标 |
1.4.4 成本控制的管理特征 |
2 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的研究现状及成本特点 |
2.1 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
2.1.1 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的理论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管理的实践现状 |
2.1.3 国内船舶内装的成本管理现状 |
2.2 船舶内装成本的构成及特点 |
2.2.1 船舶内装成本的构成 |
2.2.2 船舶内装成本的特点 |
3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管理现状 |
3.1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介绍 |
3.2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管理框架与流程 |
3.2.1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组织结构 |
3.2.2 公司的项目管理流程 |
3.3 影响内装成本的问题归纳图 |
3.4 事前阶段的内装成本控制问题 |
3.4.1 预测环节缺少成本定额 |
3.4.2 计划环节不能有效执行 |
3.5 事中阶段的内装成本控制问题 |
3.5.1 内装流程管理的不规范 |
3.5.2 采购管理的不合理和效率低下 |
3.5.3 工程费用的结算存在随意性 |
3.5.4 车间内装材料浪费严重 |
3.5.5 耗材回收率过低 |
3.5.6 部分环节分工过细 |
3.5.7 不合理的交叉作业而造成返工情况较多 |
3.6 事后阶段的内装成本控制问题 |
3.6.1 事后反馈机制不健全 |
3.6.2 事后考核机制的缺失 |
4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公司的内装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
4.2 内装的设计水平较低 |
4.3 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淡薄 |
4.4 流程管理不规范和分工界面不清晰 |
4.5 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失灵 |
4.6 后勤支持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和考核机制 |
4.7 骨干员工流失严重 |
5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的对策 |
5.1 加强培训与考核 |
5.1.1 建立对管理人员的总体成本控制理念培训与考核机制 |
5.1.2 以总体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对设计人员的考核机制 |
5.2 落实材料定额控制措施 |
5.3 建立由下游对上游环节评估打分的内部绩效考核流程 |
5.4 建立以用户体验反馈为导向的信息化系统优化机制 |
5.5 推行内装项目开工前的生产筹备委员会机制 |
5.6 建立合理的员工的激励措施确保骨干人力资源稳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CIMS的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型 |
2.1 IDEF0 建模方法简介 |
2.2 PCIM-CIMS体系结构分析 |
2.3 PC构件全寿命期功能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模型 |
3.1 IDEF1x建模方法简介 |
3.2 设计管理系统信息模型 |
3.3 生产管理系统信息模型 |
3.4 运输管理系统信息模型 |
3.5 施工管理系统信息模型 |
3.6 运维管理系统信息模型 |
3.7 系统信息分类统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过程建模 |
4.1 IDEF3 构成元素简介 |
4.2 设计管理系统过程模型 |
4.3 生产管理系统过程模型 |
4.4 运输管理系统过程模型 |
4.5 施工管理系统过程模型 |
4.6 运维管理系统过程模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方案 |
5.1 构件设计信息化管理 |
5.2 构件生产信息化管理 |
5.3 构件运输信息化管理 |
5.4 构件安装信息化管理 |
5.5 运维阶段信息化管理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特点及现状 |
2.1 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特点及应用状况评价标准 |
2.1.1 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主要特点 |
2.1.2 造船企业CIMS应用状况评价标准 |
2.2 中国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现状 |
2.2.1 中国造船企业CIMS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
2.2.2 中国造船企业CIMS应用水平落后于日韩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影响因素规范分析 |
3.1 造船企业应用CIMS影响因素分析框架TOECH |
3.2 技术因素 |
3.2.1 技术集成度 |
3.2.2 研发创新能力 |
3.2.3 设备工艺水平 |
3.3 组织管理因素 |
3.3.1 领导层决策 |
3.3.2 项目管理水平 |
3.3.3 组织结构 |
3.3.4 企业规模 |
3.3.5 企业文化 |
3.4 环境因素 |
3.4.1 政策因素 |
3.4.2 市场因素 |
3.4.3 软件供应商因素 |
3.4.4 竞争对手因素 |
3.5 成本因素 |
3.5.1 投入成本 |
3.5.2 执行成本 |
3.5.3 维护成本 |
3.6 人力资源因素 |
3.6.1 技术人员数量 |
3.6.2 员工素质水平 |
3.6.3 人才流动性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造船企业应用CIMS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造船企业应用CIMS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方法的选择 |
4.1.1 DANP模型基本原理及优势 |
4.1.2 DANP模型分析造船企业应用CIMS影响因素的适用性 |
4.2 造船企业应用CIMS影响因素指标选择 |
4.2.1 影响因素指标的选择原则 |
4.2.2 影响因素指标的初选 |
4.2.3 信度检验与指标体系修正 |
4.3 研究假设及数据来源 |
4.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4.3.2 数据来源与说明 |
4.4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
4.4.1 基于DEMATEL方法构建网络关系图 |
4.4.2 基于ANP方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
4.4.3 实证结果分析 |
4.5 改进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对策建议 |
4.5.1 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
4.5.2 统筹规划财务管理 |
4.5.3 加强项目管理水平 |
4.5.4 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 |
4.5.5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
4.5.6 发挥政府导向作用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7)基于BIM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 |
1.1.2 建筑信息化及BIM的发展 |
1.1.3 CIMS的发展应用 |
1.2 BIM及 CIMS在建筑业的研究应用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BIM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概述 |
2.1 CIMS相关理论 |
2.1.1 CIMS的内涵 |
2.1.2 CIMS的核心 |
2.1.3 CIMS的基本要素 |
2.1.4 CIMS的结构 |
2.1.5 CIMS的分类 |
2.2 可行性研究 |
2.2.1 CIM哲理适用性 |
2.2.2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业、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比较 |
2.2.3 BIM的适用性 |
2.3 基于BIM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 |
2.3.1 BIM—CICS概念 |
2.3.2 实施目标 |
2.3.3 BIM—CICS特点 |
2.3.4 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 |
2.4 必要性分析 |
2.4.1 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
2.4.2 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 |
2.4.3 生产效率的提高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BIM—CICS研究 |
3.1 总体设计 |
3.1.1 功能模型 |
3.1.2 流程改造 |
3.2 分系统设计 |
3.2.1 分系统设计要点 |
3.2.2 建筑设计系统 |
3.2.3 预制生产系统 |
3.2.4 质量控制系统 |
3.2.5 构件管理系统 |
3.3 支撑系统 |
3.3.1 支撑系统的设计要点 |
3.3.2 工程数据管理系统 |
3.3.3 计算机网络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研究 |
4.1 建筑体系基本分类 |
4.2 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研究 |
4.2.1 部分预制装配技术体系 |
4.2.2 全预制装配技术体系 |
4.2.3 模块化建筑技术体系 |
4.3 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优选因素 |
4.4 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优选方法 |
4.4.1 层次分析法 |
4.4.2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 |
4.4.3 模糊层次分析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1.1 设计依据 |
5.1.2 建筑布置 |
5.2 方案选择 |
5.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技术体系优选 |
5.3.1 层次分析模型的构建 |
5.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3 方案比较分析 |
5.3.4 方案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现代造船模式的涂装物流系统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3 国内外现状研究 |
1.3.1 中国造船与日韩的差距 |
1.3.2 船舶物流管理现状 |
1.3.3 船舶企业信息化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1.5 论文结构组织 |
1.6 本章小结 |
2 涂装物流的研究 |
2.1 船舶企业的特点 |
2.2 船舶企业物流的特点 |
2.3 船舶企业涂装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涂装物流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CIMS系统 |
3.2 核心业务改善方案 |
3.2.1 业务流程分析 |
3.2.2 核心用例分析 |
3.3 系统目标 |
3.4 本章小结 |
4 涂装物流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总体设计 |
4.1.1 系统架构 |
4.1.2 系统总体流程 |
4.1.3 系统模块的划分 |
4.1.4 E-R关系图及数据流图 |
4.2 核心模块设计 |
4.2.1 涂装供货管理模块 |
4.2.2 涂装入库管理模块 |
4.2.3 涂装库存管理模块 |
4.2.4 涂装发放管理模块 |
4.2.5 涂装退库管理模块 |
4.2.6 涂装退货管理模块 |
4.2.7 涂装物资资金管理模块 |
4.3 核心物流业务编码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5 系统主要界面 |
4.6 系统部署 |
4.7 本章小结 |
5 涂装物流系统的测试及应用 |
5.1 系统测试 |
5.1.1 测试管理平台 |
5.1.2 功能测试 |
5.1.3 性能测试 |
5.2 系统应用效果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基于社会化的协同智能制造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智能制造系统综述 |
2.1 CIMS体系结构 |
2.1.1 CIMS集成要素与分类 |
2.1.2 CIMS体系结构模型 |
2.1.3 CIMS系统建模方法 |
2.2 智能体及其在制造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2.2.1 智能体特征 |
2.2.2 多智能体MAS系统的自组织与协作协调方法 |
2.2.3 多智能体的强化学习机制与遗传算法 |
2.3 制造的社会化网络特征与虚拟组织 |
2.3.1 SNS特征与理论基础 |
2.3.2 虚拟组织 |
2.3.3 对等网络技术的发展 |
2.4 制造的敏捷与柔性 |
2.4.1 敏捷制造的关键技术与基础 |
2.4.2 柔性制造的特征与发展 |
2.5 云制造模型 |
2.6 工业互联网与CPS系统框架 |
2.6.1 CPS系统框架 |
2.6.2 CPS集成方法与动态配置目标 |
2.7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社会化的协同智能制造体系结构和总线 |
3.1 基于社会化的智能制造体系架构 |
3.2 基于MMSU的协同制造总线设计 |
3.3 小结 |
第四章 SCIM体系下的社会化协同机制 |
4.1 SCIM体系下资源目录的一种分享和同步方法 |
4.2 IME间服务联合的安全认证与授权机制 |
4.3 SCIM的制造资源与服务动态配置工作流机制 |
4.4 IME的研发创新与自学习机制 |
4.5 小结 |
第五章 虚拟资源的优化选择与虚拟生产线分配 |
5.1 社会化制造系统的资源选择问题 |
5.2 一种虚拟资源优化选择方法 |
5.3 一种分布式虚拟生产线的任务分配方法 |
5.4 小结 |
第六章 某集团企业的社会化协同制造实例 |
6.1 应用需求分析 |
6.2 本研究在实例中的应用与效果 |
6.3 项目扩展计划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研究成果及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作者简历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基于“六大系统”的矿山CIMS生产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矿山生产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矿山生产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
1.2.3 “六大系统”工程建设与研究现状 |
1.2.4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六大系统”矿山生产管理CIMS体系 |
2.1 CIMS基本思想和理论体系 |
2.1.1 CIMS基本思想 |
2.1.2 CIMS组成 |
2.1.3 CIMS体系结构 |
2.1.4 CIMS在采掘业的应用 |
2.2 构建矿山企业广义ERP体系 |
2.2.1 矿山企业ERP的需求 |
2.2.2 矿山企业ERP系统构架及关键技术 |
2.3 MES在矿山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
2.4 矿山生产作业PCS系统 |
2.5 “六大系统”在矿山CIMS体系中的构建作用 |
2.5.1 “六大系统”三层次应用 |
2.5.2 基于“六大系统”矿山CIMS体系结构 |
2.5.3 多尺度视角下“六大系统”矿山生产信息集成 |
2.6 本章小结 |
3 矿山“六大系统”CIMS生产管理体系的效用分析 |
3.1 矿山“六大系统”CIMS的信息化生产管理模式 |
3.2 “六大系统”CIMS体系中的管理思想 |
3.2.1 “六大系统”CIMS体系中的精细化管理 |
3.2.2 “六大系统”CIMS体系提升矿山管理扁平化 |
3.2.3 人本管理模式的促进 |
3.2.4 矿山CIMS体系与数字矿山的关系 |
3.3 实施矿山CIMS体系效益分析 |
3.3.1 熵增理论 |
3.3.2 生产管理体系经济效益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4 完善“六大系统”评价分级促进矿山CIMS建设 |
4.1 基于CIMS需求概述“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
4.2 “六大系统”建设水平分级 |
4.2.1 “六大系统”建设水平分级可行性 |
4.2.2 集对分析综合评级方法 |
4.2.3 非煤矿山“六大系统”建设水平综合评价体系 |
4.3 建设水平分级实例分析 |
4.3.1 凡口矿“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
4.3.2 凡口矿“六大系统”建设水平分级 |
4.4 本章小结 |
5 凡口铅锌矿“六大系统”CIMS生产管理体系研究 |
5.1 凡口矿生产管理情况概述 |
5.1.1 组织机构及管理概况 |
5.1.2 信息化建设概况 |
5.2 凡口矿“六大系统”CIMS体系 |
5.2.1 系统结构与开发环境 |
5.2.2 生产综合调度平台 |
5.2.3 凡口铅锌矿MES优化研究 |
5.2.4 工业现场层 |
5.3 “六大系统”CIMS管理与维护 |
5.4 本章小结 |
6 推进“六大系统”矿山CIMS的问题及思考 |
6.1 “六大系统”建设中显现的问题 |
6.1.1 管理不到位 |
6.1.2 规范不到位 |
6.1.3 规划不到位 |
6.1.4 系统关联度不足 |
6.2 “六大系统”及其CIMS发展规律 |
6.3 矿山企业生产管理学研究匮乏 |
6.4 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浅论流程企业CIMS建设的若干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产品化设计研究 ——以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为例[D]. 国元贺. 天津大学, 2020(02)
- [2]A公司散货船造船生产效率提升策略研究[D]. 盖勇.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5)
- [3]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研究[D]. 王冲.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4]基于CIMS的PC构件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 姚清振. 聊城大学, 2019(01)
- [5]钢铁企业CIMS信息流分析与功能设计[J]. 刘福德,姚明海. 制造业自动化, 2017(01)
- [6]造船企业应用CIMS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李晨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7]基于BIM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的研究[D]. 于龙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现代造船模式的涂装物流系统研究和实现[D]. 邱璘.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9]基于社会化的协同智能制造系统研究[D]. 张祖国.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15(08)
- [10]基于“六大系统”的矿山CIMS生产管理体系研究[D]. 黄丹. 中南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