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频设备互连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田琪[1](2019)在《基于有限元法的手机扬声器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手机扬声器等音频设备的仿真对于音频信号的输入输出优化和音频信号在人机交互等方面的发展十分重要。手机微型扬声器的设计涉及到许多领域,其中最关键的是手机扬声器发声过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因此,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建立手机扬声器虚拟物理模型,基于该扬声器模型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来验证手机扬声器设计方案并对手机扬声器的性能进行评估成为了近几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扬声器等音频设备仿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音频设备设计行业的发展,对于推进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和人机交互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与MATLAB进行联合仿真实现了手机扬声器模型的全链路仿真,并对手机扬声器进行时域仿真研究,将仿真中对手机扬声器结构与材料属性的调整运用到实际设备设计。文章对手机扬声器中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多物理场数理方程进行论述,分析了手机扬声器仿真中求解的电磁场、力学、声学和热学部分的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及其边界条件。根据手机扬声器发声过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研究分析了三种手机扬声器仿真耦合思路,并选择了单项解耦方法对手机扬声器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在COMSOL中构建手机扬声器模型,设置材料参数以及网格划分,对扬声器磁路部分仿真求解,获得了力因数BL随音圈振动变化的曲线,分析了其带来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然后在MATLAB中编写脚本调用COMSOL,在COMSOL中插值输入电仿真得到的实际音频信号,进行MATLAB&COMSOL联合仿真,仿真结果分析了音圈驱动力和侦听点的声压变化,并利用模型截面二维绘图直观地分析了手机扬声器内部声压的变化,声压结果说明了全链路仿真的可行性。同时利用全链路仿真对毛刺信号进行分析,其结果验证了全链路仿真准确性。接下来对手机扬声器输入单音时变信号进行仿真计算,结果分析了声压变化和总谐波失真大小。对实际手机扬声器进行谐波失真测试,得到了随输入频率变化的总谐波失真曲线,然后在仿真研究中添加多频率扫描计算获得了随频率变化的总谐波失真曲线,将仿真总谐波失真曲线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时域仿真方法及其失真分析的准确性,并将材料属性的调整来辅助实际手机扬声器的设计。最后基于手机扬声器磁路分析得到的电磁损耗,对模型进行热仿真,获得了手机扬声器内部温度分布,并对扬声器结构材料的选择给出了建议。
Marshall Goldberg[2](2018)在《HDMI增强音频回传通道(eARC),为未来的家庭影院互连解决方案实现无损的音频质量》文中指出1引言HDMI 2.1是HDMI最新推出的HDMI标准。该标准的视频传输速度提高300%,压缩功能增强300%,视频带宽比HDMI 2.0的18 Gbps高9倍。除此以外,HDMI 2.1标准增加了一系列新特性,包括动态HDR(Dynamic HDR)、可变刷新率(Variable Refresh Rate,VRR)和快速媒体切换(Quick Media Switching)。您需要购买新的视频输入设备和电视机才能体验上述全新功能。搭载这些全新功能的设备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推出。单台设备无法提供上述所有功能。
张新硕[3](2014)在《基于DSP6455的短波宽带高速数传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短波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一直活跃在远洋航行、高空飞行和偏远地区等长距离通信领域。宽带、高速是新型短波电台的发展方向。短波宽带高速数传平台是实现短波宽带高速数传的硬件基础,对平台中的数据存储、快速计算以及嵌入式系统间的高速互连进行研究与设计具有很高的实际价值。首先,详细讨论了基于TMS320C6455DSP和FPGA的短波宽带高速数传平台的关键模块。实现了平台和PC机的异步通信,设计了高效的语音信号采集处理方案;完成程序在DDR2上的移植。然后,研究了RapidIO逻辑层、传输层和物理层协议以及高速串口的数据包格式及常用操作。接着,对DSP的SERDES模块操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完成了对物理层串行收发器的设计以及对关键电路模块的验证,结合逻辑层IP核在FPGA上实现了高速串口模块。最后,对DSP6455和FPGA高速互连的关键操作NWRITE和NREAD做了实测分析,实测表明NWRITE的操作效率接近理论值,是通信平台优先考虑的操作模式。
王志宇[4](2013)在《数字音频设备的“统一口径” 数字音频接口标准、物理接口方式与线材》文中认为工作也好,娱乐也罢,我想很多朋友都曾遇到过在组建数字音频系统时,被种类繁多的音频接口标准、物理接口方式以及传输线材搞得焦头烂额。笔者就常用的数字音频接口标准与物理接口方式以及传输线材,罗列、介绍说明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助益。我们在连接模拟音频系统时往往要注意设备间的信号电平匹配、阻抗匹配以及信号的输入输出方式是否一致(平衡或非平衡)。对于模
李冄[5](2012)在《声频工程适用标准规范解析(一)——音响扩声、公共广播等系统工程设计中技术标准规范适用性探讨》文中提出简要介绍了当前现行的一些国家和行业主管部委,针对声频工程制定的技术标准规范,并撰文说明在声频工程设计过程中,如何正确选择引用对口并适用的国家和行业,针对声频工程制定的技术标准规范,避免滥用和误用。真正将声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工作搞好。努力构建一套比较完美的声频工程系统,为使用场所和用户提供一个满意的,并符合实际应用需要的声频工程项目。
马飞[6](2008)在《浅析数字音频接口及其转换的实现》文中提出对数字音频设备接口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探讨,并对能够实现不同接口的数字音频设备之间的互连进行了实验研究,选用了阻抗匹配网络和变压器两种方法来实现AES3平衡接口与S/PDIF非平衡接口之间的相互转换。
许冰[7](2008)在《基于语音接口的MOST网络设备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车载信息设备的不断增多,面向媒体的系统传输协议MOST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商的重视,如何方便的访问MOST网络信息设备更是当前汽车电子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运用MOST网络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实现了基于语音接口的MOST网络设备控制。本文对MOST网络音频数据和控制数据的传输原理进行分析,利用MOST网络收发器OS8104和微控制器89S51设计了MOST网络节点,搭建了一个典型的MOST音频网络,并对语音识别芯片RSC300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在MOST音频网络上添加了语音接口节点。文中详细介绍了网络节点的软硬件设计,提供了微控制器89S51、MOST网络收发器OS8104、语音识别芯片RSC300和光驱、麦克风等元件的连接电路,以及OS8104路由表配置、光驱控制器、语音训练及识别等程序流程图。本文成功的实现了通过语音接口控制MOST网络设备的功能,验证了MOST网络在保证传输音频数据的高速、可靠和实时性的同时,可以互不干扰的传输控制数据的特性。
马飞[8](2008)在《浅析数字音频接口及其转换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数字音频设备接口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探讨,并对能够实现不同接口的数字音频设备之间的互连进行了实验研究,选用阻抗匹配网络和变压器来实现AES3平衡接口与S/PDIF非平衡接口之间的相互转换。
崔广中[9](2007)在《国内外声频标准(一)》文中指出文中给出了声频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声频系统、声频设备、测量方法、噪声测量、噪声控制、隔声隔振、电缆及接插件等方面的IEC标准、ISO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或部颁标准及地方或企业标准。
韩世平[10](2006)在《浅析数字音频接口标准及其应用技术》文中认为本文对数字音频设备接口标准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并对能够实现不同接口的数字音频设备之间的互连进行了实验研究,选用阻抗匹配网络和变压器来实现AES3平衡接口与S/PDIF非平衡接口之间的相互转换。
二、音频设备互连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音频设备互连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有限元法的手机扬声器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章 扬声器及有限元分析理论 |
2.1 扬声器分类 |
2.1.1 电动式扬声器 |
2.1.2 其它几种扬声器 |
2.2 动圈式扬声器结构与原理 |
2.2.1 动圈式扬声器基本结构 |
2.2.2 动圈式扬声器工作原理 |
2.3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
2.3.1 有限元法核心思想 |
2.3.1.1 数值近似 |
2.3.1.2 离散化 |
2.3.2 有限元法的目的和概念 |
2.3.3 有限元分析步骤 |
2.4 手机扬声器中有限元分析理论 |
2.4.1 磁场部分 |
2.4.1.1 麦克斯韦方程 |
2.4.1.2 电磁场中边界条件 |
2.4.2 力学部分 |
2.4.3 声学部分 |
2.4.4 热学部分 |
2.5 手机扬声器有限元仿真软件选择 |
2.5.1 手机扬声器多物理场耦合 |
2.5.2 手机扬声器有限元仿真软件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手机扬声器仿真耦合方式研究 |
3.1 集总参数法 |
3.1.1 电声类比 |
3.1.2 类比电路 |
3.1.3 有限元域 |
3.2 全耦合法 |
3.2.1 电磁相互作用 |
3.3 单项解耦法 |
3.4 手机扬声器仿真耦合方式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手机扬声器全链路仿真 |
4.1 手机扬声器仿真模型构建 |
4.1.1 手机扬声器结构 |
4.1.2 手机扬声器仿真模型 |
4.1.3 求解模型网格划分 |
4.1.4 音圈驱动力 |
4.1.5 手机扬声器材料参数 |
4.2 力因数BL曲线仿真 |
4.2.1 构建模型计算 |
4.2.2 BL曲线仿真结果 |
4.2.2.1 磁路仿真结果 |
4.2.2.2 BL曲线 |
4.3 MATLAB&COMSOL联合仿真 |
4.3.1 MATLAB与 COMSOL之间的相互连接 |
4.3.2 联合仿真方法具体实现 |
4.3.2.1 获得输入激励 |
4.3.2.2 COMSOL求解模型构建 |
4.3.2.3 MATLAB调用COMSOL仿真 |
4.3.2.4 联合仿真结果 |
4.3.2.5 毛刺信号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手机扬声器时域特性研究 |
5.1 手机扬声器时域仿真 |
5.1.1 时域仿真流程 |
5.1.2 总谐波失真分析 |
5.1.3 时域仿真声压结果 |
5.1.4 单频率点的总谐波失真计算 |
5.1.5 仿真与实测总谐波失真曲线对比 |
5.1.5.1 实测总谐波失真曲线 |
5.1.5.2 实测与仿真数据的对比 |
5.2 手机扬声器的热分析 |
5.2.1 建模仿真 |
5.2.2 热仿真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HDMI增强音频回传通道(eARC),为未来的家庭影院互连解决方案实现无损的音频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e ARC基本特征 |
2.1 前向兼容性的挑战 |
2.2 提供前向兼容性 |
3 e ARC技术细节 |
3.1 e ARC工作原理 |
3.2 e ARC与其他音频互连方式的比较 |
3.3 e ARC带宽 |
4 e ARC支持的音频格式 |
5 适用于e ARC功能的莱迪思解决方案 |
6 总结 |
(3)基于DSP6455的短波宽带高速数传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短波通信发展概述 |
1.2 短波高速数传平台介绍 |
1.3 RapidIO 互连技术 |
1.4 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短波高速数传硬件平台 |
2.1 数传平台硬件系统 |
2.1.1 电源设计 |
2.1.2 时钟设计 |
2.1.3 JTAG 仿真电路 |
2.2 音频信号处理模块 |
2.2.1 音频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
2.2.2 数传平台音频外设检测 |
2.3 数传平台串口通信 |
2.4 外部 RAM 电路设计和使用 |
2.4.1 DDR2 电路设计和配置 |
2.4.2 程序在 DDR2 的存放和执行 |
第三章 RapidIO 技术研究 |
3.1 RapidIO 概览 |
3.2 RapidIO 物理层的协议分析 |
3.2.1 RapidIO 串行物理层数据包格式 |
3.2.2 数据包保护和 CRC 校验 |
3.2.3 控制符号 |
3.2.4 PCS 和 PMA 子层 |
3.3 RapidIO 传输层的协议分析 |
3.4 RapidIO 逻辑层协议分析 |
3.4.1 I/O 事务协议 |
3.4.2 I/O 协议常见操作 |
3.4.3 消息传递协议 |
第四章 数传平台上 RapidIO 方案的具体实现 |
4.1 RapidIO 在 DSP6455 上的配置 |
4.2 RapidIO 在 FPGA 上的整体设计 |
4.3 串行收发器基本电路设计和验证 |
4.3.1 CRC 循环冗余校验模块设计与验证 |
4.3.2 8B/10B 编解码模块设计与验证 |
4.3.3 串/并转换电路设计与验证 |
4.3.4 时钟数据恢复电路设计与验证 |
4.3.5 通道边界对齐电路设计与验证 |
4.3.6 缓冲 buffer 设计和验证 |
4.4 平台互连测试 |
4.4.1 基于 DSP6455 和 FPGA 的 RapidIO 测试平台 |
4.4.2 串行 RapidIO 的理论传输性能计算 |
4.4.3 串行 RapidIO 传输性能测试分析 |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数字音频设备的“统一口径” 数字音频接口标准、物理接口方式与线材(论文提纲范文)
AES/EBU |
S/PDIF |
S/PDIF-2 |
ADAT |
TDIF |
R-BUS |
MADI |
DANTE |
(6)浅析数字音频接口及其转换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音频接口 |
1.1 AES/EBU (AES3-1992) 接口 |
1.2 S/PDIF接口 |
2 数字音频接口转换技术 |
2.1 AES/EBU与S/PDIF接口之间的转换 |
1) 阻抗转换网络 |
2) 变压器转换 |
2.2 S/PDIF与AES/EBU接口之间的转换 |
1) 变压器转换方式 |
2) 阻抗转换匹配网络 |
3 总结 |
(7)基于语音接口的MOST网络设备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技术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和目的及国内外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1 MOST网络设计 |
2.1.1 MOST网络协议简介 |
2.1.2 MOST网络结构 |
2.1.3 MOST网络收发器058104 |
2.2 语音识别模块 |
2.2.1 语音识别原理 |
2.2.2 语音识别模块组成 |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3.1 系统结构设计 |
2.3.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 |
3.1 芯片的选择 |
3.2 MOST网络收发器058104外围电路 |
3.2.1 电源管理 |
3.2.2 控制口和源数据口配置 |
3.2.3 复位电路 |
3.3 微控制器89551外围电路 |
3.3.1 89551 最小电路 |
3.3.2 串口电路 |
3.3.3 ISP在线烧录电路 |
3.4 音频设备节点电路 |
3.4.1 音频编码器电路 |
3.4.2 光驱控制器电路 |
3.5 收听设备节点电路 |
3.6 控制设备节点电路 |
3.7 语音接口节点电路 |
3.7.1 语音芯片RSC300 |
3.7.2 语音识别模块电路 |
第四章 软件程序设计 |
4.1 网络初始化程序 |
4.1.1 时间主节点初始化 |
4.1.2 时间从节点初始化 |
4.1.3 路由表的配置 |
4.2 语音识别程序 |
4.3 设备控制程序 |
4.3.1 控制数据发送程序设计 |
4.3.2 控制数据接收程序设计 |
4.4 光驱控制器程序设计 |
4.5 其它子程序设计 |
4.5.1 89551 的IO口模拟12C总线协议通讯程序 |
4.5.2 串口通讯程序 |
第五章 实验与调试 |
5.1 MOST网络调试 |
5.1.1 R5232串行通信电路和12C总线通讯电路的调试 |
5.1.2 单个节点电路的调试 |
5.1.3 两个节点互连的调试 |
5.1.4 三个节点组成MOST网络的调试 |
5.1.5 对MOST网络设备进行控制的调试 |
5.2 语音接口调试 |
5.2.1 语音识别模块训练的调试 |
5.2.2 语音识别模块识别的调试 |
5.3 系统集成调试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项目及发表论文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9)国内外声频标准(一)(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标准 |
2 国外声频标准 |
2.1 IEC 60268《声系统设备》标准 |
2.2 IEC 60581《高保真音频设备和系统最低性能要求》 |
四、音频设备互连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有限元法的手机扬声器仿真研究[D]. 田琪. 武汉大学, 2019(06)
- [2]HDMI增强音频回传通道(eARC),为未来的家庭影院互连解决方案实现无损的音频质量[J]. Marshall Goldberg. 中国集成电路, 2018(08)
- [3]基于DSP6455的短波宽带高速数传平台设计与实现[D]. 张新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4]数字音频设备的“统一口径” 数字音频接口标准、物理接口方式与线材[J]. 王志宇. 数码影像时代, 2013(10)
- [5]声频工程适用标准规范解析(一)——音响扩声、公共广播等系统工程设计中技术标准规范适用性探讨[J]. 李冄. 电声技术, 2012(05)
- [6]浅析数字音频接口及其转换的实现[J]. 马飞. 音响技术, 2008(05)
- [7]基于语音接口的MOST网络设备控制[D]. 许冰. 吉林大学, 2008(10)
- [8]浅析数字音频接口及其转换技术[J]. 马飞.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08(01)
- [9]国内外声频标准(一)[J]. 崔广中. 音响技术, 2007(07)
- [10]浅析数字音频接口标准及其应用技术[J]. 韩世平. 广播电视信息, 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