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盖莉莉[1](2021)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 ——基于多重中介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的多重中介模型,探究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行为、家庭阅读环境、学校阅读环境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路径及其传导机制。自变量为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阅读指导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因变量为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包括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迁移能力四个维度;三个中介变量分别是学生阅读行为、家庭阅读环境、学校阅读环境,中介变量1学生阅读行为包括学生阅读态度、阅读动机、阅读策略、阅读习惯四个维度;中介变量2家庭阅读环境包括父母阅读习惯、家庭阅读资源、亲子阅读互动三个维度;中介变量3学校阅读环境包括学校阅读资源、阅读活动两个维度。基于黑龙江省内4个地区的7所农村小学所收集到的495份调查问卷,运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整体基本情况不理想;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具有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行为、家庭阅读环境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与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之间中介效应显着,而学校阅读环境中介作用不显着。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学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显着地影响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阅读指导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不显着。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路径及传导机制进行了学理分析。农村学校因其地理位置而有自身的地域特殊性。因此,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应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改进农村学校语文教学,提升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加强家校合作,增强家庭环境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建构农村学校阅读环境,发挥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潜移默化作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从而为提升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提供实践支撑。
王凯媛[2](2021)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其中第一、二、三学段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分别不低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对阅读量做出最低规定,旨在督促教师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当前阅读教学大多以单篇为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等问题已经引起广大学者与一线教师的重视。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群文阅读,对传统单篇阅读教学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高阶思维,还可以整合课内外资源,增强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与教师开始重视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但目前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还不够成熟,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因此,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既能理论化群文阅读教学,又能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实践指导,从而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果。本研究首先通过梳理、分析、总结国内外文献中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关注相关动态,尝试从内涵、发展脉络两个方面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解读。其次,以相关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具体包括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目标、基本环节、实施原则、实施策略以及评价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构建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用于Q市S小学以部编版为教材的五年级A班的课堂教学之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进行三轮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实践尝试,在具体的实施中对每个环节的策略方法进行优化,直至建构出能适用于实践的较为完善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得出实践尝试的效果。最后,研究进一步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评价三个方面指出可借鉴的经验和策略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为今后进行相关教学活动的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丰富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张军红[3](2021)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x县五年级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对开拓学生的视野,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实现识字,认读、阅读,表达,写作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并且有效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对完善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语文阅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阅读能力是个体在阅读语文材料时在基本技能的辅助下阅读基本知识,形成的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探索性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现状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效果和语文学习质量。纵观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还存在着非常大的隐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通过观摩、赏课发现在课堂上往往热火朝天,学生和教师激情对话,但是课后检测却显示出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还不尽如人意。为了了解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问题,本文以河北省x县五年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进行相关的研究,并根据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的策略。首先,通过调查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阅读基本技能有待训练、认读能力中识记强应用弱、阅读理解能力不强、阅读探索能力差。其次,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发现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阅读基本技能缺乏训练;认读能力培养过于关注知识记忆性;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缺乏有效方法;阅读探索能力培养缺少学生主体性开发。最后,提出提升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第一,多进行阅读基本技能训练。具体包括增加阅读量和时间提升阅读速度;丰富阅读资源和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侧重阅读中培养学生认读能力。具体包括阅读中贯彻识字教学;语法、修辞教学与阅读相结合。第三,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采用有效方法。具体包括基于问题解决式的阅读培养学生推理判断能力;关键法落实概括能力培养;开展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四,阅读探索能力培养注重体悟和方法指导。包括阅读赏析以学生探究为主;传授学生审美的基本方法。
张倩[4](2021)在《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成都市S小学为例》文中认为阅读能力是个人成长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儿童时期是其发展关键期,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尤其小学语文课程更要承担起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兴趣的重任。但在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阅读课教学程序化痕迹明显;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难以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等等。因此,需要引进新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改革。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我国未来优化教学方法,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论证其是否能够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研究,在前期的阅读教学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的基础上,从小学阅读教学的现实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项目式学习特征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内容项目式重构,从而设计了基于语文课程的阅读项目式学习方案。本研究采取单组前后测的准实验研究模式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教育实验。实验选择成都市s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修改设计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小学生阅读能力测验工具,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阅读能力水平前测,然后在实验班阅读教学中运用基于语文课程的阅读项目式学习方案进行阅读教学,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水平后测。通过对前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推论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否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班后测成绩显着高于前测成绩;不同维度阅读能力的测验成绩上,后测成绩显着高于前测成绩;以学业成绩为学生层次划分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所受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中等生和后进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能够获得更高的成绩提升。对师生进行访谈后发现,项目式学习运用于阅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得出研究结论:项目式学习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测验成绩;项目式学习能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产生积极影响;项目式学习对不同层次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影响程度不同;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最后,在总结反思研究过程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建议,分别为:基于高阶思维的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流程;在阅读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应该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扩大其积极影响;要注意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
杨雪姣[5](2021)在《基于论文学习系统促进研究生学术阅读能力提高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术阅读能力是研究生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活动贯穿研究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研究生具有学术阅读能力是其科研水平发展的先决条件。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知识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知识接收速度,随之学生习惯于浅层读图、信息娱乐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于浅层阅读带来的即时感。学术阅读是专业性、目的性都很强的一种阅读方式,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而目前既有对学术阅读能力的研究,多数基于本科阶段的问卷调查分析,硕士阶段学术阅读分析较少,且缺乏实证研究。为更好研究硕士阶段数字化学术阅读能力发展,本研究将使用本团队自主设计开发的“研究生论文学习系统”培养学生深度阅读和批判性思维。将论文学习系统辅助应用到研究生课程中,对其在课程中的应用方式和培养效果进行探究,为硕士阶段学术阅读能力培养提供新思路。通过对学术阅读能力及论文学习系统分析,该文以深度学习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为依据,采用Jordan R学术阅读能力分类观点,按照“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理论的能力、分析观点的能力、发表观点的能力”四项基本能力目标,结合新时代数字化学习特点,形成数字化学术阅读能力框架。设计基于论文学习系统的研究生学术阅读能力教学活动。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在《教育技术前沿》课程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单组前后测的研究方法,探究该培养过程的有效性。借助研究工具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得出:1、前后测数据发现:学生的学术阅读能力显着提高。2、阶段性测试结果和过程性数据分析出:学生对论文中关键问题解答逐渐简练明确,能够提出自己明确的观点,给出说明依据,以一定的标准评价他人观点内容。3、访谈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学术阅读思路更加有章可循,学术阅读批判性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此次教学具有积极的反馈。期望本次研究能够为基于论文学习系统的学术阅读能力培养方式提供参考价值。
于明月[6](2020)在《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阅读是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他们学习的一种能力。但是,当前我们所熟悉的大多都是文科类的阅读,对数学阅读往往会选择用题海代替,由此可见,数学阅读没有得到我们的重视。伴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知识被人们所掌握,科技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大量新奇的科技产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发挥出巨大作用,只靠文科类阅读,已经无法将这些科技产品阅读透彻。因此,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对数学的阅读,数学阅读对学生们的发展,以及成绩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门学科,在漫长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孕育了深厚的文化,以不同的语言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阅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形式。加之,近年来中考数学卷已不再是对学生知识的简单检测,而是更加侧重检测学生综合掌握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数学阅读是指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通过数学阅读获取信息和知识,以此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使数学语言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对此,数学教师要借助于数学阅读能力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有效选择,既要发挥出教材的优越性,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使学生具备能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可以发现数学的美,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虽然当前我国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为重视,但还是暴露出来了很多的问题,如:大多数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比较差,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无法理解过于抽象的内容,阅读过后不进行反思,在阅读期间会随意地对思路进行调整,进而使问题的本质发生改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所有数学老师都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把农村初中学生当成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他们数学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原因,对这一群体数学阅读的概念、背景以及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也开展了相应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差的原因,为下一步培养、提升其数学阅读能力提出了应对策略,且给出了相关实践研究策略案例。
崔洁[7](2020)在《PIRLS评估框架下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研究 ——以“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学四年级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至关重要。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自2001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简称PIRLS,每五年一次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行评估,它的评估框架被全球60多个国家或地区接受,并作为培养本国或地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参考。本研究选取PIRLS评估框架中的“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作为研究焦点,以这一能力的五项具体能力为分析维度,探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状况。本研究选取S市两所普通公立小学J校、R校,对四年级的4名教师的16节阅读课进行课堂观察,对6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分析他们在培养学生的五项“整合并解释篇章”具体能力(识别全文信息或中心思想、为人物活动进行其他构想及补充、比较和质疑文章信息、推断故事的氛围以及人物的情感与态度、诠释文中信息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时,运用各种策略的详细过程、次数、类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正文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状况;二是“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特点与问题;三是“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影响因素;四是“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结论和建议。研究发现,第一,PIRLS评估框架对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第二,运用阅读教学策略培养不同的阅读能力,策略使用的数量及类型差异较大;第三,阅读教学策略运用注重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表明教师对“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培养有较多关注。对教师提出四点建议:第一,积极借鉴PIRLS评估框架指导阅读教学;第二,把握阅读能力的平衡培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全面发展;第三,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保证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第四,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要更多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希望能给一线教育工作者带来有价值的帮助和启发。
赵耀[8](2020)在《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2015-2019年锦州地区语文中考模考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就语文学习而言,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更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同时,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贯穿到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强调培养语感,注重积累;也就是说,我们要时刻关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并注重对其指导,从而形成有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其阅读感受。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及锦州地区五年来模考试题状况表明,学生阅读时不善于思考,教师教授阅读课文时启发性、引申性不到位,那种靠简单的应试思维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现有材料去深入分析学生阅读能力问题,探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及初中生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最终总结提炼出一套操作性强、推广度高的阅读能力培养方法,从而构建相对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教学理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鉴赏和分析的能力。
石向俊[9](2020)在《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泰安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把握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当下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阅读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学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开展关于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研究,是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质量与水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有关数学阅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案例研究法对泰安市四所乡镇小学中的学生、教师及家长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小学生的阅读态度欠佳,课内阅读材料利用不充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不良,小学生的阅读环境不佳,小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元认知能力不强。针对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首先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包括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以及对阅读重要性的忽视;其次是教师方面的原因,包括教师对元认知缺乏了解和实践,对学生缺乏系统的阅读指导和专项训练;再次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包括学校缺乏对教师数学阅读的指导,缺乏数学阅读方面的实践;最后是家长方面的原因,包括家长文化水平低,家长陪伴的缺失以及家长与学校缺乏沟通。基于以上问题和原因,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提升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水平的建议和对策:第一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阅读态度,主要包括形成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阅读的主动性;第二是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元认知训练、阅读指导以及专项训练;第三是加快学校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学校要丰富教师培训内容及教研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数学阅读实践;第四是增强家长的责任感,主要包括家长要主动提升自身文化水平、陪伴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合作。
吴明义[10](2020)在《小学第二学段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以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第一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学生小学第二学段关注和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生应在小学第二学段中培养一定的阅读技巧。学校和教师也应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它为小学生第二阶段的汉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学生对汉语阅读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阅读能力,并为以后做好了准备。在阅读心理学和教育方面,阅读生理学眼动理论的发起者休伊提出,阅读能力弱的读者应该有太长的固定时间,太窄的固定宽度,太短的眼球运动和太短的回顾时间。然而,由于视觉感知系统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提高阅读速度。建构主义阅读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设性。它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是读者将现有的学科知识与文本内容结合起来构建意义。读者存在的知识框架,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和阅读策略对阅读效果有很大影响。小学第二学段是学生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第二学段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特点表现:阅读能力的具体要素,阅读动机的自发性,阅读内容的选择性,阅读环境的丰富性,阅读过程的独立性和阅读评估的多样性。小学学习的第二阶段是发展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语言作为基础学科,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小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研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结构和发展特点,找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十分迫切的。国内外大多数关于小学第二学段阅读能力有效策略的研究尚未形成普遍可行的指标体系和运作策略。本文结合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第一小学第二学段学生的特点,调查清楚小学第二学段孩子阅读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外阅读时间不足,阅读习惯,单一阅读方法,依赖性强,阅读环境不满意,父母’重视程度不一,男女学生的阅读水平差异很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如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自身。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学生的知识储备,建立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不断优化阅读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多元阅读评价,整合学生的语文作业,确保足够的阅读时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此外,家长应更多地关注家庭和学校教育,提高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家校氛围,动员阅读兴趣,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扩大阅读空间。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为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第一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可行的建议和策略。它还为其他类似学校提供了有效可行的建议和策略,以培养学生在小学第二学段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 ——基于多重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
二、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 |
三、国际测试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理论意义 |
三、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阅读能力研究现状 |
二、学生阅读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
三、已有文献的评述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一、农村学校 |
二、小学高段 |
三、语文教学 |
四、阅读能力 |
五、阅读行为 |
六、学校阅读环境 |
七、家庭阅读环境 |
八、多重中介效应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第一节 研究理论分析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多元智力理论 |
三、认知心理学理论 |
四、窦桂梅主题教学理论 |
五、阅读循环圈理论 |
六、社会学习理论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三章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质量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发放及样本基本信息 |
三、调查问卷的质量分析 |
第二节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基本情况分析 |
一、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与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
二、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三、本节小结 |
第三节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机制分析 |
一、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独立影响 |
二、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多重中介效应 |
三、本节小结 |
第四节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研究结果 |
一、农村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基本状况不理想 |
二、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不同阅读能力影响存在差异 |
三、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与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间的多重中介效应存在差异 |
第四章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学理探究 |
第一节 教师专业特征影响了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效能 |
一、教师专业素质对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
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限制其教学能力发展 |
三、教师教学培训机会较少影响其专业素质提升 |
第二节 教师的阅读指导不足影响了小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
一、教师的阅读指导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与提高的作用不容忽视 |
二、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需要教师有效指导 |
三、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导致学生阅读缺乏有效性 |
第三节 农村家长教育理念淡薄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注 |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二、家庭阅读资源丰富程度是学生课后获得阅读机会的重要途径 |
三、家长教育知识不足导致其疏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
第四节 农村学校阅读环境不理想影响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引导 |
一、学校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二、农村学校为学生创设的阅读环境不理想 |
第五章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促进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建议 |
第一节 教师应改进语文教学促进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
一、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二、教师应整合课内外教学内容以增强对学生的阅读吸引力 |
三、教师要完善教学评价以激发学生阅读潜能 |
第二节 教师应加强阅读指导促进学生良好阅读行为的产生 |
一、教师应加强阅读指导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
二、教师应加强阅读训练促进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 |
第三节 教师应发挥家校合作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 |
一、教师应引导父母重视家庭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家庭阅读氛围 |
二、教师应加强家校沟通以共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
第四节 学校应构建校内阅读环境发挥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隐性功能 |
一、学校应加强图书室建设以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
二、学校应加强阅读设施使用率以优化校内阅读环境 |
三、学校应组织主题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动机 |
第五节 教师应提升专业素质促进阅读指导能力的提高 |
一、教师要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以发挥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 |
二、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培训以提高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1.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需要 |
2.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存在不足 |
3.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阅读教学价值 |
4.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及其效果的研究需要加强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分析法 |
2.访谈法 |
3.课堂观察法 |
4.作品分析法 |
(五)研究思路 |
(六)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一、群文阅读教学解读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脉络 |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
(一)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
1.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出的现实意义 |
2.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
(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
1.建构——统整模式 |
2.文本互织理论 |
3.读者反应理论 |
(三)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目标 |
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2.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
(四)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
1.议题切入 |
2.群文阅读 |
3.集体建构 |
4.共识达成 |
5.读写结合 |
(五)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
1.学生主体性原则 |
2.合作交流原则 |
3.开放性原则 |
4.探究性原则 |
(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
1.创设情境,切入议题 |
2.精选群文,组织阅读 |
3.巧妙设问,深入阅读 |
4.集体建构,达成共识 |
5.由读促写,由写带读 |
(七)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评价 |
1.倡导“为学习的评价”评价理念 |
2.倡导多元的评价方式 |
3.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 |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尝试 |
(一)实践方案 |
1.实施对象选取 |
2.实施方案设计 |
(二)第一轮实践尝试 |
1.教学设计 |
2.教学实施 |
3.教学效果 |
4.教学反思 |
(三)第二轮实践尝试 |
1.教学设计 |
2.教学实施 |
3.教学效果 |
4.教学反思 |
(四)第三轮实践尝试 |
1.教学设计 |
2.教学实施 |
3.教学效果 |
(五)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1.学生层面 |
2.教师层面 |
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总结与反思 |
(一)经验总结 |
1.课前准备 |
2.课中实施 |
3.课后评价 |
(二)整体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x县五年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设计 |
四、语文阅读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
(一)阅读基本技能有待提高 |
(二)认读能力中识记强应用弱 |
(三)阅读理解能力不强 |
(四)阅读探索能力差 |
第二章 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因素分析 |
一、阅读基本技能缺乏训练 |
(一)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不足,影响阅读速度提高 |
(二)阅读资源和方法指导少,影响学生阅读策略选择 |
(三)学生惰性和教师监管不力,影响阅读习惯培养 |
二、认读能力培养过于关注知识记忆性 |
(一)识字教学过于关注记忆性 |
(二)语法、修辞教学与阅读脱离 |
三、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缺乏有效方法 |
(一)盲目阅读影响推理判断能力培养 |
(二)课文梗概提炼少不利于概括能力培养 |
(三)群文阅读少不利于分类归纳能力训练 |
四、阅读探索能力培养缺少学生主体性开发 |
(一)审美赏析以总结代替学生体悟 |
(二)缺乏审美赏析方法传授 |
第三章 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
一、加强阅读基本技能训练 |
(一)增加阅读量和时间,提升阅读速度 |
(二)丰富阅读资源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二、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
(一)阅读中贯彻识字教学 |
(二)语法、修辞教学与阅读相结合 |
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
(一)培养学生推理判断能力 |
(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
(三)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
四、提升阅读探索能力 |
(一)阅读赏析以学生探究为主 |
(二)传授学生审美的基本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成都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阅读能力是个人发展必需的基本能力 |
1.1.2 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1 当下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1.2.2 项目式学习应用于阅读教学需要实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项目式学习的相关研究 |
2.1.2 阅读能力的相关研究 |
2.1.3 研究述评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2.1 项目式学习 |
2.2.2 阅读能力 |
2.3 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 |
3 基于语文课程的小学生阅读项目式学习方案设计 |
3.1 基于语文课程的小学生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前期分析 |
3.1.1 基于语文课程的项目式学习特征分析 |
3.1.2 基于语文课程项目式学习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特点分析 |
3.1.3 基于语文课程的项目式学习方案设计分析 |
3.2 基于语文课程的小学生阅读项目式学习内容重构 |
3.2.1 语文课程学习内容分析 |
3.2.2 活动学习者分析 |
3.2.3 项目式学习内容组织重构 |
3.3 基于语文课程的小学生阅读项目式学习方案 |
3.3.1 《创“神”记》项目式学习的学习目标 |
3.3.2 《创“神”记》项目式学习的驱动问题 |
3.3.3 《创“神”记》项目式学习具体方案 |
4 基于语文课程的阅读项目式学习实验研究 |
4.1 实验方案 |
4.1.1 实验目的 |
4.1.2 实验假设 |
4.1.3 实验对象 |
4.1.4 实验模式 |
4.1.5 实验变量 |
4.1.6 实验工具 |
4.2 实验过程 |
4.2.1 实验前测 |
4.2.2 实验处理 |
4.2.3 实验后测 |
4.3 实验结果 |
4.3.1 小学生语文阅读测验成绩前后测对比 |
4.3.2 小学生阅读能力各维度成绩前后测对比 |
4.3.3 不同层次小学生阅读能力测验前后测对比 |
4.3.4 实验结论 |
4.4 实验讨论 |
4.4.1 针对实验本身的讨论 |
4.4.2 针对实验结论与前人相关研究的讨论 |
5 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分析及实施建议 |
5.1 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分析 |
5.1.1 项目式学习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测验成绩 |
5.1.2 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
5.1.3 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
5.1.4 项目式学习对不同层次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不同 |
5.2 项目式学习应用于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
5.2.1 基于高阶思维的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流程 |
5.2.2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扩大项目式学习的积极影响 |
5.2.3 在阅读项目式学习中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不足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阅读能力水平前测测验卷 |
附录2 阅读能力水平后测测验卷 |
附录3 师生访谈提纲 |
附录4 学生部分项目作品展示 |
附录5 项目式学习活动过程图 |
致谢 |
(5)基于论文学习系统促进研究生学术阅读能力提高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 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生学术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
1.1.2 数字化环境下研究生学术阅读研究的必要性 |
1.1.3 论文学习系统为研究生学术阅读能力发展提供支持 |
1.1.4 研究基础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 |
1.4.1 学术阅读能力 |
1.4.2 论文学习系统 |
1.5 创新点 |
第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深度阅读理论 |
2.1.2 信息加工理论 |
2.2 学术阅读能力 |
2.2.1 学术阅读能力研究要素 |
2.2.2 学术阅读能力研究现状 |
2.3 论文学习系统 |
2.3.1 相关论文阅读系统分析 |
2.3.2 论文学习系统功能优势 |
2.4 基于论文学习系统对学术阅读能力的培养 |
2.4.1 学术阅读能力研究框架 |
2.4.2 学术阅读能力培养方式 |
第3 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准实验研究法 |
3.2.2 三角测量法 |
3.3 技术路线 |
3.4 实验设计 |
3.4.1 学习活动设计 |
3.4.2 课程内容安排 |
3.5 研究工具 |
3.5.1 学术阅读能力调查问卷 |
3.5.2 课堂评分记录表 |
3.5.3 测试题目 |
3.5.4 文本编码方案 |
3.5.5 访谈提纲 |
3.6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6.1 定量数据分析 |
3.6.2 定性数据分析 |
第4 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 学生系统学习情况分析 |
4.2.1 系统学习数据 |
4.2.2 课堂评价数据 |
4.2.3 文本编码分析 |
4.2.4 相关统计分析 |
4.3 学生阅读测试分析 |
4.4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4.5 讨论 |
第5 章 总结和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5.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术阅读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 B 课堂评分记录表 |
附录 C 文本编码分析指标 |
附录 D 访谈提纲内容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7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农村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2 调查方法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过程 |
3.5 测试问卷答题情况分析 |
第四章 影响农村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分析 |
4.1 影响农村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外在因素 |
4.2 影响农村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 |
第五章 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
5.1 学校方面 |
5.2 家庭方面 |
5.3 教师方面 |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
6.1 结论 |
6.2 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PIRLS评估框架下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研究 ——以“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小学四年级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重要时期 |
2.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与现实教学存在差距 |
3.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
(二)研究背景 |
1.PIRLS开始在我国大陆受到关注 |
2.PIRLS评估框架与《语文课程标准》存在紧密联系 |
(三)研究问题及意义 |
1.研究问题 |
2.研究意义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教学策略 |
2.阅读教学策略 |
3.“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 |
(五)研究文献综述 |
1.国内阅读教学策略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外阅读教学策略相关研究综述 |
(六)研究方法 |
1.观察法 |
2.访谈法 |
一、“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运用状况 |
(一)“识别全文信息或中心思想”能力的教学策略运用状况 |
1.课堂运用策略的次数多 |
2.所使用的策略都重视“读”和字词句分析 |
3.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同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
(二)“为人物活动进行其他构想及补充”能力的教学策略运用状况 |
1.课堂运用策略次数最少 |
2.教师策略运用一致 |
3.在策略运用中忽视学生阅读能力差异 |
(三)“比较和质疑文章信息”能力的教学策略运用状况 |
1.比较策略运用忽视学生的自主性 |
2.质疑策略运用次数多 |
3.重视提问策略的运用 |
4.创造性运用“考题预测”策略 |
(四)“推断故事的氛围以及人物的情感与态度”能力的教学策略运用状况 |
1.教师普通重视该能力的教学策略运用 |
2.教师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影响推断能力策略运用的质量 |
3.“读”的策略运用较多 |
4.运用“通过比较进行推断”策略 |
5.“挖掘思想情感”的策略运用过度 |
(五)“诠释文中信息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能力的教学策略运用状况 |
1.指导学生阅读时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运用 |
2.通过教材、实事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运用 |
二、“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特点与问题 |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的特点 |
1.教师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同”多“异”少 |
2.阅读教学策略运用多进行“读”和“字词句分析”指导 |
3.阅读教学策略运用重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
4.教师的主要阅读教学策略类型特点分析 |
(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策略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1.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存在“灌输”知识点现象 |
2.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体现出对某些阅读能力的忽视 |
3.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体现出对个别阅读能力理解的偏颇 |
4.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存在过度挖掘问题 |
5.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不够新颖多样 |
三、“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影响因素 |
(一)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 |
(二)教师备课质量影响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质量 |
(三)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影响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的准确性 |
(四)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教师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的效果 |
(五)学校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影响教师积极性 |
四、“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结论和建议 |
(一)结论 |
1.PIRLS评估框架对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
2.运用阅读教学策略培养不同的阅读能力,策略使用的数量及类型差异较大 |
3.阅读教学策略运用注重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
4.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表明教师对“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有较多关注 |
(二)建议 |
1.积极借鉴PIRLS评估框架指导阅读教学 |
2.把握阅读能力的平衡培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全面发展 |
3.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保证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
4.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要更多结合学生生活体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2015-2019年锦州地区语文中考模考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状况 |
2.国外研究状况 |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1.访谈调查法 |
2.问卷调查法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一、锦州市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 |
(一)锦州市中考模考现代文阅读选文分析 |
1.对记叙性文本的选取 |
2.对说明性文本的选取 |
3.对议论性文本的选取 |
(二)锦州市中考模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 |
1.记叙性文本阅读考点分析 |
2.说明性文本阅读考点分析 |
3.议论性文本阅读考点分析 |
(三)锦州市中考模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命题规律分析 |
二、锦州市初中生现代文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现代文阅读失分情况调查分析 |
1.教研员访谈 |
2.教师访谈 |
(二)学生现代文阅读存在原因剖析 |
1.学生试卷问题剖析 |
2.学生阅读现状剖析 |
3.教师阅读教学剖析 |
三、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
(一)借助新教材“三位一体”设计,扩大阅读量 |
1.多读书,以“量”增量 |
2.爱读书,靠“趣”增量 |
3.会读书,用“法”增量 |
(二)结合新教材“单元教学”目标,内化阅读方法 |
1.立足单元训练点“习得方法” |
2.整合教材关联点“梳理方法” |
3.勾连课外同考点“运用方法” |
(三)利用新教材“教读与自读”区别,培养阅读能力 |
1.厘清“教读”“自读”体例的不同,扩大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
2.抓住“教读”“自读”功能的不同,搭建学生自主阅读的桥梁 |
3.根据“教读”“自读”课型的不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泰安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缘由 |
1.数学阅读是影响数学课程学习的重要因素 |
2.重视数学阅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3.数学阅读是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素养的重要途径 |
4.教学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发现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文献综述 |
2.国外文献综述 |
3.已有研究简评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4.案例研究法 |
一、核心概念界定及数学阅读的特征、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数学阅读 |
2.数学阅读能力 |
3.高年级小学生 |
(二)数学阅读的特征 |
1.数学阅读要求精确性 |
2.数学阅读涉及语言转换 |
3.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
(三)数学阅读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元认知理论 |
3.信息加工理论 |
二、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二)调查设计 |
1.问卷设计 |
2.访谈设计 |
(三)调查实施 |
1.问卷调查实施 |
2.访谈与案例研究的实施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1.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的整体情况 |
2.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情况的各维度分析 |
3.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
三、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存在的问题 |
(一)小学生阅读态度欠佳 |
(二)课内阅读材料利用不充分 |
(三)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不良 |
(四)小学生的阅读环境不佳 |
(五)小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不强 |
(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 |
四、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1.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 |
2.小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 |
3.小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
(二)教师因素的影响 |
1.教师自身对元认知缺乏了解和实践 |
2.教师缺乏对学生系统的阅读指导 |
3.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专项训练 |
(三)学校因素的影响 |
1.学校缺乏对教师数学阅读的培训 |
2.学校缺乏数学阅读的认识和实践 |
(四)家庭因素的影响 |
1.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 |
2.家长陪伴的缺失 |
3.家长与学校缺乏沟通 |
五、提升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水平的建议 |
(一)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阅读态度 |
1.形成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正确认识 |
2.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 |
3.增强学生对数学阅读的主动性 |
(二)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 |
1.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 |
2.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指导 |
3.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
(三)加快学校的教学改革 |
1.丰富教师培训及教研内容 |
2.开展多样化的数学阅读实践 |
(四)增强家长的责任感 |
1.主动提升自身文化水平 |
2.陪伴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
3.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合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小学第二学段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以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第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阅读能力的理论阐释 |
(一)阅读能力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人本主义理论 |
(二)小学第二学段语文阅读能力的特征 |
1.阅读能力的具体要素 |
2.阅读动机的自发性 |
3.阅读内容的可选性 |
4.阅读环境的丰富性 |
5.阅读过程的独立性 |
6.阅读评价的多元性 |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
1.阅读能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
2.阅读能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
3.阅读能预防孩子阅读困难 |
二、小学第二学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调查 |
(一)小学第二学段学生阅读能力的调查准备 |
1.问卷对象 |
2.问卷内容 |
3.调查分析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1.课外阅读时间不足 |
2.阅读习惯不佳 |
3.阅读方法单一、依赖性强 |
4.阅读环境不理想 |
5.家长重视程度不够 |
6.男女生阅读水平存在差距 |
(三)小学第二学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1.社会因素 |
2.学校因素 |
3.家庭因素 |
4.教师因素 |
5.学生因素 |
三、提高小学第二学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
(一)基于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 |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
2.关注学生知识储备,建构个性阅读理解 |
3.丰富学生阅读方法,不断优化阅读效果 |
4.激活学生阅读潜能,开展多元阅读评价 |
5.整合学生语文作业,保证充分阅读时间 |
6.创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亲切阅读氛围 |
(二)基于学生的阅读方法 |
1.端正阅读态度 |
2.养成阅读习惯 |
3.掌握阅读方法 |
4.多读名着拓宽阅读面 |
(三)基于家校的对策和建议 |
1.引起家长更多关注,提高家长的重视度 |
2.家长通过亲子阅读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
3.营造良好家校氛围,调动阅读兴趣 |
4.利用广阔社会资源,扩宽阅读空间 |
四、结论与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调查表(学生卷) |
附录2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调查表(家长卷) |
附录3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调查表(教师卷)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 ——基于多重中介效应分析[D]. 盖莉莉.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2]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D]. 王凯媛.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x县五年级学生为例[D]. 张军红.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成都市S小学为例[D]. 张倩. 成都大学, 2021(07)
- [5]基于论文学习系统促进研究生学术阅读能力提高的实证研究[D]. 杨雪姣.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D]. 于明月.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5)
- [7]PIRLS评估框架下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研究 ——以“整合并解释篇章”能力为例[D]. 崔洁.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8]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2015-2019年锦州地区语文中考模考情况分析[D]. 赵耀. 鞍山师范学院, 2020(01)
- [9]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泰安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D]. 石向俊.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10]小学第二学段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以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第一小学为例[D]. 吴明义.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