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bO_3)_2:Dy~(3+)的发光性质

Ca(NbO_3)_2:Dy~(3+)的发光性质

一、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a(NbO_3)_2∶Dy~(3+)(论文文献综述)

周慧[1](2014)在《铌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文中指出稀土发光材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功能材料,在灯用照明、屏幕显示、荧光探测、医疗检测影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铌酸盐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特殊的光学性质,可作为发光材料的基质材料。大多数稀土发光材料是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的,但是这种方法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能量消耗大、反应时间长、颗粒易团聚、激活离子分布不均匀等。本文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合成了基质材料LaNbO4和KLaNb2O7粉体,并研究了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LaNbO4:Ln3+(Ln=Eu, Er, Tb, Tm, Pr)粉体的发光特性和发光机理。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硝酸盐作为反应中的氧化剂,柠檬酸作为燃烧剂,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合成LaNbO4粉体,并运用XRD、TG-DSC、SEM和荧光光谱仪表征了LaNbO4粉体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四方相和单斜相结构同时存在于LaNbO4粉体中,且以单斜相为主,当温度大于700℃时,四方相逐渐转化为单斜相。利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合成LaNbO4粉体的最佳热处理温度为1000℃,此时LaNbO4结晶完全。正铌酸镧是自激活发光材料,发光强度最强的峰位于波长445nm处。2、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了KLaNb2O7粉体,并对其进行了XRD、TG-DSC、 SEM表征。结果表明,KLaNb2O7粉体的最佳热处理温度是1100℃,此时结晶完全,温度继续攀升,KLaNb2O7粉体开始分解,K元素开始挥发,当煅烧温度达到1200℃时,产物中有一部分LaNbO4出现。3、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掺杂稀土激活离子的铌酸盐发光材料LaNbO4:Ln3+(Ln=Eu, Er, Tb, Tm, Pr)。掺杂稀土激活离子的各样品,它们的激发光谱都包括稀土离子的特征f-f激发谱线和基质激发带两部分,说明基质LaNbO4与稀土激活离子Ln3+之问存在能量传递。4、荧光粉LaNbO4:Ln3+的发光强度不随发光中心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能量传递和浓度猝灭两个过程相互抑制导致稀土激活离子的掺杂浓度存在一个最佳值。

杨敏[2](2013)在《铌酸盐:高温高压合成与荧光性质的研究》文中提出铌酸盐的晶体结构丰富,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比如高的介电常数、强的催化活性,并且它还是一类重要的发光基质材料。发光二极管(LED)是新一代半导体照明光源,高效光转换材料的合成制备是材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过去十年中,稀土离子掺杂的铌酸盐材料在光、电、磁学等方面表现出独特性质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目前稀土铌酸盐材料在照明、光通讯、激光器件、X射线传感器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由于国内外关于稀土铌酸盐光学性质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并且铌酸盐单晶材料的制备还有探索的空间,所以深入研究铌酸盐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发光性质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高压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结合水热法和助熔剂法合成稀土铌酸盐单晶在高温高压水热条件下,以水为介质,水的电离常数会随反应温度,压力的上升而增加,即使是在常温常压下不溶于水的矿物或有机物的反应,在水热条件下也能诱发离子反应或促进水解反应,从而有利于晶体的生长。对于助熔剂这种高温熔体,加压完全有可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将高压引入到助熔剂法生长晶体的体系中,可能会有效的提高晶体的尺寸。本论文讨论了压力、温度、反应时间和KOH/NaOH含量等条件对单晶合成和结构的影响。压力范围为50150MPa,温度范围为400700°C,反应时间为296小时,KOH和NaOH的质量比分别为1:1;3:2;2:3;当KOH和NaOH的质量比为1:1时,它作为助熔剂,不参与物质的反应。在温度为650°C,压力为110MPa,反应60小时的条件下合成了Dy3+掺杂的GdNbO4单晶,量子产率为6.86%;在温度为650°C,压力为110MPa,反应36小时的条件下,合成了Eu3+掺杂的GdNbO4单晶,量子产率为31.2%;在温度为700°C,压力为110MPa,反应时间为24小时的条件下,合成出了Dy3+掺杂的YNbO4单晶,量子产率为22.7%。KOH和NaOH作为助熔剂,不但能提高反应速率,并且提供了一个适于晶体生长的液相环境。2、以高压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结合水热法和助熔剂法合成氧化钆单晶稀土氧化物(RE2O3,RE=La,Gd,Lu,Y)在大功率激光,安全通信和生物荧光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RE2O3单晶有较强的光透明度,较大的机械强度,较宽的带隙能和光学各向异性,如何制备RE2O3单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高压为辅助手段,在水热条件下,得到了毫米级的Gd2O3单晶,单晶的物理化学性质还在进一步的探索当中。3、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多元稀土掺杂铌酸盐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3+和Tb3+单掺杂/双掺杂的GdNbO4荧光粉,通过改变Eu3+和Tb3+的浓度,Bi3+作为激活剂来实现荧光可调。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等测试手段对最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Eu3+,Tb3+单掺杂/共掺杂的GdNbO4荧光粉,以Bi3+为激活剂,发现Eu3+,Tb3+的发光强度显着提高。当GdNbO4多元掺杂Eu3+,Tb3+,Bi3+时,在色坐标中能观察到近白光区域的坐标点。4、高温高压合成铌酸盐及其结构扭曲对荧光光谱的影响稀土离子具有4f层轨道电子,过渡金属掺杂的稀土铌酸盐荧光性质的研究是一个热点。近年来,高压下的光谱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来研究稀土4f轨道电子跃迁,最理想的技术手段是金刚石对顶砧(DAC)或者蓝宝石压砧。高压光谱包括固体过渡金属的3d-3d电子跃迁,稀土离子的d-f轨道电子跃迁。本文采用五氧化二铌,三氧化二铋和氧化钆为原料,在压力为1.5GPa,温度1400°C,反应时间为0.5小时的条件下合成出了具有较高结晶度的样品。研究了反应压力、温度和时间对晶体性质的影响。将高压下合成产物的荧光光谱与常压下合成产物的光谱做对比,发现与文献所报道的理论相一致,压力导致谱线红移。综上所述,本文用助熔剂法结合高温高压水热法得到了Dy3+掺杂的GdNbO4单晶,Dy3+掺杂的YNbO4单晶,Eu3+掺杂的GdNbO4和Gd2O3单晶,结合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单晶生长机理进行了简单的讨论。采用高温高压技术合成过渡金属Bi3+离子掺杂的GdNbO4荧光粉,研究了高压下的无机材料的光学性质。在高温固相的合成条件下,研究Bi3+离子对Eu3+,Tb3+的敏化作用,并通过调节Eu3+和Tb3+的浓度,得到近白光LED的基质材料。总之,本文的研究工作极大的丰富了铌酸盐的合成方法,同时拓展了高温高压技术和碱金属助熔剂法在材料合成领域的应用范围。

唐峰[3](2012)在《稀土有机配合物及其太阳能电池转光EVA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稀土有机配合物,然后将这些配合物加入到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EVA树脂中分别制备出了掺杂型和键合型的稀土/高分子杂化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可以作为硅基太阳能电池的转光封装胶膜。采用回流冷凝法合成了Eu(TTA)3phen及Eu0.5Re0.5(TTA)3phen (Re=Gd, Tb, Y,La, Ho, Sm, Pr)8种配合物,各离子对Eu3+离子5D0→7F2发射强度的影响顺序依次为:Gd3+> Tb3+> Y3+> La3+> Ho3+> Sm3+> Pr3+。其中Gd3+, Tb3+, Y3+, La3+的引入对配合物发光有敏化作用,Ho3+, Sm3+, Pr3+的引入对配合物发光有猝灭作用,发光强度最大的Eu0.6Gd0.4(TTA)3phen具有较强的商业应用价值。采用自制的配合物制备出了一系列Eu-TTAphen/EVA和EuGd-TTAphen/EVA掺杂型荧光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同样表现出紫外区的宽带激发和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在复合材料中,Eu-TTAphen配合物得到了良好的分散,在EuGd-TTAphen/EVA复合材料中,虽然Eu0.6Gd0.4(TTA)3phen配合物612nm发射峰强度是Eu(TTA)3phen配合物的1.31倍,但是由于配合物分子被EVA树脂的分子笼包裹、孤立,Gd3+离子不能对Eu3+离子的发光进行敏化,并且相对于Eu-TTAphen/EVA复合材料EuGd-TTAphen/EVA复合材料中的Eu3+离子浓度较小,在相同配合物添加量下,EuGd-TTAphen/EVA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是Eu-TTAphen/EVA复合材料的60%左右。采用原位反应方法制备了键合型的EuAA(TTA)2phen/EVA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分析结果表明:交联固化后EuAA(TTA)2phen配合物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增强,颗粒变小,在相同的EuAA(TTA)2phen配合物含量交联固化后的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要强的多,交联固化过程对复合材料透光率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EuAA(TTA)2phen配合物含量为1%,交联固化后的复合材料在400-800nm的透光率仍然大于90%,符合商业EVA胶膜的标准,而且EuAA(TTA)2phen/EVA(1wt%)不仅可以将太阳光谱中太阳能电池不能响应的紫外光转为能够利用的612nm红光,还能有效屏蔽掉对太阳能电池发电不利的紫外光,并且整个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同目前商业EVA胶膜的生产过程完全相同,不会带来额外的工序和设备添置,拥有良好的商业应用前景。

巩振虎[4](2011)在《发光材料CaxSr1-x(NbO3)2:Pr3+(0≤x≤1)与Ca(NbO3)2:Pr3+,Bi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高效的发光材料CaxSr1-x(NbO3)2:Pr3+(0≤x≤1)与Ca(NbO3)2:Pr3+,Bi3+系列白色荧光粉,研究了掺杂碱金属、卤素等阴阳离子对发光材料CaxSr1-x(NbO3)2:Pr3+(0≤x≤1)光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以及荧光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表征测试,同时考察了掺杂浓度以及煅烧温度对所得样品的影响,初步阐述了上述材料的发光机理。通过高温固相法,在不同的烧结条件下,我们成功地合成了Pr3+离子掺杂的CaxSr1-x(NbO3)2:Pr3+(0≤x≤1)白色荧光粉。所制备的的荧光粉粒径为0.4-1μm,对200-350 nm的光谱有很好的吸收,该荧光粉的发射主峰为460 nm的蓝光。采用200-350 nm紫外光激发样品时,在可见光区的发射峰位于350-650 nm,是发白光的荧光粉。其最佳制备条件为Pr3+离子和Ca2+离子掺杂浓度为0.005和0.8,煅烧温度为1200℃。在制备的CaxSr1-x(NbO3)2:Pr3+(0≤x≤1)的起始原料CaCO3,SrCO3,Nb2O5,Pr6O11中加入碱金属卤化物,从而在制备的材料中引入了碱金属离子和卤素离子,我们成功地制备了碱金属和卤素共掺杂的荧光材料。碱金属和卤素的掺杂可以起到平衡材料中电荷的作用。在制备的材料中引入了碱金属和卤素后,荧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碱金属和卤素的浓度对制备材料的发光强度影响也做了研究。本文以铌酸钙为基质,制备了Ca(NbO3)2:Pr3+,Bi3+发光材料。通过对制得材料的荧光光谱分析可看出,用波长为254 nm紫外光激发,得到了300-700 nm的宽发射带,该发射带由铌酸钙基质的发射峰和发光中心Bi3+离子以及Pr3+离子的电子轨道跃迁所产生的发射峰组成。当Bi3+离子的浓度为0.008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好。Ca(NbO3)2:Pr3+,Bi3+荧光材料在低电压激发下也可以有较高的发光强度,同时成本低,制作方法简便而又操作简单,因此,在灯用荧光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冯旭[5](2011)在《发光材料Zn2SiO4:Pr3+和CaxSr1-xZrO3:Pr3+(0<x<1)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白光LED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其具有耗电量小、使用寿命长、无污染和响应速度快等众多优点,使该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产业化的白光LED用荧光粉有发蓝光的LED + YAG:Ce,由于其显色性较差,还满足不了日常的照明需求,因此研究能够产生高效率的各色发光的新型荧光粉已经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的研究目标。稀土发光材料具有发光性能稳定、发光效率高、发光亮度强、不具有辐射性而且耐候性好等众多优点备受关注,以硅酸盐为基质的发光材料具有很好的发光性能并且能够在潮湿、高温、化学腐蚀等恶劣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因而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传统制备硅酸盐发光粉的方法是用的高温固相法,但是本方法具有反应温度较高、时间过长和产品的颗粒度较大等缺点,而SOL-GEL能够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成为制备发光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选用硅酸锌基质为制备和研究的对象,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镨掺杂的一系列硅酸锌发光材料,探讨了Pr3+掺杂浓度及保温温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荧光光谱仪等测试手段探讨了制备工艺对该发光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该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利用XRD、SEM对样品的结构及其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保温温度在1000℃基本形成Zn2SiO4晶体,颗粒尺寸大约2μm;荧光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激发及发光光谱均为Pr3+的发光,激发峰λmax为353 nm,发射峰λmax为610 nm,是典型的Pr3+的1D2-3H4跃迁引起的。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xSr1-xZrO3: Pr3+发光材料,其最佳的制备条件是:煅烧温度为1200℃,激活剂Pr3+的掺杂量化学计量比为2% ,掺杂剂Sr2+的掺杂量为60%。并用XRD、SEM、荧光等对进行了表征,还考察了Sr2+和Pr3+的用量等因素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

胡小野[6](2010)在《白光发光二极管用稀土掺杂荧光粉的合成与性能》文中提出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s)由于具有效率高、寿命长、稳定性高和体积小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固体照明光源,其光效和色度参数以及价格是最为重要的指标。而决定这些指标的是LED芯片外以及涂覆在芯片上的荧光转换材料。本研究致力于合成一些可被蓝光或近紫外光有效激发的新型荧光粉。选择Li2SrSi04:Eu2+和ZnMoO4:Eu3+两类荧光粉为研究对象,通过掺杂来提高该类荧光粉的发光亮度并调谐激发和发射波长。Li2Sr0.995SiO4:0.005Eu2+是一种可被蓝光(400-480 nm)有效激发,发射出主峰在580 nm左右的黄色荧光粉。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通过PO43-和SO42-掺杂均可显着提高发光强度,其最佳组成为Li2Sr0.995(SiO4)0.9775(P04)0.03:0.005Eu2+和Li2Sr0.995(SiO4)0.945(SO4)0.11:0.005Eu2+。在460 nm激发下,它们的发光强度分别是Li2Sr0.995SiO4:0.005Eu2+|的1.8和2.2倍。而且SO42-掺杂还能使激发和发射光谱的最强峰分别由412和580 nm红移到460和610 nm,使其更适合蓝光LED芯片激发并发射红光。将Pr3+掺杂到Li2Sr0.995SiO4:0.005Eu2+中也可以增强其在蓝光(452 nm)的激发效率和在红光区域(610 nm)的发射强度。而且证明Pr3+单掺杂Li2SrSiO4也是一种可被蓝光LED有效激发的红色荧光粉。合成了可被蓝光(466 nm)及近紫外光(395 nm)同时有效激发的ZnMoO4:Eu3+系列红色荧光粉(发射主峰615 nm)。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掺入Li+作为电荷补偿剂,掺入(Bi3+,Sm3+)或(La3+,Y3+,Gd3+)来替代部分Zn2+,进而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和激发峰宽度。证明Li+离子的加入明显提高该粉的发光亮度,其最佳配比为Zn0.5MoO4:Eu3+0.25Li+0.25;适量Bi3+,Gd3+和Sm3+的掺入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光强度,而且Sm3+的掺入使395 nm的激发峰得到明显的拓宽。据此,得到了性能优异的Zn0.454MoO4:Eu3+0.25Li+0.25Bi3+0.04Sm3+0.006和Zn0.44MoO4:Eu3+0.25Li+0.25Gd3+0.06荧光粉。这些红色荧光粉的激发波长刚好与现有蓝光及近紫外LED芯片光匹配,在以蓝光及近紫外LED芯片为基础的白光LED组装上很有应用潜力。

赵新乐,翁占坤,陈光,田坚,陈春荣[7](2003)在《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a(NbO3)2∶Dy3+》文中指出

张鹤凌[8](2003)在《稀土元素氧化物对钛酸锶钡铁电陶瓷介电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合成的原材料、采用不同的原料配比、掺杂不同种类和含量的稀土元素氧化物制备以钛酸锶钡为基的陶瓷样品。对样品的介电常数-温度性能(ε-T)、频率性能(ε-f)进行测量;通过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对其相组成进行分析;观察了样品的微观形貌;对部分样品的直流电场可调性进行了测量,计算出样品对应的唯象系数。由所获得数据发现,稀土元素氧化物的掺杂可以大幅降低样品的介电常数温度变化率、使样品在较高频段下的介电常数增加,并且有利于在烧成样品中复相的形成。掺杂不同种类的稀土元素氧化物的样品在1MHz下的介电性能的变化规律有所差别:掺杂重稀土元素氧化物的样品的介电常数较掺杂轻稀土元素氧化物的样品低、而其介电常数-温度变化率则偏高。还发现在不同BaTiO3/SrTiO3的条件下,稀土元素氧化物的掺杂对样品的介电性能的影响是不同的:当BaTiO3/SrTiO3比为0.6/0.4时,稀土元素氧化物的加入会使样品的介电常数低于未掺杂样品;而当BaTiO3/SrTiO3比为0.7/0.3时,掺杂样品的介电常数要明显高于未掺杂样品。从对样品的介电常数-频率性能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掺杂稀土元素氧化物的钛酸锶钡陶瓷样品在较高频率下的极化机制以离子极化为主,在较低频率下以空间电荷的松弛极化为主。稀土元素氧化物的加入有利于离子极化机制的谐振频率向低频移动,导致在观察范围内样品的介电常数值上升。样品的X-射线图谱表明,稀土元素氧化物进入钛酸锶钡陶瓷的晶格中形成化合物。通过对影响样品的介电常数直流偏场可调性的因素进行讨论,发现对不同方法合成的材料的选择、烧成样品的晶粒尺寸和样品的居里温度所产生的影响较为显着。样品的唯象系数体现了微观粒子的有序性,唯象系数越大,样品的微观有序程度越高。

二、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a(NbO_3)_2∶Dy~(3+)(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a(NbO_3)_2∶Dy~(3+)(论文提纲范文)

(1)铌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稀土发光材料简介
        1.1.1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历史
        1.1.2 发光基础理论
    1.2 铌酸盐的研究概述
        1.2.1 铌酸盐的结构分类
        1.2.2 铌酸盐的应用
    1.3 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1.3.1 高温固相反应法
        1.3.2 沉淀法
        1.3.3 溶胶-凝胶法
        1.3.4 水热和溶剂热合成法
        1.3.5 燃烧法
        1.3.6 微乳液法
        1.3.7 熔盐法
    1.4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铌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2 实验过程
        2.2.3 样品的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LaNbO_4粉体煅烧过程机理分析
        2.3.2 LaNbO_4粉体结构晶型的确定
        2.3.3 不同煅烧温度下LaNbO_4粉体微观形貌分析
        2.3.4 LaNbO_4粉体的荧光特性
        2.3.5 KLaNb_2O_7粉体煅烧过程机理分析
        2.3.6 KLaNb_2O_7粉体结构晶型的确定
        2.3.7 不同煅烧温度下KLaNb_2O_7煅烧产物的形貌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LaNbO_4:Ln~(3+)(Ln=Eu,Er,Tb,Tm,Pr)粉体的发光性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过程
        3.2.3 样品的表征方法
    3.3 LaNbO_4:Eu~(3+)粉体的荧光特性
        3.3.1 LaNbO_4:Eu~(3+)粉体的激发发射光谱
        3.3.2 LaNbO_4:Eu~(3+)粉体的发光性能与烧结温度的关系
        3.3.3 LaNbO_4:Eu~(3+)粉体的发光强度与Eu~(3+)掺杂浓度的关系
    3.4 LaNbO_4:Er~(3+)粉体的荧光特性
        3.4.1 LaNbO_4:Er~(3+)粉体的激发发射光谱
        3.4.2 LaNbO_4:Er~(3+)粉体的发光强度与Er~(3+)掺杂浓度的关系
    3.5 LaNbO_4:Tb~(3+)的荧光特性
        3.5.1 LaNbO_4:Tb~(3+)粉体的激发发射光谱
        3.5.2 LaNbO_4:Tb~(3+)粉体的发光强度与Tb~(3+)掺杂浓度的关系
    3.6 LaNbO_4:Tm~(3+)粉体的荧光特性
        3.6.1 LaNbO_4:Tm~(3+)粉体的激发发射光谱
        3.6.2 LaNbO_4:Tm~(3+)粉体的发光强度与Tm~(3+)掺杂浓度的关系
    3.7 LaNbO_4:Tm~(3+)粉体的荧光特性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铌酸盐:高温高压合成与荧光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铌酸盐的结构分类
    1.3 固体发光理论
        1.3.1 发光的定义分类
        1.3.2 发光二极管(LED)概述
    1.4 铌酸盐单晶的高温高压水热合成
    1.5 高温高压技术的研究
        1.5.1 高压技术和高压发展史
        1.5.2 高温高压装置
    1.6 本文中用到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1.6.1 粉末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1.6.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1.6.3 拉曼散射分析
        1.6.4 单晶 X 射线衍射分析
        1.6.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1.6.6 荧光光谱分析
    1.7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成果
第二章 稀土掺杂正铌酸酸盐单晶的合成
    2.1 引言
    2.2 相关知识
        2.2.1 Ostward 熟化(Ostwald Ripening)
        2.2.2 熔盐法
    2.3 Dy~(3+)掺杂的 GdNbO_4晶体的合成方法及条件
        2.3.1 实验试剂
        2.3.2 晶体生长实验
    2.4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2.4.1 晶体结构的测定和晶体学数据
        2.4.2 结构描述
    2.5 GDN-1 晶体的测试与表征
        2.5.1 Leica 光学显微镜下片状产物的形貌
        2.5.2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2.5.3 EDX 测试
        2.5.4 拉曼光谱分析
        2.5.5 GDN-1 的 XPS 分析
        2.5.6 GdNbO_4的荧光光谱分析
        2.5.7 掺杂三价镝离子的荧光光谱分析
        2.5.8 荧光寿命谱图分析
    2.6 YDN-1 和 ENG-1 的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的研究
        2.6.1 YDN-1 晶体结构的测定
        2.6.2 ENG-1 晶体结构的测定
    2.7 YND-1 和 END-1 晶体测试与表征
        2.7.1 X 射线衍射(XRD)衍射分析
        2.7.2 Leica 光学显微镜和单晶的 SEM 照片
        2.7.3 EDX 测试
        2.7.4 YDN-1 的 XPS 分析
        2.7.5 拉曼光谱分析
        2.7.6 YND-1 和 END-1 的荧光光谱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元掺杂稀土铌酸盐的合成
    3.1 引言
        3.1.1 Eu~(3+)离子的能级结构
        3.1.2 Tb~(3+)离子的特征谱线
        3.1.3 本章选题意义及目的
    3.2 铕铽共掺杂的铌酸盐高温固相法合成
        3.2.1 实验试剂
        3.2.2 合成实验
        3.2.3 合成实验结果与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压条件下合成铌酸盐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
    4.1 引言
        4.1.1 高压技术在光谱领域的应用
        4.1.2 压力对物质晶体结构的影响
        4.1.3 本章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4.2 高压下合成 Bi~(3+)掺杂 GdNbO_4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4.2.1 实验试剂
        4.2.2 高温高压装置
        4.2.3 Bi~(3+)掺杂 GdNbO_4的高温高压合成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稀土有机配合物及其太阳能电池转光EVA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概述
        1.1.1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原理
        1.1.2 稀土β-二酮类配合物
    1.2 稀土杂化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太阳能电池封装用 EVA 胶膜简介
        1.3.1 太阳能电池封装用 EVA 胶膜的生产过程
        1.3.2 硅基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
    1.4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Eu_(0.5)Re_(0.5)(TTA)3phen 的合成与荧光光谱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合成方法
        2.2.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元素分析
        2.3.2 红外光谱分析
        2.3.3 Eu(TTA)_3phen 的荧光光谱分析
        2.3.4 Eu_(0.5)Re_(0.5)(TTA)_3phen 的荧光光谱分析
        2.3.5 混配稀土离子种类对 Eu_(0.5)Re_(0.5)(TTA)_3phen 发光强度的影响
        2.3.6 Gd~(3+)离子加入量对 Eu_xGd_(1-x)(TTA)_3phen 发光强度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掺杂型稀土配合物/EVA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荧光光谱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稀土配合物/EVA 复合材料的制备
        3.2.4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Eu-TTAphen/EVA 复合材料的电镜分析
        3.3.2 Eu-TTAphen/EVA 复合材料的荧光光谱分析
        3.3.3 EuGd-TTAphen/EVA 复合材料的电镜分析
        3.3.4 EuGd-TTAphen/EVA 复合材料的荧光光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阳能电池转光 EVA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2.3 具有反应活性的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4.2.4 太阳能电池转光 EVA 复合材料的制备
        4.2.5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EuAA(TTA)_2phen 配合物的结构表征
        4.3.2 EuAA(TTA)_2phen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4.3.3 EuAA(TTA)_2phen/EVA 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分析
        4.3.4 EuAA(TTA)_2phen/EVA 复合材料的 XRD 分析
        4.3.5 EuAA(TTA)_2phen/EVA 复合材料的原位反应机理
        4.3.6 EuAA(TTA)_2phen/EVA 复合材料的荧光光谱分析
        4.3.7 EuAA(TTA)_2phen/EVA 复合材料的透光率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4)发光材料CaxSr1-x(NbO3)2:Pr3+(0≤x≤1)与Ca(NbO3)2:Pr3+,Bi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发光材料简介
        1.2.1 发光材料的定义
        1.2.2 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1.2.2.1 基态(ground state)与激发态(excited state)
        1.2.2.2 吸收与发射
        1.2.2.3 发光机理
        1.2.3 发光材料的主要发光特征
        1.2.4 发光材料的分类
        1.2.4.1 光致发光材料
        1.2.4.2 电致发光材料
        1.2.4.3 射线致发光材料
        1.2.4.4 等离子发光材料
        1.2.4.5 声致发光材料
        1.2.4.6 应力发光材料
    1.3 发光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
        1.3.1 主要是高温固相法(High temperature solid method)
        1.3.2 均相共沉淀法(Homogeneous co-precipitation method )
        1.3.3 燃烧合成法(Self-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
        1.3.4 水热法(Hydrothermal Synthesis)
        1.3.5 溶胶凝胶法(Sol-Gel)
    1.4 发光材料常用的表征方法和基本性能指标
        1.4.1 表征方法
        1.4.1.1 X 射线衍射(XRD)
        1.4.1.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1.4.1.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1.4.1.4 分子荧光分析法(PL)
        1.4.2 发光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标
        1.4.2.1 激发光谱
        1.4.2.2 发射光谱
        1.4.2.3 吸收光谱
        1.4.2.4 发光亮度
        1.4.2.5 能量传输
        1.4.2.6 浓度淬灭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5.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6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发光材料Ca_xSr_(1-x)(NbO_3)_2:P1~(3+)(0≤x≤1)的制备以及发光性能的探究
    2.1 引言
        2.1.1 Ca_xSr_(1-x)(NbO_3)_2:P1~(3+)(0≤x≤1)的晶体结构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制备方法
        2.2.4 工艺路线
    2.3 测试分析与表征方法
        2.3.1 X 射线衍射(XRD)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3.3 荧光光谱(PL)
    2.4 结果与讨论
        2.4.1 XRD 图谱分析
        2.4.2 扫描电镜
        2.4.3 影响Ca_xSr_(1-x)(NbO_3)_2:P1~(3+)(0≤x≤1)荧光粉光学性能的因素
        2.4.3.1 不同Ca~(2+)掺杂浓度对Ca_xSr_(1-x)(NbO_3)_2:P1~(3+)(0≤x≤1)发光强度的影响
        2.4.3.2 不同P1~(3+)掺杂浓度对Ca_xSr_(1-x)(NbO_3)_2:P1~(3+)(0≤x≤1)发光强度的影响]
        2.4.3.3 不同煅烧温度对Ca_xSr_(1-x)(NbO_3)_2:P1~(3+)(0≤x≤1)发光强度的影响
        2.4.4 荧光光谱分析
    2.5 发光机理初步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碱金属,卤素离子的引入对Ca_xSr_(1-x)(NbO_3)_2:P1~(3+)(0≤x≤1)结构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实验仪器及制备方法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工艺流程图
    3.3 测试分析与表征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碱金属离子对Ca_xSr_(1-x)(NbO_3)_2:P1~(3+)(0≤x≤1)荧光粉光学性能的影响
        3.4.2 卤素离子对荧光粉Ca_xSr_(1-x)(NbO_3)_2:P1~(3+)(0≤x≤1)光学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光材料Ca(NbO_3)_2:P1~(3+),Bi~(3+)的制备及其发光能的探究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实验仪器、试验方法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实验制备的工艺路线
    4.4 测试分析与表征方法
        4.4.1 X 射线衍射(XRD)
        4.4.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4.4.3 荧光光谱(PL)
    4.5 结果与讨论
        4.5.1 X 射线衍射
        4.5.2 FESEM 扫描电镜
        4.5.3 荧光光谱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5)发光材料Zn2SiO4:Pr3+和CaxSr1-xZrO3:Pr3+(0<x<1)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LED 研究进展
        1.1.1 前言
        1.1.2 实现白光 LED 的发光方法
        1.1.3 国内外关于白光 LED 的研究现状
    1.2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1.2.1 溶胶凝胶
        1.2.2 水热法
        1.2.3 微波辐射法
        1.2.4 共沉淀法
        1.2.5 高温固相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长余辉发光材料
    2.1 引言
    2.2 长余辉研究体系
        2.2.1 金属硫化物体系
        2.2.2 稀土了铝酸盐体系
        2.2.3 稀土硅酸盐系列
    2.3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模型
        2.3.1 空穴转移模型
        2.3.2 位型坐标模型
        2.3.3 双光子吸收模型
        2.3.4 能量传递模型
        2.3.5 能级陷阱模型
        2.3.6 电子转移模型
    2.4 硅酸盐系列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及体系
        2.4.1 正硅酸盐体系发光材料
        2.4.2 三元硅酸盐体系发光材料
    2.5 发光材料的性能测试
        2.5.1 扫描电镜
        2.5.2 X 射线衍射
        2.5.3 荧光光谱
        2.5.4 发光材料色坐标(色度)的测定
        2.5.5 热重-差热分析
        2.5.6 余辉衰减曲线
第三章 发光材料 Zn_2SiO_4:Pr~(3+) 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试剂、仪器及方案
        3.2.1 实验的原料及试剂
        3.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掺杂 Pr~(3+) 对样品 Zn_2SiO_4 发光性能的影响
        3.4.1.1 X 射线衍射
        3.4.1.2 掺杂不同浓度 Pr~(3+) 的样品荧光谱图
        3.4.2 煅烧温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3.4.2.1 X 射线衍射分析
        3.4.2.2 SEM 测试分析
        3.4.2.3 荧光性能研究
        3.4.3 不同的保温时间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3.4.3.1 XRD 测试分析
        3.4.3.2 荧光性能测试
        3.4.4 不同硼酸用量对样品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
        3.4.4.1 样品结构表征
        3.4.4.2 样品荧光表征
        3.4.5 发光机理
    3.5 小结
第四章 发光材料 Ca_xSr_(1-x)ZrO_3: Pr~(3+) 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试剂、仪器及方案
        4.2.1 实验的原料及试剂
        4.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掺杂剂 Sr 的掺杂量对样品Ca_xSr_(1-x)ZrO_3: Pr~(3+) 发光性能的影响
        4.4.1.1 样品的 XRD 测试
        4.4.1.2 样品的荧光性能测试
        4.4.2 煅烧温度对样品Ca_xSr_(1-x)ZrO_3: Pr~(3+) 发光性能的影响
        4.4.2.1 结构表征
        4.4.2.2 SEM 表征
        4.4.2.3 荧光测试
        4.4.3 不同Pr~(3+) 的掺杂量对于Ca_xSr_(1-x)ZrO_3: Pr~(3+) 发光性能的影响
        4.4.3.1 结构测试
        4.4.3.2 荧光性能测试
        4.4.4 最佳制备条件
    4.5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白光发光二极管用稀土掺杂荧光粉的合成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白光LED概述
        1.2.1 什么是LED
        1.2.2 LED芯片的主要材料
        1.2.3 LED的种类
        1.2.4 LED的发展历史与产业现状
        1.2.5 LED的优点
        1.2.6 白光LED的实现
    1.3 白光LED用荧光粉
        1.3.1 白光LED用荧光粉的基本要求
        1.3.2 白光LED用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1.3.3 白光LED用荧光粉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具体解决的问题
第2章 Li_2SrSiO_4:Eu~(2+)基蓝光LED有效激发的荧光粉
    2.1 前言
    2.2 实验
        2.2.1 主要试剂清单
        2.2.2 主要仪器清单
        2.2.3 测试条件
        2.2.4 荧光粉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Li_2Sr_(1-x)SiO_4:xEu~(2+)的发光性能
        2.3.2 Li_2Sr_(0.995)(SiO_4)_(1-0.75x-0.5y)(M_1O_4)_x(M_2O_4)_y:0.005Eu~(2+)(M_1=P,M_2=S)的发光性能
        2.3.3 Li_2Sr_(0.995-x)SiO_4:0.005Eu~(2+),xM~(3+/2+)(M=Pr,Nd,Sm,Tb,Dy,Ho,Er,Yb)的发光性能
        2.3.4 Li_2Sr_(0.995-x)SiO_4:xPr~(3+)的发光性能
    2.4 小结
第3章 ZnMoO_4:Eu~(3+)基近紫外和蓝色LED光激发的荧光粉
    3.1 前言
    3.2 实验
        3.2.1 主要试剂清单
        3.2.2 主要仪器清单
        3.2.3 测试条件
        3.2.4 荧光粉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Zn_(1-x)MoO_4:Eu_x~(3+)的发光性能
        3.3.2 电荷补偿对的Zn_(1-x)MoO_4:Eu_x~(3+)发光性能影响
        3.3.3 Zn_(1-2x)MoO_4:Eu_x~(3+)Li_x~+的发光性能
        3.3.4 Zn_(0.5-y)MoO_4:Eu_(0.25)~(3+)Li_(0.25)~+Bi_y~(3+)的发光性能
        3.3.5 Zn_(0.46-z)MoO_4:Eu_(0.25)~(3+)Li_(0.25)~+Bi_(0.04)~(3+)Sm_z~(3+)的发光性能
        3.3.6 Zn_(0.5-x)MoO_4:Eu_(0.25)~(3+)Li_(0.25)~+M_x(M=La~(3+),Y~(3+),Gd~(3+))的发光性能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稀土元素氧化物对钛酸锶钡铁电陶瓷介电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文献综述
        1.2.1 BSTO系统的微观结构与相变
        1.2.2 BSTO系统的基本结点性能
        1.2.3 BSTO的晶粒尺度效应
        1.2.4 BSTO系统的电场特性
        1.2.5 BSTO系统的频率特性
        1.2.6 各种氧化物对BSTO系统的掺杂改性作用
        1.2.6.1 Al2O3、ZrO2和MgO的掺杂对BSTO的改性作用
        1.2.6.2 Bi2O3的掺杂改性作用
        1.2.6.3 B2O3的掺杂改性作用
        1.2.6.4 稀土元素氧化物的掺杂改性作用
        1.2.7 制备工艺对BSTO介电材料性能的影响
        1.2.8 BSTO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1.2.8.1 铁电微波移相器
        1.2.8.2 记忆材料
        1.2.8.3 释电红外探测器
    1.3 问题的提出与设想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试验设想
第二章 试验过程及测试
    2.1 原料及设备
    2.2 原料的合成方法
    2.3 工艺流程
    2.4 显微分析
    2.5 数据处理及公式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碳酸盐固相合成与水热法合成原料制得的Ba1-xSrxTiO3陶瓷样品的性能对比
        3.1.1 介电常数的温度变化率的对比
        3.1.2 介电损耗的温度变化率的对比
        3.1.3 微观结构的对比
    3.2 降低BSTO系统温度变化率的探索性试验
        3.2.1 在BSTO系统中加入Y2O3对其结点性能的影响
        3.2.2 在BSTO系统中加入Dy2O3对其结点性能的影响
        3.2.3 在BSTO系统中加入Nd2O3对其结点性能的影响
        3.2.4 在BSTO系统中加入CeO2对其结点性能的影响
        3.2.5 在BSTO系统中加入La2O3对其结点性能的影响
        3.2.6 稀土元素的复合掺杂对BSTO结点性能的影响
        3.2.7 烧结助剂的加入量对BSTO结点性能的影响
        3.2.8 实验所获得的样品的介电常数温度变化率数值
    3.3 对样品的介电常数-频率性能的研究
        3.3.1 不同BaTiO3/SrTiO3配比的样品在较高频率下的介电性能
        3.3.2 掺杂稀土元素氧化物样品在较高频率下的介电性能
        3.3.2.1 掺杂Y2O3在较高频率下的介电性能
        3.3.2.2 掺杂Dy2O3、Nd2O3、CeO2和La2O3等镧系稀土元素氧化物的样品在较高频率下介电性能
        3.3.3 样品在微波频段下的介电性能
    3.4 样品的介电常数直流偏场可调性和唯象系数
        3.4.1 原料对样品直流偏场可调性的影响
        3.4.2 晶粒尺寸对样品的直流偏场可调性和唯象系数的影响
        3.4.3 居里温度对样品的直流偏场可调性和唯象系数的影响
        3.4.4 对样品的介电常数直流偏场可调性和唯象系数间相互关系的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四、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a(NbO_3)_2∶Dy~(3+)(论文参考文献)

  • [1]铌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 周慧. 大连交通大学, 2014(04)
  • [2]铌酸盐:高温高压合成与荧光性质的研究[D]. 杨敏. 吉林大学, 2013(08)
  • [3]稀土有机配合物及其太阳能电池转光EVA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研究[D]. 唐峰.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
  • [4]发光材料CaxSr1-x(NbO3)2:Pr3+(0≤x≤1)与Ca(NbO3)2:Pr3+,Bi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 巩振虎.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1)
  • [5]发光材料Zn2SiO4:Pr3+和CaxSr1-xZrO3:Pr3+(0<x<1)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D]. 冯旭.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0)
  • [6]白光发光二极管用稀土掺杂荧光粉的合成与性能[D]. 胡小野. 南昌大学, 2010(04)
  • [7]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a(NbO3)2∶Dy3+[J]. 赵新乐,翁占坤,陈光,田坚,陈春荣.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3(S1)
  • [8]稀土元素氧化物对钛酸锶钡铁电陶瓷介电性能影响的研究[D]. 张鹤凌. 天津大学, 2003(04)

标签:;  ;  ;  ;  ;  

Ca(NbO_3)_2:Dy~(3+)的发光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