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

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

一、论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论文文献综述)

马月怡[1](2020)在《目标视角影响背景线索效应的年老化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线索效应指,个体通过对目标在干扰物中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进行学习,可以获得视觉搜索效率的提升。一般认为,这种对空间位置关系的习得是一种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以往研究显示内隐记忆水平不受认知老化的影响,但对老年人是否存在内隐记忆引起的背景线索效应有不同的研究结论。部分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无法对反复出现的相对空间位置信息形成内隐记忆,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老年人在这方面并没有出现缺陷。本研究尝试对该争议进行解释,并从实用角度提出利用背景线索效应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建议。研究显示在涉及重复场景位置信息的视觉搜索任务中,对搜索成本的要求越高,个体越倾向于使用记忆策略而不是感知策略完成任务,背景线索可能带来的时间收益越高。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存在前部-后部老龄化转换,在多种任务中均有利用大脑前部激活来补偿生理性的视觉处理能力下降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空间记忆水平的下降。因此,本研究对经典背景线索效应范式进行修改,加入目标视角作为提示视觉搜索成本的自变量进行研究。通过对实验材料中目标距视野中心的距离、显示器大小和被试与显示器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确定四个不同的目标视角。对青年人和老年人对不同视角目标进行搜索所获得的重复场景反应时间收益进行比较。提出假设:目标视角越小,背景线索效应越弱,小到一定程度时,个体不改用记忆策略进行视觉搜索,背景线索效应不存在。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开始改变搜索决策,使用记忆策略进行搜索需要更大的目标视角。结果发现:1:青年组与老年组均在实验中获得背景线索效应,且水平无显着的年龄差异。2:不同视角下被试获得的背景线索效益有显着差异,视角较小时背景线索效益对加快搜索速度的贡献越小。视觉搜索成本越高,个体越依赖于使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完成任务。3:目标视角不同时,不同年龄组被试获得的背景线索效益有所不同,老年人使用内隐认知过程完成任务的难度更高。

刘晓丹[2](2020)在《两种教学方式对幼儿内隐记忆影响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内隐记忆是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平板电脑教学指的是通过平板电脑将所学知识的图像、文本、声音和动画融合,使所展示的学习内容生动形象,达到交互式操作效果的教学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平板电脑等新型产品已经出现低龄化趋势,逐步在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研究大多关注平板电脑教学对幼儿数学能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的影响,对幼儿内隐记忆的发展特点和两种教学方式对其发展影响的探讨尚不深入。为探讨平板电脑的实际教学效果,对比不同类型学习材料在平板电脑教学和常规教学中对幼儿内隐记忆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采取现场实验的方法,分为两个部分探讨平板电脑教学对幼儿内隐记忆发展的影响,研究一对197名3~5岁幼儿的内隐记忆发展特点进行考察;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内隐记忆发展加速期,采取平板电脑教学及常规教学的方式对113名4岁幼儿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学活动,以探讨平板电脑教学方式对幼儿内隐记忆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3~5岁幼儿内隐记忆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5岁幼儿的内隐记忆水平显着高于3、4岁幼儿,3~4岁幼儿的内隐记忆增长速度显着慢于4~5岁幼儿的内隐记忆增长速度,即4岁是幼儿内隐记忆发展的加速期。2.两组4岁幼儿的内隐记忆均有显着提高。不同类型学习材料的学习对幼儿内隐记忆的提高水平不同。常规教学方式更利于幼儿在学习阅读理解类材料时的内隐记忆提升,而平板电脑教学对幼儿学习数认知类材料时的内隐记忆效果更好。3.两组教学方式对幼儿内隐记忆的提升速度均为先快后慢,即内隐记忆的主要提升期为教学的中前期。

陈冲[3](2020)在《具身认知视角下狄尔泰体验思想再审视》文中研究指明德国哲学家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博闻强记,涉略广泛,其研究领域涵盖了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音乐、教育学等。由于狄尔泰谦虚谨慎的性格,他生前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手稿却不愿意草率的发表,离世后其大量的哲学思想才逐渐被人知晓,也使其在近现代哲学史中笔墨寥寥。本文的研究对象狄尔泰体验思想在此表现为一种认知论循环,即“体验-表现-理解”,是狄尔泰构建精神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路径。狄尔泰将生命范畴引入其体验思想中,这一方面让人感受到了其构建的精神科学对于有血有肉的人的关注和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另一方面也让人对个人的生命体验是如何融入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近的具身认知理论的崛起打破了传统认知科学的困境,突破了心智与身体分离的局限,强调了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量学者在神经学、语言学和生理学等领域的实证研究结果也无可辩驳的证明了人的身体与心智和认知过程的密切联系。通过对国内外狄尔泰体验思想的文献梳理发现,由于受到解释学和语言学转向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主要把狄尔泰作为哲学解释学转向的承前启后的人物,对于狄尔泰的体验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认知论的概念和解释学等方向上。狄尔泰提出体验思想认知循环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释个体的特殊体验如何升华为人类的普遍知识的过程。同时,根据第二代具身认知科学中关于内隐记忆、具身隐喻和镜像神经元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使本人意识到狄尔泰体验思想中所强调的记忆、语言、概念、意义与理解等核心概念的基础其实与人的身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或者可以说,狄尔泰体验思想根植于身体之中,并内蕴着具身性思想。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思路,即探寻狄尔泰体验思想和具身认知理论的契合点,揭示出狄尔泰体验思想认知循环中所内蕴的具身性思维,之后对狄尔泰体验思想中的创见性进行评价,拓展对于狄尔泰体验思想的研究,并推断出具身性是个体体验的特殊性通达人类生命整体性的基础。本文对于狄尔泰体验思想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结合具身认知科学中的新近研究成果,跳出了之前大多学者仅把狄尔泰体验思想置于认识论解释学研究的藩篱,从狄尔泰体验思想与当代具身认知理论重叠之处给出其体验思想创见的优越性的证明与阐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是将狄尔泰体验思想中晦涩的哲学思辨与具身认知理论中的实证研究成果联系起来,这既证实和反映了狄尔泰哲学思想的先见性和合理性,又有助于更多的人理解其哲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狄尔泰体验思想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对于狄尔泰体验思想和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对具身认知理论的阐述,首先介绍了认知科学由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发展历程以及具身认知理论的哲学渊源,然后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具身认知理论观点,最后详细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内隐记忆、概念隐喻和镜像神经元等具身认知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是对狄尔泰的体验思想及其具身内容的阐述,首先介绍了狄尔泰的体验思想提出的背景,然后按照狄尔泰体验思想认知循环分别介绍了体验、表现和理解的内涵,以及与具身认知理论观点重叠之处。第四部分是具身性视角下的狄尔泰体验思想的再评价。主要从体验概念与内隐记忆、表现内容与概念隐喻和理解基础与镜像神经元等三个方面详细比较分析了狄尔泰体验思想和具身认知理论的重叠之处,揭示出狄尔泰体验思想认知循环中所蕴含的具身性思想,并对狄尔泰体验思想中的创见性进行评价。

李丹[4](2020)在《旅游消费情绪对记忆影响的ERP研究 ——以酒店在线预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旅游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特征的消费经历。身处旅游活动中的人们经历着复杂的情绪变化,如愉悦、惊喜、失望以及后悔等消费情绪。谈到消费情绪,自然离不开对“情绪”的关注,情绪是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认知心理学家很早就提出情绪能够促进个体记忆效果,正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俚语,它认为人们在经历了一次不幸或者灾祸时,所造成的生理或心理的伤害较为深刻,难以忘记,使得他们在面对下一次同样的遭遇,会变得更加的谨慎与胆怯,可见,人们是否采取某一行为,最可靠的便是记忆中的经历。而且,在旅游研究领域,虽然大部分学者认同满意度是预测旅游者消费行为(重游决策、推荐意愿等)的主要指标,但已有国外学者指出相比于满意度,记忆在预测旅游者未来行为上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见,记忆对于旅游者消费行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以往关于消费情绪的研究,学者们更多的将其作为影响旅游者游后行为的前因变量来进行讨论,但是,是否存在一些中间变量或者控制变量如年龄、性别,这些中间变量或者控制变量在消费情绪影响后续消费行为中是否发挥着作用,故对控制变量或者中间变量的进一步发掘,有助于厘清消费情绪影响后续消费行为的作用机理。故本研究结合情绪认知理论和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理论(emotionally enhanced memory,EEM effect),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学习—再认”实验范式,模拟酒店在线预订情境,设计实验任务试图诱发被试的积极和消极的消费情绪,旨在从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角度探索旅游消费情绪与个体记忆的关系,并试图为旅游经营者从情绪记忆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通过2个实验得出下述结论:(1)豪华型酒店情境下,旅游消费情绪能够影响个体外显记忆;(2)豪华型酒店情境下,积极消费情绪相较于消极消费情绪在增强个体记忆方面更具优势:(3)旅游消费情绪不会影响个体内隐记忆。本研究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旅游消费情绪与个体记忆关系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消费情绪产生作用的机制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丰富旅游领域消费情绪问题的研究成果。而且通过了解旅游消费情绪对个体记忆的影响,可进行有效的旅游情绪管理,对于提高旅游供给水平,提高旅游供给侧相关主体的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以下两个角度提出管理建议:一方面可从激发旅游者积极、正面情绪,增强其正面旅游记忆的角度提出了以下建议:(1)重视服务人员的情绪管理;(2)规避夸大宣传;(3)提升旅游者的畅爽体验。另一方面,可根据内隐记忆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情绪状态)的影响的特点,结合旅游消费活动场景,提出了利用内隐记忆进行旅游产品推广、旅游广告设计的举措。本研究聚焦旅游消费情绪对于记忆的影响,更好的充实以往旅游消费体验与满意度以及后续旅游行为的逻辑过程,实现了研究视角的创新。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杨兵兵[5](2020)在《消极情绪回避动机对内隐与外显记忆有意遗忘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遗忘与记忆是我们记忆系统中两大功能,所以生活中不只是会让我们记住某些东西,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应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遗忘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忘记那些不重要的信息可以节省出有限的认知资源去学习更多的新的信息。有意遗忘是国外学者Muter(1965)首先提出,Bjork等人(1968)随后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建立起有意遗忘的研究范式。目前有意遗忘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给被试呈现出一些学习材料让其进行学习,在单字法中每个学习材料之后会紧随出现一个指示符要求被试记住或者遗忘之前学习的材料;而在字表法中每呈现一系列的材料之后会出现一个指示符再呈现另一个系列的材料。学习阶段结束之后是干扰阶段,主要任务是掩蔽对学习与测验阶段间的关系。第三个阶段便是测验阶段,如果被试对要求记住的项目的成绩显着高于遗忘项目,那么就说有意遗忘效应产生了。有意遗忘效应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研究前人文献,发现当前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中是否存在有意遗忘的实验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并未得出一致性的结论,有的学者认为内隐记忆不存在有意遗忘,而外显记忆中存在;还有的研究认为内隐与外显记忆都存在有意遗忘,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本研究中实验一主要探讨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中的有意遗忘效应。影响有意遗忘的因素与很多,而当下情绪对有意遗忘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众多情绪对有意遗忘影响的研究中大部分的学者还是将重点放在情绪的效价上或者唤醒度,而忽视了情绪的另一个维度——动机维度,根据前人的研究证明情绪动机维度模型的存在,并且认为高回避动机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会窄化个体的注意范围,而低回避动机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会扩展个体的注意范围,所以本研究实验二引入情绪的动机维度来探讨情绪的动机在内隐与外显记忆测验中的有意遗忘效应。本研究实验一采用2(测验方式:再认/偏好)?2(指示类型:记住/遗忘)混合设计,其中测验方式为被试间设计,指示类型为被试内设计。实验目的为探讨内隐与外显记忆中是否存在有意遗忘效应。实验二采用2(测验方式:再认/偏好)?2(指示类型:记住/遗忘)?2(图片类型:高回避动机/低回避动机)混合设计,其中测验方式和图片类型为被试间设计,指示类型为被试内设计。实验目的为探讨在负性情绪回避动机条件下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测验中的有意遗忘效应。实验结果显示:(1)在内隐记忆测验与外显记忆测验中都产生明显的有意遗忘效应,并且不同测验方式中的有意遗忘效应不一样。(2)在内隐记忆测验中,高回避动机消极情绪条件下表现出现有意遗忘效应,而低回避动机消极情绪条件下,同样表现出明显的有意遗忘效应。(3)不论在高低回避动机消极情绪,再认测验中记忆与忘记项目间差异显着,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有意遗忘现象。(4)负性情绪回避动机强度不同对内隐与外显记忆测验中有意遗忘效应的影响不同。

王琳[6](2020)在《内隐学习理论视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文言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凝结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学习优秀经典的文言文不仅有利于积淀人文底蕴、涵养人格品质、提高核心素养,还能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性知识与内隐学习的特点相契合,因此,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实现过程中离不开内隐学习。但长期以来,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关于内隐学习理论的应用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教师习惯将知识简单地理解为显性的课程知识,过分追求文言文外显知识的学习,对由内隐学习习得的内隐性知识关注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内隐学习理论为依据,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选文为文本材料,依据教学目标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从内隐学习理论视域下关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具体策略。这些教学策略旨在突出内隐学习理论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优势,激发学生内在的文言文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从而为师生之间的文言文教学活动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学习方法。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在理论部分,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对内隐学习理论及文言文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梳理出内隐学习理论的特征,总结出内隐学习理论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具有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学习容量大、习得的知识更易迁移、更易培养文言文语感、更易帮助学生领悟人文内涵以及习得的知识保持时间更长等优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在明晰了内隐学习理论在文言文教学中具备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教学,对教科书中的文言文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梳理出三至六年级的文言文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熟读积累,积淀人文素养等方面,为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接着以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找到目前内隐学习理论视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的问题所在。最后,针对现状调查发现的问题,依据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在内隐学习理论架构下,着重探讨内隐学习理论与小学文言文教学相结合的一系列策略和建议。这些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一是调动已有的内隐资源,培养文言文学习兴趣,创设相应教学情境,减轻文言文学习负担;二是以外显促内隐,扩展文言文课外阅读,注重文言文积累与适度迁移;三是重视文言文诵读,创新诵读形式,保证诵读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四是注重学校和教师的隐性教育因素影响,逐步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内涵;五是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既关注显性知识,也关注学生隐性素养发展。希望这些策略性建议可以为一线教师开展文言文教学提供参考,促进小学文言文教学更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

刘桂君[7](2019)在《音乐训练对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内隐学习的影响及应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句法,就是将结构元素组织结合起来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音乐和语言都具有句法的属性。内隐学习通常指,个体无需意识努力,也没有意识到行为规则是什么,就可以获得复杂的知识,并且学会了这种规则。因此,本研究以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为切入点,通过不同年级的音乐训练者与非音乐训练者来学习不同的学习材料,尝试探究音乐训练对不同年级被试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内隐学习加工的影响,以及音乐训练在学校教学中对音乐学习与语言学习的影响,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用性教育措施。本研究分为两部分来进行:研究一以音乐训练(音乐训练者、非音乐训练者)、年级(三年级、八年级)、材料类型(音乐材料、语言材料)为自变量,被试正确回答符合语法规则的字符串和不符合语法规则的字符串的个数为因变量,探究音乐训练对不同年级被试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内隐学习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音乐训练对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内隐学习加工具有显着影响,不仅能够促进音乐句法内隐学习,也能够促进语言句法内隐学习:与非音乐训练者相比,音乐训练者对于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内隐学习的加工效果更好;(2)不同年级的被试对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内隐学习的加工有显着影响:与三年级学生相比,八年级学生对于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内隐学习的加工效果更好;(3)被试对音乐材料与语言材料的内隐学习无显着性差异。研究二以被试是否接受音乐训练为自变量,被试期中考试的语文成绩、英语成绩、数学成绩和音乐成绩为因变量,探究音乐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对音乐学习与语言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实践层面,音乐训练对学校教学中音乐学习与语言学习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音乐训练者组与非音乐训练者组的数学成绩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音乐训练者组与非音乐训练者组的音乐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音乐训练者的音乐成绩要高于非音乐训练者的音乐成绩;(3)音乐训练者组与非音乐训练者组的语文成绩与英语成绩均存在显着性差异,音乐训练者的语文成绩高于非音乐训练者的语文成绩,音乐训练者的英语成绩高于非音乐训练者的英语成绩。研究结论:(1)音乐训练对不同年级被试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内隐学习加工具有显着影响(2)音乐训练在学校教学中对音乐学习与语言学习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王欢欢[8](2019)在《高中生颜色偏好对汉字记忆的影响 ——基于外显、内隐记忆测量的结果》文中研究表明颜色偏好是指人在心理上所喜爱或偏好的颜色。本研究在“学习-测验”范式上,引入颜色偏好变量,旨在探讨高中生颜色偏好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关系。本研究以高二学生为被试,共有两部分组成:研究一采用问卷法,调查高中生颜色偏好的现状;研究二通过两个实验探讨高中生颜色偏好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关系。实验一采用2(性别:男、女)×2(颜色呈现方式:以颜色为背景、以颜色为字体)×3(颜色偏好:偏好程度最高的颜色、中等偏好的颜色、偏好程度最低的颜色)的混合实验设计,探讨颜色偏好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实验二采用2(性别:男、女)×2(颜色呈现方式:以颜色为背景、以颜色为字体)×3(颜色偏好:偏好程度最高的颜色、中等偏好的颜色、偏好程度最低的颜色)的混合实验设计,探讨颜色偏好对内隐记忆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果:第一,高中生的颜色偏好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总体来说大致为蓝、红、黄、绿、紫。第二,高中生在偏好程度最低的颜色上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男生最不偏好绿色,女生最不偏好紫色。第三,颜色偏好对外显记忆成绩和内隐记忆成绩均有影响。偏好程度最高的颜色对外显记忆成绩影响较大,中等偏好的颜色对内隐记忆成绩影响较大。第四,呈现方式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均有影响。无论呈现方式为背景颜色还是字体颜色,外显记忆的成绩均优于内隐记忆的成绩。该结果提示,高中生的颜色偏好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均有一定的影响,偏好程度最高的颜色对外显记忆成绩影响较大,中等偏好的颜色对内隐记忆成绩影响较大,且无论呈现方式为背景颜色还是字体颜色,外显记忆的成绩均优于内隐记忆的成绩。

李博莉[9](2019)在《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的实效研究》文中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布局,而在加强党的建设的过程中,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思想建设主要通过党性教育来加强,党的理论学习教育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基础。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全体党员的理论学习教育,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的实效,将非党员作为参照探究党员对党的理论学习的实效,了解党员不同群体间学习实效的差异,考察影响党员学习实效个体差异的心理因素等,提出增强学习实效的建议,尝试丰富人们对党的理论学习的新认识,为今后提升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提供有益的借鉴。本研究共七章,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一)绪论。论述研究的缘由,研究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有何意义,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论述当前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其内容的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可借鉴之处与可突破之处,阐述本文的研究在逻辑结构上的思路与研究的具体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二)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主要对论文中涉及到的重要概念做出界定,以及梳理本研究中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三)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问卷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作为被试。回收的有效问卷为454份,其中,党员和预备党员共232人(51%),非党员222人(49%)。选取中国共产党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关键词句,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问卷研究。初步了解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实效上是否与非党员有显着的差异,以及党员不同群体间学习实效是否有差异。(四)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反应时程序测试研究。采用反应时程序测试法,通过网络的形式,将“党性直觉”反应时小程序测试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进行推送。回收的有效数据为234份,其中,党员和预备党员111人(47%),非党员123人(53%)。选择党性词为刺激材料,并选择国际词为干扰词和生活词作为中性词,对党员进行反应时程序测试,考察在类别加工策略下,党员在内隐记忆中对党性词的反应时和准确程度。进一步检验大学生党员在内隐记忆层面,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实效是否与非党员有显着性差异,党员不同群体间学习实效是否有差异。(五)影响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心理因素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学业倦怠、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考察影响大学生党员个体间在党的理论的学习实效上的差异的心理因素。调查对象为参与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问卷测验的所有党员和预备党员(232人),探究党员的党的理论学习实效与学业倦怠、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性。(六)增强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对策建议。在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党组织开展党的理论学习活动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学习实效提出相应的对策。(七)结语。对本文研究的结论进行相应的总结,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尤其是在实证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研究结果显示:(1)党员和非党员在党的理论学习测验的正确率上呈现出显着性差异,党员的正确率高于非党员。不同的学历水平、党龄的党员在正确率上有显着性差异存在,其中,硕、博士的正确率显着高于本科生的正确率。党龄5年及以上党员的正确率显着高于党龄低于5年的党员的正确率。不同性别、不同学科背景的党员在正确率上无显着性差异。(2)党员和非党员在党性词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上呈现出显着性差异,党员的反应时快于非党员,党员的正确率高于非党员。不同性别、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党龄的党员在党性词上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率无显着性差异。(3)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与学业倦怠呈显着的负相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着的正相关。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学生党员通过党的理论学习,其理论知识水平优于非党员。由此可知,目前采用的党的理论学习对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知识水平的掌握是行之有效的。第二,学习时间长的党员优于学习时间短的党员。建立党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是党员提升党的理论知识水平的重要保障。第三,学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党员党的理论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要落实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必须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组织领导以及维护党员心理健康等方面入手,使党的理论学习教育深耕厚织,融入到大学生党员的心里去。

严颖[10](2019)在《测验类型对内隐记忆提取干扰效应的影响》文中指出目前关于提取干扰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出现差异化的研究结论。传统观点认为内隐记忆不会受到提取干扰的影响。但近期有研究发现内隐记忆启动效应会受到提取干扰的破坏,表明内隐记忆并不完全免疫于提取干扰。综合分析,这些研究之间的差异可能来源于所采用的内隐测验类型的差异。内隐记忆测验根据提取加工类型不同,可以分为知觉内隐记忆和概念内隐记忆,根据测验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将内隐记忆分为识别式内隐测验和产生式内隐测验。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四个实验系统地探讨提取干扰与内隐记忆之间的关系。实验一采用经典的词汇判断任务再次验证了提取干扰对识别式知觉内隐记忆的影响;实验二采用语义分类任务同样发现了提取干扰会破坏识别式概念内隐记忆的启动效应。实验三结合传统词干补笔和词汇判断任务设置了产生式的词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干扰条件下,虽然启动量与无干扰条件相比均有所减少,但仍表现出知觉启动效应。实验四结合传统类别范例和语义分类任务设计了产生式的语义分类任务,同样发现在干扰条件下,启动量有所减少,但仍存在明显的启动效应。综合四个实验结果发现,内隐记忆的提取干扰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与产生式内隐测验相比,识别式内隐测验中的启动效应受提取干扰的影响更大,并且在识别式内隐测验任务中并未发现编码与提取加工一致时对内隐记忆的提取干扰效应的调节作用。

二、论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1)目标视角影响背景线索效应的年老化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背景线索效应
    2.2 视觉搜索
3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意义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5.1 背景线索效应的年龄差异
    5.2 视觉搜索成本影响背景线索效益的年龄差异
    5.3 对策和建议
    5.4 未来研究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两种教学方式对幼儿内隐记忆影响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内隐记忆
        1.1.1 内隐记忆的概念
        1.1.2 内隐记忆的主要理论
        1.1.3 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
        1.1.4 内隐记忆的优势效应
        1.1.5 幼儿内隐记忆的相关研究
        1.1.6 内隐记忆对儿童学习的影响
    1.2 平板电脑教学
        1.2.1 平板电脑教学概念
        1.2.2 平板电脑教学的运用现状
        1.2.3 平板电脑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3 平板电脑教学对幼儿记忆发展的影响
    1.4 以往研究的不足
        1.4.1 幼儿内隐记忆的研究较为单一
        1.4.2 平板电脑教学对幼儿内隐记忆的影响尚不明确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2 研究的总体思路及研究假设
    2.1 研究的总体思路
    2.2 研究假设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一3~5岁幼儿内隐记忆的发展特点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假设
        3.1.3 研究方法
        3.1.4 结果与分析
        3.1.5 讨论
        3.1.6 小结
    3.2 研究二平板电脑教学对4岁幼儿内隐记忆的影响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假设
        3.2.3 研究方法
        3.2.4 结果与分析
        3.2.5 讨论
        3.2.6 小结
4 综合讨论
    4.1 3~5岁幼儿内隐记忆的发展特点
    4.2 平板电脑教学对幼儿内隐记忆的影响
    4.3 常规教学对幼儿内隐记忆的影响
    4.4 两种教学方式对幼儿内隐记忆提升的增长速度不同
5 结论
6 教育建议
    6.1 把握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特点,建立合理多媒体教学方式
    6.2 明确记忆培养时长,确定平板电脑教学周期
    6.3 针对幼儿发展特点,探索平板电脑教学APP的设计原则
    6.4 针对学科特点,合理组合平板电脑教学与常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附录A 内隐记忆测验实验材料
附录B 学龄前儿童平板电脑使用状况调查问卷(父母卷)
附录C 平板电脑教学组记忆游戏课程部分内容图片
附录D 常规教学组教学课程详情
致谢

(3)具身认知视角下狄尔泰体验思想再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2章 具身认知理论
    2.1 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由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
    2.2 具身认知理论的哲学渊源
    2.3 具身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2.4 具身认知理论相关研究视角
        2.4.1 内隐记忆
        2.4.2 概念隐喻
        2.4.3 镜像神经元
第3章 狄尔泰体验思想及其具身内容
    3.1 狄尔泰体验思想的提出
    3.2 狄尔泰体验思想的体验内涵及其具身性意义
        3.2.1 生命与生命历程
        3.2.2 体验概念及特征
        3.2.3 结构单元和结构关联体
    3.3 狄尔泰体验思想的表现内涵及其具身性意义
    3.4 狄尔泰体验思想的理解内涵及其具身性意义
        3.4.1 理解的概念及特征
        3.4.2 理解的基本形式和高级形式
        3.4.3 理解的基础——人类共同性
第4章 具身性视角下的狄尔泰体验思想的再评价
    4.1 从内隐记忆角度诠释狄尔泰的体验概念
    4.2 从概念隐喻角度诠释狄尔泰的表现概念
    4.3 从镜像神经元角度诠释狄尔泰的理解概念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4)旅游消费情绪对记忆影响的ERP研究 ——以酒店在线预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和创新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4.3 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情绪
        2.1.1 情绪的概念
        2.1.2 情绪诱发的方式
    2.2 消费情绪
        2.2.1 消费情绪的概念
        2.2.2 消费情绪的划分
        2.2.3 消费情绪在旅游领域中的研究
    2.3 记忆与情绪
        2.3.1 记忆
        2.3.2 情绪与记忆关系的相关研究
    2.4 认知神经科学基础知识
        2.4.1 认知神经科学
        2.4.2 认知神经科学在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
        2.4.3 事件相关电位(ERP)
    2.5 相关实验范式研究
        2.5.1 简单赌博任务范式
        2.5.2 “学习—再认”范式
    2.6 相关ERP成分研究
        2.6.1 FRN
        2.6.2 再认记忆相关的ERP成分
第3章 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3.1 研究理论框
        3.1.1 SOR模型
        3.1.2 情绪认知理论
        3.1.3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理论
        3.1.4 理论框架
    3.2 研究假设
        3.2.1 实验设计的有效性验证
        3.2.2 消费情绪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3.2.3 消费情绪效价对记忆的影响
第4章 实验设计
    4.1 实验一:旅游消费情绪对外显记忆的影响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
    4.2 实验二:旅游消费情绪对内隐记忆的影响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3 实验结果讨论
        4.3.1 实验设计的有效性检验
        4.3.2 旅游消费情绪对外显记忆的影响
        4.3.3 旅游消费情绪对内隐记忆的影响
        4.3.4 与以往实验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讨论
第5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研究结论与综合讨论
        5.1.1 研究结论
        5.1.2 综合讨论
    5.2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5.2.1 理论贡献
        5.2.2 管理启示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消极情绪回避动机对内隐与外显记忆有意遗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相关研究
        1.1.1 内隐与外显记忆的概念及提出
        1.1.2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研究理论
        1.1.3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
        1.1.4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因素
    1.2 情绪动机的相关研究
        1.2.1 情绪的概念
        1.2.2 情绪理论
        1.2.3 情绪记忆
        1.2.4 情绪动机强度与认知的关系
        1.2.5 消极情绪动机的相关研究
        1.2.6 情绪动机维度与有意遗忘
    1.3 有意遗忘的研究概况
        1.3.1 有意遗忘的概念及其研究范式
        1.3.2 有意遗忘的机制
        1.3.3 有意遗忘的影响因素
2 问题提出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假设
3 实验一: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对有意遗忘效应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设计
        3.2.4 实验程序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4 实验二:消极情绪回避动机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有意遗忘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设计
        4.2.4 实验程序
    4.3 结果
        4.3.1 内隐记忆测验中的有意遗忘效应
        4.3.2 外显记忆测验中的有意遗忘效应
    4.4 讨论
    4.5 结论
5 总讨论
    5.1 情绪材料诱发的有效性
    5.2 内隐与外显记忆测验中的有意遗忘效应
    5.3 情绪动机维度对有意遗忘的影响
    5.4 单字法范式下的有意遗忘效应
6 总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内隐学习理论视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理论依据
    (五)研究目的与意义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内隐学习理论概述
    (一)内隐学习理论的内涵
    (二)内隐学习理论的特征
    (三)内隐学习理论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优势
二、统编版小学文言文教学内容与目标审视
    (一)统编版小学文言文内容概览
    (二)统编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三、内隐学习理论视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
    (一)现状调查研究设计
    (二)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内隐学习理论与小学文言文教学相结合的具体策略
    (一)借助内隐学习,培养兴趣,减轻负担
    (二)以外显促内隐,注重文言文积累与迁移
    (三)重视文言文诵读,逐步培养语感
    (四)注重隐性因素熏陶,感受人文内涵
    (五)采用多元教学评价,关注隐性素养
五、总结与讨论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7)音乐训练对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内隐学习的影响及应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内隐学习的文献综述
        1.1.1 内隐学习的概念
        1.1.2 内隐学习的特点
        1.1.3 内隐学习的经典研究范式:限定状态人工语法范式
        1.1.4 内隐学习的研究现状
    1.2 句法的研究综述
        1.2.1 句法的概念
        1.2.2 音乐句法的研究
        1.2.3 语言句法的研究
        1.2.4 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加工的神经基础研究
        1.2.5 音乐训练对句法加工的影响
2 问题提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思路及研究假设
        3.2.1 研究思路
        3.2.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意义
        3.3.1 理论意义
        3.3.2 实践意义
4 实验研究
    4.1 研究一:音乐训练对不同年级被试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内隐学习加工的影响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假设
        4.1.3 被试
        4.1.4 实验材料
        4.1.5 实验程序
        4.1.6 研究结果及分析
        4.1.7 讨论
        4.1.8 结论
    4.2 研究二音乐训练对学校教学中音乐学习与语言学习的影响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假设
        4.2.3 被试及研究设计
        4.2.4 研究材料
        4.2.5 研究结果及分析
        4.2.6 讨论
        4.2.7 结论
5 总讨论
6 不足与展望
7 总结论
8 教育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中生颜色偏好对汉字记忆的影响 ——基于外显、内隐记忆测量的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颜色偏好
        1.1 颜色偏好的概念
        1.2 颜色偏好的理论基础
        1.3 颜色偏好的测量方法
        1.4 颜色偏好的相关研究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2.1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起源
        2.2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关系
        2.3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测量方式
        2.4 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
        2.5 内隐记忆的理论基础
        2.6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相关研究
        2.7 颜色偏好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1.问题提出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践意义
    4.研究假设
        4.1 颜色偏好
        4.2 颜色偏好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第三部分 高中生颜色偏好的现状调查
    1.研究目的
    2.研究假设
    3.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实验工具
        3.3 实验材料
        3.4 实验程序
        3.5 数据处理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高中生的颜色偏好顺序
        4.2 高中生颜色偏好的性别差异
    5.讨论
        5.1 高中生的颜色偏好顺序
        5.2 高中生颜色偏好顺序的性别差异
第四部分 高中生颜色偏好对外显、内隐记忆的影响
    1.研究目的
    2.研究假设
    3.实验一高中生颜色偏好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4 实验结果
    4.实验二高中生颜色偏好与内隐记忆的关系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4 实验结果
    5.颜色偏好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5.1 颜色偏好与呈现方式对外显、内隐记忆测试正确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颜色偏好与呈现方式对外显、内隐记忆测试正确率的方差分析
第五部分 综合讨论与结论
    1.讨论
        1.1 高中生颜色偏好对外显记忆影响的分析
        1.2 高中生颜色偏好对内隐记忆影响的分析
        1.3 高中生颜色偏好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1.4 教育启示与实践意义
    2.总结
        2.1 结论
        2.2 研究创新
        2.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的实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重难点及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党性与党性教育
        2.1.2 党的理论学习实效
        2.1.3 学业倦怠
        2.1.4 一般自我效能感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理论教育思想的论述
        2.2.2 习近平关于党的理论教育思想的论述
    2.3 可借鉴的其他理论
        2.3.1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3.2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3.3 内隐记忆的理论
第三章 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问卷调查研究
    3.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3.2 研究对象
    3.3 问卷的编制与设计
    3.4 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现状比较
        3.4.1 党员和非党员在党的理论测试的正确率上的差异比较
        3.4.2 党员的不同水平之间在党的理论测试的正确率上的差异比较
        3.4.3 党员参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方式、途径上的差异
    3.5 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问卷调查结果
        3.5.1 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
        3.5.2 高学历、长党龄党员具有较高党的理论知识水平
        3.5.3 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方式具有多样性、创新性
第四章 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反应时程序测试研究
    4.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4.2 研究对象
    4.3 实验设计
    4.4 实验程序
    4.5 不同群体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实效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比较
        4.5.1 党员和非党员对党性词选择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得分比较
        4.5.2 不同性别的党员在党性词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得分比较
        4.5.3 不同学科背景的党员在党性词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得分比较
        4.5.4 不同党龄的党员在党性词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得分比较
    4.6 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反应时程序测试研究结果
        4.6.1 党员对党性词的熟悉程度较高,党员对党的理论学习的实效较好
        4.6.2 不同类别党员均有较好的学习实效,相互之间差异不明显
    4.7 反应时程序测试应用于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研究之优劣
第五章 影响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心理因素研究
    5.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方法
        5.3.1 数理统计法
        5.3.2 问卷调查法
    5.4 研究结果
        5.4.1 党的理论知识测试得分和学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5.4.2 党的理论知识测试得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5.5 结果讨论
        5.5.1 学业倦怠对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有不良的影响
        5.5.2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有良好的影响
        5.5.3 利用心理因素的影响促进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实效的提高
第六章 增强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效的建议
    6.1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党的理论学习活动需一以贯之
        6.1.1 常态化与关键期相结合
        6.1.2 理论性和实践化相配合
        6.1.3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协同
        6.1.4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兼顾
    6.2 加强组织领导:党的理论学习教育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6.2.1 高校党组织要建立党的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
        6.2.2 高校党组织要完善党的理论学习的榜样机制
        6.2.3 高校党组织要建立党的理论学习实效考评机制
        6.2.4 高校党组织要在严格要求中体现人文关怀机制
    6.3 关注心理健康:为党的理论学习教育的实效保驾护航
        6.3.1 党员个体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自我认知评价体系
        6.3.2 党员个体需要加强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
        6.3.3 为大学生党员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10)测验类型对内隐记忆提取干扰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内隐记忆相关概述
        1.1.1 内隐记忆的起源与概念
        1.1.2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分离研究
        1.1.3 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
        1.1.4 内隐记忆的分类
    1.2 干扰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研究
        1.2.1 编码干扰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研究
        1.2.2 提取干扰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研究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
    2.1 问题提出
        2.1.1 提取干扰对内隐记忆产生的影响是否因测验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1.2 编码与提取加工的一致性是否会调节内隐记忆的提取干扰效应?
    2.2 研究构想与设计
第三章 提取干扰对识别式内隐记忆的影响
    3.1 实验一提取干扰对识别式知觉内隐记忆的影响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1.3 结果分析
    3.2 实验二提取干扰对识别式概念内隐记忆的影响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方法
        3.2.3 结果分析
    3.3 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综合讨论
第四章 提取干扰对产生式内隐记忆的影响
    4.1 .实验三提取干扰对产生式知觉内隐记忆的影响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结果分析
    4.2 实验四提取干扰对产生式概念内隐记忆的影响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结果分析
    4.3 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综合讨论
第五章 总讨论
    5.1 内隐记忆的提取干扰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识别式测验中的启动效应受到提取干扰的影响更大
    5.2 未发现编码与提取加工一致时的调节作用
第六章 总结论和研究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论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论文参考文献)

  • [1]目标视角影响背景线索效应的年老化及对策研究[D]. 马月怡.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2]两种教学方式对幼儿内隐记忆影响的比较[D]. 刘晓丹.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3)
  • [3]具身认知视角下狄尔泰体验思想再审视[D]. 陈冲.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4]旅游消费情绪对记忆影响的ERP研究 ——以酒店在线预订为例[D]. 李丹. 华侨大学, 2020(01)
  • [5]消极情绪回避动机对内隐与外显记忆有意遗忘的影响[D]. 杨兵兵.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6]内隐学习理论视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 王琳. 西南大学, 2020(01)
  • [7]音乐训练对音乐句法与语言句法内隐学习的影响及应用性研究[D]. 刘桂君.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8]高中生颜色偏好对汉字记忆的影响 ——基于外显、内隐记忆测量的结果[D]. 王欢欢. 河南大学, 2019(01)
  • [9]大学生党员党的理论学习的实效研究[D]. 李博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10]测验类型对内隐记忆提取干扰效应的影响[D]. 严颖.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