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挂旷置术治疗高位肛瘘5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石玉迎[1](2020)在《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是依据Parks分型原则分类,指起源于肛腺感染,瘘管沿内、外括约肌间隙走行,向外穿透皮肤形成外口,向内走行盲端穿过肛提肌的肛瘘。因其位置穿过肛直环,手术时在敞开瘘道治愈肛瘘时对肛门功能的保护是临床难题,如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保护肛门功能一直是临床瓶颈。对于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国内外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手术标准,因此探索疗效好、痛苦小、并且可以保护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手术方案是肛肠专科医生追求的目标。本文一方面通过临床研究观察与评价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与传统实挂线方法来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等有效性观察指标,评估术后疼痛,肛门功能、肛门直肠压力等安全性评价指标,另一方面通过动物实验构建肛瘘模型,并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干预此动物模型,探讨肛瘘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肛瘘的优势作用机制。临床研究 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目的:通过虚实结合挂线与实挂线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一种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新术式,评价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在保证临床疗效、减轻术后并发症、缩短疗程、保护肛门功能等方面的优势。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单盲、随机、对照、非劣效性临床研究。门诊确诊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并住院安排手术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填写随机分配卡,其中包含序号、随机数字、组别。将随机分配卡装入编有序号的不透光专用牛皮纸信封中并密封。按照病人就诊先后顺序,符合纳入标准后开启信封。A组为试验组,36例,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进行治疗;B组为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实挂线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包括治愈率、复发率、创面愈合时间等疗效指标,术后疼痛评分、肛门直肠压力值、WEXNER肛门功能评分、肛门外观形态等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完成病例34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指标,有效性指标:①治愈率:试验组治愈率91.18%,对照组85.29%,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复发率:试验组随访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平均愈合时间:试验组平均愈合时间41.74±8d,对照组51.27±11.77d(p<0.05);④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d两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14d、20d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⑤肛门Wexner功能评分: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⑥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术后两组肛门静息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肛门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肛管高压带长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在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保护肛门功能、避免肛门不全失禁出现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实挂线法。实验研究1.丝线挂线引流的肛痰模型研究目的:构建大鼠肛瘘模型,探讨丝线挂线造瘘模型可能。方法:将30只SD雄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采用肛周丝线挂线留置,对照组采用金属丝挂线留置。观察动物一般状态、肛温、肛周分泌物、取材后组织HE染色,ELISA法检测肛瘘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 的含量。结果:①造模后大鼠一般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度降低,对照组大鼠死亡3只(死亡时间术后5d、10d、13d)。正常组、实验组无异常死亡。②大鼠肛门温度:造模前三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第1d实验组与对照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7d实验组平均肛温低于对照组(p<0.05);第14d实验组平均肛温低于对照组(p<0.05);第21d三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30d三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大鼠肛周分泌物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模后肛周出现有分泌物,造模第1d两组肛周分泌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第7d实验组肛周分泌物少于对照组(p<0.05);第14d实验组肛周分泌物少于对照组(p<0.05);第21d两组肛周分泌物差异不明显(p>0.05);第30d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④取材后肛周组织HE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镜下均可见肛瘘样改变,实验组实际成模率高于对照组(p<0.05)。⑤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含量:造模后两组大鼠肛周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5);实验组肛周组织IL-4、TGF-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丝线挂线留置肛门方法建造大鼠肛瘘模型成功,且实际成功率高于既往文献发表金属丝挂线组。2.虚实结合挂线治疗肛瘘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虚实结合挂线治疗大鼠肛瘘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该方法治疗肛瘘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涉及两次分组,第一次将SD雄鼠30只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24只,模型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8只。实验组采用丝线虚实结合挂线,对照组采用橡皮筋实挂线。观察动物一般状态、肛温、肛周局部分泌物、以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肛周组织中VEGF、FGF-2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与肛周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①第1次分组造模后空白对照组在一般情况、肛周分泌物情况、VEGF与FGF-2水平、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5),肛门平均温度差异不明显(p>0.05)。②大鼠一般情况:干预后大鼠精神萎靡,毛发无光泽,活动度降低,进食、饮水较少,排便、排尿无异常,无异常死亡。③大鼠肛门温度:干预前三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第1d实验组、对照组平均肛温升高,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d实验组平均肛温低于对照组(p<0.05);第7d实验组平均肛温低于对照组(p<0.05)。④大鼠肛周分泌物:干预前三组肛周分泌物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第1d实验组与对照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d实验组分泌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第7d实验组肛周分泌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⑤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实验组血清IL-4、TGF-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⑥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肛周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实验组肛周组织中IL-4、TGF-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⑦肛周组织愈合因子水平:干预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组织中VEGF、FGF-2水平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实验组VEGF、FGF-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VEGF、FGF-2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实验组VEGF、FGF-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实结合挂线治疗肛瘘术后引流及组织愈合作用明显,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与愈合因子水平可能是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肛瘘的作用机制之一。
何崎川[2](2020)在《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运用切挂微创留桥术对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面积、愈合率、分泌物、疼痛情况、肛门功能、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化法,将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7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手术前后均采用相同的常规诊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对照组则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术后创面面积、分泌物、疼痛情况、愈合时间及术后2个月肛门功能等情况进行评分,计算创面愈合率,比较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总疗效。结果:入选的7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收集时无病例脱落。治疗前将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分析如下:(1)创面分泌物情况:两组术后第1天、第7、14、28天创面分泌物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创面疼痛:两组术后第1天、第7、第14、第28天创面疼痛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创面面积大小、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创面面积大小、愈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28天创面的面积大小和愈合率对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34.94±3.970)天,对照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37.94±4.058)天,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4)肛门功能:于患者创面愈合后2个月复诊时或电话回访后对两组进行肛门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总体疗效:术后第28天,两组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总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97.14%,两组对比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能够有效地减轻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并发症,可明显减少术后肛门功能损伤,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周期等,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王贝贝[3](2021)在《基于影像技术评估高位后马蹄肛瘘中医挂线术后肛直角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影像技术动态观察高位肛瘘患者切开挂线术前后肛直角的变化,为挂线疗法提出新的假说,证实缓慢勒割挂线刺激组织可促进肛直角二次形成,以防止肛门失禁。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2月期间收住于南京市中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7例高位后马蹄肛瘘患者,根据公认、有效、安全、可比原则,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本试验涉及手术治疗均为传统切开挂线术,术后紧线方案统一,采用非盲设计。记录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及橡皮筋脱落后所做的排粪造影检查片子上静息相、提肛相和力排相的肛直角,记录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及创面完全愈合后2周的肛管直肠测压及Wexner评分,以评估患者肛门功能,在患者完全愈合后2周评估术后总体疗效。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相的肛直角、肛门直肠测压及Wexner评分,通过分析对比数据,以此证实勒割挂线刺激组织通过促进肛直角变小来防止肛门失禁。结果:本试验一共纳入37例研究对象,均全部完成。1、综合疗效:治愈率97.3%,显效率3.7%,术后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2、肛直角大小:(1)静息相的肛直角,术前测得角度大小平均112.38±12.61°,橡皮筋脱落后测得角度大小平均103.16±11.15°,较术前减小,且差异有明显显着性意义(P<0.01)。(2)提肛相的肛直角:术前平均106.68±10.94°,橡皮筋脱落后平均100.03±12.02°,较术前减小,且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3)力排相的肛直角,术前平均112.95±11.15°,橡皮筋脱落后平均108.73±12.56°,术后较术前减小,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肛门功能评估:(1)肛门直肠测压:由于经济、时间等因素,仅17位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压力测定。患者手术前静息压平均52.81±12.30mmHg,愈合后2周静息压平均46.38±16.21 mmHg,术后较术前减小,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最大收缩压平均103.56±33.85 mmHg,手术后平均90.81±34.10 mmHg,术后较术前减小,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xner评分:患者手术前Wexner评分平均1.32±1.99,愈合后2周Wexner评分平均0.51±0.9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疼痛评分:术后第1天:3.68±1.99,首次紧线后第1天:4.38±2.03,橡皮筋脱落后第1天:1.32±1.06,其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重比较发现术后第1天和首次紧线后第1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橡皮筋脱落后第1天比较及首次紧线后第1天和橡皮筋脱落后第1天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高位肛瘘患者切开挂线术后肛直角减小,证实勒割挂线刺激组织可促进肛直角变小,以防止肛门失禁。
王兴宝,郑雪平[4](2018)在《高位肛瘘手术应用实挂法和虚挂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高位肛瘘是指瘘管高度超过外括约肌深部的肛瘘,其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肛周感染、破溃流脓、经久不愈。目前手术疗法是根治肛瘘的唯一方法[1],其治疗的原则是去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减少括约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2]。而在高位肛瘘的手术治疗中,因彻底根治肛瘘和肛门功能的保护一直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使得高位肛瘘成为国内外肛肠领域的难治性疾病之一。目前挂线疗法是临床主流的治疗高位肛瘘的方法。随着肛肠科和现代医学
蒋晓雪,郭修田[5](2017)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进展》文中提出阐述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现状,并总结各种术式的优缺点,探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力求在最大限度地保护肛门功能的基础上提高治愈率,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邓大鹏,邓正明,郑玉金[6](2016)在《邓正明主任高挂低切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和评价高挂低切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2月该院肛肠科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对照组和30例治疗组,治疗组采用高挂低切旷置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高挂低切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总的治疗效果、术后第1、3和7 d创面疼痛值、术后肛门创面面积大小、术后肛门创面痊愈时间、肛门创面痊愈后瘢痕面积大小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手术后第1、3、7天术后肛门疼痛比较(6.05±0.74)、(4.60±0.51)、(1.93±0.39)分低于对照组(9.26±0.84)、(7.34±0.64)、(3.57±0.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肛门创面面积及肛门创面痊愈后瘢痕面积比较(6.09±1.08)cm2及(4.56±0.62)cm2低于对照组(9.67±1.96)cm2及(7.97±1.24)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22.93±0.59)d短于对照组(34.47±1.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肛瘘复发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0例均无肛门失禁,对照组1例轻度失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挂低切旷置引流术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尽可能地保护肛周皮肤,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能最大限度保持肛门节制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肛门疤痕面积,在临床应用上有独到之处。
朱传想,王业皇[7](2016)在《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挂线疗法对高位肛瘘的治疗效果确切,是目前治疗高位肛瘘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对挂线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回顾,对目前挂线疗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探讨,探索出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型挂线材料——"铅锤"式自锁生物线。
莫波,郝志楠,马娟,徐兵[8](2016)在《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与瘘管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与瘘管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入院治疗的9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仅采用传统切开挂线疗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疗法和瘘管旷置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分泌物的分泌量。结果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30.4±10.4)d]长于对照组[(22.6±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复发率(4.2%)低于对照组(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后第7、10天分泌物量评分[(4.2±1.1)、(2.5±0.7)分]低于对照组[(5.8±1.3)、(4.7±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与瘘管旷置术联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显着,虽然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较长,但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韩宁,王业皇[9](2016)在《肛瘘手术治疗中内口处理方式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肛瘘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手术是治疗肛瘘最有效的方式。彻底清除原发病感染灶,正确处理原发性内口是肛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文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处理肛瘘内口的各种方法,提出肛瘘内口的处理方法有切开内口、切除内口、挂线引流、不处理内口等,分别总结了其原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并提出临床上无论采取哪种处理方式,都要根据患者症情、经济条件、治疗需求等因素来决定。
郑丽华[10](2015)在《高位肛瘘治疗的国内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高位肛瘘是指位于肛管直肠环平面以上的肛瘘。手术治疗仍是治愈高位肛瘘的最有效方法[1],因手术要牵涉到肛门的核心结构"肛直环",手术中过度损伤肛直环会导致不可逆的肛门损伤及造成患者一系列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本文系统性地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治疗高位肛瘘的有效经验,主要分为括约肌保留术式和括约肌切断术式两大方向[2],分别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证,为临床提供多方法对比治疗,并为今后进一步论述及研究奠定基础。
二、切挂旷置术治疗高位肛瘘5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切挂旷置术治疗高位肛瘘5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西医关于肛瘘的认识与研究 |
1. 肛瘘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
2. 西医关于肛痰的认识与研究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位肛瘘手术现状 |
1. 括约肌保留术式 |
2. 部分括约肌损伤术式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肛瘘模型的动物选择与常用造模方法 |
1. 肛瘘模型的动物选择 |
2.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
前言 |
研究目标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丝线挂线引流的肛瘘模型研究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二 虚实结合挂线治疗肛瘘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创新点 |
存在问题与不足 |
附录 |
附录1 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CRF表 |
附录2 动物实验一照片 |
附录3 动物实验二照片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
1.6 病例分组 |
2 治疗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步骤 |
2.3 术后治疗 |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3.1 一般性观察指标 |
3.2 疗效观察指标 |
3.3 安全性指标 |
3.4 不良反应事件 |
4 样本量估计 |
5 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 |
研究结果 |
1 患者一般情况 |
1.1 性别比较 |
1.2 年龄比较 |
1.3 病程比较 |
2 治疗后观察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时段创面分泌物积分情况比较 |
2.2 不同时段疼痛积分情况比较 |
2.3 不同时段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
2.4 不同时段创面愈合率情况比较 |
2.5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2.6 肛门功能评分比较 |
2.7 总体疗效 |
分析与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
1.1 肛痈的病因病机 |
1.2 肛痈的辨证与诊治 |
1.3 挂线疗法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
2.1 肛门周围解剖结构 |
2.2 肛周脓肿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
2.3 肛周脓肿的诊治 |
3 挂线疗法的利弊 |
4 皮桥的作用 |
5 关于微创 |
6 手术关键 |
6.1 内口处理 |
6.2 挂线处理 |
6.3 保证引流 |
6.4 术后换药 |
7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基于影像技术评估高位后马蹄肛瘘中医挂线术后肛直角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
1.1 肛瘘病名的历史沿革 |
1.2 肛瘘的病因病机 |
1.3 肛瘘的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
2.1 肛瘘的发病机制 |
2.2 肛瘘的诊断 |
2.3 肛瘘的分类 |
2.4 肛瘘的治疗 |
3 肛瘘挂线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3.1 肛瘘挂线术的国内研究概况 |
3.2 肛瘘挂线术的国外研究概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均衡性 |
2.2 手术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主要观察指标 |
3.2 次要观察指标 |
4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基本资料 |
5.2 疗效评价 |
5.3 肛直角 |
5.4 肛门功能 |
5.5 术后疼痛指数 |
第三章 讨论 |
1 王业皇教授应用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经验探析 |
1.1 切口选择 |
1.2 术中探查 |
1.3 合理清创 |
1.4 挂线问题 |
1.5 术后持续引流 |
2 挂线疗法的作用机制 |
3 挂线疗法的再认识 |
4 问题与展望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高位肛瘘手术应用实挂法和虚挂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挂法 |
1.1 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法 |
1.2 低切高挂半缝合半开放引流术 |
1.3 切挂部分缝合术 |
1.4 切开挂线旷置术 |
1.5 低切高位挂线配合对口引流术 |
1.6 定向挂线术 |
2 虚挂法 |
2.1 主管虚挂引流法 |
2.2 短期挂线引流术 |
2.3 长期挂线引流术 |
3 讨论与展望 |
(5)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结合疗法 |
1.1 挂线法 |
1.2 拖挂线法 |
1.3 切开挂线法 |
1.4 低位切开缝合加高位挂线 |
1.5 旷置引流术 |
2 国外新兴微创术式 |
2.1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 |
2.2 肛瘘栓 |
2.3 纤维蛋白胶注射术 |
2.4 皮瓣推移修补术 |
3 结语 |
(6)邓正明主任高挂低切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剔除标准 |
1.4 选入标准 |
2 方法 |
2.1 手术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2.1 疗效判断标准 |
2.2.2 术后创面疼痛 |
2.2.3 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 |
2.2.4 肛门创面面积及肛门创面痊愈后瘢痕面积 |
2.2.5 术后创面痊愈时间 |
2.3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治疗总的效果比较 |
3.2 两组术后肛门疼痛比较 |
3.3 两组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 |
3.4 术后创面痊愈时间比较比较 |
3.5 术后肛门创面面积及肛门创面痊愈后瘢痕面积比较 |
3.6 远期疗效 |
4 讨论 |
(7)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历史沿革 |
研究进展 |
1. 挂线方式 |
1.1 实挂法 |
1.1.1 低切高挂法: |
1.1.2 切挂部分缝合术: |
1.1.3 同期多侧挂线法: |
1.1.4 切开挂线旷置术: |
1.1.5 切挂对口引流术: |
1.1.6 定向挂线术: |
1.2 虚挂法 |
1.2.1 短期挂线引流术: |
1.2.2 长期挂线引流术: |
1.3 半实挂法 |
1.4 拖线法 |
2. 挂线种类 |
2.1 药线 |
2.2 橡皮筋 |
2.3 硅橡胶 |
2.4 复合材料 |
2.5“铅锤”式自锁生物线 |
讨论 |
(9)肛瘘手术治疗中内口处理方式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切开内口 |
1.1 术中切开内口 |
1.2 术后缓慢勒割内口 |
2 切除内口 |
2.1 开放内口 |
2.2 闭合内口 |
2.2.1 缝扎内口 |
2.2.2 覆盖内口 |
2.2.3 封堵 |
2.2.4 器械切闭 |
3 内口挂线引流 |
4 不处理内口 |
(10)高位肛瘘治疗的国内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括约肌保留术式 |
1.1 Coring-out 法 |
1.2挂 浮线 |
1.3 肛瘘切除肛门成形术 |
1.4 生物补片内口修补术 |
1.5 生物蛋白胶封堵术 |
1.6 隧 道式拖线术 |
1.7 显微肛瘘切除术 |
2 括约肌切断术式 |
2.1 低 切高挂法 |
2.2切挂部分缝合术 |
2.3 切开挂线旷置术 |
2.4 切挂对口引流术 |
2.5 跳跃式接力切开短程挂线 |
四、切挂旷置术治疗高位肛瘘5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 石玉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的临床观察[D]. 何崎川.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基于影像技术评估高位后马蹄肛瘘中医挂线术后肛直角变化的临床研究[D]. 王贝贝.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高位肛瘘手术应用实挂法和虚挂法的研究进展[J]. 王兴宝,郑雪平. 湖南中医杂志, 2018(06)
- [5]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进展[J]. 蒋晓雪,郭修田.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 [6]邓正明主任高挂低切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J]. 邓大鹏,邓正明,郑玉金. 中外医疗, 2016(34)
- [7]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研究进展[J]. 朱传想,王业皇.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9)
- [8]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与瘘管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J]. 莫波,郝志楠,马娟,徐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13)
- [9]肛瘘手术治疗中内口处理方式研究进展[J]. 韩宁,王业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6)
- [10]高位肛瘘治疗的国内现状分析[J]. 郑丽华.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