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生菌剂对肉用仔鸡的营养、免疫促进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桂雪儿[1](2020)在《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消化和免疫机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胰消化酶活性、肉品质、抗氧化能力、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肠道Toll样受体通路的影响。试验选取180只健康的28日龄白羽肉杂鸡,随机分为I组(饲喂基础饲粮)、II组(基础饲粮/kg+1011cfu益生菌)和III组(基础饲粮/kg+2×1011cfu益生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各重复组初始体重无显着差异,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I组相比,(1)II组和III组白羽肉杂鸡在28-48 d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着增加(P<0.01),II组鸡的料重比极显着降低(P<0.01)。(2)II组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都显着增加(P<0.05),胸肌率极显着增加(P<0.01);III组鸡屠宰率显着增加(P<0.05),胸肌率极显着增加(P<0.01)。(3)II组和III组鸡在胸肌、腿肌的肉品质(肉色、肌苷酸浓度、游离氨基酸浓度、游离脂肪酸浓度)和营养物质含量(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4)II组和III组鸡的胰腺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极显着增加(P<0.01),血清中的T-SOC、SOD、GSH-Px含量显着升高(P>0.05),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5)与I组相比,II组和III组鸡的血清Ig G、Ig M水平显着升高(p<0.05),II组和III组鸡肠道TLR2、TLR4、Myd88、TRAF-6、AP-1蛋白表达及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与II组相比,III组鸡的血清Ig G、Ig M、Ig A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鸡肠道TLR4、Myd88蛋白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Myd88的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综上,添加不同浓度的鸡源复合益生菌能够提高白羽肉杂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增加胰消化酶活性,改善肉品质,增强抗氧化能力,提高血清中Ig G、Ig M水平,通过Toll样受体通路增强肉鸡的免疫功能。
张谦[2](2019)在《加味白头翁散益生菌发酵产物的制备及其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文中指出肉鸡大肠杆菌病是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防治大肠杆菌病主要依靠抗菌药物,而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耐药菌出现,不仅会降低养鸡业的效益,也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中草药作为天然的原生态药物,在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临床使用中存在药效不理想、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对偏低等问题,限制了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报道,采用经过优选的益生菌发酵中草,可明显提高中草药药效。为提高经典复方白头翁散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对加味白头翁散发酵,并对发酵产物在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中药生物转化益生菌的鉴定及其产酶特性分析为使加味白头翁散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采用表型特征法和分子遗传学法对一株与多种中草药具协同作用的益生菌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等胞外酶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表型特征及16S rDNA遗传特性显示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在不同底物诱导下,可产生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淀粉酶、脂肪酶等胞外酶。2.加味白头翁散的发酵及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为提高加味白头翁散的有效成分含量及生物学活性,本试验以益生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对白头翁、黄芪、黄柏、黄连、秦皮五味药组方的加味白头翁散进行发酵,并检测加味白头翁散发酵前后有效成分的差异、检测发酵产物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对肉仔鸡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ML DE·2015016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对肉仔鸡人工感染大肠杆菌ML DE·2015016也有预防与治疗作用,保护效果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证实,加味白头翁散经发酵后对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感染的效果较好。3.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确切作用,本研究对感染仔鸡用药前后进行免疫学指标检测和评价。将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饲喂肉仔鸡,同时设未发酵加味白头翁散组、益生菌剂组、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仔鸡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红细胞补体受体花环率及免疫复合花环率;血清IgG、IgA和IgM含量、血清IL-2、IL-6、IL-12、TNF-α和IFN-γ等含量;以及血清T-AOC、GSH-PX、SOD、GSH、CAT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明显提升大肠杆菌感染的肉仔鸡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2)能提高肉仔鸡血液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提高红细胞的补体结合能力;3)能显着提高血清IgG(P<0.05)含量;极显着提高IgA、IgM、IL-2、IL-6、IL-12、TNF-α、IFN-γ含量(P<0.01);4)T-AOC、GSH-PX、SOD、GSH、CAT等抗氧化指标均极显着提高(P<0.01),血清中MDA极显着降低(P<0.01)。因此,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显着提高了肉仔鸡抗大肠杆菌感染的能力、总抗氧化能力。4.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感染肉仔鸡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为探讨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肉仔鸡盲肠微生物的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以及样本聚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组Alpha、Beta多样性指数显着升高(P<0.05)。在门水平上,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组与其他组相比,除了具有主要的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外,还增加了互养菌门、软壁菌门、疣微菌门等,而且厚壁菌门比例也增加。在属水平上提高了肉仔鸡盲肠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可改善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修复因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微生态失衡,在维护肠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在肉仔鸡无抗养殖中的应用为评价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开展了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在0-5周龄肉鸡饲喂实验。结果表明,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可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提高ROSS 308肉鸡生产性能、降低死淘率。本研究证实加味白头翁散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可改变部分中药成分及含量,对仔鸡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提高肉仔鸡淋巴器官指数及天然免疫力,并促进肉仔鸡盲肠菌群微生物种类增加,提高菌群多样性,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抗病力有明显促进作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徐晨希[3](2019)在《饲粮添加壳寡糖、丁酸梭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家禽业进入平稳增长期的同时,如何开展健康养殖和无公害生产成为现代家禽业关注的重点和研究方向。壳寡糖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机体抗氧化性和免疫机能,改善动物肠道组织结构等作用,是一种绿色安全的饲料添加剂。丁酸梭菌是一种存在于畜禽肠道内的厌氧有益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微生态环境,作为饲料添加剂有着显着的优势和应用前景。论文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壳寡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性、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明确肉仔鸡饲粮中壳寡糖的适宜添加量。在此基础上,研究饲粮中添加壳寡糖、丁酸梭菌对肉仔鸡的益生作用,为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在肉仔鸡饲粮配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试验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壳寡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抗氧化性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公雏3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mg/kg、150mg/kg和200mg/kg的壳寡糖)。第二部分为:饲粮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36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公雏,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壳寡糖组饲喂基础饲粮+150 mg/kg壳寡糖,丁酸梭菌组饲喂基础饲粮+5 X 108 CFU/kg 丁酸梭菌,复合组饲喂基础饲粮+150 mg/kg壳寡糖+5 X 108CFU/kg 丁酸梭菌。试验期均为42天。结果表明:1.150 mg/kg的壳寡糖组肉仔鸡42日龄体重最高(P<0.05);150 mg/kg壳寡糖添加组肉鸡ADG显着高于200 mg/kg壳寡糖添加组(P<0.05)。添加200 mg/kg的壳寡糖显着地降低肉鸡的ADG(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00 mg/kg壳寡糖降低了肉仔鸡空肠的相对重,但差异不显着(P>0.05)。饲粮添加150mg/kg壳寡糖显着提高肉仔鸡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对肉仔鸡胸肌、腿肌和肝脏的抗氧化均无显着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壳寡糖或丁酸梭菌对42d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试验组肉仔鸡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添加壳寡糖或丁酸梭菌均显着降低肉仔鸡空肠的相对重(P<0.05)。饲粮添加壳寡糖显着降低肉仔鸡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饲粮添加壳寡糖或丁酸梭菌均显着提高肉仔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复合使用显着提高肉仔鸡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P<0.05)。饲粮添加壳寡糖或丁酸梭菌降低了 42日龄肉仔鸡盲肠微生物的多样性,提高了盲肠微生物区系中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粪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壳寡糖能够促进肉仔鸡生长,优化肠道组织形态结构,其中添加150 mg/kg壳寡糖效果更为显着;饲粮添加壳寡糖或丁酸梭菌可促进肉仔鸡生长发育,改善肠道环境,但二者复合使用效果并未优于二者单独使用效果。
朱琪,郭明,何岚,杨春蕾,李玉鹏,李海花,乔家运,王建国,王文杰[4](2017)在《合生素和抗菌肽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制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试验旨在研究添加自制合生素和新型抗菌肽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攻毒后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取健康的1日龄科宝Ross 308肉仔鸡100只,随机分为4组。自制合生素组(S组)饲喂基础日粮+0.3%合生素;抗菌肽组(AP组)饲喂基础日粮+0.5%抗菌肽;抗菌肽+合生素组(SAP组)饲喂基础日粮+0.3%合生素+0.5%抗菌肽;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间测定各组肉鸡生长性能;在试验第14天,同时每组随机选取10只肉仔鸡进行大肠杆菌O78攻毒(对照组攻毒后设为攻菌模型组(M组)),观察记录24h各组鸡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测定肉仔鸡的免疫功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组和AP组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降低(P<0.05),SAP组的法氏囊指数在攻毒前显着升高(P<0.05),其他各组无显着差异(P>0.05);攻毒后,S组及AP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法氏囊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的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指数与对照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攻毒后S组中IgA、sIgA和IL-10与M组无显着差异(P>0.05),而IL-6极显着降低(P<0.01);AP组中IgA和IL-6均极显着降低(P<0.01),sIgA和IL-10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P<0.01);SAP组的变化趋势与AP组相同。综上所述,日粮中分别添加合生素和抗菌肽可以提高肉仔鸡的饲料转化率;攻菌后,合生素和抗菌肽以及两者联合使用均可以提高肉仔鸡免疫功能。
胥彩玉[5](2015)在《饲粮中添加粪肠球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浆代谢组的影响》文中认为论文以爱拔益加(AA)肉仔鸡为试验动物,研究在其饲粮中添加粪肠球菌后,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及其血浆代谢组的影响,为粪肠球菌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饲粮中添加粪肠球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粪肠球菌对爱拔益加(AA)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指标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雄性AA肉仔鸡180只,根据体重均衡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I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II、III组饲喂分别添加1×108 CFU/kg、5×108 CFU/kg粪肠球菌(活菌数为1×1010CFU/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5×108CFU/kg的粪肠球菌组显着降低了后期(2242d)肉仔鸡料重比和42日龄的腹脂率(P<0.05),提高了肉仔鸡42日龄的半净膛率(P<0.05);2)饲粮中添加5×108CFU/kg的粪肠球菌组显着提高了42日龄肉仔鸡胸肌和腿肌中的肌肉脂肪和肌苷酸含量(P<0.05),增加了肉仔鸡胸肌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提高了肉仔鸡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显着降低了腿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3)饲粮中添加5×108CFU/kg的粪肠球菌组显着提高了肉仔鸡42日龄血浆、肝脏、胸肌和腿肌中总抗氧化能力(P<0.05),提高了肉仔鸡42日龄血浆和肝脏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着降低了肉仔鸡42日龄血浆、肝脏、胸肌和腿肌中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丙二醛含量(P<0.05)。4)饲粮中添加5×108CFU/kg的粪肠球菌组显着提高了肉仔鸡前后期能量和粗蛋白的养分利用率(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粪肠球菌对1-42日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指标及其养分利用率有有利的影响。试验二饲粮中添加粪肠球菌对肉仔鸡血浆代谢组的研究应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粪肠球菌对肉仔鸡血浆代谢物的影响,将AA肉仔鸡的血浆样品经过处理之后,用液相色谱-质谱和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肉仔鸡血浆中的代谢产物,根据质谱数据库对肉仔鸡血浆中的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108 CFU/kg粪肠球菌组中血浆代谢产物相对含量发生显着变化(P<0.05),主要为磷脂酰胆碱(PC(14:0))、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E(22:5))、PC(36:6)/PE(39:6)、磷脂酰肌醇(PI(18:0))、磷脂酸(PA(22:6))、PC(26:1)/PE(29:1)、磷脂酰甘油酯(PG(18:2))、棕榈酸、甘氨酸、富马酸、L-苏氨酸、羟基丁酸、D-葡萄糖、D-半乳糖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添加1×108 CFU/kg粪肠球菌组中血浆代谢产物相对含量也发生显着变化(P<0.05),主要为磷脂酰乙醇胺(PE(20:5))、1-亚麻酸甘油磷酸胆碱、LysoPE(22:5)、PE(20:3)、PC(16:0)、PC(20:3)、PC(36:6)/PE(39:6)、PC(40:7)、PE(18:3)、甘油磷脂-N-花生四烯酸乙醇胺、PC(26:1)/PE(29:1)、磷酸、磷酸盐、羟基丁酸、透明质酸、D-葡萄糖、棕榈反油酸、à-D吡喃葡糖苷、棕榈酸、胆固醇、D-果糖、D-葡萄糖/D-半乳糖、9-十八碳烯酸、蜜二糖。2)添加5×108CFU/kg的粪肠球菌组与添加1×108CFU/kg的粪肠球菌组相比,AA肉仔鸡血浆代谢产物含量差异显着(P<0.05),发生变化的主要化合物为PC(20:5)、PC(18:0)/PE(21:0)、LysoPE(22:5)、1-亚麻酸甘油磷酸胆碱、PE(20:5)、PC(20:3)、PC(17:2)/PE(20:2)、甘氨酸、富马酸、羟基丁二酸、D-果糖和半乳糖。结论:饲粮中添加粪肠球菌后对肉仔鸡血浆代谢组产生显着影响,35种潜在代谢物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与肉品质有关的物质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E)、PC/PE、磷酸、羟基丁二酸、D-葡萄糖和棕榈酸。
胡新旭,孔令华,卞巧,舒燕,周映华,王升平,高书锋,周小玲,吴胜莲,刘惠知[6](2014)在《益生菌和益生元在肉鸡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对单一益生菌制剂(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益生菌制剂(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益生菌组合)以及益生菌制剂与益生元(主要为功能性寡糖)在肉鸡上的国内外应用研究进行了整理分析,对其在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平衡、免疫器官和血液生化指标等多方面影响作用进行了综述。
朱献章[7](2012)在《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肥育、抗氧化应激及产肝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为了研究发酵剂对朗德鹅生产性能及后期产肝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只70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朗德公鹅,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基础日粮,只添加35%的水现喂现拌。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的发酵剂,加入35%的水进行密封发酵,试验1组发酵24H,试验2组发酵48H。正式饲养两周后每个重复挑选1只进行屠宰,剩余的鹅只进行填饲试验,其结果如下:试验1发酵剂对朗德鹅肥育性能、肠道结构和后期产肝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填饲前期发酵剂对朗德鹅的日增重,料重比无显着影响(P>0.05),但有提高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的趋势。发酵24H组能显着提高采食量(P <0.05),发酵48H组的肝屠比显着高于发酵24H和对照组(P <0.05)。发酵48H的总胆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发酵24H(P <0.05)。发酵组的盲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低于对照组,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对照组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V/C值)均显着性低于发酵组,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后期填饲发酵组的肝屠比和肥肝重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1饲料中添加固体发酵剂可以提高朗德鹅的采食量,降低料肉比。○2发酵剂能改善朗德鹅十二指肠肠道绒毛的生长发育,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3改善朗德鹅的免疫机能,提高了朗德鹅的抗病能力。○4在朗德鹅填饲前期的饲料中添加固体发酵剂可以显着提高后期朗德鹅填饲期的肥肝重和肝屠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加显着。试验2研究了发酵剂对朗德鹅心脏、肝脏及胸肌抗氧化应激的影响。发酵24H能显着提高心脏组织的GSH-Px的含量,发酵剂能降低心脏中MDA含量,并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抗氧化性越强。发酵剂增强了心脏Na+, K+-ATP酶、Mg2+-ATP酶的活性。发酵剂能降低肝脏中MDA含量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MDA的含量越低,能增强Mg2+-ATP酶的活性。发酵24H能显着提高胸肌组织的SOD和MDA值,而发酵48H则降低胸肌组织的SOD和MDA值。以上结果显示:发酵24H能显着提高心脏组织匀浆的GSH-Px活性。发酵剂能降低心脏和肝脏中的MDA含量,并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抗氧化性越强。发酵剂提高了了心脏Na+,K+-ATP,Mg2+-ATP酶活性。
李旭,陈阳,章世元,章玲玲,杜银峰[8](2011)在《益生菌在鸡养殖业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益生菌(probiotics)又称促生素,常见的益生菌有乳酸菌类(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粪链球菌)、芽孢杆菌类(地衣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酵母类真菌(酿酒酵母、石油酵母)和双歧杆菌类。在现代饲料工业和养殖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已有不少实验研究证实益生菌在提高畜禽免疫力、降低死亡率、改善饲料转化率等方
白耀辉[9](2011)在《肉仔鸡生产中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在肉仔鸡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体尺变化、盲肠菌群变化及NH3浓度、免疫器官指数、鸡舍NH3浓度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用8栋鸡舍,146880只1日龄健康科宝肉仔鸡,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8360只鸡。试验分1~12日龄、13~25日龄、26~35日龄、36~42日龄四个阶段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复合微生态制剂。1、3、5、7栋舍试验鸡采用试验组处理。2、4、6、8栋舍试验鸡采用对照组处理。试验结论如下:1、生产性能方面:试验组鸡与对照组在1、2周龄平均体重无显着差异(P﹥0.05),在3~6周龄试验组显着提高平均体重(P﹤0.05)。在整个试验期,试验组提高了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其中1、4周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2、3、5、6周龄、全期平均日增重差异显着(P﹤0.05)。从全期各个饲养阶段考察,试验组降低了肉仔鸡的死淘率,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显着降低了全期(0~42日龄)的死淘率(P﹤0.05)。2、屠宰性能方面:试验组提高了28日龄肉仔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但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肉仔鸡全净膛率、腿肌率较对照组偏低,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显着降低了肉仔鸡腹脂率(P﹤0.05)。3、体尺变化方面:在14日龄、28日龄测量中试验组鸡体斜长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14日龄达到了极显着的水平(P﹤0.01)。胸骨长和胸深试验组鸡和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鸡胸骨长在14日龄低于对照组,在28日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鸡胸深在14日龄、28日龄都略高于对照组。胸宽、跖长试验组鸡在14日龄、28日龄都高于对照组,其中14日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4、盲肠菌群变化:试验组在1~4周龄盲肠芽孢杆菌数普遍提高,其中在1周龄、4周龄试验组鸡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2周龄较对照组极显着提高(P﹤0.01)。在盲肠总厌氧菌和大肠杆菌方面,试验组鸡和对照组均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鸡总厌氧菌在1周龄低于对照组,2~4周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大肠杆菌数在1~4周龄较对照组偏低,没有得到显着的改善。5、免疫器官指数:试验组鸡胸腺指数在7、14、21、28、35、42日龄均高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脾脏指数在全期都较对照组高,其中7、14、21日龄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28、35、42日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法氏囊指数在7日龄、14日龄显着的高于对照组(P<0.05),在21、28、35、42日龄法氏囊指数较对照组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6、盲肠及鸡舍中NH3浓度变化:试验组鸡舍全期NH3浓度都低于对照组,其中21日龄试验组鸡舍NH3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21日龄、42日龄试验组鸡盲肠NH3浓度都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
徐基利[10](2011)在《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盲肠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菌种、不同水平的同源乳酸菌制剂,研究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盲肠菌群和免疫机能的影响,从而比较不同乳酸菌菌种的应用效果和确定乳酸菌的适宜添加量,旨在揭示同源乳酸菌与家禽肠道菌群及动物机体免疫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益生素在禽类饲粮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一日龄健康AA肉仔公雏288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第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Ⅱ组为抗生素(基础日粮+0.01%黄霉素制剂),其余4组为乳酸菌制剂组,乳酸菌制剂活菌数量为56×108 cfu /g(试验组Ⅲ:基础日粮+0.2%草乳杆菌制剂;试验组Ⅳ:基础日粮+1.0%草乳杆菌制剂;试验组Ⅴ:基础日粮+0.2%格氏乳杆菌制剂;试验组Ⅵ:基础日粮+1.0%格氏乳杆菌制剂),试验期28d。研究不同菌种、不同水平的乳酸菌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盲肠菌群和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可不同程度提高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显着提高饲料转化率(p<0.05),而且同一菌种1.0%添加水平对生长性能的改善效果优于0.2%水平,草乳杆菌对生长性能的改善优于同一添加水平的格氏乳杆菌,且乳酸菌的促生长效果与抗生素组无显着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能显着增加盲肠内乳酸菌的数量,有效抑制盲肠内大肠杆菌的繁殖(p<0.05),抗生素对乳酸菌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抑制作用。(3)日粮中添加乳酸菌能一定程度上促进肉仔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其中脾脏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和法氏囊指数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4)添加高剂量乳酸菌的试验组肉仔鸡2w、4w时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w时高剂量组鸡血清中Ig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同一菌种高剂量组IgG和IgA含量显着高于低剂量组(p<0.05)。2w时,高剂量草乳杆菌组鸡SIg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w时,与对照组相比,草乳杆菌和1.0%格氏乳杆菌组SIgA含量显着提高(p<0.05)。(5)添加乳酸菌的试验组肉仔鸡血清中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高剂量乳酸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乳酸菌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强于对照组,其中高剂量乳酸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乳酸菌组肉仔鸡新城疫血凝抑制效价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其中2w时,高剂量草乳杆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6)添加乳酸菌的试验组肉仔鸡小肠绒毛长度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变浅,且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以上结果表明,同源乳酸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盲肠菌群及免疫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同一菌种1.0%添加水平的作用效果优于0.2%添加水平,同一添加水平草乳杆菌的作用效果优于格氏乳杆菌。
二、益生菌剂对肉用仔鸡的营养、免疫促进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生菌剂对肉用仔鸡的营养、免疫促进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消化和免疫机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2.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2.2.1 试验试剂 |
2.2.2 试验仪器 |
2.2.3 鸡源复合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和制备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1 生长性能的测定 |
2.3.2 屠宰性能的测定 |
2.3.3 肉品质的测定 |
2.3.4 鸡胰腺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2.3.5 免疫指标的测定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益生菌分离结果 |
3.1.1 益生菌生化特性 |
3.1.2 选取的菌株及其特性 |
3.2 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 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4 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肉品质的影响 |
3.5 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胰腺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6 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免疫指标的影响 |
3.6.1 免疫球蛋白ELISA检测 |
3.6.2 RT-qPCR法检测空肠TLR2、TLR4、Myd88、TRAF-6、AP-1mRNA相对表达量 |
3.6.3 Western blot法检测空肠TLR2、TLR4、Myd88、TRAF-6、AP-1 蛋白表达量 |
4 讨论 |
4.1 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4.3 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肉品质的影响 |
4.4 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胰腺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5 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鸡源益生菌的鉴定及生理生化试验 |
附录B 营养物质计算公式 |
作者简介 |
(2)加味白头翁散益生菌发酵产物的制备及其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中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研究进展 |
1.1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 |
1.1.1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
1.1.2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血清型分布 |
1.2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 |
1.2.1 产酶耐药 |
1.2.2 靶位结构改变 |
1.2.3 主动外排系统 |
1.2.4 外膜通透性降低 |
1.2.5 形成生物被膜 |
1.3 中药消除鸡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作用机理 |
1.3.1 中药消除大肠杆菌耐药性质粒 |
1.3.2 中药防止生物被膜的形成 |
1.3.3 抑制主动外排泵 |
1.3.4 抑制β-内酰胺酶 |
1.4 中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应用 |
第2章 中药发酵研究进展 |
2.1 中草药发酵机理及优势 |
2.1.1 降解中草药传质屏障,提高有效组分的含量 |
2.1.2 消除或减少中草药毒性成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
2.1.3 改变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加强血药浓度的叠加作用 |
2.1.4 提高微生物代谢功能,产生新的活性物质 |
2.1.5 发酵中草药药渣,提高药源利用 |
2.2 益生菌发酵中草药研究进展 |
2.2.1 中草药对益生菌的促生长作用 |
2.2.2 益生菌对中草药代谢、吸收的影响 |
2.3 益生菌发酵中草药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一株中药生物转化益生菌的鉴定及其产酶特性分析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CCTCC M2011286 形态及生化特征鉴定 |
1.2.2 CCTCC M2011286 基因测序鉴定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2章 加味白头翁散的发酵及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前后成分的检测结果 |
2.2.2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的体外抑菌结果 |
2.2.3 肉仔鸡大肠杆菌感染模型建立 |
2.2.4 肉仔鸡攻毒保护试验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病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2.1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3.2.2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 |
3.2.3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红细胞免疫的影响 |
3.2.4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2.5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免疫血清指标的影响 |
3.2.6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感染肉仔鸡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2 方法 |
4.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4.2.2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的影响高通量测序分析 |
4.3 结果 |
4.3.1 肉仔鸡盲肠内容物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和PCR扩增结果 |
4.3.2 肉仔鸡盲肠内容物微生物16SrDNA V3-V4 可变区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在肉仔鸡无抗养殖中的应用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 |
5.2.1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ROSS308 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饲粮添加壳寡糖、丁酸梭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合成素 |
2.1 益生元 |
2.2 益生菌 |
2.3 益生元与益生菌的协同 |
3 壳寡糖 |
3.1 壳寡糖的制备 |
3.2 壳寡糖的生理功能 |
3.2.1 改善肠道组织形态,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
3.2.2 增强免疫功能 |
3.2.3 增强抗氧化能力 |
3.2.4 调节肠道微生态 |
3.3 壳寡糖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
3.3.1 壳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2 壳寡糖对肉鸡免疫性能的影响 |
3.3.3 壳寡糖对肉鸡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3.4 壳寡糖对肉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4 丁酸梭菌 |
4.1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 |
4.1.1 稳定性 |
4.1.2 耐药性 |
4.2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 |
4.2.1 改善肠道形态,促进畜禽生长 |
4.2.2 增强免疫功能 |
4.2.3 提高畜禽抗氧化力 |
4.2.4 调节畜禽肠道菌群平衡 |
4.3 丁酸梭菌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
4.3.1 丁酸梭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4.3.2 丁酸梭菌对肉鸡免疫性能的影响 |
4.3.3 丁酸梭菌对肉鸡抗氧化力的影响 |
4.3.4 丁酸梭菌对肉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壳寡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动物 |
1.2 饲养管理 |
1.3 试验饲粮 |
1.4 试验设计 |
1.5 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
1.5.1 生长性能的测定 |
1.5.2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1.5.3 屠宰性能测定 |
1.5.4 内脏器官相对重的测定 |
1.5.5 肠道组织切片及形态学观察 |
1.5.6 抗氧化指标测定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4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对肉仔鸡内脏器官相对重的影响 |
2.5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对肉仔鸡肠道相对重的影响 |
2.6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对肉仔鸡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2.7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对肉仔鸡组织抗氧化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4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对肉仔鸡内脏器官相对重的影响 |
3.5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壳寡糖对肉仔鸡肠道相对重的影响 |
3.6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壳寡糖对肉仔鸡肠道形态的影响 |
3.7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壳寡糖对肉仔鸡组织抗氧化性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动物 |
1.2 饲养管理 |
1.3 试验饲粮 |
1.4 试验设计 |
1.5 样品采集与测定 |
1.5.1 生长性能的测定 |
1.5.2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1.5.3 屠宰性能测定 |
1.5.4 内脏器官指数的测定 |
1.5.5 肠道组织切片及形态学观察 |
1.5.6 盲肠内容物采集 |
1.5.7 盲肠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和PCR扩增 |
1.5.8 PCR产物的混样和纯化 |
1.5.9 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饲粮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饲粮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 饲粮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4 饲粮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内脏器官相对重的影响 |
2.5 饲粮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肠道相对重的影响 |
2.6 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2.7 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2.7.1 各样品序列及OTUs信息 |
2.7.2 盲肠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 |
2.7.3 盲肠微生物β多样性分析 |
2.7.4 聚类分析 |
2.7.5 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
3 讨论 |
3.1 饲粮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饲粮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饲粮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4 饲粮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内脏器官相对重的影响 |
3.5 饲粮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肠道相对重的影响 |
3.6 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3.7 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和丁酸梭菌对肉仔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合生素和抗菌肽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制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
1.4 方法 |
1.4.1 生长性能测定 |
1.4.2 空肠形态学观察 |
1.4.3 发病率统计 |
1.4.4免疫器官指数 |
1.4.5 血清细胞因子和抗体的测定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合生素和抗菌肽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空肠形态学观察 |
2.3 合生素和抗菌肽对肉仔鸡病死率的影响 |
2.4 合生素和抗菌肽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2.5 合生素和抗菌肽对肉仔鸡血清抗体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抗菌肽和合生素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抗菌肽和合生素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4 结论 |
(5)饲粮中添加粪肠球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浆代谢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
1.1 益生菌的概念 |
1.2 饲用益生菌的种类 |
1.3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
1.4 益生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
2 粪肠球菌及其在畜禽中的应用 |
2.1 粪肠球菌简介 |
2.2 粪肠球菌在畜禽养殖中的作用 |
3 代谢组学及其研究进展 |
3.1 代谢组学发展经过 |
3.2 代谢组学和其它组学之间的关系 |
3.3 代谢组学的研究过程 |
3.4 代谢组学的数据处理方法 |
3.5 代谢组学中代谢产物的鉴定 |
3.6 代谢组学在畜禽中的应用 |
第二部分 本试验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 立题依据 |
2 研究内容 |
3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饲粮中添加粪肠球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1.2 饲养管理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粪肠球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粪肠球菌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 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粪肠球菌对肉仔鸡肉品质的影响 |
2.4 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粪肠球菌对肉仔鸡肝脏、血浆、胸肌和腿肌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5 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粪肠球菌对肉仔鸡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粪肠球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粪肠球菌对肉仔鸡肉品质的影响 |
3.3 粪肠球菌对肉仔鸡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4 粪肠球菌对肉仔鸡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
4 结论 |
试验二 饲粮中添加粪肠球菌对肉仔鸡血浆代谢组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试验动物与设计 |
1.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
1.4 试验样品采集 |
1.5 样品预处理 |
1.6 将预处理的样品进行上机分析 |
1.7 数据处理 |
1.8 多元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LC-MS和GC-MS的代谢图谱 |
2.2 LC-MS的多元统计分析 |
2.3 GC-MS的多元统计分析 |
2.4 添加粪肠球菌对AA肉仔鸡血浆差异代谢物的寻找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 鸡肉肉品质的测定方法 |
附件二 酸不溶灰分(AIA)的测定方法 |
附件三 质谱的检测条件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6)益生菌和益生元在肉鸡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益生菌在肉鸡上应用研究进展 |
1. 1 单一益生菌与肉鸡免疫功能 |
1. 2直接饲喂微生物( DFM ) 对肉鸡疾病预防作用 |
1. 3 乳酸菌在肉鸡上应用 |
1. 4 酵母菌和芽孢杆菌在肉鸡上应用 |
1. 5 复合益生菌在肉鸡上研究进展 |
2 益生菌和益生元在鸡方面的研究进展 |
3 小结 |
(7)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肥育、抗氧化应激及产肝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文献综述 |
1.1 微生物发酵剂的概况 |
1.2 微生物发酵剂简史 |
1.3 微生物发酵剂的功能及在畜牧学上的应用 |
1.3.1 微生物发酵剂的功能 |
1.3.2 微生物发酵剂在畜牧学上的应用 |
1.4 养鹅业及鹅肥肝生产概况 |
1.4.1 我国养鹅业的现状 |
1.4.2 鹅肥肝的生产概况 |
1.5 本研究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
1.6 本试验技术路线 |
试验一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肥育性能、肠道结构和后期产肝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日粮设计 |
1.2 饲养管理 |
1.3 样品采集及计算方法 |
1.3.1 样品采集 |
1.3.2 石蜡切片制作过程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产肝性能的影响 |
2.4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5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十二指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
2.6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盲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产肝性能的影响 |
3.4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5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十二指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
3.6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盲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心脏、肝脏和胸肌抗氧化应激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日粮设计 |
1.2 饲养管理 |
1.3 样品采集和分析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心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2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肝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3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胸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心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2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肝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3 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胸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4 小结 |
结论 |
附录一 组织中蛋白的测定 |
附录二 抗氧化指标和 ATP 酶活性的测定 |
参考文献 |
(8)益生菌在鸡养殖业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益生菌的概念及种类 |
1.1 益生菌的概念益生菌 (probiotics) 是指进入 |
1.2 益生菌的种类 |
2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
2.1 调节消化道内微生态环境在饲料中添加 |
2.2 增强机体消化能力 |
2.3 提高动物免疫力 |
3 益生菌在鸡养殖业中的应用 |
3.1 益生菌对鸡舍环境的影响益生菌对鸡舍 |
3.2 益生菌对蛋鸡的影响 |
3.3 益生菌对肉鸡的影响 |
4 益生菌与其它添加剂的配伍使用 |
4.1 与寡糖的协同作用 |
4.2 与酶制剂的协同作用 |
4.3 与中草药制剂的协同作用中草药制剂具 |
4.4 与酸化剂的协同作用 |
4.5 与抗生素的配伍使用 |
5 益生菌的研究发展方向与前景 |
(9)肉仔鸡生产中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鸡肠道菌群及生理作用 |
1.1.1 肠道菌群 |
1.1.2 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 |
1.1.3 肠道菌群的生理作用 |
1.2 微生态制剂产生的背景 |
1.3 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及其演化 |
1.4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
1.5 微生态制剂菌种选择 |
1.5.1 微生态制剂的必备条件 |
1.5.2 理想微生态制剂具备的条件 |
1.6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
1.6.1 合成多种消化酶类,提供营养物质,改善机体代谢 |
1.6.2 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
1.6.3 改善动物生理状态并促进动物肠道生理机能成熟 |
1.6.4 调节免疫系统 |
1.7 微生态制剂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 |
1.7.1 提高生产性能,改善饲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
1.7.2 防治疾病,降低死亡率 |
1.7.3 改善产品品质 |
1.7.4 减少环境污染 |
1.8 影响微生态制剂功效的因素 |
1.9 科学合理利用微生态制剂 |
1.10 微生态制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11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
1.12 立题的依据、目的 |
2 试验研究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与测定指标 |
2.2 试验设计 |
2.2.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2.2 试验时间、地点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3.1 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影响结果 |
2.2.2 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肉仔鸡屠宰性能影响结果 |
2.2.3 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肉仔鸡体尺变化影响结果 |
2.2.4 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肉仔鸡盲肠菌群变化影响结果 |
2.2.5 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影响结果 |
2.2.6 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鸡舍 NH_3浓度、盲肠 NH_3浓度变化影响结果统计与分析 |
2.2.7 经济效益分析 |
3 讨论 |
3.1 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影响 |
3.2 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肉仔鸡屠宰性能影响 |
3.3 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肉仔鸡体尺变化影响 |
3.4 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影响 |
3.5 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肉仔鸡盲肠菌群变化影响 |
3.6 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鸡舍 NH_3含量及肉仔鸡盲肠内氨浓度影响 |
4 结论 |
5 本试验研究的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5.1 本试验研究的创新点 |
5.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盲肠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微生态制剂研究进展 |
1.1.1 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
1.1.2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
1.1.3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
1.2 微生态制剂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1.2.1 微生态制剂的体液免疫调节 |
1.2.2 微生态制剂的细胞免疫调节 |
1.3 微生态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
1.3.1 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
1.3.2 提高禽类免疫力 |
1.3.3 改善畜产品品质 |
1.3.4 预防和防治疾病 |
1.4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方向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2.1.1 试验菌种 |
2.1.2 主要试剂 |
2.1.3 培养基 |
2.1.4 主要仪器 |
2.2 动物试验 |
2.2.1 试验设计 |
2.2.2 试验饲粮与饲养管理 |
2.3 测定指标及试验方法 |
2.3.1 生长性能 |
2.3.2 盲肠菌群数量 |
2.3.3 免疫器官指数 |
2.3.4 血清IgG 和IgA 含量 |
2.3.5 十二指肠内容物SIgA 含量 |
2.3.6 新城疫抗体效价 |
2.3.7 血清白介素-2 含量 |
2.3.8 外周血T 淋巴细胞转化率 |
2.3.9 肠道结构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盲肠菌群的影响 |
3.3 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3.1 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3.2 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血清IgG 和IgA 含量的影响 |
3.3.3 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十二指肠SIgA 含量的影响 |
3.3.4 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新城疫抗体效价的 |
3.3.5 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血清中IL-2 含量的影响 |
3.3.6 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外周血T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
3.4 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乳酸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乳酸菌对肉仔鸡盲肠菌群数量的影响 |
4.3 乳酸菌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4.3.1 乳酸菌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3.2 乳酸菌对肉仔鸡血清IgG 和IgA 含量的影响 |
4.3.3 乳酸菌对肉仔鸡十二指肠食糜SIgA 含量的影响 |
4.3.4 乳酸菌对肉仔鸡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的影响 |
4.3.5 乳酸菌对肉仔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 含量的影响 |
4.3.6 乳酸菌对肉仔鸡外周血T 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
4.4 乳酸菌对肉仔鸡小肠结构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益生菌剂对肉用仔鸡的营养、免疫促进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消化和免疫机能及肉品质的影响[D]. 桂雪儿.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
- [2]加味白头翁散益生菌发酵产物的制备及其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D]. 张谦. 吉林大学, 2019(02)
- [3]饲粮添加壳寡糖、丁酸梭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 徐晨希. 扬州大学, 2019(02)
- [4]合生素和抗菌肽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制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J]. 朱琪,郭明,何岚,杨春蕾,李玉鹏,李海花,乔家运,王建国,王文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03)
- [5]饲粮中添加粪肠球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浆代谢组的影响[D]. 胥彩玉. 甘肃农业大学, 2015(03)
- [6]益生菌和益生元在肉鸡上应用研究进展[J]. 胡新旭,孔令华,卞巧,舒燕,周映华,王升平,高书锋,周小玲,吴胜莲,刘惠知. 饲料研究, 2014(03)
- [7]填饲前期添加发酵剂对朗德鹅肥育、抗氧化应激及产肝性能的影响[D]. 朱献章. 河南农业大学, 2012(06)
- [8]益生菌在鸡养殖业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J]. 李旭,陈阳,章世元,章玲玲,杜银峰. 家禽科学, 2011(09)
- [9]肉仔鸡生产中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效果研究[D]. 白耀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2)
- [10]不同乳酸菌及其添加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盲肠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徐基利. 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