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ML的PPL商业模式制定分析

基于UML的PPL商业模式制定分析

一、基于UML的PPL制定业务模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费汉明[1](2020)在《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本论文首先对软件过程的主流技术统一软件过程RUP的思想、方法、技术进行了研究学习,然后基于RUP理论制定了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并通过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实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结合互联网大发展大应用环境下的技术背景和铁路利用互联网+提升客运服务质量的业务背景,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基于统一软件过程的思想、理论、方法,制定针对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并通过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实践。二、从软件工程层面循序渐进地对软件开发的思想、方法、技术进行了学习研究。研究了软件工程及其三大要素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过程,进而从软件过程的需求日盛和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引出对目前的主流软件过程统一软件过程RUP。对统一软件过程RUP的三大核心思想、四个阶段、九个核心工作流、六条最佳实践、裁剪等特性进行了研究,从而引出RUP中的关键技术可视化软件建模。对软件建模的相关概念、技术以及可视化建模语言UML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RUP的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方法,并对软件技术过程涉及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三、以目标为导向对互联网订餐业务进行流程规划设计,层层驱动地对互联网订餐业务进行目标建模、过程建模和业务流程分析。在业务建模的基础上,对铁路12306餐饮系统进行功能性需求分析,以业务流程分析结果为驱动,在活动图中找出用例,并进行用例建模。对铁路12306餐饮系统进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主要从系统需求、安全需求、性能需求、网络需求、安全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四、在用例建模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建模理论,以实现用例,满足系统功能性需求为目标,进行系统对象的分析,并建立了系统对象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五、结合铁路信息化相关要求和铁路12306售票系统的建设经验,根据需求分析,对铁路12306餐饮系统进行架构设计。确定了技术路线,然后从网络架构、安全架构、系统逻辑、数据架构等角度进行了技术架构设计,最后,结合功能性需求分析进行了功能架构设计。六、基于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已开发了铁路12306餐饮系统。通过系统上线对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了验证。

秦利华[2](2019)在《城市共享汽车用户使用意向分析及网点布局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共享汽车是继网约车以后,具备发展潜力的一种交通出行方式。它不但在方便人们出行、降低普通家庭用车门槛、缓解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方面存在优势,还在发展新能源、盘活城市闲置停车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好处。我国的汽车共享发展经历了将近十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来看,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何确保共享汽车业态更好发展,还需要大量科学研究支持。为了提高城市共享汽车的使用率,本文研究了共享汽车用户使用意向影响和共享汽车网点布局设计优化两方面内容。首先,论文介绍了共享汽车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用共享汽车和传统租车业务做比较,分析共享汽车模式的优异性。接着从社会、企业、技术发展、政策方面分析了城市共享汽车业务爆发的原因,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共享汽车模式、用户特征、使用场景、以及限制用户使用共享汽车出行的因素和共享汽车未来发展等。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了重庆市共享汽车的发展状况和网点建设情况,通过对比出租车、网约车和共享汽车出行的价格,来分析共享汽车出行的价格优势。论文以科技接受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用户使用共享汽车出行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面向共享汽车用户收集问卷数据,在完成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将数据导入SEM模型进行拟合。通过调整模型假设路径,在模型拟合情况都达到标准要求时,得出模型各潜变量对共享汽车出行意向的影响:使用态度(0.779)、感知价格水平(0.685)、感知有用性(0.616)、感知易用性(0.583)、感知服务水平(0.498)和感知安全水平(0.334)。然后解释了模型拟合结果。使用百度地图开发平台的地点检索POI数据研究共享汽车网点布局,首先以共享汽车日均发生量和吸引量对POI数据聚类形成发生中心和吸引中心,然后以车辆数目对发生中心和吸引中心聚类形成共享汽车车辆位置,最后以网点数对基于发生中心和吸引中心的共享汽车车辆位置进行聚类形成网点,完成在发生和吸引双向约束下的共享汽车网点布局设计。然后,通过手肘法对设计进行优化。以发生点距离网点的直线距离和实际距离比较优化结果。通过实例对重庆市内共享汽车网点进行布局设计和优化,能够使距离网点>1km的中心数量比例减小,≤1km的比例明显增大;证明了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焦圣强[3](2017)在《面向制造企业自主构建的柔性ERP构件库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激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今制造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对动态变化市场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中,更加柔性且支持动态业务流程重组的ERP成为核心点。传统的ERP软件的诸多弊端导致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快速响应个性化业务重组需求,又适用于企业自主开发ERP系统的开发平台。为此,本文以国内某离散制造企业为原型企业,提出了一种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和统一建模语言(UML)的企业业务信息映射关系为建模框架、以基于活动关联度的构件识别为核心内容、以可视化平台为实现工具的整体开发方法,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企业建模、构件识别、可视化开发和构件库实现。首先,提出一种新的企业业务与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在分析供应链运作模型(SCOR)和统一建模语言(UML)两种建模理论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立体化SCOR-UML联合模型。针对原型企业,建立了完整的SCOR模型的标准层和拓展层,并对每一层进行实例化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从各层SCOR模型到UML视图的多维映射,从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企业业务模型和信息模型。其次,建立SCOR细化模型与多视图结合提取核心元素、矩阵变换聚类算法处理关联度矩阵的识别方法。以功能特征、角色特征、交互特征、操作特征为识别依据,建立活动关联度矩阵,采用矩阵变换算法对活动关联度矩阵处理,识别提取出初步的业务构件,引入粒度、内聚性、耦合性作为性能度量指标,对构件的初步识别结果进行性能评估。最后,开发实现了可视化ERP系统原型构件软件实体库,按照SCOR模型框架和泛ERP思想,设计了 ERP构件软件实体库的组织架构;引入可视化开发平台,完成了业务构件概念模型到软件实体的开发;通过从基础级到模块级再到系统级的业务构件软件实体的逐级组装,完成了一个简单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的构件式快速开发。

郑茂醇[4](2015)在《基于UML模型的企业级J2EE Web应用代码自动生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Web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J2EE Web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厂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们在享受Web应用带来的良好体验的同时,对Web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使得Web应用逻辑越来越复杂,代码规模越来越庞大。随着代码复杂度的提高,软件编码的错误率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软件开发仍旧停留在手工编写代码阶段,开发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去编写一些重复而且简单的代码。由J2EE Web应用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不再是单一的编程语言,而是几种编码技术的集合,在进行技术整合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不可控的错误。以上这些原因增大了J2EE Web项目开发的风险,因此,为了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开发一个自动代码生成器势在必行。通过对以往代码生成理论的研究,发现了“自动化生成”、“操作可视化”、“多表关联”、“自动部署”几方面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本文首先通过研究MDA理论,结合流行的MVC设计模式,依托JsUml2、FreeMarke、Hibernate、Ant等技术,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设计实现了基于UML数据建模、HTML5可视化控件、模板文件定义和模板引擎相结合的J2EE Web代码自动生成系统。具体研究过程如下:首先,按照MDA模型驱动架构思想对自动代码生成系统各部分进行设计。生成系统由UML设计、业务模型、模板管理、模板引擎和自动部署五部分组成,对各个模块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对各模块的具体功能进行了设计。其次,对生成系统各模型进行详细的编码实现,本系统一个创新点是采用B/S技术架构,引入云建模技术,使得建模人员可协作完成对系统模型的建立,使用成熟SpringMVC框架作为系统基础支撑,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另外一个创新点是提出一套基于UML建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业务模型机制,增加了对多表关联的处理,实现了UML模型到业务模型的自动转换,同时实现对数据库的详细设计。最后在创业园区管理系统代码生成的应用中描述了整个自动代码生成系统的工作流程,其中主要实践了UML模型的建立、业务模型的转换、模板的制作和代码的生成功能, 验证了本文基于UML模型的可视化自动代码生成技术的可行性。

葛艳娜[5](2014)在《基于QVT的模型转换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从机器语言诞生到各种软件开发方法的提出,软件模型不断更新,软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不断提升。软件系统开发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软件的生产率也需要极大的提升。传统的软件开发通常采用文本和UML图表的方式描述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产生大量的文本文档,给维护造成极大的困难,加上文档与代码存在不同步的问题,软件的可靠性越来越难以保证,传统的软件开发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开发的需要。随着软件工程概念的逐渐普及,MDA开发思想被日渐提出。MDA软件开发思想以模型为中心,系统建模驱动整个开发过程,软件开发者只需要专注于建立平台独立模型,并通过特定的自动转换工具就可以将模型转换为代码,减少了开发者的工作量。MDA提高了软件系统的灵活性与可伸缩性,成为面向模型的软件开发思想力推的新型软件开发方法学。查询/视图/转换(QVT)是由OMG提出的用于实现MOF模型相互转换的标准,QVT标准的核心是对模型转换语言的定义,其核心语言Relations是一种用来描述转换规则的标准语言,它基于关联/映射的QVT模型转换规则,对抽象语法与具体语法进行比较完整的定义,并对具体语法进行语义的映射。然而模型之间常常存在相互嵌套甚至递归嵌套的情况,造成流程模型之间转换规则的困难性与复杂性。QVT关系语言虽然是已发布的规范化描述转换规则语言,但却无法描述相互嵌套或递归嵌套的模式,影响了QVT的适用性。论文首先探讨了MDA模型驱动开发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QVT提案,比较了模型转换常用的几种方法的优缺点。研究了模型转换的原理与步骤,论述了关联/映射的模型转换规则的抽象语法及具体语法,并对具体语法的语义进行了定义,同时指出关联/映射转换规则中存在的不足,给出一种基于扩展QVTRelations语言的模型转换方法,详细描述了嵌套关系表达式及关联端点约束的语法及语义,对转换规则进行重新定义,使其更精确的描述流程模型之间的转换规则,增强QVT的适用性。最后通过一个典型的实例,使用本文的转换方法进行模型转换,实现模型从源模型到目标模型的转换,证明了该方法的可用性,并对结果进行了总结与对比。

蒋平,孙富强[6](2013)在《基于UML的公安信息化业务模型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公安信息化业务模型是对公安业务流程及其相互关系的提炼、抽象与定义,对业务应用、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决策起到有效支持。公安业务模型设计是公安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公安业务信息系统的关键和核心。基于UML,以公安业务中的刑事案件办理为例,通过用例图和活动图对公安信息化业务模型展开设计分析。

罗毅[7](2013)在《基于企业架构的构件化软件开发方法及其大规模应用》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但与此同时信息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随着应用的深化而不断增长。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普及以及构件化软件开发方法的应用使得对象、构件之间组合的方式、方法乃至软件系统整体的组成和组合方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软件架构成为构件化开发方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产业界以企业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组织与结构研究为主题的企业架构研究也应运而生。目前,产业界对企业架构的方法虽然有广泛的应用,但多用于企业IT系统的整体规划和IT系统的宏观治理方面。如何突破企业架构从宏观到微观的鸿沟,并与目前主流的构件化软件开发方法相结合,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创新的软件开发方法是本文的研究课题。本文重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基于大规模软件开发的企业架构元模型。本文在Zachman框架和TOGAF框架的基础上,吸收相关企业架构标准的优点,提出了一个适合大规模软件开发的企业架构元模型,以此作为CBSD/EA开发方法的模型基础。(2)根据模型转换的方法研究,得到了一种从具体架构模型到实际项目总体方案模型的转换方法,以及从程序设计模型到具体代码转换的方法,并通过一个软件项目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的全生命周期流程,说明企业架构的宏观模型到具体程序实现的微观模型转换的全过程,以此作为CBSD/EA方法的核心。(3)通过对开发支撑工具和环境的研究,重点对架构管理系统和元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进行研究,建立了集成架构管理体系、元数据管理体系、项目管理系统、缺陷管理系统等的全生命周期开发平台,基于该平台的项目开发可以方便地继承企业相关架构和涉及资产,并实现需求的分解和双向追溯,便捷地复用已有构件,并将本项目的构件在企业范围内共享。(4)以企业架构为核心的产品线构建方法和度量体系。提出了一种以企业架构为核心的产品线划分和建设的方法,兼顾技术平台专业管理和产品业务发展,首先按企业架构的不同层次将业务系统划分为不同的产品线,在业务系统管理的产品线赋予其产品全流程管理的职能,促进产品的发展和演化。研究并提出了混合功能点方法和DELPHI方法的软件规模评估方法及其产品线度量体系。最后,本文将完整的CBSD/EA开发方法在某银行软件开发团队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通过应用的过程建立了一套包括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在内的适用于银行领域的参考架构模型。这套模型不仅在该银行领域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对于其他的金融行业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文还通过应用推广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对CBSD/EA在产品线管理和模型划分管理上作进一步完善,并通过对产品线度量因子在推广该方法前后的对比分析,验证了CBSD/EA方法在提高软件开发质量和效率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有效作用,在相关支撑体系和组织流程的配套下,该方法具备很高的推广价值。

朱艳[8](2010)在《基于UML大型制造业企业MES系统建模》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UML技术的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系统建模与实现问题。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在实施MES项目时所面临的问题,指出运用面向对象技术和UML统一建模语一言进行系统建模是提高MES实施成功率的有效手段。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是用于描述、可视化和构架软系统的语言。它涵盖了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和实现,融合了早期面向对象建模方法和种建模语言的优点,为面向对象系统的开发,软件的自动化工具与环境提供了丰富的、严谨的、扩充性强的表达方式。UML只是标准的建模语言,而不是一个标准的建模流程。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应用域需要不同的建模过程。本文借鉴了RUP(Rational统一过程)框架模型,结合五个领域业务分析视角,提出了基于UML的多维系建模框架模型,并且围绕该模型的领域和层次两个维度展开讨论,提出建模机制与方法.论述了利用UML开发MES系统的重要性。

胡金成[9](2010)在《基于SSH框架的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学校科研管理的不断加强和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发展,科研管理逐渐成为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高校科研的进展、成果的获得、经费的使用、效益的高低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从高校科研管理现状以及信息化校园建设现状出发,开发了可以贯彻整个科研管理流程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包括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机构管理、学术管理、成果考核等模块,基本满足全校各院系和科研处的管理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科研系统的不足之处,明确了科研管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利用UML的方法对科研管理系统的业务进行分析和相应的建模,利用用例图、时序图、活动图、类图等方法,对系统主要功能进行描述。然后建立动态和静态模型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设计,再把系统的静态模型映射成数据库表结构关系。在系统架构分析之后,运用了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架构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层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架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实现科研系统几个主要典型模块的详细设计过程。最后,将此科研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实现,并在信息化校园的基础上对科研管理系统进行了相应的集成,同步了科研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应的系统部署。经过一段时间的上线,科研系统确实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提高了高校科研管理的效率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也为高校的其他系统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由于采用先进和规范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较好的分层方法,科研系统具备了非常好的可扩展性以及易维护性,为以后的进一步提高和改造提高了基础。

葛林华[10](2009)在《支持企业互操作的UML扩展机制及其建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又加速了企业间信息系统的整合。在这种趋势下,企业之间的业务协作越来越频繁,同时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打破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孤立存在,使得各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互通互联,支持企业互操作的企业互操作模型和企业互操作建模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提出一套能够解决企业互操作遇到的问题,为企业信息系统快速互通互联提供支持的模型和建模方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在借鉴MDA思想和参照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支持企业互操作的体系结构,结合企业互操作的需求给出了企业互操作模型。通过对企业互操作模型进行层次划分,本文分别研究了企业互操作模型中各个层次在企业互操作过程中的作用,并对每个企业互操作层次的建模方法进行了表述。本文参照当前本体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本体在企业互操作建模中应用方式,并且通过一个协同供应业务中的企业互操作案例对企业互操作模型进行了描述。其次,随着UML在企业建模中的广泛应用,本文根据UML扩展机制对UML进行扩展,把UML引入企业互操作建模领域。本文提出了UML扩展机制支持企业互操作建模的应用方法,研究了企业互操作领域元模型的构建过程,并给出了构建元模型的具体步骤。随后,本文通过对企业系统基本概念的分析,给出了支持企业互操作建模的企业元模型组织结构。根据给出的企业元模型组织结构,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UML扩展机制的企业互操作模型,并对企业互操作建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一致性给出了一致性规则,为企业互操作建模的一致性提供保证。最后,本文根据基于UML扩展机制的企业互操作模型建立了一套支持企业互操作建模的建模工具,并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组织到功能的方法给出了系统设计过程,同时分析了企业互操作建模工具的模型元素组织结构,介绍了建模工具的实现技术。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系统的实现。

二、基于UML的PPL制定业务模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UML的PPL制定业务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技术背景
        1.1.2 业务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业务层面的研究意义
        1.2.3 技术层面的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软件过程研究
    2.1 软件过程概述
    2.2 统一软件过程RUP
        2.2.1 RUP的四个阶段
        2.2.2 RUP的三大核心思想
        2.2.3 RUP的九个核心工作流
        2.2.4 RUP的 4+1 架构方法
        2.2.5 RUP的六条最佳实践
        2.2.6 RUP的裁剪
    2.3 软件建模综述
    2.4 建模语言UML及其扩展
        2.4.1 UML
        2.4.2 Eriksson-Penker业务扩展模型
    2.5 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
        2.5.1 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开发的关键活动
        2.5.2 业务建模
        2.5.3 需求分析
        2.5.4 系统对象分析
        2.5.5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业务建模
    3.1 业务概述
        3.1.1 站餐预订
        3.1.2 车餐预订
        3.1.3 车餐实时购买
        3.1.4 扫码点餐
    3.2 业务目标建模
        3.2.1 目标模型的表示
        3.2.2 业务目标建模示例
    3.3 业务过程建模
        3.3.1 过程模型的表示
        3.3.2 业务过程建模示例
    3.4 业务活动分析
        3.4.1 活动图的表示
        3.4.2 业务流程分析示例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4.1 用例的表示
        4.1.1 用例图
        4.1.2 用例描述
    4.2 用例获取
        4.2.1 获取用例的方法
        4.2.2 用例获取示例
    4.3 用例描述
        4.3.1 用例描述方法
        4.3.2 用例描述示例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5.1 系统需求
        5.1.1 可扩展性
        5.1.2 适应性
        5.1.3 可靠性
        5.1.4 可用性
        5.1.5 易用性
    5.2 性能需求
        5.2.1 并发需求
        5.2.2 数据存储能力
    5.3 网络需求
    5.4 安全需求
        5.4.1 系统访问控制
        5.4.2 客户信息安全
        5.4.3 数据通信安全
        5.4.4 软件容错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对象分析
    6.1 系统对象模型的表示方法
        6.1.1 静态模型表示-领域模型
        6.1.2 动态模型表示-时序图
    6.2 系统对象静态建模
        6.2.1 静态建模方法
        6.2.2 系统静态建模示例
    6.3 系统对象动态建模
    6.4 本章小结
7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7.1 技术路线
    7.2 技术架构设计
        7.2.1 网络架构
        7.2.2 安全架构
        7.2.3 系统逻辑
        7.2.5 数据架构
    7.3 功能架构设计
        7.3.1 运营管理
        7.3.2 商品管理
        7.3.3 餐饮预订
        7.3.4 订单管理
        7.3.5 交易对账
        7.3.6 支付结算
        7.3.7 统计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系统的实现
    8.1 系统的总体实现
        8.1.1 系统开发架构
        8.1.2 系统功能实现
    8.2 系统的关键实现
        8.2.1 订单状态迁移的实现
        8.2.2 扫码点餐的实现
    8.3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系统的应用
    9.2 本文研究总结
    9.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城市共享汽车用户使用意向分析及网点布局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共享汽车发展业态研究现状
        1.3.2 用户接受模型理论研究现状
        1.3.3 网点布局设计的研究现状
        1.3.4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共享汽车理论分析汇总
    2.1 共享汽车基础理论分析
        2.1.1 共享汽车概念
        2.1.2 典型的发展模式
        2.1.3 典型用户及使用场景
    2.2 共享汽车发展理论分析
        2.2.1 共享汽车爆发的原因
        2.2.2 限制用户使用共享汽车出行的因素
        2.2.3 共享汽车未来发展
    2.3 代表区域共享汽车调查
    2.4 共享汽车出行价格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享汽车用户出行意向的SEM模型分析
    3.1 理论基础
        3.1.1 科技接受模型理论(TAM)
        3.1.2 结构方程模型(SEM)
    3.2 共享汽车用户出行意向调查
        3.2.1 共享汽车用户出行意向的变量构造
        3.2.2 量表评分级和问卷设计
        3.2.3 数据采集与分析
        3.2.4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3.3 共享汽车用户出行意向的SEM模型构造
        3.3.1 模型假设
        3.3.2 测量模型
        3.3.3 构建初始SEM及模型分析
    3.4 模型拟合及修正
        3.4.1 模型拟合
        3.4.2 模型修正
    3.5 模型假设检验
    3.6 修正后的SEM模型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OI数据的共享汽车网点布局设计
    4.1 基本思路
    4.2 准备工作
        4.2.1 数据采集
        4.2.2 聚类方法
    4.3 共享汽车出行分布
        4.3.1 调查结果及调查扩样
        4.3.2 共享汽车出行发生区域及其发生中心
        4.3.3 共享汽车出行吸引区域及其吸引中心
    4.4 共享汽车车辆布局
        4.4.1 基于发生中心的共享汽车车辆布局
        4.4.2 基于吸引中心的共享汽车车辆布局
    4.5 共享汽车网点布局
        4.5.1 起讫点双向约束下共享汽车网点布局
        4.5.2 基于手肘法的共享汽车网点布局优化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数据采集
    5.2 调查结果及调查扩样
    5.3 聚类计算
    5.4 基于发生中心和吸引中心的车辆布局
    5.5 起讫点双向约束网点布局及优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用户调查问卷
    附录二 聚类计算过程第一阶段
    附录三 聚类计算过程第二阶段
    附录四 聚类计算过程第三阶段
    附录五 第三阶段手肘法优化

(3)面向制造企业自主构建的柔性ERP构件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企业建模研究现状
        1.3.2 构件识别研究现状
        1.3.3 柔性ERP构件库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目标、内容及结构安排
        1.4.1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2 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构件识别与实现方法的总体框架设计
    2.1 引言
    2.2 企业建模理论
        2.2.1 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
        2.2.2 基于UML的建模方法
        2.2.3 立体化SCOR-UML联合模型
    2.3 业务构件识别技术
        2.3.1 构件概述
        2.3.2 业务构件识别方法
        2.3.3 基于活动关联度的构件识别方法
    2.4 可视化开发平台
        2.4.1 可视化平台概述
        2.4.2 可视化平台的优势
    2.5 本章小结
3 原型企业立体化SCOR-UML联合模型分析
    3.1 引言
    3.2 原型企业SCOR模型建模
        3.2.1 原型企业业务分析
    3.3 原型企业的SCOR标准模型
        3.3.1 SCOR第一层模型
        3.3.2 SCOR第二层模型
        3.3.3 SCOR第三层模型
    3.4 SCOR拓展模型
    3.5 SCOR模型到UML模型的映射
        3.5.1 SCOR模型到UML用例图映射
        3.5.2 SCOR到UML其他视图映射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活动关联度的构件识别
    4.1 引言
    4.2 业务构件总体识别过程
        4.2.1 基本定义
        4.2.2 业务构件识别过程
        4.2.3 构建活动关联度矩阵
        4.2.4 基于矩阵变换的构件识别算法
    4.3 业务构件性能度量方法
    4.4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ERP构件库的开发与应用
    5.1 引言
    5.2 系统开发环境和可视化平台配置
        5.2.1 系统开发环境
        5.2.2 基于Eclipse的可视化平台配置与数据库连接
    5.3 业务构件库实现
        5.3.1 业务构件库组织结构
        5.3.2 原子构件实现
        5.3.3 业务构件实现
    5.4 ERP构件库的应用
        5.4.1 单一业务应用实现
        5.4.2 模块业务应用实现
        5.4.3 系统业务应用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4)基于UML模型的企业级J2EE Web应用代码自动生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关键技术介绍
    2.1 MDA模型驱动架构
    2.2 UML建模语言
    2.3 MV设计模式
    2.4 生成系统的关键技术
        2.4.1 XML技术
        2.4.2 JsUML2可视化类库
        2.4.3 SpringMVC框架
        2.4.4 FreeMarker模板技术
        2.4.5 Hibernate数据持久化
        2.4.6 Ant脚本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UML的J2EE应用代码生成系统的设计
    3.1 总体架构设计
    3.2 UML可视化建模设计
    3.3 业务模型设计
        3.3.1 模型对象的设计
        3.3.2 模型关系的设计
        3.3.3 UML与数据库的映射策略
    3.4 模板引擎设计
        3.4.1 FreeMarker模板引擎
        3.4.2 模板文件的设计
        3.4.3 模板语言规则的设计
    3.5 代码自动化部署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UML的J2EE应用代码生成系统的实现
    4.1 UML设计模块
    4.2 业务模型模块
        4.2.1 模型信息解析算法
        4.2.2 业务模型操作
    4.3 模板管理模块
        4.3.1 模板生成
        4.3.2 模板库管理
    4.4 代码生成模块
        4.4.1 框架代码生成
        4.4.2 数据库生成
    4.5 自动化部署模块
    4.6 本章小结
5 代码生成器在创业园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5.1 创业园区管理系统UML设计
    5.2 创业园区管理系统业务模型设计
    5.3 创业园区管理系统模板设计
    5.4 创业园区管理系统代码生成及部署
    5.5 创业园区管理系统效果图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QVT的模型转换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模型转换相关技术与理论
    2.1 模型驱动架构MDA
        2.1.1 MDA相关标准
        2.1.2 模型转换主要模型
    2.2 模型转换及主要转换方法
        2.2.1 模型转换相关定义
        2.2.2 主要模型转换方法
        2.2.3 本文模型转换方法
    2.3 QVT模型转换
        2.3.1 QVT相关概念
        2.3.2 QVT标准及语言
        2.3.3 QVT Relations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QVT的模型转换规则研究
    3.1 关联/映射转换规则
        3.1.1 转换规则
        3.1.2 关联/映射转换规则定义
    3.2 QVT结构与元模型
        3.2.1 QVT结构
        3.2.2 QVT元模型结构
    3.3 模型转换规则语法
    3.4 模型转换规则语义映射
    3.5 嵌套模式及其缺陷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扩展QVT模型转换规则
    4.1 对QVTRelations语法的扩展
        4.1.1 加入嵌套关系表达式
        4.1.2 加入关联端点约束
    4.2 元模型扩展
    4.3 QVTRelations语义
        4.3.1 模式相关表示
        4.3.2 模型创建语义
        4.3.3 嵌套关系表达式语义
    4.4 扩展后转换规则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转换方法在实例中的应用
    5.1 建立模型
    5.2 模型转换平台
    5.3 模型转换过程
        5.3.1 转换过程
        5.3.2 模型间关联的建立过程
        5.3.3 模型间映射的建立过程
    5.4 扩展QVTRelations描述的转换规则
    5.5 模型转换实验结果
    5.6 转换方法效果对比
    5.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研究项目
致谢
附录

(6)基于UML的公安信息化业务模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公安业务模型的概念及表达
2 构建公安业务模型的必要性
3 刑事案件办理业务模型分析
    3.1 刑事案件办理总体业务流程
    3.2 立案业务模型
    3.3 移送检察院业务模型
4 结语

(7)基于企业架构的构件化软件开发方法及其大规模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描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相关研究工作
    2.1 引言
    2.2 企业架构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2.2.1 企业架构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2.2.2 企业架构的几个主要标准
        2.2.3 企业架构研究中的主要方向
    2.3 模型驱动架构的研究
        2.3.1 模型驱动架构概述
        2.3.2 MDA工具
        2.3.3 MDA到EA的映射
        2.3.4 模型驱动的开发
    2.4 软件产品线
    2.5 本章小结
3 CBSD/EA开发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EA的企业架构元模型
        3.2.1 企业架构元模型的作用
        3.2.2 架构元模型的组成
        3.2.3 业务架构元模型
        3.2.3.1 业务架构建模与业务建模
        3.2.3.2 业务架构建模步骤
        3.2.3.3 业务架构建模的评价模型
        3.2.3.4 业务架构元模型概貌
        3.2.4 应用架构元模型
        3.2.4.1 应用架构建模步骤
        3.2.4.2 应用架构元模型概貌
        3.2.5 数据架构元模型
        3.2.5.1 数据架构元模型概貌
        3.2.6 技术架构元模型
    3.3 基于EA的应用工程
        3.3.1 基于MDD的应用开发过程
        3.3.2 MDD开发中与EA架构的接口
        3.3.3 MDD开发中模型与代码的双向转换
    3.4 CBSD/EA方法的优势
    3.5 本章小结
4 支撑工具和产品线研究
    4.1 引言
    4.2 CBSD/EA开发方法支撑工具
        4.2.1 架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2.2 元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2.3 全生命周期应用开发支撑框架
        4.2.3.1 全生命周期应用开发支撑框架功能
        4.2.3.2 全生命周期应用开发支撑框架实现
    4.3 基于EA的软件开发产品线
        4.3.1 基于EA的软件产品线的划分问题
        4.3.2 基于EA的软件资产库的组织问题
        4.3.3 基于EA的软件产品线的度量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CBSD/EA开发方法的大规模应用
    5.1 引言
    5.2 应用背景
    5.3 银行领域的企业架构设计
        5.3.1 银行领域的参考应用架构
        5.3.2 银行领域的参考数据架构
        5.3.3 银行领域的参考技术架构
    5.4 应用工程与产品线管理
        5.4.1 架构治理
        5.4.2 应用工程
        5.4.3 产品线管理
    5.5 度量体系与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6.3 下一步的工作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的项目
致谢

(8)基于UML大型制造业企业MES系统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项目研究背景
    1.2.MES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1.3.本文内容以及创新点
        1.3.1.多维空间建模模型介绍
第2章 统一建模语言和RATIONAL统一过程
    2.1.统一建模语言UML
    2.2.Rational统一过程
    2.3.多维空间建模模型介绍
    2.4.领域维模型
        2.4.1.功能视图建模
        2.4.2.工作流视图建模
        2.4.3.组织视图建模
        2.4.4 资源视图建模方法
        2.4.4.信息视图建模方法
    2.5.用UML系统建模过程分析
        2.5.1.系统建立模型的过程
        2.5.2.业务需求建模
        2.5.3.功能需求建模
        2.5.4 系统分析与设计(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2.6.制造业企业流程特点
第3章 制造业企业MES系统业务建模
    3.1.业务体系结构分析
    3.2.建立各模块业务模型
        3.2.1.总体工作流视图建模
        3.2.2.组织视图建模
        3.2.3.建立成品管理业务模型
        3.2.4.建立辅料管理业务模型
        3.2.5.建立工艺标准业务模型
        3.2.6.建立计划调度业务模型
        3.2.7.建立人员管理业务模型
        3.2.8.资源建模
    3.3.接口方案
        3.3.1.MES与SMILE系统接口方案
        3.3.2.与ERP质量系统接口
第4章 制造业企业MES系统需求建模
    4.1.工艺标准模块功能需求建模
    4.2.工艺模块用例详细设计
        4.2.1.工艺通知
        4.2.2.生产通知管理
第5章 制造业企业MES系统分析与设计建模
    5.1.MES系统分析模型
        5.1.1.静态模型
        5.1.2.动态模型
    5.2.MES系统设计模型
        5.2.1.系统体系结构
        5.2.2.数据模型分析
        5.2.3.用户界面设计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SSH框架的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科研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现有科研管理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1.5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技术背景
    2.1 J2EE简介
        2.1.1 J2EE体系结构简介
        2.1.2 J2EE的四层模型
        2.1.3 J2EE的结构
    2.2 SSH框架简介
        2.2.1 Struts简介
        2.2.2 Hibernate简介
        2.2.3 Spring简介
    2.3 UML简介
        2.3.1 UML的特点
        2.3.2 UML的面向对象设计过程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科研管理业务简要介绍
    3.2 科研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3.3 确定系统范围和系统边界
    3.4 系统参与者
        3.4.1 分层绘制用例图
        3.4.2 描述用例
    3.5 建立领域模型
    3.6 用活动图来描述用例
    3.7 科研管理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第四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1 静态结构建模
        4.1.1 建立类图
    4.2 动态行为建模
    4.3 数据库结构建模
    4.4 系统架构设计
        4.4.1 架构分析
        4.4.2 构建架构
    4.5 基于SSH架构的详细设计
        4.5.1 登录系统详细设计
        4.5.2 申报课题详细设计
        4.5.3 成果上报详细设计
        4.5.4 成果报奖详细设计
    4.6 与数字化校园集成
第五章 科研管理系统开发与实现
    5.1 组件的开发与实现
        5.1.1 WEB层的开发与实现
        5.1.2 业务逻辑层的开发与实现
        5.1.3 数据库持久层的开发与实现
    5.2 系统部署和实施
        5.2.1 应用程序的部署
        5.2.2 系统界面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支持企业互操作的UML扩展机制及其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课题背景与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1.2.1 企业互操作及建模研究
        1.2.2 支持企业互操作的UML扩展机制研究
        1.2.3 企业互操作建模中的本体应用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MDA的企业互操作模型研究
    2.1 基于MDA的企业互操作体系结构
    2.2 系统领域级企业互操作模型
        2.2.1 系统领域级企业互操作模型概述
        2.2.2 系统领域级企业互操作元模型
    2.3 业务流程级企业互操作模型
        2.3.1 业务流程级企业互操作模型概述
        2.3.2 业务流程级企业互操作元模型
    2.4 功能服务级企业互操作模型
        2.4.1 功能服务级企业互操作模型概述
        2.4.2 功能服务级企业互操作元模型
    2.5 数据接口级企业互操作模型
        2.5.1 数据接口级企业互操作模型概述
        2.5.2 数据接口级企业互操作元模型
    2.6 支持企业互操作建模的本体描述
    2.7 协同供应业务中的企业互操作案例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UML扩展机制的企业互操作建模方法
    3.1 面向企业互操作的UML扩展机制应用方法
        3.1.1 基于MOF的企业互操作元模型定义方法
        3.1.2 面向企业互操作的元模型抽取方法
        3.1.3 面向企业互操作的企业元模型核心结构设计
    3.2 基于UML扩展机制的企业互操作建模方法
        3.2.1 系统领域级模型结构及其形式化描述
        3.2.2 业务流程级模型结构及其形式化描述
        3.2.3 功能服务级/数据接口级模型结构及其形式化描述
    3.3 基于UML扩展机制的企业互操作建模一致性分析
        3.3.1 企业互操作模型的不一致性分类
        3.3.2 企业互操作模型一致性规则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互操作建模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概述
    4.2 需求分析
    4.3 系统设计
        4.3.1 系统体系结构
        4.3.2 系统组织结构
        4.3.3 系统功能结构
    4.4 系统实现
        4.4.1 系统实现技术
        4.4.2 系统运行界面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于UML的PPL制定业务模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费汉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2]城市共享汽车用户使用意向分析及网点布局设计研究[D]. 秦利华.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3]面向制造企业自主构建的柔性ERP构件库研究[D]. 焦圣强.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1)
  • [4]基于UML模型的企业级J2EE Web应用代码自动生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郑茂醇.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 [5]基于QVT的模型转换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葛艳娜. 广东工业大学, 2014(10)
  • [6]基于UML的公安信息化业务模型设计[J]. 蒋平,孙富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7]基于企业架构的构件化软件开发方法及其大规模应用[D]. 罗毅. 武汉大学, 2013(07)
  • [8]基于UML大型制造业企业MES系统建模[D]. 朱艳.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6)
  • [9]基于SSH框架的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胡金成. 复旦大学, 2010(02)
  • [10]支持企业互操作的UML扩展机制及其建模研究[D]. 葛林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基于UML的PPL商业模式制定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