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知”到“孩子”——冰心与阿拉伯的缘分

从“先知”到“孩子”——冰心与阿拉伯的缘分

一、从《先知》到“小朋友”——冰心与阿拉伯的一段缘分(论文文献综述)

余湘颖[1](2019)在《《先知》冰心译本的翻译体研究 ——多元系统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先知》为黎巴嫩伟大作家纪伯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小圣经”。作者纪伯伦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次降生”,表达了使他“成为站在太阳面前一个自由人的唯一思想”。原作不仅想象丰富,感情真挚,富于哲理,而且文字优美、典雅、流畅。自1923年首次出版以来,已被译成56种语言。第一部完整版中译本由冰心于1931年译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后世广为传读的钱满素、黄少政译本相比,冰心译本中的表达看似有些“过时”,竞争上并不占优势,却仍为当代大批读者所喜爱,究其原因,其独特之处源于冰心译本中存在的翻译体现象。翻译体通常是指那些受到来自原语的干扰,总体上基本符合目的语的语法,但个别表达方式不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就英译中而言,就是指译文中的“欧化”现象。综观《先知》冰心译本,除却其高雅优美的文学语言,翻译体现象也随处可见,二者共同构成了冰心译本独特的翻译风格。本文从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先知》冰心译本中的翻译体进行描述性研究,通过分析冰心时期翻译文学地位的变迁及其对冰心翻译活动的影响,说明了翻译体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本文第一章介绍了全文的研究背景,同时也阐明了研究此文的方法、目的、意义及论文结构。第二章作了文献综述,回顾了以往学者对《先知》翻译情况、翻译体及其与翻译风格的研究。第三章为理论框架,详细阐述了多元系统论的主要内容,进而揭示了翻译体及多元系统论之间的联系。第四章基于《先知》冰心译本,从词汇搭配和逻辑处理两个层面对文本中的翻译体进行了语言学分析,说明了翻译体在冰心译作中的体现及其对她翻译风格的影响。并收集了读者对冰心译作的反馈,从侧面反映了其翻译体的接受情况。第五章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冰心时期翻译文学地位的变迁及其对冰心翻译活动的影响,说明了冰心翻译体及其翻译风格形成的客观原因,阐明了冰心翻译体的时代意义。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研究发现:翻译文学的地位影响了冰心翻译策略的选择,冰心倾向于异化翻译,遵循原文结构。而其翻译策略的选择带来了翻译体的出现,并对其翻译风格产生了影响。《先知》冰心译本中的翻译体主要体现在词汇搭配与逻辑处理两方面,这种翻译体再现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尽管《先知》中翻译体的一些表现形式不甚恰当,冰心深厚的文学素养及其柔美高雅的文学语言使其变得易于接受,翻译风格与原文风格接近。其次,冰心语言中的翻译体现象是当时时代普遍的特征,是时代的选择。有助于译者更好地再现原作审美意义和主题意义。符合当时的文学翻译大潮流,满足当代读者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体验。最后,了解冰心翻译体产生的多元系统背景,有助于客观看待其翻译体存在的意义,更好的理解冰心《先知》的翻译风格。

刘佳[2](2013)在《哈利勒·纪伯伦: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文中提出黎巴嫩作家哈利勒·纪伯伦与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诗歌和绘画艺术上均具有高深造诣,他们都受到了东西方宗教文化的深刻熏陶,并且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纪伯伦曾经受到布莱克的深刻影响,他也因此被学者们称为“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布莱克对纪伯伦的影响,既有相关传记资料中的事实联系作为支撑,又有他们二人文学、艺术作品中大量相似之处的佐证。纪伯伦在巴黎游学期间,曾通过着名雕塑家罗丹深入了解了布莱克的绘画和诗歌并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开始,布莱克对纪伯伦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布莱克诗画结合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蕴丰富的诗画创作、赤裸的形象与丰富的象征、永恒的时空和无限的诗情,对纪伯伦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作品中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尤其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宗教合一与神人结合的倾向、对立统一的辩证观,更给予了纪伯伦大量的灵感。纪伯伦有“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之称,一方面由于他的文学和绘画创作中表现出了深受布莱克影响的痕迹;另一方面,虽然他从布莱克身上吸收营养,但20世纪的时代特点、文化背景及自身的创作个性,又使他将布莱克的影响加以融化,从而造就了纪伯伦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在文学理论、绘画艺术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支撑下,通过对纪伯伦与布莱克的文学及绘画艺术作品的比较研究,分析了“纪伯伦: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这一命题的来源、内涵及成因,对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一定拓展。

魏丽杰[3](2010)在《冰心翻译思想探究 ——以《先知》译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冰心的作家身份已家喻户晓,而她作为翻译家的角色却较少为人关注。事实上,她的翻译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面广,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诗、书信集等体裁。近些年来,研究冰心的文章很多,但大多数是从她作为作家的角度出发,讨论其创作的成果及影响,对她翻译方面的成就进行论述的并不多。《先知》是阿拉伯现代文学先驱纪伯伦的一部散文诗。作者纪伯伦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次降生”,表达了使他“成为站在太阳面前一个自由人的唯一思想”。原作不仅想象丰富,感情真挚,富于哲理,而且文字优美、典雅、流畅。冰心的《先知》译本既无生硬牵强的痕迹,又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让读者可以充分领略与原着同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在迄今为止出现的几个《先知》中译本中,这是比较出色的一部。本篇论文对冰心代表译作《先知》进行了文本细读,通过分析她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处理,如对外来人名、事物名加注,文化词汇及诗歌中意象的归化处理等,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来探讨冰心的翻译思想,总结并论述了冰心翻译思想的三个方面:译者的态度严肃认真,译者的素质具备扎实的中英文功底及译者的目的为读者服务。在《先知》翻译过程中,她通过运用四字格、儿化音、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段来提升自己的译文。在尽力接近原作的基础上,追求译文的韵律与节奏美感,很好的实践了她的翻译思想,最终达到了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统一。本文同时探讨了《先知》译作对冰心随后创作活动和翻译活动的影响,揭示了翻译与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冰心对于翻译理论的论述并不多,但是她的译作《先知》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读者的喜爱。因此通过对该译作的分析,来探讨冰心的翻译思想,从而发掘其翻译思想的独特性及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对冰心的翻译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能丰富我国翻译史并对后人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哈赛宁[4](2008)在《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文中研究指明尼罗河和黄河孕育了埃及和中国两个古老的文化。阿拉伯文学史上的不少名着,如《一千零一夜》等在中国都是家喻户晓的,埃及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纳吉布·马哈福兹(Nagiib mahfouz)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中国的《论语》、《道德经》、《易经》、《孙子兵法》以及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经典作品,都有阿拉伯文译本,鲁迅、老舍等现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埃及也得到了传播、翻译与研究,乃至对一些埃及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作为一个负笈北京的埃及学子,发现无论是中国文学在埃及,还是埃及文学在中国,都缺乏应有的梳理与研究。也许是语言与文化的隔阂,这个比较文学早就应该垦殖的领域,居然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但是,要全面清理、研究中国文学在埃及与埃及文学在中国,以自己现在的知识结构与写作能力,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即使写出来恐怕也是大而无当。因而决定在本文完成之后,再将埃及文学在中国以及古代中国文化在埃及等题目列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我相信这一研究将对埃中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报答中国对一个埃及学子的培养。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及附录。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关注介绍埃及和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交流概况。第一节梳理现代埃及文学在中国及其译介与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指出在中国—阿拉伯文学翻译与研究史上,中国—阿拉伯文学专家经常把埃及文学放在第一位,对埃及作家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和研究数量也是遥遥领先。埃及的现当代许多着名文学家如迈哈穆德·台木尔(Mahmoud taimour)、塔哈·侯赛因(TahaHussein)、陶菲格·哈基姆(Tawfik ELhakim)、阿卜杜·拉赫曼·舍尔卡维(Abdelrahman ELshrkawy)、尤斯福·伊德里斯((Yousef Edriis)、叶海亚·哈基(Yehia haky)、纳吉布·马哈福兹(Nagiib mahfouz)等人的作品,在中国都有人翻译和研究。第二节的第一部分,梳理中国文学在埃及的翻译介绍、研究状况与研究队伍以及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汉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主要列出埃及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翻译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文学的研究与发表的文章及学位论文。第三部分主要谈到中国文学在埃及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第二章,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巨人鲁迅及其作品在埃及的传播及影响。本章的第一节,主要论述阿拉伯世界文艺界、外交界等各界人士对于鲁迅及鲁迅思想与文学作品的高度评价与批判。第二节,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埃及的鲁迅研究状况,指出在不满百年的埃及—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史上,埃及文艺界人士与埃中文学专家一直将鲁迅评价为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所以,在埃及有关鲁迅的译介和研究,如译成阿拉伯文的鲁迅作品、专门研究鲁迅的论着、将鲁迅与埃及大作家进行比较的论文等等都非常受人关注。第三节,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角度,分析鲁迅对于埃及当代小说家创作的影响。埃及作家阿卜杜·盖法尔·迈卡维(Abdel Ghfaar makawey)作为第一个直接受到鲁迅影响的阿拉伯作家,在小说创作的主题、小说技巧、表现手法、人物命运等方面都有鲁迅的影响。第三章,对老舍及其作品在埃及的译介、研究与接受进行考察和研究。第一节,主要梳理老舍的着名话剧《茶馆》在埃及的译介状况及其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过程。第二节,介绍埃及的老舍研究。1984年中国北京外文出版社第一次出版了老舍的《骆驼祥子》阿拉伯语版,不久小说就赢得了阿拉伯普通读者和中国文学研究者的欢迎。埃及各个大学的中文系从此开始了对老舍的研究,其中包括教师撰写的论文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第三节,讨论评析老舍与埃及着名作家马哈福兹的文学观、民族性及其作品的本土文化特征。开罗与北京的市民与城市文化成为老舍与马哈福兹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也奠定了他们文坛泰斗的地位。第四节,讨论老舍的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与埃及作家陶菲克·哈基姆(TawfikELhakim)的中篇小说《乡村检察官手记》之间的相似之处:对当时的中国和埃及社会的讽刺性批判,对于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和农村农民的同情,表现出老舍与哈基姆两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第四章,梳理分析中国现当代女作家作品在埃及的译介与研究状况。第一节,主要论述介绍埃及和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概况。第二节:介绍埃及汉语专家对于中国女作家作品的研究以及几个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过程。重点论述回族女作家霍达的成名作《穆斯林的葬礼》在阿拉伯世界的接受及其历史意义。第三节,从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角度,讨论埃及当代女作家拉提法·泽娅特(Latifa Elzaiat)的代表作《敞开的门》与中国当代女作家杨沫代表作《青春之歌》作为第三世界典型文本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表现。最后的附录部分为中国作家笔下的埃及与埃及作家笔下的中国。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中国现代着名作家杨朔与冰心作品中的埃及与埃及人民形象。梳理介绍杨朔散文作品中的埃及题材作品以及他笔下的埃及人民。杨朔的埃及题材散文可以说是一种洋溢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地理色彩的游记散文;也是一种纪实性散文,作者擅长书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热爱埃及人民、热爱和平、反帝、反侵略的时代精神与国际主义精神。在他的埃及题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埃中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看到埃及人民心目中的中国与中国领导形象。论述冰心女士的埃及题材作品,分析冰心部分散文作品中的埃及与埃及人民形象。第二部分梳理介绍现代埃及作家笔下的中国,主要介绍埃及现代两位着名作家马哈茂德·巴达维(Mahmoud ELbadawey 1908-1986)和艾尼斯·曼苏尔(Aneis Mansour 1925- )与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情缘,以及他们所写的中国大陆和香港题材作品。

程香,张德让[5](2006)在《一片“冰心”在亚非——从阐释学谈冰心与翻译》文中研究说明现代阐释学对译者主体性研究有很大借鉴意义。冰心在理解和阐释过程中,其先结构和视域融合,直接影响了冰心作为译者“厚亚非薄欧美”的翻译选材宗旨;以及进入文坛30年,方在译界显才贤的翻译特点。在文化过滤方面,冰心既尊重原语文化又重视译语文化,寻求归化和异化平衡的翻译原则,从而进一步认识翻译是冰心文学创作的补充和延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资料组[6](2003)在《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索引》文中研究指明本期索引分为文艺理论、比较文学、总论和国别文学四大类。其中“文艺理论”、“比较文学”、“总论”类按篇头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国别文学”类按洲别、国别、作家姓氏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盖双[7](2003)在《从《先知》到“小朋友”——冰心与阿拉伯的一段缘分》文中研究表明

二、从《先知》到“小朋友”——冰心与阿拉伯的一段缘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先知》到“小朋友”——冰心与阿拉伯的一段缘分(论文提纲范文)

(1)《先知》冰心译本的翻译体研究 ——多元系统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2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rophet
    2.2 Studies on“Translationese”at Home and Abroad
        2.2.1 Studies on“Translationese”Abroad
        2.2.2 Studies on“Translationese”At Home
    2.3 Studies on“Translationese”and Translation Style
Chapter3 Theoretical Framework-Polysystem Theory
    3.1 Key Concepts of Polysystem Theory
        3.1.1 Translated Literature as A System
        3.1.2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
        3.1.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onditioned by 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3.2“Translationese”Revealed from Polysystem Theory
Chapter4 The“Translationese”in Bing Xin’s Translation of The Prophet
    4.1 Features of the“Translationese”in Bing Xin’s version
        4.1.1 Unusual Word Collocation
        4.1.2 Unconventional Processing of Logic
    4.2 Feedback of the“Translationese”from the Target Readers
        4.2.1 Feedback of Common Readers
        4.2.2 Feedback of Scholars
Chapter5 Polysystematic Analysis of Bing Xin’s“Translationese”
    5.1 Translated Literature during Bing Xin’s Time
        5.1.1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during Bing Xin’s Time
        5.1.2 Influence of the Translated Literature during Bing Xin’s Time
        5.1.3 Influence on Bing Xin’s Translation Strategy
    5.2 Translation Trends during Bing Xin’s Time and Its Influence
        5.2.1 The Popularity of Poetry Translation
        5.2.2 Co-existen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5.2.3 Influence on Bing Xin’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5.3 Interpretation of Bing Xin’s“Translationese”in Different Times
        5.3.1 Bing Xin’s“Translationese”during May4th Period
        5.3.2 Bing Xin’s“Translationese”in Modern Society
Chapter6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of the Thesis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2)哈利勒·纪伯伦: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纪伯伦与布莱克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本文结构
第一章 布莱克影响纪伯伦的事实联系
    第一节 波士顿的早期生活——初步了解布莱克
    第二节 巴黎之行——深入理解布莱克
第二章 布莱克影响纪伯伦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诗画结合的艺术手法
    第二节 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
第三章 “纪伯伦: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之成因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
    第二节 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因素
    第三节 独特的个性和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论文中提及的布莱克和纪伯伦的部分绘画作品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冰心翻译思想探究 ——以《先知》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Literature Review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Methodology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Bing Xin and Her Translations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Bing Xin
        1.1.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Bing Xin
        1.1.2 Bing Xin’s Achievements in Literature
        1.1.3 Influence of the Translated Literature upon Bing Xin
    1.2 Bing Xin’s Translations
        1.2.1 General account of Bing Xin’s Translations
        1.2.2 Translation of The Prophet
Chapter Two Bing Xin’s Translation Thoughts and Strategies
    2.1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during 1919-1931
    2.2 Brief Analysis of Bing Xin’s Translation Thoughts
        2.2.1 Attitude of the Translator
        2.2.2 Quality of the Translator
        2.2.3 Aim (Function) of the translator
    2.3 Bing Xin’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2.3.1 Syntax
        2.3.1.1 Short-sentence Structure
        2.3.1.2 Change the Order of Phrases or Clauses among a Sentence
        2.3.2 Dictions
        2.3.2.1 Four-character Idioms
        2.3.2.2 “er”Sound and Reduplication
        2.3.2.3 Revised-order words
        2.3.3 Domestication of Cultural Words or Images
Chapter Three Bing Xin’s Translation The Prophet and Her Writing
    3.1 Influence of Bing Xin’s Translation The Prophet
        3.1.1 Cultural Value of the Translation
        3.1.2 Influence of the Translation on Her later translations
    3.2 Bing Xin’s Translation Style and Writing Style
    3.3 Contribution of Bing Xin’s Translation Thoughts
Conclusion
Works Cited

(4)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现代埃中文学交流概述
    第一节 现代埃及文学在中国
    第二节 中国文学在埃及
        1.埃及的中国文学译介
        2.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 中文系的中国文学研究
        3.中国文学在埃及所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二章 鲁迅在埃及的传播及影响
    第一节 阿拉伯世界名人说鲁迅
    第二节 埃及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 鲁迅对埃及小说家的影响
第三章 老舍在埃及以及埃及的老舍
    第一节 老舍作品在埃及的译介
    第二节 埃及的老舍研究
    第三节 埃及的老舍
    第四节 老舍与埃及作家陶菲克·哈基姆
第四章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在埃及
    第一节 埃中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在埃及
    第三节 《敞开的门》与《青春之歌》作为第三世界典型文本的比较
        1 《敞开的门》与《青春之歌》作为第三世界典型文本的思想分析
        2.独特的艺术表现
        3.男性知识分子形象
参考书目
附录
    一、现代中国作家笔下的埃及
        1.杨朔作品中的埃及与埃及人民
        2.冰心与埃及的一段缘分
    二、现代埃及作家笔下的中国
        1.埃及作家巴达维与中国的情缘
        2.埃及作家艾尼斯·曼苏尔笔下的中国
后记
致谢

(6)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文艺理论
比较文学
总论
国别文学
欧洲
大洋洲
美洲、拉丁美洲

四、从《先知》到“小朋友”——冰心与阿拉伯的一段缘分(论文参考文献)

  • [1]《先知》冰心译本的翻译体研究 ——多元系统论视角[D]. 余湘颖.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2]哈利勒·纪伯伦: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D]. 刘佳. 天津师范大学, 2013(08)
  • [3]冰心翻译思想探究 ——以《先知》译本为例[D]. 魏丽杰. 四川外语学院, 2010(01)
  • [4]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D]. 哈赛宁. 北京语言大学, 2008(11)
  • [5]一片“冰心”在亚非——从阐释学谈冰心与翻译[J]. 程香,张德让.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05)
  • [6]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索引[J].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资料组. 外国文学评论, 2003(02)
  • [7]从《先知》到“小朋友”——冰心与阿拉伯的一段缘分[J]. 盖双. 阿拉伯世界, 2003(01)

标签:;  ;  ;  ;  ;  

从“先知”到“孩子”——冰心与阿拉伯的缘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