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目前高等数学课改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霞,杨立星[1](2020)在《独立学院中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讨——以信息产业商学院为背景》文中研究指明为应对新时代信息产业商学院的转型升级,高等数学作为基础必修课程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本文立足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学院定位,介绍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些现状,提出了改革高等数学课程的一些措施,以及经过改革后产生的成效.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不仅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为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其他课程改革提供了经验.
田仕芹[2](2017)在《建设性后现代视野下高等数学课程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农、林、医、经管等学科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目前,高等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照本宣科、知识本位、预定程序、自导自演等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初等数学思维向高等数学思维的转变困难、学习方法与策略不当等问题。综观国内外对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已有研究大多以传统的课程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对解决当前高等数学课程存在的许多矛盾,有一定的局限性;定性的研究多于定量的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对高等数学课程现状缺乏有针对性的调查统计数据;对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有待深入和细化。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在有机、整合思维框架下构建一种超越现代性的世界观,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学家关注课程理解和课程对人心灵的启迪与解放,倡导课程的开放性、多元性、过程性,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课程理念的变革与创新。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与教育思想虽不能为高等数学课程提供具体的模式,但是它可以促使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反思和自我批判,获得对高等数学教学实践的深层次理解,化高等数学课程的现实困惑为课程新进步的实际开端。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一)教育要培养文化与专门知识兼备的人才,提倡课程目标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二)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倡导复杂性思维和一切有利于催生建设性后现代教育世界的思维方式。(三)强调教育过程必须保持有张力的节奏,经验在师生对话性交互作用中转变,意义在阐释与理解中建构,能力在回归性反思中发展,教师应成为有责任和智慧的舞伴和导师。(四)将课程理解为达成个体经验转变的过程,倡导用“自组织”作为基本假设设计非线性的开放性课程,强调评价应成为共同背景之中以转变为目的的协调过程。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比较法、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大纲、教材、教师、学生的调查,分析高等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发现,高等数学课程目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同院校或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目标趋同、高等数学课程目标过于宽泛、重预设轻生成、重知识轻情感、表述不清。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学理论与数学应用比例失调、重数学知识而轻数学思想方法、缺乏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融合、呈现形式单一。高等数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教学过程缺乏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高等数学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价方式、主体和内容单一,缺乏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高等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偏失、外部需求在高等数学教育领域的反映具有滞后性、教师的观念更新缓慢。针对高等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建设性后现代视野下探讨高等数学课程的改进策略。一是设计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的多元化高等数学课程目标。二是构建KTAC一体化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体系(K-数学知识、T-数学思想、A-数学应用、C-数学文化)。三是开展过程教学,主要包括促进高等数学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性,在节奏性对话教学中发展学生智慧,在展现数学思维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四是实施多元动态评价,学生参与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素质,注重过程评价。五是教师树立过程教育理念,通过反思转变观念,借助研究提升经验。基于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与教育思想对高等数学课程问题与改进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高等数学课程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又有助于高等数学课程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同时为指导和改善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为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具体落实提供一定参考,促进高等数学与学科教学的有效对接、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发展。
王彩琴[3](2017)在《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究、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其次根据国内外有关“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找到适合高职学生的翻转课堂模型,并在自己所教班级实施了翻转课堂,本文主要以“导数的概念”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为例进行了说明。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与局部访谈,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应用,分析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影响,根据研究的结果,分析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这门课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应对的策略。通过研究,笔者发现:(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2)翻转课堂不仅有利于突破当前的教学瓶颈,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目前,学生对“翻转课堂”的了解不够深入,但对其前景很看好。
乔瑞敏[4](2016)在《中美高中数学教育对比研究 ——关于课改,课标及高考的对比》文中提出如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培养的各类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中的社会,满足社会需求及人文需求,教育就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高中数学教育在三方面(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及高考制度和考卷)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国在数学教育方面的优缺点。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与比较分析法。首先,搜集大量文献作为参考,了解中美两国数学教育文化,分析现阶段中美两国的高中数学教育现状。接着,利用比较分析法对中美两国的课程改革、课程标准、高考制度及考卷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与我国可借鉴的地方。最后,针对我国高中数学教育今后的发展给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通过回顾中美两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从中反映了中美两国数学教育理念的变化,得出在课程改革方面我国高中数学侧重于数学基础教育的改革,忽略学生能力方面培养的改革,以及与之后学习和工作的联系关注较少,而美国在数学基础教育方面较弱,侧重于学生数学知识与实际结合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其数学教育的多样性,避免基础教育的缺陷。在课程标准方面,通过对两国课程标准的对比及标准中的差异性分析,得出我国在数学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在美国也比较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他们把重点放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表述、交流及联系能力方面的培养。两国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数学的小天地里有更好的发展。另外,在课程标准这一块儿,本文还针对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衔接方面作了比较,进而得出,美国在这方面做的相对来说比中国好些,美国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比我国的要紧密的多,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在高考制度及考卷方面,我国学生基本是高考决定命运,而美国并非如此,美国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这样更有利于培养特长生,但会出现一些刷成绩的弊端,两者各有利弊。通过与美国高中数学教育的对比分析,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可以提出一些宝贵性建议。研究的创新:与高校数学学习相关联,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点,针对这方面,本文会做一些新的阐述,对日后高中数学的教育改革提供更好的合理性建议。
崔石买[5](2016)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数学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理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同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因此,有效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为专业课程服务上,培养“知用结合,以用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数学的有效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重视。这项研究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分析研究了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课堂存在严重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现象,为改善现状,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弗赖登塔尔的数学化理论、罗杰斯的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效教学理论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有效课堂教学方案:构建知识内容体系,编写校本教材;建立有效课堂环节管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尝试。其中构建四条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交流合作;“数学化”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高等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有助于提升任课教师的职业素养;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的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加强,更好的参与课堂,高等数学教学有效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陈丽仪[6](2015)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研究 ——以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文中指出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各种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尤其对理工科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有直接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如何确定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具有关键性。从高等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定位出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并根据“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制定课程目标,从而确定合理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而本论文研究的总体问题是:应该如何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问题:现阶段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状究竟如何?这些课程内容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以改变现状?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从梳理文献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一方面,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视角,设计自编式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分成七个维度:基本信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知识量、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难度、使用教材、授课方法和手段,对该学院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实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以此作为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依据。另一方面,从调查研究结果提出由培养目标决定课程目标、由课程目标决定课程内容的理论依据。最后,还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促进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从整体上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有很强烈的学习目的,大部分学生都认同其地位和作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文理生的比例不太合理,数学基础普遍偏差,数学基础水平差距较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的联系度不足、课程内容的知识量较少、课程内容的选择比较不合理、课程内容难度较大、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合理以及授课方法和手段枯燥、单一等。从调查分析得出的结果中思考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有何依据等问题,笔者提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第一,教师应深入理解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把握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第二,遵循“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原则选择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内容知识量,选用合适的高等数学教材;第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其授课方法和手段;第四,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增加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李永芳[7](2014)在《高职建筑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以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提出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学习各专业学科知识的工具,同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们的重视。这项研究以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理论探讨法、案例研究法为主,在对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查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再以现代科学教育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等为指导,构建了四条教学改革措施:转变观念,找准课程定位、构建内容知识体系,编写校本教材、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对建筑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主要结论有:采取上述教学策略后,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改善、学习的成绩提高明显;其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对《建筑力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学有较为明显的迁移作用。研究也表明,应用教育理论指导高等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再通过实践的检验和不断的修正,将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专业数学教学理论体系,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提升任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王玉柱,闫春燕[8](2012)在《对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文中提出从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文科高等数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进的看法。
贺静婧[9](2011)在《高职高数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高数的教学,由于生源的变化,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在对目前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革,提出解决的对策。
刘康波,徐志尧,张新萍[10](2011)在《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中国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存在四个不足之处。根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多年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了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方面四个切实可行的建议。最后,向所有从事高职教育的同行们发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道路奋斗的宣言。
二、对目前高等数学课改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目前高等数学课改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独立学院中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讨——以信息产业商学院为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一、信息产业商学院高等数学课程的现状 |
(一)课程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师资力量 |
二、信息产业商学院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措施 |
(一)教材选择 |
(二)考核方式 |
(三)学习方式 |
(四)教师发展 |
三、信息产业商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成效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结 语 |
(2)建设性后现代视野下高等数学课程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高等数学课程现状引发的思考 |
(二)开放的数学教育哲学研究背景 |
(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高等数学课程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
四、有关概念界定 |
(一)课程 高等数学课程 |
(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
(三)其他有关概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高等数学课程研究综述 |
(一)国外高等数学课程研究综述 |
(二)国内高等数学课程研究综述 |
二、建设性后现代思想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三章 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
一、建设性后现代哲学 |
(一)怀特海及其过程哲学 |
(二)大卫·格里芬及其后现代精神 |
二、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 |
(一)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目的 |
(二)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思维 |
(三)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实践 |
(四)建设性后现代课程思想 |
第四章 高等数学课程现状调查 |
一、高等数学课程现状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
(一)课程大纲与教材的调查设计 |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选取 |
(三)访谈提纲设计与样本选取 |
(四)课堂观察 |
二、高等数学课程现状调查结果 |
(一)对课程大纲的调查结果 |
(二)对教材的调查结果 |
(三)对教师的调查结果 |
(四)对学生的调查结果 |
第五章 高等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等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
(一)课程目标趋同、宽泛、轻生成与情感、表述不清 |
(二)课程内容结构不协调 |
(三)课程实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局限、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 |
(四)课程评价主体、内容、方式单一 |
二、高等数学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高等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偏失 |
(二)外部需求在高等数学教育领域的反映具有滞后性 |
(三)教师的观念更新缓慢 |
第六章 建设性后现代视野下高等数学课程的改进策略 |
一、设计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目标 |
(一)注重预设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的结合 |
(二)设计多维度、多层次的高等数学课程目标 |
二、构建KTAC一体化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体系 |
(一)体现数学知识的确定性、不确定性和过程性 |
(二)渗透数学思想 |
(三)突出数学应用 |
(四)融入数学文化 |
三、开展过程教学 |
(一)促进高等数学教学系统的自组织 |
(二)在节奏性对话教学中发展学生智慧 |
(三)在展现数学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四、实施多元动态的发展性评价 |
(一)学生参与评价 |
(二)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素质 |
(三)注重过程评价 |
五、教师树立过程教育理念 |
(一)在反思中转变观念 |
(二)在研究中提升经验 |
结论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2.1 研究的方法 |
1.2.2 研究的思路 |
1.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2 混合式学习理论 |
2.1.3 掌握学习理论 |
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 |
2.2.1 知识传授和内化的翻转 |
2.2.2 课堂组织形式的翻转 |
2.2.3 师生角色的翻转 |
第三章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实践 |
3.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
3.1.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任务 |
3.1.2 教师个案访谈 |
3.1.3 学生学习现状 |
3.2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
3.2.1 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图 |
3.2.2 课前模块设计 |
3.2.3 课堂设计模块 |
3.3 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一):概念探究,意义建构 |
3.3.1《导数的概念》教学内容概述 |
3.3.2 教学设计实施过程 |
3.3.3 教学效果分析 |
3.4 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二):促进创新,优化设计 |
3.4.1《不定积分》教学内容概述 |
3.4.2 教学设计实施过程 |
3.4.3 教学效果分析 |
第四章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评价与总结 |
4.1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评价 |
4.1.1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4.1.2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4.2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
4.3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
4.3.1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4.3.2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的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4)中美高中数学教育对比研究 ——关于课改,课标及高考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2 中美两国高中数学课改历程 |
2.1 课程改革 |
2.2 中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历程 |
2.2.1 建国前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
2.2.2 建国后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
2.3 美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历程 |
2.4 中美两国目前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育 |
2.4.1 中国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育 |
2.4.2 美国当前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育 |
2.5 小结 |
3 中美两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对比 |
3.1 中美两国课程标准对比 |
3.1.1 中美两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对比 |
3.1.2 中美两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对比 |
3.1.3 中美两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框架对比 |
3.2 中美两国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
3.3 小结 |
4 中美两国高考数学对比 |
4.1 中美两国高考数学内容比较 |
4.2 中美两国高考制度差异 |
4.3 中美两国高考数学试题对比分析 |
4.4 小结 |
5 中美高中数学教育对比的结论和建议 |
5.1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 |
5.2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
5.3 加强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创造好的教学团队 |
5.4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术语说明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的步骤 |
1.4.2 研究的进度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 |
2.2 国外数学有效课堂研究现状 |
2.3 国内数学有效课堂研究现状 |
2.4 微积分发展史 |
2.5 文献评述 |
2.6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2.1 研究区域概况 |
3.2.2 研究的对象 |
3.3 研究计划 |
3.4 研究方法 |
3.5 研究伦理 |
3.6 小结 |
第4章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4.1 调查的目的 |
4.2 调查的对象 |
4.3 调查的方法及内容 |
4.4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
4.5 高等数学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4.5.1 学生现状调查 |
4.5.2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
4.5.3 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 |
4.5.4 高职院数学教学课时情况 |
4.5.5 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
4.6 调查结果分析 |
4.7 有效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
4.8 小结 |
第5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5.1 有效课堂相关理论基础 |
5.2 有效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
5.2.1 构建知识内容体系,编写校本教材 |
5.2.2 建立有效课堂环节管理 |
5.2.3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尝试 |
5.3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 |
5.4 小结 |
第6章 实践研究与讨论 |
6.1 教学案例 |
6.1.1 案例一:导数的概念 |
6.1.2 案例二:导数的应用 |
6.1.3 案例三:不定积分的概念 |
6.1.4 案例四:定积分的概念 |
6.1.5 案例五:定积分的应用 |
6.2 效果分析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结论 |
7.2 反思 |
7.3 展望 |
7.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高职高等数学学习状况调查表 |
附录B 专业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C 数学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D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评测表(教师版) |
附录E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评测表(学生版) |
附录F 数学课堂教学观测记录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研究 ——以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1. 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问题的表述 |
(二) 核心概念界定 |
1. 培养目标 |
2. 课程目标 |
3. 高等数学 |
4. 课程内容 |
(三) 文献综述 |
1. 关于高职数学类课程调查研究的综述 |
2. 关于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调查研究的综述 |
(1) 高等数学 |
(2)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四) 研究方法与过程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过程 |
二、以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情况调查及分析 |
(一) 问卷调查的基本概况 |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 调查对象的确定 |
3. 调查对象选取的依据 |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
1. 基本情况的结果与分析 |
2. 课程设置的结果与分析 |
(1) 学生对学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看法 |
(2) 学生对学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看法 |
3. 课程内容知识量的结果与分析课程设置的结果与分析 |
(1) 学生对目前《高等数学》课的课程内容知识量的看法 |
(2) 学生对今后设置《高等数学》课的课程内容知识量的看法 |
4. 课程内容选择的结果与分析 |
(1) 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的课程内容的兴趣的看法 |
(2) 学生对《高等数学》课最感兴趣的内容的看法 |
(3) 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的看法 |
5. 课程内容难度的结果与分析 |
6. 使用教材的结果与分析 |
7. 授课方法和手段的结果与分析 |
三、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确定依据 |
(一)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在课程目标中的规定 |
1. 总目标和分目标 |
(1) 总目标 |
(2) 分目标 |
2. 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数学思想与能力运用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2) 数学建模思想与能力运用目标 |
(二)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 |
(三)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在教学中的体现 |
(四)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确定依据 |
1. 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依据 |
(1) 以学生数学基础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2) 以课程设置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3) 以课程内容知识量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4) 以课程内容选择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5) 以课程内容难度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6) 以使用教材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7) 以授课方法和手段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2. 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理论依据 |
(1)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高等数学课程目标 |
(2) 以高等数学课程目标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 |
四、教学建议与反思 |
(一) 教学建议 |
1. 教师应深入理解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把握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
2. 遵循“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原则选择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内容知识量,选用合适的高等数学教材 |
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其授课方法和手段 |
4. 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增加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
(二) 本次研究的反思 |
1. 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
(1) 调查对象选取 |
(2) 实验研究 |
2. 对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1. 专着类 |
2. 硕士论文 |
3. 博士论文 |
4. 期刊类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一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司法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
附录三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标准 |
致谢 |
(7)高职建筑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以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 |
2.2 国外高职教育基础课程设置的相关研究 |
2.3 国内高职课程研究的现状 |
2.3.1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
2.3.2 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研究 |
2.3.3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2.3.4 围绕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
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2.5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目的 |
3.2 研究计划 |
3.3 研究的预设 |
3.4 研究的方法 |
3.5 研究的伦理 |
3.6 小结 |
第4章 高职建筑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4.1 调查设计 |
4.1.1 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现状调查设计 |
4.1.2 高等数学教师访谈设计 |
4.1.3 建筑专业教师访谈设计 |
4.1.4 学生座谈设计 |
4.2 调查结果分析 |
4.2.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2 访谈结果分析 |
4.2.3 学生座谈结果分析 |
4.3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
4.3.1 认识上存在误区 |
4.3.2 学生学习状况 |
4.3.3 教师教学问题 |
4.3.4 教材不具针对性 |
4.4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
4.5 小结 |
第5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5.1 教学改革相关理论 |
5.1.1 现代科学教育理论 |
5.1.2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
5.1.3 弗莱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 |
5.1.4 建构主义学习论 |
5.1.5 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 |
5.2 构建教学策略 |
5.2.1 转变观念,找准课程定位 |
5.2.2 构建内容知识体系,编写校本教材 |
5.2.3 改进教学方法 |
5.2.4 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 |
5.3 小结 |
第6章 高职建筑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
6.1 建筑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
6.1.1 教学实践的时间 |
6.1.2 教学实践的对象 |
6.1.3 教学实践的内容 |
6.1.4 教学实践的实施 |
6.2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6.3 教学改革的思考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7.3 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7.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职建筑专业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状况调查表 |
附录 B 建筑专业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 C 高等数学教师的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对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文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 对文科高等数学课教学进行改进的思考 |
(9)高职高数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
1.1 盲目删减教材内容, 缺乏高职教育特色教材 |
1.2 高职高等数学课不被重视, 课时不足 |
1.3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大部分学生高中数学就没学好, 基础较薄弱 |
1.4 教师教学方法单调, 知识结构单一 |
1.5 评价体系陈旧, 考核与评价方式落后 |
2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对策 |
2.1 结合院校及专业特点编写教材 |
2.2 教学内容应与专业相结合 |
2.3 加强数学教师的跨专业教育 |
2.4 灵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2.4.1 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 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 |
2.4.2 优化教学内容, 渗透数学建模教学 |
2.4.3 淡化理论, 注重应用于实践 |
2.4.4 开设数学实验,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
2.4.5 建立数学基础课网站, 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教学平台 |
2.5 树立科学评价观, 改革数学考核形式 |
(10)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我国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
1.学生的生源复杂, 数学基础比较薄弱 |
2.教学手段单一, 授课方法落后, 学生学习方法比较枯燥、被动 |
3.缺乏高职教育特色教材, 教学内容“陈旧” |
4.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评价体系比较传统 |
二、对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
1.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
2.注重高等数学的思想,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结合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
3.淡化理论, 增强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 注重应用与实践 |
4.加强数学教师的跨专业教育,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
三、结语 |
四、对目前高等数学课改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独立学院中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讨——以信息产业商学院为背景[J]. 李玉霞,杨立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13)
- [2]建设性后现代视野下高等数学课程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 田仕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3]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应用研究[D]. 王彩琴. 西北师范大学, 2017(12)
- [4]中美高中数学教育对比研究 ——关于课改,课标及高考的对比[D]. 乔瑞敏. 河南大学, 2016(03)
- [5]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崔石买.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6]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研究 ——以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D]. 陈丽仪.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5)
- [7]高职建筑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以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李永芳.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 [8]对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J]. 王玉柱,闫春燕. 中国科技信息, 2012(03)
- [9]高职高数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 贺静婧.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 [10]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探索[J]. 刘康波,徐志尧,张新萍.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