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论文文献综述)
曲平[1](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文中指出教学需要创新,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我国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提倡从20世纪80年代起延续至今,教师教学中依旧存在未有效落实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意识淡漠、理念不足,创新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这使得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持续深入研究尤为必要。且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又是小学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与特点,这些也使得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创新教学为出发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确定采用访谈法、课堂观察以及问卷调查法探究Q市M小学和J市D小学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首先,通过教师访谈,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其认为的语文创新教学的应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实然;影响他们创新教学的因素;他们对未来语文教学中想要做出的创新努力以及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期望等。其次,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他们是否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真正落实于实际的教学施行中。最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通过教师问卷再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动机、创新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具体的创新教学行为,以更全面地探析他们进行创新教学的影响因素、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以及他们对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问卷再更客观地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学生对其语文教师实际课堂创新教学表现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有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误解与不足;未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落实于教学实践;缺乏创新教学实效甚至未有教学创新等诸多问题。本研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一是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包括国家宏观方面教育教学政策与制度,教学改革与要求等与创新教学相关的具体教学指导;学校方面创新教学氛围的营造、条件的供给等的缺失;二是教师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欠缺;三是教学主体——学生,其个体差异、创新学习能动性方面的不足等,影响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由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国家宏观教学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更多的创新教学指导;二是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的环境氛围条件;三是教师多方面自主提升创新教学专业素质,优化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本研究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积极探索与重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切实优化落实创新教学实践,营造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能力等,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冯敬尧[2](2020)在《中学地理创新型教师成长路径与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创新型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发展方向。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负责任而又活跃的公民。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转化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这对地理教学及学生学习方式是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树立更远大的教育追求,创新教学方式。在此背景下,对创新型中学地理教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教师应该倾听教师的声音,对教师个体的工作与生活给予关注。本研究试图从实然的角度出发,真实地呈现一位创新型中学地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路径,从而充实关于创新型教师的实证性研究,为广大中学地理教师理解“创新型教师”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意见。本研究选取重庆市一名青年中学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该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施并取得突出成绩、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学科教学思想并有效实践,创新教育成果丰富,符合“创新型教师”的标准与条件。以质的研究为指导思想,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通过大量访谈和资料收集与分析,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提取并分析研究对象在学业成长历程及专业成长历程中的关键事件。通过研究,从学业成长历程、专业成长历程、成长路径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三大方面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呈现学业成长历程中的关键事件(如专业选择、印象最深的课、学习书法、独立研究等),这些关键事件深刻影响了研究对象的职业信念、人格特质和科研及人文素养,使其初步具备成为创新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素养。第二,在专业成长历程中,研究性学习、赛课、“三高班”是三个关键事件。本研究从创新教育成果、实施过程、影响因素、意义等方面深度剖析,认为在这些事件的影响下,该教师逐渐形成动态建构的知识观、平等民主的学生观、注重过程的质量观以及对地理学科教学的价值理解。第三,参照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综合对学业与专业成长历程的分析,提出研究对象成长路径的特征、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对象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阶段性、跳跃性和反复性的特征。成长路径由研究性学习线和常规教学线共同构成,两条发展线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促进研究对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产出创新教育成果。成长路径的影响因素分为促进和制约两类,前者包含思维与人格品质、教育理念和外部环境,后者包含应试教育文化和教师评价制度。
郭炜[3](2019)在《构建创新型教师培养与成长模式》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表明,教师的创新性与学生的创新性有较高的关联性。可以说若想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人才必然离不开创新型教师。所以,培养具有创新性的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与更新。过去那种教书匠型的教师已不能适应创新的要求,而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教育方法以及自身人格特征等方面实行一系列的变革,做一个创新
陈泊蓉[4](2017)在《中小学创新型教师的素质与成长研究》文中指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一重重挑战接踵而来。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我们需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依靠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创新型教师。另一方面,随着知识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素质与成长问题成为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型教师是适应新时期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急切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在追求,是解决基础教育现存问题的必要条件。对创新型教师的研究对培养创新型教师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和成长问题的研究既需要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回答,更需要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型教师个体和其教育教学实践中。本研究以创新型教师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围绕“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特征和成长历程”这一主题展开研究。首先,采用深度访谈法对创新型教师样本进行深入访谈获得访谈资料,从优秀教师的人物传记中搜集创新型教师的传记文本资料;运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以及人物传记的文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通过编码、归纳、概括、总结获得32项创新型教师的素质要素。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创新型教师素质特征为独立开放的人格特征、发散求异的思维品质、广博精深的知识体系、独特创新的专业特质、乐观包容的情感特征。构建了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并进行了检验。其次,对收集到的创新型教师成长历程的文本资料进行分析、概括、总结。研究发现创新型教师的成长表现出阶段性,其成长一般经历职前准备阶段、专业适应阶段、自我探索阶段、专业成熟阶段、超越自我阶段等五阶段,每一阶段都反映出教师不同的成长特点。创新型教师是由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推动成长的。内部动力有教育理想和信念、对教育的热爱、自我实现的需求、自主性发展意识,外部动力有教育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创新型教师的成长表现为在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的综合作用下以教学问题为起点在反思中不断自我更新。再次,运用主题分析法对影响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因素进行分析,共得到18项影响其成长的因素要素。通过梳理发现,学习和努力是促进创新型教师成长的个人因素,教师对关键事件和重要他人的积极反思是促进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心理因素,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是促进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外部因素。传统的教师权威文化、应试文化、教育复制人才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以及刻板繁杂的管理制度对创新型教师的成长有制约作用。本研究从创新型人才的视角对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和成长进行研究,发现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是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先天素质,因此在教师资格认定中,应加强对准教师人格和思维的检测。此外,本研究从创设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文化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制度环境以及教师教育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对策构想。
王帅[5](2015)在《中学历史学科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道路上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则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科普日时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弘扬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基本的途径就是各级各类教育,其中的关键是培养创新型教师。培养创新型教师,尤其是中学历史学科的创新型教师,并不是新的话题,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认识社会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历史教学在讲述人类发展过程中,总结人类的创造经验、弘扬人类的创造精神给人以提示和启发,如何使中学历史教学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成为培养具有创造力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取决于历史课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而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是需要创新型教师。中学历史教学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主要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包括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并结合现有中学教师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培养得效率和质量,以带动教学改革中创新型学生的培养。
葛谢添,胡仁东[6](2012)在《SWOT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呼唤创新型教师团队。高校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担,因此发展高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迫在眉睫。通过运用战略管理中SWOT方法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是如何受制于制度建设、人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科研建设等4个主要因素,并针对高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策略。
吴玉芹,刘福堂[7](2012)在《如何提高创新型教师的素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兴旺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教师除了具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外,还应具有特定的、适应创新的创造性素质。提高创新型教师的素质要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深化创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创造性教学实践能力,掌握创新教育艺术的运用,加强创新型教师的情感修养。
夏芳[8](2012)在《创新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今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纵观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与教师创新能力的缺乏有很大的相关。创新型教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本研究立足时代的召唤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在借鉴前人研究框架和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创新型教师的五个成长阶段。引言部分概括了创新型教师提出的背景,明确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梳理了关于创新型教师研究的现状后,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第一章从三个切入点进入,阐释本文的研究核心——创新型教师。首先是从对划分标准的把握,以教师类型的历史考察为导入点引出创新型教师。其次,进行概念界定和内涵解读,阐述创新型教师的表现样态,最后将之与典型的教师类型对比。从划分标准、概念界定、样态分析和同类型对比来阐释创新型教师。第二章在综述关于教师专业素质己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教师素质结构的三大组成部分,即动力系统,操作系统和调控系统。本章所描述的创新型教师应然状态的素质构成是教师发展和成长的方向。第三章从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两个视角阐释了创新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问题。本文认为制约创新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环境、个体、行为因素。基于对三大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了创新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第四章简述了较为经典的教师发展阶段理论,主张从主体参与、自主发展的角度分析探讨创新型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阶段。本文试图突出创新型教师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内在因素是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自我创新意识,而创新型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应该是自主发展和自我创新意识作用下的对教学问题的提出、解决、反思、创新过程。本文概括了创新型教师成长的五个阶段,以基本循环的形式简单的勾勒出了创新型教师成长的路径。
牛爱平[9](2012)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必须从师范教育抓起。在师范教育中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理念,以培养创新型教师为本,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
惠怀全[10](2005)在《教育创新呼唤创新型教师》文中提出创新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希望,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可靠保证,教育创新呼唤创新型教师。作为创新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
2.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要求 |
3.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紧迫性 |
4.个人的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 |
(二)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特点 |
1.创造性 |
2.研究性 |
3.智慧性 |
4.生成性 |
5.民主性 |
(三)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价值意义 |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的研究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及内容 |
3.研究工具 |
(二)研究实施 |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1.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分析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讨论 |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存在误解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不足 |
(二)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与施行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准备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2.教师对教学资源创新利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3.教师对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4.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5.教师对创新教学评价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三)教师对创新教学的施行存在问题 |
1.教师重教轻学,缺乏实质创新 |
2.创新流于形式,缺乏教学实效 |
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 |
1.国家宏观教学要求的偏失 |
2.学校创新氛围条件的薄弱 |
(二)教师创新教学素养的欠缺 |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 |
2.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淡漠 |
3.教师创新教学素质的缺乏 |
(三)学生个体能动性的不足 |
1.学生个性差异的束缚 |
2.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缺位 |
五、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
(一)国家宏观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创新教学指导 |
1.创新教学内涵的正确清晰定位 |
2.新课改与新教材的切实明晰指引 |
3.教育考试制度的适时有效调整 |
(二)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条件 |
1.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
2.完善教学资源条件的供给 |
3.改善教师评价与奖励体制 |
4.减轻教与学的双重压力 |
(三)教师自主创新提升,优化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 |
1.增强创新教学意识及理念 |
2.提高教师的创新教学素养 |
3.生成具体的创新教学实践 |
4.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 |
5.加强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 |
6.形成个性的教学艺术风格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2)中学地理创新型教师成长路径与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文献述评 |
1.3 概念界定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设计 |
第2章 学业成长历程 |
2.1 本科阶段 |
2.2 研究生阶段 |
2.3 研究思考 |
第3章 专业成长历程 |
3.1 探索:研究性学习 |
3.2 转折:赛课 |
3.3 精进:“三高班” |
第4章 成长路径 |
4.1 成长路径的划分 |
4.2 影响因素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构建创新型教师培养与成长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理念 |
坚持以校为本,加强素质培训 |
加强校本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
(4)中小学创新型教师的素质与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
(二)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 |
(三)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
(四) 改善基础教育问题的需要 |
(五) 关于创新型教师的研究有待深入 |
二、研究综述 |
(一) 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研究 |
(二) 创新型教师的研究 |
三、概念界定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 |
四、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意义 |
(四) 创新点 |
第二章 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研究 |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三) 研究过程与资料收集 |
二、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
(一) 资料整理与分析的原则 |
(二) 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
三、创新型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
(一) 创新型教师素质要素编码分析 |
(二) 创新型教师素质模型构建 |
(三) 创新型教师素质结构的检验 |
四、创新型教师素质特征分析 |
(一) 独立开放的人格特征 |
(二) 发散求异的思维品质 |
(三) 广博精深的知识体系 |
(四) 独特创新的专业特质 |
(五) 乐观包容的情感特征 |
第三章 创新型教师的成长历程 |
一、创新型教师的成长阶段 |
(一) 职前准备阶段 |
(二) 专业适应阶段 |
(三) 自我探索阶段 |
(四) 专业成熟阶段 |
(五) 超越自我阶段 |
二、创新型教师的成长动力 |
(一) 内部动力系统 |
(二) 外部动力系统 |
(三) 创新型教师的成长机制 |
三、创新型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 |
(一) G老师的基本信息 |
(二) G教师的个人成长故事 |
(三) G老师的成长分析 |
第四章 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 |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三) 研究过程与资料收集 |
(四) 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
二、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提取 |
(一) 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编码的信度分析 |
(二) 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编码分析结果 |
(三) 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分类分析 |
三、促进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 |
(一) 个人因素 |
(二) 关键事件 |
(三) 重要他人 |
(四) 环境因素 |
四、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制约因素分析 |
(一) 社会学校文化对教师创新意识的制约 |
(二) 传统教学观念不利于教师实施创新教学 |
(三) 刻板繁杂的管理制度抑制了创新型教师的发展 |
第五章 综合讨论与对策构想 |
一、综合讨论 |
(一) 关于本研究的研究方法 |
(二) 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
(三) 创新型教师的成长及影响因素 |
二、促进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对策构想 |
(一) 创设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文化环境 |
(二) 营造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制度环境 |
(三) 教师教育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中学历史学科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
(二)选题依据 |
(三)本论文研究意义与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一、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及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
(一)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
1.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目标要求 |
2.中学历史教学内容调整 |
3.中学历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更新 |
(二)中学历史课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
1.转变教育观念 |
2.创新教学方法 |
3.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
二、中学历史教学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 |
1.史学理论与史学基本知识 |
2.教育学理论与知识 |
3.其他学科相关知识 |
(二)具备终身学习意识与不断创新的能力 |
1.树立终身学习目标 |
2.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
(三)具有较强的史学研究能力 |
1.能够追踪学术研究前沿动态 |
2.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
(四)保持弥久常新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
三、中学历史学科创新型教师现状调查 |
(一)中学历史课教师对创新理念认识不足 |
1.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相脱节 |
2.历史教师终身学习意识不强 |
(二)中学历史课教师对学科认识不到位 |
1.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得到教师认可 |
2.对历史学科的创新教育功能的认识欠缺 |
(三)中学历史课教师创新能力不足 |
1.历史教材开发与创新教学 |
2.历史教师科研能力 |
3.历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
四、培养中学历史教学创新型教师的方式方法 |
(一)师范院校对创新型教师的职前培养 |
1.培养历史师范生创新教学理念 |
2.创新课程设置 完善师范生的教育智慧 |
3.改革考试制度 培养创新精神 |
(二)在视频公开课中借鉴创新经验 |
1.以慕课为代表的优秀公开课视频 |
2. 关注优秀历史教师课堂实录 |
(三)参加培训和研讨活动 |
1.有针对地选择培训内容力求创新 |
2.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
(四)参加创新课题研究 |
1.加强对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提高历史教师对科研的认识 |
2.勇于承担科研课题 积极探索 |
3.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
(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
1.把发展性评价纳入创新型教师培养中 |
2.发展性教师评价在促进创新型教师成长中应用的原则 |
(六)建立有效的交流合作机会 |
1.加强各中学历史教学交流合作 |
2.建立历史教师交流合作群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SWOT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提出及新世纪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
1.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提出。 |
2.新世纪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
二、高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
1.知识经济社会需要高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 |
2.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需要高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 |
3.学科发展需要高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 |
三、高校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SWOT分析 |
第一, 高校教师创新意识不强, 创新能力不足。 |
第二, 高校缺乏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学术环境。 |
第三, 高校教师团队建设运行机制不健全, 评价考核标准未对团队的集体业绩予以高度重视。 |
第四, 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现象未得到有效解决, 学缘结构有待调整。 |
第五, 高校凸显提高学术科研能力为主的培训与教师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
四、高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的战略选择 |
1.充分发挥院校领导的创新能动性。 |
2.建立高校教师团队管理改革创新。 |
3.优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
4.营造高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所需的文化氛围。 |
(7)如何提高创新型教师的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 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
2 深化创新知识的学习 |
3 培养创造性教学实践能力 |
4 掌握创新教育艺术的运用 |
5 加强创新性教师的情感修养 |
(8)创新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 教育改革的需要 |
(二)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需要 |
(三) 缘于现实的呼唤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一) 国内研究 |
(二) 国外研究 |
(三) 研究的不足之处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创新型教师概述 |
一、 创新型教师的样态生成 |
二、 创新型教师及其表现 |
(一) 创新型教师的内涵 |
(二) 创新型教师的表现 |
三、 创新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区别 |
(一) 研究型教师和创新型教师 |
(二) 专家型教师和创新型教师 |
第二章 创新型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
一、 教师专业素质 |
(一) 教师专业素质的定义 |
(二) 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
二、 创新型教师专业素质特征 |
(一) 国内学者对于创新型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 |
(二) 创新型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
第三章 创新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
一、 创新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 环境因素 |
(二) 个体因素 |
(三) 行为因素 |
二、 创新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
(一) 创新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主体精神不断发挥、外部资源不断开发,两者优势整合的过程 |
(二) 创新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实践与反思相互循环,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 |
(三) 创新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渐进累积式的发展,是教育行为不断优化的过程 |
四章 创新型教师的成长路径分析 |
一、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一) 傅乐为代表的教师关注论 |
(二) 费斯勒(1985)为代表的教师生涯循环论 |
(三) 钟祖荣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阶段理论 |
二、 创新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阶段分析 |
(一) 知识准备阶段 |
(二) 自主学习阶段 |
(三) 反思积累阶段 |
(四) 自我更新阶段 |
(五) 自主构建阶段 |
三、 创新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路径 |
(一) 问题 |
(二) 学习 |
(三) 反思 |
(四) 知行的转变 |
(五) 教育产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9)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人才培养亟需创新型教师 |
二、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
1. 具有创新教育理念。 |
2. 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
3. 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
三、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 |
1. 重新定位师范教育培养目标。 |
2. 培养师范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 |
3. 推进教学方法民主化。 |
4. 创新课程设置夯实师范生素质基础。 |
5. 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考试制度。 |
四、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D]. 曲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中学地理创新型教师成长路径与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 冯敬尧. 西南大学, 2020(01)
- [3]构建创新型教师培养与成长模式[J]. 郭炜. 教育, 2019(41)
- [4]中小学创新型教师的素质与成长研究[D]. 陈泊蓉.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5]中学历史学科创新型教师的培养[D]. 王帅. 渤海大学, 2015(01)
- [6]SWOT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探析[J]. 葛谢添,胡仁东.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2(05)
- [7]如何提高创新型教师的素质[J]. 吴玉芹,刘福堂.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17)
- [8]创新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研究[D]. 夏芳. 沈阳师范大学, 2012(01)
- [9]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 牛爱平. 湖北社会科学, 2012(04)
- [10]教育创新呼唤创新型教师[J]. 惠怀全.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