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高速通道”市场就在眼前——议上海白猫有限公司销售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虎[1](2006)在《引进外资与实施名牌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名牌是品牌的一部分,是品牌中的佼佼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已经成为推动企业成长壮大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无形力量。名牌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增值效应。一个企业拥有名牌,既表明其经济实力和市场地位,也反映其持续发展力的大小;一个国家拥有名牌或拥有多少名牌,既是衡量其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反映着该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名牌已成为其立足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金钥匙。谁拥有名牌,谁就能够货如轮转,财源滚滚;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创立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截至2004年,共利用外资5621亿美元。外资的大量涌入,使我国名牌获得了改造、发展的资金技术,推动了我国名牌企业的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换代和竞争力的提高。如走向世界的“海尔”、“联想”等。但随着外资的引入,许多外国名牌大举进入我国市场,这些外国名牌以其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和雄厚的资金技术对我国名牌进行“围剿”:挤占市场份额,消灭我国名牌等。如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的“富康”汽车、“白猫”洗衣粉等。外资对我国名牌的“围剿”,造成我国名牌这笔无形资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当代国际竞争中,如何正确处理引进外资与保护我国名牌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国产名牌能否立足国内并走向世界,而且还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本文在阐述名牌战略的作用及意义后,就外资对我国名牌的威胁进行实例分析,结合美国企业名牌战略的经验,提出我国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措施。本文按以下思路展开:第一章:实施名牌战略的作用及意义。要实施名牌战略,首先要探讨何谓名牌,名牌与普通品牌的区别,名牌的实质。其次要研究名牌的作用,我国名牌与世界名牌的差距有多大。最后阐述实施名牌战略对我国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第二章:外资对我国名牌的威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数千亿美元的外资。这些外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挤压和消灭我国的名牌,造成国产名牌无形资产的流失。本部分重点介绍了外资进入我国汽车行业、信息通讯行业、啤酒行业等名牌领域的现状,并对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名牌领域的形式、原因和结果进行实证
俞斐[2](2005)在《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新思路》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 WTO 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了应对“第三次创业”,寻求更大的突破,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正积极准备实现跨国经营。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及环境的一些特殊性,在进行跨国经营时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方面的研究并不多,简单机械地照搬经验也是行不通的,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呼唤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篇主要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引用了大量新近的调查统计数据和实例,从民营企业的界定、政策演变和发展特点出发,在结合有关理论及分析民营企业现状、优势和障碍等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跨国经营的基本对策和模式选择,最后探索性地提出跨国经营的有效捷径,包括针对大型民营企业提出“品牌兼并及改造”的方案,针对中小民营企业提出“创建海外工业园”的方案,以及适合各种民营企业的“借助华商网络”方案,旨在对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朱兴汉[3](2005)在《家电制造业品牌运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品牌己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企业要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在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品牌战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家电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21世纪将是一个品牌主宰竞争的世纪,谁拥有知名品牌,谁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受到同益广泛的重视。本文从我国家电制造业在品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开始,介绍了品牌运营的相关理论、定义和实施品牌战略应当注意的问题。 本文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品牌运营理论的一些基础理论,分为四节。第一节是对相关理论及现状的一个简单介绍。第二节是介绍品牌的定义及特征,第三节是介绍品牌运营的产生和发展,品牌运营的概念是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也经历了一个从商品经营时代到资本经营时代,最后发展到品牌运营时代。第四节是对品牌运营的定义做一个说明。 第二部份主要藉由分析中国家电制造行业的现实情况以及消费趋势的一些变化带出家电行业实施品牌运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第三部份是对我国家电制造业品牌状况的一个分析,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对家电制造业品牌状况的一个整体介绍,第二节是对我国家电制造业品牌状况所呈现出的特点进行介绍。 第四部份是对我国家电制造业品牌运营的一个总体分析,共分为七节。第一节是介绍如何进行品牌运营,第二节至第七节主要介绍实施品牌战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五部份是对品牌核心竞争力及相适应公司组织的介绍。 第六部份是对本文观点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陈笑[4](2004)在《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研究理论、趋势与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场。中外经济发展的互动选择和制造业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加快发展并做大做强我国的制造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随着中国制造业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我国制造业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吗?是否应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理论、趋势和实证的研究。文章主要从以下几大部分进行分析和阐述。首先,对研究中可能涉及的概念和理论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重点介绍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历程,并分析了历史上几次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过程,从工业革命的始祖——英国谈起,到后起直追的美国,再到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大国局限的日本,逐一分析了他们先后成为制造业中心的特点和原因,从而从全球经济角度了解了世界制造业中心,对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进行的发展和转移趋势进行了预测。其次,对我国制造业的历史、发展和出口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判断了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发展趋势。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并且在国际分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从而可以进一步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我国已经拥有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初步基础和可能性,那么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劳动就业,推进贸易合作,具有了很强的必要性。在有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初步结论,本文着手发现和分析我国制造业目前的不足、差距及其原因。并针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例如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关系,与吸引外资和跨国公司的关系,与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系等。从而对我国制造业现阶段和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有了分析和阐述。 <WP=4>再次,针对以上分析的问题、差距和原因,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几个紧密相关的关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分阶段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积极进行品牌战略;提升制造业技术和创新能力;完善政府职能和宏观投资环境;提升企业规模和竞争力;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等。最后,本文对我国最大的制造业产业聚集区——长江三角洲,进行了实证考察和研究。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对该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从而验证了文章所阐述的现象、理论、观点和预测,对我国整体制造业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制造业可以通过良好的措施,在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为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武博[5](2001)在《论中国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能力》文中研究表明竞争已经由过去的过度分散竞争走向以品牌竞争、规模竞争和以核心竞争能力为特征的相对垄断竞争,由传统产业的竞争走向新兴产业的竞争,由国内竞争走向国际竞争。因此,中国企业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论中国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能力》论文立论依据是:企业成长的先发展型与后发展型的类型划分理论、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哈麦(Gx Hamel)的“公司核心能力”的理论。 论文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中国的工业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是否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如何面对世界诸强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保持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论文共分四篇十三章,从理论阐述到实证分析,系统的论证了中国工业企业跨国经营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意义,现状和战略对策。 一、竞争——经济发展的动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米,市场竞争的形式和激烈程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国经济相互渗透交融,推动着世界经济向无国界经营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同时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尖锐。因此,对竞争力的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伴随世界各国对竞争力研究不断地深入,以及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不断地出新,人们对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产生了兴趣,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如何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什么样的竞争力才能持续?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核心竞争能力的问题被提了出来。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已开始转变为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首先又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由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瑞士·洛桑)和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瑞士.日内瓦)从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准确地把握了衡量一国经济发展中创造增加值及财富之经济实力的经济理论、指标体系和统计学方法,将各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竞争力及其分项要素乃至几百个经济指标置于国际可比的统一评价体系中,主要从一个国家的国内经济实力、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政府对经济的作用和影响、金融实力、基础设施状况、企业管理能力、科技实力、人力资源状况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评价,从而为人们认识国际经济竞争发展的格局和态势,探求各个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优劣势和努力的方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方法相依据。 中国从1995年开始正式加入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评价体系,从而使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和研究有了世界标准。在IMD的评价报告中,中国1995年名列全部46个参评国家的第34名,1996年名列第26名,1997年名列第27名,1998年名列第24名。中国的国际竟争力在世界上的综合排名及许多分项耍素排名正在迅速提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决定经济实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该国有没有一批基础雄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跨国公司则是跨国经营企业中的伎伎者。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角,如果没有一批能够在世界经济领域叱咤风云、纵横驰骋的跨国公司,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也无从体现。 目前,世界上共有各类跨国公司4.4万多家,其分支机构有25万之众,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占工业国家总产值的40%,控制着世界贸易额的50%以上,1999年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额和投资额分别占世界贸易额和全球直接投资总额的1/3。此外跨国公司还控制着国际技术转让的 75%和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的 90%。实际上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和第三产业都己纳入跨国公司的一体化国际生产流通和服务网络之中,跨国公司的地位十分显赫,是世界经济中的巨人。 二次大战后日本政府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人力扶植本国跨国经营企业的成长,到1982年在美国《幸福》杂志排列的美国以外最大500 $跨国公司中日本已占了134家,远远超过当时的英国和西德。1996年,美国和日本的跨国公司总数已占世界最大500家的一半以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异军突起是本世纪80年代的一件大事,给世界跨国公司格局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6年世界投资报告》1995年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总量己占全球总量的15%。韩国的三星、大宇等已进入世界着名跨国公司行列。 中国加入gro在即,入世后中国的企业将会全方位的招入到国际市场激烈竟争的洪流中去,中国如何培育自己跨国公司的核心竟争力,帮助更多的中国跨国公司进入世界500强,正是中国学术界应该研究和探讨的实际问题。 本论文着重研究中国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如何面对来自世界范围的挑战,切入点集中了中国上业生产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竟争能力。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企业跨国经营的研究始终是国际两务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而对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更是近几年企业管理战略研究的?
刘震伟[6](2001)在《建立“高速通道”市场就在眼前——议上海白猫有限公司销售网络》文中研究表明
二、建立“高速通道”市场就在眼前——议上海白猫有限公司销售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高速通道”市场就在眼前——议上海白猫有限公司销售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1)引进外资与实施名牌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实施名牌战略的作用及意义 |
一、名牌 |
(一) 名牌的概念 |
(二) 名牌的实质 |
(三) 名牌与普通品牌的区别 |
二、名牌的作用 |
(一) 市场控制作用 |
(二) 价值增值作用 |
(三) 资源优化作用 |
(四) 社会文化作用 |
(五) 积累作用 |
(六) 扩散作用 |
(七) 经济带动作用 |
三、我国名牌与世界名牌的差距 |
四、我国实施名牌战略的意义 |
(一) 实施名牌战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二) 实施名牌战略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三) 实施名牌战略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 |
第二章:外资对我国名牌的威胁 |
一、我国引进外资情况概述 |
二、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名牌领域的现状 |
(一) 汽车行业 |
(二) 信息通讯行业 |
(三) 啤酒行业 |
(四) 其他行业 |
三、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名牌领域的途径 |
(一) 抢注和假冒我国名牌中的知名商标 |
(二) 通过倾销、合资和独资挤占我国名牌的市场 |
(三) 通过控股输入本国名牌 |
四、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名牌领域的原因 |
(一) 企业缺乏创新观念,名牌保护意识淡薄 |
(二) 企业规模小,难以与世界知名品牌抗衡 |
(三) 法规、政策不完善,是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名牌领域的主要原因 |
五、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名牌领域的结果 |
(一) 市场问题 |
(二) 名牌问题 |
(三) 控股问题 |
(四) 产业安全问题 |
第三章:美国企业的名牌战略及其启示 |
一、美国企业的名牌战略 |
(一) 宣传和保护战略 |
(二) 质量支撑战略 |
(三) 技术创新战略 |
(四) 市场细分战略 |
(五) 规模牵引战略 |
(六) 服务配套战略 |
二、美国企业的名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
(一) 正确的品牌宣传,及时的品牌保护 |
(二) 注重产品质量,重视技术创新 |
(三) 准确市场细分,扩大企业规模 |
(四) “顾客至上”的服务战略 |
第四章:开放体制下我国名牌战略的实施 |
一、微观方面 |
(一) 坚决扞卫我国名牌地位 |
(二) 大力提升我国名牌竞争力 |
(三) 正确评估我国名牌价值 |
(四) 培养我国名牌企业家 |
(五) 利用外资促进我国名牌走向世界 |
二、宏观方面 |
(一) 完善法律法规,为我国名牌成长提供法律保障 |
(二) 制定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为我国名牌成长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
(三) 构筑信息平台,为我国名牌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
(四) 培育国民国货情结,支持我国名牌发展 |
(五) 适当运用政治手段,加强我国名牌、产业的安全保护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第一章 我国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必然趋势 |
1.1 我国民营企业的界定及有关政策演变 |
1.1.1 我国民营企业的界定 |
1.1.2 我国民营企业的有关政策演变 |
1.2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 |
1.2.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 |
1.2.2 我国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 |
1.3 我国民营企业的“第三次创业”与跨国经营 |
1.3.1 我国民营企业的“第三次创业” |
1.3.2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
第二章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证分析 |
2.1 跨国经营理论分析及其启示 |
2.1.1 跨国经营理论分析 |
2.1.2 跨国经营理论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 |
2.2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
2.2.1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基本形势 |
2.2.2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成功范例 |
2.2.3 有关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抽样调查 |
2.2.4 以浙江为例的分析 |
2.3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有利条件 |
2.3.1 我国民营企业应当成为跨国经营的主体 |
2.3.2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 |
2.4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障碍 |
2.4.1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外部障碍 |
2.4.2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自身障碍 |
第三章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思路 |
3.1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基本对策 |
3.1.1 外部障碍解决对策 |
3.1.2 内部障碍解决对策 |
3.2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模式选择 |
3.2.1 市场进入方式选择 |
3.2.2 过程选择 |
3.2.3 区位选择 |
3.2.4 产业选择 |
第四章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捷径探讨 |
4.1 大型民营企业的品牌兼并之道 |
4.1.1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中的品牌经营模式及缺点 |
4.1.2 跨国经营中的品牌兼并与被兼并 |
4.1.3 我国大型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品牌兼并之道 |
4.2 创建中小民营企业海外工业园的设想 |
4.2.1 “群集式对外投资”现象 |
4.2.2 海外工业园的一般模式与优势 |
4.2.3 创建海外工业园的战略选择 |
4.3 借助华商网络的策略 |
4.3.1 华商网络的重要作用 |
4.3.2 华商网络的特点及其巨大经济价值 |
4.3.3 民营企业借助华商网络的有利条件和方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家电制造业品牌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品牌运营理论概述 |
1.1 品牌运营相关理论及现状介绍 |
1.2 品牌的定义及功能特征 |
1.3 品牌运营的产生和发展 |
1.4 品牌运营的内涵 |
2.实施品牌运营的必要性 |
2.1 我国家电制造业的现状 |
2.2 做工厂还是做品牌的抉择 |
2.3 消费趋势的变化 |
3.我国家电制造业品牌状况综述 |
3.1 家电制造业品牌状况综述 |
3.2 家电制造业品牌所呈现的特点 |
4.家电制造业品牌的塑造及管理 |
4.1 成功品牌运营的基础 |
4.2 品牌的定位 |
4.3 品牌形象设计 |
4.4 品牌的营销 |
4.5 品牌的管理 |
4.6 品牌生命周期的定位 |
4.7 在实施品牌运营战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5.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及与之相适应的公司组织设置 |
5.1 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
5.2 与品牌相适应的公司组织设置 |
6.结束语 |
6.1 结论 |
6.2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研究理论、趋势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相关理论的阐述 |
一、 国际分工理论 |
二、 国际分工不同的类型 |
三、 现代国际分工新特点 |
第二节 制造业、世界工厂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含义 |
一、 制造业 |
二、 世界工厂 |
三、 世界制造业中心 |
四、 世界工厂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区别 |
第二章 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与趋势分析 |
第一节 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和转移的历程 |
一、 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和转移的历程及表现 |
二、 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特点 |
第二节 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中的国别比较和动因 |
一、 英国 |
二、 美国 |
三、 日本 |
第三节 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发展趋势 |
一、 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趋势 |
二、 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制造业中心转移特点的比较分析 |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状况 |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
一、 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回顾 |
二、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崛起 |
三、 制造业现有格局 |
四、 制造业结构分析 |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出口情况 |
一、 制造业出口概况 |
二、 制造业出口结构分析 |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
一、 中国制造业总量在世界的地位 |
二、 各种产品在世界的份额分析 |
三、 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
第四章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特殊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一节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特殊必要性 |
一、 制造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 |
二、 制造业的发展推进了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 |
三、 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其他产业的发展 |
四、 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
第二节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可能性 |
一、 低的劳动力和比较成本 |
二、 制造业良好的发展基础 |
三、 广阔的市场空间 |
四、 良好的经济和投资环境 |
第五章 中国目前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差距及原因 |
第一节 制造业整体规模在世界比重较小 |
第二节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我创新能力 |
一、 自有技术的匮乏,对发达国家技术上有很高依赖度 |
二、 缺乏自我品牌和国际影响力 |
三、 行业技术水平低和开发与创新能力不足 |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仍处在国际分工的价值链低端 |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缺乏成规模的企业和企业集团 |
第六章 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相关的几个关系 |
第一节 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关系 |
一、 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与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统一 |
二、 新型工业发道路 |
第二节 与吸引外资和跨国公司的关系 |
一、 与利用外资的关系 |
二、 与跨国公司的关系 |
第三节 与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系 |
一、 贸易摩擦加剧 |
二、 中国工业品出口屡遭贸易壁垒限制的原因及对策 |
第七章 如何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全面发展 |
一、 分清行业次序,利用技术改造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 |
二、 分阶段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并迈向制造业中心 |
三、 充分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 |
第二节 积极进行品牌战略的拓展 |
一、 制造业企业自身寻求突破 |
二、 政府推动、社会支撑 |
三、 双品牌战略参与国际竞争 |
第三节 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
一、 制定完备的国家科技创新总体发展战略 |
二、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建设 |
三、 科技活动真正成为创新和支持创新的活动 |
四、 转变传统科技投入方式,加大金融机构对创新的支持力 |
第四节 完善政府职能政策和宏观投资环境 |
一、 完善宏观经济环境 |
二、 结合引资政策和引进技术,建立引导制度 |
三、 注重制造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第五节 提高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 |
第六节 技术性人力资源的培养、储备、引进和开发 |
第八章 案例分析与研究 |
第一节 发展现状 |
一、 概况和整体规模 |
二、 产业构成情况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
一、 缺乏自主产权和创新能力 |
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企业缺乏规模 |
三、 贸易模式低,制造业增加值低 |
四、 缺乏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 |
五、 可持续发展问题 |
第三节 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对策 |
一、 整体规划,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 |
二、 建立良好的创新体系,推动技术进步 |
三、 注意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 |
四、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品牌战略 |
论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5)论中国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篇 企业跨国经营和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的探讨 |
1. 企业跨国经营必然性的论证 |
1.1 跨国经营的定义、范围和影响 |
1.2 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 |
1.3 企业跨国经营的前提条件 |
1.4 企业跨国经营意识的进化 |
1.5 跨国经营对中国企业的挑战 |
2. 企业跨国经营竞争力理论的探讨 |
2.1 关于跨国经营的理论 |
2.2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
2.3 经济发展阶段的国际竞争分析 |
2.4 国际竞争中的福利分析 |
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探讨 |
3.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背景简述 |
3.2 企业愿景驱动型管理 |
3.3 学习学派的战略形成观与战略转折点管理 |
3.4 从竞争到超越竞争 |
3.5 新战略的范式与研究新趋势 |
4.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本要素与模型研究 |
4.1 竞争时代的竞争力研究 |
4.2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定位与管理 |
4.3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价值取向与构成概述 |
第二篇 核心要素与竞争力 |
5. R&D、人力资源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
5.1 R&D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
5.2 未来企业的智力竞争 |
5.3 人才竞争的必然性与效用分析 |
5.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供给研究 |
6. 营销、品牌、服务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
6.1 市场营销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
6.2 全球化的市场网络体系 |
6.3 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效用分析 |
6.4 品牌竞争的特点及其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影响 |
6.5 服务竞争与核心营销能力 |
7. 企业组织结构、联盟、兼并与企业文化研究 |
7.1 企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组织结构动态设计 |
7.2 全球购并与战略联盟探析 |
7.3 科学管理的挑战——文化管理 |
7.4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能力 |
第三篇 中国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
8. 中国工业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分析 |
8.1 中国工业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分析 |
8.2 中国工业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
8.3 中国工业企业竞争能力分析 |
9. 中国工业企业R&D与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
9.1 中国R&D环境分析 |
9.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分析 |
9.3 中国工业企业R&D中的困境分析 |
9.4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与核心竞争能力 |
10. 中国企业营销、品牌、服务分析 |
10.1 中国企业营销竞争能力现状分析 |
10.2 中国企业品牌竞争能力分析 |
10.3 中国企业亟待更新的营销观念——服务竞争 |
11. 中国企业的组织结构、联盟兼并与企业文化分析 |
11.1 中国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与变革 |
11.2 中国企业的兼并与联盟分析 |
11.3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四篇 中国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证分析与战略选择 |
12. 中国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证分析 |
12.1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比较研究 |
12.2 中国海尔集团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实证分析 |
12.3 长虹电子集团和海尔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
13. 中国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 |
13.1 中国工业企业R&D的战略策略 |
13.2 跨国经营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战略 |
13.3 核心营销能力培育战略 |
13.4 企业组织过程再造战略 |
13.5 企业兼并与重组的战略策略 |
13.6 独特的企业文化战略 |
13.7 中国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管理 |
主要参考文献 |
四、建立“高速通道”市场就在眼前——议上海白猫有限公司销售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 [1]引进外资与实施名牌战略研究[D]. 张玉虎. 山东师范大学, 2006(11)
- [2]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新思路[D]. 俞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04)
- [3]家电制造业品牌运营研究[D]. 朱兴汉. 暨南大学, 2005(03)
- [4]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研究理论、趋势与实证分析[D]. 陈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04)
- [5]论中国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能力[D]. 武博. 南京农业大学, 2001(01)
- [6]建立“高速通道”市场就在眼前——议上海白猫有限公司销售网络[J]. 刘震伟. 上海企业,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