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上海政法学院课题组,刘强[1](2021)在《2016—2020年扩大假释研究综述》文中提出假释是有利于调动监狱罪犯改造积极性,有利于罪犯适应和融入社会的一项刑罚执行措施。总结2016—2020年扩大假释问题,研究重点围绕如下方面:对刑法中的有关假释规定的分析评价,特别是对"没有再犯罪的危险"适用条件的把握;财产刑的履行作为假释的必备条件;哪些罪犯应从宽假释;假释比例的设定制约了假释率;积分制的假释考核方式之不足;假释听证;假释委员会;提请主体;法院审理;假释检察监督;责任倒查制度制约了假释的适用;假释监管制度的完善;对法定假释的借鉴;等等。上述研究成果斐然,但仍然有待深化,期待进一步的研究能尽快推动顶层决策调整,加速中国扩大假释的进程。
桑先军[2](2021)在《自治区刑事执行检察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静[3](2021)在《L镇社区矫正协同治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
侯冉冉[4](2021)在《B市试点区“智慧矫正”实施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认为
吴明莹[5](2020)在《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不断改进社区矫正,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方面的必然要求。社区矫正作为舶来品,在我国经历了17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很多困境,法律法规不健全、社区矫正队伍不足及中国本土环境不适应等制约了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建宁县作为一个偏远山区,2011年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在政府重视程度、实践经验、专家队伍建设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学习研究,积累实践经验,缩小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以建宁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恢复性司法理论、目标管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就当前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首先对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开展情况进行深入总结、梳理。其次对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存在机制不健全、社区矫正管理无执行保障力、信息化水平不高、社区矫正管理行政化,重监管,轻帮扶、社会力量参与少等问题。然后运用协同治理理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及查阅的文献知识,抛砖引玉,提出完善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的建议和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管理相应机制;落实经费保障,加强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矫正信息化水平,构建“智慧矫正”新模式;转变社区矫正管理理念;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新格局等对策来保障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顺利健康的发展。同时本文还研究了疫情常态化下,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在出现诸如疫情等公共突发事件时,社区矫正管理中的应对对策。
李祥宇[6](2020)在《公共管理视角下靖宇县社区矫正工作的难题及破解思路》文中认为社区矫正不仅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也是一种政府公共管理的手段。政府在特定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通过社区矫正的管理方式,促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并实现再社会化的过程,体现了政府对社区矫正对象在管理上的公共管理属性。然而对于刑罚执行来说,该项制度也是一种较为优越的刑罚矫正制度,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而非监狱里服刑,能够有效的弥补监狱刑罚的一些弊端。与此同时,社区矫正也是当前社会公共管理的一个经典范例,符合我国依法治国和刑法行政的理念。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体现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司法机关及刑罚执行机关配合的多种管理主体,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治理社区矫正工作。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对社区矫正制度进行分析探讨,以政府管理职能入手,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从靖宇县社区矫正工作实践现状,分析靖宇县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难题,产生难题的原因,从而提出加强社区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模式、提升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认知度、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和健全完善社区帮扶机制等破解思路,以此来促进靖宇县政府管理创新以及社区矫正工作的良性运行,对于促进靖宇县法治文明和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司法部门开展相关的司法实践事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以为相关研究的开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王晓阳[7](2020)在《大连市J区司法机关社区矫正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区矫正这一概念最早是从西方引入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方式,在我国主要面向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些具有较为轻的犯罪情节、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对象开展的管理。最早开展社区矫正的原因是为了缓解监狱接收过多罪犯的压力,开展社区矫正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有关政府、社会团体及相关爱心人士的支持,能够使社区服刑人员改掉不良习惯,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重新回到生活的正轨。所以,社区矫正管理相较于一般的行政管理无论是在管理主体还是管理对象、管理客体上都有所不同。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区矫正管理虽然已取得一点点成绩和进步,但是在诸多方面还有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最近的几年我国在社区矫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漏洞。主要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达不到制约和约束的作用,导致在社区矫正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常常出现无法可依,没有信服力,矫正管理工作付出与达到的效果不成正比。与此同时,社区矫正管理部门人力不足,缺乏宣传推广造成社区矫正管理的认知度不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难达到预期的矫正效果,仅有的工作人员只是疲于应付日常的工作,执法部门之间衔接不通畅,社区服刑人员自己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都充分说明了社区矫正管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为了使社区矫正在我国法制化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深远影响,司法行政机关应尽早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使社区矫正工作早日与西方先进国家抗衡。
周晓菁[8](2020)在《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S市C街道为例》文中提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老年犯罪问题日渐凸显,在社区服刑的老年人比重也逐渐增高,老年社区矫正对象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普遍存在身份融入、社交融入、家庭融入以及职业融入等障碍。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亟待理论界与实务界给予足够重视。因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特殊性,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区矫正需要采取有别于其他矫正对象的特殊措施以满足其矫正需求,特别是实现其顺利融入社会的矫正目标。然而,2019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仅确立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特别规定,缺乏对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法律关怀。这一立法上的缺失导致在现阶段的社区矫正工作中,老年社区矫正对象往往无法与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区分开来,矫正方式和矫正内容缺乏针对性,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需求难以得到实现。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的专业性的服务工作,将其专业理论和工作方法运用于社区矫正工作之中,帮助老年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效果。据此,本研究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以C街道社区矫正机构的老年社区矫正对象为研究主体,通过文献研究法、参与式观察法以及半结构访谈法对这一群体进行研究,从身份融入、家庭融入、社交融入、职业融入四个维度来分析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问题。借助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增能理论,以个案工作和社区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开展实务研究。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使用有利于老年社区矫正对象自尊与自信的提升、更好的接纳自我,帮助这一群体修复重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老年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最后,在总结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工作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老年社区矫正的配套政策体系、丰富针对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项目、重视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关怀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社会工作介入这一群体的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李振东[9](2020)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视角下社区矫正对象就业问题研究 ——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区矫正是一种全新的刑罚执行方式,它使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较轻的罪犯免于牢狱之灾而能够在社会环境中接受矫正教育,从而减轻刑罚对其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体现着人道主义和人权保护的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社区矫正事业也迎来了初步发展。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问题便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武汉市汉阳区社区矫正对象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视角对其就业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社区矫正对象在就业问题中存在就业状况较差、就业质量较低和就业期望单一等问题,在其就业社会支持网络中存在着政策支持内容重复性强,不精细、社会力量支持缺乏效率、社区环境歧视、劳动力市场排斥等问题。在分析其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站在社会工作的立场上提出通过开展社会行政、社区工作、个案和小组工作以及整合与链接社会资源等实践策略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构建政策法规科学精细、社会力量广泛有序参与、社区支持更加显着、家庭亲友支持稳固的社会支持网络,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
曾荻子[10](2020)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社区矫正制度起源于19世纪西方近代学派行刑社会化思想,20世纪施行于西方欧美法系国家,本世纪初叶飘洋过海来到中国。2003年我国开始试点,2009年全国试行,2012年1月10日,两高两部颁布《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由司法行政机关全面承担社区矫正工作。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自试点至今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突破和发展,保持和维护了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但是,短短十几年的实施时间,只能算是摸索和起步。加之我国社区矫正方面的立法迟迟缺位,以及社区矫正队伍力量不足、经费保障不够、改造环境开放、体制机制不顺等诸多因素影响,全面实现“管得住、跑不了、改造好”的目标任务任重而道远,落实监督管理、教育矫正、适应性帮扶等工作的风险隐患十分突出。论文在广泛梳理国内外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管理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社会治理理论、公众参与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管理为研究对象,对该县社区矫正管理的做法和成果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指出了目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管理中,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社会认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二、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2016—2020年扩大假释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假释现状 |
二、文献梳理 |
(一)刑法中的假释限制对象和监禁限期 |
(二)刑法中“没有再犯罪的危险”适用条件把握困难 |
(三)财产性判项的履行作为假释的必备条件 |
(四)对可从宽罪犯的假释力度不足 |
(五)假释比例的设定制约了假释率 |
(六)积分制假释考核方式的不足 |
(七)假释程序问题 |
(八)法院审理假释案件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
(九)对假释的检察监督 |
(十)责任倒查制度制约了假释的适用 |
(十一)假释监管制度需完善 |
(十二)对国外法定假释的借鉴 |
(十三)适当增加假释犯的刑罚负担 |
三、对扩大假释研究的评价和推动改革的建议 |
(一)既有研究成果斐然 |
(二)假释研究与实践发展展望 |
1. 加强组织领导 |
2. 深化和拓展假释研究 |
3. 尽快开展扩大假释试点 |
(5)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4.3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社区矫正 |
2.1.2 社区矫正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恢复性司法理论 |
2.2.2 目标管理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3 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现状 |
3.1 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现状概况 |
3.1.1 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现状 |
3.1.2 社区矫正管理队伍现状 |
3.1.3 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措施 |
3.1.4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开展情况 |
3.2 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调查 |
3.2.1 问卷设计 |
3.2.2 样本选择 |
3.2.3 基于社区矫正对象的调查 |
3.2.4 基于社区矫正管理人员的调查 |
3.2.5 基于社区居民的调查 |
3.3 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成功案例 |
3.3.1 社区矫正对象王某的基本情况 |
3.3.2 对社区矫正对象王某依法实施社区矫正情况 |
3.3.3 对王某实施社区矫正的效果 |
3.3.4 小结 |
4 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社区矫正管理机制不健全 |
4.1.2 社区矫正管理无执行保障力 |
4.1.3 社区矫正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
4.1.4 社区矫正管理行政化,重监管,轻帮扶 |
4.1.5 社会参与少、社会工作服务缺失 |
4.2 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社区矫正管理理念偏差 |
4.2.2 社区矫正管理水平不足 |
4.2.3 管理队伍紧缺且专业性不强 |
4.2.4 政府重视不足,社会参与度低 |
5 完善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的对策 |
5.1 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管理相应机制 |
5.1.1 完善社区矫正各部门沟通协作机制 |
5.1.2 建立社区矫正管理人员保护机制 |
5.1.3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
5.1.4 创新社区矫正帮扶机制 |
5.2 落实经费保障,加强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 |
5.2.1 健全组织机构建设 |
5.2.2 强化社区矫正管理队伍建设 |
5.2.3 多渠道并举落实经费保障 |
5.3 提高社区矫正信息化水平,构建“智慧矫正”新模式 |
5.4 转变社区矫正管理理念,完善监管,加强适应性帮扶 |
5.4.1 转变社区矫正管理理念 |
5.4.2 创新农村社区矫正新模式,开展适应性帮扶 |
5.5 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新格局 |
5.5.1 加大社区矫正宣传,提高社会公众认可度 |
5.5.2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快社会工作服务发展 |
6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建宁县参与访谈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编码表 |
附录 B 建宁县参与访谈社区矫正对象编码表 |
附录 C 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存在问题访谈提纲 |
附录 D 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调查问卷(社区矫正管理人员专用) |
附录 E 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调查问卷(社区居民专用) |
附录 F 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调查问卷(社区矫正对象专用) |
致谢 |
(6)公共管理视角下靖宇县社区矫正工作的难题及破解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社区矫正 |
2.1.1 社区矫正的概念 |
2.1.2 社区矫正的特征 |
2.1.3 社区矫正的功能及作用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3章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社区矫正管理 |
3.1 社区矫正管理主体 |
3.1.1 政府主导 |
3.1.2 社会力量参与 |
3.1.3 司法机关及刑罚执行机关配合 |
3.2 社区矫正管理行为 |
第4章 靖宇县社区矫正工作实践现状 |
4.1 靖宇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概况 |
4.1.1 工作人员队伍构成及数量 |
4.1.2 工作人员文化专业素养情况 |
4.1.3 各乡镇矫正对象与工作人员配比情况 |
4.2 靖宇县社区矫正对象情况概述 |
4.3 社区矫正工作程序 |
4.3.1 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对象开展社会调查 |
4.3.2 社区矫正刑罚的执行 |
4.4 靖宇县社区矫正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实施成效 |
4.4.1 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
4.4.2 动态分级管理 |
4.4.3 筑牢矫正工作安全稳定防线 |
第5章 靖宇县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难题 |
5.1 社区矫正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困难 |
5.2 工作部门之间协调难 |
5.3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矫正对象沟通存在障碍 |
5.4 电子定位监管难 |
5.5 社区帮扶困难 |
第6章 靖宇县社区矫正工作难题难以破解的原因分析 |
6.1 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
6.2 管理主体之间权责不清 |
6.3 对矫正管理工作存在认知偏差 |
6.4 技术监管手段落后 |
6.5 财政保障不足,社会帮扶乏力 |
第7章 靖宇县社区矫正工作的破解思路 |
7.1 加强社区工作机构队伍建设 |
7.1.1 加强与高校对接,定向培养专业化人才 |
7.1.2 召集志愿者进行辅助 |
7.2 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模式 |
7.2.1 社区积极配合管理部门的衔接工作 |
7.2.2 创新矫正集中一体化、一站式服务模式 |
7.3 提升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认知度 |
7.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矫正认可度 |
7.3.2 积极开展培训,转变工作人员管理理念 |
7.4 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 |
7.4.1 使用防脱电子腕表监控 |
7.4.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弥补电子定位监管漏洞 |
7.5 健全完善社区帮扶机制 |
7.5.1 拓展社区困难帮扶功能,构建全方位立体帮扶格局 |
7.5.2 呼吁社会给予经济帮助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大连市J区司法机关社区矫正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性之处 |
二、社区矫正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社区及社区矫正 |
2.社区矫正管理的主体 |
3.社区矫正管理的客体 |
4.社区矫正管理的内容 |
(二)社区矫正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三、社区矫正管理的国内外实践 |
(一)社区矫正管理的国内实践 |
1.上海市社区矫正管理模式 |
2.北京市社区矫正管理模式 |
(二)社区矫正管理的国外实践 |
1.美国社区矫正管理模式 |
2.日本社区矫正管理模式 |
3.借鉴与启示 |
四、J区社区矫正管理的现状 |
(一)社区矫正的发展历程 |
1.国内社区矫正的发展情况 |
2.我国社区矫正发展现状—社区矫正法即将实施 |
(二)J区社区矫正管理现状 |
1.J区社区矫正管理的管理主体现状 |
2.J区社区矫正管理的认知现状 |
五、J区社区矫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J区社区矫正管理方向不明确 |
1.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 |
2.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专项人员配置不足 |
3.大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程度不高 |
(二)J区社区矫正管理措施不到位 |
1.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行为不标准 |
2.心理矫正工作落实不周全 |
3.社区矫正管理的水平不高 |
4.社区矫正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
六、完善J区社区矫正管理的对策 |
(一)明确J区社区矫正管理的改进方向 |
1.加强社区矫正管理机制建设 |
2.加强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 |
3.重视社区文化的融入度 |
4.重视普通民众对社区矫正管理的接受度和认知度 |
(二)优化J区社区矫正管理的措施 |
1.增强社区矫正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 |
2.发挥社区矫正官的管理职能 |
3.加强接受社区矫正人员技能培训 |
4.完善社区矫正管理综合评估系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S市C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有关老年社区矫正工作的研究 |
1.2.2 有关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研究 |
1.2.3 社会工作对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介入研究 |
1.2.4 研究述评 |
1.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理论基础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S市C街道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障碍及原因 |
2.1 S市C街道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障碍 |
2.1.1 身份融入:自我认知偏差,社会归属感低 |
2.1.2 社交融入:社交意识淡薄,社会关系弱化 |
2.1.3 家庭融入:家庭功能缺失,成员关系紧张 |
2.1.4 职业融入:就业渠道狭窄,再就业困难 |
2.2 S市C街道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问题产生的原因 |
2.2.1 微观维度:老年社区矫正对象自身因素影响 |
2.2.2 中观维度:家庭、社区矫正机构等因素影响 |
2.2.3 宏观维度:制度、文化和环境因素影响 |
3 S市C街道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需求分析及供给框架预设 |
3.1 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需求分析 |
3.1.1 身份融入:纠正错误认知,增强社会归属感 |
3.1.2 社交融入:提升社交意识,修复断裂关系网络 |
3.1.3 家庭融入:调解家庭矛盾,发挥家庭功能 |
3.1.4 职业融入:健全帮扶体系,拓宽就业渠道 |
3.2 S市C街道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服务的供给框架预设 |
3.2.1 前提:优势视角理论下社会融入意愿的提升 |
3.2.2 基础:增能理论下社会融入能力的提升 |
3.2.3 目标:社会支持理论下社会支持系统的形成 |
4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实务过程 |
4.1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服务方案设计 |
4.1.1 项目背景 |
4.1.2 方案目标 |
4.1.3 介入策略 |
4.2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实务过程 |
4.2.1 接案 |
4.2.2 预估 |
4.2.3 制定计划 |
4.2.4 实务介入 |
5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成效总结 |
5.1 过程评估 |
5.1.1 服务策划阶段评估 |
5.1.2 服务实施阶段评估 |
5.2 结果评估 |
5.2.1 对服务对象评估 |
5.2.2 社工自评 |
5.2.3 服务满意度评估 |
5.3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实务的总结与反思 |
5.3.1 实务总结 |
5.3.2 实务反思 |
6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对策及建议 |
6.1 建立健全老年社区矫正的配套政策体系 |
6.2 丰富针对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项目 |
6.3 重视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关怀 |
6.4 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社区矫正人员调査问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 |
致谢 |
(9)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视角下社区矫正对象就业问题研究 ——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 |
(二) 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困境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第一章、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
一、文献综述 |
(一) 社区矫正的概念 |
(二) 社区矫正的相关研究 |
(三) 社区矫正对象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 |
二、研究设计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社区矫正对象就业社会支持状况与问题 |
一、武汉市汉阳区社区矫正状况概述 |
(一) 组织工作体系 |
(二) 监管 |
(三) 社会力量参与 |
二、武汉市汉阳区社区矫正对象就业状况调查 |
(一) 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 |
(二) 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现状 |
三、社区矫正对象就业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 |
(一) 正式支持存在的问题 |
(二) 非正式支持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社区矫正对象就业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 |
一、正式支持 |
(一) 政策法规 |
(二) 社会组织 |
(三) 社区层面 |
二、非正式支持 |
(一) 家庭及亲属 |
(二) 朋友 |
第四章 社区矫正对象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的重构策略 |
一、社区矫正对象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的系统建构 |
(一) 政策法规科学精细 |
(二)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系统有效 |
(三) 社区支持显着 |
(四) 亲友支持稳定 |
二、实践策略 |
(一) 倡导相关法律政策的科学化 |
(二) 开展社区工作,营造社区氛围 |
(三) 开展个案、小组工作,稳固与利用亲友支持 |
(四) 整合就业培训资源 |
(五) 就业实习纳入矫正教育 |
(六) 拓宽就业渠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 |
2.1 理论基础 |
2.1.1 社会治理理论 |
2.1.2 公众参与理论 |
2.2 核心概念 |
2.2.1 社区 |
2.2.2 社区矫正 |
2.2.3 社区矫正管理 |
3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管理的现状 |
3.1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管理的体制 |
3.1.1 法律依据 |
3.1.2 机构设置 |
3.1.3 人员配备 |
3.1.4 矫正对象构成 |
3.1.5 财物配备 |
3.2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管理的运行机制 |
3.2.1 工作职责 |
3.2.2 管理方式 |
3.2.3 部门协调 |
3.2.4 管理措施 |
3.2.5 管理成果 |
4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司法所自身力量匮乏 |
4.1.2 社区矫正衔接机制不畅 |
4.1.3 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
4.2 形成原因 |
4.2.1 社区矫正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
4.2.2 社区矫正经费保障不足 |
4.2.3 观念和社会基础制约 |
5 完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管理的对策 |
5.1 做好公检法司之间的衔接配合 |
5.2 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的财政投入 |
5.3 提高社区矫正管理人员素质 |
5.4 鼓励公众共同参与社区矫正管理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2020年扩大假释研究综述[J]. 上海政法学院课题组,刘强. 中国监狱学刊, 2021(05)
- [2]自治区刑事执行检察制度研究[D]. 桑先军.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3]L镇社区矫正协同治理机制研究[D]. 王静.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B市试点区“智慧矫正”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 侯冉冉. 济南大学, 2021
- [5]建宁县社区矫正管理研究[D]. 吴明莹.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6]公共管理视角下靖宇县社区矫正工作的难题及破解思路[D]. 李祥宇.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7]大连市J区司法机关社区矫正管理问题研究[D]. 王晓阳.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老年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S市C街道为例[D]. 周晓菁. 西华大学, 2020(12)
- [9]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视角下社区矫正对象就业问题研究 ——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D]. 李振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管理研究[D]. 曾荻子. 三峡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