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会期预告(论文文献综述)
程永俊[1](2018)在《《大理日报》有关三月街报道的媒体人类学研究》文中认为三月街历史悠久,传承千年。作为白族传统的民族节日,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南方地区最大的物资交流市场,更是大理州人民一年一度的欢聚盛会。饱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三月街,一直延续着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联络白族与其他各民族情感的纽带作用。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大理三月街已经从最初带有宗教色彩的地方庙会发展成如今的集商贸、文体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节日。近年来,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三月街在新时期得到更广泛的流传。作为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月街长期存在于报纸的“记忆”中。如今,为了扩大三月街影响力,传承优秀的白族文化,需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历史记忆”功能,理清三月街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变迁与发展,从而得到该时期有关三月街发展变化的民族志,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弘扬白族优秀文化的作用。本文第一部分是选题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综述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全文共有四个章节。第一章通过对搜集到的43年(由于客观原因导致仅有43年的报纸资料)的《大理日报》报道的三月街的版面数量、版面比重、报道的时长、三月街开幕前后报道数量、报道内容做了全面的分类统计,并从时域上得到反映《大理日报》报道三月街情况的曲线。通过对各项报道数据的变化情况,结合社会发展和三月街本身的变化节点,将三月街的变迁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二章从报道主题、官方色彩、报道广度和报道深度四个方面对《大理日报》有关三月街的报道做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和解读。第三章结合《大理日报》有关三月街报道的大事记和《大理日报》对三月街报道的三个历史性转折点(1982年报纸复刊并开始正常发行,1991年三月街被政府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2008年三月街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大理日报》开始出现电子版),将三月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进行研究:第一时期(1960—1981年),第二时期(1982—1990年),第三时期(1991—2007年),第四时期(2008—2017年)。第四章以赛马、药材市场、物资交易、文化活动为例并结合对《大理日报》报社记者的访谈探讨三月街的发展与变化。综上,本文以搜集到的1959—2017年《大理日报》有关三月街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媒体人类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全文围绕着《大理日报》三月街报道的三个历史转折点和四个时期展开分析。通过研究,试图梳理《大理日报》对三月街报道的历史变迁过程,并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借鉴。
陈诺[2](2014)在《全国“两会”提案议案的媒介呈现研究》文中提出审议和讨论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下文统一简称为“提案”)是每年全国“两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媒体报道“两会”的一个重要呈现点,也是民众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从历史的角度看,媒体对于提案的呈现经历着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丰富的过程,“两会”场域准入门槛的降低直接反映出中国政治传播环境的点滴变化;而从媒介间的相互作用来看,聚焦于近年来微博、论坛等自媒体的发展和介入,各类媒介形成了独特的呈现特点和互动规律,从而吸引着各方话语主体的栖居,共同构建起“两会”宏观上的舆论场。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向出发,对于“两会”提案的媒介呈现做一个全景的扫描。首先对近五年(2009-2013)来各类媒介提案呈现的趋势进行内容分析,选取纸质媒体(以《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为对象)、门户网站(以“腾讯网”为对象)作为大众媒体的代表,选取论坛(以“强国论坛”为对象)、微博(以“新浪微博”为对象)作为自媒体的代表,着重从提案呈现的数量变化,提案的类型变化,呈现的形式变化、提案的来源人变化这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对每个报道样本进行逐一研读和数据统计,得出不同媒体的呈现趋势结论。其次,将时间跨度定位于2013年这样承上启下的“两会”关键年,对不同媒介的不同类型提案呈现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和比较。具体说来,对政治类、经济类、民生类以及如今舆论热议的“雷人”提案各选取一个热点个案进行分媒体研究,总结其呈现的特点,并对“雷人”提案的形成过程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和原因分析。结合上述立体式的定量和定性数据结论,本文继续回答两个问题:其一是定位于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五年来,“两会”场域下的媒介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两会”舆论场经历了一个从独唱到合唱的媒介呈现丰富的过程,从注重“议程”到重视“意见”的呈现转向过程,从“被动”向“自由”的舆论氛围变化过程,从精英视角向平民视角的热点聚焦过程,从“严肃”向“戏谑”的呈现风格变化过程。其二对应共时比较的结果,着重从媒介功能的角度出发,回答在自媒体的日渐参与中,“两会”舆论场下各媒介功能的组合和区分。研究发现:从共性上看,无论是大众媒体还是自媒体都起到了“监视社会”、“文化传承”的作用,共同构筑起“两会”信息库,营造起全民议政的民主氛围。而从个性角度出发,各个媒介又在传播主体、呈现内容、呈现形式和媒介诉求等方面存在着区别:大众媒体以专业的新闻从业者为传播主体,通过完整、专业的“两会”报道呈现一种被建构和选择的事实,以达到自身宣传或盈利的目的,而自媒体以非专业的网民作为传播主体,通过碎片化的事实和意见表达呈现出一种基于“两会”事实的情绪和态度,从而达到一种看似超功利其实多元的诉求。根据上述的结论,笔者认为:“两会”视域下存在着三个话语主体,即以纸质媒体、门户网站代表的官方话语,以自媒体中活跃的代表委员、知识分子等形成的精英话语,以自媒体中活跃的广大网民形成的民间话语。三个话语主体依据不同的媒介阵地,进行热烈的互动和博弈。最后本文将理论关照现实,对“两会”的提案呈现以及舆论引导提出对策:通过政府与大众媒体的通力合作,重塑官方话语;通过代表、委员自身“内力”的提升,升级精英话语;通过形成受众的新媒介素养,培养民间话语。三方话语·主体齐抓共管,积极配合互动,才能真正使“共赏国事”走向“共商国是”,舆论格局才能健康合理。
卢剑峰[3](2010)在《行政决策法治化研究》文中指出行政决策法治问题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执政党和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该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培育现代行政决策法治观,构建现代行政决策制度与机制,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学术意义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关行政决策的参与式民主法律机制理论,是拓展我国行政法学研究视角的一个尝试。本文确立了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发展思路。即以行政决策民主化带动行政决策法治化。这与学界普遍认为以法治化带动民主化的认识不同。民主化先行的主张基于两个方面的现实考察,一是“维权式民主”普遍兴起,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维护自身权益的表达日益强烈,政府也开始建立一定的利益沟通机制;另一方面,一些基层政府主动吸纳公众参与重大决策,激活了体制内的民主要素。破解行政决策合法化困局可能是以参与权抵制决策权的腐败与滥用。参与式民主启动行政决策法治化,应解决高度参与与低度制度化之间的矛盾,为此制度建设要跟进。在制度建设上,以行政分权(纵向方面,中央和地方分权;横向方面,政府与社会合作)和公众参与为主要内容,建构多元多级的行政决策主体制度模式。行政决策体制牵涉党政关系和政府人大关系。推进党政职能分开的改革,让行政决策回归政府;提高人大决策权威,履行好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规范中国共产党决策与政府决策的关系以及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与政府决策的关系,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良性互动关系,是行政决策法治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项挑战性和长期性的任务。因此,本文认为行政决策法治化取渐进主义道路。本文确立了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发展目标。即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统一。“综合法治观”主张以民主作为决策程序,公众有效参与,直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行政决策内容从经济至上转向公平优先。这一目标既针对行政决策的形式合理性,也针对价值合理性,还兼顾行政决策效率。这一问题也是首次得到论述。在制度建设上,确立正当行政决策程序,涵盖决策提议、决策公开、决策听证、决策评估等环节,包括告知规则、听证规则、文书阅览规则、说明理由规则等内容的建设。本文确立了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动力模式。行政决策法治要依赖政府推进和社会推进相结合,即“互动结合论”,这一动力模式在认识论上突破了期待权威政治转型的单一思维的局限,也纾解了社会和谐的压力。主张积极推动建立政府-社会良性互动的结构。因为中国的公民社会不具有与政府的对抗性,而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当下重要的是制度供给,解决社会团体发展上的法律空白问题。监督制度上,主张以社会监督推动国家监督,为人民群众监督创造条件,通过体制外民主力量“倒逼”体制内法治框架,使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良性互动。建立人大督查专员制度,对重大行政决策实施违宪审查。责任制度上,主张建立以过错推定原则为主,以公平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为补充的归责原则体系,对外由行政决策主体承担责任;在内部以过错责任原则,追究决策者个人的责任。同时,应看到公民社会在推进决策法治上的有限性,主张政府主导推进行政决策制度建设和决策体制再造。温岭民主恳谈及宁海等地的实践提供了支持的论据。
张名珍[4](2009)在《政府网站议程设置与舆情传播研究》文中认为政府网站是我国各级政府实现信息公开,为公众和各种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政府网站的信息传播是政府形象传播的重要元素,对如何通过完善政府网站的建设从而实现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修正是我国政府近年来努力奋斗的目标。在网络时代,加强政府网站的议程设置,让政府的议程设置流向公众并形成全民参与、出谋献策的氛围是各级政府需认真考虑的事情;因为这关系到政府能否成功引导公众舆论并树立政府的权威形象。研究大量论述政府网站建设的论文后发现,大多数论文是从政府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安全和网站建设角度来论述,没有从政府议程设置功能角度分析政府网站。政府网站在传播政府信息、舆论引导中发挥的作用很少被提及。本文将以议程设置理论切入,研究政府网站的议程设置现状。议程设置理论是美国学者麦克斯维尔·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提出的,它是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一个研究理论。它对政府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结合该理论对政府网站的议程设置进行研究,并分析政府网站在传播信息和舆论引导上现状。论文将分四大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综合叙述,解释论文选题的初衷和写作的思路。第二部分梳理议程设置理论的内容,并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描述该理论的变化和新的表现形式。第三部分重点研究政府网站的议程设置现状,讨论其议程设置功能;分析政府网站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情况,并概述一些国家在建设电子政府方面的成功经验。第四部分对完善政府网站建设以提高政府信息传播质量提出一些建议。本文希望能融合电子政务、议程设置、舆论引导和政府传播等学科知识,为中国政府网站建设提出新思路。
江苏省政协办公厅[5](2001)在《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会期预告》文中认为 各位省政协委员、在我省的全国政协委员:经政协江苏省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省委批准,省政协八庙五次全会将于2002年2月20日至24日在南京举行。按照会议安排,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委员报到,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在我省的全国政协委员提前做
二、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会期预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会期预告(论文提纲范文)
(1)《大理日报》有关三月街报道的媒体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一)关于媒体人类学研究的概述 |
(二)关于报刊资料对民族节日的研究概述 |
(三)关于三月街的研究概述 |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重点难点 |
(四)基本观点 |
(五)创新点 |
四、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
(一)媒体人类学 |
(二)《大理日报》 |
(三)三月街 |
第一章 《大理日报》三月街报道统计分析 |
一、三月街报道规模分析 |
(一)版面数量分析 |
(二)版面比重分析 |
(三)报道时长分析 |
二、三月街报道形式分析 |
(一)开幕前后报道数量分析 |
(二)开幕前后报道内容变化分析 |
三、三月街报道内容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大理日报》三月街报道内容的多视角解读 |
一、三月街报道主题分类 |
二、三月街报道内容的官方色彩 |
三、三月街报道内容的广度 |
四、三月街报道内容的深度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理日报》三月街报道的四个时期 |
一、第一时期(1960—1981年) |
二、第二时期(1982—1990年) |
三、第三时期(1991—2007年) |
四、第四时期(2008—2017年)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从《大理日报》报道内容看三月街的发展与变化 |
一、赛马的演变与发展 |
二、药材市场的演变与发展 |
三、物资交易的演变与发展 |
四、文化活动的演变与发展 |
五、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2)全国“两会”提案议案的媒介呈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选题来源及背景 |
第二节: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三节:研究现状——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一、对于全国“两会”报道的研究 |
二、对媒介呈现的研究 |
第一章 :近五年(2009-2013)全国“两会”提案媒介呈现的流变 |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设计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设计 |
第二节:关注多少提案?——提案呈现的数量之变 |
一、纸质媒体——正抛物线变化 |
二、门户网站——从逐年递增到高台跳水 |
三、自媒体——论坛与微博的背道而驰 |
第三节:如何关注提案——提案呈现的文体之变 |
一、纸质媒体——摈弃短消息,深度报道见长 |
二、门户网站:重深度,重互动,多媒体 |
三、自媒体:“拿来主义”向“原创为王” |
第四节:关注哪一类的提案?——提案呈现的类型之变 |
一、纸质媒体:经济类“疲软”,民生类“崛起” |
二、门户网站:重民生,轻经济 |
三、自媒体:民生类一直关注,时政类持续走高 |
第五节:关注什么人的提案?一提案呈现的来源人之变 |
一、纸质媒体:高官高管比重减少,平民视角浓厚 |
二、门户网站:从追“官”到追“星”的过程 |
三、自媒体:民间声音的高比重“在场”,明星形象的逐渐“追逐” |
第二章 :“两会”提案媒介呈现的共时比较——基于2013年热点个案的分析 |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设计 |
一、研究背景:承前启后的关键年 |
二、研究设计 |
第二节:政治类提案的媒介呈现——以“公车统一车型涂装颜色”提案为例 |
一、案例介绍 |
二、各个媒介的不同呈现 |
三、小结 |
第三节:经济类提案的媒介呈现——以“向电商征税”提案为例 |
一、案例介绍 |
二、各个媒介的不同呈现 |
三、小结 |
第四节:民生类提案的媒介呈现——以“建议无条件放开生育管制”提案为例 |
一、案例介绍 |
二、各个媒介的不同呈现 |
三、小结 |
第五节:“雷人”提案的媒介呈现——以“贪污10万判1年”议案为例 |
一、案例介绍 |
二、“贪污10万判1年”议案热点聚焦过程 |
三、谁在制造“雷人”?——各媒体呈现的总结 |
第三章 :“两会”视域下媒介格局与环境的嬗变——从历时研究说开去 |
第一节:从独唱“两会”到合唱“两会” |
一、共生——媒介参与数量增加 |
二、互动——媒介参与度提高 |
第二节:从议程“两会”到意见“两会” |
一、大众媒体的打包式呈现——深度报道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 |
二、从转载到评论——自媒体从PGC到UGC的探索 |
第三节:从被动“两会”到自由“两会” |
一、大众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下降——议程设置能力削弱 |
二、自媒体的自由度提高——政治类议题关注的松绑 |
第四节:从名人“两会”到人民“两会” |
一、大众媒体逐具平民化眼光 |
二、草根的“选择性”关注——自媒体的关注权逐渐解放 |
第五节:从严肃“两会”到戏谑“两会” |
一、议题的“娱乐化”倾向——“明星”提案的狂欢 |
二、议题的“标签化”呈现——“雷人”提案的滥觞 |
第四章 :“两会”视域下媒介的共性和个性探讨——从共时研究出发 |
第一节:各媒介的共性探讨 |
一、“社会雷达”——共同构建“两会”信息库 |
二、“文化传承”——共同营造“两会”全民议政的氛围 |
第二节:各媒介的个性探究 |
一、传播者之异:单调的“专业”与丰富的“业余” |
二、呈现内容之异:被建构的事实与基于事实的意见 |
三、呈现形式之异:完整性与碎片化的博弈 |
四、媒介诉求之异:宣传?经济?超功利? |
第三节:官方、民间、精英——“两会”场域下三个话语主体的共存 |
一、以纸质媒体、门户网站为代表的官方话语 |
二、以论坛、微博等自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话语 |
三、以活跃在自媒体上的代表委员、知识分子为主角的精英话语 |
第五章 :对策研究——从“共赏国事”走向“共商国是” |
第一节:重塑官方话语——政府与媒体的共谋 |
一、政府:办开放、互动的“两会” |
二、大众媒体:呈现完整、深度的“两会” |
第二节:升级精英话语——代表委员的“内力提升” |
一、提高参政议政水平 |
二、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
三、加强与民间话语的交流互动 |
第三节:培养民间话语——新媒介素养的形成 |
一、重新认识新技术下的“两会”信息生产 |
二、熟练掌握自媒体的使用技巧 |
三、号召“理性交往”的回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行政决策法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由和意义 |
一、问题的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基本概念 |
一、法治 |
二、法治化 |
三、行政决策法治化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 |
一、研究方法 |
二、基本框架 |
第一章 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历史考察 |
第一节 新中国行政决策法制初创(1949-1957) |
一、临时宪法与"五四宪法"的制定 |
二、行政决策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 |
三、行政性分权体制的初步探索 |
四、行政决策法制第一个"黄金时期"的形成 |
第二节 行政决策法制停滞与破坏(1957-1976) |
一、以党代政、以党代法局面的形成 |
二、阶级斗争重提与"七五修宪" |
三、从弃置法制到否定法制 |
第三节 行政决策法制重建与发展(1976-2002) |
一、法制重建过渡期 |
二、法制重建新阶段 |
三、行政决策体制的改革 |
四、依法行政原则的逐步确立 |
五、行政立法的进一步发展 |
第四节 行政决策从法制化走向法治化(2002年至今) |
一、中国的宪政新进程 |
二、法治政府目标的提出 |
三、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全面启动 |
第五节 行政决策法治化历程的经验与教训 |
一、完善法制、尊重法制是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基础 |
二、促进决策权力与公民权利的互动是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根本 |
三、构建党-政府-人大的合理关系是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关键 |
四、规范中央与地方权限是行政决策法治化的重要内容 |
第二章 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现实反思 |
第一节 行政决策非法治表征 |
一、官僚主义:行政决策议程的确定 |
二、冒进主义:行政决策目标的设定 |
三、经验主义:行政决策方案的制定 |
四、形式主义:行政决策方案的抉择 |
第二节 行政决策非法治反思 |
一、行政决策体制不合理 |
二、行政决策监督滞后 |
三、行政决策责任虚置 |
四、行政决策法律体系不完善 |
五、决策者的法治观念与法治能力不强 |
第三章 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战略选择 |
第一节 发展思路:以民主化带动法治化 |
一、民主理论与行政决策 |
二、参与式民主决策模式 |
三、参与式民主启动行政决策法治化 |
第二节 发展目标: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统一 |
一、行政决策的形式法治 |
二、行政决策的实质法治 |
三、行政决策的综合法治 |
第三节 发展道路:渐进主义 |
一、中国法治的渐进主义道路 |
二、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渐进主义策略 |
第四节 动力模式:政府推进与社会推进相结合 |
一、政府推进型行政决策法治 |
二、社会推进型行政决策法治 |
三、互动结合型行政决策法治 |
第四章 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制度建构 |
第一节 行政决策主体制度 |
一、行政决策主体的概念界定 |
二、域外行政决策主体法律制度 |
三、中国行政决策主体法律制度重构 |
第二节 行政决策程序制度 |
一、行政决策程序的概念与特征 |
二、行政决策程序的种类与功能 |
三、各国行政程序法关于行政决策之规范 |
四、正当行政决策程序的理念与规则 |
第三节 行政决策监督制度 |
一、行政决策之监督体制 |
二、行政决策之代议机关监督 |
三、行政决策之行政机关监督 |
四、行政决策之司法机关监督 |
五、行政决策之政党监督 |
六、行政决策之社会监督 |
第四节 行政决策责任制度 |
一、行政决策责任体系 |
二、行政法律责任归责原则 |
三、行政赔偿责任 |
四、违法行政决策的撤销 |
五、行政处分 |
第五章 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实证检验 |
第一节 温岭民主恳谈个案分析 |
一、民主恳谈的背景 |
二、民主恳谈的发展历程 |
三、民主恳谈的发展特征 |
四、民主恳谈的价值与意义 |
第二节 行政决策制度的地方创新 |
一、信息预公开制度 |
二、开放式决策制度 |
三、行政决策程序制度 |
四、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
第三节 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初步成效 |
一、一些决策者的法治意识已基本确立 |
二、行政决策的规则与制度正逐步健全 |
三、政府主导下的公众参与在逐步扩大 |
四、行政决策的控权机制已趋于多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政府网站议程设置与舆情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绪论 |
1.1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
1.2 研究现状 |
1.3 思路和研究方法 |
2.理论阐释 |
2.1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
2.2 网络传播环境下议程理论的变化 |
2.3 总结 |
3.政府网站的议程设置与舆情传播 |
3.1 国内政府网站现状与政府网站议程设置功能研究 |
3.2 政府网站与商业综合网站的比较 |
3.3 政府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 |
3.4 政府网站的发展趋势 |
3.5 总结 |
4.完善政府网站建设,强化政府信息传播效果 |
4.1 政府网站建设应以政府信息传播为中心 |
4.2 总结 |
后记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会期预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理日报》有关三月街报道的媒体人类学研究[D]. 程永俊. 大理大学, 2018(12)
- [2]全国“两会”提案议案的媒介呈现研究[D]. 陈诺. 安徽大学, 2014(08)
- [3]行政决策法治化研究[D]. 卢剑峰. 兰州大学, 2010(10)
- [4]政府网站议程设置与舆情传播研究[D]. 张名珍. 暨南大学, 2009(10)
- [5]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会期预告[J]. 江苏省政协办公厅. 江苏政协, 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