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化工煤砖点火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馨升[1](2018)在《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三十年来,我国化工园区快速发展,虽然化工园区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促进了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但是布局规划不合理、风险管控不到位等问题增加了化工园区的潜在事故风险。化工园区聚集着大量的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为了保障化工园区的安全运营,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应该预先评估化工园区的事故风险,继而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园区的风险水平。因此,研究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根据近几年化工事故数据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化工行业的风险特征,以化工园区中化工生产、人员密集场所和油气设施为典型事故风险评估单元,确定12个重点风险评估对象,在此基础上研究适用于3类典型风险评估单元和化工园区整体的风险评估方法,利用ArcGIS软件实现不同单元和园区整体的风险可视化,选取某城市的化工园区对上述方法进行实例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化工事故数据分析和典型事故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将化工园区划分为化工生产、人员密集场所、油气设施3类典型事故风险评估单元。化工生产单元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涉氨、涉氯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单元包括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油气设施单元包括输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加气站、加油站。2011—2015年全国化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在全国石化行业总产值逐年上升的背景下,2011—2015年全国化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高温、低温季节是事故多发期,东南沿海是事故多发区域;3)中毒和窒息、爆炸、高处坠落是事故多发类型,基本化工原料、煤化工、精细化工是事故多发行业;4)布局规划不合理、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应急救援不及时是导致重特大化工事故发生的共性原因。(2)针对化工生产单元,提出了多级流模型(MFM)初始事件发生概率计算方法;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单元,提出了火灾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相结合的火灾风险评价方法;针对油气设施单元,提出了输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的事故后果伤害形式、计算模型和伤害准则。对比分析英国、美国、荷兰和我国的个人、社会风险可接受准则,依据我国的个人风险可接受准则提出了化工生产和油气设施单元的风险分级方法。依据建筑物消防设施配备情况,提出了人员密集场所单元的风险分级方法。(3)在建立化工园区整体风险评估流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3类典型单元风险累加运算的化工园区整体风险评估方法,开发了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软件。分别构建了基于潜在生命损失(PLL)的化工园区风险值评估方法和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模糊综合化工园区风险排序值评估方法,实现了化工园区整体风险值和风险排序值的计算。PLL风险评估方法选取潜在生命损失作为化工园区的整体风险量化指标,通过3类典型风险评估单元的个人风险,得到各单元的潜在生命损失,累加得到化工园区的整体风险值。基于3类风险评估单元及其包括的重点评估对象,建立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指标的权重值,结合3类典型风险评估单元的风险等级计算不同评估对象的风险排序值,分析其对化工园区重大事故风险的影响。基于上述模型,开发了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软件,实现了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指标权重值的计算以及化工园区整体事故风险排序值的计算。(4)建立了化工园区GIS风险地图,实现了上述单元风险评估和化工园区整体风险评估风险计算结果的可视化。运用ArcGIS软件建立了点、线、面3个不同维度的化工园区事故风险地图图层,分别对应显示企业、风险评估单元和化工园区的风险。设计了风险地图总体架构、评估单元标识、风险等级标识和图层信息列表,实现了不同风险评估单元、不同风险等级的图层叠加。将企业的空间地理信息和风险信息相结合,直观呈现企业的地理位置、坐标、风险等级和名称等基本情况。(5)实例应用研究。选取城市A不同区域的7个化工园区对本文提出的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可实现对园区内典型设施和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评估,为化工园区事故预防提供技术依据。本文的创新点为:(1)提出了多级流模型初始事件发生概率计算方法;(2)建立了基于潜在生命损失的化工园区风险值评估模型;(3)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化工园区风险排序值评估模型。
何奔流[2](2014)在《轮窑点火经验介绍》文中研究表明1上海点火(验方1)轮窑点火是烧砖非常重要的一环,点火前首先应对轮窑进行全面检查,如烟道灰、风闸及连杆、窑道、加煤孔、火眼盖等,看它们是否合乎操作要求。其次是必须贮有可以满足轮窑焙烧所需的干坯和燃料,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点火过程分火行走向的确定、炉灶形式、窑头码法、点火操作、接火引流和炉灶熄灭。
马栋栋[3](2012)在《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与路径设计》文中指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在已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禀赋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在长期内难以改变。煤的含碳量是最高的,每吨标煤燃烧排放2.5t二氧化碳,是同等单位的石油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1.34倍,是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碳的1.79倍,同时,煤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探究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涉及科学发展观、生态经济学、环境兹涅茨曲线、脱钩发展理论和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综合运用运筹学、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和数据包络分析等多种量化技术,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介绍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和意义,结合煤炭企业的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从实践、理论和低碳经济立法等方面比较了国内外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劣势、挑战和机遇。然后,在分析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拉力、推力、支撑力、压力四个方面的动力因素的基础之上,设计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层33个指标),利用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评价模型,同时,利用DEA模型构建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模型。从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法律的保障、领导方式的转变、人才的培养、技术的进步等八个宏观方面和煤炭的生产、运输、消费到CO2的回收利用等微观方面设计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宏观指导调控,微观具体落实,保障碳减排最低化。最后,应用构建的模型对焦煤集团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焦煤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通过此研究,以期对煤炭企业的低碳发展提供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指导,为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借鉴和参考。
肖芳[4](2011)在《工业产品运输需求分类预测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交通运输规划作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蓝本,对交通运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宏观规划能更加准确,能更有力度的引导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就必须对运输需求做出更为准确的预测,从而为交通运输资源配置、运输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满足运输需求。现有运输需求预测存在理论层面的偏差,未能较好地指导运输需求预测课题的展开。为此,本文试图在把握运输需求这一基本变量的前提下,构建货物运输需求分类预测理论体系,弥补运输需求预测理论的不足。本文选取工业产品运输需求为研究对象进行货物运输需求分类预测研究,对工业产品货物运输的分类及各类预测方法研究为本文的核心内容。首先,在对国内外运输需求理论以及运输需求预测理论和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据运输需求品质特性的差异及产品价值的高低,采用ABC分类法,将工业产品运输需求分为高价值、低价值和一般价值三类货物运输需求;然后在阐述产业结构、运输技术条件对工业产品运输需求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运输需求的变化趋势,提出对A类和C类运输需求采用产值系数法预测,B类运输需求采用产运系数法进行预测,并分析了运输需求的结构和方向。本文对工业产品运输需求的分类及预测为宏观交通运输规划及运输企业设计服务产品提供了理论参考。
李艳[5](2008)在《中国煤产业链经济波动研究 ——以XX集团公司煤产业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煤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近几年又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随着我国煤炭市场需求的旺盛,以及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和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煤炭产业出现良好的经济势头。而对我国煤炭经济影响的不仅包括国内各项政策的出台,同时还受国外贸易政策等影响,使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既有机遇又有困境。于是,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来缓解资源短缺困境。2006年我国煤炭行业众多政策集中出台,其中,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电煤价格完全市场化、煤炭资源整合、煤炭生产区域规划布局、煤炭安全生产等政策的出台,将对今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比重很高,在新时期,要拓宽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发展洁净煤技术,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就鼓励了非煤产业的大力发展。煤炭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都有经济周期,所以,为了避免煤炭产业走入低谷、或者延长煤炭产业经济波动的周期,就可以拓展煤炭产业链,在煤炭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可以相应的发展不同的非煤产品,实现产品替代。同时,由于非煤产业价值比煤炭直接销售的价值大,所以现在许多企业都开始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并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制、产品结构的定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来促进非煤企业的飞快发展。为此,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煤炭的产业周期理论,试图探寻出煤与非煤产业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这是因为,目前煤炭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而其相关产业链的拓展对煤炭产业周期的波动也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基于XX集团煤与非煤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产业分析,探询出煤与非煤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相关性、煤与非煤产业链经济波动趋势的相似性、以及经济波动过程中相互间周期的滞后性等等,并以此对煤炭行业以及非煤产业的今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严秀中,高安,敖爱英[6](2003)在《用化工煤砖点火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二、用化工煤砖点火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化工煤砖点火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 |
1.3.1 化工园区事故风险研究概述 |
1.3.2 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辨识研究现状 |
1.3.3 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1.3.4 风险可接受准则研究现状 |
1.3.5 风险地图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2 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单元分类研究 |
2.1 化工园区分布特点 |
2.1.1 化工园区概念及发展 |
2.1.2 化工园区分类及特点 |
2.1.3 化工园区分布 |
2.2 化工园区事故风险构成 |
2.2.1 事故总体情况分析 |
2.2.2 事故月份及区域分布 |
2.2.3 事故类型及行业类别分布 |
2.3 重特大化工事故风险特征 |
2.3.1 典型事故案例 |
2.3.2 事故原因归类 |
2.4 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单元划分 |
2.5 本章小结 |
3 典型单元风险评估及分级方法研究 |
3.1 典型单元风险评估及分级流程 |
3.2 MFM概率修正方法研究 |
3.2.1 MFM初始事件发生概率计算方法 |
3.2.2 MFM换热器装置概率修正 |
3.3 化工生产单元风险评估 |
3.3.1 化工过程定量风险评价流程 |
3.3.2 化工过程定量风险评价计算模型 |
3.4 人员密集场所单元火灾风险评估 |
3.4.1 火灾风险评价流程 |
3.4.2 火灾风险计算模型 |
3.5 油气设施单元风险评估 |
3.5.1 事故后果评价流程 |
3.5.2 事故后果伤害形式 |
3.5.3 事故后果计算模型 |
3.5.4 事故后果伤害准则 |
3.6 风险分级方法 |
3.6.1 各国风险可接受准则比较分析 |
3.6.2 化工生产及油气设施单元风险分级方法 |
3.6.3 人员密集场所单元风险分级方法 |
3.7 本章小结 |
4 化工园区整体风险评估及排序方法研究 |
4.1 化工园区整体风险评估指标 |
4.2 化工园区整体风险评估及排序流程 |
4.3 PLL化工园区风险值评估方法 |
4.3.1 量化指标选取依据 |
4.3.2 PLL化工园区风险值评估流程 |
4.3.3 PLL化工园区风险值计算模型 |
4.4 AHP指标权重值计算方法 |
4.4.1 层次分析法理论 |
4.4.2 化工园区风险评估权重值计算 |
4.5 AHP模糊综合化工园区风险排序值评估方法 |
4.5.1 模糊综合评价法理论 |
4.5.2 AHP模糊综合化工园区风险排序值计算模型 |
4.6 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软件开发 |
4.7 本章小结 |
5 化工园区GIS风险地图技术方法研究 |
5.1 GIS风险地图功能需求分析 |
5.1.1 主体功能需求 |
5.1.2 辅助功能需求 |
5.2 GIS风险地图架构设计 |
5.2.1 总体架构设计 |
5.2.2 总体图层设计 |
5.3 GIS风险地图技术方法 |
5.3.1 底图设置 |
5.3.2 图层结构设计 |
5.3.3 数据导入 |
5.3.4 风险梯度分布 |
5.4 本章小结 |
6 实例应用 |
6.1 实例概况 |
6.1.1 总体情况 |
6.1.2 事故统计 |
6.1.3 气象条件 |
6.2 单元风险评估 |
6.2.1 化工生产单元计算 |
6.2.2 人员密集场所单元计算 |
6.2.3 油气设施单元计算 |
6.3 化工园区整体风险评估 |
6.3.1 风险值计算 |
6.3.2 风险排序值计算 |
6.4 化工园区GIS风险地图 |
6.5 化工园区风险分析及建议措施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7.3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A 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软件代码 |
附录B 潜在生命损失计算结果 |
(2)轮窑点火经验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点火 (验方1) |
1.1 火行方向 |
1.2 点火炉灶 |
1.3 码窑头 |
1.4 点火操作 |
1.5 接火引流 |
2 安徽大灶点火 (验方2) |
2.1 结构 |
2.1.1 通风道 |
2.1.2 撬火洞 |
2.1.3 压火洞 |
2.1.4 加煤孔 |
2.2 点火前的准备 |
2.2.1 大灶位置 |
2.2.2 空窑长度 |
2.2.3 坯垛码法 |
2.2.4 大灶砌法 |
2.3 点火操作及其要求 |
3 四川点火 (验方3) |
3.1 大灶砌筑 |
3.2 点火操作 |
3.2.1 准备工作 |
3.2.2 警示坯 |
3.2.3 预热阶段操作 |
3.2.4 快速焙烧阶段 |
3.2.5 当发现火床温度不一致时, 如底火差则应视情况逐一撕掉调风孔纸挡, 让空气进入到底部助燃。 |
4 吉林轮窑点火 (验方4) |
4.1 阶梯式大灶的砌筑和窑头的码法 |
4.2 滑道灶门的安装 |
4.3 大灶燃料的预投 |
4.4 点火 |
4.5 大灶焙烧 |
5 湖北快速节煤点火 (验方5) |
5.1 点火方法 |
5.2 效果 |
6 湖北轮窑禾柴快速点火 (验方6) |
6.1 码窑 |
6.2 砌大灶 |
6.3 点火 |
7 江苏轮窑点火 (验方7) |
7.1 码窑 |
7.2 点火大灶 |
7.3 操作方法 |
7.4 用闸形式 |
8 河南轮窑煤砖点火 (验方8) |
8.1 配料 |
8.2 装窑 |
8.3 点火 |
9 江苏轮窑立体点火 (验方9) |
9.1 点火前的准备 |
9.1.1 码窑方法 |
9.1.2 点火燃料的预投 |
9.1.3 拦火墙的砌法 |
9.2 点火 |
1 0 云南轮窑无灶点火 (验方1 0) |
1 0.1 点火燃料的准备 |
1 0.2 装窑 |
1 0.3 点火 |
1 0.4 经验 |
1 1 江苏启东用柴草在窑顶点火 (验方1 1) |
1 1.1 窑顶点火的码窑方法 |
1 1.2 点火操作 |
1 1.3 点火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
1 2 新疆轮窑点火新方法 (验方1 2) |
1 2.1 码窑 |
1 2.2 装入点火燃料 |
1 2.3 堵窑门 |
1 2.4 提闸 |
1 2.5 点火 |
1 2.6 进排 |
1 3 青海、新疆轮窑点火工艺 (验方1 3) |
1 3.1 轮窑点火前的准备工作 |
1 3.1.1 点火前对轮窑进行全面检修 |
1 3.1.2 轮窑维修的两种方法 |
1 3.1.3 轮窑点火前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 |
1 3.2 轮窑点火的形式 |
1 3.2.1 有灶式点火法 |
1 3.2.2 无灶点火 |
1 3.3 轮窑点火操作 |
1 4 福建省用化工煤砖点火 (验方1 4) |
1 4.1 化工煤砖的配方 (以百块空心砖为例) |
1 4.2 制作工艺 |
1 4.3 引火砖配方及制作 |
1 4.4 使用方法 |
1 5 湖南稻草 (麦秸) 点火 (验方1 5) |
1 5.1 点火燃料和工具 |
1 5.1.1 点火燃料 |
1 5.1.2 点火工具 |
1 5.2 点火前的准备工作 |
1 5.3 点火工序与操作 |
1 5.3.1 火行走向 |
1 5.3.2 窑头坯垛 |
1 5.3.3 点火炉灶的砌法 |
1 5.3.4 点火操作 |
1 5.3.5 接火引流 |
1 5.3.6 炉灶停火 |
16湖北省宜城县轮窑点火 (验方16) |
16.1点火大灶 |
16.2装窑 |
16.3纸挡 |
16.4点火操作 |
(3)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与路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理论基础 |
1.2.1 科学发展观理论 |
1.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1.2.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1.2.4 脱钩发展理论 |
1.2.5 系统论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 SWOT 分析 |
2.1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 |
2.1.1 煤炭资源丰富 |
2.1.2 专门的配套设备和工业体系 |
2.1.3 高效的劳动生产率 |
2.1.4 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动力 |
2.1.5 煤炭行业发展低碳经济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
2.2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 |
2.2.1 资源利用率低 |
2.2.2 技术人员匮乏、装备落后 |
2.2.3 产业结构不合理 |
2.2.4 原煤入选加工率不高 |
2.2.5 安全设备不足 |
2.3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 |
2.3.1 政治法律环境机遇 |
2.3.2 经济与科技环境机遇 |
2.3.3 社会文化环境机遇 |
2.3.4 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
2.4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威胁 |
2.4.1 减排压力越来越大 |
2.4.2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应对气候变化 |
2.4.3 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多 |
2.4.4 有效激励机制缺乏 |
2.4.5 周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
2.4.6 铁路运力不足 |
2.5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综合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 |
3.1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拉力 |
3.1.1 市场需求的引导 |
3.1.2 文化引导 |
3.1.3 产业结构的调整 |
3.1.4 政府作用 |
3.2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力 |
3.2.1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低碳技术 |
3.2.2 煤炭冼洗过程中的低碳技术 |
3.2.3 煤炭转化过程中的低碳技术 |
3.2.4 煤炭燃烧过程中的低碳技术 |
3.2.5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
3.3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 |
3.3.1 碳减排压力 |
3.3.2 法律法规约束 |
3.4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推动力 |
3.4.1 管理创新 |
3.4.2 投资支持 |
3.4.3 人才培养 |
3.4.4 公众参与 |
3.5 本章小结 |
4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 |
4.1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模型的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评价 |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4.1.2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4.1.3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总体评价模型的构建 |
4.2 基于时序数据的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评价 |
4.2.1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DEA 评价指标的设计 |
4.2.3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DEA 模型的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5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设计 |
5.1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宏观路径 |
5.1.1 加快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 |
5.1.2 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 |
5.1.3 转变领导方式,建设低碳经济管理体系 |
5.1.4 培养建立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人才体系 |
5.1.5 加强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研发 |
5.1.6 建立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点 |
5.1.7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资金保障体系 |
5.1.8 培植低碳企业文化,宣传公众教育知识 |
5.2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微观路径 |
5.2.1 清洁开采与生产煤炭资源 |
5.2.2 降低煤炭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
5.2.3 深加工煤炭资源,降低碳排放 |
5.2.4 控制煤炭利用中的碳排放 |
5.2.5 循环利用煤炭资源 |
5.2.6 回收利用二氧化碳 |
5.2.7 开发新能源 |
5.3 本章小结 |
6 实证研究 |
6.1 焦煤集团低碳经济概述 |
6.1.1 焦煤集团公司概况 |
6.1.2 焦煤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况 |
6.2 焦煤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评价 |
6.2.1 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6.2.2 遗传算法优化初始权值 |
6.2.3 BP 神经网络学习 |
6.2.4 焦煤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的结果分析 |
6.3 焦煤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的投入产出效果评价 |
6.3.1 时序数据的处理 |
6.3.2 投入产出模型结果分析 |
6.3.3 投影分析 |
6.4 焦煤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
6.4.1 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低碳经济意识 |
6.4.2 加强领导,建立完善低碳管理体系 |
6.4.3 淘汰落后技术,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 |
6.4.4 建立资金保障体系 |
6.4.5 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
6.4.6 调整结构,多元发展 |
6.4.7 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工业产品运输需求分类预测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架构 |
第二章 理论研究综述 |
2.1 运输需求理论综述 |
2.1.1 运输需求概念综述 |
2.1.2 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综述 |
2.1.3 运输需求分类综述 |
2.2 运输需求预测理论和方法综述 |
2.3 研究综述简评 |
第三章 工业产品运输需求的分类研究 |
3.1 分类的目的 |
3.2 分类的依据和思路 |
3.2.1 工业产品运输需求的品质 |
3.2.2 工业产品价值 |
3.2.3 分类思路 |
3.3 工业产品运输需求分类 |
3.3.1 高价值工业产品运输需求 |
3.3.2 低价值工业产品运输需求 |
3.3.3 一般价值工业产品运输需求 |
3.4 分类的意义 |
第四章 工业产品运输需求的分类预测研究 |
4.1 相关概念 |
4.1.1 产业结构 |
4.1.2 主导产业 |
4.1.3 工业化阶段 |
4.1.4 运输技术条件 |
4.1.5 运输需求点 |
4.2 三类工业产品运输需求的变化规律研究 |
4.2.1 产业结构与货物运输需求的关系 |
4.2.2 工业化阶段与工业产品运输需求的关系 |
4.2.3 运输技术条件与工业产品运输需求的关系 |
4.2.4 各类工业产品运输需求的变化趋势研究 |
4.3 工业产品运输需求分类预测研究 |
4.3.1 预测的内容及思路 |
4.3.2 工业产品运输需求量预测 |
4.4 分类预测的意义和应用 |
4.4.1 分类预测的意义 |
4.4.2 分类预测的应用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中国煤产业链经济波动研究 ——以XX集团公司煤产业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
1.1.1 XX集团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科学问题 |
1.1.2 XX集团产业周期波动研究的应用价值 |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
1.2.1 对煤炭行业产业周期的基本理论研究 |
1.2.2 对产业链、产业链延伸及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 |
1.2.3 对我国煤炭综合(延伸)开发(技术)及矿区发展研究 |
1.2.4 国外各国对本国能源方面的实际研究 |
1.2.5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
1.3 研究的内容、研究难点、方法和创新之处 |
1.3.1 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难点 |
1.3.4 存在的创新 |
第二章 XX集团公司煤产业链波动周期 |
2.1 跨越式发展──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 |
2.2 “3+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2.2.1 点循环:因地制宜、广泛布点、在矿区形成遍地开花之势 |
2.2.2 线循环: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形成资源梯次开发局面 |
2.2.3 面循环:依托系统集成、多项目联产、形成循环经济产业园 |
2.3 XX集团公司煤产业链地图 |
2.4 XX集团公司煤产业链波动周期 |
2.5 小结:中国煤产业链波动周期 |
第三章 XX集团煤产业链内部作用机制分析 |
3.1 XX集团煤炭主产业自相关模型分析 |
3.2 XX集团煤化工产业链作用机制分析 |
3.2.1 XX集团煤化工产业链自相关模型分析 |
3.2.2 XX集团煤化工产业链──尿素产品分析 |
3.3 XX集团煤电产业链作用机制分析 |
3.3.1 XX集团煤电产业链自相关模型分析 |
3.3.2 XX集团煤电产业链──电力分析 |
3.3.3 XX集团煤电产业链──水泥分析 |
3.4 XX集团煤焦产业链作用机制分析 |
3.4.1 XX集团煤焦产业链自相关模型分析 |
3.4.2 XX集团焦炭产业链──焦炭分析 |
3.5 XX集团煤产业链整体作用机制分析 |
3.6 小结:中国煤产业链波动规律 |
第四章 宏观环境对XX集团公司煤产业链的影响 |
4.1 经济环境对XX集团煤炭产业链的影响 |
4.2 财政支出对XX集团煤炭产业链的影响 |
4.3 消费贸易环境对XX集团煤炭产业链的影响 |
4.4 其他环境变量对XX集团煤炭产业链的影响 |
4.5 小结:宏观环境对中国煤炭产业链的影响 |
第五章 煤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
5.1 依据煤产业波动周期调整产业策略 |
5.2 注重煤相关产业发展 |
5.2.1 煤、电企业要建立新体制 |
5.2.2 钢铁业建立循环产业链 |
5.2.3 增强焦炭产业竞争力 |
5.2.4 发展新型化工产业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表1 XX集团公司外部影响因素各变量年度数据表 |
附表2 我国煤与非煤下游环节产业的一阶统计数据 |
(6)用化工煤砖点火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工煤砖的配方 (以百块空心砖为例) |
3 制作工艺 |
4 引火砖配方及制作 |
5 使用方法 |
四、用化工煤砖点火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工园区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 胡馨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01)
- [2]轮窑点火经验介绍[J]. 何奔流. 砖瓦世界, 2014(03)
- [3]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与路径设计[D]. 马栋栋. 河南理工大学, 2012(01)
- [4]工业产品运输需求分类预测理论研究[D]. 肖芳. 长安大学, 2011(04)
- [5]中国煤产业链经济波动研究 ——以XX集团公司煤产业链为例[D]. 李艳. 郑州大学, 2008(02)
- [6]用化工煤砖点火的应用[J]. 严秀中,高安,敖爱英. 砖瓦, 2003(12)